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媒体矩阵_MediaMatrix_五十三_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_2_

解析媒体矩阵_MediaMatrix_五十三_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_2_

解析媒体矩阵_MediaMatrix_五十三_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_2_
解析媒体矩阵_MediaMatrix_五十三_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_2_

1 精密时钟协议IEEE1588(续)

首先需要将上期的图1复制过来继续分析它的组成结构。前面说过一个基于IEEE1588协议的PTP 系统由多个网络节点互联完成,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时钟,时钟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普通时钟和边界时钟(boundary clock)。一般来说边界时钟一侧连接源主时钟(UTC),另一侧负责向多个子网络分发时钟信号。图1中只有边界时钟有一入二出共3个PTP 端口,其余的设备都是1个PTP 端口的普通时钟(也包括源主时钟)。由于基准时钟传递的时钟信息对延时抖动是相当敏感的,过大的延时量会使得IEEE1588传输结构失去意义,而在整个网络传递时钟信号的过程中,路由器复杂的运算过程无疑是产生巨大延时的重要环节,所以边界时钟的主要用途就是跨越路由器,将UTC 主时钟信号直接传送到由路由器分割开的两个两层子网中。通过图1也可以得知,如果网络系统被路由器分割成3个或4个两层子网的话,那么边界时钟就必须使用更多的端口去连接各自的子网。同样的,如果系统只是一个独立的两层结构(不含路由器),那么边界时钟也就不需要了。

边界时钟其实就是一个时钟转发器。在上述应用中,路由器的QoS 必须设置为禁止IEEE1588协议的同路,也就是说UTC 代码是不能穿过路由器的。从每个两层子网络来说,边界时钟其实就是一个主时钟(Master Clock),它们无需知道其他子网的情况,也无需知道边界时钟之前的源主时钟的信息。边界时钟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负责协调多个子网络之间的时钟同步,由于每个子网可能形成不同的网络延时,边界时

钟要不停地矫正每个输出端口的延时量,使得每个子网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抖动(延时差)。也就是说从同步的功能上来讲,边界时钟就是为IEEE1588协议提供了一个可管理的转发同步设备。

2 IEEE1588协议的同步延时分析

可以理解,在一条无任何转发中继设备的电缆上或者总线形式的电缆上传输一个同步时钟信号,可以保证各点延时量的相等性,但是在以太网这种星型拓扑连接的格式上时钟要穿越数量不等的网络转发设备(交换机或HUB 等),而且对于终端设备而言,路途中的转发设备数量不同,每个转发设备的负载量也不尽相同,那如何保证星型网络中所有的端点设备都能精确地同步在一起呢?2.1 IEEE1588 与集线器

IEEE1588的精确度与所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偏移抖动(Latency Jitter)密切相关。如果使用点对点连接能提供最高的精确度,而如果采用共享带宽的半双工的Hub 则会产生网络抖动(Jitter)。当负载很低或者根本没有负载时第二层集线器(Layer 2 Switch)的处理时间很短,一般是2~10 μs 外加信息包接收时间。但是,集线器

解析媒体矩阵(MediaMatrix)(五十三)

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2)

图1 IEEE1588协议连接结构

□兆翦

AVtechnology

设备与应用

Hub 是以序列的方式处理和储存数据,采取“存储-转发”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的。因此仅仅一个序列的最大长度信息包就会给下面的信息包造成大约122 μs 的延迟,而且在高负载条件下,往往不止存在一个序列。

该协议精确度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下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考虑偏移延时(Latency)的时候,假设从主时钟到从属时钟以及从从属时钟到主时钟是完全对称的(也就是说网络拓扑结构是对称的),很显然,在较高的网络负载中这一点几乎是无法保证的。

你可能会想道使用IEEE802.2D/p 信息包的优先权(Prioritization)协议,事实上它根本无法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在这种协议中,至少在同步信息包的前面必须有一个长信息包,因此,在传输的过程中就会产生122 μs 的抖动,而且一般在优先程序(Priority Scheduler)后面还可能会存在不止一个有2~8个信息包的序列,这就意味着在重负载的条件下,将会存在360 μs~1 ms 的抖动。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集线器中使用IEEE1588边界时钟。这样就只存在点对点连接,在主时钟和从属时钟之间几乎不存在抖动,而且,集线器内部序列的延迟(抖动)(Delay/Jitter)也不会有任何关系了。在下文分析PTP 系统的完全同步机制中就是假定使用了边界时钟后的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的M 表示Master Clock,S 表示Slave Clock。

PTP 的同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偏移测量阶段和延迟测量阶段。当两个阶段分别完成以后,从属时钟就可以和源时钟保持同步了。2.2 偏移测量

偏移测量是IEEE1588自行同步的第一阶段,它是用来修正主时钟和从属时钟的时间差的。在这个偏移修正过程中,主时钟周期性发出一个确定的同步信息(简称Sync 信息,一般为每两秒一次),它包含了一个时间印章(time stamp),精确地描述了数据包发出的预计时间,如图3所示。假设同步之前主时钟的时间为

T m =1 050 s,从属时钟的时间为T s =1 000 s(两个设备有

各自的晶振时钟,但是并非同步,所以假设起始时钟存在50 s 的差距)。主时钟测量出发送的准确时间T M1,而从属时钟测量出接收的准确时间T S1。由于信息包含的是预计的发出时间而不是真实的发出时间,所以主时钟在Sync 信息发出后发出一个Follow_Up 信息,该信息加了一个时间印章,准确地记载了Sync 信息的真实发出时间T M1。这样一来,从属时钟使用Follow_Up 信息中的真实发出时间和接收方的真实接收时间,可以计算出从属时钟与主时钟之间的偏移(offset):

Offset=T S1-T M1-Delay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式中的Delay指的是主时钟与从属时钟之间的传输延迟时间,它将在下面的延时测量阶段测出,所以在这里是未知的,从偏移测量阶段就提供了一个修正时间(Adjust Time),将从属时钟修正为:

Adjust Time=T S -Offset

图3的左侧是主时钟的发送时间,前面说这个Sync 2 s 发送一次,所以两次起始时钟的绝对时间是

1 051 s 和1 053 s。但为什么Sync 时间本身不包含准确时间,而是在Follow_Up 中去描述前面的Sync 时间呢?其实Follow_Up 是Sync 数据的校正参数,如果只是单纯的发送Sync 时间码,从接收端来说不能确认它的到达时间和位置是不是真实的。事实上Follow_Up 和Sync 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而且信息内容中存在相互校验的字节,这使得它们只有在这个固定的间隔内先后达到,而且互相可以校验它们是一个“配对”的信息组,才能证明第一个Sync 是有意义的时间量。用这个标准的时间量减去接收端本地的时间就得出了是中修正量,本例子是-49 s。所以在不考虑网络传输延时量的情况下,从动时钟比主时钟慢49

s。如果

图2 边界时钟构成的对称PTP系统

图3 偏移测量

此时你还有第二个疑问,那一定是说这个49 s 了。从图2上看,主时钟和从属时钟不是相差50 s 吗,怎么现在计算出来的是49 s 呢?别着急,这49 s 是主时钟和从时钟本身时钟的差距,并没有包含网络传输时产生的延时量,从时钟现在并不“清楚”网络在传递这个标准时钟信号的过程中产生了延时,更不知道这个延时量是多少,未知的前提下系统将Delay 按0处理,此时的时间是不是已经同步了,需要IEEE1588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就是延时量的校正。2.3 延迟测量

延迟测量(delay measurement)阶段用来测量网络传输造成的延迟时间。为了测量网络的传输延时,IEEE1588定义了一个延迟请求信息包(Delay Request Packet),简称Delay_Req。

如图4所示,假设现在从属时钟已经校正了时钟差异,也就是把自己的时钟增加49 s。此时的主时钟为1 070 s,从时钟就是1 069 s。从属时钟在收到Sync 信息后在T S3时刻发出延迟请求信息包Delay_Req,主时钟在2 s 的Sync 时钟间隔内收到Delay_Req 后,在延迟响应信息包(Delay Request Packet,Delay_Resp)印章处准确地接收时间T M3,并发送给从属时钟,因此从属时钟就可以非常准确地计算出网络延时,也就是1 080-(1 030+49)=1:

T M2→T S2:Delay1=T S2-(T M2+Offset)T S3→T M3:Delay2=(T M3+Offset)-T S3

因为假设网络延迟时间是对称相等的,所以:Delay=(Delay1+Delay2)/2=1

在这个延时校正的过程中,演示请求命令的往返

传输时间刚好都是1 s,这就是说网络结构在延时上是对称的,当然如果是非对称网络,从属时钟按照目前的延时测量方法是无法得知的。它依然会取往返的平均值,这样单程延时会有点偏差,这个问题也许就是IEEE1588下一个版本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吧。

当算出了这个延时Delay=1以后,再把这个数值带回到偏移量测试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了偏移测量和延时测量两个阶段以后,PTP 系统的从属时钟就可以和主时钟保持同步了。与偏移测量阶段不同的是,延迟测量阶段的延迟请求信息包是随机发出的,并没有时间限制。

上述的推论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假想值,当实际使用的系统中包含了较大的负载时(交换机存在较多的数据流量),由于IP 结构的数据包是共享带宽形式的,各种数据的路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发送端到同一个接收端,相邻的两个数据包也有可能走不同的路由,那么系统还能准确计算出偏移量和延时量吗?使用一些网络流量测试设备当作系统的假设负载添加到系统中,再用示波器同时观察主时钟和从属时钟的偏差,就可以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2.4 精确度测试

为保证测试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使主时钟和从属时钟之间的偏离数据具有说服力,在精确度测试中接入一个以太网信息包发生器加重网络负载,测试系统连接如图5所示。主时钟和从属时钟的每秒脉冲信号量PPS(Plus Per Second)输出连接到示波器,通过示波器就能非常清楚地测量出两个信号之间的偏离,而且还可以描绘出这种偏离的频率分布情况。这次测量前后用时84个小时,图6是示波器的显示值。从图6可以看出,最大抖动条件下的同步精确度落在±100 ns 内,显示的是纳秒级的主时钟和从属时钟之间偏移值的频率分布,标准偏离

达到23.95 ns,平均值是-4.248

ns。

图4 延迟测量

图5 精确度测试系统的组成

AVtechnology

设备与应用

精密时钟协议将IEEE1588标准化达到纳秒范围内的同步精确度,而且还存在提高精确度的潜力。目前对于实时音频传输领域来说,±100 ns 的抖动对于512个音频传输通道是肯定可以胜任的,当然这是基于1 Gb/s 的网络带宽而言,若采用双线结构则可以同步超过1 000个音频通道,这在实际工程应用上已经接近了极限。至于IEEE1588

应用到实时视频传输上,

图6 测试示波器显示

理论上传输8路高清信号是可以实现的,但这在实际工程应用上还有太多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应该还是市场的需要程度,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有基于IEEE1588协议的视频传输设备面世。它适用于那些需要实现最高精确度分布时钟的时间同步的有限网络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IEEE1588是一个与操作系统和高层协议无关的底层协议,是独立工作的。也就是说

利用它传输任何种类的信号是另外一件事情,当传输音频信号时,IEEE1588只是解决了发送和接收端的同步问题,这与音频信号本身的采样频率、量化级数、传输通道等参数无关,可以传输CD 信号,也可以传输MP3信号,甚至传输视频信号,也和这个同步数据无关,这个特性是个要点。所以下期介绍的Dante 核心技术,是去研究音频信号传输本身可能会较少地提及用来同步的

IEEE1588,所以不要混淆它们。

2008年10月16日,Sennheiser 公司在北京金都假日饭店举行了“录音史上的新时代”数字话筒技术研讨会。来自德国Sennheiser 的高级工程师带来了Sennheiser 多年研究的宝贵成果——基于28 bit 数字化转换器技术的新一代数字化话筒。

研讨会由Sennheiser 数字话筒研发与录音应用技术总监Gregor Zienlinsky 先生主讲,他以MKH8000 Digital 和MKH800 Twin 两款产品为代表,详细讲解了数字话筒的相关技术和测试过程。

MKH8000数字话筒头兼用Neumann 的控制软件,通过PC、USB 接口和8通道的接口盒来控制话筒,

并实现了同时控制64路话筒。同时对数字话筒进行了多方面长期的测试,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了全方位的录音测试,得出的结果是,MKH8000话筒系列可以完美地展示交响乐的原声,与现场效果几乎没有差别。

Gregor 随即播放了这两次测试的音乐片段,让与会观众体验新一代数字化话筒的原生态音质。

关于数字话筒录音技术在录音棚中的运用问题。在编辑中使用Digidesign 公司的Pro Tools 调音台系统,MKH800 Twin 传声器使用背对背两支话筒结合的传输技术,能够实现声音的指向性推拉,使声场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包围感。MKH800 Twin 的筒身无开关

设计,同样方便了遥控和操作,使用起来更加便捷。MKH 800 TWIN 紧凑的设计使它容易被放置在不易察觉的位置上,这是电影同期录音和现场演出录音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要求。此话筒有镍金属色和特别适合电影和演出现场录音应用的哑光Nextel 表面的暗灰色。

Sennheiser举办“录音史上新时代”数字话筒技术研讨会

数字音频矩阵 Audio Matrix 使用说明书

序言 本手册以全功能音频处理器矩阵的使用方法作为示例,并可作为其它型号处理器的使用参考。 本手册只作为用户操作指示,不作为维修服务用途。 本手册为本公司生产商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本手册之部分或其全部内容作为商业用途。

目录 安全操作指南 (2) 一、产品概述 (3) 1.1产品外观 (3) 1.2功能介绍 (3) 1.3产品参数 (3) 二、前后面板接口说明 (5) 2.1 前面板说明 (5) 2.2 背板接口说明 (5) 2.4 GPIO说明 (6) 三、软件操作说明 (6) 3.1网页控制和软件下载 (6) 3.2 系统流程 (10) 3.3 软件特色 (10) 3.4 菜单栏和状态栏 (15) 3.4.1文件 (15) 3.4.2设备设置 (15) 3.5 处理器模块 (22) 3.5.1输入设置 (22) 3.5.2扩展器 (23) 3.5.3均衡器 (23) 3.5.4压缩器 (25) 3.5.5自动增益 (26) 3.4.6自动混音器 (26) 3.5.7反馈/回声/噪声消除 (28) 3.5.8延时器 (30) 3.5.9分频器 (30) 3.5.10 限幅器 (31) 3.5.11 输出设置 (32) 附1:串口通信协议 (33) 附2:GPIO说明 (34)

安全操作指南 为确保设备可靠使用及人员的安全,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时,请遵守以下事项: 1.在设备安装时,应确保电源线中的地线接地良好,机箱接地点良好接地,请 勿使用两芯插头。确保设备的输入电源为100V-240V 、50/60Hz的交流电。 2.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以便于设备在工作时所发的热量及时排出,以免 温度过高而损坏设备。 3.在潮湿结露环境或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关闭设备总电源。 4.在下列操作之前一定要将设备的交流电源线从交流供电插座拔下: A.取下或重装设备的任何部件。 B.断开或重接设备的任何电器插头或连接。 5.设备内有交流高压部件,非专业人士未经许可,请勿擅自拆解设备,以免发 生触电危险。更不要私自维修,以免加重设备的损坏程度。 6.不要将任何腐蚀性化学品或液体洒在设备上或其附近。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不属于虚拟局域网的作用?(D) A) 由网段和站点构成的逻辑工作组 B) 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划分 C) 同一虚拟局域网中的节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而像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那样互相访问 D) 用交换机划分的若干个在逻辑上关联 2、下列哪些不属于内容管理系统的特点?(C) A) 需要依赖所有企业信息基础结构中其它构件的服务 B) 门类众多、专业性强 C) 门类单一 D) 缩短企业信息基础结构的实现周期和成本 3、下列哪些不属于Windows Server 2008提供的功能特色?(D) A) 服务器核 B) 虚拟化支持 C) 终端服务器 D) 开源 4、下列哪些不属于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的区别?(A) A) 都可以用在信息中心和电信企业 B) 机架式服务器可以单独插入标准机架 C) 刀片式服务器必须使用专用机箱 D) 刀片服务器更加节约空间 5、下列哪些不属于Windows和Unix之间的差别?(A) A) 硬件系统不同 B) 设计定位不同 C) 文件名扩展用途不同 D) 图形界面的定位不同 6、下列哪些不属于虚拟主机与虚拟服务器的不同?(D) A) 虚拟服务器指在一个服务器硬件设备中,同时运行若干不同的操作系统

B) 虚拟主机实现多个域名独立的网站 C) 虚拟主机指在同一Web服务器中 D) 目的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7、下列哪些不属于企业可以利用IDC开展的业务?(C) A) 因特网数据中心 B) 网站发布 C) 通讯设备出售 D) 虚拟主机 8、下列哪些不属于Apache Friends集成的内容?(D) A) PHP解释器 B) 邮件服务器 C) MySQL数据库组件 D) 操作系统 9、下列哪些不属于Web的应用形式?(C) A) 静态网页 B) 活动网页 C) 硬件维修 D) 动态网页 10、下列哪些不属于企事业信息基础内容?(B) A) 网络设备 B) 咨询服务 C) 计算机和操作系统 D) 管理类软件 11.下列哪个不是邮件传输协议?B A)SMTP B)telnet C)POP3 D)IMAP 12.是哪类IP地址?D A. A类 B. B类 C. C类 D.回路测试地址 13.一个小企业(公司、学校等)只申请到一个有效的IP地址,欲使内部网络的用户访问因特网,其技术措施是:A A)采用Proxy或小型路由器,内部网络的主机采用专网IP地址 B)采用动态IP分配方式接Internet C)用Windows NT作为服务器,并启动WINS和DNS D)采用远程通信服务器接入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一章 1.1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 印刷术国家>公民 电报 互联网 变化: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1.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 人人是记者;监督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1.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 ①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②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再中心化: ①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1.4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1.5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 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 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2.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硬件设备终端划分 ①计算机 ②手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 ③数字电视机 *户外LED 2.软件属性分 ①web1.0

音频矩阵说明

PEAVEY 可编程数字处理器 Digitool MX介绍与使用 一、前、后面板控制旋钮及接口介绍: (一)、前面板: 1.数据轮 这个旋钮的操作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它的功能要比屏幕右边的三个旋钮更强大。转动它可以翻看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选择和使用里面的功能。 2.LCD 显示屏 一些参数的设置及改变、功能的选择等等都可以在这个LCD 屏上显示出来。 3.参数控制旋钮 这三个旋钮可以改变设置及调整显示效果(对比度等)。他们各自的单独的功能根据LCD 屏上显示的菜单的不同也是各不相同的。 4.活动LED 状态指示灯 这些LED 指示灯(8 路输入和8 路输出)会显示相应的输入和输出。(二)、背面板: 5.电源插口 6.电源开关 7.RJ-45 输入/输出接口 用来连接到 RS-485 控制总线。

用于连接外部 0 到10V 的直流电压控制信号。 10.输入和输出 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二、导航显示屏: 位于前面板显示屏可以显示导航菜单及内部的编辑操作等。显示屏左边的大数据轮,控制显示屏上光标的移动。 (1)选择显示屏上的选项: 数据轮除了可以移动光标外,还可以选择屏幕上的菜单。 (2)参数控制旋钮: 在显示屏右边有 3 个参数控制旋钮。它们转动的时候,显示屏右边的相对应的3 个小方框中的参数也会随之变化。在Mix 菜单中他们控制的参数如图1 所示: (图1) (3)Mix(混合)菜单: 从混合菜单中可以看到 8 个输出通道。从图1 中可以看到混合菜单的组成以及可以调节的一些参数。转动数据轮选择相应的输入或输出,其相应的数据也会在右边的小方框中显示出来。屏幕上左边的8 个通道是输入通道,右面的是输出通道,图中箭头所指的是其中一个。注意,图1 所示菜单中,每次只能显示一个输出混合。 (4)混合菜单控制旋钮: 这三个旋钮在 Mix 菜单中分别控制的是输出电平、(输入到输出的)混合电平及主输出电平。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流媒体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 1概述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在互联网上实时顺序地传输和 播放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时基数据流,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采集、视/音频编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领域。 在网络上传播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下载和流式传输。下载方式是传统的传输方式,指在播放之前,用户下载多媒体文件至本地,通常这类文件容量较大,依据目前的网络带宽条件,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对本地的存储容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限制了PDA等低存储容量设备的使用。流式传输则把多媒体信息通过服务器向用户实时地提供,采用这种方式时,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时延即可播放,之后,客户端边接收数据边播放。与下载方式相比, 流式传输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方面大大地缩短了启动延时,同时也降低了对缓存容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现场直播形式的实时数据传输,这是下载等方式无法实现的,同时有助于保护多媒体数据的著作权。 2 流媒体技术 2.1 缓存技术 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2.2 流媒体传输流程 流媒体的具体传输流程如下: (1)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 (2)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数据,A/V播放器进行初始化。 (3)从Web服务器检索出来的相关服务器的地址定位A/V服务器。 (4)A/V播放器与A/V服务器之间交换A/V传输所需要的实时控制协议。 (5)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播放器就可以播放了。 2.3 媒体系统结构 现存流媒体解决方案采用的技术是多样的,但其体系结构的本质是相近的。 流媒体的体系构成:①编码工具: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 ②流媒体数据;③服务器:存放和控制流媒体的数据;④网络: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实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18702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名词解释,4个*5分 简答,4个*5分 论述2个*15分 分析应用,材料做题,2个*15分 ●第一章 1.新传播革命的本质(p2) 答:第四次传播革命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通过“自我赋权”落到实处。互联网赋予公民以传播权力,实现传播的权利向传播权力的转移,这是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内涵。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2.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p4) 答:“去中心化——再中心化”,是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①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②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③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3.新传播革命带来的挑战(p7) 答:①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由报纸、广播、电视引领百年的传媒业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②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就传播媒介构建的舆论场来看,中国正从曾经的传统媒体一元空间、固定渠道的单向传播,走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重话语空间并存、复杂多向的传播格局。 ③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多元思潮的泛滥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造成当前“噪声四起”的局面,也使得政府的执政环境复杂化。 ④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带来执政环境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政府处在了全民全时空的“全景化围观”中。 ●第二章 1.新媒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p17) 答:概念: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基本特征:①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③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2.新技术的发展趋势(p27) 答:①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具有更多空间、更强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将不断满足人类对互联网的各方面需求。

浅析新媒体矩阵

一、新媒体矩阵是什么 搭建新媒体矩阵,首先要明白矩阵是什么。 “矩阵”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指一个长方形阵列排列的复数和实数集合。 对于新媒体矩阵,目前行业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倾向于将它定义为能够触达目标群体的多种新媒体渠道组合。 矩阵有横向矩阵和纵向矩阵两种类型。 1.横向矩阵 横向矩阵指企业在全媒体平台的布局,包括自有App、网站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等,也可以称为外矩阵。知乎网友将常用的一些媒体平台整理归类(如图4-2所示)。 图4-2新媒体矩阵(不完全举例) 2.纵向矩阵 纵向矩阵主要指企业在某个媒体平台的生态布局,是其各个产品线的纵深布局,也可以称为内矩阵。这些平台一般都是大平台,比如微信。在微信平台可以布局订阅号、服务号、社群、个人号及小程序。表4-2列举了微信、今日头条和微博的部分纵向矩阵。

表4-2微信、今日头条、微博的部分纵向矩阵 二、搭建企业新媒体矩阵的作用 搭建新媒体矩阵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实现内容多元化、分散风险、协同放大宣传效果。 1.内容多元化 每个平台都有独特的内容风格,例如,公众号以图文为主,微博以140字内的短状态加照片为主,抖音以15秒到1分钟的视频为主。 企业在多个平台上建立账号,可以使内容形式多元化,吸引不同受众群体。 例如,共青团中央入驻到00后聚集的B站,发布原创视频吸引这些年轻用户关注,用户可以发弹幕进行评论。 2.分散风险 企业集中在某一平台运营,如果不幸出现“黑天鹅事件”,例如被封掉,则会前功尽弃。2017年6月,包括“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在内的大号遭到了永久封禁,在此之前“毒舌电影”就做了相关的App,及时把粉丝引导到新平台,因而封号的影响程度被降低。建立矩阵也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提到的遇到波动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一种可靠的解决办法。 3.协同放大宣传效果

音频交换混合矩阵设计与实现.

音频交换混合矩阵设计与实现 音频交换混合矩阵是各种会议、演播、指挥系统的核心设备,连接不同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实现音频的交换及混合功能,并实现音频信号的控制与调度。 传统的音频矩阵通常基于模拟开关电路设计,设计复杂,实现难度较大,不适合构建中大规模交换矩阵。而且,大多数矩阵不具备音量调节及信号混合功能,需要配合调音台、信号混合器设备使用。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 ( 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的音频交换混合矩阵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交换技术原理为基础,采用数字音频信号采样及处理技术,构建交换混合矩阵,实现了16 ×16路音频信号的交换、混合;设计及实现难度小,且可根据系统需求裁减或增加系统交换容量、设置音频信号采样精度及采样速率;每路输入、输出信号的音量可以独立进行控制;还具有输入输出延时低、信道间隔离度高、音质好的特点。 1 音频交换混合矩阵的数学模型 1. 1 交换系统原理 交换技术源于电话通信,其基本任务就是在大规模网络中实现各用户之间信息的端到端的有效传递。交换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设置好的路径,将源端的数据可控地发往目的端。 对于音频系统,交换即指将音频信号从输入端经过一系列节点转发到输出端。 1. 2 交换混合矩阵数学模型 基于2. 1所述交换技术原理,可构建交换系统的一般数学模型。将多输入输出的交换系统抽象为一个矩阵P,其输入和输出信号抽象为两个向量( x,y) ,交换系统实现的功能就是将输入向量通过矩阵的运算转换为输出向量: 其中pij ∈[0, 1 ],代表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n和m 分别代表输入和输出信号个数。当n = 1时,该系统为单输入系统;当n > 1时,该系统为多输入系统。 当m = 1时,该系统为单输出系统;当m > 1时,该系统为多输出系统。 对于一个音频交换混合系统, pij即代表了某路输入与某路输出的对应关系,以及音量信息。最终,单独的某路输出信号yj 可以表示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印刷术 电报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变化: 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

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 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 →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精英“冷眼旁观” 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网络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网络 目前比较成熟的以太网音频传输技术主要是CobraNet和EtherSound。前者已经开发和使用多年,用户较多,交互性好,缺点是网络延时长;后者解决了延时的问题,但是开发和使用普及程度稍差。本文之目的通过客观地分析数字音频网络的机理,对比各种传输技术,以求证哪一种传输网络更适合大家。 二. 音频网络的内部结构 OSI参考模型是数据网络工作的基础,它为每一层之间的通信规定了公共的方式,以OSI模型作为基础使音频网络简单化。相对于构成OSI模型的七个层,音频网络可以简单分解为两大主要部分:控制和传输。配置、监控以及实时设备控制都可以归入控制类别,并且用了几个标准的通信协议。传输顾名思义,就是把数字音频搬来搬去。 控制申请可以在应用层的标准协议中找到。音频中的应用层协议有Telnet、HTTP以及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Telnet是网络电传的缩写,是最早的英特网协议之一。它规定了机器通信的命令行格式。百威媒体矩阵,使用了这种技术,称为RATC,作为遥控媒体矩阵中设备的一种方法。SNMP是网络上用于监控的一个协议,在网络运行中心(NOC)的监控中是一个关键技术。它是应用层协议,通过UDP/IP协议与网络上的设备进行通信,可以沟通多重数据传输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当音频信号传输时,基于TCP/IP协议的控制可以在同一网络上运行,如CobraNet和Dante设计为允许数据通信与音频通信共存。 组织并管理音频比特是音频传输的工作,通常是由音频协议完成的。Aviom、CobraNet以及EtherSound 等都是为在网络上传输而组织比特的协议。传输可以分为两种:物理传输和逻辑传输。 纯粹的物理层技术,像Aviom,使用硬件来组织和移动数字比特。通常会用一块专利芯片用来组织并控制它们。基于以太网的技术把音频分包,然后发送到数据链接层和物理层,就可以在以太网设备上传输。以太网既是逻辑技术也是物理技术,在数据链接层把音频进行分包或者“分帧”,然后发送到物理层以便于移动到网络上的另一台设备上去。 三. 以太网结构的数字音频网络 数字音频网络由音频输入模块、以太网Switch、计算机、音频传输设备组成。音频输入模块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者用于接收AES信号源信号,计算机运行并配置系统软件。网络中专门有一台音频传输设备起着传导器的作用,让其他所有设备同步、有序、及时地传输组包信息,信号流的传输方式可以是点到点的单播形式,也可以是点到多点的多播方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的网络互联模型OSI中,以太网帧结构归属于数据层。在以太网构建的局域网中,MAC帧则是最大的一个数据包了,其它所有的同步或非同步信息都是包含在这个数据包中进行传输的,表1是标准以太网(即DIX格式)MAC帧的格式。 需要注意的是MAC帧只是完成了数据层(OSI第二层)协议的工作,当数据传输到目的地以后,MAC 帧就已经被打开,而只将上图中“数据”这个部分传输到上层协议中,上层协议(或处理单元)还要继续分析这个数据包。如CobraNet数据包样被“封装”在MAC帧中,但由于MAC帧中标注的协议类型号是X’88-19,只限于数据链路层,所以这个数据包不会再向网络层或更高层传送而直接被送到了CobraNet的同步解码器。在每个MAC帧的最后还有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负责检查整个MAC帧的数据的准确性。这个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整个数据帧,1bit的错误信息就有99.9%的概率被检测出来。而对于这些错误,更高级的协议(如TCP)甚至可以要求源服务器重发这个帧。 四. 几种基于太网架构传输技术的比较 尽管以太网是决定音频网络效率高低和协作性能好坏的基础,模拟音频信号还是不能很容易地被转换成数据并在标准的以太网络中传输,这是因为音频信号时效性极强。在音频网络中,数据包的延迟发送将导致音频信号的流失和不连贯。以太网是一种异步技术,不具备实时概念,传送管理也是“非确定性的”,这意味着以太网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某一数据包的及时送达。因此为了音频数据实时、稳定的传输,网络必须要有某种确定性的时效传输技术。Avoim 、EtherSound、CobraNet以及Dante技术就可以提供这样的

BiampNexia数字音频处理器介绍

B i a m p N e x i a数字音频 处理器介绍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B i a m p N e x i a音频处理器介绍 编者案:传统扩音都是由调音台、音频处理、功放和音箱组成,设备众多,总投资不菲。而非专业音频的用户往往不会操作,刚调好的一个声场,几个月后已经是惨不忍睹。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迎来数字媒体矩阵时代,调音台及各种音频处理设备被数字媒体矩阵取代,其计算机操作与联动,更加符合现代数字音视频集成工程应用的需要。 1.前言 Biamp Nexia 于1976年在美国俄勒冈州注册,最早是生产高品质的音乐器材,紧随着专业音频技术的发展,逐步转型生产专业音频处理设备。1996年生产出第一台Audia数字媒体矩阵,2003年推出智能话筒混音器、单声道/立体声线路混音器,功率放大器系列,同年推出专门针对中小型多媒体会议系统的NEXIA系列小型媒体矩阵(PM CS SP)。当远程会议走入人们视线时,Biamp也在2006年生产了专门针对远程会议的Nexia TC&VC.基于他们生产音乐器材的背景和对声音的热爱,他们对声音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把这样的要求应用到所有产品中,而且把高品质声音作为产品生产的第一位。应用范围很广,涉及政府、学校、公交、以及视频会议系统、体育场馆扩声工程,并享有很高的赞誉。在国际信息化产业联盟ICIA公布的最佳系统集成固定安装类产品大奖中,BIAMP公司的产品被权威期刊评为“最佳DSP处理大奖”。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你的远见可以成为现实

Nexia系列产品根据工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而量身定做的。很多客户往往预算紧张,但对声音质量的要求却毫不妥协,并且希望联网遥控。通过创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Nexia以小巧的外形提供了远胜于模拟系统的解决方案。 通过标配的Nexlink接口,最多可以4台Nexia设备级联成系统,彼此交换数字音频信号,并共享DSP资源。再配合VS8这样人性化的线控面板,一个灵活而实用的数字音频系统就展现在你的面前。高雅、简洁而且功能强大,在每天的日常实用中稳定地发挥效能。 Nexia软件:易于使用、精于设计。 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功能强大,Nexia软件允许您以搭积木的方式进行系统设计。所有的设计操作都在同一个界面下完成,无需反复在不同页面间切换。令设计、修改,甚至推翻重来这一切工作都变得而充满乐趣。为使工程项目进展更快,所有Nexia产品出厂时都包含了标准的音频系统设计,通电就能使用!如果您有特殊需求,也可以对工厂内置的系统设计进行修改,实现您的梦想! 线控组件:人性外观,简洁有效。 对于最终的使用者,他可能不需要知道Nexia系统功能有多强大、多复杂、多高科技,但他需要一个容易使用的操作界面。继承广受好评的Audia数字音频平台,Nexia的完成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通过这些容易安装与使用的线控面板,Nexia把复杂的技术融于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让人们在轻松与随意之中享受高科技的内涵。 Nexlink:扩展系统规模。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多媒体通信传输技术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影、电视、显示器都是以46Hz以上频率来刷新静止画面使其显示出运动画面,这利用的是??时间????掩蔽效应。 2.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和双向预测都属于?帧间?????预测。 3.DCT之所以比KLT实用,因为它可以从快速的???FFT???的实部取得。 4.为解决子带编码中出现子带交叠或子带间隙,将其滤波器改用QMFB是为在?频?域消除混叠失真。5.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除了取样、编码之外,对重现质量影响最大的就是?量化?。 6.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二进制算术编码都属于?熵??编码。 7.MPEG 2所使用的DCT属于频域变换,而预测编码则是属于??时间(空间)变换。 8.在运动估值中除了像素递归法以外,还有一大类方法称之为?快匹配法????。 9.帧间内插时要考虑四种情况,即静止和运动物体区及被覆盖区和??新暴露?。 10.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简称为??DPCM??(英文缩写)。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局域网中,运行网络操作系统的设备是(B) A.网络工作站 B.网络服务器 C.网卡 D.网桥 2.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C) A.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 B.将交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C.兼有A与B的功能 D.使用不同的频率的载波将信号变换到不同频率范围 3.综合数据业务网的简称是(A) A.ISDN B.DDN C.PSTN D.X·25 4.目前个人用户访问Internet最常用的方式是(C) A.ISDN B.DDN C.PSTN D.X·25 5.局域网不能共用的资源是(D) A.软驱 B.打印机 C.硬盘 D.键盘 6.下列传输介质带宽最大的是(C)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电话线 7.A TM属于(B) A.电路交换网络 B.分组交换网络 C.无连接网络 D.宽带接入网络 8.在以太网中应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的意义在于(D)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媒介发展史 口头传播时期??手抄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幵始??电子媒介产生??网络传播时期2.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P1?P2 第一次传播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三次传播革命电报发明。 第四次传播革命,亦即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3.梅特卡夫定律 由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 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4.摩尔定律 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新摩尔定律:中国IT专业媒体上出现了"新摩尔定律"的提法,指的是中国In ternet 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 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第二章 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P16?P19 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着技术特征) 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2.新媒体定义 1967年由戈尔德马克提出,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 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3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网络数字化音频系统

启拓专业手拉手会议,矩阵切换厂商-全球抗干扰专家 网络数字化音频系统——“一线通” 1 “一线通”系统解析 1.1 数字化集成化的产品 所谓数字化、集成化,是从传声器到音箱(除了传声器拾音头和音箱单元)全部采用数字化产品,用数字可编程处理器(DSP)替代模拟产品,并将多个设备集成在一台设备中。在音频产品中常见的数字处理器,有Peaver媒体矩阵,BIAMP. BSS. QSC等音频处理器,还有各品牌的数字调音台。从音频设备发展情况分析,数字化产品(除换能设备——传声器拾音头和音箱单元)将最终替代模拟产品,高度集成化的产品也将成为现实。QITUO数字化音频处理器、带有RHAON功能的Renkus- Heinz数字处理扬声器系统和数字化传声器交换系统,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接口面板,共同组成了全数字化AV音频系统“一线通”。 图1 系统原理图 1.2 标准化的网络音频交换 网络化也是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如果能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网络平台,所有的设备都成为网络的一个结点,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按功能需要接入传声器、音箱、调音台和处理设备,并能根据需要任意组织信号路由,这样的音频系统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通过整合目前成熟的、通用的、基于以太网的CobraNet网络音频技术的全系列扩声产品,

从数字化网络化传声器接口面板到BIAMP数字音频处理器再到具有RHAON功能的 Renkus-Heinz数字处理扬声器系统,加上QITUO具备CobraNet功能的数字调音台,解决了从传声器、调音台、处理器、功放和音箱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扩声系统。 1.3 网络化的系统集中控制 由于所有产品都采用以太网TC P/IP控制技术,由一台电脑对全系统设备集中控制、远程控制就成为可能。通过集中管理和控制,最大化地降低了现场操控的要求,让音频扩声系统的真正无人值守成为了现实。 2 网络数字化音频系统解决方案 下面结合四川电力疗养院会议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分布式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实例,说明网络数字化音频系统解决方案的实际运用。 2.1 功能定位 四川电力疗养院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翠月湖风景区内。其会议中心可承接国内外大型会议、学术交流和商务活动,拥有同声传译系统、多媒体演示系统等现代化设施。 位于一层的多功能会议厅作为独立大厅使用日寸,主要承载着大型的会议服务功能,可以容纳700多人,主要以会议服务为主,同时兼顾中小型文艺演出、学术报告、演讲等。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可将大厅划分成3个会议室,为不同的会议需求服务而互不干涉。整个多功能会议厅由三大系统构成:会议发言管理系统、会场现场扩声系统、数字多轨录音备份还原系统。二层的智能会议室,可容纳30人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高清视频会议,配备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可实现自动视频跟踪摄像功能。 2.2 技术指标 一层多功能厅扩声技术要求达到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 2.3 系统设计

网络多媒体技术大作业.doc

网络多媒体技术期末大作业 -----基于Adobe Audition3.0 的音频处理技术 200892201 0827 董光玉一.Adobe Audition的介绍 Cool Edit Pro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数字音乐编辑器和MP3制作软件。不少人把Cool Edit形容为音频“绘画”程序。因其“业余软件的人性化”和“专业软件的功能”,不断的扩大着它的影响力,并最终引起了著名的媒体编辑软件企业Adobe的注意。 (CE被AU收购,总的来说Audition就是Cool Edit的后续更新版本。) Audition3.0的新功能介绍: 1.支持VSTi虚拟乐器!这意味着Audition由音频工作站变为音乐工作站 2.增强的频谱编辑器。可按照声像和声相在频谱编辑器里选中编辑区域,编辑区域周边 的声音平滑改变,处理后不会产生爆音 3.增强的多轨编辑:可编组编辑,做剪切和淡化 4.新效果:包括卷积混响、模拟延迟、母带处理系列工具、电子管建模压缩 5.iZotope授权的Radius时间伸缩工具,音质更好 6.新增吉他系列效果器 7.可快速缩放波形头部和尾部,方便做精细的淡化处理 8.增强的降噪工具和声相修复工具 9.更强的性能:对多核心CPU进行优化 10.波形编辑工具:拖拽波形到一起即可将他们混合,交叉部分可做自动交叉淡化 二、录音篇 1.首先打开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 3.0

出现如下界面,是不是感觉很华丽、是不是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没关系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点选左上角的“文件”菜单,选择“新建会话”如图: 在这里是选择你作品的采样率,点确定。 采样率越高精度越高,细节表现也就越丰富,当然相对文件也就越大。 这里我们选择默认的也就是44100, 因为大多数网络下载的伴奏都是44100HZ的,当然也有少数精品是48000HZ(比如一些CD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可逆转之势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的生活,互联网与新媒体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化趋势的扩张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其速度之惊人,范围之广让人意识到互联网作为一次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 人们在互联网上通过QQ、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互动媒介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归属感的群体,由此出现了强调具有精神共同体属性的“虚拟社区”,即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还把这种友谊关系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实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为人们的社会互动提供了一些便利。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交往更高效。网络世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时间在信息网络上似乎有了不同的意义。因特网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交流信息的距离,在互联网上交往的人们,国界和地界暂时消失,距离感变得模糊,尽管彼此相隔万里,网上聊天近乎面对面,即时交流彼此信息。社会互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 网络社会中的交往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了社会互动的广度,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具开放性与普遍性。在网络出现以前的社会,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生活环境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人们的交往活动往往只能局限在一个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生活单一且封闭。网络社会是一个完全交互的世界,在网络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发布的信息也可以被人随意浏览并发表意见。网络空间的出现,促进了交往方式的革命。它克服了以往受时空局限的“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甚至是立体的全方位交流。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到手机上网、无线上网,更增加人们交往的便利性。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交往更平等。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的网上交往无需考虑自己或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等社会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人们可以进行比较单纯的非功利性质的交流,交流双方都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不必顾虑世俗间的偏见和利益冲突,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 网络中的人际交往突破了现实社会中的过多掩饰与虚伪,呈现出真实性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否真实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限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为了维持业已形成的交往关系,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一些虚伪的事、

双向网络音频广播系统方案

网络音频广播系统,品质卓越—— 突破模拟广播系统的内容局限 ★数字格式音频应用 ★网络音频资源应用 ★全面兼容模拟音源 突破模拟广播系统的空间局限 ★融入标准IP网 ★无需布线 ★不受距离限制 突破模拟广播系统的功能局限 ★点播(AOD) ★任意分区广播 ★同时多任务分区广播

★多任务预设广播 ★远程状态监控 1.网络音频广播系统概述 网络音频广播系统是一套基于IP数据网络的纯数字化网络音频广播系统。区别于传统的模拟音频广播,网络音频广播系统在物理结构上与标准IP网络完全融合,不仅真正实现基于IP网络的数字化音 频的广播、直播、点播,并借助IP网络的优势,突破了传统模拟广 ........ 播系统的内容局限、空间局限和功能局限..................。网络音频广播系统不仅能 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模拟音频广播系统,更为音频广播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传播内容方面,模拟音频广播系统只能使用和传送由卡座、CD 机、麦克风等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对于大量的、以数字格式存储于网络服务器和各种载体上的音频资源无法直接应用。网络音频广播系统支持各种模拟音源的数字化转换,同时作为数字化的音频广播系统,直接应用数字格式的音频资源。当今社会正是以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资源以数字格式存在,数字化网络音频广播系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在应用空间方面,模拟音频广播系统从节目源到发声单元,都需要专用的音频线路连接,受功率和线路的限制,传送距离、发声单元数量都受到很大局限,难以扩展。网络音频广播系统融合于IP数据网络,无需另行布线,嵌入式的硬件终端设置独立IP地址,可跨网关连接,使发声单元的使用空间随着IP网络的延伸而无限延伸。 在系统功能方面,模拟音频广播系统的运行平台是一套硬件设备,决定了系统的应用功能和管理功能都是固化的、有限的,诸如点播、任意点对点、任意/无限分区、多任务预设等功能,模拟音频广播系统是无法实现的。网络音频广播系统的运行平台是系统软件,通过控制网络上的音频流信号,轻松实现任意路径、同时间多任务的传

什么是媒体矩阵

什么是媒体矩阵? MediaMatrix?——媒体矩阵,是一个综合了硬件、软件、设计,可提供一个稳定的、有效率的、功能强大的音频处理系统。基于强大的DPU处理器,媒体矩阵内含数百个音响设备、图型原素、测试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设计者可通过操作一个很直观的、简洁的界面,设计、设定与控制整个复杂的音响系统。每一个媒体矩阵系统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主机、操作系统、数字处理部分和声音输入/输出设备。这种系统有很强的扩展性——从基本的单装卸处理器到大型多通道并行音频处理网络。 它的使用更是简单极了:首先音响设计师或工程师只需要在电脑屏幕上设计音响系统,就象他在办公室中用CAD画图一样,当框图设计完成以后,设计者只要在菜单中点击“编译”,新的系统就可以使用了。媒体矩阵采用智能算法将屏幕上的系统设计翻译后传递给DPU引擎,系统设计编译后音源(如:话筒、CD机等)和末级放大设备(如:功放等)就可以使用了,这些音源和末级设备通过数字化接口盒BOB或CAB和媒体矩阵连接在一起。数字接口盒就是一个数字——模拟转换装置。整个音频系统就被包容在媒体矩阵的主机里并由多个DPU卡的DSP引擎进行处理,这些卡可以完成很多传统模拟设备,诸如调音台、配线架、压缩器、延时器、均衡器、分频器、噪声门、扩张器、混响器、电平表、信号发生器等功能,而且每一种设备的数量基本不受限制,只要DSP的空间足够。 而作为媒体矩阵界面的核心部分就是:MWare?,一套32位四合一的Windows 应用程序。它包括高级DSP编程语言、系统设计软件、系统控制/网络控制软件和DSP测试软件,它也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强的数字音响软件。MWare?带有数百种音响设备可以选用,如果找不到您需要的设备,您可以利用媒体矩阵的基本设备创建您自己的音响设备。它给设计者与DPU 硬件之间,提供一个无缝的操作界面。作为一个著名的“设计菜单”,从最简单的开关到复杂的反馈衰减运算、混音、路由等高级音频处理,每一个操作都是如此的简单,加上媒体矩阵丰富的设计菜单,只要能想像得到的任何一种类型的音响统系,就能实现。 媒体矩阵拥有多种多样的传输端口,如:Analog audio I/O、AES/EBU digital I/O、CobraNet?Ethernet audio I/O、TCP/IP Control、Logic output ports、COM ports control、Control Voltage ( CV ) Input ports、Telnet等等来实现音频和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全部经过DPU进行分析和处理。在一套完善的系统里一个主机最大能够支持多达256个输入与256个输出的音频信号。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线,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网络技术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相应的网络的标准、框架、实施和相应应用也飞速向前发展。现在,网络计算的应用情形也正如web服务的早期情况,又或是XML,表面上看来是缓慢发展,但是,一旦出现统一的标准和工具,将会出现爆炸式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传输介质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常用介质如下: . 双绞线:普遍用于公共电话交换系统,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具有传输频带宽,话路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好,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光纤:具有载波频率高,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是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中最具竞争性的一种传输介质。

. 视线介质通信:包括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好哦南宁歌外线通信等利用空间传输电磁波技术实现的通信。 . 卫星通信:一个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地区,只需要经过一次中继。目前,从各种传输介质和传输系统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来看,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将是今后计算机传输介质技术的应用主流,而新型无屏蔽双绞线在一定范围条件下仍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在实现计算机互联通信时,计算机网络按数据交换技术的方式划分共有四种:电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混合交换网和高速交换网。 . 电路交换网:电路交换网机型数据通信交换时,首先申请通信的物理通路,通路建立后通信双方开始通信并传输数据。 . 存储转发交换网:在进行数据通信交换时,先将数据在交换装置控制下存入缓冲器中暂存,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 . 混合交换网:这种网同时采用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 高速交换网:高速交换网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帧中继FR及语音传输等技术。 3.公共网络传输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