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论文

法理学论文

法理学论文
法理学论文

追求法的价值的有效途径

——程序正义视角下的程序性制裁法理分析

摘要

正义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而程序正义是司法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破坏程序正义就是破坏法的价值。面对众多的程序违法行为,尤其是执法工作人员的背离程序本意的行为,要选择一种即有效又能兼顾各方利益的方式,或许程序制裁的方式可以给人以启示。

关键词:程序正义;法核心价值;法基本价值

应该说缘于一个偶然看到的案例,经过不同的认识阶段使笔者真正从法理的角度理解了程序正义,甚至是法律的内涵。案例简单概括如下: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刑满释放后,始终对于逮捕他入狱的警察耿耿于怀。出于报复他强奸了警察的妻子。案发后,愤怒的警察再一次勇敢的将其抓捕归案,但在押往警局的途中,面对犯罪分子的恶语相向,想到深受其辱的妻子,警察适用公务用枪重伤了犯罪分子,一番抢救后犯罪分子保全了性命,而这一案件也理所当然的进入到了诉讼程序。如若是港台剧,结果应该是警察最终将犯罪分子就地正法,最终正义长存,公理永在!而实际判决结果是由于证据不足,犯罪分子被当庭释放,而警察却因故意杀人罪而惨遭牢狱之灾,一时间怨声载道!笔者第一次看过这个案例后也是拍案而起,可是经过理性法学的磨练,特别是法理学的学习,如今再品这个案例,方对结果感到释怀!

一、问题阐述

为什么说在学习法理和各门法律后就能客观平静的接受这样的结果了呢?因为至少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受裁判结果直接影响的人(无论他多么可恶)能够与代表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一起,拥有平等诉讼的主体地位,这是程序正义的结果,更是法的价值的重要体现。程序要正义,法的价值要实现,这不仅是立法,守法的要求,更是执法,尤其是执法者应该严格遵守的。然而,以刑事诉讼为例,诸如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超期羁押等程序违法的问题大量存在,不仅客观上妨碍

了程序正义的实现,增加了产生不公正诉讼结果的概率,更是对法的价值的有效发挥构成威胁。从法理学的角度而言人们渴望“真”、“善”、“美”这些价值要素在法律的层面的体现,在追求高度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法的价值能够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然而程序性违法却使得程序的固有价值和工具价值都无法实现。一句法谚如是说“一个规则之所以是一个法律规则,就在于它规定了一个制裁”([美]汉斯.凯尔森)。如何有效遏制程序违法实现真正的程序正义,从而使法的价值得以实现,程序性制裁是个好方法。但是仅以刑事诉讼法典为例,在我国这部225条的法典中只有一项程序性制裁条款。在实际运用中程序性制裁也仅包括针对预审询问人员以非法询问为主的程序性违法行为的制裁——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以及针对一审法院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制裁——发回重审制度。如此看来,似乎程序性制裁的应用没有太大的必要,但笔者以为并非如此,程序正义的视角下审视这一制度,确实有着很大的意义,或许从法理学中有关法的价值的阐述,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二,法的核心价值——人权的保障

虽然人权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它又确实是一个始终备受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因为人们的主权意识逐渐增强,迫切要求其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可以操作的制度早日运用于实践,而且正是由于我们的对于人权的实施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多只注重表面形式,才会成为别国“攻击”的重点。法律化的人权应在立法上可以表现为法的权利,在实施上可以依法实现,其有法律化的可操作性[1]。而法对人权的保护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司法救济是人权保护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一句经常“上镜”的话,即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最后的防线上,程序得以有效正确的被遵守,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程序为人们解决诉讼问题提供了一种看得见的公正和有效的渠道。而一旦执行程序的人实施了违反程序,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人权的实现恐怕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遇到这种情况人们恐怕第一时间会想到实体制裁的方式,殊不知实体制裁存在天然的局限性,无论是较轻的纪律处分还是较重的刑事惩罚,甚至是国家赔偿,都不宜针对违反诉讼法律规范的行为大量适用。以刑事诉讼为例,其程序性违法行为至少有几十种以上,不可能都将其犯罪化,这极不合理,更不现实。此时,引入程序性制裁这样一种诉讼法特有的制裁方法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因为其是专门以违反法定程序行为为对象的,并且尤其可以设置轻重不同的制裁方式,实际运用更合理。如对轻微行为只要求予以纠正,严重的可以宣布无效或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严重的可直接终止诉讼。

其次,从人权保护的实践来看,拥有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恐怕是其最大的威胁。这其中还包括那些执行司法程序的“准行政人员”,如警察。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且不说,刑讯逼供,滥用司法权力等这些太过寻常的现象,就说本文开始提到的案例,也无不反映出,警察运用执法权限侵害他人人权的问题。

暂且抛开情理的关系不谈,仅从法理角度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行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感情状态,警察都无权适用执行公务才可以使用的枪支伤害他人身体,抑或生命,法院也正是重视法的各发面价值,权衡了利弊故而运用了程序性制裁里最严厉的惩罚方式,使执法工作人员承担了刑事责任,从而维护了程序正义,更保障了他人的基本人权——生命权。

此外,放在最后但并非否认其重要性的一点就是,符合正当程序的司法程序,本身就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相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法律总是体现出一种滞后性,很多程序性违法行为运用高科技甚至是以人们无法预料的形式,冲击着法律的权威。而实体性制裁常常出现法律规定的空白,此时,若仅以“法无明文规定”的理由,放纵违法行为,人权的保障从何谈起。正是因为程序性制裁的灵活性,操作简单性,和惩罚得当性,才不会使没有被列为违法的行为,逍遥法外。当然,要想使人权的保障得到更好的实行,我们还有做更多其他方面的努力,只是希望在倡导法的核心价值,即人权的保障的过程中不要忽视程序性制裁的特有魅力。

三、法的基本价值之一——秩序

作为法的基本价值之一,秩序对于阻止混乱、结束暴力等社会治理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追求良好的秩序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按照通说的标准,秩序存在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区分。太阳东升西落,一年四季轮回这是自热秩序,关于自然秩序先前学者是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对于社会秩序是否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呢?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遇预见明天或更远以后的日子会出发生什么,因为我们在安排各自的生活时,都遵循某些习惯,会按照事先已有的众所周知的方式安排社会活动,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秩序的体现。因此可以肯定,通过统计的方法可以认识到人们生活的社会秩序,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规范性文本而获得,这就是程序方面的体现。说到此,我们不妨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程序完美无缺,那么社会秩序必定会如人所愿的发展下去,最终可以看到遥远未来那个理想王国——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乐土。

可现实是任何一种制度都不会完美无缺,社会存在种种规范、习惯、权利等的相互制衡,必定会暴露各自的缺陷。当然程序作为一种制度也不例外,我们只可能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追求程序正义,所以面对破坏程序秩序的行为,当然要坚决杜绝。但是并不是不惜任何手段,不计任何后果的,而是要选择最合理的,最能体现法的价值的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还是以刑事违法行为为例,刑事实体制裁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给行为人带来的不利影响远比其他制裁严重,不仅其操作缺乏透明性、确定性,还会造成被处罚者的抵抗情绪,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再犯罪,甚至打击报复,从而对于维持社会秩序来说又带来了新问题。而作为诉讼过程中的制裁方式的程序制裁,不仅处罚方式合理、简单,违反程序的执法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从受害人的角度来讲,对于被告方的证明

责任要求很低,甚至不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只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信服就可以[3]。如此看来,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达到惩罚违反秩序的行为,又不至于使行为人承担过重的责任,排除其抗拒心理,使执法人员在得到适当处罚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相信有了“前车之鉴”,以后一定会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说到这里,想起这么一句话,维护秩序的有力工具之一是法律,而法之所以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建立法律秩序[2]。相信法的价值的全面实现需要的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法律秩序的价值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活动,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运用,更是政治领域中的有利保障,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阻止混乱,约束暴力。对于执权者甚至可以根据秩序的发展状况作出正确的预测,实现法的良好运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应该说良好的秩序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永远都不能掉以轻心的永生不息的过程,因此更需要好的制度来完善,希望程序性制裁能够找到发挥作用的正确位置,这也正是法的价值全方面得以展现的要求。

四、法的基本价值之二——正义

正义是人们普遍公认的最高价值。但并不会因为它如此高尚就变得遥不可及,生活“正义”二字还是随处可见的。正因为它是法的基本价值,而价值本身就是一个离不开主观判断的概念,有的人认为某事物具有这方面的价值,另外一些人会认为它有那方面的价值甚至无价值可言。所以正义也具有主观性,一部分的人认为是正义的,另一部分人却认为是非正义的。据此,所谓的实现真正的正义,可能也只是符合部分人的主观愿望而已。但是如果有了一个相对来讲能让最大多数人信服的概念做标准,正义的实现也会得到做大程度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能是想象找到一个相对最公正的概念,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对应物,我们也只能找到参照才可以判断某事物的性质和状况。我想这能让最大多数人信服的概念,非法律莫属吧!

法律并不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并经历严格的制定程序,虽然不能肯定它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它却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因此,一定程度上,法律可以承担判断是否正义的标准。而程序法律是相对与实体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序法律当然毫无疑问的可以担当检验行为是否对实现正义有利的标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一下,破换程序法的行为是不是对正义实现的挑战呢?答案是不说自明的。法律的执行人员破坏程序的违法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正义,因为,办理案件的过程是一个有严格要求的法律程序,当事人也只有在正确的裁判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正义,这也是整个执法事业得到全体公众信服的重要途径。但是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各方面利益的诱惑,并不是每个执行人员都能以身作则的,向程序正义发起挑战的行为时有发生,下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发生这种情况后如何处理,重新找回正义,使当事人重新找回对法律的信心。制裁是个好方法!但是要警惕的是,绝不可以用一个非法手段去挽救非正义的行为。此处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是认为现行的救济手段都是非正义的,正义是主观的,非正义也同样如此,只是建议采取最佳

的手段解决问题。面对执法人员的违反程序正义的行为,程序性制裁是不错的选择。

任何一个法律领域的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都不可避免的会给他人的利益带来损害,如扣押财物时的疏忽大意、要求履行判决时的不当手段、甚至是行政处罚时的滥用权利。有时,这种行为并没有达到立案追诉的标准,甚至即使达到标准但考虑到行为人的身份,虽然损失时不可忽视的,但当事人却选择忍气吞声。难道法律就应该放纵这样看似不严重的问题在执法队伍中继续滋生,蔓延?也许他们的答复是,无法认定,或是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执法队伍恐怕再难找到正义,就连最应该给公民起表率作用的法律维护者都视正义于不顾,法的价值还谈何实现?此时,程序性制裁会提供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正是由于它的操作简便,处罚手段从轻微的警告到严厉的刑事惩罚,不会错放任何违反程序正义的行为,又不至于严格的诉讼程序使执法人员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时,更容易接受惩罚,以激励他们今后更好的服务法律的实现。如此,利益最大范围内平衡,正义最大程度的实现。

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从法的制定、法的实施以及法的实效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与运作过程中才得到升华的,每一个过程的良性运转都会存进法的价值的实现。而通过以上分析,在法的实施过程中引入程序性制裁,无疑会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期待它早日作为正式的准用措施不如正轨,为实现正义发挥作用。

五、与法的基本价值并存的重要因素——效率

效率主要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但不仅限于经济学。正义即公平是最为法的价值存在的,而效率与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就是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无论是公平优先说,还是效率优先说,抑或是两者之间协调的学说,似乎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停止好过,可以说,公平与效率的争论也影响到了法关于效率与正义的取舍[4]。至此,我们不禁会问,这样一个经济学领域的理论能否成为法的价值呢?曾几何时,为了追求效率而不惜牺牲正义为代价这样的强势理论在各个领域,甚至是司法的执行这一对正义要求极高的领域都有很大的市场。即便如此,效率也只是经济价值,而非法的价值,而它又必须服从公正,并自始至终接受公正的裁判。无论是否肯等效率最为法的价值,不可否认的是,效率始终都是正义,乃至其他法的价值的制约因素,其作用不可忽视。“迟到的正义非正义”这是人们永远都承认的真理。

法的执行和实施更需要效率,一个案件就拖不结,不仅是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没有条件继续开展下一步工作,整个社会会因为积压太多的案件而怨声载道,受害者无法得到公正的结果,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会增加无数的不安定因素威胁公众正常生活。继续咱们的话题,如果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后,不考虑

司法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比例,动辄就开始立案,开始诉讼,无形当中拖延了原案件的处理时间,增加司法负担。采取程序性制裁这样的便捷方式,只要主题符合,违法行为有规定或能够得到有效推断,就可以做出相关处理,即迅速又简单,效率保证了,正义也在无形当中得到伸张,岂不是两全其美?因此说,法的价值要实现,效率不容忽视,选择有效率,又有实效的方式很关键。

六、结语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需要被最大限度的实现,然后得到很好的运用,法的价值也同样如此。而法律的价值不同于其他的事物的价值就在于,它致力于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也就是正义。程序正义作为正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本身就是为正义事业提供了坚实基础,所以要严厉杜绝违背程序正义的行为。程序性制裁是个好方式,不仅是严格维护程序正义方面的巨大作用,更是由于在法的各个价值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卓泽渊:《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

[2]杨春福:《法理学》

[3]李奋飞:《失灵》

[4]杨春福:《法理学》

浙江工商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追求法的价值的有效途径

——程序正义视角下的程序性制裁法理分析课程名称:法理学

专业名称:刑事诉讼法

学号:1020000206

姓名:贾莹莹

指导教师:苏新建

成绩:

日期:2010/12/6

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的方法

2017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的 方法 司法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 (一)法律解释种类: 1、正式解释:即法定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如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释 2、非正式解释:又称学理解释,一般指学者或其他个人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二)一般解释方法1、语法解释:又称文法、文义、文理解释,指根据语法规则对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分析,以说明其内容的解释方法。 2、逻辑解释: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规范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以保持法律内部统一的方法。 3、系统解释:将需要解释的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联系起来解释。 4、历史解释:指通过研究立法时的历史背景资料、立法机关审议情况、草案说明报告及档案及档案资料,来说明立法当时立法者准备赋予法律的内容和含义。 5、目的解释:指从法律目的出发对法律所做的说明。

6、当然解释:指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法律规定,某一行为当然应当纳入该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对适用该规定的说明。 (三)特殊解释方法a、依解释的尺度:法律教育网 1、字面解释:忠于法律文字含义,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字面含义。 2、扩充解释:对法律条文所作的宽于字面含义的解释。 3、限制解释:对法律条文所作的窄于字面含义的解释。 b、依解释的自由度1、狭义解释:即严格解释,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做的解释,与字面解释的区别是,还要忠实于被解释法律的精神。 2、广义解释:即不拘泥于文字含义,进行比较自由的解释。 大陆法系倾向于广义解释,普通法系倾向于严格解释;发展趋势:都较多地采用广义解释。

《法理学》期末试卷A试题(哈哈)

《法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40分) 1、法的一般分类有那些? 答:①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⑤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2、法律的行为分类? 答:①根据行为与法律的要求是否一致,把法律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有学者提出,还可以再分出一种中性行为。所谓中性行为,即介于合法 行为与违法行为之间,虽没有得到法律允许又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而 处于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外,无法以现行法律规定进行评价的行为。 ②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是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把法律 行为分为:积极法律行为(作为)和消极法律行为(不作为)。 ③按照法律行为的效力对象和生效范围,可以分为:抽象法律行为和具 体法律行为。 ③按照行为的主体情况,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 行为。 3、简述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答:人权与主权并不是一对相互冲突,甚至相互对立的概念。恰恰相反,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在当代的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中,人权与主权也是并存的,而且都拥有应有的地位,共同地为着世界和平和正常的国际秩序,为增进人权的正义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4、简述资本主义法制的特征。 答: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总体特征就是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下述原则之中,(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契约自由原则;(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法理学考试要点整理

一、法学史书本4-5页 ·注释法学派:通过对查士丁尼时代所编纂的各个罗马法文献的文字、语言、逻辑的解释和旁征博引,澄清罗马法文献的精确意思 ·后注释法学派:在原有基础上既注释又评论 ·人文主义法学派:主张把罗马法作为整个古典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待,把哲学方法和历史方法运用于罗马法研究,以便更有说服力地复兴罗马法 ·自然法学派:“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自然权利论),反对神性和神权,主张人性和人权;反对专制和等级特权,主张自由和平等;反对人治,要求法治。(提出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主义、建立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民主和法治的模式、起宣传推动革命的作用) 1、基本主张:存在更高层次的法作为评价、判断实证法的标准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恶法非法 2、历史贡献:古罗马帝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 3、什么是自然? a.自然世界:自然的命令不可抗拒、自然法是所有动物通用的法律 b.神:任何人都有一种按理性行事的自然倾向 c.理性:与自然相符的正当理性 d.人性:自爱、自私;追求和平的社会生活 4、自然法是上帝为所有人设定的而且只有凭借理性和通过认真考虑其处境与本 性才能认识的一种法律 5、历史: a.抽象到具体 b.“自然”到“道德” c.自然权利的主体由作为自然存在的人——作为神的子民存在的人——作为 人而存在的人 d.从永恒不变——部分可变(孟德斯鸠)——内容可变 e.从重实质到重程序:程序自然法(富勒的八项条件“使法律成为可能的道 德”) ·哲理法学派:以抽象的概念、保守的理论形式、费解的哲学语言传播天赋人权、自由主义、宪政、法治等启蒙思想 ·历史法学派:反对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的民族精神或历史传统 ·分析法学派:以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为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以对实在法律的逻辑分析为己任(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学的出现) 1、基本立场: a.将法律视为一种社会事实 b.法律是什么和法律应当是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律的有效性不以合乎 道德为条件,其有效性条件来源与社会事实 c.法学只应关注现存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分析 d.法学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 2、历史: a.经验性实证主义法学(奥斯丁):法律被认为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但并 非每一种命令都是法律,只有一般性的命令才具有法律的性质,法理学不考虑法律的善或恶 b.规范性实证主义法学(凯尔森):纯粹主义的实证法学、强制性、法律的

法理学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法理学》 主讲教师:贾敬华 学习中心:___ _________ 姓名:___ ____ 学成绩:___________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立法的基本原则 2、司法的基本原则 3、正当程序的基本内容 4、什么是权利本位 5、法律责任的基本构成 6、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7、宗教对法律的影响 8、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9、法律论证的正确性分析 10、描述法律的价值体系 11、如何划分法律部门 12、习惯法简析 13、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4、法律演进的基本路径 15、法律原则的适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

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对于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一)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道德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大众广泛认可的社 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行为当中,所共同遵守的一项准则。道德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道德的主要特点有:1.道德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其中包括:真善美等,道德所具有的价值性可以说是道德的最高层次。2.道德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阶级不同,其道德标准就不同,这和他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密不可分。3.道德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虽然说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其道德体系就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仍然有一大部分共同的道德标准是被我们所接受和认可的,例如:人类的尊严、平等等。 (二)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法律,大多是指经过社会认可,并且是经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实施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法律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调整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下,法律应运而生。到了今天,经过不断的演变,法律已经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法律的主要特点有:1.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是经国家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严格执行的。2.法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都普遍具有一定的效力,法律所保护、制约的是我们全体公民,任何人、任何群体都受法律的制约。3.法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以及义务,以及我们所不能触碰的底线,具有强烈的指向性。4.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理学重点

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理学重点 法的现代化 一、法的现代化的含义 1.法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法的现代化,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的要求才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现代社会中人的 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标准。 2.根据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法的现代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和外源型法的现代化。 (1)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指由特定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法的内部创新。这种现代化是一个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缓慢的渐进变革的过程; (2)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力冲击,引起思想、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最终导致法律文化领域的革新。这种类型法的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不仅表现为正式法律制度的内部矛盾,而且反映在正式法律制度与传统习惯、风俗、礼仪的激烈斗争中。3.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4.外源型法的现代化一般是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作用下,在迫切需要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背景中展开的。其特点在于: (1)具有被动性。 (2)具有依附性。

(3)具有反复性。 5.外源型法的现代化虽然发生时比较迅速、突然,但要真正与本土法文化融合,难度很大,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生长于该社会的文化土壤,因此,一旦它所依托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就会激起广泛的民族主义情绪,打断这一进程。所以,对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国家来说,外来法律资源与本土法律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是法的现代化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1.清政府下诏,派沈家本、伍廷芳主持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正式启动。 2.在这一背景下,从起因看,中国法的现代化明显属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西方法律资源也就必然成为中国法的现代化的主要参照。中国近百年法的现代化的历史,既与所有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2)由模仿民法法系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 (4)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挂念更新在后,思想领域斗争激烈。2018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理学重点:法的历史发展 法的历史发展 一、法的历史类型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完整版)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

《法理学》200510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0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0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0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7)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1) ?论述题复习指导 (13)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法理学论文:习惯规则

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规制 ————试论习惯规则的司法适用 摘要:由于深受传统观念、农村文化的影响,农民在发生纠纷时,往往以习惯规则来作为其解决的依据。相对于法而言,农民更愿意接受习惯规则的调整和规范,也更愿意承认习惯规则适用结果的公平、正义远远超过法适用结果所产生的公平、正义。同时,习惯规则涉及关系的广泛性和自动更新性,不仅弥补了法律的缺失,也满足了农村纠纷多元化的趋势。这些,都为农村习惯规则的司法适用提供了合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习惯规则;司法适用;农村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纠纷在数量和类型上呈上升趋势,如何结合乡土中国的国情更好地疏导和解决纠纷,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话题。人类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化的,农村纠纷的解决同样存在多元化的需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纠纷的解决方式在制度建设和实践运用上都有待于大力改进和完善。在农村社会中,对于纠纷的解决,往往会有不同的解决规制。除了国家制定法外,还有一些道德、政策、情理,习惯规则等也被运用到实践当中,下面就针对农村自身的特点和纠纷多元化的趋势,谈谈习惯规则的司法适用。 一、习惯规则的含义 习惯作为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的存在形式,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分析性的概念,因而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就存在着诸多分歧,很难统一。一般认为,习惯规则是指在一定地域或特定人群范围内自发生成的,为人们反复实践和普遍认可、遵循的具有一定社会强制力的行为规则,它区别于习惯法。在理论上,有些人总是喜欢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把它们放在同等意义上使用。而在本文中所将论述的习惯规则,显然是与习惯法不同的。我在这里所要说的习惯规则只是人们历来比较都普遍接受的一种受社会舆论约束的行为规制而已,即它只是一种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习惯法却是已经将习惯规则上升到国家法的高度,它与制定法具有一样的法律效力。即习惯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范。较此而言,习惯规则是以传统的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公众舆论等为后盾保证其实施的,它是还没有上升到法的高度的民间规范。 二、习惯规则在司法领域适用的可能性 (一)合法性 我们应当认识到,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发生各种纠纷和冲突,即使是再偏远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D阶级斗争状况 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B )。 A 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 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 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 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 4、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C )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 ) A 商标 B 厂房C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 6、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 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 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 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7、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C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镇人民政府 D 省人大常委会 8、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A )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 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 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D 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 9、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B ) A 公正 B 保护 C 自由 D 效益 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D ) A 普通权利 B 救济权 C 相对权利 D 基本权利 11、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十个全国人大代表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B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叫给了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 B )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14、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解释属于( A )。 A、行政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非正式解释 15、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C )。 A、国家审判机关 B、国家监察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 2、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是(ABC )。 A 国家的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诉讼和审判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3、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D )。 A法的调整方法B法的调整范围 C 法的调整内容D法的调整对象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BD ) A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成的B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 C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D 权利和义务两者不可分割,且有统一性。 5、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ABCD )。 A 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逻辑分析和比较方法D语义分析的方法 三、选择题 1.法学是专门以(D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理学》期末考试

《法理学》期末考试

————————————————————————————————作者:————————————————————————————————日期:

?《法理学》期末考试(20) 姓名:朱旭东班级:默认班级成绩:76.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法律关系的要素不包括? 1.0分 ?A、 主体 ?B、 客体 ?C、 适用 ?D、 内容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法律作用的直接对象是? 1.0分 ?A、 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意志行为 ?B、 社会民众 ?C、 违反法律的人

?D、 立法者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 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 1.0分 ?A、 法高于国家 ?B、 国家权力大于法 ?C、 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 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法律虚无主义的主要观点是?1.0分 ?A、 法律是无形的,很难掌握。 ?B、 法律是有形的,但只能被统治阶级掌握?C、 法律是没有用途的。 ?D、

法律是理想的产物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下列不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有1.0分 ?A、 国家强制性 ?B、 权威性 ?C、 人民性 ?D、 规范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法系划分的标准是 1.0分 ?A、 法的历史传统 ?B、 法的历史类型 ?C、 法的阶级本质 ?D、 法的立法体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在哪一法系中法学家作用巨大,也叫做法学家法? 0.0分 ?A、 英美法系 ?B、 大陆法系 ?C、 社会主义法系 ?D、 阿拉伯法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8 婚姻登记机关审查的因素不包括? 0.0分 ?A、 年龄 ?B、 血亲关系 ?C、 疾病 ?D、 子女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法理学重点整理

法理学重点整理 1.法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了解分析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及本书观点) 2.法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有哪几种) 3.法理学的性质 4.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了解三次飞跃,重点是第三次飞跃) 5.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6.法的基本特征 7.法的作用及其分类(学会区分法的作用的分类,重点法的规范作用) 8.法的局限性 9.法的定义(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10.法的渊源的内涵及类别(注意区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和习惯) 11.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12.法的分类(了解划分方法,注意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位阶) 13.法的效力范围(掌握法的对象效力遵循的原则;法的时间效力中最重要的是法的溯及力及原则;了解法的空间效力) 14.法的效力冲突及处理原则 15.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16.法律部门的概念及特点 17.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已经形成了,注意和法治体系不要混淆;了解当前九个主要法律部门) 19.法律概念的分类 20.法律规则(了解三要素说、二要素说,重点法律规则的三大特点) 21.法律规则的分类 22.法律原则的概念及作用(了解) 2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24.法律原则的分类(了解) 25.法律原则的适用

26.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P131页) 27.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重点应有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与义务;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关系,重点是权利本位的四个法律特征) 29.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0.法律行为的结构(了解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含哪些) 31.法律行为的分类(了解即可,注意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主行为与从行为) 32.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33.法律关系的分类(了解有哪几种分类,重点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4.法律关系的主体(了解有哪几种) 35.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重点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6.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及种类 37.法律规范的概念 38.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注意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9.法律责任的概念 40.法律责任的构成 41.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即可) 42.法律责任的原则概念及种类 4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规则原则 44.法律责任的承担(了解有哪些方式,注意违宪制裁) 45.法律责任减轻的情形 46.法律责任免除的条件和方式 47.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48.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49.法的历史类型(了解有哪几种) 50.法律演进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法理学理论组结课论文

法理学理论组结课论文论文题目:《从法理学问题看法理学教育》论文作者姓名:______张明曦_____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__文法_____________ 所学专业:_______法学______________ 导师姓名职称:______高迎春___________ 论文完成时间:______2010/12/22__________

从法理学问题看法理学教育 人文与法学院法学082班张明曦 指导老师:高迎春 摘要:法理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但多少年来,法理学被赋予了同它的学科性质不太相符的学科定位,使它遭到很多误解与责难,从而严重影响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文试从研究法理学问题角度出发,重新为法理学作出一个符合法学教育要求的准确定位,并结合我国法律理论教育实际,讨论适用于本科阶段法理学教育的新思维。 关键词:法理学法理学问题法理学定位法理学教育 引言:“所谓‘法理学’,我指的是对所谓法律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最基本、最一般、最理论化层面的分析。法理学的问题无法参照常规法律文件或依据常规法律文件的推理予以解决,它运用的视角也无法简约为一些法律学理和法律推理。许多法理学的问题都跨越了学理的、时间的和民族的界限。”----------→波斯纳(美) 一、法理学与法理学问题 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由此可见,法理学则属于“理论法学”中的带头学科。我们知道,理论法学属于思想性、思维性学科,它直接区别于以具体法律制度、规范为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法理学中的“理”字就可以标明其学科的理论性。所以,法理学研究的不是具体的法律实务或者法律条文之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而是它所关注的法律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带有理论色彩的。 那么,法理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呢? 美国的波斯纳法官曾经这样说过:“法理学通常包括以下问题,法律是否客观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客观的;法律正义的含义是什么;法律是如何起源的;社会科学和道德哲学在法律中有什么位置;法律是否会进步,等等。” 可能很多人会说,法理学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法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切上述提到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学科的总称。 2 、法学体系: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 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5、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 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规章、命令条例。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6、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 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7、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8、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

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法律现象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科学性与服务的倾向性是统一的。 2 、如何理解法的外部特征? (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4)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5)法是由专门机构和程序实施的规范 3 、法的历史类型有哪些? 答: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前三种类型的法都建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的意志。 4、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有哪些?法律思维方式不同。法律渊源不同。判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诉讼程序不同。另外,在法律分类、法律概念、法律教育等方面,这两个法系之间也存在一系列不同点 5 、怎样理解法与正义的关系?

法理学期末答案+题目(1)

法理学期末考题和答案 名词解释 1.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 广义的法律是从抽象意义上而言的,指法的整体,包括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条例,决议,指示,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认可的判例习惯等 狭义的法律是从特定或具体意义上而言的,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者的区别在于广义法律的范围要比狭义法律的范围要广,即除了狭义法律之外,还包括国家认可的判例和习惯等 2.法律体系和法系 法系是指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相同法的结构和渊源的一 种类型 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者的区别在于法系是跨越历史和过度的,而法律体系则只能由某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现实法构成 3.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法律汇编是指对现行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其颁布的年代顺序或其内容的性质进行系统地整理编排汇集成册的活动 法律编纂是指在重新审查某一法的部门的现行法规或法律的基础上消除过时的 或其内容相互冲突相互重复的部分,增补适应新的情况的内容,使其更为完整,系统,全面,统一的活动 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文字和内容仅做整理汇集和 技术处理,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而法律编纂则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活动,且只能由专门的国家机构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 4.学理解释和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是法学研究者对法律所做的说明。在我国法律规定上,有专学、学者、新闻评论者对法律所做的说明,都不具有法律效力。 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的问题所做的解释,主要包括审判解释、检察解释,审判、检察联合解释。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5.确定性法律规则和委任性法律规则 确定性法律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委任性法律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提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和程序加以确定。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了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名词解释:各法学流派。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本章的核心问题是:法理学是什么?其答案的四个要点都要展开掌握。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第五章法的概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法的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简答题: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六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尤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规章;行政规章等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分类(六种分类各自涉及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溯及力。(2简答题: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法的汇编和法的编纂的区别;法的一般分类;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的冲突与协调 第七章法的要素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分类(具体各种分类的概念都要掌握;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性原则(2简答题:法的要素的特征及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特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八章法律体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的概念(2简答题: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法理学论文范例参考

法理学论文范例参考 法理学论文范例参考关键词:法理学,范例,参考,论文法理学论文范例参考介绍:法理学不应被降格为琐碎的技术,而应坚守精神的高度,应为一种德性的法律生活.phtw.bid/提供精神的牵引与人文的支撑。法理学界在围绕法律全球化、法律理想图景、法制现代化、法治与和谐、法治与社会公平、人权保障、司法改革、法学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的研究中,中国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的法理学论文范例参考详情: [论文:.lwlwlw.] 法理学不应被降格为琐碎的技术,而应坚守精神的高度,应为一种德性的法律生活 .phtw.bid/提供精神的牵引与人文的支撑。法理学界在围绕法律全球化、法律理想图景、法制现代化、法治与和谐、法治与社会公平、人权保障、司法改革、法学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的研究中,中国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的日渐凸现,加速了法理学研究的分化与聚合、进深与提升。我们在这里分享一篇法理学论文,希望你阅读后有收获。 题目:公民知情权的法理学探析 摘要:在一个法制社会中,知情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世界各国的宪法中都明确的规定了知情权的重要性。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目前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公民知情权依旧缺乏科学的法理支撑,导致在知情权的保障工作的过程中存

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出台完善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解决。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探析公民知情权的法理学。 关键词:公民;知情权;法理学 一、引言 知情权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是公民基本的人权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逐渐的进入到了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信息是一切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知情权就是保障公民信息的权利,因此公民权的保障工作是相当的重要的。 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的起步比较的晚,目前我国对于知情权的理论研究并没有特别的深入,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公民对于知情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 因此,目前在法律实践的过程中公民知情权并没有被充分的落实,这会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法理学(朱苏力)修正版

xx 教学大纲《法理学》 第一讲何为法律视频 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视频 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 视频 5、6

一、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二、复仇 三、复仇的弱点? 四、复仇弱点之校正 五、制度化的复仇 六、法律的发生第四讲法律的起源(视频 7、8 一、前提条件 1. 劳动分工 2. 剩余劳动 3. 国家统一? 二、新问题 1. 代理问题 2. 信息问题 3. 意识形态问题第五讲法系问题视频 9、10 一、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xx 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 11、12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 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 13、14 六、自由的责任 七、个人主义 八、自由主义的发生九、自由主义对法律的贡献 十、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第八讲社群主义法理学视频 15、16 一、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xx 的社群主义问题第九讲xx 法理学视频 17、18 一、问题 二、被遗忘的xx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xx 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xx 的经验第十讲xx 问题视频 19、20 一、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 xx 问题二、xx 之后(从人治到法 治) 1. 魅力型政治(人治) 2. 传统型政治(法治) 3. 法理型政治(法治)

法理学大一期末考试 (简答,论述 )重点(精品文档)_共5页

一、简答题 1.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答: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理解,易考选择题) 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答: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答: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6、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理解,易考选择题)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7、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8、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理解即可) 答: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法理学重点整理汇总资料

法理学重点整理汇总资料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定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两者都是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 2、成文法相对于不成文法的优点及影响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是法的两种主要形式,其划分标准为法律是否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作为其存在状态。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

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者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的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 (1)成文法明确具体。成文法是经过特定程序指定的,并有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因此,它特别明确、具体,便于实施。不成文法就较为模糊,难于实施。 (2)成文法修改废止的程序严格。成文法的修改和废纸均需必要的程序,因此其修改与废止,都十分明确,便于全社会在法律实施上令行禁止。不成文法的修改和废止,往往缺乏严格的法定程序。 (3)成文法有利于社会的安全与自由。在成文法下,由于其明确,社会普遍都能较好地获得法律的安全保障,自由的空间相对广泛。在不成文法下,由于法律不明确,人们违法之虞常在,严重时动辄得咎。民众的权利容易遭到侵犯。在不成文法下,公共权力由于其权限缺乏法律的明确界定,也易于膨胀。公共权力一旦超越权限,出现膨胀,公民的权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4)成文法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成文法有明确的文字表现,易于在事前作出相应的规定,因而就能在可能出现的不当事件或行为出现之前作出相应的规定,在事前较好地发挥对社会的警示作用。不成文法就只有在有了相应的事件或行为出现之后,才可能形成习惯法和判例法,预防警示作用相对较低。 (5)成文法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成文法采用成文的形式,有利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