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蟾蜍反射弧分析

蟾蜍反射弧分析

蟾蜍反射弧分析
蟾蜍反射弧分析

蟾蜍反射弧分析

实验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反射调节的形态功能特点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分析反射弧的各个组成,并测定不同强度引起反射的反射时。反射的实现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将使反射活动不能实现。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开始到效应器出现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叫反射时。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反射的反射时是不同的。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

实验材料:蟾蜍、蛙板、粗剪刀、镊子、刺针、线团、玻璃分针、烧杯、滴管、培养皿、支架、滤纸片、0.5%的硫酸。

实验步骤

1.用刺针损毁蟾蜍脑,保留脊髓,将脊蟾蜍放置在蛙板上,剪右侧大腿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其下方穿双线备用。

2.用肌夹夹住蟾蜍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3.观察屈肌反射

(1)将蟾蜍左侧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盛有0.5%硫酸溶液中(记录结果),然后立即用盛自来水的烧杯洗去皮肤上的硫酸溶液,并用卫生纸擦干。

(2)在左后肢趾关节上方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彻底剥净!重复步果。水洗、擦干。

4.观察搔扒反射:将浸有0.5%硫酸的滤纸片贴于下腹部,观察蟾蜍有何反应。记录结果。水洗、擦干。

5.在两结扎线间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右脚趾浸酸,观察记录结果。水洗、擦干。

6.浸有0.5%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左后肢皮肤上。记录结果。

7.捣毁脊髓,重复步骤(3)和(5)。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

步骤3观察屈肌反射时,(1)现象是:蟾蜍的左肢迅速收缩,左肢用力搔挠右肢,(2)现象是:蟾蜍的左后肢不收缩。步骤4观察搔扒反射时,现象是:蟾蜍的后肢反应强烈,搔扒现象明显。步骤5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蟾蜍右肢无反应,不收缩。步骤6的现象是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蟾蜍左肢仍反应剧烈,收缩现象明显。步骤7捣

毁脊髓后,蟾蜍再受到硫酸的刺激,没有反应。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上述步骤3观察屈肌反射(1)中,蟾蜍有反应,证明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活动。屈肌反射(2)中,蟾蜍未作出反应,由于撕去了皮肤,破坏了感受器,使反射弧不完整,故无反射现象。

步骤4、6蟾蜍有搔扒反射,证明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活动。

步骤5蟾蜍无反应,是因为破坏了坐骨神经神经,使反射弧不完整,故无反射现象。

步骤7蟾蜍无反应,是因为破坏了神经中枢,故反射不能发生。

这样我们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反射的发生,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在实验条件下,人工遥刺激直接作用于传入神经也可引起反射活动,但在自然条件下,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只有反射弧保持完整,反射才能实现。

经过实验我们还发现蟾蜍的坐骨神经被毁仅有部分反射消失,而脊髓被毁两侧的反射功能会全部消失,这就说明脊髓作为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其功能是将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综合,并发出运动信息。

实验存在的缺点(根据相应的步骤分析)

1)步骤3:是通过完整皮肤和破坏皮肤的对比实验,观察是否出现屈反射,推理出没有皮肤中感受器不能完成反射,感受器是反射弧的一个组成部分.

2)步骤5、6中的方法:因为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剪断坐骨神经,也就同时剪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屈肌反射不出现,由此推理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缺点:该方法过于简单,对比性不强,学生无法推断出到底是同时剪断传人传出神经反射才消失,还是只要剪断其中之一即影响反

射,不能将传人和传出神经的功能效应清楚地区分开来。

实验注意事项:a.毁脑时不可伤及脊髓,以免破坏脊髓反射中枢b.分离坐骨神经时应并尽量剪净与其相连的分支c.每次酸刺激后应立即用清水洗净脚趾,并用卫生纸擦干d.剥脱脚趾皮肤要完全,即便有一点残留皮肤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反射弧和反射时分析 神经干动作电位测定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专业:生物科学 _____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实验试验项目: 实验类型:综合__实验时间: 2012年5月 实验指导老师:胡学军老师实验评分: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反射时测定的方法; 2.掌握反射弧的五个组成。 二、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不再出现。 三、实验材料 蛙、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烧杯、小玻璃皿、滴管、滤纸片、棉花、秒表、0.5%浓硫酸,任氏液,2%普鲁卡因 四、实验方法 1.制备脊蛙,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2.蛙嘴夹悬挂脊蛙于支架上,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 3.环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后测屈反射;

4.测右后肢其他趾屈反射; 5.测右侧背抓反射; 6.右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加药时开始计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 7.屈反射不能出现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5,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 8.测左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 1.反射时测定(单位:秒) 2.反射弧分析

六、讨论与分析 1.反射时的测定 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长,原因可能是青蛙对硫酸开始习惯化,经过多次浓硫酸刺激后,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敏感度也下降,使得反射时逐渐变长。 2.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时,理论上两后趾的反应时间应该相当,但可能在测定的过程中某一边腿误伤,或是存在测定误差左右后肢的反射时不同,也可能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不同,或是因为左右后肢的最长趾对硫酸的敏感度不同。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长,原因可能是青蛙对硫酸开始习惯化,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敏感度也下降,使得反射时逐渐变长。。 当环剥长趾皮肤后用0.5%硫酸刺激蛙时,无屈反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皮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知识讲解

姓名*** 系年级********* 学号*********** 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反射时(reflex time)的方法,了解反射弧(reflex arc)的组成。 【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receptor)、传入神经(efferent nerve)、神经中枢(nerve center)、传出神经(afferent nerve)、效应器(effector)。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映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会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实验材料】 1.试剂:0.2﹪、0.5﹪及1﹪硫酸溶液、自来水、2﹪普鲁卡因。 2.器具:解剖盘,蛙板(木质),毁髓针,铁架台,试管夹,手术剪,手术镊,玻璃分针, 烧杯,注射器,棉花,滤纸,烧杯,点滴板,吸水纸。 3.材料:蟾蜍。 【实验步骤】 1.蟾蜍的单毁髓 将毁髓针由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横向搅动,切断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2.反射时的测定 用夹子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将蟾蜍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2﹪硫酸溶液中2-3mm,从插入硫酸溶液中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停止计时,此为反射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吸水纸吸干趾端的水,3-5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刺激。重复测定反射时3次,求出平均值作为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换用0.5﹪及1﹪硫酸溶液,分别测定左后肢最长趾在0.5﹪及1﹪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 测定右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与左后肢最长趾在0.5﹪硫酸溶液刺激下的反射时之间作比较。 3.反射弧的分析 用手术剪在左后肢脚与小腿的连接处环切皮肤,剥净脚上的皮肤。用1﹪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再用硫酸溶液刺激右后肢的最长趾,记录结果。将两结果进行比较,可知感受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作用。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下方放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与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反射弧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 【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 【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 【实验目的】 (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 【实验步骤】 (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实验名称: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实验人:叶永锋08344031 学院:海洋学院 实验时间:2009年12月09日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 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 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 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 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 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 (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 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 实验名称: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3.30 室温:13℃气压: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续表2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从刺激开始至反射出现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射通过反射弧的时间,称为反射时(或称潜伏期)。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用0.5%H2SO4和1%H2SO4刺激时牛蛙的反射时应后者用时少一点或差不多,但实验中却出现前者少后者多的现象,这种奇怪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大原因:1.进行0.5%H2SO4刺激时未立即和充分洗去H2SO4导致刺激部位皮肤受损,对刺

激敏感度下降2.经过多次H2SO4刺激后,皮肤上的感受器已经对

该刺激有了一定的适应性故敏感度也下降。 (二)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当环剥长趾皮肤后用0.5%硫酸刺激时牛蛙无屈反射现象,这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剥了皮肤后反射弧中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屈反射现象。若有,则证明皮肤没有剥干净,该现象说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而刺激其它无损伤的部位时仍发生屈反射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线上夹一颗浸有普鲁卡因溶液的棉球然后用0.5%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一开始是有反应的,传入神经是由多根神经组成的,细的先被麻醉,粗的后麻醉,一段时间后屈反射消失,此时表明坐骨神经已经完全被麻醉了。而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擦或抓反射仍存在,这是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为脊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理论上是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若捣毁脊髓,即毁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牛蛙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 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而在反射弧完整性是反射活动建立的基础,只有这五部分都完整才能保证反

实验四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四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本科)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蛙趾引起的屈肌反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神经传导的途径。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仪器与材料】蛙;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架,肌夹,培养皿,烧杯,秒表,小滤纸(约lcm lcm),纱布,硫酸溶液(0.1%、0.5%、1%各20ml)。【方法与步骤】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取蟾蜍一只,用剪刀横向伸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肌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图10-16-1 脊髓反射实验装置图1.用培养皿盛0.1%硫酸溶液,将蟾蜍任一后肢的脚趾尖浸入0.1%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至后肢发生屈曲时所经历的时间。一旦出现屈肌反应时,迅速将后肢取出浸入内装清水的烧杯,清洗皮肤上的硫酸溶液。重复三次。求出反射时的平均值(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 2.用另外两个培养皿分别盛0.5%、1%硫酸溶液,分别测得各自的反射时。注意均重复测定三次,求出各自的平均值。

二、反射弧的分析 1.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观察双后肢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搪瓷杯的清水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结果。 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0.5%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没的范围应相等且仅限于趾尖),观察双侧后肢反应。 3.沿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用0.5%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4.将一硫酸纸片贴于左后肢皮肤,观察引起的反应,用搪瓷浴缸洗掉纸片及硫酸,擦干皮肤后,将探针插入脊髓腔内反复捣毁脊髓,用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记录结果。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列表进行统计处理,对结果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篇一: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 图1 刺激:无 现象:正常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2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迷走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否 图3 刺激:中频中强 现象:先迷走,后交感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4 刺激:无 现象:滴加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图5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交感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篇二:反射时的测定--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1.实验的对象和材料 1.1.实验对象:蛙(frog)或蟾酴(toad) 1.2.实验材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2%普鲁卡因、0.5%及1%硫酸溶液、滤纸片支架、蛙嘴夹、小烧杯、秒表、神经屏蔽盒powerLab10T、刺激线、usb线、电脑2.实验方法和步骤2.1.手术 脊蛙(只毁脑),分离右侧股部坐骨神经穿线备用2.2.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2.2.1.将脊蛙的上颌夹在支架上,右后肢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 2.2.5.麻醉坐骨神经,加药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加药时间)2.2.6.屈反射什么时候停止?立即重复步骤(4),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4)直到抓反射消失,记录时间。 2.2.7.左侧后肢最长趾反射时有无变化。2.2.8.毁坏脊髓后重复实验2.2.7。2. 3.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2.3.1.洗

1、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斯氏或八木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 动物的离体心脏,用理化特性类似于其血浆的代体液灌流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保持有节律的舒张活动。改变灌流液的理化特性,这种节律的舒缩活动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蟾蜍、斯氏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蜡盘)、常用手术器械、滴管、废液缸、棉线 2、药品:任氏液、0.65%NaCl、2%CaCl2 、1%KCl、0.01% 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 3、仪器: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前区皮肤,剪去胸骨,暴露心脏。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再用眼科剪在心脏收缩时将其剪破,使心脏完全暴露出来。 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分,包括心房、心室、静脉窦等,并观察心跳。 3、插蛙心插管,制备离体蛙心。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结扎,靠近动脉窦,接着在左右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松结留作固定插管用。 4、用手提起结扎线,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3mm处向心脏剪一斜口,右手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口插入,先进入动脉圆锥,然后在心室收缩时,向前略向左推动蛙心插管,使之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注意:为了使蛙心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应使心室与动脉圆锥成一条直线)。进入心室的标志是随着心室搏动,均有血液喷入插管,插管的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结扎插管并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侧面的小钩上,以防止标本滑脱。在蛙心插管插入心室后,用吸管及时吸出管内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提起插管,剪断主动脉左、右侧分支,轻轻提起插管和心脏,在静脉窦下方绕一线,将左右肺静脉及前后腔静脉一起结扎(切勿损伤静脉窦),在结扎线下方剪去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摘出。用任氏液反复冲洗(10~25滴/min的速度缓慢点滴)任氏液。至插管内任氏液完全澄清无色为止。以后做实验注意每次换液时,插管内液面应保持相同的高度。

4蛙反射弧的分析、蛙心电图的描记及离体蛙心容积导体实验

蛙反射弧的分析、蛙心电图的描记及离体蛙心容积导体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心电图的描记方法以及动物的正常心电图 2.了解心电记录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反射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的。 2.心肌发生兴奋时,首先出现电位变化,可以通过心肌周围组织和液体传导到全身。心电图是由体表引导出来所记录的图形。 3.机体内可导电的体液作为容积导体将心电传至体表。 三、实验用品: 动物:蛙 用品:生物机能处理系统、两栖类手术器械、培养皿、蛙板、鳄鱼夹、任氏液、解剖针、图钉、1%硫酸溶液、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蛙针破坏蛙的脑,用水与硫酸溶液进行反射弧实验后,将其仰卧钉在蛙板上;切开其胸部皮肤、肌肉,剪开胸骨,暴露心脏 2.连接电路,地线接右后肢,正负极分别接右前肢、左后肢的肌肉(皮肤已剪开) 3.打开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调节选项,记录心电 4.暂停心电记录,将蛙心脏与静脉窦一同剪下,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5.开始心电记录,观察波形变化

6.暂停心电记录,在培养皿中连接好电路 7.开始心电记录,观察波形变化暂停 8.将蛙心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回蛙心原来的位置,开始心电记录,观察波形变化;暂停,将蛙心再次放到任氏液中,开始心电记录,观察波形变化;将蛙新倒置,观察波形变化 注意事项: 1.剥皮时,必须将脚趾皮肤剥干净。 2.脚趾浸入硫酸溶液时,每次浸入面积要一致。 3.用硫酸刺激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纱布擦干,以免硫酸被稀释。 4.剥离神经时,要用玻璃分针,不要用金属器械刺激神经。 五、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以及分析: (一)蛙反射弧的分析 1、分别将左右后肢趾浸入剩有浓度为1%的硫酸的玻璃皿内 结果:产生屈腿反射分析:因反射弧完整 2、去感受器:在左肢趾关节上做个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 的皮肤全部剥除,用浓度为1%的硫酸浸泡趾尖 结果:没有屈腿反射活动出现。 分析:破坏了脚掌和脚趾皮肤中的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不能 引起屈腿反射。 3、将浸有浓度为1%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的左后肢的皮肤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 2.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蛙心的灌流: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之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心肌的营养是通过心脏内膜液体的直接渗透而得。 心肌: 1.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1%KCl灌流:

5.1:10000 E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 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 1 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 实验器材 离体蛙心 任氏液、l %KCl 溶液、2%CaC12溶液、0.65%NaCl 溶液、1:10000 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心得安、阿托品 四、 实验步骤 五、 结果与分析 心率:34次/min 最大收缩力:2.5g 最小收缩力:1.1g 图1 正常脉搏曲线 心率:35次/min 最大收缩力:1.6g 最小收缩力:1.1g 图2 0.65%NaCl 灌流脉搏曲线 任氏剂 0.65%NaCl 任氏液清洗 2%CaCl 2 任氏液清洗 1%KCl 任氏液 2.药物试剂 E 任氏液清洗 心得安+E 任氏液清洗 Ach 任氏液清洗 阿托品+Ach 任氏液 1.离子试剂

蟾蜍反射弧分析

蟾蜍反射弧分析 实验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反射调节的形态功能特点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分析反射弧的各个组成,并测定不同强度引起反射的反射时。反射的实现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将使反射活动不能实现。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开始到效应器出现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叫反射时。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反射的反射时是不同的。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 实验材料:蟾蜍、蛙板、粗剪刀、镊子、刺针、线团、玻璃分针、烧杯、滴管、培养皿、支架、滤纸片、0.5%的硫酸。 实验步骤 1.用刺针损毁蟾蜍脑,保留脊髓,将脊蟾蜍放置在蛙板上,剪右侧大腿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在其下方穿双线备用。 2.用肌夹夹住蟾蜍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3.观察屈肌反射 (1)将蟾蜍左侧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盛有0.5%硫酸溶液中(记录结果),然后立即用盛自来水的烧杯洗去皮肤上的硫酸溶液,并用卫生纸擦干。 (2)在左后肢趾关节上方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彻底剥净!重复步果。水洗、擦干。 4.观察搔扒反射:将浸有0.5%硫酸的滤纸片贴于下腹部,观察蟾蜍有何反应。记录结果。水洗、擦干。 5.在两结扎线间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右脚趾浸酸,观察记录结果。水洗、擦干。 6.浸有0.5%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左后肢皮肤上。记录结果。 7.捣毁脊髓,重复步骤(3)和(5)。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 步骤3观察屈肌反射时,(1)现象是:蟾蜍的左肢迅速收缩,左肢用力搔挠右肢,(2)现象是:蟾蜍的左后肢不收缩。步骤4观察搔扒反射时,现象是:蟾蜍的后肢反应强烈,搔扒现象明显。步骤5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蟾蜍右肢无反应,不收缩。步骤6的现象是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蟾蜍左肢仍反应剧烈,收缩现象明显。步骤7捣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六反射时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并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反射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就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反射时就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下面就是几个常见的概念: ①屈反射:后肢、足的皮肤受到刺激同侧的肢会产生屈曲反射。 对应的反射弧:趾部皮肤(感受器)→坐骨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 ②抓反射:背、腹部的皮肤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后肢举起而对受刺激部位挠抓的动作。 对应的反射弧:背或腹部皮肤(感受器)→脊神经(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坐骨神经(传出神经)→后肢肌肉(效应器) ③脊休克:脊髓失去上位中枢的控制,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对外界的刺激不能产生反应。 越高级的动物脊休克时间越长。如蛙脊休克的时间一般就是5—10分钟。 三、动物与主要器材 1、实验动物:青蛙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支架、蛙嘴夹、蛙板、烧杯、培养皿、小滤纸片、棉花、蜡纸片、吸水纸、秒表、0、5%及1%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任氏液 四、步骤与方法 (一)反射时的测定 1、取一只青蛙,毁脑,制备成脊蛙; 2、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测定后肢最长趾的屈反射时:将蛙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秒!)停止计时后,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均值。(相邻两次刺激至少要间隔2~3分钟) 3、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青蛙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抓反射的反射时。下肢抬起,即为产生了抓反射。不要等到动物将滤纸抓掉才记录反射时。测三次,求均值。 (二)、反射弧分析 1、毁脑,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时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作者: ————————————————————————————————日期: ?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cm),即可进行实验。 (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2、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记,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 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离体心脏所需的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的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变化。 1、任氏液:正常对照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 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 1%KCl灌流

5、1:10000 E 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实验器材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physiology系统,学校服务器系统,蟾蜍离体蛙心,任氏液,1%KCl,3%CaCl2,65%NaCl,1/10000 E,心得安+1/10000,1/10000 Ach,阿托品+1/10000 Ach。 四实验步骤 1、标本制备(观看视频) 2、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3、具体软件操作: 1)离子试剂:任氏液→0.65%NaCl溶液→任氏液清洗→1%KCl溶液→任 溶液→任氏液清洗 氏液清洗→2%CaCl 2 2)药物试剂:肾上腺素(E)→任氏液清洗→心得安→任氏液清洗→Ach,任氏液清洗→阿托品→任氏液清洗。 五实验结果

图1 离体蛙心灌流

新人教必修3高中生物练习: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 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 的。 4.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 的。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 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6.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结构[填图] 2.反射 (1)概念: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填图]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叫神经冲动。 3.传导过程[据图填空] (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a、c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b处。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3)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 (4)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5)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6)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2.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①②④,属于条件反射的是③⑤⑥。(填序号) 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望梅止渴④吃饭时分泌唾液⑤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⑥谈虎色变 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正常情况下的心搏曲线图 溶液后的心搏曲线图 2.滴加2%CaCl 2 3.滴加0.01%肾上腺素后的心搏曲线图 4.滴加0.01%乙酰胆碱后的心搏曲线图 5.滴加0.01%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图(本来应该是先滴加0.01%阿托品再滴加0.01%乙酰胆碱后的心搏曲线图)

6.滴加1%KCl溶液后的心搏曲线图 二、分析与讨论 溶液 1.滴2%CaCl 2 加入氯化钙后,曲线上升。 细胞外Ca2+浓度的增加,使细胞膜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细胞去极化减小,使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Ca2+内流增多,导致慢反应细胞去极化加强,传导性增高,复极化加速,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最后心脏收缩加强。 2.滴0.01%肾上腺素 加入肾上腺素后,曲线呈上升。 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导致Ca2+通透性增强,肌浆中Ca2+浓度增高,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最后心脏收缩加强。 3.滴0.01%乙酰胆碱 加入乙酰胆碱后,曲线下降。 乙酰胆碱能和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膜 K+通道的通透性,也抑制Ca2+的内流。一K+通道的通透性的增强,促使K+外流,使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 Ca2+内流减少,减弱心肌收缩。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弱,最后心脏收缩减弱。本实验结束后,心脏出现类似于抽搐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乙酰胆碱对心脏的影响较大 4.先滴0.01%阿托品再滴0.01%乙酰胆碱

本实验由于疏忽在滴加阿托品后忘记滴加乙酰胆碱,故无法得出最后实验效果,继而无法确定先滴加阿托品后滴加乙酰胆碱会有什么效果。但根据理论知识阿托品是乙酰胆碱M受体阻断剂,滴加阿托品会占据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位点,使乙酰胆碱无结合位点,抑制它的作用。并且阿托品对心肌细胞无影响,所以最后曲线应该是无明显变化。 5.滴1%KCl溶液 加入KCl后,曲线呈明显下降,最后为直线。 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与Ca2+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Ca2+内流,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三、结论 1.外环境对心肌的收缩有重要影响,其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对心肌细胞有不一样的影响。 2. Ca2+、肾上腺素促进心脏的收缩; K+、乙酰胆碱抑制心脏的收缩;阿托品对心脏没有影响但他能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 3. 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钠离子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细胞外K+浓度对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②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2012级临七3班廖梦宇2012021320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 2.观察Na、K、Ca三种离子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准备 1.实验对象:蟾蜍 2.实验器材: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张力换能器、蛙类手术器械1套、蛙心插管、 蛙心夹、试管夹、双凹夹、滴管、小烧杯4个、任氏液。 3.实验药品:0. 65%氯化钠、3%氯化钙、1%氯化钾、1:10 000肾上腺素、1:10 000 乙酰胆碱等。 三、实验步骤 1.离体蛙心的制备: 破坏脑和脊髓,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由剑突处向两锁骨肩峰端呈三角形剪开皮肤、胸壁,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在两个主动脉干下各穿一根细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用连有细线的蛙心夹在心舒期夹住心尖部,将心脏上翻,辨认心房,静脉窦,腔静脉,然后结扎腔静脉,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部3mm处剪一切口。将 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将套管堵住) 插入动脉球底部,稍后撤套管,再 将蛙心管尖端转向蟾蜍的背侧及左下方,于心缩期插入心室;将预置线的活结扎紧,并固定于插管壁的小钩上小心提起套管和心脏,剪断主动脉左右分支,将心脏连同 静脉窦一起剪下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 2.实验装置: 将蛙心插管用试管夹固定于支架上,蛙心夹的连线连接在机械换能器上。 记录心脏收缩曲线。 3.处理因素 (1) 记录仅有任氏液时的收缩曲线,观察心率及收缩幅度,作为正常对照。 (2) 换以等量0.65%Nacl,观察心跳的变化。 (3)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3%Cacl 1—2滴,观察心跳变化。 (4)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l%Kcl 1~2滴,观察心跳变化。 (5)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1:l0 000肾上腺素1~2滴,观察心跳变化。 (6)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l:10 000乙酰胆碱1~2滴,观察心跳变化。

反射和反射弧题答案

反射和反射弧的练习题 1、如图是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___]感受器→[B]___→[___]神经中枢→[D]___→[___]效应器。 (2)若某患者只是D处受损,用针刺A处,是否有感觉?___。是否能正常运动?___。(3)被针刺伤后,疼痛的感觉形成于___;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的躲避,此反射类型属于___反射。 【答案】A 传入神经 C 传出神经 E 有感觉不能运动大脑皮层复杂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 2、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图中甲为灰质,乙为白质。【详解】 (1)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中一处受损,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若某患者只是D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A处,神经冲动仍能传到大脑,所以患者能感受到疼痛,但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所以不会出现缩手反应。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

2、下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 (2)图中⑤是_____ ,它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④是_____,它接受到神经冲动后,作出反应; (3)请用箭头和序号将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补充完整:⑤→_____。 (4)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填“脊髓”或大脑”)。 【答案】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③→①→②→④脊髓 【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当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会消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3)膝跳反射示意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详解】 (1)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2)图中⑤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④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3)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⑤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2.1.1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础小练]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 B 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 是( ) A.①→④B.②→③ C.③→②D.④→① 答案: D 解析: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某一点受到刺激 时,刺激点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即由图④变为图①。 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 能是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⑤ 答案: A 解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 完整性。反射弧的任何部位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有两个:一个在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一个在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刺激后此人能产生感觉,说明他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有受损伤,所以兴奋还能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由于腰椎部位受到损伤, 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或者传出神经受到损伤,从而不能使兴奋传到效应器,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下肢运动的效应器是下肢肌肉,所以,腰椎部的外伤不可能损伤其效应器。 4.下图中,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 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