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一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一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一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一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网络学院)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2、公共物品——是指物品和劳务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而不能被一个人单独享有。

3、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4、公共权力——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5、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6、实践抽象法——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

7、实体分析法——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8、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并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

9、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它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并与社会公众总体利益相关,需要社会予以重视和解决。

二、简答题

1、公共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公益性,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公众;第二,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三,规模性,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公共事务范围叫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第四,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管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第二,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第三,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第四,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第五,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3、公共权力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第一,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第二,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第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方向演化。

4、社会问题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社会问题要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五个前提条件是:(1)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无中生有、主观臆想出来的。(2)它必须是一种能察觉的、可认知的状态。若问题是潜在性的,未被人们发觉,尤其是未被决策者所发觉和认识,即使是已经客观存在,也不能作为公共管理的对象。(3)它必须是与一定社区内所有人相关(直接或间接地)的状态。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4)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或今后加以解决的状态。因为为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所关注,就必须迟早解决,以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共需要。(5)它的解决将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或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这样才符合公共管理的目的和宗旨。

5、公共项目有哪些特点?

答:公共项目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具有下列特点:(1)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2)必须仔细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也即为完成该项目而组织起来的管理人员应当有清楚的分工与责任。(4)有明确的时间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期限。(5)经常检查资源分配与预先规划是否相符合。

6、进入20世纪末科层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为基础的新文明动摇并改变了原有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经济、

政治所引起的变化,给传统的科层制迎头一击,使它的先天性不足和时代发展的

不适应性日渐暴露出来。首先,科层制对法律制度的过度推崇已难以应付政治、

经济、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其次,强烈的专业技术崇拜和固定的专业化分工

使政府功能日益衰退。再次,责任保障机制日渐丧失,最终造就出来的各级各类

官员大多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

7、寻租活动会产生哪些消极后果?

答:(1)造成社会经济资源配臵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2)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在一些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3)寻租活动使政府官员享受特殊利益,扭曲政府行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无休止追求行政权力的寻租竞争;(4)寻租活动还会引起“避租”行为的抗衡,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更多地耗费在无益的方面。

8、公共管理中效能性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答:效能性原则是指公共管理必须是高效和有效的统一,高效是强调公共管理过

程的投入要素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投入与产出之间比例越高,则说明效率越

高;有效是强调公共管理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目标之间越

吻合,则说明越有效。

9、均衡性原则在公共管理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公共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一致的要求,从一定的条件看,这些要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它们并不是处在同一的层面上,有时会表现出相互的矛盾和冲突。均衡性原则是指在公共管理中既要考虑到这些要求的合理性,也要注重这些要求之间的协调性,只有在不同要求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公共管理才能取得整体性满意的效果。

10、公共管理目标有哪些特征?

答:公共管理目标的特征是:(1)公共管理目标决定于公共管理的目的。(2)公共管理目标具有进取性。(3)公共管理目标的整体性。(4)公共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性。(5)公共管理目标的时间性和阶段性。(6)公共管理目标的伸缩性。

11、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公共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公共管理机构的资源配臵效率和工作

效率。(2)增加公共管理机构实施的公共管理计划和项目的有效性。(3)通过职

能转移缩小公共管理机构的规模。(4)改善公共管理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的质量。(5)使公众更加容易获得公共服务,增强服务对公众需求的反应力。

(6)增加公共管理机构行为的透明度。(7)完善公共管理机构的责任机制。

三、论述题

1、公共事务的非营利性是否意味着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不能收费?

答:公共事务的非营利性是强调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盈利。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

定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时是不需要交

费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

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

的办法。当然,这种收费绝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2、为什么说公共事务具有阶级性?

答:由于人类社会相当长的时期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共同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要求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从阶级性的角度,可以把公共事务分成两类,一类反映出长期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类反映出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而这种区分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动必然取决于统治阶级对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和判断。

3、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在国家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地考察了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国家是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社会公共权力的职能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形成了社会权力中心,最终社会权力中心集中表现为国家的形式。在国家取得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地位的同时,国家也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

4、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公共管理学不同于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管理调度问题,包括行政制度、行政立法、行政体系的模式、行政运行机制、行政人员的激励等,也就是说,行政管理学侧重于讨论行政系统本身的有效控制和有序运行。公共管理学主要是研究有序化后的社会公共组织如何通过开展有效活动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功能,而有关社会公共组织自身的行政制度和组织协调并不作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5、为什么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

答: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它涉及多种门类的学科和知识,包

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政策分析等学科。从公共管理发展

的过程来看,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既难以做出充分的理论解释,又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必须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对公共管理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把握公共管理发展的方向,体现公共管理整体的效应。因此,公共管理学必然表现出边缘交叉性学科的特征,同时,其主导的研究途径是经济学和管理学。

6、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加强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推动政治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7、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发展的动因是:第一,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1)经济滞胀。上世纪70年代后长达十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难以奏效。(2)严重的福利病。战后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损害了社会效率,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3)政府失灵。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能力有一定限度,起不到决定一切的作用,政府的作用的效率往往不高。第二,科层制陷入严重困境。(1)科层制对法律制度的过度推崇已难以应付政治、经济和社会个性化发展的要求。(2)强烈的专业技术崇拜和固定的专业化分工使政府功能日益衰退。(3)责任保障机制日渐丧失。

8、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公共管理发展有三个深层因素,其中根本的动因来自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许多根本性的转折和变化,表现为:第一,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源泉多元化、利益单元个体化、逐利行为公开化、利益关系矛盾化)第二,经济生活市场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价格自由程度大大提高,经济关系契约化)第三,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民主化和法制化)

9、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经济学的概念、方法来研究政府运作和政府管理的问题。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与经济市场相类似,政治市场也是由供求双方组成的。需求者是选民和纳税人,供给者是政治家和政府官员。政治家和政府官员负责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选民和纳税人获得公共物品并支付一定的税收款项,至于具体的公共物品种类、数量、税收额等内容的确定,则是通过选举过程“讨价还价”完成的。每一个政治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在进行选择时,都如同“经济人”一样,先要对个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如果一项集体决策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投赞成票时所承担的实际成本,那么,他就会支持这项决策,否则,就不会支持甚至反对。

10、政府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政府失效论认为,政府失效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从需求方面来看,对政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存在被夸大的状况。(1)对市场缺陷的强化增加了公共意识。(2)政治组织与公民参政权力的变化。实际的市场缺陷以及公众对这些缺陷意识的增加,反映在许多集团和利益组织的政治参与当中,并且受到其影响。这些集团一直迫切要求政府运用立法、规制及其他手段来修补市场的缺陷,以产生他们所期望的结果。(3)政治报酬的结构。在政治过程中,立法者和政府官员的报酬经常增长。他们把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法令,却不考虑执行这些法令所负的责任。(4)政治角色的高时间贴现率。由于这种报酬结构和选举官员的短期任职,可能使得政治角色的时间贴现率要高于社会的时间贴现率。其结果通常是政治角色的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产生明显的脱节。(5)负担与义务的分离。从政府项目获利的一方与支付政府项目一方之间的分离,在收益与支付分别由不同集团承担的情况下,政治组织和未来受益者进行游说的动机将会导致政治上有效而经济上低效这样一种需求。从供给方面来看:(1)确定和度量产出的困难。很难按社会共同认可的原则去规定政府的产出,而且很难进行定量的度量和定性的评价。(2)单一的生产来源。政府中某个单一机构的产出在特定的领域中处于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通过立法和行政的方式被固定下来。由于缺少持续竞争,无法对政府产出的质量予以评估。(3)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政府产出所需的技术对社会公众来说经常是未知的。(4)缺乏“基

准线”和终止机制。政府产出总的来说没有一个评价成绩的基准,当政府活动不成功时,缺乏一种可靠的终止这种活动的机制。上述需求和供给的状况造成了政府失效,并且,政治过程中所具有的一些特征,进一步加剧和延长了政府失效的程度和影响。

11、在现代政府活动中为什么会存在寻租现象?

答:在现代社会中,通常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想方设法争取政府的干预,通过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使寻租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由于政府掌握着行政权力,如果政府权力运用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约力,寻租者就可能从政府那里获得特许,从面对某项社会经济资源具有垄断权,保证寻租者的更高的经济利益。如果说,一开始政府在寻租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但在长期寻租活动的影响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正由被动走向主动。政府通过“政治创租”和“抽租”的方式来获得自身的利益。

12、为什么说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

答: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求。首先,公共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其次,人是公共管理的首要课题。公共管理中包含着措施、手段、设施等要素,但是,这些要素首先是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使这些要素产生协调和综合的结果。再次,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最后,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公共管理人本性中的人,不单指现实生活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行为的个人,而且指具有共同目的和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或组织,有着群体的需求和愿望。因此,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

13、公共管理主体应该如何体现服务性原则?

答: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服务

是公共管理的内核和基础,公共管理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大力增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和完善有关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需要。14、为什么说公共管理目标必须是预期结果与管理手段的统一?

答:公共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达到的预期结果;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这两个内容必须是统一的,即预期结果与管理措施必须相匹配。如果只有预期结果而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那么预期的结果将无法实现;相反,如果只有管理措施而没有预期结果或目标,那么管理措施的实施将失去方向。

四、分析题

1、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性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过程加速,老龄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使我国一些地区(例如上海)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照顾和赡养从单纯的家庭私人事务变成社会公共事务,必须在体制、机制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建立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化养老体系。请分析:

(1)你认为在我国老年人的照顾和赡养从单纯的家庭私人事务变成社会公共事务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养老体系变化的方向出现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继续保持具有中国优良传统的家庭养老,也有人认为应大力推行社会化养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3)政府在建立新的养老体系方面应发挥什么作用?

答:(1)老年人的赡养从单纯的家庭私人事务演变为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人的寿命自然得到延长,老年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二是计划生育政策引起人口结构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

我国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同时,也改变了我国人口及其家庭的结构,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完全由家庭来承担养老的责任遇到了许多难题。三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传统体制下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原来由单位承担的一部分养老的责任逐步转移出来,需要由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接,使养老的社会性程度进一步提高。

(2)家庭养老具有传统性,社会养老具有发展性,两者并非完全对立。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探索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途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3)政府在推进社会化养老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应该完全包办代替,而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个方面投入参与社会化养老。政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科学规划,根据老龄化趋势制定社会化养老发展的规划。第二,制定政策,制定有利于推进社会化养老的政策。第三,体制创新,建立适应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新体制。第四,加强协调,协调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化养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五,适当投入,投入一定的财政经费用于养老设施建设、政策补贴、购买服务等方面。

2、1999年夏季,上海市对机动三轮车进行了统一整治。此次整治方案的决策过程经过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确定最终方案、报上级审批、形成相应决定和文件。此项管理方案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和基本的工作要求(即“以人为本,以安臵就业为主,落实社会保障,做到既解决问题、又确保稳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管理的内容包括:修改相关法律、对不同类别机动三轮车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妥善安排残疾人就业、组建货运出租车公司、改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整治过程中,政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使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请分析:

(1)你认为此次整治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本案例说明在公共管理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答:(1)1999年上海机动三轮车整治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公共管理范式的改变。由于历史的原因,机动三轮车整治具有很大的难度,存在着制度规定上的缺陷和漏洞:一是管理规定不够完善,例如残疾人专用车允许携带护理人员的规定难以在实践中予以界定;二是缺乏管理手段,执行依据不足,惩罚程度有限;三是管理部门重叠,职责不明,相互扯皮。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而过去历次整治没能超越简单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强硬措施,没有考虑到禁止营业后的社会保障问题。这种简单化的公共管理范式的选择,引起了强烈反应而形成了新的问题。社会上开始出现怜悯的心态和求稳的声音,声势浩大的取缔行为往往只能悄然偃旗息鼓。而只要残疾人能够继续营业,非残疾人也就冠冕堂皇地驾驶着残疾人的专用车从事运输营业。也就是说,由于残疾人非法营业的问题难以解决,使得机动三轮车的数量不断扩大,进一步增加了整治的难度。因此,当公共管理方案和措施忽视了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要想获得成功将是非常困难的。1999年的整治,在指导思想上有了重大的变化,从三轮车背后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着手,既代表国家意志,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同时又不忽视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在总的思路上不再沿用过去屡试不灵的简单化的、强制性的、甩包袱式的作法,而是用“赎买”的方式解决问题。新的公共管理范式注重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体现服务社会的要求,保证了这次整治的有效和成功。

(2)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过去对机动三轮车的整治是采取的是强制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只看到机动三轮车造成的混乱,认为只要收缴了车,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完全忽视了车背后存在的人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残疾人劳动能力较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收入来源相对有限,生活状况往往不如意。现在,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载客载物的市场需求,残疾人能够利用专用机动三轮车提供运输服务,换取相应的收入,尽管辛劳而卑微,但营业的收入基本可维持生活。因此,在残疾人机动三轮车的背后,是残疾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体现,是残疾人群体的利益所在。这次整治机动三轮车,在指导思想上,从三轮车背后的利益关系的调

整着手,既代表国家意志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同时又不忽视残疾人这一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上,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说明政府的意图,请求车主支持理解。在具体政策上,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尤其对残疾人的利益和未来的生活保障给予充分的重视,千方百计安排残疾人或家属就业。这种温和说服、友情操作、利益保障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网上农大公共管理学试题答案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于()的美国。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2、公共管理是以()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而依法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A.事业单位 B.国企 C.政府 D.管理机关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3、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论文发表()之后,公共行政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政治与行政》 B.《行政学导论》 C.《经济与社会》 D.《行政之研究》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4、政府角色的演变主要经历了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等三个不同阶段。 A.新古典主义

B.古典主义 C.新自由放任主义 D.新国家干预主义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5、非政府公共部门具有()特征。 A.非正式性 B.营利性 C.非政治性 D.强制性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6、我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主要包括社团和()两种形式。 A.国企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企业单位 D.事业单位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7、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价值标准和取向是追求()和效率。 A.效益 B.社会正义 C.司法公正 D.社会公正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8、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有政策效果评估、()、政策效率评估。 A.政策制定评估 B.政策执行评估 C.政策过程评估 D.政策检查评估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9、政策评估依据的标准是事实标准和()。 A.效率标准 B.价值标准 C.公平标准 D.正义标准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10、是否强调()已经成为区别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的重要标志。 A.政策评估的重要性 B.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C.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D.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11、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是()。 A.公共管理环境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起决定和制约作用 B.公共部门职能对公共管理环境的反作用 C.公共部门职能对公共管理环境起决定和制约作用 D.公共管理环境对公共部门的职能的反作用 E.无相互关系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三

第三部分(第7~8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投资——各级政府用于形成资本性资产的专门性投资,它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或改建。 2、财政贴息——投资者在政府鼓励的基础产业和公共部门进行投资而获得的利息补贴和投资补贴,补助金从中央财政支付。 3、财政投融资——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广泛地筹集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投资,而产生的有关资金集中和资金运用的活动。 4、政策性金融——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的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的金融制度、体系及其相应的业务活动。 5、项目融资——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项目未来的收益作抵押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 6、BOT开发模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授权项目发起人为特许权的项目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经营和维护。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特许项目的设施无偿归还国家。 7、社会机会成本——因这部分资源由微观经济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微观经济部门的效益损失。 8、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政府用于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 9、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政府给社会某些成员以补贴,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但不改变任何商品的价格,从而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10、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政府的某项公共支出导致了该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社会成员用于该项的支出会随之减少,从而可以产生支出的节余,并用于其他商品的购买。 11、公共管理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管理过程加以判断和评定,并由此对公共管理绩效作出结论的过程。 12、社会指标——观测各部分人口的社会情况与长期变化趋势的统计数字。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 3)东亚 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 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 管理包 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 式是不 同的:(1分)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 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 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 0世纪7 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 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 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 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 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 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 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 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一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网络学院)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2、公共物品——是指物品和劳务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而不能被一个人单独享有。 3、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4、公共权力——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5、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6、实践抽象法——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 7、实体分析法——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8、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并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 9、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它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并与社会公众总体利益相关,需要社会予以重视和解决。 二、简答题 1、公共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公益性,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公众;第二,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三,规模性,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公共事务范围叫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第四,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管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第二,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第三,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第四,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第五,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3、公共权力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第一,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第二,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第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方向演化。 4、社会问题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社会问题要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五个前提条件是:(1)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无中生有、主观臆想出来的。(2)它必须是一种能察觉的、可认知的状态。若问题是潜在性的,未被人们发觉,尤其是未被决策者所发觉和认识,即使是已经客观存在,也不能作为公共管理的对象。(3)它必须是与一定社区内所有人相关(直接或间接地)的状态。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4)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或今后加以解决的状态。因为为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所关注,就必须迟早解决,以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共需要。(5)它的解决将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或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这样才符合公共管理的目的和宗旨。 5、公共项目有哪些特点? 答:公共项目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具有下列特点:(1)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2)必须仔细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也即为完成该项目而组织起来的管理人员应当有清楚的分工与责任。(4)有明确的时间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期限。(5)经常检查资源分配与预先规划是否相符合。 6、进入20世纪末科层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复习整理)

公共管理学 P8—9: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研究方向是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所确定的,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1927年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教科书的出版为标志。在1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 P10—11:波兹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说: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生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称为“P-途径”;另一种是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简称为“B-途径”。 P11: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所发起的政策执行研究把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而不是如传统行政学那样集中在机构上。 P14:凯特尔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学的代表性著作,将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归纳为:①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②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③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④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⑤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P24:美国学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公共管理学更多的以经济学为基础,因此,经济学途径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P29:在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中,出现行政权力扩张的趋势,形成了“行政国家”。P67: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和宏观环境。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 2.(有差异或不同) 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 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8.(等级控制)(网络) 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公共管理学》习题参考答案66745

精心整理《公共管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 C. 2 A. 3 A. C. 4 A. 5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 8 A. 9 A. 10 A. 11 A.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 A. 17 A. 18 A. 19、A?)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是(B??)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1-9

《公共管理学》 自测练习及答案 自测练习一(1-4章)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一文中主张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 3.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4.政府失效是指由于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率的情景。 5.非政府组织一般可分为和。 6.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和具体政策。 7.一般来讲,政策评估应坚持标准和标准。 8.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地对自己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A.泰勒和法约尔B.怀特和威洛比C.威尔逊和古

德诺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 A.法约尔B.赫伯特·西蒙C.马克斯·韦伯D.泰勒 3.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B.凯恩斯C胡德D.史蒂文·科恩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A.社会人B.经济人C.自动人D.复杂人5.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公共组织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A.合理性B.合法性C.操作性D.强制性 7.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萨巴蒂尔B.本尼·杰恩C.丹尼尔·马兹曼尼安D.J.佛瑞斯特 8.将职能部门和项目小组进行组合,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的新型组织结构被称为()。 A.直线式结构B.职能式结构C.矩阵式结构D.扁平式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20200512012353)

、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东财考试批次公共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 1. 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答案】C 2.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及第三部门。 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 .营利组织 【答案】B 3. 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将组织结构分为尖型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 A .直线型 B .扁平型 C .职能型 D .矩阵型 【答案】B 4.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 .市场模式 B .传统模式 C .集权模式 D .分权模式 【答案】B 5. 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答案】A 6. 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作为规范或准则,它()。 A .具有强制性 B .不具强制性 C .有时具有强制性 D .有弱强制性 【答案】A 7.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D 8. 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C .人力资源管理思潮 D .新公共管理运动 【答案】A 9. ()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A .1988 B .1993 C .1998 D .2000 【答案】B 10. 虽然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过庞大的文官队伍与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西方各国的职业文官队伍则是出现于()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与中央权扩张的时期。 A .13 B .14 C .15 D .16 【答案】B 11. 在西方,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产生,有任期。 A .选举 B .考试 C .任命 D .推荐 【答案】A 12. 公债按()分,可分为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 A .发行机构的地位 B .发行地域 C .偿还期限 D .是否允许上市流通 【答案】A 13. 税收是当今各国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D 14. 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来约束;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约束外,还受()的约束。 A .良知 B .法律 C .制度 D .强制 【答案】C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 1. 道路是纯公共物品。 【答案】× 2. 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属于Y理论假定。 【答案】× 3.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答案】× 4. "更少的政府,更多的治理"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共同特征。 【答案】√ 5. 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往往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向中央政府"讨价还价"。 【答案】√ 6. 我国地方政府层级的设置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后,最终形成了省、县(县级市)、乡三级制和省、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