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主题研讨成果 备考指南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主题研讨成果 备考指南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主题研讨成果 备考指南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主题研讨成果 备考指南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4月份主题研讨成果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4月份主题研讨成果

如何在二轮复习中减负增效?

策划人、主持人: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066400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郭振宇 150001

3月26日,我们启动了四月份主题研讨活动,成立了活动委员会,并出台了实施方案,4月4日晚7:40准时开工,汇聚在“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中,集思广益,真诚互动。本次研讨主题是基于四月份全国备考进入二轮复习阶段而考虑,二轮复习又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话题。

主持人:各位同仁晚上好!如何在二轮复习中减负增效是每位老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虽身处不同地域,学校文化背景、迎考策略不同,但各有各的“招数”和“法宝”,今天我们有缘聚在一起,想依托“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QQ群”平台,专门就二轮复习问题进行研讨,希望大家能够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并充分表达,让我们期待精彩!

为了使研讨更具有针对性,请大家按下面的问题结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详细谈、深入谈!

一、关于二轮复习的理解与认识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460627869)

二轮复习是知识的整体复习,是大线条的整合、重组、建构,更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体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本质的再复习,是学习认识上档次、应变能力不断拔高,临场心理日趋稳定的过程。学科教师要做好规划,减少盲目,减负增效。

江苏盐城田家炳中学

(57557704)

我曾在《新高考》刊首语中说过,“高考是学习能力的搏弈。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轮复习似躬耕,把书读透,把书读厚,进而构建知识框架,提纲挈领;二轮复习似补苗与除草,总体把握知识块,细处入手查漏补缺,找盲点,补空白,训练

技巧与文字表达,关注时事,辐射思维,注意知识原理的迁移;到了三轮,便是如农民扛着锄头、大锹,在田间转悠转悠,那时的课堂,高水平的老师要么不讲,要么点石成金。”我给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定位的把握是:其目标是把握主干训练方法、培养思路、提高能力;其内容以专题为载体,其方式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要求加强反馈、批改及时、适当面批、学生之间互批—找别人的漏洞,逐渐对照考纲、回顾教材,适当进行适应性模拟训练。

二轮的关键其实是在于怎样进行主干知识与命题动态结合的分析,在提高孩子们的答题能力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的再回顾、再炒饭。除了应试的技巧更加熟练以外,还要突出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关键思维在解决地理现实问题上所具备的重要价值。

黑龙江省双鸭市第一中学宋金花(381828131)

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为根本,其目的是求全,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以专题知识为主线,其目的是求深,提升能力。三轮复习以综合训练为主轴,以题带点,其目的是求熟,提高解题效率。

河南濮阳市油田第二高中

贾国强

(746794493)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但目的很明确,就是加强知识的整合和拔高,提高学科内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核心是解题能力。其实经过一轮的复习,对有些知识,学生通过一些提纲和试题,就能够完成整合和归纳,如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的区位分析,有共同点,也有侧重点,既然学生能完成的,老师就不要越俎代庖吧,或者老师在这些问题上点到为止就可以。因此,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完成目标的关键是有针对性和效率,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有个摸排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再对这部分知识作一个系统的、联系性、整体的复习,比如自然规律和原理专题:气候的规律、洋流的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原理性知识作一串联,并找一些非常典型的高考题和综合题,来加强认识、练习和巩固,就是一个尝试。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老师的备课要求也提高了,如对现成的资料要有取舍和加工,增加更多原创性的东西。

主持人:下面我们探讨第二个问题:

二、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与内容设置

1.时间安排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460627869)

我校一轮结束得早,2月11日就开始了二轮复习,年级部统一要求在4月25日前结束二轮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做很多事情。

正常情况下,二轮复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三月中旬到四月底,历时一个多月。2.内容设置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460627869)

我将专题分成知识重组专题和能力提升专题。今年算是给理顺了。到现在我已经复习完了8个专题,很有成就感!

知识重组专题主要有:(1)气候;(2)河流;(3)地形;(4)地理原理与规律;(5)区位分析;(6)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前三个是从地理要素的角度侧重联系分析,因土壤内容较少,未设置,属于上册书内容;后两个专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是为了应对人文地理的考查,侧重影响分析。知识重组专题主要着眼于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的知识、高考命题的核心考点,如圈层物质运动规律,我们可以整合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知识,在重组专题试题时,一要关注高考对这一专题的考查,并吸收进来,二要浏览2月份之后的各地高考模拟试题,将属于这一专题内容的试题选编进来,其目的是在内容上达到整合专题的目的。

能力提升专题主要有:(7)空间定位;(8)地理图像图表判读;(9)等值线;(10)地理计算;在时间充许的情况下,下一步打算设置考场技能提升专题,如获取和解读信息;如何描述地理问题;综合题应对策略;地理设问的类型与应答;地理书写注意事项等。能力提升专题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地理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统计图表的分析、区域特征的归纳与比较等。以地理计算专题为例,在制作专题复习卷时,一般要整合以下内容:水平距离计算、垂直高程计算、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人口计算、比例尺计算、地理坐标计算、气温计算、交通运输计算、河流流量计算等内容。最好是每一内容选择一道典型试题。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三个问题:

三、当前二轮复习中存在的弊端(误区)

山东省宁阳四中

(307889740)

我感觉现在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一是考纲研究不透,二是教师为进度而教学、学生为做题而学习,师生都缺乏反思。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460627869)

1.师生负担过重,盲目低效。具体表现在:抢占学生自习,受资源牵制,教师不能大胆取舍。

2.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常常是一轮的简单重复,缺少对知识的重组、整合,不能体现学科的思维方法。不能做到“大线条圈定,小目标突破”。

3.题海战术,为做题而做题,对高考试题的“能力立意”缺乏认识,教师引导不够。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尹德荣(775196106)

1.时间很不够,很多的东西都讲不到。

2.不知道学生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掌握。

3.很多知识点讲了很多遍了,但学生还是弄不明白。

处理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去质疑、去内化,教师讲学生之所需。

主持人:每年的二轮复习,都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一直在探讨,从未有突破。今天让我们共同思考和探讨二轮复习的减负增效问题。我们期待在认识与做法上与以往不同,或者达成一种共识,引领与指导复习,真正实现地理备考效益的最大化。下面请大家结合本校实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供大家借鉴与学习。四、二轮复习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如何减负?

1.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

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陈群鹰

我认为,精读《考试说明》是非常重要的,认真读考试说明一定能读出很多东西。在安徽省考试说明上会清晰的提出高考的主导方向、考试内容、考察能力,我希望大家要仔细研读、体会考试说明,挖掘一下考试说明后的样题,在样题后有对样题的考察分析,注意这些考察分析,因为编考试说明的人员中有一些主导专家会参加后面的高考命题(安徽省的情况,不能通用全国),考察分析会体现命题思想与方法。现在地理高考很注重能力化。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大家要关注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多加训练。有针对性的选择精品试题,提高审题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主观答题要体系化、清晰而有条理。

安徽省汝城市第二中学

熊晓东

(1443152)

忠实考纲,删繁就简。考试大纲有这么一句话:“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以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对其解读如下: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后者更为重要。

由此可知,新课改关注的不再是地球运动本身,而是其地理意义!再细化到“正午太阳高度高度的变化”这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07年到10年的新课标卷中,从未出现过正午太阳高度的定量分析。即使是在其他试卷中,除了浙江卷每年固定一个定量分析外,其他省市的卷中也难得一见。那我们还有必要去整理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小专题嘛?有老师也许会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在湘教版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以活动形式出现,是教材里的内容,必须得讲。如果持这种观点,那么就是教教材,而非使用教材!目前,在“一纲多本”的指导思想下,除上海本土教材外,还有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四种版本。我们应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其他版本的教材,对湘教版教材进行再处理,把教材当成教学素材来处理。一般来说,四套教材都有的内容,那肯定是重点,得重点讲。反之,只要有一套教材没有涉及,那都意味着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取舍。因为,高考命题人命题时依据的不是某一套教材,而是课标与考纲。因此,如果考虑节省学生在考场上的思考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稍微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要拓展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的应用则确实没必要了。诸如此类知识点还有很多,在“大而全”的教辅中都有体现,如“雪线”、“球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逆温”等。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应以应试为目的,忠实考纲,删繁就简,将不需要的知识点一概不讲。更不能抱着“知识替代能力”的念头将往年高考中出现的新情境、新知识一一罗列!只有这样,才能节约宝贵的备考时间。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郭振宇

(79143158)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我们进行高考复习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对高考的指导很泛泛,我们很难抓到实处。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出台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具体规定了地理高考具体知识内容、能力内容,是高考最直接的指导文件,是们必须深入研究的内容。高考考纲要求具体体现形式是什么呢?考察新知识和学习能力。

例如: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B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二轮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运用非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逻辑推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察。这也是对抗地理题海战术的有效方法。

2.用好一本二轮资料,删、改、添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460627869)

市场上有很多二轮书籍,但真正适合一线教学的几乎没有,共性问题是缺少针对性、练习过多或设计不合理。这就需要我们将各类二轮资料作以比较,进行精选、优选,还要借鉴上一年高三教师的经验,最终确定一本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二轮书籍,这是决定二轮复习成效的关键!

删——是针对所选资料过于充实、题量大的特点,为师生共同减负的举措。专题设计中有一些主干知识是一轮复习重点着力的部分或学生已经掌握、非常熟悉的内容或脱离大纲难度过大的试题要大胆删除,二轮复习一定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删也是为节省时间,从而更有效!

改——资源共享环境下,资料在编写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明显的知识性问题,一定要及时发现和及时更正。另外试题中的有些问题的答案缺少斟酌和推敲,表述不够规范、要点不全面的现象会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改正,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表述。

添——资料所呈现的是某一作者的想法,是必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专题,一靠经验搭建联系,二靠试题明确考查,三靠其它二轮资料善于借鉴。对于同专题不同的设计者会体现不同的思路和设计内容,要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添加对高考有用的内容,以弥补原资料的不足,真正做到尽善尽美!(二)如何增效?

浙江省湖州菱湖中学

马海波

(37773725)

我认为减负的前提是增效。高三需要老师构建知识框架,框架的构建就需要主干知识来搭建,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不管试题如何变换,常考点不变,新课程对能力的考查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把握主要的地理要素来构建知识框架,并把区域地理和选修地理整合在自然地理要素里面来讲,这样减少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何去整合,需要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整合教材上面。老师要学会取舍,合理安排复习的轻重,试题选择需要教师做好工作,为学生减负,宁可我们老师多花一小时做题选题,也不能让学生多花一分钟做无用功。学生也要学会取舍,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对于错题,要做好整理统计,定期进行反刍,从而对这些错误加深印象,减少再次出现错误的概率。

河北省正定中学期

航(476518092)

二轮复习的目的是站在学科的高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基本的思路和答题策略。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针对特定专题进行知识梳理和总结,老师只是在之前进行有效的指导,告诉学生要总结什么、如何总结,让学生在以前做过的试题中寻找属于本专题的试题,并总结自己在本专题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整合改进,这样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另外,学生动手操作,比老师单向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的专题更有效果。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花费的时间较多。

黑龙江省双鸭市第一中学宋金花(381828131)

我在二轮专题复习一直采用“案例分析法”。这里所说的“案例分析法”是由“高考真题演练(个)→主干知识串讲(类)→变式训练(个)”三个基本环节组成。一是练真题,明确复习方向;二是讲主干,把握学科思想;三是练变式,指导解题方法。实际教学中,视专题内容和学生需要还可以有多种变式,如先“个”后“类”、先“类”后“个”、“个”、“类”同步等方式。

1.练真题,明确复习方向

练的主体是学生,练的目的是体验高考、研读命题角度。教师要起引领作用,精选高考真题,依据命题角度编制“预习案”,供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例如,在《等值线判读的思想和方法》一课中,可以依据等值线的数值范围和极值、延伸方向、疏密程度、弯曲方向、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图的综合应用等命题角度对近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精选精编。

2.讲主干,把握学科思想

讲的主体是教师,讲的目的是寻找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主干知识网络。教师要依据命题角度编制知识清单式“探究案”,供师生课堂互动完成,从而把握学科思想,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例如,讲等值线图判读的思想,可以先讲共性特征,如以等高线为“个”,讲“同线等值、同图等距、线密差大”等“类”,然后再讲个性规律,如影响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势等;利用等压线图可以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季节,根据气压场和锋面气旋判断天气等。

3.练变式,指导解题方法

练的主体是学生,练的目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解题能力。这部分题一定要有代表性,尽量提供新情境考查学生能力,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起到纠正误区的作用。所选习题既可以是高考真题,也可以是各地最新模拟试题。教师可以通过编制“练测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堂完成。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例如,对于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数值的判读运用大于大小于小规律;对等温线弯曲处气温高低的判读运用高高低低规律;对于同一等高面上等压面弯曲处气压高低的判读运用凸高凹低规律;因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海水等温线判读洋流流向时可以运用洋流向凸规律等。

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

殷礼高

(402268382)

二轮复习时间紧,要想提高效率,实现“减负”和“增效”,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真题做适量研究,特别是本省的试题,专门拿出几个课时谈面对高考题必须具备的几种重要意识:整体意识(小整体,大整体)、时空意识、动态意识、过程意识等。必须结合真题谈,这样学生面对考场上的新题就能从思想和思维上去领悟。

2.对本省的考试说明做适当分解,结合高考的考查连续性和重要命题倾向对学生做强调,特别是能按基础知识,陈叙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做个分类,重点强调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说白了就是能把原理、过程的知识再强化,结合真题强化。

3.对地理学科重要原理下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从大尺度和小尺度细化,很多学生在一轮中都知道了,或记住了影响因素,但却不清楚各个因素的应用维度,

从而在选择时不能根据题目信息要求作答。

4.对过程类的知识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自己能理解,主要是一些自然地理的循环原理,同时还要他们能自己表述,明确环节强弱的影响因素,明确单独循环的物质能量迁移的开放性,不是孤立的。

5.对整体意识主要分自然地理中的整体性和人文地理信息流、要素流的整体性,自然地理整体性现在的高考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小尺度的几大要素之间的制约影响,一个是更大范围尺度的要素联系、能量物质运动。在复习人文地理人口、城市、经济产业、交通、商业、资源时也要有整体意识,这些要素其实在很多考题中是联系的、分不开的,比如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阶段、工业发展阶段、产业转移、交通建设、城市形态的扩张是联动的。

6.适当强化练习,精选高考真题、二模优秀试题(与自己理解的考查倾向的题吻合度高的题),分选择题和主观题分开训练,选择题在评讲时一定要从考查思维(整体意识,时空意识,动态意识,过程意识等)、信息获取、尺度等做分析,不能只追求答案。主观题一方面要指导读素材,建立清晰的素材与答案联系。对素材要能够做到迁移、发散、强调变化,特别是结合部分身边新的素材(主要是人文素材多)。

7.对综合题必须进行答题指导,建构常规问题的分析模型和部分精练的语言表达的记忆,在答题语言组织时强调两大块:自然地理要追求过程精细,人文地理追求关键词和多角度,不追求句子的完整性(阅卷老师的经验)。

8.综合题的切入点大多数都是细化为某种地理要素来命小题,所以要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的分析,特别是气候、地形、土地、水文、资源、人口、资金、技术等。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460627869)

我觉得要在二轮复习中发挥试题的功能性。具体做法如下:

1.在课堂上发挥高考试题的引领功能。历年的高考试题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可参照性资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权威性。二轮复习中,我建议使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优先选用对应试卷的试题,如考全国卷I,就选用历年全国卷I的试题,这样做会更有针对性。

2.在讲评中发挥优秀试题的示范功能。二轮复习主要有两个线索:一是专题复

习,二是每月一次的模拟考试。特别是春节后三模,从学校到师生都非常重视,从时间安排到试卷结构都是高考考场的模拟,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增加考场体验。在专题复习的后期,有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答题指导。我们完全可以抓住模拟考的契机,在试卷讲评中发挥优秀试题的示范功能。

3.在训练中发挥专题试题的整合功能。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因此试题质量关系训练的实效。二转复习的主体思想是依托试题辐射知识,通过模拟考场培养能力。在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编制专题试卷,围绕专题内容进行统一训练,并集中讲评。

江苏盐城田家炳中学

(57557704)

习题教学的重点不仅是新知识的传递:要尽量挖掘每个题目最大的潜质,使收获最大化;将思维训练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既要将这个题目本身弄懂,也要将思路理清晰,将复杂题目简单化;对做过的习题还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追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错?当时怎么想的?现在是否完全理解?

浙江省湖州菱湖中学

马海波

(37773725)

二轮复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借用广东胡良老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进行标准化训练:同一个(类)问题,每次都要求相同的描述,否则会导致表述不规范可能会不得分。

2.注意语言的精练:有时候怕写了一句不放心,又加上几句类似的话,但这些其实都不可能得分,因为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只有一个得分点。

3.学会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当地模糊,如某地地震的成因,如果你不清楚它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你可模糊解答:它位于两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千万不要呈现与该地无关的板块名称。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值。

4.注重套用课本语言的技巧: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

5.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定性加具体分析可以给答案制定"双保险",提高得分率。如"原料丰富;有煤、铁等资源",前面是定性描述,后面是具体分析,如果得分点在"原料丰富",阅卷老师看到这几个字就可以给分了,如果得分点必须要有"煤、铁资源",阅卷老师就会往下看到"煤、铁"两字给分。

6.要区别表述要求,准确吃透题意,如:简述,要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

点;简析,要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要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说明,要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分析,要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评价,要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要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

尹德荣

(775196106)

我主要谈谈二轮复习课的精讲问题:

1.精讲考纲。考纲是高考的“宪法”,一定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弄清高考的考核目标、能力要求与考查范围。高考复习的时间有限(仅有70天左右),要复习什么,该复习什么,应该依据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来准确把握。在复习过程中,不要人为地增大内容的难度,也不要人为地增加复习内容。

2.精讲考点。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一轮复习的机械重复,不追求全面,更不必使各个版本的教材都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中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复习上。要敢于舍弃,突出重点、强化主干,适当整合。

3.精讲方法。第一轮复习是知识的铺垫,第二轮复习更是能力和方法的提升。很多方法靠学生自己悟出来,但也有些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如:审题的方法、做选择题的方法(排除法、直接法、验证法、比较法、反证法、图解法、辅助线法、特殊值法等)、答综合题的方法(层次性、准确性、科学性、全面性)。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陈行森

(344250629)

对于二轮复习增效,我谈两个想法:

1.新课称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经济全球化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文综(政治、历史、地理)考试的结点。政治主要考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的规律、规范以及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历史考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地理主要考经济全球化中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很多,地理侧重于那些啦?毫无疑问,资源,资源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气候、生物、水、矿产五种,社会资源主要是劳动力资源和资金。这些资源又可分为固定的、可移动的、移动困难的。对于固定的资源,主要是合理利用,有效利用,如土地,若是用于农牧业生产,则是怎样提高土地生产力,若是用于居住、工业和城市建设,则主要是

如何进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可移动的资源,主要是让其经济属性最大化,如矿产、水、森林(木材)等,这些资源在全球怎样配置,配往何处,用怎样的配送方式最合理、最有效,资源配送以后,以及对环境有何影响;对于移动困难的资源,是不是进行移动配置,看经济效能,如劳动力资源,当移动劳动力成本高于其他成本时,就移动资金、矿产等资源,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否则,就移动劳动力。一个切入点,通过一个抓手来提能力。从哪里切入,从哪里抓,是很重要的。通过经济全球化中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作为切入点来抓,来提能力,既给了学生一根绳索去理清知识,又结合了热点。

2.加强学生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训练

解题能力训练侧重广度不求深度,侧重地理知识的科普性,侧重于地理知识在生活上的应用性,不要在二轮复习加大难度。因为新课改后的文综考试强调不是选拔地理专业人才,而是考察学生的地理素养,作为一个公民的地理素养,应该是不求精,要求会。答题规范的训练主要是:直奔主题;简洁、精炼;强调用地理语言作答。因为,地理高考题的答案不会有很多的文字,改卷又有相当一部分是研究生,并且强调速度,他们不会仔细去斟酌考生的答案是否答得很有见解,他们在中学大多是学理科的,对答案的鉴别的能力也有限;再者,如果不直奔主题,语言啰嗦,会影响改卷老师的心情,同时,有的老师可能不会把答案看完就给分。现在许多省份的高考状元都是女生,不是男生,原因就是高考题不是特别的难,答题要细心、要规范、不失误。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24中学

崔艳军(123100156)

我主要采用不同模式,处理三大块内容:

1.自然地理原理。复习方式:考虑到这一部分的难度很大,采用讲授法原理、理论——自主分析案例的模式。

2.人文地理部分。复习方法:考虑到这一部分原理理解容易,但运用困难,采用学生自主复习——讨论分析案例的模式教学。这一部分的成败关键是案例的选择,一般要求用典型案例分析巩固知识,热点案例拓展思维。

3.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考虑到这一部分内容已经没有什么新知识,采用学生自主复习——相似区域巩固练习的模式教学。

一般可在前两部分的案例中选择初中的某一区域,或依据热点单独拿出某一区域,由学生自主分析,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于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帮助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复习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型复习,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一些学生能力有限,自我总结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安徽省霍邱市第一中学杨威(407652559)

通过研究考,我们拟定了复习设想:

1.弱化当前高中阶段对“宇宙中的地球”的繁难内容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地理。

2.强调从人类历史进程中,生产力水平不同,自然资源对人类与发展的意义,备考中,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资源短缺与生产力水平关系及解决途径,二是环境问题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三是挖掘教材中相关篇目,列举类似地区强化突破。

3.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突出主要地理事物(如河流湖泊)特征。主要的地区,或者说与中国当前和未来关系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及突出对地区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分布生产贸易等。结合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生产分布及贸易路线。

4.备考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化知识变式,迁移整合,强化联系区域的知识考查,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地理学科在现实中的应用。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廖书庆(380439860)

我觉得二轮复习的关键在于:1.建立知识系统;2.培养学生能力;3.讲清关键要点;4.讲解解题方法;5.分析代表习题;6.适当加强练习;7.注意时政地理。

本次研讨成果整理、选录更注重围绕主题的问题探究,要求呈现学校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分享,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拒绝漫谈、不合实际的理论。限于成果篇幅和主题研讨的需要,部分灵散的互动式发言未进行整理,请见谅!说明:教师姓名后括号内号码为QQ号,以便与读者日后互动交流。(本文由鲁爱华老师整理)

高考地理微专题“风”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微专题“风”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风向的判断方法; 风力的判读; 风的影响。 能力目标: 灵活运用风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风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色,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节知识学生都基本学习过,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链,本节课重点在于知识的整合,系统归纳,提高学生的读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型: 专题复习课 【真题展示】 此类题在近五年的各地高考卷中经常出现,属于高频高点,所以把这个点单独摘出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训练,从而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风向的判读 (一)、通过等压线图、火山灰厚度等值线图或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一】 (2013全国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B (二)、通过风向符号图、指向标、风玫瑰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二】 1005.0 L 1000.0 图4 N ·甲 997.5 100 0 200km 1000.0 等压线/hPa

(三)、通过当地的气候类型或所处的风带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三】 (2013四川)读图2,回答3~4题。 3.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 东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答案】3.B (四)、通过沙丘、旗形树冠等地理景观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四】 (02春季文综卷)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7小题。 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答案】7.B 二、风力的判读 【高考真题五】 (2013高考新课标二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2)分析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0~200米 200~500米 500~1000米 1000~2000米 海洋 河流 例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湖泊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一)内力湖 1.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湛江湖光岩。熔岩堰塞湖:火山岩浆下泄 堆积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2.构造湖:由于地壳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构造湖特征鲜明,湖岸陡 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如东非大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 昆明滇池等。 (二)外力湖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 形和沉积物。 1. 河成湖:①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②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 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 湖。如北美洲五大湖。 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靠 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一些形成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于 海洋隔离,陆地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杭州西湖。) 4. 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 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二、亚洲湖泊 (一)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 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 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 尔湖。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 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二)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 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三、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含沙量、结冰情况、盐度情况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一)湖泊的水位: 1、湖水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残留海水 湖水来源与湖盆所处的地形有关: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泉水)。 温湿区——河水。 寒冷地区——冰雪融水。 2、湖水的排泄: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研修成果

研修成果 通过这次高规格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对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理念先行——在转变中明确方向 首席专家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者、执行者,教语文要看学生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教师讲得如何。要构建“理解和运用”并重,并能走向运用的形态。语文教学要从注重理解分析走向语言文字表达训练,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上语文课首先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把儿童语言的发展放在首位,语文不是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进行语言训练。根据学习内容表达,以表达来促进理解。教什么,怎么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把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需要,要正确把握孩子的起点,精心选择训练点。新课改是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是从改革开放的视野关注学科课程资源的拓展,是从民主平等层面关注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从科学有效层次关注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从理性客观视域关注评价方式的改善。总之,新课改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所以应把儿童的语言发展放在首位,用课文中的语言去丰富学生的语言,用课文的语言去规范学生的语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例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崔峦教授说得好,阅读教学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来教语文,来培养能力。要扎实推进儿童阅读,深化阅读教学的改革,要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由内容分析向表达运用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特别是很多专家教授对“课堂教学”、“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做了详尽的阐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把语文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而忽视了语文课本身所应该承载地让学生理解与表达(口头、书面)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即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去了解文本的内容(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想,作者用什么形式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会用这种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循环经济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 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数据表明:用1千克鱼食,生产至少50千克蔬菜和0.8千克鱼肉。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右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 A.固体杂质B.二氧化碳C.氮、磷元素D.有害细菌 2.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 A.缓解热岛效应B.提供绿色食品C.提高资源利用D.环境绿化美化 3.有人提出,采用普通泡沫浮床,在长江三角洲池塘推广该系统,其面临的问题为( ) A.产品集中上市B.设备投资过大C.能源浪费严重D.劳动力成本增加 1.C氮磷元素是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无土栽培的蔬菜会大量的吸收水中氮磷钾,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给鱼留有良好生存环境;蔬菜吸收水中固体杂质、二氧化碳、有害细菌很少,选择C。 2.B缓和热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不是家庭,A错;可以提供没有污染的食品,B对;提高资源利用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C错;环境绿化美化不是该系统主要目的,D错。 3.A我要大面积发展该系统生产,就会导致产品集中上市,数量大冲击市场;该系统设备简单投资不大,能源消耗少,劳力成本低,不会成为生产问题。选择A。 读日本某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 A.饲料、燃料、肥料B.饲料、肥料、燃料 C.燃料、饲料、肥料D.燃料、肥料、饲料 5.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有 ①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②改善农田施肥结构 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④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B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特点。读图,①为榨油之后的油渣等,是家畜饲养的良好饲料;家畜粪尿经过堆肥化可形成有机肥料②,施用到油菜、水稻田;食堂废油经过加工之后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作为燃料③用到农机的农业生产中,所以从而实现了物质循环。所以B项正确。 5.A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好处。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①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②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变变废为宝,增加农产品种类,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故A项正确。在生物燃料在农机、公交车使用中,仍然有燃烧废气等排出,所以不能实现④污染物零排放。故BCD项错误。 读曹妃甸工业区火电建设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模式总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笔记考点

米)倍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两极就缩 小成一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书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书 班级:高一(2)班组名:如来佛组 组长:秦培致组员:梁吉乾、赵罗丹、田晓月、朱丽叶、易晶晶、杨雯爽、邓如萱 小组研究课题:对同性恋的研究 研究方式:查阅相关资料、翻阅有关书籍、小组成员共同观摩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研究目的:了解同性恋群体的现状以及社会对这一群体的看法 研究背景:中国同性恋的现状 研究成果: 1.中国同性恋人数和同性恋发生率。 据教授张北川估计,目前,我国15岁至60岁同性恋人数约为3000万,其中男同性恋和双性恋2000万,女同性恋1000万。著名性学教授李银河则表示,按照金赛对美国同性恋者数量的统计和怀特姆关于各个社会和各类文化中

同性恋者所占比例均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的权威说法,可以推测,同性恋者在我们的社会中也当占到成年人口的3%至4%(在我国约为3600万至4800万),如果关于同性恋成因的先天说可以成立,在未成年人口中的潜在同性恋也应达到这个比例。 2.中国同性恋者生存状态。 近年来,我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逐渐改善,但是,专家普遍认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依然很艰难,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长期以来,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的同性恋者,大多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之中。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3.中国法律对同性恋的态度 1984 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流氓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于“流氓罪”的解释,把同性恋行为包含其中。1997 年《刑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高考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在全球仅有那么4-5个著名冰泡湖。如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俄罗斯的贝尔加湖。而这一奇特景象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已知的就有2个,一个就是被报道的漠河观音山景区的莲花湖。还有一个在新疆赛里木湖。什么是冰泡湖.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宛如镶嵌在通透湛蓝宝石里的一朵朵马蹄莲,神奇壮观。 注:区域小尺度专练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练习,题后备有参考答案详解。均围绕冰泡湖湖小切口小尺度专门训练,符合新课标高考理念。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是著名的“冰泡湖”。

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形成冰泡湖奇观。 读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赛里木湖冰泡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 A.准静止锋徘徊不前B.快行冷锋过境 C.沙尘暴天气的袭来D.锋面气旋控制 2.推测冬季将积雪吹离赛里木湖的大风多为( )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 3.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 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 【答案】 1.B 2.A 3.A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冰泡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气温的急剧降低,由此推断能够使冬季赛里木湖区气温急剧降低的天气条件是快行冷锋的过境,从高纬度地区移来的冷气团迅速控制该地区,使气温迅速降低到0°C 以下,上升气泡形成冰泡,故B正确。 2.根据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推断该地冬季应当受西风的影响,即偏西风的影响,故A正确。 3.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冰泡景观,故A正确。 (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月考)“冰泡湖”是作为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严冬礼物,最基本的形成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分解形成甲烷等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急速降到冰点以下。中国科学院某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三: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 1.空间距离计算 ⑴原理:地球大圆弧,经线圈\赤道\晨昏线为地球最大圆,大圆弧上才有两地最短距离.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φkm 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 2.时间换算和计算 (1)地方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秒/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2)区时换算 ①换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理论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 ,所得商小于舍不小于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②计算区时的分三个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并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东加西减;代人公式计算。

高考地理知识笔记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编号:FS-DY-20143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中学生如何说好口语》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说”与其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既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句型、课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引言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大纲中多处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英语课是实践课。从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说”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中学生“说”的方面存在的障碍 首先,表现在“不敢说”,即不敢“开口”。何为“开口”?开口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开口包括发音、拼读、朗读、基本句型操练和简单的问答。“开口难即学生想说但说不出来或说不明白,不知该从何说起,也就是其不能将思维直接转化为言语,不能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所以不敢说,不常说,就越怕说,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二是缺少说的训练,回答问题很少用英语来表达。 其次,表现在“不愿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表现为年级越高越不爱说英语。究其原因,除了说的基础没有打好之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句子结构渐渐复杂起来,语法知识也没有以前那么简单,再加上受旧教材的影响和高考的压力,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题方面,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这种应试教学使学生主观上对“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不说”对其学好英语并无多大影响,于是自然就“不愿说”了。 第三,表现在“不会说”。即不知道如何“说”好英语,不能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传统文化和地理实践力详解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传统文化与地理实践力 传统文化与地理实践力 一、选择题(共44分) 灯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古代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或绫绢、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兴村是一个有着数百余年灯笼制作历史的“灯笼村”。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销售紧俏。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灯笼制作技术正面临失传和逐渐衰落的境地。下图为古代灯笼作坊图。据此回答1~3题。 1.杭州市西兴村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优越的海陆位置 B.温暖的气候条件 C.丰富的竹材资源 D.广阔的消费市场 2.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制作的灯笼,其主要作用是 A.指示风向 B.照明引路 C.驱兽捕虫 D.农田分界 3.浙江杭州西兴灯笼逐步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京杭大运河淤积 B.电灯泡的发明 C.消费市场的萎缩 D.劳动力的老龄化 贵州石桥皮纸是采用传统全手工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特有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皮纸具有纸质洁白、柔韧性强、纤维长、耐拉力、纸面平整、光泽度好、吸水性强、保存时间长等优点。石桥皮纸生产工艺复杂,技艺传承主要靠口头传授,耗时长,要求严。近年来,石桥皮纸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下图为贵州石桥皮纸作坊场景图。据此完成4~6题。

4.石桥皮纸深受书画爱好者喜欢主要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品质优越 C.知名度高 D.文化底蕴深厚 5.石桥皮纸保护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是 A.核心技术面临失传 B.产品销售市场狭小 C.生产加工技艺落后 D.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6.目前石桥造纸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A.扩大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B.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C.加强技艺创新,完善产品体系 D.拓宽营销渠道,打开国际市场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7~8题。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地理高考题型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地理高考题型分类归纳 1、依据概念、公式、方法、技巧等,采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如:地方时差的计算: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正午太阳高度:H=90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日照度长短中:日出时刻 = 12-昼长/2 = 夜长/2。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2、采取统计图表中的极端数值或拐点、转折点,或依常识概念性规律提取地理有效信息,利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推理分析。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区位特点、优势及评价: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比较中往往是与同纬度(东西)比较为主,也有同经度(南北)比较两个度,比较是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发挥比较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如: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

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见另文《经济地理区位选择一般原理》。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的措施,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应注意“地理是将来进行式”,答题的方向是: 1、“问题地理”是地理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地理环境中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的理解,应体现地理科学对国情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节约资源的风尚,提倡绿色消费。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 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个人研修成果

个人研修成果 本次培训为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搭建了一条光明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同时,本次培训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网上交流互动平台,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交流,自己从各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1.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培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的道理。2.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次培训有视频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性强。3.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我认为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我要以这次本次培训为契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4.教师角色的转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 、“指导者” 、“促进者” 、“研究者” 、“开发者” 、“协作者” 、“参与者” 、“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5.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充实提高发展的机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新课程评价焦点从主要看老师转为主要看学生。6.我非常喜欢这次本次培训课程的组织形式,它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的教研天地。曾经的“井底之蛙”借助网络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让我可以进行网上听课、网上作业、网上辅导答疑、交流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秦岭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秦岭 一、单选题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可能会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① C.①D.① 2.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甲地某人在北京时间5:40看到日出,该日最可能处在() A.3月份B.6月份 C.9月份D.12月份 1.B 河流源头有着溯源侵蚀的能力,会切穿山脊,导致与附近的河流相连,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地势更低的河流夺取海拔稍高的河段,带来部分河段改向。观察等高线图及图示区域河流可能袭夺相连处,推知①处河流流量可能会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A 诗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意思是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只有甲地是四地中海拔最高的点,且站在甲地向北看才能看到渭河水。乙地海拔不及甲处高,丙丁位于太白山南侧,受图中太白山峰的阻挡看不到北侧渭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B 北京时间5:40日出,秦岭主峰经度约107°E地方时约5点日出,算出昼长约14小时,且甲地海拔高,日出早,日落晚,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接近昼长最长,6月可能性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某学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

从南麓开始攀登山峰,进行生态考察。下图为秦岭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年降水量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秦岭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位于() A.1500~2000米之间B.2000~2500米之间 C.2500~3000米之间D.3000米以上 5.秦岭南麓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被侵蚀而成 B.流水侵蚀、搬运而成 C.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向斜向下弯曲而成 D.秦岭北侧岩体下陷,渭河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4.C 先在年降水量线(图中虚线)上找出降水量最多的点,然后作垂线落在地形剖面线上(图中的实线),两者的交点为降水最多的地点。最后从交点向左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的交点为海拔高度,可读出海拔高度为2500~3000米之间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A 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南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A。 6.D 渭河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断层下降的一侧,是秦岭北侧岩体下陷,渭河携带泥沙沉积而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以下是高考地理复习方案,请考生认真学习。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

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详解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1 中国的疆域和政区(23省,5直辖市) 一.中国的四至 东:135°E 西:73°E 南:4°N 北:53°N 二.邻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三.中国的政区 1.黑吉辽两河山 黑龙江—哈尔滨—黑 吉林—长春—吉 辽宁—沈阳—辽 河北—石家庄—冀 河南—郑州—豫 山东—济南—鲁 山西—太远—晋 2.两江两湖福浙安 江苏—南京—苏 江西—南昌—赣 湖北—武汉—鄂 湖南—长沙—湘 福建—福州—闽 浙江—杭州—浙 安徽—合肥—皖 3.海南重庆北上天 海南—海口—琼 重庆————渝 北京————京 上海————沪 天津————津4.青新藏蒙陕宁甘 青海—西宁—青 新疆—乌鲁木齐—新 西藏—拉萨—藏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 陕西—西安—陕/秦 宁夏—银川—宁 甘肃—兰州—甘/陇 5.两广一贵加云川 广东—广州—粤 广西—桂林—桂 贵州—贵阳—黔 云南—昆明—云/滇 四川—成都—川/蜀 6.还有港澳和台湾 香港————港 澳门————澳 台湾—台北—台 中国的地形地势 一、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大巴山、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不知道落下什么没有。) 二、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2.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 3.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4.云贵高原(多山、地表崎岖) 三、四大盆地: 1.准噶尔盆地 2.塔里木盆地(最大)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2 3.柴达木盆地 4.四川盆地 四、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3.辽河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2.鄱阳湖平原3.江汉平原 五、东南丘陵:1.浙闽丘陵2.两广丘陵3.江南丘陵 六、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4000m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000m-2000m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500m 中国的气候 一、光照 1.影响光照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 2)地势(海拔) 3)天气状况 2.分布 最多: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次多:西北内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雨天少 最少: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多、大大气反射作用强 二、热量 1.冬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原因:1)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2)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3)北方局冬季风源地近 2.夏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原因:1)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长2)南方雨日多 3.温度带 寒温带:一年一熟 中温带:一年一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三、降水 1.四种降雨类型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3.雨带的推移 ·3月下旬登陆 ·4、5月——华南————————华北春旱 ·6、7月——江淮梅雨——————华北春旱 ·7、8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 ·9月——雨带南移 ·10月——退出 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强弱(这8个字很重要哦。) 4.降水的时空特点 时间: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地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5.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888mm——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水田 半湿润区400mm-800mm——北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旱田 半干旱区200mm-400mm——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区<200mm新疆——荒漠、畜牧业——绿洲农业 四、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篇一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篇二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