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教案

白居易诗四首优秀教案

白居易诗四首

《轻肥》

【教学设想】本文通过对内臣赴宴时和宴会时的描写,突出了内臣的骄奢,这与百姓“人食人”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对内臣骄奢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在把握文章结构脉络的基础上,概括内臣的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并明确文章主旨。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中宦官的人物形象:交横跋扈,生活优越,位高权重,生活奢靡

3、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

4、把握文章主旨:对宦官骄奢的痛恨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教学重点】表现手法的分析及运用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习大大上台后重拳打击腐败,抓了一批贪官。为什么着力打击腐败,历史是有教训的啊,古来吏治一直就是个国家治理的重点。因为贪腐的人贪污受贿,像官商勾结,卖官鬻爵啊! 这不利于国家的治理,甚至动摇国家根基,造成社会黑暗,不公平。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应唐代当权者腐败,社会黑暗的诗歌——《轻肥》

题解:选择《论语》lún yǔ“乘肥马,衣轻裘。”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二、作者知识及写作背景:

吟》中的第七首,题目一作《江南早》。他曾在一首诗中说到自己写作《秦中吟》的缘由,是因为“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某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悲吟一事。”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从公元806年到820

年,一共十五年,白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任左拾遗,也就是他在上面所说的谏官,他在任左拾遗时看到当时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些不便于在朝堂上议论,就写成了“一悲吟一事”的《秦中吟》。后因为被指为“越职言事”贬谪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

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

三、朗读课文,消除字音:范读,自读,齐读。

绂:fú绶:shòu 樽罍:zūn léi 酝:yùn 衢qú

擘:bāi 擘:bò脍:kuài 刽:guì市侩:kuài

四、整体感知:

1、可分为几层,那些是写赴宴时候的情景,哪几句是写宴会时候的场面,哪几句写到人民的疾苦?

(1~8)写赴宴之情景;(9~14)写宴会时候的场面;(15~16)写人民疾苦。

2、文中内臣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做分析。

人物形象塑造: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神态—骄,交通工具---肥马,衣着---朱绂,紫绶

人物形象:交横跋扈,生活优越,位高权重,生活奢靡。

3、语言赏析:你认为文中哪些字比较用的好,为什么,试做分析。

答题方法:释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塑造形象,表情达意

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绿遍,生动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的动态景像,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明确:满

4、文章第二部分宴会场面从哪些方面进行的描写?突出宴会什么特点?

明确:宴会非常的丰盛: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铺张);而且做工讲究:擘

脍(来自洞庭湖的水果洗好,掰好供吃,大海的鱼切的精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从内臣们酒足饭饱后的神态也从侧面证明宴会的奢靡。

5、感知“骄”“奢”,材料一则:

《一》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昨日,一则关于“山西洪洞县兴唐寺乡书记带队酒后砸饭店”的微博颇受关注,微博中还配有饭店被砸后的现场照片,受到大量网民转发。“求真”栏目记者今日从洪洞县宣传部新闻中心获悉,临汾市纪检委已介入调查。网上爆料称,8月31日,党委书记李静丽与本乡纪检书记刘斌,武装部长,工会主席,林业站长等9人在怡君苑野味餐厅吃饭,饭间嫌菜量少烟酒档次低,李用酒灌餐厅总经理,刘斌则对其暴打,李亲自打砸饭店后扬长而去,两千多元也没结帐。此事随即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

6、文中上部分写内臣的骄奢,最后两句写人民的疾苦,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方法:表现手法+运用阐释+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对比的表现手法,作者将内臣的骄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内臣的讽刺及其骄奢生活的痛恨,并表达了对人民的深深的同情。

7、习题巩固: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是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主题?

答:对比手法,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作者对封建贵族的不满和对劳苦民众的同情。

8、板书设计:

轻肥

赴宴(骄):骄满路——交横跋扈

光照尘——生活优越(侧面)

朱绂,紫绶——位高权重

宴会(奢):食物丰盛: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

做工精美:擘脍

自若:悠然自得振:高涨(从侧面反应宴会的丰盛美味)

人民生活:人食人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内臣骄奢淫逸生活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深深的同情。

《花非花》

【教学目标】

1、感受朦胧诗朦胧的诗意;

2、了解并掌握博喻这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朦胧诗朦胧的诗意;

2、了解并掌握博喻这种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回顾所学的朦胧诗(李商隐《无题》,舒婷《双桅船》)导入。

二、学生诵读,理解本诗内容。

二、本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

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作于何时,为何而作,均无从定论,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这首诗诗意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

首二句“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系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

“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在这里也是一比。“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三、本诗技法探究:博喻。

博喻手法的使用。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这种手法为博喻,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

四、说说下列诗句中博喻手法的运用。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古诗十九首》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教师提示:其一:用南箕、北斗、牵牛先进星象作比,喻“虚名复何益”。其二: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闲愁”。

五、此诗带有朦胧色彩,你认为作者写得是何物?

这首诗,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一为《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首是《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六、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杜陵叟》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叙事性新乐府诗的特点,

2、体会农夫之苦和了解这种苦的根源所在。

【教学重难点】

感知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感受统治者的蛮横和无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介绍叙事性新乐府诗(白居易新乐府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显示出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特点。一般叙述到最后往往发出议论,对所写的事件做出明确的评价。)导入。

二、介绍写作背景

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

二、熟读《杜陵叟》并思考杜陵叟是什么身份?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官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杜陵叟是个农民,今年干旱,禾苗大多枯死。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使得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三、课堂探究展示:

1、本诗描绘了几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画面一:千里灾情。

开头七句“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出了百姓的处境。

画面二:官吏之恶

接下来四句“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3、面对此情此景,诗歌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农民死活的“长吏”,其作用是增强批判的力度,体现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4、请分析本诗塑造的“杜陵叟”形象的意义。

明确:杜陵叟是一位守着薄田,衣食不继,受尽剥削的贫苦农民形象。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不屈的反抗精神,至今仍有很高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五、小结:本诗的社会批判性。

白居易用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和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的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对“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

六、当堂检测:背诵《杜陵叟》全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