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专题13: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专题13: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2004-2013年浙江11市中考数学选择填空解答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3:几何三大变换问题之对称

一、选择题

1.(2004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 对折,以AB 中点O 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 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等于【 】

A .108°

B .144°

C .126°

D .129°

【答案】C 。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

【分析】展开如图:五角星的每个角的度数是:00180365

∵∠COD=3600÷10=360,∠ODC=360÷2=180, ∴∠OCD=1800-360-180=1260。故选C 。

2.(2004年浙江湖州3分)小强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

A. B. C. D.

【答案】D 。

【考点】剪纸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下对折,向左下对折,从上方角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剪去的为一正方形,且顶点在原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故选D 。

3.(2007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

A.向右平移7格

B.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C.绕AB的中点旋转1800,再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

【答案】D。

【考点】轴对称和平移变换。

【分析】观察可得:要使左边图形变化到右边图形,首先以AB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7格。故选D。

4.(2008年浙江台州4分)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1).结

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

......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2)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

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答案】B。

【考点】新定义,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性质。

【分析】观察图形,因为进行了平移,所以有垂直的一定不正确,A、C是错误的;

对应点连线是不可能平行的,D是错误的;

由对应点的位置关系可得: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故选B。

5.(2011年浙江温州4分)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O与边AB,BC都相切,点E,F分别在AD,DC上,现将△DEF沿着EF对折,折痕EF与⊙O相切,此时点D恰好落在圆心O处.若DE=2,

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

A、3

B、4

C、2

D、

【答案】C。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延长FO交AB于点G,

∵根据折叠对称可以知道OF⊥CD,

∴OG⊥AB,即点G是切点,OD交EF于点H,点H是切点。

结合图形可知OG=OH=HD=EH,等于⊙O的半径。

先求出半径,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H中,

DE=2,=AE,所以AD=AE+DE=2C。

【答案】A。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平移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实数与数轴。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PDE的边长PD=PE=DE=1,再根据对称的性质可得出PF⊥DE,DF=EF,由锐

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由m=3

2

。又OP=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

△PFM∽△PON,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得:PF FM

OP ON

=,即

3

22

2ON

=,解之得

ON=4-2。故选A。

7.(2012年浙江绍兴4分)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 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

5

12

53

2

?

B.

6

9

3

52

?

C.

6

14

53

2

?

D.

7

11

3

52

?

【答案】A。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由题意得,AD=1

2

BC=

5

2

,AD1=AD﹣DD1=

15

8

,AD2=

2

5

53

2

?

,AD3=

3

7

53

2

?

,…∴AD n=

21

53

2

n

n+

?

故AP1=5

4

,AP2=

15

16

,AP3=

2

6

53

2

?

…APn=

1

2

53

2

n

n

-

?

∴当n=14时,AP6=

5

12

53

2

?

。故选A。

二、填空题

1.(2004年浙江衢州5分)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的中点,把BC边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P点处,BQ为折痕,则∠PBQ= ▲ 度。

【答案】30。

【考点】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PQ≌△BCQ,

∴BP=BC,∠PBQ=∠CBQ。∴BN=1

2

BC=

1

2

BP。

∵∠BNP=90°,∴∠BPN=30°。∴∠PBN=60°=30°。∴∠PBQ=1

2

×60°=30°。

2.(2005年浙江衢州5分)如图,沿大正三角形的对称轴对折,则互相重合的两个小正三角形内的单项式的乘积为▲ .

【答案】a或2a3b或2a2b。

【考点】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单项式乘单项式,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沿大正三角形的对称轴对折,则互相重合的两个小正三角形内的单项式分别是a与1对应,a与2a2b对应,1与2a2b对应。因此,

(1)当a与1对应时,则a与1乘积为a;

(2)当a 与2a 2

b 对应,则a 与2a 2

b 的乘积为2a 3

b ; (3)当1与2a 2b 对应时,则1与2a 2

b 的乘积为2a 2

b 。

3.(2009年浙江温州5分)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O 的半径为2,圆心在正方形的中心上,将纸片按图示方式折叠,使EA 恰好与⊙O 相切于点A ′(△EFA′与⊙0除切点外无重叠部分),延长FA′交CD 边于点G ,则A′G 的长是 ▲

【答案】

193

。 【考点】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过点O 作OH ⊥AB 与H ,

设AF 为x ,则根据折叠的性质,A’F 也为x 。 ∵半径是2,即O A′=2, ∴FO=2+x ,FH=

8

x=4x 2

--,HO=8÷

2=4。 ∴在Rt △FHO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FH HO FO +=。

∴()()2

2

24x 42x -+=+,解得7x 3=

。∴O A’= 713233

+=.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得OG= O A’= 13

3

∴A′G=1319

233

+=。

4.(2011年浙江金华、丽水4分)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OAB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2,0),∠AOB=60°,点A 在第一象限,过点A 的双曲线为k

y x

=

.在x 轴上取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l ,以直线l 为对称轴,线段OB 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 (1)当点O′与点A 重合时,点P 的坐标是 ▲ ;

(2)设P (t ,0),当O′B′与双曲线有交点时,t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4,0),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当点O′与点A 重合时,即点O 与点A 重合,

∵∠AOB=60°,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l ,以直线l 为对称轴,

线段OB 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是O′B′。AP′=OP′,∴△AOP′是等边三角形。 ∵B (2,0),∴BO=BP′=2。∴点P 的坐标是(4,0)。

(2)∵∠AOB=60°,∠P′MO=90°,∴∠MP′O=30°。 ∴OM=

1

2

t ,OO′=t 。 过O′作O′N ⊥x 轴于N ,∠OO′N=30°,∴ON=12t ,

t 。∴O′(1

2

t

t )。

同法可求B′

的坐标是(

t 2

, 2

+-, 设直线O′B′的解析式是y kx b =+,将O′、B′的坐标代入,得

1tk 2t 2k 2?+???

+?+-??

,解得:2k b ?-????=??

∴2y x =--?。 ∵∠ABO=90°,∠AOB=60°,OB=2,∴OA=4,

∴A (2,

,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k

∴y

(﹣x 2+2)x ﹣,

△ =t 2t )2﹣4(t ﹣?(﹣≥0,

解得:t≥﹣

∵当点O′与点A 重合时,点P 的坐标是(4,0)。

∴。

5.(2013年浙江嘉兴4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AE=BF=1,小球P 从点E 出发沿直线向点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 第一次碰到点E 时,小球P 所经过的路程为 ▲ .

【答案】

【考点】跨学科问题,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已知中的点E ,F 的位置,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

1

2

,第一次碰撞点为F ,在反射的过程中,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及平行关系的三角形的相似可得第

二次碰撞点为G ,在DA 上,且DG=

16DA=1

2

,第三次碰撞点为H ,在DC 上,且DH=13DC=1,第四次碰撞点为M ,在CB 上,且CM=1

3

BC=1,第五次碰撞点为N ,

在DA 上,且AN=16AD=12,第六次回到E 点,AE=1

3

AB=1。

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出,,

6.(2013年浙江绍兴5分)矩形ABCD 中,AB=4,AD=3,P ,Q 是对角线BD 上不重合的两点,点P 关于直线AD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E 、F ,点Q 关于直线BC 、CD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G 、H .若由点E 、F 、G 、H 构成的四边形恰好为菱形,则PQ 的长为 ▲ .

【答案】2.8。

【考点】矩形和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由矩形ABCD 中,AB=4,AD=3,可得对角线AC=BD=5。

依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

∠PAF+∠PAE=2∠PAB+2∠PAD=2(∠PAB+∠PAD )=180°。

∴点A 在菱形EFGH 的边EF 上.同理可知,点B 、C 、D 均在菱形EFGH 的边上。 ∵AP=AE=AF ,∴点A 为EF 中点.同理可知,点C 为GH 中点。 连接AC ,交BD 于点O ,则有AF=CG ,且AF ∥CG ,

∴四边形ACGF 为平行四边形。

∴FG=AC=5,即菱形EFGH 的边长等于矩形ABCD 的对角线长。 ∴EF=FG=5。 ∵AP=AE=AF ,∴AP=1

2

EF=2.5。 ∵OA=

1

2

AC=2.5, ∴AP=AO ,即△APO 为等腰三角形。 过点A 作AN ⊥BD 交BD 于点N ,则点N 为OP 的中点。 由S △ABD =

12AB?AD=1

2

AC?AN ,可求得:AN=2.4。 在Rt △AON 中,由勾股定理得:

ON 0.7=,∴OP=2ON=1.4。

同理可求得:OQ=1.4。 ∴PQ=OP+OQ=1.4+1.4=2.8。

三、解答题

1.(2004年浙江丽水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12厘米,OB=6厘米.点P 从点O 开始沿OA 边向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O 边向点O 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 (1)设△POQ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2)当△POQ 的面积最大时,将△POQ 沿直线PQ 翻折后得到△PCQ ,试判断点C 是否落在直线AB 上,并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POQ 与△AOB 相似.

【答案】解:(1)∵OA=12,OB=6,由题意,得BQ=1×t=t ,OP=1×t=t ,

∴OQ=6-t 。

∴()2111

y OP OQ t 6t t 3t 0t 6222=

??=??-=-+≤≤()

。 (2)∵()2

2119y t 3t t 3222

=-+=--+,

∴当y 有最大值时,t=3。

∴OQ=3,OP=3,即△PO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把△POQ 沿直线PQ 翻折后,可得四边形OPCQ 是正方形。 ∴点C 的坐标为(3,3)。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

将A (12,0),B (0,6)代入得,12k+b=0b=6???,解得1k=2b=6

?

-?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

y x 62

=-+。

∵当x=3时,9

y 32

=≠,

∴点C 不落在直线AB 上。 (3)①若△POQ ∽△AOB , 则

OQ OP OB OA

=

,即6t t

612-=,解得t=4。 ②若△POQ ∽△BOA , 则OQ OP OA OB =,即6t t

126

-=,解得t=2。

∵0<t <6,∴t=4和t=2均符合题意。 ∴当t=4或t=2时,△POQ 与△AOB 相似。

【考点】双动点问题,由实际问题开函数关系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翻折的对称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根据P 、Q 的速度,用时间t 表示出OQ 和OP 的长,即可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y ,t 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1)的函数式求出y 最大时,x 的值,即可得出OQ 和OP 的长,然后求出C 点的坐标和直线AB 的解析式,将C 点坐标代入直线AB 的解析式中即可判断出C 是否在AB 上。

(3)分△OPQ ∽△OAB 和△OPQ ∽△OBA 两种情况进行求解,可根据各自得出的对应成比例相等求

出t 的值。

2.(2005年浙江绍兴14分)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① 如图,将纸片沿CE 对折,点B 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求点D 的坐标;

② 在①中,设BD 与CE 的交点为P ,若点P ,B 在抛物线2y x bx c =++上,求b ,c 的值;

③ 若将纸片沿直线l 对折,点B 落在坐标轴上的点F 处,l 与BF 的交点为Q ,若点Q 在②的抛物线上,求l 的解析式。

【答案】解:(1)①根据题意知,CD=CB=OA=5。

∵∠COD=90°,∴OD 3==。 ∴D 点坐标为(3,0)。

②过P 作PG ⊥x 轴于G 据题知,PG=

12AB=2,DG=1

2

AD=1。 ∴P 点坐标(4,2)。 又B 点坐标(5,4),

∵点P ,B 在抛物线2y x bx c =++上,

∴164b c 2255b c 4++=??++=?,解得:b 7

c 14=-??=?

∴b=-7,c=14。

③当点F 在x 轴上时,过Q 作QM ⊥x 轴于M ,

同②可知QM=

1

2

AB=2,则Q 点的纵坐标为2。 得2x 7x 142-+=。∴x=3或x=4。 ∴Q 点的坐标为(3,2)或(4,2)。 当Q 点坐标为(3,2)时,

如图,OM=3,MA=2,FA=4,AB=4,FA=AB , 而l 为BF 的中垂线,∴点A 在l 上。

∴由A ,Q 的坐标可得l 的解析式为y x 5=-+。

当Q 点坐标为(4,2)时,如图,OM=4,MA=1,OF=3,CF=5,而CB=5,∴CF=CB 。 ∵l 为BF 的中垂线。∴点C 在l 上。

∴由C ,Q 的坐标可得l 的解析式为1

y x 42

=-+。

当点F 在y 轴上时,可求得Q 51124??

???

,,l 与y 轴的交点为(0,314 )

。 ∴l 的解析式为31

y 2x 4

=-+

。 综上所述,l 的解析式为y x 5=-+或1y x 42=-+或31

y 2x 4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①求D 点坐标,关键是求OD 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BC=OA ,在直角三角形OCD 中,根据OC 、CD 的长,即可用勾股定理求出OD 的值.也就求出了D 点的坐标。

②还是根据折叠的性质求解,根据折叠的性质不难得出CE 垂直平分BD ,即P 为BD 中点,因此P

点横坐标为OD 的长加上AD 的一半,而P 点纵坐标为B 点纵坐标的一半,据此可求出P 点坐标.然后将P 、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待定系数的值。

③由于F 点的位置不确定,可分两种情况:

i 当F 在x 轴上时,Q 点纵坐标为B 点纵坐标的一半,由此可求出Q 点纵坐标,将其代入抛物线的

解析式中,可求得Q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Q 点坐标,然后根据Q 点坐标去求直线l 与坐标轴其他交点的坐标。

ii 当F 在y 轴上时,Q 点横坐标为B 点横坐标的一半,可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求出Q 点坐标,

后同①.(本题也可先求出直线BQ 的解析式,由于直线l 垂直BQ ,那么直线l 的斜率和直线BQ 的斜率的积为-1,又知直线l 过Q 点可求出直线l 的解析式)。

3.(2005年浙江绍兴10分)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①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②若M 为AC 与BO 的交点,点M 在抛物线28

y x kx 5

=-+上,求k 的值;

③将纸片沿CE 对折,点B 落在x 轴上的点D 处,试判断点D 是否在②的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①∵OA=5,OC=4,∴A (5,0),C (0,4)。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4

y x 45

=-+。

②∵B 点坐标为(5,4),∴直线OB 的解析式为4

y x 5

=

。 联立4y x 5

4y x 45?

=????=-+??

,得5x 2y 2?=???=?。

∴M 点坐标为(

5

2

,2)。 ∵点M 在抛物线28y x kx 5=-+上,∴2

8552k 522??=-?+? ???,解得:24

k 5

=。

③∵CD=BC=OA=5,OC=4,∠COD=90°, ∴OD=3,即D (3,0)。

又由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824

y x x 55

=-+,

∵当x=3时,2824

y 33=055

=-?+?,

∴点D 在抛物线上。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①已知OA=5,OC=4故A (5,0),C (0,4)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为4

y x 45

=-+。

②求出OB 的解析式与AC 的解析式联立,可得M 点坐标为(52,2),代入28

y x kx 5

=-+即可求

得k 的值。

③已知CD=BC=OA=5,OC=4,∠COD=90°推出D (3,0)。将D (3,0)代入2824

y x x 55

=-+验

证即可。

4.(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10分)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B (1,0),C (-3,0),且过点A (3,6). (1)求a 、b 、c 的值;

(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P ,对称轴与线段AC 相交于点Q ,连接CP 、PB 、BQ ,试求四边形PBQC 的面积.

【答案】解:(1)∵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B (1,0),C (-3,0),

∴可设抛物线为()()y a x 1x 3=-+。

将点A (3,6)代入,得a=1

2

。 ∴抛物线为()()1y x 1x 32=

-+,即213y x x 22

=+-。 ∴a=12,b=1,c= 32-。

(2)∵()2

2131y x x x 12222

=+-=+-。

∴抛物线的顶点P (-1,-2)。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kx+m ,由题意得:

3k m 03k m 6+=??

+=?,解得:k 1

m 3=??=?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x+3。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交x 轴于点D , ∴点Q (-1,2)。 ∴DC=DB=DQ=DP=2。 ∴PBC QBC PBQC 11

S S +S 4242=822

??==

??+??四形边。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1)已知二次函数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所以设交点式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得顶点P 的坐标,求得直线AC 的解析式,即可求得点Q 的坐标,

然后将四边形PBQC 分成两个三角形△BCQ 与△PBC ,分别求解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5.(2006年浙江湖州12分)已知如图,矩形OABC 的长宽OC=1,将△AOC 沿AC 翻折得△APC 。 (1)填空:∠PCB=____度,P 点坐标为( , );

(2)若P ,A 两点在抛物线24

y x bx c 3

=-++上,求b ,c 的值,并说明点C 在此抛物线上;

(3)在(2)中的抛物线CP 段(不包括C ,P 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 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303

,。

(2)∵点P 3

2

, )

,A ( 0)在抛物线24

y x bx c 3

=-++上,

2

243

c 324

c 03

??-++=?????-

++=??

,解得:b c 1?=??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

y x 13

=-++。

∵OC=1,∴C 点坐标为(0,1)。

∵当x=0

时,24

y 00113

=-?+=,∴C 点在此抛物线上。

(3)假设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

∵△ACP 面积为定值,∴要使四边形MCAP 的面积最大,只需使△PCM 的面积最大。 过点M 作MF ⊥x 轴分别交CP 、CB 和x 轴于E 、N 和F ,过点P 作PG ⊥x 轴交CB 于G 。

则CMP CME PME 1S S S ME CG 2???=+=?=。 设M (x 0,y 0),

∵∠ECN=30°,CN=x 0,∴

EN=

03

∴20004ME MF EF x 113=-=-++-

2004x 3=-。

∴2CMP CME PME 001

S S S x 2

???=+=+

2

0x =-+??

∵a 0

=,∴CMP S ?有最大值。

当0x =S 的最大值是

∵ACP ABC 1S S 122

??===,MCAP CPM ACP

S S S ??=+,

∴四边形MCAP

M 点的坐标为 32?

????

。 ∴存在这样的点M 32?

????

,使得四边形MCAP 【考点】翻折问题,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翻折对称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

函数值,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在直角△OAC 中,, OC=1,

∴tan OAC=

3

∠。∴00OAC=30,OCA=60∠∠ 。 ∴根据翻折对称的性质,∠PCA=∠OCA 0=60。 ∵CB ∥OA ,∴0DCA=OAC=30∠∠。 ∴∠PCB=∠PCA -0DCA=30∠。 过点P 作PG ⊥x 轴交CB 于G ,

∵CP=OB=1,∴在直角△PCG 中,根据三角函数可

以求得,PG=12

。 ∴点P 3

2

,)

。 (2)由P 、A 两点的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b ,c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C 点的坐标已

知,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就可以判断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

(3)过点M 作MF ⊥x 轴分别交CP 、CB 和x 轴于E 、N 和F ,过点P 作PG ⊥x 轴交CB 于G ,根

据MCAP CPM ACP S S S ??=+和CMP CME PME S S S ???=+,四边形MCAP 的面积就可以表示成OF 的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最值。

6.(2006年浙江湖州10分)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3),B (4,-1)。 (1)若P (p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当p=____时,△PAB 的周长最短;

(2)若C (a ,0),D (a+3,0)是x 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____时,四边形ABDC 的周长最短; (3)设M ,N 分别为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请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m ,0)、N (0,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m=____,n=___(不必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

7

2

(2)

54

。 (3)存在。55

23

-,。

【考点】单动点和双动点问题,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段问题),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1)根据题意,设出并找到B (4,-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E ,其坐标为(4,1),进而可得直线AE 的解析式,进而可得答案:

设点B (4,-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E ,其坐标为(4,1), 设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kx b +,

把A (2,-3),E (4,1)代入得:

2k b 34k b 1+=-??

+=?,解得k 2

b 7=??=-?

。 ∴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2x 7-。 令y=0得x=7

2

。 ∴p=

72

。 (2)B 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F(1,-1),FBDC 是平行四边形,AB+BD+DC+CA=AB+FC+3+AC ,AB 是定长,所以FC+AC 最短。

过A 点作AG ⊥x 轴于点G ,且延长AG ,取EG=AG , 那么E (2,3),取点F (1,-1),连接EF , 设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kx b +,

则k b=12k b=3+-??+?,解得:k=4

b=5??-?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y=4x 5-。

∵C 点的坐标为(a ,0),且在直线EF 上,∴a=5

4

。 (3)存在使四边形ABMN 周长最短的点M 、N 。

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E ,作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

F ,连接EF ,与x 轴、y 轴的交点即为点M 、N 。

∴E (-2,-3),F (4,1)。

∴同上可求直线EF 的解析式为:25y x 33

=

-。 ∴M (

52,0),N (0,5

3-)。 ∴m=52,n=53

-。

7.(2007年浙江衢州12分)如图,顶点为D 的抛物线2y x bx 3=+-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连结BC ,已知tan ∠ABC=1。

(1)求点B 的坐标及抛物线2y x bx 3=+-的解析式;

(2)在x 轴上找一点P,使△CDP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若点E (x ,y )是抛物线上不同于A,B,C 的任意一点,设以A,B,C,E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解:(1)在2y x bx 3=+-中,令x=0,得y=-3。∴C (0,-3),OB=3。

∵tan ∠ABC=1,∴OC :OB=1,∴OB=OC=3。∴B (3,0)。 把B (3,0)代入2y x bx 3=+-,得2033b 3=+-,解得:b=-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2x 3=--。

(2)作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 1,连接C 1D 与x 轴交于点P ,

则点P 即为所求。

∵()2

2y x 2x 3x 14=--=--,∴D (1,-4)。 ∵C (0,-3),∴C 1(0, 3)。 设C 1D 的解析式为y=kx+b ,

则k+b=4b=3-???,解得k=7b=3-???

∴C 1D 的解析式为y=7x+3-。

令y=0,解得3x=7。∴P (3

7,0)。

∴在x 轴上的点P (3

7

,0),使△CDP 的周长最小。

(3)在2y x 2x 3=--中,令y=0,得x=-1或x=3。∴A (-1,0),AB=4。

当x 3>时,点E 在第一象限,如图1,此时x 0y 0>>,

()22ABE ABC 1

S S S 4x 2x 332x 4x 2

??=+=

??--+=-。 当0x 3<<时,点E 在第四象限,如图2,此时x 0y 0><,

()()()AOC OCEF BEF

22

2S S S S 11139133x 2x 3x 3x x 2x 3x x 6

22222??=++????=??+?---?+?-?---=-++????。 当1x 0<<-时,点E 在第三象限,如图3,此时x 0y 0<<,

()()()()AEF OCEF OBC

22

2S S S S 11111x 1x 2x 3x 3x 2x 333x x 622222

??=++????=

?-?---+?-+?---+??=--+????。 当x 1<-时,点E 在第二象限,如图4,此时x 0y 0<>,

()22ABE ABC 1

S S S 4x 2x 332x 4x 2

??=+=

??--+=-。 综上所述,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

222x 4x x 3x 13

9S x x 60x 32

211

x x 6x 12

2><<<

?=-++???--+-??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