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保险概论

第一章 保险概论

第一章 保险概论
第一章 保险概论

第1章保险概论

1.1.1 风险的含义

1.风险是一种客观性存在的状态。

当我们说风险是一种状态时,就是指,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2.风险是与损失相伴随的状态。

任何风险都与损失相联系。离开损失谈论风险毫无意义。

3.风险是指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一切能够预测的损失发生或能够预见得到的后果,都无所谓风险.

1.1.2 风险的组成要素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增加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以及在事故发生后造成损失扩大相加重的因素。

风险因素很多,但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1)自然风险因素,即由自然力量或物质条件所构成的风险因素,例如闪电、暴雨、干燥的树林、木结构的房屋等;

(2)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即由道德品性及心理素质等潜在的主观条件产生的风险因素

(3)社会风险因素,即由社会经济状况产生的风险因素,如动乱、战争、恐怖袭击、通货膨胀等。

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指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或条件。

3.损失

损失指人身伤害和伤亡及价值的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减少或消失,有时也指精神上的危害。损失既可产生于风险事故的观条件产生的风险因素,如恶意(从而进行纵火、投毒等)、缺乏责任心、粗心大意等;损失既可产生于风险事故的发生,也可产生于风险因素的存在。

(1)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实际发生后,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风险因素的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下述类型:

①由于风险的存在,引起人们担心、忧虑而导致生理及心理上的贤张、痛苦和福利的减少;

②资源运用的扭曲,如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等资源过多地流向风险相对较小的部门或行业,而风险相对较高的部门或行业则缺少资源,从而影响了源的最佳组合,或者使人们不愿意投资于长期的计划,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③处理风险的费用,即由于风险的存在,必须进行风险处理,支出各种防灾减损费用,还要建立后备基金,以备补偿,使这笔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资本收益率降低。

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与损失之间的上述关系并不具有必然性,即风险因素并不一定引起风险事故和损失,风险事故也不一定导致损失。因此,尽管风险因索客观存在,人们还是有可能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在事故发生后减少或避免损失。

1.1.3 风险的特性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采取风险管理办法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

2.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3.某一风险发生的偶然性

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就某一具体风险而言,它的发生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现象。是主观意识不能事先予以准确测定的。

4.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而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会发现,其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5.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的发生,后果的程度,可以随着条件的改变、人们认识的深入、治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措施的完善而发生变化。

1.1.4 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

(1)财产风险,是指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发生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2)人身风险,是指人的生命或身体可能遭受死亡,伤残或疾病的风险。

(3)责任风险,是指对于他人所遭受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在法律上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风险。

(4)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因债务人不能履行偿付或拒绝偿付而遭致经济损失的风险。2.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1)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危险即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损失和无损失。

(2)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三种,损失、无损失和盈利。大多数纯粹风险都是可以承保的风险,而投机风险在一般情况下为不可保风险。

3.按所致的环境变化因素分类

(1)静态风险,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的错误与恶行导致损失的风险,如冰雹、洪水、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它们的发生不伴随社会的变动。

(2)动态风险,则是指与社会变动有关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与人的主观欲望的改变或技术的改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4.按风险发生的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是指出于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造成损失机会的实质风险,一般为不可预料或不可抗拒的风险。

(2)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行为反常或不可预测的团体的过失、疏忽、侥幸、恶意等不当行为所致的损害风险。

(3)经济风险,是指在产销过程中,由于有关因素变动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的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的风险等。

(4)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

(5)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治原因,如政局的变化、政权的更替、政府法令和决定的颁布实施,以及种族和宗教冲突、叛乱、战争等引起动荡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6)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颁布新的法律和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1.2.1保险的概念

所谓保险,是以合理计算的风险分摊金为基础,集合多数对同等风险有取得保障需要的人,建立集中的专用基金,对约定灾害事故发生所致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进行补偿(或给付)的合同行为。这一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意思:

1. 保险是以保障经济安定为目的的补偿机制,以经济损失为前提条件。

2. 保险是以多数经济单位或个人的互助共济关系为必要条件。

3. 保险的分摊金即保险费是根据一定的数理技术合理计算出来的。

4. 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保险活动作为一种法律行为,是通过保险合同来实现的,投保人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向保险人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费,保险人则承担按规定补偿被保险人损失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1.2.2 保险与类似经济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1. 保险与赌博、投机

保险与赌博有着本质区别:赌博产生一种新的投机性风险,而保险是对付纯粹风险的一种办法;赌博是非生产性的,赢者是以输者的损失为代价,而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在防损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保险与投机也不同:保险包含可保风险的转移,而投机是对付不可保风险的一种办法;保险能减少风险,而投机并不减少任何风险。

2.保险与救济

两者的区别是: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要受合同约束,而救济是施舍行为,任何一方不受约束;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缴付保险费为前提,保险人承诺赔偿责任,被保险人要遵守合同条件,而救济是单方面行为。

3. 保险与储蓄

首先,保险是以众人的储蓄补偿少数人的损失,体现互助合作性质;而储蓄总是使用本金加利息的公式,对每个储户保持这种对等关系,它是一种自助行为。其次,保险的目的是对付意外灾害事故损失;储蓄也可用来对付不测事故,但储户的心理主要是把存款用于预计的费用支出。

4.保险与保证

1.2.3 保险的要素

1.必须以存在的不确定的危险为前提

所谓危险,是指在将来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以致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可能性。不确定的危险必须是:

(1)危险发生与否不能确定,即危险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是否发生却不能确定。(2)危险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即危险肯定会发生,但是于何时发生是不能确定的。(3)危险所导致的后果不能确定,即某一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是否会造成损失以及造成损失有多大是无法确定的。

2.必须以多数人的互助共济为基础

3.保险费率的厘定必须合理

所谓保险费率是保险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它是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收取的每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通常都用百分率或千分率来表示。保险费率一般由纯保险费率和附加保险费两部分组成。

4.保险基金的建立

保险基金指为了补偿意外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因人身伤亡、丧失工作能力等引起的经济需要而建立的专用基金。

在现代社会里,保险基金一般有四种形式:

(1)集中的国家财政后备基金。

(2)专业保险组织的保险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

(4)自保基金。

5.签订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它是经济合同的一种形式。保险合同就是指投保和保险人双方

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一种法律具有约束力,前者向后者交付保险费,后者按规定对前者负赔偿责任(或支付一定金额)的协议。

1.2.4 有关保险名词的解释

1.保险标的

保险标的是保险保障的目标和实体,指保险合同向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保障标的可以是财产、与财产有关的利益或责任,也可以是人的生命或身体。

2.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3.保险人

保险人又称承保人,是经营保险业务收取保险费和在保事故发生后负责给付保险金的人。保险人以法人经营为主,通常称为保险公司。保险人具有以下法律特点:

(1)保险人是保险基金的组织、管理和使用人。

(2)保险人必须是依法成立并允许经营保险业务的法人。

(3)保险人是履行补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义务的人。

(4)保险人是有权向投保人请求缴付保险费的人。

4.投保人

投保人是指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并负有交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当投保人为自己的利益投保,投保人必须具有以下要件:

(1)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3)必须承担缴付保险费的义务。

5.被保险人

被保险人是指保险事故在其财产或其身体上发生而受到损失时享有向保险人要求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人。被保险人是受保险合同保障的人。以其财产、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6.保险责任

保险责任是指保险人承担的经济损失补偿或人身保险金给付的责任。即保险合同中约定由保险人承担的危险范围,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所负的赔偿责任,包括损害赔偿、责任赔偿、保险金给付、施救费用、救助费用、诉讼费用等。

7.除外责任

除外责任是指财产保险合同中列明的保险人不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损失。保险合同列明的除外责任,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明确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之内,如战争、军事行动、暴力行为、核子辐射和污染等;二是不在列举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如其他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三是由于除外责任列举事项引起的保险事故损失,如由于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造成的火灾、爆炸等,即使火灾、爆炸属于保险责任、但却是除外责任中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所引起,因而仍作除外责任。

8.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也称“保险期间”,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即保险合同双方当事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起讫时间。

财产保险按保险期限的不同分为定期保险和不定期保险。

定期保险以一定的时间标准即年、月、日、时来计算保险责任的开始与终止,其中,超过1年期的为长期保险,1 年期以下的为短期保险,相应确定不同的费率标准。

不定期保险,也叫航程险、航次险,其保险责任的开始与终止主要不是按确定的时间标

准,而是根据保险标的行动过程来确定,如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均如此。

9.保险价值

保险价值是指保险标的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以金钱估计的价值总额,是确定保险金额和确定损失赔偿的计算基础。

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值保险;一种是不定值保险。10.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简称“保额”,是保险利益的货币价值表现,是投保时给保险标的确定的金额,是指一个保险合同项下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即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实际投保金额。同时又是保险公司收取保险费的计算基础。

(1)财产保险合同中,对保险价值的估价和确定直接影响保险金额的大小。保险价值等于保险金额是足额保险。

(2)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人身的价值无法衡量,保险金额是人身保险合同双方约定的,由保险人承担的最高给付的限额或实际给付的金额。

11.保险费

保险费是投保人为转嫁风险支付给保险人的与保险责任相应的价金。保险费是被保险人参加保险时,根据其投保时所订的保险费率,向保险人交付的费用。

12.保险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并依法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或者个人。

13.保险经纪人

保险经纪人是完整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保险中介组织,保险经纪人与保险人在主体性质和作业方式等方面具有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经纪人是客户利益的代表。

(2)保险经纪人的服务是为每个客户量体裁衣。

(3)保险经纪人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团队服务。

(4)保险经纪人为客户服务,不额外增加客户成本。

(5)保险经纪人通过规模购买效应为客户争取最合理的价格,最全面的保障、最完善的服务。

(6)保险经纪人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同时督促、监督保险公司对客户的服务、确保客户能够获得预期的保险保障,协助客户解决保险期间内的各种纠纷。

(7)保险经纪人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具有法律保障。

14.保险公估人

保险公估人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依法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办理保险标的(机动车辆)的查勘、鉴定、估计损失及理赔款项清算业务并予证明的人。保险公估人的主要任务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判断损失的原因及程度,并出具公证书。公证书不具有强制力,但它是有关部门处理保险争议的权威性依据。

1.2.5 保险的分类

1.按保险的性质分类

(1)社会保险:指以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对公民强制征收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以对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和事业而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标,运行中若出现赤字,国家财政将给予支持。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统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商业保险:又称金融保险,是相对于社会保险而言的。商业保险组织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风险导致的被保险人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商业保险一般是自愿保险。

其具有如下特征:

1)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

2)商业保险所反映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体现的。

3)商业保险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具体标的有人的生命和身体、财产以及与财产有关的利益、责任、信用等。

4)商业保险的经营要以盈利为目的,而且要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以保障被保险人享受最大程度的经济保障。

(3)政策性保险:由国家财政直接投资成立的公司或国家委托独家代办的商业保险机构,为了体现一定的国家政策,如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等,通常会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举办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

2. 按保险标的分类

(1)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以各种有形财产信其相关利益为保险,保险人承担对各种保险财产及相关利益因遭受保险合同承保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因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1)海上保险。

2)运输货物保险。

3)运输工具保险。

4)火灾保险。

5)工程保险。

6)盗窃保险。

7)农业保险。

(2)责任保险

责任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依法应对第三者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1)公众责任保险。

2)雇主责任保险。

3)产品责任保险。

4)职业责任保险。

(3)信用保证保险

信用保证保险的标的是合同双方权利人和义务人约定的经济信用。信用保证保险是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按照投保人的不同,信用保证保险又可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种类型:信用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是权利人,所承担的是契约的一方因另一方不履约而遭受的损失。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义务人,被保险人是权利人,保证当投保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有不法行为权利人蒙受经济损失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1)雇员忠诚保证保险。

2)履约保证保险。

3)信用保险。

(4)人身保险

1)人寿保险。人寿保险包括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两全保险三种。

2)健康保险。

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 按保险实施的形式分类

(1)自愿保险:是保险人和投保人采取自愿的方式,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

(2)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

4.按业务承保方式的形式不同分为原保险、再保险、重复保险、共同保险

(1)原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构成投保人与保险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保险。(2)再保险:又称分保,是一方保险人将原承保的部分或全部保险业务转让给另一方承担的保险,即对保险人的保险。

(3)重复保险:是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同时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其保险金额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4)共同保险:共同保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同时联合直接承保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而保险金额之和不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简称共保。

5.按所承保的风险不同分类

(1)单一风险保险:是在保险合同中只规定对某一种风险造成的损失承担保险责任的保险。(2)综合风险保险:是指保险合同中规定对数种风险造成的损失承担保险责任的保险。

1.3.1 保险利益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概念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亦称可保利益。

2.保险利益构成的条件

(1)必须为法律上所认可的利益

(2)必须为经济上的利益

(3)必须是确定的利益

3.保险利益原则存在的意义

(1)消除投保人利用保险进行赌博的可能性

(2)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3)限制保险补偿的程度

1.3.2 最大诚信原则

1.最大诚信原则概念

最大诚信原则是指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与承诺,否则导致保险合同无效。

2.规定最大诚信原则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对与保险合同有关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致。(2)保险合同具有射悻性

保险合同具有射悻性,即投保人可能以少量的保险费支出换取数倍的保险赔款。

3.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要求

(1)告知

(2)保证

1)保证的概念

保证是指保险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担保在保险期限内对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允诺。

2)保证的种类

①按保证存在的形式通常可分为明示保证和默示保证。

②按保证是否已经确实存在通常可分为确认保证和承诺保证。

3)保证与告知的区别

①保证是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义务。

②保证的目的是控制风险;而告知的目的在于保险人正确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和程度。

③保证在法律上被推定是重要的,任何违反将导致合同被解除的法律后果;而告知需由保险人证明其确实重要,才能成为解除合同的依据。

④保证则必须严格遵守;而告知仅实质上正确即可。

(3)弃权与禁止反言

1)弃权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放弃按保险合同的规定可以享受的权利。

2)禁止反言也称为禁止抗辩,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已经弃权的情况下,不得要求行使这项权利。

1.3.3近因原则

1.近因原则的概念

近因原则是判断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保险赔偿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

2.确定近因原则的方法

(1)顺推法。从最初事件出发,按逻辑推理直到最终损失发生,最初事件就是最后一个事件的近因。

(2)逆推法。从损害开始,沿系列自后往前推,追溯到最初事件,如没有中断,最初事件就是近因。

3.近因原则的运用

(1)单一原因造成的损失。单一原因致损,即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么,这个原因就是近因。

(2)同时发生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损失。

1)多种原因均属被保风险,保险人负责赔偿全部损失。

2)多种原因中,既有被保风险,又有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保险人的责任视损害的可分性如何而定。

(3)连续发生的多项原因造成的损失。

1)连续发生的原因都是被保风险,保险人赔偿全部损失。

2)连续发生的原因中含有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①若前因是被保风险,后因是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且后因是前因的必然结果,保险人对损失负全部责任。

②前因是除外风险或未保风险,后因是承保风险,后因是前因的必然结果,保险人对损失不负责任。

(4)间断发生的多项原因造成的损失。

1.3.4 损失补偿原则

1.损失补偿原则概念

损失补偿原则指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依据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在保险金额以内进行补偿的原则。

2.损失补偿的意义

损失补偿的意义是使被保险人恢复到受损前的经济状况。

3.损失补偿的范围和方式

(1)损失补偿的范围

被保险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主要包括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合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2)损失补偿的方式

1)现金赔付

2)修理、修复

3)更换

4)重置

1.3.5 权益转让原则

1. 权益转让原则概念

又称代位原则,是指保险人按合同约定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后,依法取得有关保险标的的所有权或向第三者(责任人)追偿权的原则。其依据是保险损失补偿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的派生原则。

2.代位追偿

(1)代位追偿的概念和原理

代位追偿又称为权利代位,是指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损失而依法应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在支付了保险赔款后,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对第三者的索赔权利。

(2)代位权产生的原因。

1)侵权行为。

2)违约行为。

3)不当得利。

(3)保险双方在代位追偿中的权利与义务

1)保险人

保险人的权利是保险人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人的义务是保险人追偿的权利应当与他的赔偿义务等价,如果追得的款项超过赔偿金额,超过部分归被保险人。

2)被保险人

被保险人有权选择向保险人索赔,并就没有取得保险赔偿的那部分损失向第三者请求赔偿。被保险人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

①在保险赔偿前,被保险人需保持对过失方起诉的权利。

②不能放弃对第三者责任方的索赔权。

③由于被保险人的过错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相应扣减保险赔偿金。

④被保险人有义务协助保险人向第三者责任方追偿。

⑤《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取得损害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

(4)代位追偿的时效

代位追偿权虽然基于保险合同法律关系而产生,一旦保险人取得后,他又称为独立于保险合同法律关系以外的另一种债权的法律关系。

(5)行使代位追偿权应注意两种错误观念:

1)认为保险人只承担被保险人有责任的事故造成的损失。

2)认为只要保了险,尽管被保险人没有责任,只要第三者责任人不予支付事故损失,经被保险人请求且被保险人愿意将第三方追偿的权利转让给保险人,保险人就应该对被保险

人受到的损失全部进行赔偿。

3.物上代位

(1)物上代位概念。

物上代位是指保险标的在发生保险责任事故遭受损失后,在履行了对被保险人的赔偿义务后,保险人就代位取得对受损的保险标的的所有权。

(2)物上代位的两种情况:

1)在发生实际全损后尚有残留物,保险人全额赔付后,残留物归保险人。

2)发生推定全损。

(3)代位追偿与物上代位存在明显的区别:

1)代位追偿的保险标的损失是由第三者责任引起的;

2)代位追偿取得的是追偿权,而物上代位取得的是所有权。

1.3.6 分摊原则

1.分摊原则概念

分摊原则是补偿原则派生出的又一原则。是指被保险人用同一个保险标的,同时向两个、或两上以上保险公司投保同一险种,构成了重复保险,其保险金额的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为了防止被保险人在发生损失时获得超额赔偿,在保险人之间根据不同比例分摊此金额。

2.分摊的条件

分摊的条件必须是同一个保险标的、同样的保险利益、同样的风险及同一保险期间。3.分摊的方式

1)按保险金额比例责任分摊。

2)责任限额分摊。

3)顺序责任分摊。

1.4.1保险的职能

1.保险的基本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指保险在一切经济形态下所固有的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

2.保险的派生职能

(1)防灾防损职能。

(2)保险的融资职能。

1.4.2 保险的作用

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有利于增强社会防灾防损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4.促进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5.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保险学概论 第一章 一、风险:偶然事件的发生引起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风险的可变性(其他表述:客观性、普遍性、社会性、不确定性、可测性、变化性) 三、(选择)风险要素: 1.风险因素:a物质风险因素(自然因素、物质因素(物品本身特性引起)),b道德因素(故意行为引起),c心理因素(不注意不关心以致增加风险发生机会) 2.风险事故 3.风险损失 四、风险分类: 1.按产生原因划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2.按性质划分: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3.按标的划分(按风险损害对象划分):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 4.按产生的环境划分:静态风险、动态风险 5.按殃及的范围和损失的多少划分:巨灾风险、一般风险 五、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区别 1.纯粹风险是指一旦发生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希望的风险。 2.纯粹风险由于频繁发生,重复性较强,因此其规律较容易把握,人们可以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损失的程度,进而确定保险费率。投机风险一般都是不规则的,无规律,不可测算。 六、风险管理方法: 1.控制型:避免、预防、分散、控制 2.财务型:风险自留、转移风险 七、保险定义: 1.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担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行为。 2.法律角度:保险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契约,是合同行为。 3.社会功能角度:保险是有效转移风险、保障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主要组成部分。 4.风险管理角度: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5.《保险法》中保险定义: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6.本书保险定义: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额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风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 八、保险法定义:保险法是以保险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九、可保风险构成条件 1.风险必须是纯粹的风险 2.风险必须具有不确定性 3.风险必须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风险必须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第一章 财务分析导论

?导入案例:股神巴菲特 ?第1章财务分析概论 ?第2章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 ?第3章偿债能力分析 ?第4章盈利能力分析 ?第5章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第6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7章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第8章风险信用分析与财务预警分析 ?第1章财务分析概论 ? 1.1 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 1.2 财务分析的主体与目的 ? 1.3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与程序 ? 1.4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 1.1 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的财务分析开始于银行家 一般认为财务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资本市场形成后,公司筹资范围扩大,财务分析发展到投资领域。 为股权投资者服务:受托责任分析盈利能力分析 ?随着公司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经营者也逐步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延伸至企业内部。 为公司经理决策服务的内部分析 ?现代财务分析领域的扩展 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 ?思考:企业并购,不进行财务分析行不行? ?2010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上发生了这样一个并购案:上市公司A收购非上市公司B的股权。B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净资产总额1.2亿元,2009年度的净利润为0.3亿元。A公司聘请的资产评估师对B公司评估的结果是:成本法评估的净资产价值为1.6亿元,收益法评估的净资产价值为3亿元。而最终双方股东确定的B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为3.6亿元。 ?在这个案例中,出现了几个与财务报表、企业价值评估等有关的术语,如净资产、净利润、成本法、收益法等。 ? 1.2 财务分析的主体与目的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 B. M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集与 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技术。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opold A. Bernstein 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 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洪国赐认为,财务分析以审慎选择财务信息为起点, 作为探讨的根据;以分析信息为重心,以揭示其相关性;以研究信息的相关性为手段,以评核其结果。 ?引导案例: ?国内某著名旅游公司计划增加几项新的娱乐设施,包括购建垂直过山车道、 U形滑板、四维影院、峡谷漂流设施、露天游泳池以及改进现有基础设施

保险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风险及风险管理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本质 (一)风险的定义 不确定性损失可以相当客观地予以测定者即为风险 (二)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2、不确定性 3、可测定性 4、损害性 5、发展性 (三)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1、风险因素 是指足以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的事件。 它包括实质性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是指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3、损失 这里所说的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性的和非预期性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二、风险的种类 (一)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1、纯粹风险 2、投机风险 (二)按风险发生的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 2、经济风险 3、社会风险 4、政治风险 5、技术风险 (三)按风险的对象分类 1、财产风险 2、责任风险 3、信用风险 4、人身风险 三、可保风险及其条件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可保风险的条件是: (一)必须是纯粹风险 (二)损失的发生是意外的 (三)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四)风险损失较大 (五)风险必须适法

第二节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技术,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目的。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风险识别 (二)风险估测 (三)风险评价 (四)选择处理风险方法 (五)风险管理评估 三、风险处理方法 风险处理是指通过采用不同措施和手段,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经济运行过程。风险处理的方式很多,但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 (一)避免 (二)预防 (三)自留 (四)转移 四、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一)风险是保险存在的前提,也是风险管理存在的前提 (二)两者都是以概率论和大数定律等数理统计原理作为其分析基础和方法的。 (三)在风险管理中,保险仍然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保险学概论:第一章风险与保险(自测及答案)

保险学概论:第一章风险与保险(自测及答案) 来源:保险考试_考试大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单项选择 1.股市波动的风险属于()。 A.自然风险B.投机风险C.社会风险D.纯粹风险 2.某建筑工程队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建筑物塌陷,则造成损失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是()。 A.物质风险因素 B.心理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思想风险因素 3.某房东外出时忘记锁门,结果小偷进屋、家具被偷。则风险因素是()。 A.小偷进屋 B.家具被偷 C.外出时忘记锁门 D.房东外出 4.属于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有()。 A.抑制与避免B.抑制与自留C.转移与分散D.保险与自留 5.保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从经济角度看,保险属于() A 合同行为B财务安排C 精巧的稳定器D风险管理的方法 6.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 A前提B环境C可能D证明 7.可保风险必须是只有损失机会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这说明保险人承保的风险是() A 投资风险 B 投机风险 C 纯粹风险 D 自然风险 8.保险经营的费率计算是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这说明保险公司的可保风险必须具有() A 不确定性B现实的可测性C 损失的大量性D损失的集中性 9.在保险活动中,人们以不诚实或故意欺诈行为促使保险事故发生,以便从保险活动中获取额外利益的风险因素属于()

A逆选择B道德风险C心理风险D法律风险 10.()使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A风险因素B 风险事故C风险增加D风险 11.疾病传染属于() A物质风险因素B 道德风险因素C心理风险因素D 社会风险因素 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风险按原因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B风险事故、风险因素和损失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因果关系,风险事故增加或产生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引起损失 C风险按照性质分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D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期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13.大量风险的发生具有() A客观性B偶然性C普遍性D必然性 14.风险存在具有() 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可变性C必然性和普遍性D客观性和必然 15.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 A风险B风险因素C损失D危机 16.风险的组成要素是() A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B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C物资风险道德风险和心理风险D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17.盗窃属于() A自然风险B社会风险C经济风险D政治风险E技术风险 18.市场风险属于()

第一章总则概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规范本系统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形成高效廉洁、团结协作的会计群体,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根据《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以及有关地方性财政法规,结合本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技工学校参照执行。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全面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积极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本单位的一切收支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第五条本单位财务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对本局和直属事业单位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任何单位、部门均不得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

第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一切财务经济活动负领导责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财务机构设立及会计岗位职责的划分 第七条本局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财务中心),为单位唯一财务机构,在局长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各项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内设经费和基金两个核算组,每个核算组分别配备一名副主任,负责本核算组的日常业务工作,另设总账会计、辅助会计、出纳会计岗位。会计岗位实行定期轮换。 第八条经费核算组岗位职责 经费核算组负责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行政事业经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一、出纳会计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根据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在规定范围内办理现金支付、公务卡结报、转账结算等业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坐支。妥善保管现金和有价证券,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不得将公款擅自借与他人和挪作他用,不得白条抵库。 2、严格按手续制度办事,做到收支有据,原始凭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有用途说明。对不

西方经济学练习答案第十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四、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4.国民收入(NI):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既可以指GDP也可指GNP、NDP、PI、DPI等;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即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5.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的国民收入,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如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再加上转移收入(如政府的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等),即个人收入=国民收入—转移支出+ 转移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即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7.存货投资:是指统计期内存货价值的变动额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9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指按产品和劳务某一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0.GDP缩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五、简答题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一、GDP统计的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实物的数量;

养老保险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概论 1 养老保险的概念。P2 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2 养老保险的特征。P2-4 1强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得失来决定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2互济性。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统一筹集基金,统一调剂使用,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 3普遍性。养老的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养老保险问题。 养老保险有其自身的主要特征: 1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养老保险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失业保险金的水平,但低于社会平均工资。 2享受待遇的长期性 达到享受待遇的条件就可以长期享受待遇直至死亡。 3保障方式的多层次性 补充养老保险和储蓄性养老保险。 4与家庭养老的关联性 养老保险并不能完全替代家庭养老,前者需要后者的有益补充。 3 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P9-11 1基本保障制度 2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3强调公平与兼顾效率的原则 4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5广覆盖原则 6管理服务社会化原则 7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原则 8法制化原则 (非重点部分) 4养老保险的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P2 基本要求是: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 基本内容包括制度覆盖范围、制度模式、享受条件、待遇标准、基金筹集、管理体制等方面。 5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P6-8 1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养老保险基金是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 3养老保险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4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 5养老保险基金将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轨道。国家规定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等于国家已经承担了养老保险的责任。 6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区别。P11-12

保险学课后习题详解(1)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基本概念: 1、风险:风险(risk)是某种事件和损失性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状态或多种可能性结果。 2、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或影响因素。 3、道德风险:指人们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或态度,大多是消极的有意识的行为。 4、纯粹风险:只有损失可能而没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5、投机风险: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 6、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7、可保风险:指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承保的风险,这样的风险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二、思考题: 1、风险有哪些基本分类?风险的分类对风险管理有何意义? 答:按风险的性质分类: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 按风险发生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

济风险。 对风险进行恰当分类,有助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正确识别、估测与评价。并能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 2、风险管理程序依次有哪些? 答:风险管理程序依次有(一)风险识别、(二)风险估测、(三)风险评价、(四)选择风险管理方式、(五)风险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3、风险管理方式及其比较分析。 答: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三大类: (一)风险规避:规避即避免,是指放弃某项活动以达到规避因从事该项活动可能导致损失的目的。避免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相当高时;二是在处理某种风险时其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 (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预防和抑制即防损和减损两种方式,其目的是用来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可分为预防和抑制两种,损失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设法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措施。损失抑制是指风险事故发生时或发生后采取的各种减损措施。 (三)损失融资:损失融资主要包括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两种方式。在风险转移方式中,又包括合同安排、套期保值以及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和保险,其中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是保险。 4、如何理解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保险学概论第一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思考练习 一、术语解释 风险——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原因和条件。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的或间接的原因。 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也就是说,风险事故是损失的媒介,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原因。 损失——在风险管理中,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于人们的错误或失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 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指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通常由人们欲望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以及产业组织的变化等所引起。 责任风险——责任风险是指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行为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可保风险——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人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人转移的风险。 保险——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约定风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或由此而引起的经济需要进行补偿或给付的行为。 自愿保险——自愿保险是指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保险。 强制保险——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指国家对一定的对象以法律、法令或条例规定其必须投保的一种保险。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风险?风险有哪些特征? 答: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可测性和可变性的特征。 2.简述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保险概论

第一章保险概论 第一节保险的要素与特征 一、保险的含义 保险作为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其含义。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财务安排。投保人交纳保险费购买保险,实际上是将其面临的不确定的大额损失转变为确定性的小额支出,将未来大额的或持续的支出转变成目前的固定性的支出。通过保险,提髙了投保人的资金效益,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人寿保险中,保险作为一种财务安排的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人寿保险还具有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具有理财的特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险公司属于金融中介机构,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承担各自的义务,享受各自的权利。《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冋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力法,或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通过保险,将众多的单位和个人结合起来,变个体对付风险为大家共同对付风险,从而提高对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保险的作用在于集散风险、分摊损失。 二、保险的要素 保险的要素是指进行保险经济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商业保险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可保风险的存在 可保风险也称可保危险或保险危险,是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理想的可保风险应具备六个基本条件: 1.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一种只有损失机会,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具体地说,风险事故发生以后,保险关系双方亊人面临的只有损失机会,

财产保险作业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财产保险:指以各种财产物资和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以补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基本目的的一种社会化经济补偿制度。《保险法》中,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损害保险、非寿险:不同国家对财产保险概念内涵和外延上不统一。产物保险强调以各种财产物资为保险标的,业务经营范围较窄。损害保险从产物保险扩展到有关的法律风险与信用保险业务。非寿 险则还将各种短期性的人身保险业务包括在内。 无形财产保险:指以各种没有实体但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利害关系的合法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如: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利润损失保险业务等。 政府救灾:政府依据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对灾害事故造成城乡居民家庭的损失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海上保险:在共同分摊海损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其根本性变化就是对海上风险保证的业务经营开始走向商业化与专业化,从而使近代保险业正式产生的标志。 劳合社:在世界保险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且至今仍享有崇高地位的保险人组织,对世界保险业的商业化、专业化、制度化,起了示范性的作用。 仁济和保险公司:1876年7月,在中国设立的专门经营水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保险价值: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保险标的价值。 保险金额:指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损失赔偿或者给付保险责任的最高限额。 足额保险: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 不足额保险: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 超额保险:超额保险合同是指保险金额高于保险价值 定值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保险利益的价值并在保险单中载明 不定值保险:不列明保险标的的实际市场价值,只列保险金额作为最高赔偿额度 重复保险:重复保险使投保人就统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各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加起来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重置价格:指以同一或类似的材料和质量重新置换受损财产的价值或费用,为财产保险中确定保险价值一种方法。 二、问答题: 1、财产保险有哪些发展趋势?答:财产保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①在巩固传统拆产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发展财产保险业务;②适应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化而扩展责任保险等市场;③进行海外扩张,包括发达国家之间的财产保险市场相互扩张,重点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张 2、财产保险宏观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答:财产保险分为四大部分:1.财产损失保险,包括各种火灾保险、运输保险、工程保险等。2.农业损失保险,包括各种种植业保险、林业保险、养殖业保险。3.责任保险,包括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及各种交通工具第三者责任保险等。4.信用保证保险,包括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如,出口信用保险、个人信用保险、产品信用保险等。此外,国际惯例将短期性人身意外保险业务和短期性人身以外保险业务归为非寿险业务。 3、财产保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①业务性质具有补偿性,保险人承担起对被保险人保险礼仪损失的补偿责任,是与人身保险业务相区别的根本特征。②承保范围具有广泛性,覆盖这除自然人的身体与生命之外的一切风险保险业务。③经营内容具有复杂性,表现在投保对象复杂、投保标的复杂、承包过程复杂、风险管理复杂、经营技术复杂。④单个保险关系具有不等性,保险人在经营每一笔财产保险业务时,收取的保险费与支付的保险赔款事实上并非是等价的。单个保险关系在经济价值支付上的不平等性,构成了财产保险总量关系等价性的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 4、保险的职能是什么?答:从财产保险的产生与发展实践来看,组织补偿是财产保险的唯一职能,并通过 开展筹集资金、融通资金、防灾防损的工作,来更好地行使起组织经济补偿的职能。

最新保险学概论课程全套教案

《保险学概论》(金融本科)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 ?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保险法与保险合同 ?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六章人身保险 ?第七章再保险 ?第八章保险运行环节 ?第九章保险经营 ?第十章保险市场 ?第十一章保险市场监管 ?第十二章社会保险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无风险无保险,无损失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险是人类社会用来对付风险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存在损失,并且损失不确定。所谓不确定性包括: 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时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地发生不确定Array损失程度不确定 (二)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1、损失频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 的危险单位中受到损失的次数或程度。用公

式表示如下: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损失频率= 如10万名50岁的男性公民在一年中有100人死亡。则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死亡频率%1100000 100=== 损失频率实际上是指损失的发生的概率。该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大小,且损失 频率介于0—1之间。当损失频率为0或1时,风险不存在,当损失频率为0.5时,风险最大。风险大小与损失概率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注意:保险中的风险程度同通常意义上的风险程度的衡量有所区别。前者表示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越大,则风险越大。因此,损失可能性大时,则不损失的可能性小,从而风险小;而后者表示损失可能性的大小。 2、损失程度:标的物发生一次事故损失的额度。 发生事故件数 实际损失额损失程度= 如某时期共发生汽车事故10050 万元。则有: )/(5000100 500000起元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关系: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二者关系也可用汉立区三角来表示。如课本P3。 (三)风险与概率 1、概率: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事件的确定性程度。其值介于0与1之间。其中1为必然事件的概率,0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用公式表示:0≤P(A)≤1 式中:A 表示某种随机事件; P 表示事件的概率逐渐趋于某个常数; P(A)表示常数P 为事件A 的概率; 1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 0表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一般条件下,概率大,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概率小,则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小。概率值永远是正数。如果将同类事件的所有不同结果的概率都相加,则概率之和必为1。即: n ∑Pi=1 i=1 以概率为尺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随机现象变动的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则称为概率论。 2、大数法则: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会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它是保险的数理基础。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对于财产保险而言,由于危险单位数量较少,从而要求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要进行分保;而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因其承保的危险单位数量较大,则没有上述要求。 (四)危险单位 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范围。包括:地段危险频率 0 损失程度

《保险财务会计》第一章 保险公司会计理论课后练习

《保险财务会计》 第一章保险公司会计理论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7 题 1、保险会计的基本特征是()。 A . 风险计量 B . 实物计量 C . 劳动计量 D . 货币计量 参考答案:D 2、某一年度中可以用于当年赔款支出的保费收入可以称为()。 A . 入账保费 B . 未赚取保费 C . 已赚取保费 D . 预收保费 参考答案:C 3、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这种做法体现了()。 A . 客观性原则 B . 可比性原则 C . 历史成本计价 D . 谨慎性原则 参考答案:B 4、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时间是()。 A . 月末

B . 发生保险事故的当期 C . 年末 D . 确认保费收入的当期 参考答案:D 5、保险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投资和理财 B . 管理和控制 C .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D . 核算和监督 参考答案:D 6、某公司期初负债总额为65 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82 000元,现发生一笔收回外单位欠款4000元保费的经济业务,该业务发生后该公司的资产总额为()。 A . 151 000 B . 147 000 C . 155 000 D . 143 000 参考答案:B 7、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A . 短期借款 B . 库存现金 C . 保费收入 D . 一般风险准备金 参考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 1、保险公司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 . 会计核算 B . 会计监督 C . 会计计量 D . 财务分析 参考答案:ABD 2、保险会计的分类是() A . 财产保险 B . 人寿保险 C . 再保险 D . 意外保险 参考答案:AB 3、保险会计基本假设() A . 会计主体 B . 持续经营 C . 会计假设 D . 会计分期 参考答案:ABD 4、会计的计量属性() A . 历史成本 B . 重置成本

保险会计练习题1

练习题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非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核算。 二、资料:保险公司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业务部门交来家财险保费日报表和保费收据存根,以及现金50000元,该业务是保单生效时收到全部保费。 2.收到业务部门交来的某企业货运险保费曰报表、保费收据存根以及银行收账通知,共计1 000 000元。该业务自下月10日起,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3. 10日,上述业务保险责任开始生效。保费收入共计5 000 000元,又收到现款(由银行转账)3,140,000元;余款尚未收到。 4.某厂投保企业财产险,保费120000元,约定一个月后缴付。 5.公司收到上述保费120000元。 6.某厂投保企财险半年后,因特殊情况退保,应退5500元,但该厂尚有应收保费4300元未收。 7.某企业投保财产综合险,与公司签订保险单,双方约定保费为200 000 元?分期付款。首期已收到40 000元,其余保费分8期,每期20 000元收取。 8.某集团公司为其管理职员100人投保一年期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险金额为50 000元,每人每年缴保费80元,合计8 000元。该笔保费已收妥入账。 9.某中学为在校学生3000人投保一年期学生团体平安险,保险金额为5 000元,按规定每人每年缴保费10元,合计30 000元,经特别约定分两次缴清,投保时支付80%,两个月后支付20%。 三、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习题二 一、目的:练习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核算。 二、资料:保险公司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某公司货物运输保险全年一年期直接承保的保费收入为80000 000元,试按1/2法计算该公司年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数额。 2.某公司财产保险综合险一年期保单订立于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其保费收入分别为120万元、150万元?试按1/8法计算该公司年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数额。 3.某公司机动车辆保险一年期保单订立于2月、4月、7月、9月,其保费收入分别为80万元、60万元、100万元、110万元,试按1/24法计算该公司9月末和12月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数额。 4.某公司财产保险合同当期保费收入1200 000元,根据保险精算计算结果,本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320 000元。年末,按保险精算重新计算确定的结果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应为250 000元。 5.某一财产保险合同提前解除,该合同已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8 000 元。 6.某公司2007年6月已决赔款累计数为450 000元,2006年6月已决赔款累计数为495 000元,业务部门提供未决赔款清单上已报案的未决赔款金额为940 000元,根据保险精算计算结果,本期应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320 000元,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72 500元,理赔费用准备13 000元。

第一章 人身保险概述

第一章人身保险概述 本章预习: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思就是说人的一生不是每件事都可以事先预测,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可能遭遇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为灾害等的袭击、破坏;同时,作为自然人,人类自身还要受到生、老、病、残、亡等自然规律的支配,影响和危害身体健康和健全的事件总有发生。人们总是向往平和、安定、幸福的生活。人身危险的存在和人们追求安定生活的心理为人身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人身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损害等损失后果有时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独自承担的,因此需要有社会化的危险分散与控制机制。人身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手段,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常备的人身危险管理工具。它既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对一国的民生与经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身保险标的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人身保险的理论与实务操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章围绕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展开分析,介绍了人身危险、人身保险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特征及其效能等,以奠定人身保险的理论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人身危险 ●人身保险的界定 ●人身保险的分类 ●人身保险的特征 ●人身保险的效能 1.1 人身危险 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财务转移机制[1],因此所有保险都是为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从而能够满足个人、家庭和企业对经济安全性的部分需求。保险业一直在不断地设计、改造和更新产品,以满足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各方面保险需求。但万变不离其宗,保险产品为特定危险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基本目的从未改变过。 事实上,危险是任何保险(无论是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还是社会保险)的核心之所在。正是人身危险的存在,才使人们产生了人身保险的需求。 1.1.1 人身危险 人身保险,顾名思义是对有关人身方面存在的各种危险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或预防或减轻因人身事故而带来的人身、经济等方面损害的一类保险。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人身危险的概念。 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按危险损失的后果为依据,任何危险导致的危险损失不外乎财产危险、责任危险、信用危险与人身危险四种。其中,人身危险是特指人的生命或身体方面遭受损害的危险,人身危险的载体是人的身体、生命和健康、失业、老年人赡养等方面的危险损失发生时承载的主体,它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所属的组织。归纳起来,人身危险不外乎两大类:死得太早与活得太久,及其伴随产生的疾病、残疾、衰老、失业[2]或退休等危险。这些危险一旦发生,其危险事故往往表现在人的身体或生命上,

《保险会计》习题及标准答案

《保险会计》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一章总论 (4) 第二章保险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6) 第三章原保险业务的核算(上) (9) 第四章原保险业务的核算(下) (11) 第五章再保险业务的核算 (14) 第六章保险公司投资业务核算 (16) 第七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 (19) 第八章保险公司负债的核算 (22) 第九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25) 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 (28) 第十一章保险公司财务报告 (31) 保险会计综合实验 (33)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保险公司会计具有一般会计的共性,既是一个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管理活动)。 2、保险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3、反映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4、保险公司的利润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组成。 5、保险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二、判断题 ( V )1、保险公司年终决算的重点是正确估算负债。 ( X )2、会计分期是指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 X )3、保险公司的负债主要项目是各种责任准备金,且具体的债务人及债务金额和偿还时间较为确定。 ( V )4、保险公司所有者权益中除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利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外,还包括计提的总准备金。 ( V )5、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与一般企业收入性质不同,它介于收入与负债之间。 三、单选题 1、下列保险会计诸多目标中,保险监管部门最关心的是( D )。 A、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与决策。 B、呈报企业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请求权及变动情况。 C、呈报企业的经营绩效。 D、呈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流量及偿债能力。 2、( A )假设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3、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D )元。 A、3万元 B、500万元 C、1亿元 D、2亿元 4、下列关于保险公司费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保险公司的费用是资产的耗费 B、保险公司的费用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 C、保险赔款及向保险营销员支付的佣金均属于保险公司的费用。 D、保险公司提取的各种责任准备金不会产生费用。 5、( B )要求保险公司要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四、多选题 1、下列关于保险公司会计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会计核算过程与业务处理过程融合。 B、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外部监管日趋严格。 C、保险经营成本支出与收入补偿的顺序与一般行业相反。 D、保险公司的利润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2、下列关于保险公司资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与其他工商企业相比,保险公司流动资产中存货比重相对较大。

《保险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一

《保险会计》教学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任务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课题与课时分配表 第四部分:课题教学内容 第一章保险会计基本理论 第二章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发展与规范体系 第三章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核算 第四章人寿保险公司业务核算 第五章再保险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外币业务核算 第七章流动资产核算 第八章投资性资产业务的核算 第九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核算 第十章负债的核算 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核算 第十二章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三章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 第五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六部分:大纲说明

《保险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会计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性质:《保险会计》是将会计理论运用于保险公司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员在完成保险学概论、会计学基础课课程的学习后,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再进入各具体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 2.任务: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一般会计理论知识且掌握保险会计实务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保险会计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熟悉财产保险公司业务、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再保险业务、外币业务以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懂得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技巧和分析方法,能胜任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 二、教学目标 1.概括了解保险会计理论研究动向,为学员选择主攻方向及毕业论文选题与进一步研究作好准备; 2.探讨保险会计制度特性及规律,掌握保险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3.通过保险会计专业知识运用于保险会计实务,掌握保险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 三、课题与课时分配表 总学时为5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最新保险学概论课程全套教案

《保险学概论》(金融本科)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 第三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保险法与保险合同 第五章财产保险 第六章人身保险 第七章再保险 第八章保险运行环节 第九章保险经营 第十章保险市场 第十一章保险市场监管 第十二章社会保险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无风险无保险,无损失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险是人类社会用来对付风险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存在损失,并且损失不确定。所谓不确定性包括: 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时发生不确定 损失何地发生不确定Array损失程度不确定 (二)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1、损失频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 的危险单位中受到损失的次数或程度。用公

式表示如下: 危险单位数 损失次数损失频率= 如10万名50岁的男性公民在一年中有100人死亡。则 。危险单位数损失次数死亡频率%1100000100=== 损失频率实际上是指损失的发生的概率。该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大小,且损失 频率介于0—1之间。当损失频率为0或1时,风险不存在,当损失频率为0.5时,风险最大。风险大小与损失概率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注意:保险中的风险程度同通常意义上的风险程度的衡量有所区别。前者表示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越大,则风险越大。因此,损失可能性大时,则不损失的可 2发生事故件数 实际损失额损失程度= 如某时期共发生汽车事故100万元。则有: )/(5000100 500000起元损失程度==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的关系: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二者关系也可用汉立区三角来表示。如课本P3。 (三)风险与概率 1、概率: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事件的确定性程度。其值介于0与1之间。其中1为必然事件的概率,0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用公式表示:0≤P(A)≤1 式中:A 表示某种随机事件; P 表示事件的概率逐渐趋于某个常数; P(A)表示常数P 为事件A 的概率; 1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 0表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一般条件下,概率大,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反之,概率小,则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小。概率值永远是正数。如果将同类事件的所有不同结果的概率都相加,则概率之和必为1。即: n ∑Pi=1 i=1 以概率为尺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随机现象变动的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则称为概率论。 2、大数法则: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会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它是保险的数理基础。根据大数法则,承保的风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对于财产保险而言,由于危险单位数量较少,从而要求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要进行分保;而人身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因其承保的危险单位数量较大,则没有上述要求。 (四)危险单位 危险单位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范围。包括:地段危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