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地保护学10

草地保护学10

第6章环境因素对有

害生物的影响第一节地带性气候

第二节土壤

第三节风

第一节地带性气候对有害

生物的影响

一、概述

地带性气候:由于太阳幅射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以及海陆分布、海拔高度等因素形成的按一定规律分布的气候,其中又可进一步分为纬向地带性、径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全球气候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

(胡自治, 1996)

(胡自治, 1996)

(二)气候的径向地带性

在同一纬向气候带上,由于受到海拔分布、大陆轮廓、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热量和水分在径向方向上发生了显著的变换和差异,这种变化是在理想的纬度带上,从海岸向内陆发生变化的,因此是次一级的地带性气候

具有相近纬度的数个地区的年降雨量(汇自任继周, 1985)城市北纬东径降水(mm)

青岛36.04120.02775.6

兰州36.03103.53327.7

永昌38.14101.58185.1

格尔木36.1294.3841.5

(三)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在局部地区,由于海拔的增加引起的地表热量和水分条件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称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其一般是在纬度和径度地带性的基础上水热条件的进一步再分配,可视为是第三级的地带性气候

一般: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降低0.65℃

?千倍于纬度增加而产生的温度递减率

?纬度每差1°,即111km,温度约降低0.5℃。

由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愈接近凝结条件。

所以:随海拔增加而降水量增加。

山顶与山麓降水量(周淑贞, 1984)

地点高度(m)年降水量≥ 0 °温度乌鞘岭3045476.81327.9

松山2727270.81738.2

五台山28961128.2920.7

原平837507.93748.0

黄山19412490.52989.1

屯溪1471811.65944.7

庐山12151833.74153.9

九江321493.76220.7

鹅眉山31372033.91599.1

鹅眉4471668.76279.4

(四)地带性气候的草地生态学意义由于热量和水份在地球上的地带性分布:?决定了生物的生存、分布、数量变化

?决定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形成了包括有害生物在内的各种草原生物群落?表现为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

?其体现了在水、热因素的控制下,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是认识草原发生、发展和分布的理论和有效手段

?也是认识草地有害生物分布,制定治理策略的理论和有效手段。

二、地带性气候决定着有害生物的分布(一)真菌

英国北部土壤真菌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离率(Mycologia, 1987)

Taxon

Altitude (m asl)

350m500m600m750m820m880m

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0.240.080.440.24 5.2021.68 P. melinii10.440.21 5.20 2.640.96 1.20 P. canescens00.960.480.24 1.5610.00 Chrysosporium merdarium 5.080.13 1.960.120.080 P. lividum000 1.80 2.200.92 Trichoderma viride0.1200.120.76 1.80 1.68 Penicillium daleae 1.800.04 2.080.400.240.16 Paecilomyces carnes 1.4800.40000 Trichoderma hamatum 1.280.040.200.040.160 Penicillium vinaceum0.560.210.400.3600.04

(二)啮齿类动物与害虫

高山草原:草原毛虫,草原叶甲,高原鼠兔,高原鼢鼠、达乌尔鼠兔、

喜马拉雅旱獭、中华鼢鼠

典型草原: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蝗虫

(三)杂草

中国棘豆属有毒植物地理分布(史志诚, 1997)

第二节土壤对有害生物的影响对有害生物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

温度

水分

微生物活动

微生物活动的作用在第七章讨论

一、土壤温度

温度与生物的生理、化学过程密切联系

对化学反应与过程有强烈影响,如酶的动态,液体的传输、扩散等,不但影响有害生物自身,也影响有害生物与寄主的关系。

包括有害生物在内的任何生物,对温度都有一个适应范围,包括最高、最低和最适的温度

温带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信牟吉无)(冯光翰, 1984)

(Yarwood C.E., 1975)

草名发芽所需温度

最低最适最高遏兰菜1-228-3032

早熟禾25-3040-45卷茎蓼2-52-530

猪殃殃2-57-1320

繁缕2-513-2030

野燕麦2-51530-35荠菜2-5-35

藜515-2540

泽漆2-52035

酸模叶蓼2-1030-4040-45辣子草5-72235

狗尾草720-3535-40反枝苋7-1220-3535

稗草13-2020-3540-45马齿苋1730-4043

鬼针草1015-3040

胜红蓟10-1520-30-

飞扬草1525-3040

蟋蟀草2025-3540

Koch und Hurle, 1978 (李孙荣,1990)

草地保护学20

第17章天然草地害虫治理 第一节、蝗虫 第二节、草原毛虫 第三节、叶甲 另外还有:螽斯、拟步甲、草地螟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草原面积 3.9亿多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为耕地面积的3倍多。 其中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黑龙江、宁夏、吉林、辽宁十大牧区约为3亿hm2,南方草山约0.6亿hm2。 我国广大的天然草地横跨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五个自然地带,具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草地类型。 在广大肥沃的天然草原上,生长有大量品质优良的饲用植物,据初步统计,北方草原上有各类牧草约3000种。

第一节、蝗虫类一、分类地位和主要种类 属直翅目、蝗总科 主要有: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宽须蚁蝗 意大利蝗 大垫尖翅蝗 小翅雏蝗 狭翅雏蝗 朱腿痂蝗虫 西伯利亚蝗 红翅皱膝蝗等。

?蝗虫的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 ?平原、山地和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 布和为害。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害虫,曾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草原蝗虫主要分布在我国十大牧区,多发生在荒漠草原、山 地草原、高山草原、草甸草原、盆地和滨湖洼地、沼泽草甸等生景类型上。由于各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异,蝗虫的种类及发生规律也不同,一般为多种混合发生。 ?为害草原的重要蝗虫约有十几种,

二、寄主和为害 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其他植物也可受害 主要发生在河道地区 属于世界性、暴食性、食叶害虫 大发生时,植物地上部分可被全部取食 “蝗灾”与“水灾”、”旱灾”同称为我国三大农业自然灾害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实验内容: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 3.观察昆虫的头式 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 实验内容:1。变态的主要类型 2.昆虫卵的类型 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 4.蛹的类型 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实验内容:1。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 4 昆虫标本采集及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了解昆虫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毒瓶的制作 2.野外采集保存 3.干标本的制作 4.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按实验内容认真去做。 实验 5 主要农作物害虫识别 实验目的:认识水稻、甘蔗、花生、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主要害虫。 实验内容:1。甘蔗暝虫 2.水稻螟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花生斜纹夜蛾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用实验报告描述各种昆虫的主要特征。 实验 6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目的:通过室外观察,认识植物病害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观察五大症状类型和各种病征。

草地保护学23

典型草原区主要啮齿动物的数量调控

典型草原概况 典型草原是指在大陆性温带气候下发育而成的以旱生和半旱生植物为主的草地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典型草原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mm-450mm之间,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日温差较大, 主要植物有针茅、羊草、赖草、冰草、芨芨草和几种蒿属植物等。景观开阔。啮齿动物区系组成较为简单,主要以田鼠、鼢鼠、黄鼠、旱獭和鼠兔等属的少数种类为优势种。其中,布氏田鼠和达乌尔黄鼠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波动较大,常可对草地造成严重的破坏,个别年份被害草场可达草地面积的64%以上, 是主要的治理对象。

第一节布氏田鼠 一、布氏田鼠种群调控及危害治理的生态学依据 1.形态特征隶属于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体长90-135mm。耳较小。尾和四肢较短,尾长18-28 mm,为体长的1/5 –1/4。后足长17-20mm,约为尾长的2/3。毛色较浅,腹面乳灰而稍带淡黄色,毛基灰色,毛尖乳白色。足背部和尾部均为浅黄色。头骨较狭颅田鼠粗短,颧宽约为颅全长的3/5,眶上嵴可不断生长,中部逐渐合并成明显的眶间嵴,后端左右分开沿顶骨边缘与颞嵴相接,形成一个几近方形的骨板。第1-3上臼齿咀嚼面在前端横叶之后有2-4个三角形齿环,内外侧有数量不等的突出角;下臼齿的三角形齿环数为3-5个。

布氏田鼠

2.食性与食量布氏田鼠的食性因季节而异,这与栖息地可提供的食物资源随季节变化有关。春季食物较为贫乏,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此时只能取食返青较早、数量较多的羊草和冰草等约10种植物。夏季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可供选择的食物种类有所扩大,除禾草外,食谱中阔叶双子叶植物的比重显著增加,植物种数达20种之多。秋季多数植物枯萎,单子叶植物含水量骤降,而部分低矮的双子叶植物仍含有较高的水分,成为布氏田鼠秋季食物的重要来源;同时,由于蒿属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含量降低,适口性增加,因而也成为主要的取 食和贮藏对象。 布氏田鼠日食量较大,平均日食草量超过其自身体重。 日食量与体重存在显著相关性,回归访称为:y=-13.36+20.77logx (r=0.739, df=48, p<0.01),据此式即可估 算出不同个体的日食草量。

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通论》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2.原核生物 3.病毒 4.线虫 5.寄生性种子植物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菌丝组织体、菌丝、菌核、子座、菌索、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和形态,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属及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征及常见病害。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5.病害循环 习题要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不同病原物的侵染特点;病害循环的定

草地学复习

?简答题:(一)饲用植物的分蘖类型 多年生草类每年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春季根部再长出枝条,而且牧草原来的枝条能利用后(放牧或刈割),又全部长出新的枝条,它枝条的更新主要以营养更新的方式进行,而营养更新又与植物的分蘖类型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多年生草类枝条的形成类型。 分蘖:指枝条地表或地下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现象。 1、根茎状草类 根茎状草类有两种枝条,即直立的和地下与地面平行的两种茎,后者又叫根茎。 A、根茎生长的特点: ?①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20公分深处。 ?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 ?③在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 ④垂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根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 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有些植物的根茎每年只延长几厘米,有的则每年能延长1~1.5米。 B、茎状草类适宜的生境 多年生根茎草类,在疏松通气良好的壤土,生长发育最好。当土壤空气缺乏时,它的分蘖节便逐渐向地表移动,但移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土壤表层水分较少,根茎便死亡,这时根茎型植物就被其他分蘖类型的植物(一般是疏丛状草类)取代(生草层的形成过程讲过)。所以要保持根茎型植物良好生长,就必须对其草地进行松土或划破草皮切割,增加土壤透气性。如定边草原站,对根茎状草地切割后,提高了草地草产量。 但是,有的根茎状草类,如芦苇等在土壤水分过多和透气不足,也能良好生长发育,因为这类植物的叶片、茎和根具有透气腔(cell间隙),空气从气孔进入,经气腔输送到根部的末端。 C、利用特点 根茎状草类具有特别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往往能在一处形成连片的植株,但因其根距地表较深(5~10cm处),不能固结地表,所以不能形成草皮。所以在根茎状草类占优势的放牧场上放牧时,土壤结构易被破坏,不是踏实(水分过多时),就是沙化(水分不足时),放牧不能超载,也不能在一处连续放牧,土壤太潮湿也不宜放牧。 根茎状的草类很多,如赖草,白草,大拂子茅,无芒雀麦,匍匐冰草等。 ?2、疏丛状草类 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②枝条从分蘖节上以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③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所以草皮不结实,易破碎,放牧过重时, 丛间下凹形成很多小丘。 ④疏丛状草类新枝条形成是从株丛边缘开始, 所以年代较长的株丛中央部分积累了大量的植株残余物,影响了草丛生长,降低了牧草产量。所以管理上常以耙耙去中央的残余物,同时施以有机肥料。 属于此类草的有: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狗尾草,西伯立亚冰草等。 3、根茎-疏丛状草类 ①这类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 ②株丛本身为疏丛状草类的分蘖,但株丛与株丛之间有短的根茎联系着,同时可形成富

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

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章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述 第一节农村生态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重点: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 课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一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二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概括地讲,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 4 个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 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50 年代)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理论生态学根据生物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层次;根据生物类群可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可进一步分为哺乳动物生态学、鸟类生态学、鱼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等;依据生物栖息地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口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淡水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太空生态学等。 应用生态学则包括:农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古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四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内容,特点,应用。 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与资源环境形成人类所需农产品的过程,是利用、调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生态过程。这种生态关系从农业生产开始之时就已被重视,在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的各种农书均有记载。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农业生态学着重从宏观方面研究农业生产,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实用性。(2)交叉综合性。(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植保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植保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英文名称:Special En glish for Pla nt Protectio n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植物保护 考核方式:课堂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先修课程:植物病理学昆虫学 二、课程简介 本书的取材主要侧重植物保护的基础知识,介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病毒以 及昆虫的种类和形态、繁殖方式和传播方式、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本课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认识,为以后从事植物病理专业工作、查阅外文资料和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The objective of Special En glish for Pla nt Protectio n is to prese nt basic theories of Plant Protecti on, which in cludes classificati on, morphology, reproduct ion of the pathoge ns (fun gi, bacteria, virus and n ematodes) and in sects and the epidemiology, diag no sis and man ageme nt of pla nt diseases caused by them. The other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help stude nts study ing special En glish, read ing refere nces and writ ing papers. 、教学内容及要求 Chapter1 In troduct ion to pla nt pathology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植物病害的种类、病害生理、病害防治,掌握有关植物病害的英语词汇。 (二)教学内容 第——节Classificati on of pla nt diseases 1 ?主要内容 1) Infectious, or biotic, plant diseases (1)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2)Diseases caused by prokaryotes (bacteria and mycoplasmas) (3)Diseases caused by parasitic higher plants (4)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and viroids

草地保护学8

第4章草地毒害杂草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分类 第三节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一)毒草(toxic plant, poisonous plant)自身含有某些有毒物质, 被家畜采食后, 引起家畜生理异常, 健康受损, 甚至死亡的植物。 毒草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有生物碱、甙类、毒蛋白和光致敏物质等

1、生物碱 ?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多为无色或白色晶体?全世界已知5500种,其中10%的种类有毒 重要的代表种类有:乌头碱、藜芦碱、马钱子碱、毒芹碱等,对家畜神经系统有严重影响?千里光碱、烟碱、茄碱等有致癌和致畸胎作用?生物碱量少可用作药物,治疗疾病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常集中在某一器官,如乌头碱主要集中在根部,麻黄碱主要在茎内?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毛茛科、茄科、百合科、茜草科、罂粟科、小檗科、荚竹桃科等

有毒植物名称有毒成分主要中毒症状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毛茛科)乌头碱、次乌头 碱、新乌头碱、 异乌头碱等 呕吐、流涎、胃肠蠕动增强,腹 痛、腹泻。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后期渐出现嗜眠、昏迷、四肢痉 挛或麻痹。瞳孔散大、呼吸困难, 终因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而死。 藜芦 Veratrum nigrum (百合科)藜芦碱, 胚芽儿碱, 红藜芦碱等 流涎、呕吐、频尿,腹胀,有时 出血性下痢。惊恐不安,瞳孔散 大,呼吸困难而频数,脉搏徐缓, 节律不齐,发汗,体温下降,战 栗,痉挛,麻痹。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茄科)烟碱、尼古丁、 尼古特林 呕吐、流涎、臌气,下痢,尿崩, 肌肉软无力,步行踉跄,跌倒, 麻痹,间歇性或强直性痉挛,角 弓反张,瞳孔散大,心律不齐, 呼吸困难。 常见含生物碱有毒植物举例(史志诚, 1990)

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环境 遭到污染,大气、水、土壤、海洋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物种濒危,人口数量激增、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自然都给于了人类一定的报复,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人类及其活动环境与发展生态要素社会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我们每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我们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我们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能源都来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我们就无法生存。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在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威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景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意义相当重要。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人类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人与自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众所周知,人类的童年对自然充满了畏惧和崇敬,她臣服于自然并完全依附于自然。那时人类最主要的就是生存,与自然作斗争,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对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日益复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入了新阶段,但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表现为自然支配、控制着人,人与自然仍处于和谐的状态,但必须看到人利用自然的能力正在提高,而正是这种能力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伴随着文明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人受自然奴役转变为人主导自然,大量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类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超出了以前所有时代对自然的改造总和。但是一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真正被意识到,人类忽视了自己对自然的强大的作用力。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现在,人类的足迹不仅几乎遍及整个生物圈,而且开始出现于太空与海底,扩展到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巨大系统。于是,人类有些忘乎所以,以为能够凭借技术而为所欲为。这样,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用就被掩盖起来,直到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严峻事实和由此造成的生存危机,人类才不得不重新思考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人类对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大气污染。全球每年因燃烧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全世界有好几亿辆汽车,每年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到大气层中。大量的工

植物保护学 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rotection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 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 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 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 执笔人:丁丽芬 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 1.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 规律; 2.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 4.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5.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草地资源学 一、草业科学:是研究以维持系统健康和获得草地农业系统持续服务功能为目的,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任继周,2004) 栽培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 畜产品单位(APU):用于评价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其畜产品形态为1kg 中等肥度的牛、羊胴体,其平均能量消耗相当于110.8MJ消化能、94.14MJ 代谢能或58.15MJ 增重净能。 生态系统服务: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和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直接福利。荒漠: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肉质刺灌丛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热、亚热、温和寒带以及冷洋流海岸荒漠等。以植被稀疏和大部分为裸露或不毛之地为显著外貌特征。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二、3草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步骤与内容? 准备工作:调查任务与成果要求;组织准备;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制定;物质准备。 外业工作 概查:对调查区的自然、经济、社会、草地资源总貌的全面概括了解;携

带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确定调查路线,记载草地类型-建立影象与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解译标志和预判成图的分类系统,优势植物标本采集,实地观察和访问;日记、阶段总结和全面总结。 详查:概查基础上,对调查区草地资源全面系统详细地调查、测定过程;对预判图进行现场检查验证,解决判读疑难问题、现场查漏补缺及修正;草地类型样方测定,样品、标本采集;了解利用现状和基本建设布局;日总结,当场解决问题。 访谈:访谈提纲、访谈内容、规划建议、访问区域等 内业工作 资料整理、分析与总结;图件的编制 4载畜量的估测方法 载畜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是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数量。根据牧草(产草量,利用率等)、家畜(采食量,放牧时间等)和草地面积估测 三种表示方法:时间单位=Y·U/I,家畜单位= Y·U/(I ·T)面积单位=A·I·T/(Y·U) 家畜单位指标,一定时间内、一定草地面积上能承载饲养的家畜头数。时间单位指标,一定草地面积上,可供一定家畜放牧的时间,家畜单位天。 面积单位指标,一定时间内,放牧单位家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 5草地健康的内涵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LUCL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E,To protect the ecology is also To protect the productive forces.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Life community) 电影(流浪地球,机器人总动员,后天) 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 一、什么是文明? 文明: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事和物组成的存在。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用:一、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例如:常见口号“讲文明、树新风”(这里文明对个人道德提出了要求,主要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文明,不知礼,无以立;树新风,做文明礼貌中国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二、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文明阶段? 迄今为止,原始社会的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历程。 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发展出确定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火的利用,狩猎工具的改进,以及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摆脱了野蛮人类的状态,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现象。 农业文明阶段,由于农业、畜牧业、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直接从自然界里获取生存资料,而是能够自己生产一部分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人类从此不再顺从于自然,而是开始以征服者的态度去对待自然。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阶段,随后又经历了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自动化的新阶段,并且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痛痛病和水俣病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教学大纲辩析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训环节与当地农业发展的联系。 2、教学对象 四年制XX专业XX年级学生 3、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 (1)了解植物保护的相关理论,知识。 (2)掌握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3)掌握常见农业病虫害防治,诊断技术。 (4)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 4、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该课程总课时36,理论课18课时,实践18课时。要求在每次理论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手段为主,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效果。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闭卷)占45%,实践考核占45%(平时实践课中进行考核),平时成绩(考勤)占10%。 5、教学要求的基础内容及学时要求 学时分配 单元 节序号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 注 讲授实践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学时 1 绪论 1 2 植物病害 4 14 3 植物虫害8 8 4 农业草害 4 5 农业鼠害 4 6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 律及预测 4 7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 术与策略 4 8 8 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 理 6

9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1 合计36 30 66 各单元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 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2、了解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3、掌握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四、植物保护的方式 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一单元植物病害 教学要求: 1、了解植物的几种病原物。 2、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3、重点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症状的类型,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 4、理解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一、真茵 二、原核生物 三、病毒 四、线虫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二、病害循环 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现代城市中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日益提高。因此,发展现代城市建设,首先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怎样可以调控好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且进行 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have already realized deeply: city environme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healt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ity,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people’s life, the level of health and work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first of all to well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control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be worth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dam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教学大纲 (适用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植物保护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此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害生物防治的实践能力及相关知识。能识别当地植物主要有害生物,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简易测报方法,掌握综合防治措施,并能组织和指导群众开展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本课程实践部分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力求掌握生产实际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和新近将要推广的新技术。对相关知识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能力目标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掌握病虫标本的采集、识别与制作,主要病虫的调查和防治,农药的配制、使用等。 相关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虫的形态、生物特性,农药的理化性质等。 三、总学时分配

四、能力(实践)教学方案 1.能力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要求

2.能力教学的组织方式、所需场地及主要设备器材。 ⑴组织方式:由任课教师、实践教辅人员、班委干部,按4人选出1名小组长组成实践领导组。任课教师担任组长,实践教辅人员、班长、学习委员担任副组长。教师将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强调,实践领导组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实现教学目标。

⑵场地、课内实验在植物保护室进行,综合实训在植物保护室、学院农场及宜宾市翠屏区新村一带进行。 ⑶主要设备器材:需植保实验室1间,主要应配备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喷雾器、采集包、标本夹、放大镜、波美比重计、捕虫网、昆虫灯、烧杯、量筒、试管、天平、铁锅、灶、石蕊试纸,昆虫针插标本、玻盒标本、植物病害玻盒标本、切片(玻片)标本等。 五、考核方案(考纲) 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40%)计入总分,为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综合实训进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单独考核。 1.平时成绩含作业、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考核。 2.理论成绩为课程(单元)结束后的相关知识考核,各部分数权重如下: 相关知识点分数分布: 第一单元:农业应用昆虫……………………………………20分 第二单元:植物病害…………………………………………20分 第三单元:植物病虫害防治法……………………………………20分 第四单元:农作物病虫……………………………………………20分 第五单元:其它植物病虫…………………………………………20分 总计100分 3.课内实践的考核,可结合学生实验过程,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含生物绘图、结果分析、计算等内容),评定出A、B、C、D等四个等级,并记入平时成绩。 4.综合实训考核,为充分体现本课程综合实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应对综合实训内容进行专项技能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单独考核。参考方案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 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Plant protection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 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 草药种植推广、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 执笔人:丁丽芬 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 1.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 生发展及流行规律; 2.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 4.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5.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