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预测试卷(2)-中大网校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预测试卷(2)-中大网校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预测试卷(2)-中大网校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预测试卷(2)-中大网校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命题预测试卷(2)

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市级()通常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有的还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

A. 物流中心

B. 货运站场

C. 轨遭公共交通

D. 港口

(2)18世纪在()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英国

(3)以下对当前社会在对城市的判读上的共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

B. 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

C. 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D. 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4)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法是指国家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是对城市规划本身的界定,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以及社会系统与城市规划系统之间关系的规范。

A. 主干

B. 从属

C. 专项

D. 相关

(5)下列选项中,对于城市规划的政策性含义表达正确的是()

A.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防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B. 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开政策的属性

C. 既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

D. 城市规划是关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

(6)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是()

A. 工业用地的布置

B.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C.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D. 经济中心

(7)城市总体规划中,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中不包括()

A. 文献资料收集

B.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C. 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D. 深入实际记录调查

(8)根据社会形态划分,城市的发展阶段不包括()

A. 农业社会城市

B. 工业社会城市

C. 后工业社会城市

D. 蘸业社会城市

(9)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加油站应统计到哪类用地之中()

A.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B.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

C. 物流仓储用地(W)

D. 公用设施用地(U)

(10)下列不属于划定规划区遵循原则的有()

A.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B.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C. 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D. 坚持实用性的原则

(11)下列(),不属于规章的发布形式。

A. 部长令

B. 省长令

C. 市长令

D. 县长令

(12)城市用地的评价不包括()

A. 自然条件评价

B. 建设条件评价

C. 用地经济性评价

D. 城市政策评价

(13)2005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方法的明确要求是()

A.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B. 近期建设规划到期时,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

C.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D. 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将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议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14)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中不包括()

A. 政治因素

B. 社会作用

C. 自然条件

D. 技术条件

(15)下列关于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发展趋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大分散小集中

B. 从集聚走向分散

C. 新型集聚体出现

D. 从圈层走向网络

(16)哪几个城市不是欧洲古代城市的代表及典型格局()

A.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B. 中世纪的城市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C.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公园和公共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D. 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空间的代表

(17)根据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属于按环境污染分类的是()

A. 一般工业

B. 冶金工业

C. 建材工业

D. 化工工业

(18)从基本特征来看,乡村与城市的主要差异在于()①人口相对分散;②人口的流动性;③有明显的同质性;④生产的集中性;⑤建筑密度低5⑥建筑的相似性,⑦社会结构较单一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

C. ①③⑤⑦

D. ①③⑥

(19)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其主要的政策手段是()

A. 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

B. 政府运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权力,通过各类规划的编制来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C. 政府运用公共财政的手段,调节、影响甚至改变城市建设的需求和进程,保证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

D. 政府根据法律授权通过对开发项目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所确立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内容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行为中得到贯彻

(20)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期,一般为()年。

A. 10

B. 15

C. 20

D. 30

(21)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主体是()

A. 平面组合换乘

B. 多层衔接

C.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D. 立体换乘

(22)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包括()

A. 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

B.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C.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D.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23)根据城市用地的工程适宜性评定,不适宜修建用地的是()

A. 三类用地

B. 四类用地

C. 一类用地

D. 二类用地

(24)在信息时代,城市居民的心理归属感尤为重要,影响社区居民归属感的有很多方面,以下哪一方面影响较弱()

A. 社区所在的城市区位

B. 社区韵生活条件

C. 社区内的居民关系

D. 居民在社区的居住年限

(25)居住综合区是指()

A. 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形式

B. 在城市中开辟城市干路用以疏瓶交通,并把城市划分为大街坊的做法

C. 一个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四类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地联系和内部用地平衡关系的、有层次特征的城市基本居住单位

D. 具有更大的居住空间单元、防止机动车交通穿越及人车分流的居住环境

(26)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基本源则的是.()

A. 坚持多元化的编制主体的原则

B.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C. 坚持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

D.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7)在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内容构成中,划分为总体规划的是()

A. 城镇体系规划

B. 城市规划

C. 行政规划

D.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8)不属于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A. 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B. 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C.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D. 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2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

A. 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

B. 风景良好的地区

C. 可达性较高的地区

D. 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

(30)城市性质是指()

A.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

B.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表示的城市大小

C.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D. 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31)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m,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m。

A. 70;3

B. 70:4

C. 80;3

D. 80:4

(3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

A. 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B. 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C. 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对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

D. 合理地选择城市的具体位置和用地的范围

(3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的现状图不主要标明的是()

A. 主要干道

B. 主要建设用地范围

C. 重要的基础设施

D. 城市商务中心和市、区中心

(34)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是()

A. 《雅典宪章》

B. 《互业城市》

C. 《城市建设艺术》

D. 《建筑十书》

(35)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中,不包括()

A. 工程地质条件

B.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C. 气候条件

D. 绿化覆盖率

(36)()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 区域环境

B. 土地资源

D. 城市社会

(37)在我国的城乡行政体系中,城镇是指()

A. 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以及未划人城镇的农场、林场

B. 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

C. 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D. 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38)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是()

A. 社会条件

B. 人工环境

C. 自然条件

D. 经济条件

(39)城市道路网中,最常见的类型为()

A. 自由式

B. 方格网式

C. 混合式

D. 环形放射式

(40)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广场坡度应为()

A. 0.3%~0.5%

B. 0.2%~0.5%

C. 1.0%~2.0%

D. 0.3%~3.0%

(41)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矿产资源

B. 土地资源

C. 海洋资源

(42)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居住用地可采取()

A. 集中布置

B. 分散布置

C. 轴向布置

D. 中心布置

(43)对镇规划的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政策依据

B. 规划技术依据

C. 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D. 法律法规依据

(44)村庄规划应主要以()为单位编制。

A. 行政村

B. 迁建村

C. 自然村

D. 聚集村

(45)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的空间是()

A. 市域城镇空间

B. 市域城乡空间

C. 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空问

D. 划定规划区的空间

(46)“标明停车场位置、界限和出入口;明确加油站、公交首末站、轨道交通站场等其他交通设施用地;标明人行道路宽度、地下通道等人行设施位置”等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中的()

A. 场地分析图

B. 规划总平面图

C. 竖向规划图

D.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图

(47)城市的分散发展理论实际上是()理论的不断深化和运用。

A. 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B.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C. 霍华德田园城市

D. 戈涅的工业城市

(48)城市用地分类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全部或部分采用,()增设新的类别。

A. 可以

B. 不得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D. 小类以下可以

(49)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规划日标总体上体现()基本原则。

A. 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B. 资源化、节约化、无害化

C. 资源化、量化、节约化

D. 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

(50)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时,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为主。

A. 急剧增长

B. 向外扩张

C. 改造

D. 更新

(51)我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 全国城镇规划

B. 村庄规划

C.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

D. 镇规划、乡规划

(52)大城市的铁路客运站的位置一般应选在()

A. 城市中心

B. 城市中心区边缘

C. 市区边缘

D. 远郊区

(53)下列哪些项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范畴()

A. 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

B. 某大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

C. 某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D. 某市终期城市总体规划

(54)直接影响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因素是()

A. 用地的集约经营和投入

B. 用地的区位属性

C. 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

D. 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55)某小区,小区路路面宽6~9m,需要敷设供热管线,则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宜小于()m。

A. 9

B. 14

C. 10

D. 8

(56)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A.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B. 修建性详细规划

C. 县城区规划

D. 镇规划

(57)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意义()

A. 规范城市建设的需要

B.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

C. 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D. 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58)社会公众对城乡规划不具有的权益是()

A. 参与权

B. 监督权

C. 知情权

D. 修改权

(59)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中,不包括()

A. 立法机构监督

B. 行政监督

C. 社会监督

D. 经济监督

(60)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的内容,()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A. 分期控制指标体系

B. 综合控制指标体系

C. 分层控制指标体系

D. 分散控制指标体系

(61)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定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措施

B. 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

C. 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

D. 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62)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分布中,不可采用的布置方式为()

A. 分散布置

B. 轴向布置

C. 圆心布置

D. 集中布置

(63)地块容积率是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

A. 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B. 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C. 总居住人口数与地块面积的比率

D. 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64)所有的商业性开发的决策都是在对项目的()和相关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作出的。

A. 政治影响

B. 公共利益

C. 社会影响

D. 经济效益

(65)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是()

A. 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对象,实施性较强

B.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 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D.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66)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B. 城市防灾减灾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等。

C.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D. 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划定风景名胜区、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等

(67)以下不属于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的是()

A. 设计等高线法

B. 高程箭头法

C. 纵横断面法

D. 横断面法

(68)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 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 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69)我国最小的一级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为()

A. 村

B. 行政村

C. 乡

D. 镇

(70)在下列自然资源中,通常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 矿产资源

B. 土地资源

C. 森林资源

D. 水资源

(71)下列()不是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

A. 确定城市干路的控制纵坡度

B. 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高程

C. 平整土地、改造地形

D. 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地面排水走向

(72)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核心是()

A. 不同阶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

B. 围绕着城市规划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

C. 由国家的政府行政体系和行政运作框架所决定

D. 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并有大量的活动将依赖于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而得到展开

(73)勒·柯布西埃提出的是()居住区规划理论。

A. “工业城”

B. “田园城市”

C. “邻里单位”

D. “光辉城”

(74)以下不属于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问结构及城市特色的资源是()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海洋资源

(75)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确定保护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三个层次是()

A.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

B.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

C. 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村落

D. 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遗产、地方文化遗产

(76)《雅典宪章》提出的哪种城市规划患想,是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的重大突破,并引导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A. 功能分区思想

B. 结构主义思想

C. 有机分散思想

D. 邻里单位思想

(77)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年中,随着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A. 20

B. 30

C. 50

D. 100

(78)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A. 建设用地性质规定

B. 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C. 建筑设防规定

D. 土地开发建设规定

(79)假如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盛行风时,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那么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应分别位于()方向比较合适。

A. 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B. 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C. 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 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80)古典时期城市生活的核心是()

A. 市场厅

B. 露天剧院

C. 广场

D. 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

A. 现状调查

B. 现状分析

C. 保护规划

D. 保护规划实例

E. 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概算

(2)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 地块划分

B. 建筑形式

C. 土地用途

D. 道路网络

E. 街道类型

(3)城镇人口增加的速度加快与农村人口的转化将趋于停止的现象,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些阶段表现出来的()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这种现象不存在

E. 持续阶段

(4)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最为直接的要素不包括()

A. 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

B. 城市发展状况

C. 政府组织管理

D. 资金保障

E. 城市规划的原则

(5)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的测算方法有()

A. 区域法

B. 线路法

C. 面积法

D. 卡口法

E. 综合平衡法

(6)城市中工业布置中,以下关于水源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A. 火力发电用地应该远离水源

B. 纺织用地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

C. 工业用地的选址需要注意与水源高差的问题

D. 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

E. 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不起任何作用

(7)镇规划的法律法规依据包括()

A. 《城乡规划法》

B.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C. 《镇规划标准

D.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E. 《环境保护法》

(8)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

A. 城市用地布局结梅是否合理

B. 城市用地布局结梅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C. 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 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E.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

(9)城市防洪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

A. 河岸线规划

B. 河道综合治理规划

C. 蓄滞洪区规划

D. 工程措施规划

E. 非工程措施规划

(10)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较多,可大致归纳为()

A. 文化因素

B. 规划及政策性因素

C. 人工环境

D. 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

E. 自然条件

(11)下列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的是()

A.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B.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C.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D.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E. 原则确定城际交通发展战略

(12)使用强度控制是为了像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的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

A. 用地性质

B. 容积率

C. 人口密度

D. 人均占地面积

E. 空气质量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

A. 保护区及外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界线

B. 用地功能和建筑物使用的调整

C. 城市特有的传统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D. 城市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E. 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状况

(14)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不得獭自改变

A. 法律效力

B. 强制性

C. 严肃性

D. 复合性

E. 法定性

(15)下列哪些选项是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功能()

A. 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的骨架作用

B. 联系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通道作用

C. 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的布置的要求

D. 组织城市景观的轴线作用

E. 游行、迎宾、军事、避难等作用

(16)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选择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种燃气的用量,进行城市燃气气源规划

B. 确定各种供气设施的规模、布局

C. 选择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D. 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网

E. 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17)1966~1978年,“文革”十年,经济社会事业遭到极大破坏,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多年徘徊的17%上下。造成城镇发展停滞不前的直接原因是()

A. 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

B.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C. 控制人口发展的政策

D. 干部下放

E. 缺乏就业岗位

(18)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时,不得违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A. 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B. 组织规划编制

C. 确定土地用途

D. 审查建设项目

E. 转换用地性质

(19)镇规划在指导镇的()等方面具有先导作用。

A. 科学建设

B. 合理规划

C. 有序发展

D. 社会服务

E. 充分发挥规划协调

(20)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应当建立在()的基础上。

A. 区域整体规划

B. 地域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C. 城镇合理发展规模的预测

D. 地域经济结构分析

E. 中心城市

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A

物流中心是组织城市货运的一种新的形式,以对外交通的货运枢纽为中心。市级物流中心通常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有的还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货物流通的经济合理和货运车辆的集疏,并减少了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的混乱。

(2) :D

18世纪在英国起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同时,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圈地法的实施,又迫使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田园城市的理论 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 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A卷答案

A .居住建筑用地 B .道路用地 C .公用设施用地 D .绿地 7.下列属于交通性道路特点的为( A )。 A .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 B 车速小,车辆少,车行道窄 C 车速小,车辆多,车行道宽 D .车速大,车辆少,车行道窄 8.城市规划的母规划是( B ) A.城镇体系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5分,共3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2、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3、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4、带状绿地:指城市沿河岸,街道,景观,通道等绿色地带以及防护林地带。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规划:它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 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名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7、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 座位号和姓名务必正确清楚填写。因填写错误或不清楚造成不良后果的,均由本人负责;如故意涂改、乱写的,考试成绩视为无效。 答 题 请 勿 超 过 此 密 封 线 , 否 则 视 为 答 题 请 勿 超 过 此 密 封 线 , 否 则 视 为 无 效 。

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前2题每题8分,第3题 10分,共26分。) 1.简述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 答:(1)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不须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2)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或只有采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修建,因而在经济上不合理 2.城市规划宏观调控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 答: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②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③在符合社会总体利益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开发与使用; 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公众的利益 3.简述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答:(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2)有利于环境保护; (3)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 (4)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 (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6)有利于城市防灾。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你认为我们当前许多大城市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大拆大建,城市资源浪费。不少城市的领导为了追求任期业绩,既不尊重投入产出规律,也不考虑经济效果和创新,更不考虑投入资金的回收问题。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的破坏,使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 (2)城市的文脉被切断。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使城市的文脉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割裂。 (3)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保护建筑视为获得眼前利益的捷径,千方百计的恣意蚕食、侵占、破坏和拆毁,情况相当严重,且屡禁不止,层出不穷。 (4)城市正在走向雷同,特有风貌消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由于各地“追风”现象十分严重,效仿和追大潮成为时尚,使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和灵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七章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①.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围。 2.城市人口的统计围 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 A:人类生态学 B:城市社区的划分

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 D:城镇化 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 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包括, 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适宜性。 二是社会群体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三是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 四是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 六是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 第四节: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①城市人口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统计 1.城市人口静态统计 城市人口的统计包括统计局,公安局,计生办等。我国关于人口统计的概念较多,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常住人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 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 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 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 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 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 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 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 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 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5.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7.居住区公共绿地: 18.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 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9.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 意义的城市。 20.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 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303 陈志鹏131080118 1.论述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所谓城市总体布局,就是综合考虑城市各组成要素,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并对其进行统筹安排。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的原则 芒福德说过:“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当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开始转变,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不仅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形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地向网络结构转化,有些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明显走向群体化。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城市由于人口集中、信息畅通、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产生和释放出一种开放型的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它对周围乡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需要。 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选择走城市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积极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城乡逐步融合,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兴旺。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实矛盾表明: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原则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同时在向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中,城市规划的政府行为应当得到强化,城市规划还应当担当起政府宏观调控的角色;在城市运行的进程中,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资金和土地集中解决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要避免城市发展政策的误导作用,规划师就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修养。城市规划是涉及城市社会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为此也要求规划师掌握和了解更广泛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4-2010)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 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 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 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 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 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 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 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 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 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 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 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 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 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5.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 1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 值 17.居住区公共绿地: 18.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外扩展和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1.作为城市的三条标准 (1)城市集中了一定数量的人口 (2)城市是一定地域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范围中心的只能 (3)城市在功能上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2.城市的特征 (1)密集性:人口,物质和资本,空间活动 (2)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 (3)多元性:多功能,多类型 (4)中心性:政治,经济,文化 3.城市各时期的特点 (1)前工业社会时期: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农产品的集散地;城市规模小,数量 少,发展缓慢 (2)工业社会时期(1784年):大工业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大,数量猛增;商贸中心; 城市对立,差距拉大 (3)后工业社会时期:人类主要聚居地;第三产业中心;城市密集区;城乡融合,

差距减小 4.城市化类型:超前城市化/滞后城市化/逆城市化/反城市化/乡村城市化 5.约瑟夫提出的“S”型曲线(城市化),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七十为城市化的两个拐点, 但不同的国家拐点不同。 6.城市的产生: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出现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分离,出现了城镇) 7.城市产生方式: (1)有机式的产生(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率提高而产生 (2)人为式的产生 也有其他假说:水源说,经济说,军事说,宗教说,多元说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近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的主要奠基者: 1.霍华德(1850-1928)——“分散主义”的代表,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1898)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内容包括: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的内涵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的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的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的含义:(1)城市的人本性,城市是为人的福利提高,人的能力建设而存在的;(2)城市的聚集性,城市是最节约的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城市规划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方式;(4)城市的多元性,城市是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的内涵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的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 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的统一(三)城市集群的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的拓展与微观研究的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 城市规划的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解释和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是城市规划学科的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的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科学的编制,修订和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和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城市规划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变人治为法治,实现依法治城(3)通过行政手段,按照城市规划和必要的申请,审核报批,发证等程序与手续,对各项当前建设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综合部署,保证城市规划设施(4)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地下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保证城市建设有秩序地进行。(5)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是城市规划趋于完善,合理和现实。 7.城市规划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答:(1)城市功能的定位的定义和原则(2)城市产业中选择的方法和依据(3)城市形态设计的理念和基础 8.城市系统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答:城市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受人控制的大开放系统,城市系统具有所有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综合性,结构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城市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空间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它们又由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