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德芳: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李德芳: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李德芳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 副秘书长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常务副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一、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二、网络教育发展趋势

三、国外网络教育发展经验

目 录

(一)网络教育成为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1年已经达到26.9%,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教育公平,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试点学校累计招生近1500万人左右)。

2004年拐点说明:2004年3月1日后专升本学生需参加网络统考,招生有所下降趋势。

网络教育毕业生在高等教育毕业

生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为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数以千

万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7年和2008年拐点说明:受2004年3月1日后专升本学生需参加网络统考影响,毕业生成下降趋势。

近年来,在普通高等教育扩招的形势下,成人本专科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增幅减小(函授教育成缓慢下降趋势,夜大学因普通高校停招脱产班总体呈上升趋势)。

由于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灵活,能够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因此,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逐步提升,学生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总体趋势,网络教育招生仍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二)网络教育试点以来成绩斐然,建设了一大批网络教育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支撑服务平台,并逐步推进优质资源开放与共享,推进了继续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中国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为教育公平,进而为社会公平奠定了基础。开发网络课程24117门,资源库225个,远程教育特色教材857本;“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建设了320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库;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已评审出209门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参与校内共享课程8200门,参与校际共享课程5928门,参与校内学分互认课程2942门,参与校际学分互认课程1860门。

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学习资源平台,优化学习服务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分布式、广覆盖、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体系,推进乡镇、社区、行业、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目前已整合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国外及港台开放课程以及基础教育课程在内的学历教育课程5千余门;整合包括社区教育、农村教育、企业管理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高中职优秀课件在内的非学历教育课程近6千门,资源数量超过16万条,总容量达55.5T。

(二)网络教育试点以来成绩斐然,建设了一大批网络教育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及支撑服务平台,并逐步推进优质资源开放与共享,推进了继续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中国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各试点高校共拥有各

类教学服务平台429个。所有试点高校都建立的自己

的门户网站,有94.12%的高校拥有教学管理系统,

38.24%的高校建有语音答疑系统,23.53%的高校建

有电子邮件系统,20.59%的高校建有课件点播和制

作系统等。

(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试点高校是指68所试点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68所

试点普通高校分布在19个省区(东部42所、中部和西部各

13所),还有12个省区没有,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资

源相对丰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存在不平衡;

68所试点普通高校中教育部直属、其他部委直属、地方

高校分别是55所、5所、8所,大部分均为“211工程”和

“985工程”重点大学;68所试点普通高校中,大致包括

综合类23所、理工类25所、师范类8所、语言类3所、农

林类3所、医药类2所、财经类3所、艺术类1所。

8所师范类试点高校和中央电大、中央电化教育馆等组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成立“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联盟”;

以北京大学牵头建立了首批103所普通高校组成的“普通高校数字化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去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学习资源2000门(个),探索建立免费开放和市场化开放并行的网络公开课发展机制。

推动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0所高校与数十个行业领域联合组成“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结合高等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探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向地方、行业、企业的办学与服务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至2012年秋季,试点高校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12315个校外学习中心和教学点(

其中西部地区3253个,占比26.4%),遍

布城乡社区、行业企业、民族地区,初步

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

平台和体系,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教育的受

益范围,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输

送,促进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

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建立了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促进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很多试点高校在网络教育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所具有的

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建立了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体系,形成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大学采用“引领式学习”远程教学模式,即以网络为传输媒介,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教师引领和教学活动为主线,以人际交流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与学的真实发生。同时,定期安排主课程网上答疑,随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实行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自主学习、弹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依托“三网合一”的现代高科技先进手段,以网络导学为主导,以实时与非实时教学、辅导、答疑为辅助,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依托校内专业资源和师资优势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专业化水平。

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成人高等教育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有经验的高水平专家担任委员及专业主任,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并制定了指导委员会章程

。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了7个专业建设组和1个教学督导组,开展专业

建设与教学检查督导工作。

3、根据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增强了网络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根据社会和学习者需求,不断优化继续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建设。在一些高等院校中,继续教育开设的边缘、

交叉或新兴应用性学科、专业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如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

大学等高等院校设计开发的小模块、小专题、小学分课程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4、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支持服务工作。

试点高校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基本上实现了从招生、教学、考试到毕业、服务和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网罗”名师,将传统课堂和教学氛围,通过ADSL、移动网、手机、卫星等现代通信手段,实时传输给遍布全国的在线学生,,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学、教师随时随地教”,使现代远程教育向着“Anywhere, Anytime, Anybody”的理想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交通大学移动学习网站每学期向社会免费开放250余门数

字化移动课程、近3000个课件,本学期点击量已过15万人次;同时

,配合学校对口支援宁夏大学、西藏大学,适应西部边远地区地广

人稀、流动性大的特殊性,依托移动学习技术探索和实践多类型、

多渠道的少数民族教育新模式,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经济建设

、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及监管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部及其他有关部

门相继出台成人教育政策文件271个,网络

教育政策文件109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从办学资质、招生录取、学籍

管理、办学质量、资源建设、毕业资格、学位授予,到从业人员规范、函授站点和校外学习中心管理等各方面均做了相应规范。

网络教育 政策体系

办学

资质

招生 录取

学籍 管理

办学 质量

资源 建设

毕业 资格

学位 授予

从业人员规范 校外学

习中心管理

(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及监管机制。

建立了涵盖全国地、县级城市近800个考点,各地

考点配备考场网络监控系统与中央网络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相连,身份证验证识别系统与考试系统相连,建立了立体

化的全程信息化考试监管。

自2005年统考试点至2012年12月已成功实施22次

正式考试,考生规模达1041.64万人科次。

统考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网上报考信息采集、网上约

考缴费、确认、查询和自动混编考场、统计数据及实时打

印准考证等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国范围最大规模的多科

目网上机(网)考,机考现场自动组卷、交卷、评分,成

绩实时上传、考试数据加密备份等;

教育部建立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实现了高

等学校网络教育年报年检、统考、教学评估、新生注册

及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网上报名、网上机考、

网上预约考试的考试及管理。

教育部建设了“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网”和“网络教育

阳光招生服务平台”,向社会全面公开远程和继续教育

的办学和管理信息。

二、网络教育发展未来趋势

(一)学历教育仍有广泛需求,发展势不可挡。试点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质量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抓手,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2012

20152020

大学阶段学龄人口预测(18-22)109951143911915124841225011581110981053395778374劳动人口(25-64)预测714477226573481743987525576091771247838281362820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22%23%23.30%24.20%25%26.90%30%36%4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

2308.95

2516.58

2740.45

2908.77

2964.5

2895.25

2985.362

3160

3448

3550

2005年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人数的预测数据(万人)

预测数据

往年数据

根据大学阶段学龄人口(18-22)、劳动人口(25-64)数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预测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

1

2

根据表1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表2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员总数变化趋势来预测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人数、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自学考试在读学员的变化趋势,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比例平稳上升,成人本专科比例略有下降,网络本专科比例稳步上升。到2015年和2020年,各级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总规模分别将达到1200万人和1500万人以上,其中网络教育将分别达到692万人和721万人。

外延规模粗放分散内涵质量集约整合

封闭类型校内开放

结构

校外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融合现行函授、业余、网络教育等学习形式,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新型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体系。

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综合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放。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与民生改善相关的学科专业的

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应用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进一步开展校内服务同时,推进校校联盟、校企联盟、城市联盟的建设。

当前网络学历教育声誉不高、负面影响较多,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做精,规范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质量、声誉仍就是网络学历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本校学科、专业、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等综合优势,稳步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特色示例: 华南师范大学继续

教育成果亮点

1、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推动了校内普通全日制教育的信息化和优质资源共享:向校内本科生实施“校园开放教育计划”,每学期为校内6000多本科生提供选修课资源;”实施“第二学位网络学习计划”为校内第二学位选修学生提供网络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

2、在本省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华南师大网络教育学院为主体,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支撑,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校,覆盖广东省大多数县区的教师培训体系。

3、将网络公选课纳入省内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满足职业教育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搭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沟通的桥梁,促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联合面向全球推出“微课”,约6000多个网络视频课程免费向海内外公众开放。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值得我们借鉴:

参与校内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校内教学改

革,提升校内信息化水平;

参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急国家之所急,解地方之所需,提供相应人才培养; 参与教师培养工程,激活了当地六七十所进修学校,使其运行机制变得灵活,内涵建

设得以提升,创新活动得到加强,形成了区域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公共服务体系; 微课的免费开放,推动了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了广东省

文化大省的建设。

(二)在稳步提高网络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非学历教育继续保持扩大发展趋势。这个转型更具挑战性,因为这并不是要我们向一种模式转变,而是要体现多样性、多元化,更体现各个高校的特色。

2000年—2011年,全国高校举办的各类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累计达5120万人次,且每年的培训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在68所试点高校中,2011年非学历教育人数总计2,229,847人。

全国高等学校举办的各类

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情况统计

中国现行教育状况和未来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K

中国现行教育状况和未来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1874年(134年前),英国在世界上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把人类6000多年的远古农业时代一下推进到了工业时代,使英国在19世纪致富了100年。清朝的慈禧太后把英国送给她的发电机看成是怪物,没有运回来就推到了大海里,使中国在大海里沉睡了100年,以致落后于西方国家100年。194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把人类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为此,美国在20世纪致富了100年。而21世纪,我们可以认定,将是中国利用互联网致富的100年, 现在,电脑已进入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远程教育也开始慢慢辐射到了每一个角落,不管你能不能看到,不管你是不是相信,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它都会如同阳光一样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在,全世界都盯着中国这块大蛋糕,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吗?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我们不仅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同时也忽略了许多对现时代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比如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个人对生命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不是花无数的时间在郁闷苦恼上面或者是无所事事上。这些都是对社会对人很重要的课程。 中国的思维,课程来源与书本,还有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学,在升学面前课程更是成了枯燥无味的永远定式,而国外的推荐免试或自主招生在我们国家更是几乎没有。课程除了为应试准备外好象没有多少别的目的,老师讲课永远离不开大纲或者考试范围。教材更新很慢,更是缺乏对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物理,化学,地理也是有新内容却没新思想,都数十年了还是那一套。 现在我国的各项事业(特别是经济事业)都发展很快,要勇于打破那种定式用新的思维阐释经典的知识,用新知识和新思维充实课程。大学就不说了,大家也该清楚了,产业化的高等教育,尴尬的大学生群体,好象创新跟大多数学校无关,2000年后的版本的书跟1991年左右的没有差别的,这个版本不同难道就是更新么,搞不懂。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且不说政府浪费几千亿的他的主人人民的血汗钱,投入大学的钱更是连他的一半的效用都没发挥。 大学是向社会的过度的前沿,然而现在却是那么的脱离社会,美国的大学都是有目标的培养,要让学生学到的真正在社会上有用,把社会引入学校课堂,他们有高效的和社会联系的评价体系是否投入有了更好的收获,我们这样做过么,他们很多大学的模拟法庭的判决可以推翻法院的判决,他们可以为企业制定工业的标准和规则,他们的教育体系是和社会一体的,而我们远非如此。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6位具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奖者,即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过去的100年中还没有获得过任何一项诺贝尔科学奖。 截至2004年,美国共有2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 为什么欧美成了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除了我们认为的他们舍得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大之外:早在2001年度美国财政预算草案中,联邦研究和开发经费高达853亿美元,其中约50%用于基础科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比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

未来教育新趋势“专案学习”正稿

近年来,国内少儿英语培训市场逐渐走向高端化,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材、 教学模式等,同时,一个新兴的教学名词“专案学习”被传播开来,成为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记者有幸就"专案学习”这个话题采访了SK皇家少儿英语珠江校区的校长Sherry。Sherry 是台湾人,毕业后取得了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在台湾从事儿童英语教学近20年。20年前,Sherry有幸在台湾高端英语机构学习并实践一种新兴的儿童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与应试英语和传统教学不一样,它以游戏与活动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语言,这就是“专案学习”的雏形。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专案学习”也发展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它整合了语言、多媒体、新式的教学法、孩子们的共同合作与沟通技能的开发等等。 【记者】“专案学习”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新名词,能否请您具体阐述一下“专案学习” 这个概念呢? 【Sherry】“专案学习”强调打破学科藩篱、结合科技、小组合作、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更有效、更投入学习。说说我在台湾实施专案学习的一个案例,比如这节课主 题是教地名“台南”,首先我们会在google里搜索,查到台南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图片,让 孩子们了解,然后会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比如讨论要去台南的那 儿?孔子庙?赤嵌楼?或者其它什么地方?接下来是讨论怎么去台南?同时还要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点?小组讨论后作一个决定,形成报告。让小组的一个代表上台分享这个报 告,整个过程中,小组各成员间会有分歧,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再经过分工合作,做成报告。 以后,当孩子们要去一个地方的时候,便知道了用什么工具去收集资料,去的目的是什么?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 IT 和 IP 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IT,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的 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未来 3-5 年是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业务转型的需要,宽带化,分组化,融合(包括 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移动化成为电信网络的主流趋势.All IP 架构,FMC 是未来网 络发展的目标,而 IMS,IP 电信化,无缝移动性和 NG-SDP 等技术,是支撑未来运营商完成转型的 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趋势
在新的产业融合背景下,运营商以带宽出租(如批发和专线业务等)和语音服务为主的业务已 不能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营商需要开展新的业 务,即面向消费者用户的 Multi-play 业务和面向商业用户的 ICT 服务.其中,IPTV 是面向家庭用户 和消费者用户最重要的业务切入点和关键点.而以网络为依托,为方案设计,业务托管,业务外包, 业务咨询乃至商业流程外包等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满足未来商业用户需求的关键.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Bit Pipe"向"Service"转变.这表现在,面对消费者市场,其商业 模式从"分享用户的通讯消费(Share of communication minutes) "向"分享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 (Share of total consumer spending) "转变;面向商业用户市场,其商业模式从"提供租用线路" 向"帮助用户优化商业流程"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和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成为运营 商致胜的关键.

初中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计划(新编版)

初中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计划 (新编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初中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计划(新编版) 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用电脑多媒体网络来辅助教学已得到了全面的铺开,这必然会引起教育的深刻革命,给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视听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络技术融合于教学中,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现代教育所必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为了使我校教师能在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迅速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了整合。现将本学期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现代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齐头并进,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实用的多种模式,逐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熟练掌握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多媒体教室和资源接收设备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资源,确保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行。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2、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

我国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2009-03-13 20:52:46| 分类:教学系列|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的孵化器。因此,近年来,国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推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力地促进了教育需求的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良好的基础,加之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我 国未来教育将呈现以下五种趋势: 一是中国教师高等教育化。教师教育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延伸而不断提高。从世界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的历史看,各国基本都循着由中等师范学校到师范专科学校再到高等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的路径发展,教师教育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师教育体系逐步调整,教师教育重心下移、层次上移,以满足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提出的更高要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高等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体系。 二是中国的教师来源多样化。虽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为主,但是,现在国家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有条件的大学培养中小学教师。因此,大学与中小学结合共同培养教师的模式已经充分呈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它已成为教师教育模式的一个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过去计划经济下,师范类院校定向式培养中学教师、为国家支

撑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局面已经面临被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所取代,这给我们的师范院校生存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这对师范类院校来讲既存在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挑战在于,大学对于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将不再是终结性培养,我们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模式应如何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机遇在于在新形势下,原有教育机构已经满足不了教师职后培养培训的要求,今后教师职后培养师范类院校大有作为。 四是教师培养目标的学者化。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培养目标经历了由经验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而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培养人才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需求。传统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目前世界教师教育除了要求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外,在培养规格定位上更加突出了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 力和研究能力的要求。 五是教师任用实现证书化。许多发达国家为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普遍实行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互不替代。今后在我国谋求教师职业也需要具备两类证书,首先要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其次要有符合要求资格认证证书,具备了这两种条件才有执教资格。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未来教育体制改革建议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钱学森先生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每提到科技要发展、祖国要强大时,就必然提到教育要革新、人才要培养。2005年7月30日,他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所强调的杰出人才,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和发明创造的人才和帅才,他认为科学精神的灵魂就是创新。 今年夏天当他又见到温总理时,虽然他已97岁高龄,心中想说的话很多,但主要牵挂的还是中国的教育事业,因为他深深地感到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青年”。当今,科技和教育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发展的关键因素。钱学森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缩短学制,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 大成智慧教育的方案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和品德,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钱学森几十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重大课题。他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凝聚着无限关爱与希望。他认为这是件大事,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研制、发射“两弹一星”。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总体设计,群策群力,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 1997年春,钱学森在对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哲学与科学技术以及微观与宏观、部分与整体等进行综合思考以后,更为明确与全面地阐述了“大成智慧”的实质与核心。他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考虑得十分具体。他认为,中国人很聪明、又勤奋、能吃苦,只要制度合理、教育得法、组织得好、具备一定条件,就没有什么高科技难关是攻不下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一例。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有很大进步,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全国来看,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应该说仍严重滞后。需要高度重视,好好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也要认真吸取旧中国一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国外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强调,教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革,我们在制订教育方针时,一定要向前看,像邓小平要求的那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性、国际化的教育标准,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教育的内容。尽快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 为解决师资难的问题,钱学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包括下岗、退休的)有经验、有学识的人,都来当教师或兼职教师,也要竭力创造宽松、民主而优越的环境,吸引外国的高科技人才和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共同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新鲜

未来教育的展望

未来教育的展望 【摘要】自21世纪以来,未来教育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现代教育出发,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式并通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来进行未来教育的展望。从国际与中国两个角度揭示未来教育的理念、未来教育所运用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更好地了解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现状、未来、教育、特点、国际化、竞争力、打破束缚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世纪。经济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因此,推行教育改革、推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未来教育”这一词也愈来愈为人们所知晓,其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中国教育现状使人担忧 1.传统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顽固不化。中国教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的极权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教育价值导向。家长,被认为是最可能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人。然而,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有多少家长能从平等的人格角度去面对,从内心深处去安抚孩子,宽慰孩子的差异?很多情况下是感觉自己没面子,很生气,接下来就是报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甚至责打孩子。每年新闻报道,父母因学习成绩把孩子摧残之死,以及孩子不堪忍受父母不仁道的层层高压而弑母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威性。 2.学生思想一元化。从小单一的“成绩好,一切都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麻痹学生的精神,限制思想自由。使学生仅仅成为知识传承的载体。 3.人才评价的标准化带来人才培养机械化。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格式化、僵硬化使得标准化的答案一卷定终身。清华美院著名书画家陈丹青面对僵化的选才制度,没办法选培自己理想的人才,叹息和等待后,愤而出走。而无视人才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追求,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只管形式不重视内容;只管标准不重独特性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行其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也因此,社会上“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传统教育体制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被填鸭的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内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教育部倡导的素质教育背

移动学习——未来教育新趋势

移动学习——未来教育新趋势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应用在诸多领域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学校教育情境,包括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企业学习、以及其他的非正式学习情境之中。相对而言,移动学习最先为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界所接受,更多的实践和研究出现在基础教育校外学习和高等教育领域里,最近几年,企业移动学习实践和研究在整个移动学习中的份额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技术创新和基于工作学习的重要性日渐为人们所理解与认同,加之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企业情景中的移动学习实践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移动学习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应用不仅快速发展,而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便利性。移动学习与固定远程学习相比,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移动学习的便携设备突破了有线连接所带来的束缚,学生不再被限制在课堂上,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 第二、普及性。由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和普及,为移动学习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 第三、个性化。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难题、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答疑。 从上面的特点可以看出,移动学习有如下一些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上真正实现时空的超越;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员对象进行扩展,能使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使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学习。 老师在移动课件制作上面,可以说门槛是非常低的,不需要任何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即可完成。对于制作小白而言,最好能够提前将课程制作的素材提前准备好,例如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等这些。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开始制作的流程,以速课网为例。 1、登入速课网账号,进入课件制作模块 2、根据自身需求,进入选择相应的模板,或者也可以自行制作模板 3、将准备好的素材,结合整个模板上传编辑 4、制作完成后,可生成二维码,或者链接的形式推送到课堂上。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教育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口皆碑的。近年来, 随着无线移动技术、蓝牙和WAP 等技术日趋成熟, 移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融合, 一个全新的概念———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数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高级网络编程课程学习报告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姓名:万苗 学号:2011201589

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中发展得最为迅速的一门技术,把握该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当前网络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即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并简单地介绍当前网络发展的几个热点方向和新兴产物,如语义网、人工智能、富互联网应用程序等。 关键词:网络、发展趋势、热点、新兴产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进入新的时代。网络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很多从事于这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贡献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太多太多的好处,未来我们将看到计算机网络的跟多新变化。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开放、集成、高速、移动、智能以及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开放和集成是相辅相成的。开放指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和操作系统调用界面与用户操作界面的开放。开放的核心问题是标准问题,即各种不同厂家的计算机或网络产品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向高层提供相应服务和对低层进行服务调用,而不管这些产品在软硬件上的实现细节。这使得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相连和互操作。集成则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各种异构系统和产品能够溶于一个像Internet这样的全球性网络中,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各种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需求的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集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各种产品的集成和各种应用与服务的集成。例如电信网的话音传输服务、广播电视的电视与广播的各种节目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服务等正在被集成在一个网络上来提供给用户。 下面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四个主要方面:接入技术、接入设备、高速传输、网络应用分别阐述其发展趋势。 宽带接入网技术 用户接入网(从本地电信局到用户之间的部分)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网的窗口,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上网工具的不断涌现,Interne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电话拨号上网,使电话线路的话务量急剧增加,给电话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电话网本身的限制,拨号上网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网络带宽不断增长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速的用户接入技术。虽然ISDN是一种综合了各种业务的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数字解决方案,但由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作者:————————————————————————————————日期: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 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 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 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 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 针对性的 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 绪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教育中,学生个体越来越从群体的教育接受者变成教学过程的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面向全班同学统一进度的灌输。 在过去几年中,互联网技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产业开始了全面、深入的浸透,进而对全球教育信息化产生了整体的推动,国内的教育、培训行业也纷纷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特别是在2013、2014这两年,无论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还是产业投资机构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培训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并对2015年及未来几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策略和布局。为了更好制订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的具体对策,我们有必要对全球教育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些展望。 全球化教育将覆盖各个角落 一项国际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40%的大学毕业生来自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是在中国、印度或其他某个国家或地区校园的教室中上课,这些学生完全可能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借助互联网学习着距离他们万水千山之外的学校课程,接受那些未曾谋面的老师的指导,与天南海北的同学进行交流,并参加课程考核,获得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位。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学校的课程都有可能是面向全球学生进行教学,这将是真正的全球化教育。相信无论是任何一个学校还是商业培训机构都不会无视这个趋势。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跨越校园、地区、国家而覆盖到世界各个有网络接入的角落,课程学习将是面向全球范围内的注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相融合、有师生和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全面教学服务。 向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校园的教室中聆听教师的课堂讲授,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教室中参加考试。根据网络辅助教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五到十年以后,全球可能只有15%的学生还在以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有85%的学生将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者,他们可能是具有较大年龄跨度、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全日制和在职学习分段交叉进行、仅为某个兴趣或技能学习、期望与不同文化或专业背景的同学进行专题交流研讨、接受或不接受教师对课程教学成果的考核和评估等多样化的学习者。 针对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者,教育机构要能够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有教育机构和教育技术厂商设计出基于从混合式学习到完全在线学习的满足学生多种学习方法、过程和体验的学习模式。而当前热议的翻转式课堂、可汗学院的微课程以至于MOOC(慕课)等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是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在美国传统的K-12(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就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们之间对设定知识点或专题的交流、研讨,以加深理解并可能碰撞出新的理解和认识,互联网技术的

浅析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浅析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发布日期:2013-03-25 12:00 来源:新华网 是谁引爆网络教育“核聚变” 进入21世纪,网络教育宛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机构纷纷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中国从1997年至今,已发展到2000多家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经过不断的竞争发展,几经市场洗牌,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市场格局雏形,这其中,黄冈中学网校作为中小学网络教育的领导者备受业内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无论是在业务创新还是在服务创新方面都一直走在行业最前沿,在教育行业、家长学生心目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那么,为什么网络教育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就能撼动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呢?为什么网络教育如同‘核聚变’一样,发展扩张如此迅速呢?这其中的原因既有时代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有网络教育固有的一些优势的推动。 信息化为网络教育兴起推波助澜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从多个单系统向一个统一的、整合的、共享的系统转变;从面向技术、面向系统的建设转变成“面向应用”、面向用户的建设过程。 互联网是二十一世纪主流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教育观产生了质的变化,它对教育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伴随我

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该规划围绕“优秀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应用及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规划中特别提及,“建立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机制。 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突破6 亿人,其中学生是主流人群,小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85%,初中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90%,高中学生的互联网渗透率95%,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基本普及,100%的高中、95%的初中、50%的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教育部要求,要围绕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重点启动“三个课堂”建设,使全国50%以上中小学实现“班班通”。特别要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是对网络教育最大的推动力之一。 巨大的优势加剧了网络教育发展的‘核聚变’ 远程教育相比传统教育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及时性、互动性、便捷性、开放性。特别是对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教育是国之根本,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一直‘裹足不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教育不是一种消费,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教育为我们孩子、家庭、民族、国家和世界准备着未来。教育必须面对未来,并对未来负责,虽然对我们大家来说,预测未来,并非易事。 让我们尝试列出一些对未来的看法,例如: ⑴预计在40年以后,将会有90亿人口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 ⑵人类将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⑶全球化将进一步变成现实,不管人们是否欢迎它; ⑷科学和技术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未来要靠教育。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人类受益。⑴.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改善和进步;⑵.以不同方式获取海量信息的人数会增加;⑶.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降低。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任何学习者需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育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飞跃,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可能。如何让这种科技来带动教

育的改革,实现教育质量飞跃,将是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世界上有246个国家和地区的九亿三千万人,通过三亿五千万部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在中国,近几年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达到18.9%。2010年末统计,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68亿人,2012年估计要达到5亿用户。中国已有八十万个网站,在城市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35%,而广播电视几乎可以到达每一户中国家庭。获取和存储信息变得越来越便利和便宜。以储存为例。在过去的30年里,储存一百万字节储存器的价格下降了一千倍。在1973年它的价格接近十万美元,是购买一座房子的价钱,而现在购买它的钱,只够买一听可乐饮料。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的确加快了信息、资金、物品的流动速度,产生了新的产业和盈利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民意的表达方式。但是,人们对教育会发生飞跃,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预测并没有变为现实。教育的确在进步,但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例如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发展迅速,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的变化上,是传统高校在原有体制下的扩充,几乎没有运用开放大学和网络学院的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沈瑞民教授的报告

大数据与未来教育

大数据与未来教育 陈兆峰20122802011 摘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的越来越个性化,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由教学者逐渐转变为助学者。在逐步到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更多的交往互动、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 ?“在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形式化采集和描述,并基于课堂单元和学期单 元进行学习过程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教师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即时进行教学控制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和家长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也可以尽快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进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在国内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城市,大数据在教育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像慕课、在线课 程、翻转课堂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网上学习的行列中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它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让其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都是数据来源。

体量浩大Volume 非结构化数据的超大规模和增长总数据量的80~90% 比结构化数据增长快10倍到50倍是传统数据仓库的10倍到50倍 多样性Variety 大数据的异构和多样性很多不同形式(文本、图像、视频、机器数据)无模式或者模式不明显 不连贯的语法或句义 价值大密度低Value 大量的不相关信息 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深度复杂分析 生成速度Velocity 实时分析而非批量式分析数据输入、处理与丢弃立竿见影而非事后见效 (二)为什么未来教育需要大数据 1.宏观层面 华为全球联接指数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谈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稿件时间:2012-06-08 14:48来源:综合 21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从1994年起,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神话。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39健康网医学教育频道特邀请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为我们阐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马美军主任(图) 马美军主任简介:马美军同志生于1979年3月,山西大同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2005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副主任;2006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主任兼网络部主任;2009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主任兼项目部主任、网络部主任。 39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是怎样? 马美军主任: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卫生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旨在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并没有完全建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继续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如长城会、天坛会等等这些大型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形式;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系列培训、啄木鸟临床医学系列培训等国内高端学术培训形式,诸如此类。 然而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因而理应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在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践中,高等院校、专业学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都是主要的力量。 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我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除了少数分布在城镇地区外,其他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分布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基层,而这些医生大多都仅仅拥有中等学历和中级专业职称,对新的知识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由于受基础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技术,对于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受到很大限制。众所周知,继

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IT 和IP 技术的发展,以及电信、IT、媒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之间的融合,电信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未来3-5 年是电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业务转型的需要,宽带化、分组化、融合(包括产业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移动化成为电信网络的主流趋势。All IP 架构、FMC 是未来网络发展的目标,而IMS、IP 电信化、无缝移动性和NG-SDP 等技术,是支撑未来运营商完成转型的核心技术。 业务发展趋势 在新的产业融合背景下,运营商以带宽出租(如批发和专线业务等)和语音服务为主的业务已不能适应未来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运营商需要开展新的业务,即面向消费者用户的Multi-play 业务和面向商业用户的ICT 服务。其中,IPTV 是面向家庭用户和消费者用户最重要的业务切入点和关键点。而以网络为依托,为方案设计、业务托管、业务外包、业务咨询乃至商业流程外包等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满足未来商业用户需求的关键。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从“Bit Pipe”向“Service”转变。这表现在,面对消费者市场,其商业模式从“分享用户的通讯消费(Share of communication minutes)”向“分享用户的所有消费行为(Share of total consumer spending)”转变;面向商业用户市场,其商业模式从“提供租用线路”向“帮助用户优化商业流程”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开放合作和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成为运营商致胜的关键。 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业务将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用网络,就如同对空气和水的使用一样,即网络与业务无处不在,工作模式与生活模式都实现了数字化。理想的模型是: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旅行途中,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获得任何内容,而且,用户的体验也将实现最大的一致性。 网络发展趋势 从网络的角度来看,ALL IP 架构和FMC 是未来3-5 年网络的发展目标。电信网络将发生端到端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业务网、控制网、承载网、接入网和终端等各个层面,甚至运营商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ALL IP 架构的趋势,将使得现在以技术(如PSTN、SDH、ATM 和FR 等)和业务(如语音、数据和Internet 等)来划分的“垂直网络”向“水平网络”转移,扁平化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特征。FMC 最直接的驱动力来自用户体验的提升,即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 获得一致的体验;其次,FMC 也是出于减低运营成本和提升效率的需要。FMC 并不是简单的某个技术或特征,它包括多个方面,如产业融合(主要包括电信业、IT 业、内容与媒体和消费电子等产业)、业务融合(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和内容等方面)、网络融合(包括统一的业务网络、统一的控制网络、统一的分组承载网和统一的BOSS 等)与终端的融合(如双模终端、终端智能化-即PC 化、PC 移动化等)等。 因此,ALL IP 架构和FMC 是整网能力的变革和提升,需要进行端到端的整体考虑。 核心网发展趋势——基于IMS 的统一控制 随着网络标准化和开放趋势的加强,集交换、控制和业务于一体的网络已不能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因此,作为实现FMC 和ALL IP 架构的重要手段,IMS 成为未来核心网发展方向,这已是业界的共识。 不过,就现阶段部署而言,IMS 适合多媒体业务,能增加运营商业务的差异化,但利用IMS 解决语音问题,却还存在一些障碍:如QoS、IP 安全、终端配套和成本等——尽管这并非IMS 本身的问题。而软交换却能成熟地解决语音问题,特别是移动领域的语音问题,这奠定了其向IMS 演进过程中的桥梁地位,决定了软交换和IMS 将长期共存,协调发展。 华为软交换产品经过大规模应用,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在大量的部署实践中,华为在IPQOS、IP 安全和IP 运营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产品已能顺利继承到IMS 中。而且,在软交换的产品开发中,华为考虑长远的发展,进行了面向未来的设计:软交换通过软件升级可以比较容易地融入到将来的IMS 网络中来,从而保护了运营商的投资,保证了其业务的连续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