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政策下的产业机会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政策下的产业机会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政策下的产业机会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政策下的产业机会

目 录

一、“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快推进4

1、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4

2、2006年政策目标落实的困境5

二、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措施5

三、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和区域6

1、重点调控行业6

2、重点发展行业7

四、重点发展领域7

1、污水处理领域7

2、废气净化行业8

3、固体废物处理9

4、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行业10

5、可再生能源11

五、投资策略14

表 1 “十一五”规划关于节能环保的政策目标 (4)

表 2 节能减排主要政策措施 (5)

表 3 2005年工业行业“三废”排放 (6)

表 4 重点实施工程项目 (8)

表 5 污水处理类上市公司一栏 (8)

表 6 废气处理类上市公司一栏 (9)

表 7 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类上市公司一栏 (10)

表 8 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上市公司一栏 (10)

表 9 200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和装机总量 (11)

表 10 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 (13)

表 11 可再生能源类上市公司一栏 (13)

节能减排被放到议事日程中更加显著的位置,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更重要的在于维持国民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水域污染、自然环境被破坏、食品安全受到质疑而遭进口限制等现象的增加,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刻不容缓。自去年以来,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5月份以来国务院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进一步上升,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并亲自担任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包括:2007年6月4日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7月5日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等,并针对钢铁、煤炭、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节能减排措施。

随着八国峰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聚焦,政府关于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不如人意。2007年以来,政府对节能降耗的落实力度加大。中国将履行对于全球气候的大国义务,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压力,未来节能降耗带来的行业风险和机会将逐渐显现。

一、“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快推进

1、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

“十一五”规划的相关指标

表 1 “十一五”规划关于节能环保的政策目标

指标2005年2010年累计增长率%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5.8 60 4.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森林覆盖率18.2 20 1.8

注: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相关指标

到2010年,我国力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力争使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力争实现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指标 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2、2006年政策目标落实的困境

2006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加大了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第一,我国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承接了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产业转移。尽管政府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对产业发展具有结构性调整作用,但目前这些行业仍然处于自发的扩张期,主动调整的意愿并不强烈,需要政策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强制行业自发调整。

第二,各级政府部署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的措施不到位。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没有很好的扭转,发展经济取得地方短期利益的观念有待改变;各地部署节能减排的动作比较慢,很多地方到2007年才出台地方“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第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集中在金属冶炼、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内大企业、中央直属企业较多,行政级别比较高,地方政府难以插手。需要中央统一部署,给予更多的指令、指导性政策和提出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

总体看,短期内中央政府加大直接管理力度,加大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压力将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方式。在取得一定效果之后逐渐转向以市场化手段为主的调控。

二、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措施

短期以行政指标的层层分解为主,长期以市场手段为主。

根据近期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容,我们对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整理如下:

三、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和区域

1、重点调控行业

节能主题(从产业链条上看)

环节 涉及主要行业 重点措施

一次能源环节 煤炭采掘业、石油采掘业 重点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煤炭等资源的回采利

用率,通过征收资源税、关停小煤窑等手段提高煤炭的精

加工程度,为能源使用环节的节能降耗提供条件。

二次能源环节 电力生产与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

燃料加工业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源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改进生产流程、改进设备、降低本环节的能源损耗,提高石化产品的精度,适度发展可替代能源。

能源消费环节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

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 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提倡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工业园区,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速度

环保减排主题

废水排放。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废气排放。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表 3 2005年工业行业“三废”排放

重点调控行业未来面临成本上升、出口受限、非节能环保项目上马困难等多方面的发展障碍,利润率、生产规模将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负面影响,需要在行业、企业分析时考虑节能减排带来的风险因素。

2、重点发展行业

行业机会主要产生于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给相关行业的优势企业带来业务扩张,如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海水淡化、新能源、节能建材、节能器具等。

第二,项目投资建设阶段,上游设备和工程企业受益显著,如钢铁、电力、煤炭、有色金属、化工、造纸等领域的工艺改造,新能源建设的设备,排污处理企业扩张的设备、材料投入等。

第三,调整环保收费标准,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业绩,如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类企业。

第四,税收、信贷政策扶持,有利于相关企业业绩提升。

四、重点发展领域

1、污水处理领域

根据《通知》,污水处理将在几方面有发展:

重点实施工程内容

表 4 重点实施工程项目

“十一五” 2007年 参照指标

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 1200万吨 2001-2004年 2447万吨

2005年1308万立方米

再生水日利用能力 680万吨 100万吨 -

形成COD削减能力 300万吨 60万吨 -

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

140万吨 -

形成COD削减能力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

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吨水平均收费标准原则上不低于0.80元。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COD排污费标准。加快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

处理企业: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多、规模小、设备水平差,但在经营上有特许权。未来污水处理厂面临规模化、技术和设备质量水平提高等问题。现有污水处理龙头企业可以凭借技术优势、管理优势,通过获得特许权扩张地域布局,提高业务规模。

表 5 污水处理类上市公司一栏

名称代码污水日处理能力备注

首创股份600008 150万吨/日北京

创业环保600874 149万吨/日天津,污水处理行业标准制定者

合加资源000826 61万吨/日湖北宜昌,污水、固体废物处理

中原环保000544 40万吨/日河南郑州

武汉控股600168 5万吨/日湖北武汉

南京高科600064 4万吨/日江苏南京

原水股份600649 6亿立方米/年上海,污水处理介入阶段

南海发展600323 …广东佛山,2006年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同比

增长160%,污水处理业务快速扩张中漳州发展000753 …福建漳州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污水处理设备企业:“十一五”期间,各地将大兴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对污水处理设备的需要将增大。据专家预计,至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的日处理能力将增加到5639.5万吨,处理能力较2005年接近翻一番,增加的污水处理总量比前十年的总和还多。现有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国产化率比较高,但设备水平不能满足大型化和污水处理标准提高的要求,成套的高标准、一体化设备90%以上仍然依赖进口。国内污水处理设备的生产厂商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弱、竞争实力差、盈利水平弱,而且目前上市公司中涉及大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比较稀缺。

2、废气净化行业

尽管八国峰会关于气候的气体净化重心在二氧化碳,但国内节能减排工作关于废气净化的重点在电力脱硫。要求“十一五”期间投运脱硫机组3.55亿千瓦,其中新建燃煤电厂1.88亿千瓦,现有燃煤电厂1.67亿千瓦,形成消减二氧化硫能力590万吨。(注:2005年我国火电年生产量为204亿千瓦)这意味着新上项目及部分现有项目将面临脱硫改造,对脱硫设备生产商创造了良好的

销售机会。

烟气脱硫工程类企业多为大型电力企业、脱硫设备制造企业或者科研机构的附属企业,依托企业内工艺改造、设备安装和科研项目实施开展工程项目,独立发展业务的空间不大。

CDM项目是发达国家为完成《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指标向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购买排放的废气加以处理的项目。我国获得该项目协议的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废气排放的成本,而且可以从废气出售中获得收益。这一因素对企业业绩不具有可持续的影响。

表 6 废气处理类上市公司一栏

名称代码类型备注

龙净环保600388电除尘、烟气脱硫设备电除尘器市场占有率超过20%

菲达环保600526电除尘、烟气脱硫设备电除尘器市场占有率25%

东方锅炉600786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国内首家同时拥有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环

保设备技术开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业务

比例较低

九龙电力600292烟气脱硫工程控股工程子公司

山大华特000915烟气脱硫工程大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

浙大网新600797烟气脱硫设备、工程设备市场占有率9%

控股工程子公司

同方股份600100烟气脱硫设备、工程

凯迪电力000939烟气脱硫设备原为龙头企业,现脱硫设备制造的股权转

出,剩余股权比例低于20% 国电南自600268电力环保设备比重很低

置信电气600517电力环保设备国内首家同时拥有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环

保设备技术开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豫能控股001896电力环保节能技术改造非主业

华光股份600292电力环保整体设备大容量高参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余热锅

炉、生物质燃料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等特

种锅炉

巨化股份600160CDM项目

三爱富600636CDM项目

内蒙华电600863CDM项目

天富热电600509CDM项目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3、固体废物处理

“十一五”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目标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2005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6.1%,东部地区都在60%以上,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综合工作方案》: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由于填埋方式占用土地、浪费资源,我国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有待改进。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处理固体废物的主要方式是焚烧,我国焚烧发电已经开始起步,但由于成本高推广难度很大,而且二次污染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短期内垃圾焚烧发电的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将取决于政府补贴的多少。

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十一五”投资预算,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方面共需投资总额为1066-1286亿元。且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企业与脱硫工程企业不同,不存在与集团企业关联的问题。因此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类上市公司值得看好。

表 7 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类上市公司一栏

名称代码类型备注

岁宝热电600864垃圾发电哈尔滨最大的发电、供电企业,建设了哈尔

滨垃圾焚烧发电厂——东北三省第一座生

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南海发展600323垃圾发电预计至2008年达产2200吨/日处理产能宁波富达600724垃圾发电参股宁波枫林垃圾发电厂

泰达股份000652垃圾发电天津双港垃圾发电厂

华电能源600726垃圾发电控股的黑龙江新世纪能源公司专业从事新

能源的开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循环流化

床技术,组建哈尔滨垃圾焚烧发电厂。

霞客环保002015垃圾处理废弃聚酯物的综合处理

物化股份600247废品利用增发资金投向:废塑料裂解生产燃油项目,

利用废电线电缆生产铜型材合加资源000826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唯一一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类上市公司,在

技术、项目经验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

位,在国家第一批12个省级危废处理设施

招标中拿下4个。

S东湖新600133垃圾发电、工业固体废

物处理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凯迪电力入主后主业转变为发展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在内的高科技清洁再生能源业;收购凯迪电力持有的义马环保电力公司,拟采用先进的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法,处理化工企业的有毒废料铭渣,可供水泥厂综合利用。

鲁北化工600727循环经济利用火电厂脱硫渣石膏制造硫酸和水泥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4、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行业

2005年,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它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建筑节能和节能用具的使用是降低终端消费能耗的重点,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分散的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集中供暖、墙体材料改进、照明节能、太阳能利用、汽车节能、节能型家用电器设备的使用等。

《综合性工作方案》要加快实施的重点节能工程包含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的相关内容:组是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推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20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

表 8 节能建材和节能用具上市公司一栏

名称代码类型备注

北新建材000786太阳能建材屋面太阳能发电系统

力元新材600478新型汽车动力电池泡沫镍用于电动汽车方面的动力电池

佛山照明000541节能灯节能灯龙头

5、可再生能源

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改善环境状况,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在2005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计划到2020年,包括大水电在内,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从7.5%增至16%,发展目标分别为:大水电3亿千瓦,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180万千瓦以及少量太阳能热发电和地热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方面,中国已将2020年的目标调整为3亿平方米。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 年将产量增加到150亿升。2007年制订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细化了鼓励性政策措施的方向。《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配额制,强制要求能源企业在其所生产销售的能源产品中,可再生能源要占一定的比例。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投资规模将大幅提高。

可再生能源的设备投资

根据《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04—2005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从300亿美元增至38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居首位,均为70亿美元。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值得高度关注。就全球而言,水电、风电是2005年新增容量最大的新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生物柴油是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

表 9 200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和装机总量

2005年新增容量2005年年底总容量 2005年增长率

发电

大水电 12-14GW 750GW 1.5-2%

小水电 5GW 66GW 8%

风电 11.5GW 59GW 24%

生物质发电 2-3GW 44GW ---

地热发电 0.3GW 9.3GW 3%

(GW) 1.1GW 3.1GW 55%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

(户用) 20万 65万 ---

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 0.3GW 2.3GW 15%

太阳能热发电 ~ 0.4GW ---

海洋能(潮汐)发电 ~ 0.3GW ---

热水器/供暖

交通燃料

乙醇 25亿升/年 330亿升/年 8%生物柴油 18亿升/年 39亿升/年 85%农村(离网)能源

(总计、所有类型) 无 5.7亿 ---

生物质能烹饪炉

(“改良”型)无 2.2亿 ---

户用沼气池 无 2100万 ---

户用太阳能光伏系统 >27万 240万 ---

数据来源:《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

据估算,2004 年—2005 年,投向新增可再生能源安装容量的资金从300亿美元上升至38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增加额是来自对太阳能光伏及风电的大规模投资。按技术类别划分,这些资金主要是投向风力发电(37%)、太阳能光伏(26%)、太阳能热水器(11%)、小水电(11%)、生物质发电和供暖(7%)以及地热发电和供暖(7%)。

可再生能源的效益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问题是目前制约可再生能源投入实际运营的主要因素。

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均高于传统的煤炭发电成本。但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价格的上升,环境保护成本的上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成本的下降,目前各类能源之间的成本关系将逐渐发生变化。现阶段,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鼓励仍然需要财政优惠政策给予补贴,以调整可再生能源的效益,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

风能

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大型并网风电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年增长率为28%。我国的并网风电在十五期间也得到迅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76.4万千瓦,位居世界第10位,其中2004年新投入运行的风机容量为19.7万千瓦,年增长率达到34%。初步统计2005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将超过100万千瓦。目前新装机主力机型为600千瓦到1.5兆瓦。我国已经建成了43个风电场,掌握了风电场运行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风电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才,为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在准备阶段中的风电项目装机已经又达到百万千瓦以上,十一五将进入我国风电场开发的黄金时期,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将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即东部沿海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十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从而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地形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营造出风电场开发的广阔市场。营造风电场开发市场的一个主要目的和基础是发展我国的风电制造业。

表 10 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

新增机组(万KW)累计装机机组(万KW)

2003年9.8 56.7

2004年19.7 76.4

2005年50.3 126.6

2006年133.7 259.9

数据来源:中国风能协会《2003-2006中国风电装机统计》

我国风电整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新疆金风、西安维德、运达是风电整机设备的龙头企业,目前均未上市;一拖美德、东方汽轮等公司近年来介入风电整机设备市场,市场占有率逐渐实现零的突破。华仪电气通过与新疆金风合资设立了华仪金风风电公司,在上市公司中处于风电整机设备的优势地位。

风力发电项目未来投资规模很大,但盈利仍存在不确定性。

太阳能

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各国政府的扶持下,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已然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收益最多的行业。1995-2005年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17倍。有预计,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有望较2005年的年产量增长6.3倍,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有望增长3.5倍。

对太阳能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其中,光电利用(光伏发电)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包括硅系太阳电池(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电池)和非硅系太阳能电池等。多晶硅薄膜电池由于所使用的硅材料较少,又无效率衰退问题,并且可以在廉价衬底材料上制备,其成本远低于单晶硅电池,经济效益较好。此外,非多晶硅薄膜电池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链分为晶硅制备、硅片生产、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四个环节。上游环节的企业掌握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将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从而保证自身获得较高的盈利能力。非多晶硅薄膜电池可以用IC废料作为原料,成本低廉。目前我国太阳能利用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池制造和组建封装,高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利润率比较低。近年来,国内对硅片生产领域的投资逐渐加大,但进入收益期的项目比较少,若技术得到保障,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由于遭遇“与人争粮”问题而被政府紧急叫停。目前针对生物质能的原料瓶颈问题,国家有意愿发展以薯类、高粱、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在技术突破之前,生物质能产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表 11 可再生能源类上市公司一栏

名称代码类型备注

华仪电气600290风力发电设备合资公司风电整机设备制造

东方电机600875风力发电设备子公司东汽在风电整机设备制造中开始崭

五、投资策略

节能减排政策将给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日本于2004年3月将环保产业定位为优先发展产业,并作为一种策略增长产业。日本经济、贸易与产业部(METI)统计日本2001年的环保市场规模约48万亿日元,到2010年将增长40.0%,达到67万亿日元。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推动力量。按照我国“十一五规划”和《节能减排综合方案》等制定的目标,未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将快速膨胀,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节能减排政策在任何国家的推行都不是从完全市场化的手段开始的,美国、日本、欧洲都是以广泛的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来弥补节能减排在初期的高成本、低收益特征。甚至到目前为止,尽管新能源发展、节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国家仍然有大量的鼓励政策在实施。中国当前正处于重化工业时代,高污染、高资本投入产业的比重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是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必须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和民生环境两种因素,考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短期相对稳定的兼顾,考虑被调控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因此,对耗能污染的限制必须与对节能减排的政策鼓励和补贴相结合,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业绩状况需要与政策鼓励的力度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国节能环保的基础差、底子薄,下游产业的市场化运行严重不足,现阶

段将在政策鼓励和节能减排目标分解的作用下,加大各项场地设备投入、基础

建设。下游企业将以建设期的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加大产业扩张,未来将经

历市场规模扩大-兼并重组-产业集中等一系列的阶段,盈利效果短期内尚难以

显现,依赖政策补贴的特征短期难以改变。

设备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投资具有相当的市场机会,但考虑到投入设备的门

槛提高,多数领域的设备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大型化、成套率水平低,节

能环保产业引进外资将对现有的内资非优势企业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这些企

业竞争优势和盈利效果的形成尚需时日。

居于最上游的相关企业具有较为明确的利好。例如,硅矿资源拥有者、节

能建材原材料生产商等。

产业链上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有望借难得的发展机遇快速成长

为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对这类企业的识别、追踪和中长期投资具有较高的

市场价值。

上海证券投资评级体系与评级定义

类别分级定义

超强大市Superperform 分析师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表现将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跑赢大市Outperform分析师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表现将强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股票投资评级

大市同步In-Line 分析师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表现将介于沪深300指数±10%之间

落后大市Underperform分析师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表现将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有吸引力Attractive分析师预计,未来12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将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行业投资评级

中性Neutral分析师预计,未来12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将介于沪深300指数±5%之间

谨慎Cautious分析师预计,未来12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将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重要声明: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该信息未经任何更新,也不保证本公司作出的任何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我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我公司的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本报告版权归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获得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遵循原文本意地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论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概况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名称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性质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 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地点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 1.1.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规模 2、资金筹措方案 1.1.9主要经济指标 表1-1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3.1可研编制情况 1.3.2编制依据 1.3.3编制原则 1.3.4编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1.4.1基本结论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的意义 1.4.3经济效益分析 1.4.4社会效益分析 1.4.5社会评价结论 1.4.6风险分析结论 1.4.7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 第二章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需求 2.2.2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2.2.3是完善产业链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市场分析、销售方案及风险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3.1.1应用分析 3.1.2市场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3.1.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一、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是经济高增长之后的必然选择 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国家必然面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可以作为经济转型期的重要产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包括了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三大方面的内容;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诸多领域。 从投资规模看,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领域的总产值将达到 4.5万亿。根据《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1.41万亿元,其中节能产业2700 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 亿元,环保产业4800 亿元。中信证券研究部预计到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 4.5万亿,其中节能产业1.6万亿,环保产业 1.1 万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1.8 万亿。 1. 工业节能产业 针对我国不同行业、地区间的节能现状,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及中长期的节能目标,按照节能方式划分,工业节能又可主要分为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三大类。 1.1电机系统节能空间依旧巨大 技术节能主要是采用技术革新的手段降低能耗,其主要包括余热余压利用、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输配电系统,以及电力、钢铁、有色、

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传统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等。而电机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变频器、高效电机、电站空冷技术和无功补偿装置等。 根据《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我国发电总量的 66%消耗在电动机上,各类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 个百分点。截至2007 年底我国电动机总装机量容量约6.22 亿千瓦,以此计算,运行效率的低下相当于每年浪费电能约2200 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约3 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因此提高电机运行效率6-7个百分点,年节电量即相当于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近几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08 年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销售额达34 亿元,增长率达到47.8%,2009 年至2012 年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40%以上,至2012年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 达实智能主要业务是智能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是入选工信部重点扶持节能服务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央空调节能领域的公司。 智光电气高压变频器生产企业,全资子公司智光节能入选工信部

某节能环保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某节能环保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产品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各类人工环境中,特别是建筑环境(室内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据调查显示,人生超过3/4甚至90%以上的时间是在人工环境(包括建筑室内环境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间)中度过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空调的普及和居室密封程度的提高,以及大量化学用品和材料在建筑物和室内的使用,使得国际社会在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同时,开始重视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003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部由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标准”,不仅使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解决室内环保问题的巨大市场和商机。目前在我国,家庭绿色环保产品使用率还不到0.03%,有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认识,70%以上的家庭装修污染超标,而污染严重超标达16~40倍的已占到了34%。近年来国内有关室内污染中毒的案例屡屡发生,投诉呈迅速上升趋势。据某环境监测中心透露,中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万人。据世界银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01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为106亿美元。住宅装饰是个巨大的市场。据权威机构的市场研究显示,1998年我国用于住宅装修的费用高达1000亿元,2000年为1800亿元,2002年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而家庭室内环保的需求也将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颁布实施及广大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而迅猛增长。专家预测,室内环保市场规模2003年预计将达60亿元,并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行业状况: (一)消费群体:目前这个行业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室内环保观念虽然也被一些人逐渐接受,但还远远没有形成一种共识,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接受这一理念的目前仍局限于发达城市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 (二)产品:室内环保产品刚开始也只局限在活性炭,空气清新剂,杀菌剂等一些科技含量不高,效果也不明显的产品上,因此市场虽然有这个需求,但苦于没有找到高效的产品使这个行业一直处于停顿的状态。随着光触媒的面世,这个虽有潜力但苦无产品的行业终于找到了依托,光触媒以其高效,强力,持久,无污染的优良特性迅速成为市场主导产品。今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环保的重视,新的高科技室内环保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三)行业竞争状况:这个行业目前还属于新兴行业。市场空间巨大,竞争也不十分明显,已知的从事这个行业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也只局限于北京,深圳,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远远没有象保健品,化妆品那样竞争的如火如荼。但可以预见,现在的市场沉默只是爆发前的酝酿。随着产品的成熟,行业标准的建立和适合这个行业的营销策略的完善以及室内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个行业一定会爆发出蓬勃的潜力。但也要看到,一些厂商利用目前国家尚未制订出有关产品行业标准的机会,以不正当手段展开市场角逐,导致光触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我们正经历市场发育的阵痛期。 营销战略: 我们的营销战略应该是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及动态变化趋势,自身营销条件,建立相对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从全局上做最有利的策略安排,使战术的压力变得最小的整体部署。 指导思想:战略有阶段性,要适时而定,适势而定。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市场开拓精神,抓住商机。又要沉着冷静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营销计划,并及时反馈,调整营销部署。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营销战术安排。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产业化,如节能领域的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环保领域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等技术。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达1.3万亿美元/年,12年后将翻一番。英国政府认为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3万亿英镑/年(约占全球GDP的8%)。 三是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陆续出台了推进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标准体系逐步颁布实施。关于节能环保的一批国家和地方标准陆续制定、修订出台,对规范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成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热点。各主要国家对华合作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重要内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团体各相关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活跃。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国家战略给予宏观指导。节能环保尚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予以清晰界定和统筹考虑。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务行业没有对外资设立准入标准,导致国内市场面临被跨国公司瓜分的风险。目前,外资水务企业已占有国内一线城市20%的份额,他们在高价收购水厂后,不断要求提高水价,直接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 二是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由于没有国家战略指导,各政府部门、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与对我国的建议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及对我国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及再制造。(一)节能产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2008年出台的《美国能效市场容量:展示节能的完整前景》报告称,到2030年,美国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个部分。 一是节能装备。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节能环保项目实施方案

节能环保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 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 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 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 到10万亿元以上。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 关键时期,伴随着信息革命进程的快速演进,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 发展,新制造技术与新型材料研发的持续突破,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合成生物学、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纷纷步入加速成长期,不断发展 成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跨领域融合等成为新兴技术发展新趋势,并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希望和新契机。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 规模将会超过千亿美元,而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会分别超过2000 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集聚区作用,通过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采用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百余个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 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完善政府引导产业集聚方式,由招商引资向引资、 引智、引技并举转变,打造以人才和科技投入为主的新经济;由“引进来”

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市场 资源;由注重产业链发展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转变,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基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由产城分离向产城融 合转变,推动研究机构、创新人才与企业相对集中,促进不同创新主体良 性互动。避免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防止园区重复建设。鼓励战略性新 兴产业向国家级新区等重点功能平台集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愈加 强烈,这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例如,在资源和环 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 为我国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绿色低碳产业必将长期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 产业;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供给侧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需求也在相应增加,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制造及数字创意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居民对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诉求不断增强,这对于生 物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该节能环保项目计划总投资2036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15.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26%;流动资金5853.94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8.74%。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 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

年)》(科学技术部)人才需求。 ●2.实施新材料 人才“五个三”工 程,优化领域人才资 源结构。 ●3.发挥政府、 企业、社会的作用, 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 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1.支持国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 营。 2.鼓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外企业来华 投资建厂。 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管理措施,加大对新材料产品和技术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4.鼓励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国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与 关键,继续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下面的是分享的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报告网! 为了解张家界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摸清节能环保产业 的发展基础、掌握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成就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 * 张家界调查队近期走访了张家界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业园等相关单位,对节能环保产业进入深度了解,张家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并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一、张家界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一)区位和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永定区作为 张家界市城区所在地,以全面启动文化旅游特色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山(天门山)、一园(张家界天门山文化产业园)、一水(茅 岩河)、一线(张家界西线旅游)、两带(澧水风貌带、旅游产业带)两 区(沙堤片区和且住岗片区)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打造山水城于一体的文化精品旅游,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工业提质升级“135行动计划”与永定区生态资源的优势结合,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型

建材等特色节能环保产业。扎实推进工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着力推动久瑞生物、智能电力电气设备等项目建设,促进卓达新型建材产业园、旅游商品产业园、康而佳新上药品生产线等项目落地,新建南方水泥公司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项目,扩大福安家木业和恒林生态木产能,建成三川建材等新型建材项目。 (二)以省级生态区创建为契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委区政府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武陵源区节能环保重点项目8个,累计总投资达1.86亿元,投资项目涵盖环境综合治理、道路改造、饮水工程、节能改造等方面,除武陵源区环保分局外,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3家,分别为索溪污水处理厂、锣鼓污水处理厂、野猫峪垃圾填埋厂。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有50余人。全区节能环保效果突出,实现万元GDP能耗0.377吨标准煤/万元,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745.5吨、87.8吨,净削减COD4.9吨、氨氮1.3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2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58吨。武陵源区重点环保项目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区推进项目、索溪峪污水处理污水管网提质改造工程、张家界核心景区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武陵源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三)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服务并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桑植县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主要是由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组

制冷设备行业发展与营销方案

制冷设备行业发展与营销方案 制冷行业是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制冷设备是衡水兴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也是衡水兴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的业务方向,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式冷凝器、螺杆并联机组,冷风机蒸发器、铝排蒸发器、桶泵机组。冷库是用人工制冷的方法让固定的空间达到规定的温度便于贮藏物品的建筑物。冷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厂、乳品厂、制药厂、化工厂、果蔬仓库、禽蛋仓库、宾馆、酒店、超市、医院、血站、、试验室等。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绿植、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等的恒温贮藏。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冷库的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反季节消费,食品、饮品等生产企业仓贮等需要冷藏过渡贮存的食物、货物越来越多,为冷藏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冷库市场容量会逐渐扩大,冷库这一产品的前景也被不断看好。 策划书基本内容 一、产品项目简介 1、制冷设备产业的概念 2、制冷设备产业的特点 二、制冷设备营销项目的可行性 1、市场分析 (1)我国制冷行业的基本情况 (2)综合对制冷行业的的情况分析 2、国家政策对制冷设备的扶持 3、制冷设备营销行业利润较高 三、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1、市场细分 2、市场选择 3、市场定位 四、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的总体营销目标 2、产品策略 (1)产品的核心利益 (2)产品的款式和种类 (3)产品的包装和商标 3、价格策略 4、分销渠道策略 制冷设备的营销渠道 5、促销策略 (1)广告策略 (2)营业推广策略 (3)人员推销策略 五、控制与执行 1、要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控制 2、制冷设备全年营销计划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11-4-29 15:54:54国际新能源网网友评论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和《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译著有《石油战争》、《粮食危机》。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国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之首,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然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光芒背后掩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体制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否则将会阻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性 中国政府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 (一)传统能源消耗压力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重要依赖于传统矿物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新能源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可再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资源量逐步衰减、世界性能源危机不可避免的背景下,节能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能源科技已成为当今高科技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 (二)低碳减排压力

节能环保项目投资计划书

节能环保项目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 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要强化需求侧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供给,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持续快于总体经济增速水平。2016年及2017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1.0%,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40%以上。2016年及2017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7.3%,比同期全国服务业整体增速高出一倍左右。2018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

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同样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2017年其营收年均增速高达17.8%,高于上市公司总体增速4.3个百分点。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占上市公司总体比重达10%,较“十二五”末提升1.0个百分点。 该节能环保项目计划总投资14556.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58.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60%;流动资金3697.97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5.40%。 达产年营业收入3217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5162.33万元,税金及 附加278.55万元,利润总额7007.67万元,利税总额8252.80万元,税后 净利润5255.7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97.0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14%,投资利税率56.69%,投资回报率36.10%,全部投资回收期4.27年,提供就业职位585个。 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 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 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建设背景分析、市场调研预测、 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选址、项目建设设计方案、项目工艺原则、环境保护

节能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有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国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总体要求 1、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2、有关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总体要求 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的任务。《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中国将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现有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税收政策 在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有关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总体要求下,国家制定了不少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具体税收政策,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企业所得税政策 ①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标签: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1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形成委托承包、BOT、BOO、TOT等多种商务模式,然而,市场竞争力依然偏弱。 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已基本已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但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其中,2015年治污总投资占GDP 的1.28%,达到8800多亿元。然而,大量中小节能环保企业欠缺融资能力,资金短缺严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绿色发展的相应投资需求每年接近3万亿元,其中政府的出资比例只占10%~15%,超过80%需通过社会资本解决,绿色发展融资需求缺口依然巨大。 技术水平虽有提高,但创新能力依然不足。我国节能环保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数量由2010年的三万多件上升至2014年的七万多件。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企业中仅有11%左右的企业开展研发,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3%左右,远低于欧美15%~20%的水平。而且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影响到节能环保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 2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偏小,产品知名度偏低 目前节能环保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很少,大多数则是中小企业,一些大型企业的经营也非常有限。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及标准化程度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技术含量高、经济附加值高的相关产品短缺,国际竞争力差。 2.3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大多数节能环保公司的研究和设计能力较弱,传统技术在节能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发展中仍占主导地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不能与企业生产联系起来,科技成果转化滞后,造成环保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节能环保项目可行性报告

节能环保项目可行性报告 xxx公司

摘要说明— 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 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 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 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 到10万亿元以上。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支持创新资源富集的中心城市形成以扩 散知识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发挥策源地城市科研人 才密集、学科齐全、国际交流频繁等优势,支持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大学 和科研机构,强化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大力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支持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推进信息、生命、医疗、能源等领域原 创性、颠覆性、支撑性技术开发,推动产学研用联动融合,形成引领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辐射源”。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加快改 革攻坚,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最大限度减少 不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制度障碍,探索建立适应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体制 机制。发挥策源地城市改革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批有 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重大改革举措。大力推动科技中介新业态发展, 支持海外人才、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在策源地城市创业创新,支持海外知

名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在策源地城市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和孵化器,打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高地。鼓励策源地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加快发展知识产 权服务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成果,加速科技成果向全国转移扩散。 人才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资源。要针对束缚人才创新活 力的关键问题,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政策和体制创新,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 人才创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力度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弘扬工匠精神 和企业家精神。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 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 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该节能环保项目计划总投资2922.6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410.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47%;流动资金512.33万元,占项目总 投资的17.53%。 达产年营业收入4464.00万元,总成本费用3555.91万元,税金及附 加50.65万元,利润总额908.09万元,利税总额1083.99万元,税后净利 润681.0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02.9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1.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