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之双机通信

课程设计之双机通信

课程设计之双机通信
课程设计之双机通信

单片机课程设计

题目四

双机通信系统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日期:2010年6月7日-2010年6月18日

1.课程设计描述:设计一个双机通信系统,实现按键数据的互发及显示功能。

2.课程设计具体要求:利用两片S TC89C52单片机作为通信双方(甲机和乙机)的主控制器,甲机的按键数据可通过串口发送至乙机,并通过乙机的数码管显示出来,反之,亦然。

3.主要元器件:ST C89C52(2片)、电容(30P F*4、10U F*4)、数码管(共阳)、晶振(11.0592MHZ)小按键、发光二极管、电阻(8*100)、K e il u Vs io n2、Pro t eu s 7 Pr of es sio n al、Wi n-tc软件。

4.基本原理阐述:串行通信方式分为同步串行通信方式和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本次实验双机通信可以采用RS-232电平和T T L电平的转换。由于本实验近距离通信,所以采用T TL电平转换方式。TT L方式只需要将两单片机的RX D、T X D引脚相连接即可。采用查询方式,故接收/发送程序中只需检查发送/接收的准备好状态是否置位,在准备好时就发送或接收一个字节。

5.实验方案:

方案一:,硬件部分:两片单片机通过双机通信相互发送数字到对方单片机所连接的数码管,并且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首先将

晶振和电容与单片机相连接构成单片机的最小系统,7段

数码管接在单片机的P1口,为了保护数码管,每个数码

管接入100欧姆的电阻。将两个按键分别接入单片机中。

硬件电路设计完成。

软件部分:

流程图:发送数据流程

开始

甲与乙握手

N

乙准备好?

Y

发送数据

N

数据接收是正确的

Y

结束

接收数据流程

开始

N

甲发出联络

Y

应答并准备接受数据

N 接受数据并计算检验和

数据接收是正确的

Y

结束

串口中断函数

开始

清RI 位

数字符合条件码

显示数字Y

关闭数码管显示

结束

N

甲机程序:

甲机向乙机发送控制命令字符,甲机同时可接收乙机发送的数字,所接

收的数字显示在数码管上

#i n c l u d e

#d e f i n e u c h a r u n s i g n e d c h a r #d e f i n e u i n t u n s i g n e d i n t s b i t L E D 1=P 1^0; s b i t L E D 2=P 1^3;

s b i t K 1=P 1^7;//位声明 u c h a r O p e r a t i o n _N O =0;

u c h a r c o d e D S Y _C O D E []={// 0x c 0,/*0*/ 0x f 9,/*1*/ 0x a 4,/*2*/ 0x b 0,/*3*/ 0x 99,/*4*/ 0x 92,/*5*/ 0x 82,/*6*/ 0x f 8,/*7*/ 0x 80,/*8*/

{

u c h a r i;

w h i l e(x--)f o r(i=0;i<120;i++);

}//延时函数

v o i d p u t c_t o_S e r i a l P o r t(u c h a r c)

{

S B U F=c//发送缓冲器;

w h i l e(T I==0);

T I=0;//发送中断标志

}

v o i d m a i n()

{

P0=0x c0;

S C O N=0x50;//串口工作在方式(01010000),允许接收T M O D=0x20;//T1工作在模式2,8位自动装载

P C O N=0x00;//波特率不倍增

T H1=0x F D;

T L1=0x F D;//波特率9600

T I=R I=0;//R I为接收中断标志

T R1=1;//启动定时器T1

I E=0X90;//允许串口中断

w h i l e(1)

{

D e l a y(100);

i f(K1==0)

{

w h i l e(K1==0)

O p e r a t i o n_N O=(O p e r a t i o n_N O+1)%4;

s w i t c h(O p e r a t i o n_N O)

{c a s e0:p u t c_t o_S e r i a l P o r t('X');

L E D1=L E D2=1;

b r e a k;

c a s e1:p u t c_t o_S e r i a l P o r t('A');

L E D1=0;

L E D2=1;

b r e a k;

c a s e2:p u t c_t o_S e r i a l P o r t('B');

L E D1=1;

L E D2=0;

b r e a k;

c a s e3:p u t c_t o_S e r i a l P o r t('C');

L E D1=0;

L E D2=0;

b r e a k;

}

}

//甲机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v o i d s e r i a l_i n t()i n t e r r u p t4

{

i f(R I)//接收到一字节

{

R I=0;//清除串行接收中断标志位

i f(S B U F>=0&&S B U F<=9)

{

P0=D S Y_C O D E[S B U F];

}e l s e P0=0x c0;

}

}

由于显示相同,所以乙单片机与甲单片机程序相同。

本电路图的单片机在装载HE X文件后,可以实现的功能是按K1键、乙单片机中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按K2键,甲单片机的

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

方案二:,硬件部分:两片单片机通过双机通信相,通过甲单片机的按键控制乙单片机的发光二极管工作,通过乙单片机的按键

控制甲单片机数码管的显示。首先将晶振和电容与单片机

相连接构成单片机的最小系统,7段数码管接在单片机的

P1口,为了保护数码管,每个数码管接入100欧姆的电

阻。将两个按键分别接入单片机中。硬件电路设计完成。软件部分:

甲机程序:与方案一的程序一致。

乙机程序:

乙机接收甲机发送的信号后,根据相应信号控制完成不同的LE D点亮动作

#i n c l u d e

#d e f i n e u c h a r u n s i g n e d c h a r

#d e f i n e u i n t u n s i g n e d i n t

s b i t L E D1=P1^0;

s b i t L E D2=P1^3;

s b i t K1=P1^7;

u c h a r N u m x=0x F F;

v o i d D e l a y(u i n t x)

{

u c h a r i;

w h i l e(x--)f o r(i=0;i<120;i++);

}

v o i d m a i n()

{

L E D1=L E D2=1;//关闭L E D显示

S C O N=0x50;//串口模式1,8位异步,允许接收

T M O D=0x20;//T1工作在模式2,8位自动装载

T H1=0x F D;

T L1=0x F D;//波特率9600

P C O N=0x00;//波特率不倍增

T I=R I=0;

T R1=1;//启动定时器

I E=0X90;//允许串口中断

w h i l e(1)

{

D e l a y(100);

i f(K1==0)

{

w h i l e(K1==0)

N u m x=(N u m x+1)%11//产生0-10数字,10表示关闭显示;

S B U F=N u m x;

w h i l e(T I==0)

T I=0;

}

}

}

//乙机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v o i d S e r i a l_I N T()i n t e r r u p t4

{

R I=0;

s w i t c h(S B U F)

{

c a s e'X':L E D1=1;

L E D2=1;//L E D全灭

b r e a k;

c a s e'A':L E D1=0;

L E D2=1;//L E D1点亮

b r e a k;

c a s e'B':L E D1=1;

L E D2=0;//L E D2点亮

b r e a k;

c a s e'C':L E D1=0;

L E D2=0;//全亮

}

}

}

本电路图实现的功能按K1键乙机的发光二极管出现四种点亮方式,按下K2键甲机的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

说明:方案二比方案一的优点在于两单片机控制不同的外设,使得两单片机的程序不相同,增加了软件设计的难度。

方案三:与方案二相比,将乙机的按键变成矩阵键盘,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机的将0-F数字显示在甲机的数码管上,而方案二

仅能以递增的方式将数字显示在甲机的数码管上。但考虑

到矩阵键盘消耗按键的数目多,并且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

错误。实验电路以及程序在矩阵键盘文件夹中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采用方案二。

6.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问题一:数码管显示问题:电路图设计完毕后,在电路仿真阶段,数码管接在单片机的P0口,由于没有加排阻,当按下按键K2后,数码管不显示。在51单片机的P0口,因为P0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不能输出高电平,所以要接上拉电阻。排阻就是好多电阻连载一起,他们有一个公共端1端为公共端接VC C或地,用做上拉电阻即可完成预期的功能。

问题二:在写程序的时候,细心谨慎,不能漏掉或者省去一个‘}、;‘等符号,字母的大小写在定义前后应保持一致,否则在ke il软件中会出现未声明现象。无法生成目标文件。

问题三:焊接数码管时,每焊一个引脚把我都会用万用表测试,但每测试下一个时,前面几个都亮着。直到焊接完成后,不管点哪个引脚,整个数码管都亮着,一开始我也没有注意,以为只要数码管亮就可以了,但问题出来了,当我把芯片插到底座中,然后再用万用表测试,数码管全不亮了(除了小数点,因为我没有用小数点,小数点对应的引脚悬空),我以为是3,8引脚没有接电阻引起的,所以我将8悬空,在3和地之间接了一个100欧的电阻,但数码管还是没有亮,可但把芯片取后,数码管才亮,经过几次检查,我们怀疑是排阻的问题,所以我们将排阻去了,对每个数码管的引脚,我们均用100欧的电阻,这下数码管亮了,而且还是对应的段亮,插上芯片后,还是没有亮,然后我们将3引脚接了高电平,数码管才亮了。所以,在焊接时,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一有不对,应该及时检查,这样出错的机率才会减少。

7.参考文献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基于51单片机的Pr o te us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

8.实验总结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一.设计要求: 两片单片机利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从键盘进行设定,可选的波特率为1200、2400、4800和9600bit/s。 二、方案论证: 方案一:以两片51单片机作为通信部件,以4*4矩阵键盘作为数据输入接口,通过16个不同键值输入不同的信息,按照51单片机的方式3进行串口通信,从机采用中断

方式接收信息并按照通信协议改变波特率或者用I/O口输出、CD4511译码、数码管显示相关数据,整个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 方案二: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与方案一样,但是通信方式采用方式一进行通信,主从机之间的访问采用查询方式,数据输出直接由单片机的译码程序输出译码数据,同时软件编写采用汇编语言。 两种方式从设计上来说各有特色,而且两种方式都应该是可行的。方案一中按照方式三通信可以输出九位数据而方式一只能输出八位数据,但就本题的要求来说方式一就可以了。主从机之间的交流采用中断方式是一种高效且保护单片机的选择,但是相比之下本人对查询方式的理解更好一些。数码管的显示若采用CD4511译码则直接输出数据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会增加硬件陈本,而且单片机的资源大部分都还闲置着,所以直接编写一段译码程序是比较好的做法。另外在软件编写上,采用C语言在后续设计中对硬件的考虑稍少一些,换言之采用汇编可以使自己对整个通信过程及单片机的部分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所以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三、理论设计: 采用AltiumDesigner绘制的原理图(整图)

本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晶振电路、电源、复位电路及相关设置电路)、4*4矩阵键盘、功能控制电路、数据显示电路、波特率更改指示电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控制口选择将要实现的功能,然后矩阵键盘输入数据,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加校验码、设置功能标志位),然后与从机握手,一切就绪之后后就开始发送数据,然后从机对接收数据校验,回发校验结果,主机根据校验结果进行下一步动作,或者重发,或者进入下一 数据的发送过程,然后按照此过程不段循环,直到结束。 晶振电路提供脉冲,加上复位电路,将 EA接入高电电平选择片内程序存储器。 这是一个单片机能够工作的最低设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节标题:四号黑体(1.1□□××××)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中文摘要(1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 (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或绪论)不要与摘要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双机串行通信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学年学期:2 0 1 2 —2 0 1 3 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 2 0 1 3 年1 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目的 (1)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1) 1、8251A的基本性能 (1) 2、8251A的内部结构 (1) 3、8251外部引脚图 (2) 4、8251A的编程 (2) 5、8251A的初始化 (3) 四、实现方法 (5) 1、程序流程图如下: (5) 2、连线图 (5) 3、8251A操作过程流程图 (7) 4、试验程序(见附录) (7) 五、实施结果 (7) 六、改进意见及建议 (7) 七、个人所做贡献 (8) 八、设计体会 (8) 九、同组成员名单 (8) 十、附录 (9)

一、设计题目 双机通过两台试验箱串行通讯 二、设计目的 1、掌握8088/86实验串行口通信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行口通讯程序编写方法。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1、8251A的基本性能 8251A是可编程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基本性能有: (1).两种工作方式:同步方式,异步方式。同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64K,异步方式下,波特率为0~19.2K。 (2).同步方式下的格式 每个字符可以用5、6、7或8位来表示,并且内部能自动检测同步字符,从而实现同步。除此之外,8251A也允许同步方式下增加奇/偶校验位进行校验。 (3).异步方式下的格式 每个字符也可以用5、6、7或8位来表示,时钟频率为传输波特率的1、16或64倍,用1位作为奇/偶校验。1个启动位。并能根据编程为每个数据增加1个、1.5个或2个停止位。可以检查假启动位,自动检测和处理终止字符。 (4).全双工的工作方式 (5).提供出错检测 2、8251A的内部结构 发送器由发送缓冲器和发送 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接收器由接 收缓冲器和接收控制电路两部分 组成。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 制电路,调制解调控制电路。 8251A 内部结构图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周全专业班级:信息sy0901 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 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 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 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 1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1 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设计任务 (4) 2实验原理分析 (5) 2.1 PCM原理介绍 (5) 2.1.1 抽样(Sampling) (5) 2.1.2 量化(quantizing) (5) 3. 基带传输HDB3码 (12) 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14) 5.PSK调制解调原理 (15) 6. 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 (18) 7.仿真结果 (19) 8.心得体会 (23) 9.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摘要 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总的过程却是具有共性的。对于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过程可分为数字化,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本实验利用MATLAB实现了PCM编码,HDB3码,汉明码,psk调制,AWGN及对应的解调过程,完整实现了一个通信系统的全部过程。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关键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matlab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DO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年设计说明书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2012211369 题目: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 指导教师 姓名: 起止日期:2014.12.29至2015.1.4

一、绪论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也步如一个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功能各异的单片机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 对于一些场合,比如:复杂的后台运算及通信与高实时性前台控制系统、软件资源消耗大的系统、功能强大的低消耗系统、加密系统等等。如果合理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片机组合设计,可以得到极高灵活性与性能价格比,因此,多种异型单片机系统设计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单片机体积小,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仅仅一个单片机资源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单片机系统协同工作。这就对单片机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传输线少,长距离传输时成本低,且可以利用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系统采用串行通信来实现单片机之间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交换。 二、相关知识 2.1 双机通信介绍 两台机器的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工通信,他们的通信原理及通信方式为: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单工通信信道是单向信道,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身份是固定的,发送端只能发送信息,不能接收信息;接收端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送信息,数据信号仅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即信息流是单方向的。通信双方采用单工通信属于点到点的通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单工通信可分为同频通信和异频通信。 半双工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双向的通信,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须轮流交替地进行。也就是说,通信信道的每一段都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端。但同一时刻里,信息只能有一个传输方向。如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串行通信。接收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与同一个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2.双机串行通信,在一台PC机键入字符,从8251A的发送端发送给另一台PC机,另一台PC机的8251A的接收端接收,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二、所用设备 IBM-PC机两台(串行通信接口8251A两片,串行发送器MC1488和串行接收器MC1489各两片,定时器/计数器8253,终端控制器8259等),串口线一根 串行直连电缆用于两台台电脑通过串行口直接相连,电缆两 端的插头都是9 针的母插头: 三、硬件方案 1.设计思想 计算机传输数据有并行和串行两种模式。在并行数据传输方式中,使用8条或更多的导线来传送数据,虽然并行传送方式的速度很快,但由于信号的衰减或失真等原因,并行传输的距离不能太长,在串行通信方式中,通信接口每次由CPU得到8位的数据,然后串行的通过一条线路,每次发送一位将该数据放送出去。 串行通信采用两种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同步传输数据时,一次传送一个字节,而异步传输数据是一次传送一个数据块。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串行通信的协议。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

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RS-232(ANSI/EIA-232标准)是IBM-PC及其兼容机上的串行连接标准。可用于许多用途,比如连接鼠标、打印机或者Modem,同时也可以接工业仪器仪表。用于驱动和连线的改进,RS-232只限于PC串口和设备间点对点的通信。 IBM PC及其兼容机提供了一种有较强的硬件依赖性,但却比较灵活的串行口I/O的方法,即通过INT 14调用ROM BIOS串行通信口的例行程序。该例行程序。该例行程序包括将串行口初始化为指定的字节结构和传输速率,检查控制器的状态,读写字符等功能。 14号中断的功能总结如下: 串行口服务(Serial Port Service——INT 14H) 00H —初始化通信口03H —读取通信口状态 01H —向通信口输出字符04H —扩充初始化通信口 02H —从通信口读入字符 (1)、功能00H:初始化通信口 入口参数:AH=00H DX=初始化通信口号(0=COM1,1=COM2,……) AL=初始化参数,参数的说明如下:波特率奇偶位停止位字的位数76543210

通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指导书 班级通信D101 指导教师董自健 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2013年10 月18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而制定的。综合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掌握一般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掌握用计算机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由于是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因此设计的内容应该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传输设备,通信网点等。 课程设计要求的主要步骤有: 1、明确所选课题的设计目的和任务,对设计课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 统的性能、指标、内容等。 2、进行方案选择。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 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出设计合理、可靠、满足要求的一个方案。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

3、原理设计; 4、调试阶段; 5、说明书编制。 本次课程设计在校内完成,主要方式是以理论设计为主,进行实验或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 三、设计内容 本次综合课程设计内容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应该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使用一种分组码或者卷积码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2、使用格雷码对数据进行映射。 3、使用MQAM举行调制,M可选择8、16、32、6 4、128、256。 4、选择合适的升余弦参数,使用升余弦对基带信号举行滤波。 5、在解调端,进行滤波、MQAM的解调、格雷码逆映射、纠错解码。 6、改变信噪比,分析系统性能。 四、设计内容介绍: MQAM是一种基本的相位-幅度联合调制方式。研究这种基本的数字调制信号的性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符合要求的技术,如信道纠错编码可以是分组码或者卷积码,M必须选择数字8、16、32、64、128、256中的至少3个,以分析各种M下的QAM系统性能。应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采用蒙特卡罗模型。仿真基本框图是:

单片机双机通信系统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实践课程是使学生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和安装调试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认识和熟悉元器件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子技术的综合性工程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 1、结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可编程逻辑 器件、单片机电子线路CAD等课程中所学的 理论知识,按要求独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 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查阅相关手册和资料,通过查阅手 册和资料,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 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3、学会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包括中规模 芯片、专用芯片和可编程器件);

4、掌握基本的现代电子技术设计工具和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 5、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术,进一 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6、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严谨的作风和 科学的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题十九单片机双机通信系统 基本要求:设计两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能实现有线通信,一方为发送,另一方为接收。 提高要求:两个单片机最小系统能相互通信,并能实现校验。 三.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 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工作量如下: 1、电路原理图(A3幅面)1张,要求Protel软件绘制; 2、pcb版图(A3及以上幅面)1张;

3、设计说明书(20-30页)1本,内含能编译通过的源程序(有必要的注释)。

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2.0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网工124 学生姓名:卞可虎 学号:2012211369 题目:双机间的串口双向通信设计指导教师:于红利 起止日期:2014.12.29至2015.1.4

目录 一、绪论 (1) 二、相关知识 (6) 2.1 双机通信介绍 (6) 2.2单片机AT89C51介绍 (6) 2.3 串行通信简介 (8) 2.3.1串行通信的特点 (8) 2.3.2串行通信技术标准 (9) 三、总体设计 (10) 3.1 设计需求 (10) 四、硬件设计 (10) 4.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0) 4.1.1整体电路设计 (10) 4.1.2 控制电路设计 (11) 4.1.3 复位电路 (11) 4.1.4 显示电路 (12) 五、软件设计 (12) 5.1发送端程序流程 (12) 5.2接收端程序流程 (13) 5.3按键程序 (14) 5.4串口通信程序 (15) 5.5数码管显示程序 (16)

六、Proteus软件仿真 (16) 七、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指导教师评语 (21) 成绩评定 (21) 附录:源程序 (22) 一、绪论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也步如一个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功能各异的单片机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串行通信传输线少,长距离传输时成本低,且可以利用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系统采用串行通信来实现单片机之间可靠的,有效的数据交换。 对于一些类似复杂的后台运算及通信与高实时性前台控制系统、软件资源消耗大的系统、功能强大的低消耗系统、加密系统等等。如果合理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片机组合设计,可以得到极高灵活性与性能价格比,因此,多种异型单片机系统设计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单片机体积小,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仅仅一个单片机资源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两个或多个单片机系统协同工作。这就对单片机通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 目录 1. 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 1.1 通信系统架构 (1) 1.2 信源码——PCM码 (2) 1.3 基带码——Miller码 (3) 1.3.1密勒码简介 (3) 1.3.2密勒码原理 (3) 1.4 信道码——汉明码 (3) 1.5 噪声信道——AWGN (4) 2. 各模块的MATLAB实现 (5) 2.1 信号源的实现 (5) 2.2 信源编码——PCM编码 (5) 2.2.1 PCM编码原理 (5) 2.2.2 PCM编码的实现 (7) 2.3. 基带编码——Miller编码 (8) 2.4. 信道编码——汉明码编码 (9) 2.5. ASK调制 (11) 2.6. 信道噪声——AWGN (12) 2.7. ASK解调 (13) 2.8. 汉明码解调 (14) 2.9. Miller译码 (15) 2.10. PCM译码 (16) 2.11. 误码率的计算 (16) 3.仿真结果分析 (17) 3.1 源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对比 (17) 3.2 误码率统计 (17) 4. 心得体会 (18) 5. 参考文献 (19)

一.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1 通信系统架构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1、信息源:把原始信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 2、信源编码: ①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即完成A/D变化。 ②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即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产生的信息。信源编码也称作频带压缩编码或数据压缩编码。 3、信道编码: ①信源编码的目的:信道编码主要解决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②信道编码的原理: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一些冗余码(监督码),形成新的码字,接收端按照约定好的规律进行检错甚至纠错。③信道编码又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4、数字调制 ①数字调制技术的概念: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②数字调制的主要作用:提高信号在信道上传输的效率,达到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目的。 ③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5、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传输信道的类型有无线信道(如电缆、光纤)和有线信道(如自由空间)两种。 6、噪声源: 1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 1.2 信源码——PCM码 通常是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在编码器中由冲激脉冲对模拟信号抽样,得到在抽样时刻上的信号抽样值。这个抽样值仍是模拟量。在量化之前,通常由保持电路将其作短暂保存,以便电路有时间对其量化。在实际电路中,常把抽样和保持电路做在一起,称为抽样保持电路。图中的量化器把模拟抽样信号变成离散的数字量,然后在编码器中进行二进制编码。这样每个二进制码组就代表一个量化后的信号抽样值。

双机通信课程设计

西安邮电大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双机通信系统

、系统整体设计 1. 系统设计思路 双机通信的实质就是解决两单片机串行通信问题。针对于89C52单片机全双工异步 串行通信口,我们采用单片机直接交叉互连的串行通信方式。 考虑到设计应用于短距离传输、两单片机具有相同的数据格式及电平且为使设计简 单,我们最终决定采用方式二单片机直接交叉连接的串行通信方式, 上位机发送的数据 由串行口 TXD 端输出,直接由下位机的串行口数据接收端 RXD 接攵。需要注意的是一定 要保证主从机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要求设置相同的波特率。电路分为数码管显示模 块,以及单片机工作的基本复位、晶振模块。 2. 系统设计原理 (1)串行通信 一个是数据传送,另一个是数据转换。所谓数 所谓数据转换就是指单片机在接收数据时,如 单片机在发送 数据时,如何把并行数据转换为 串行数据进行发送。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使用的是异步串 行通信, 所谓异步就是指发送端 和接收端使用的不是同一个时钟。异步串行通信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 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一帧一帧地传送, 接收端通过传输线一帧一帧地接收。 而对 于两个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由于具有相同的数据格式及电平且是短距离通信则不必 要使用一些电平转化芯片(如 max232等)便可直接实现串行通讯,需要注意的是两单 片机硬件要共地,软件中需要设置相同波特率 STC89C5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通信口,串行结构如下: ①数据缓冲器(SBUF 接受或发送的数据都要先送到 SBUF 缓存。有两个,一个缓存,另一个接受,用同 一直接地址99H,发送时用指令将数据送到 SBUF 即可启动发送;接收时用指令将 SBUF 中接收到的数据取出。 ②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 SCO 用于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收发控制及状态指示,各位含义如下: SM0,SM1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位,这两位组合成 00, 01,10,11对应于工作方 式0、1、2、3。串行接口工作方式特点见下表1. 表1串行口工作方式表 串行数据通信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据传送就是指数据以什么形式进行传送。 何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

通信课程设计

一、时间 18~ 19周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00 二、题目及分组 基于matlab/simulink的QPSK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16QAM通信系统仿真 2PSK、2DPSK系统仿真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线性分组码编解码系统仿真设计与分析 分组: 101---119 杨树伟 (周五) 120---138 张元国(周二) 139---210 周建梁(周三) 211---229 李厚荣(周一) 230---247 陈光军(周四) 三、工具 (1)MATLAB7.0 (2)simulink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 程序如下: M=16; k=log2(M); n=100000; %比特序列长度 samp=1; %过采样率 x=randint(n,1); %生成随机二进制比特流 stem(x(1:50),'filled'); %画出相应的二进制比特流信号 title('二进制随机比特流'); xlabel('比特序列');ylabel('信号幅度');

x4=reshape(x,k,length(x)/k); %将原始的二进制比特序列每四个一组分组,并排列成k行length(x)/k列的矩阵 xsym=bi2de(x4.','left-msb'); %将矩阵转化为相应的16进制信号序列 figure; stem(xsym(1:50)); %画出相应的16进制信号序列 >> help bi2de BI2DE Convert binary vectors to decimal numbers. D = BI2DE(B) converts a binary vector B to a decimal value D. When B is a matrix, the conversion is performed row-wise and the output D is a column vector of decimal values. The default orientation of the binary input is Right-MSB; the first element in B represents the least significant bit. In addition to the input matrix, two optional parameters can be given: D = BI2DE(...,P) converts a base P vector to a decimal value. D = BI2DE(...,FLAG) uses FLAG to determine the input orientation. FLAG has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之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

西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设计 姓名:容晓庆 学号: 20096025 班级:通信0901班 指导教师:侯宝林 起止日期: 2012.6.17-2012.6.25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通信0901班学生姓名:容晓庆学号: 设计名称:基于MATLAB的FM通信系统仿真 起止日期:2012.06.10-2012.06.25 指导教师:侯宝林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评语表

基于MATLAB 的FM 通信系统仿真 一、设计目的和意义 (1)熟悉MATLAB 文件中M 文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函数、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2)加深对FM 信号调制原理的理解。 (3)增强在通信原理仿真方面的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 (4)在做完FM 调制仿真之后,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会对所面对的问题进行系 统的分析,并能从多个层面进行比较。 二、设计原理 图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调制器: 使信号与信道相匹配, 便于频分复用等。发滤波器: 滤除调制器输出的无用信号。收滤波器: 滤除信号频带以外的噪声,一般设N(t)为高斯白噪声,则Ni(t)为窄带白噪声。 在通信系统中一般需要将信号进行相应调制,以利于信号在信道上的传输,调制是将用原始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一参数,使之随原始信号的变化而成规律变化。调制可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线性调制有AM 、DSB 等,非线性调制有FM 、PM 等,这里主要讨论FM 调制通信系统 1.FM 调制原理 角调制不是线性调制,角调制中已调信号和调制信号频谱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产生出新的与频谱搬移不同的新的频率分量,呈现非线性特性,故又成为非线性调制。FM 调制中瞬时角频率是关于调制信号的线性函数, 瞬时角频率偏移量 )(t f k w FM =?, 则, 瞬时角频率为 )(t f k w w FM c += FM k 为频偏指数 则, 调频信号为 ))(cos()(dt t f k t w S FM c t FM ?+= 当调制信号是单频余弦时,调制信号为 )sin cos()cos cos()(t w t w A dt t w A k t w A S m FM c m m FM c t FM β+=?=+ ,

双机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样本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双机串行通信设计与实现 学生班级:电子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引教师: 实验时间: .9.12-.9.17

题目:双机串行通信设计与实现 班级:电子14-2 姓名:陈俊臣 摘要 串行通信是单片机一种重要应用。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运用单片机来完毕一种系 统实现双片单片机串行通信。通信成果实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机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使用通信合同进行通信。 双机通信实质就是解决两单片机串行通信问题。针对于89C51单片机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口,咱们采用单片机直接交叉互连串行通信方式。考虑到本设计应用于短距离传播、两单片机具备相似数据格式及电平且为使设计简朴,咱们最后决定本系统采用方式一单片机直接交叉连接串行通信方式,上位机发送数据由串行口TXD端输出,直接由下位机串行口数据接受端RXD接受。本设计硬件电路分为数码管显示模块、单片机工作基本复位电路以及晶振模块。编程采用C语言加以实现。通信成果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采用查表方式显示,两个单片机之间采用RS-232进行双向通信。

目录 1 引言------------------------------------------------------- 2 设计原理及规定--------------------------------------------- 2.1设计规定和原理-------------------------------------------- 2.2串行通信概述与分类----------------------------------- 2.3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区别------------------------------- 2.4 MCS-51串行接口基本特点----------------------------- 3器件简介 3.1器件简朴概述----------------------------------------- 3.2 器件重要功能特性-------------------------------------- 3.3 芯片引脚简介---------------------------------------- 4系统设计 4.1设计规定-------------------------------------------- 4.2设计方案-------------------------------------------- 4.3硬件设计-------------------------------------------- 4.4软件设计------------------------------------------- 4 电路仿真图---------------------------------------------------- 5心得------------------------------------------------------------

通信系统课设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系统设计 课题名称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胡瑛乔汇东张鏖烽 2014 年12月20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系统设计 课题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胡瑛乔汇东张鏖烽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4 年12月1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12月20日

目录 一、固网通信系统拓扑图 (1) 二、简单理论介绍 (1) 三、设备介绍及设备在固网通信系统的作用 (3) 3.1 EPON-MA5680T产品 (3) 3.2 HG813e设备 (7) 四、平台硬件连接图 (8) 五、数据规划 (8) 六、代码分析 (9) 七、结果 (9) 八、体会 (11) 九、评分表 (12)

现代通信系统之EPON光接入实训 一、固网通信系统拓扑图 EPON协议为OLT到每个ONU建立一条逻辑链路,从OLT到ONU的下行数据流被封装为以太网报文,从OLT到ONU的下行数据流被封装为以太网报文,ODN中的光分路器将数据流广播到各个支路,所有ONU都可接收到下行以太数据帧。从ONU到OLT的上行方向上,各个ONU采用时分复用的机制共享上行带宽。EPON通过MPCP协议定义ONU向OLT注册发现、OLT向ONU分配时隙授权、ONU向OLT 报告带宽请求等机制,实现了一种高效简洁的TDM-PON模型。 图1 通信系统拓扑图 二、简单理论介绍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新兴的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技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采用PON的拓扑结果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因此,它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中间采用光分路等无源设备,光纤接入各个用户点(ONU),更多地节省光缆资源,并具有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设备安全性高、建网速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无论是在技术优越性和运营效率方面来说,EPON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EPON技术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在大规模的应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也正在大规模的推广使用EPON接入网技术。特别是在中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相信EPON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推广和使用,将会在以后的宽带IP接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将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EPON 系统采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EPON(Ethernet Passive

双机通信课程设计

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书 所属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题目双机串行通信 分院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B0902学号0612090218 学生姓名史强 指导教师周春明 2012年7月13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1) 2总体设计 (2) 3硬件系统设计 (3) 4程序设计 (6) 5程序调试及结果分析 (11) 6总结 (13) 7参考文献 (14)

辽东学院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双机串行通信 课程设计时间:自2012 年7月2日起至2012 年7月13日。课程设计要求: 1.通过本次课题设计,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等所学相关知识及查阅资料,完成简易双机串行通信设计,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的能力的目的。 2.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发送端将0~f循环发送到接收端,并在接 收端显示。接收完成后,led灯亮。 学生签名:史强 2012 年7月13日 课程设计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 2012年月日

二总体设计 2.1 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题设计,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等所学相关知识及查阅资料,完成简易双机串行通信设计,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的能力的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的训练,可以使我在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上对基于MCS-51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程度的设计能力。 2.2 设计任务 两片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发送端将0~f循环发送到接收端,完成后在接收端的led 灯亮。 2.3 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对于两片89C51,采用RS232进行双机通信。发送方的数据由串行口TXD段输出。接受方接收后,灯亮。为提高抗干扰能力,还可以在输入输出端加光耦合进行光电隔离。 软件部分,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发送接收,主机先送AAH给从机,当从机接收到AAH后,向主机回答BBH。主机收到BBH后就把数码表TAB[16]中的10个数据送给从机,并发送检验和。从机收到16个数据并计算接收到数据的检验和,与主机发送来的检验和进行比较,若检验和相同则发送00H给主机;否则发送FFH 给主机,重新接受。从机收到16个正确数据后送到一个数码管显示。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 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 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引言 (1) 1.1通信系统简介 (1) 1.2 Matlab简介 (1) 2.系统设计 (2) 2.1通信系统原理 (2) 2.2 系统整体设计 (3) 3.子系统设计 (4) 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 3.1.1抽样(Samping) (5) 3.1.2量化(Quantizing) (5) 3.1.3编码(Coding) (6) 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7) 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8) 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 3.3循环码编解码 (9) 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10) 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1) 3.3.3纠错能力 (11)

3.4 ASK调制与解调 (12) 3.5 衰落信道 (13) 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4) 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4) 4.2 软件设计方案 (14) 4.3 编码与调试 (15) 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6) 5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摘要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