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如何控制糖尿病

我如何控制糖尿病

我如何控制糖尿病
我如何控制糖尿病

文章一:为什么美国的糖尿病人能长寿

新患糖尿病的患者会问:“我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糖尿病并不意味着寿命缩短。《实用糖尿病学》记载了两个病历,一女活到92岁,一男活到99岁。美国1600万糖尿病人中有30%活到80岁以上。为什么美国的糖尿病人能长寿?因为他们掌握了同疾病做斗争的方法。

加入糖尿病协会等组织一旦诊断患有糖尿病,许多人会长时间生活在忧虑、恐惧、悲伤之中,不知如何是好。最佳途径是参加糖尿病协会组织的学习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控制好糖尿病的重中之重。患者掌握知识才能与医生配合好,使“饮食治疗”达到控制饮食又不缺乏营养的目的;使“运动治疗”既能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又不过量;把“药物治疗”的药物品种和剂量调整好。在中国,由各地医学会、预防医学会等组织的糖尿病康复工程就是这样的组织,可以申请参加,课程资料免费。

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的心境开始,而不是对抗。美国医学研究证实,强烈的精神刺激就是致病因素之一,心情愉快就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

平衡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包括热量控制及营养素的搭配。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在于:稳定血糖、控制体重。但控制饮食不是不吃,也不是单纯地少吃。饮食方案是按病人性别、年龄、体重、劳动强度等情况制定的,既限制过剩营养也保证必需营养素。

运动可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类代谢,控制体重,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增强体质,且有利于控制血糖,但糖尿病人在高血糖状态(空腹血糖大于13.9毫摩尔/升)或低血糖状态下,都不要进行运动。

选择好药物,积极治疗中药、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病情而定。目前能达到的理想水平是临床缓解或叫临床治愈,即达到血糖正常、尿糖阴性、血脂正常、症状消失。传统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合并症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病情自我检测在国内最薄弱的环节是自我监测。其重要原因是病人不了解糖尿病发展规律是由轻到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最终致残致死。要反复告诫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病情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长期的。病情好转时,应想到会反复。常言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没想到。”若想到病情会反复,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监测。这是发现病情反复的最好方法。目前病人对控制血糖比较重视,也舍得花钱,对病情监测尚处在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按照要求,控制良好的人,每周一或二次测空腹、饭前和睡前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每天测空腹、饭前、饭后和睡前血糖,并随时调整治疗。生病或剧烈运动时,要增加测试次数。

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也就是“五驾马车”的治疗原则。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病情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五个方面。糖尿病人只要按照上面五个方面去做,就能获得良好的病情控制,享受健康人的生活,益寿延年,长命百岁。

文章二:我如何控制糖尿病

我是一个有20年糖尿病史的II型糖尿病病人。20年来,我的糖尿病并未随病程延长而加重,这主要是我认真采用了饮食、运动疗法,基本上把病情控制在好的范围,从未用过药物治疗。这样历次体检心、肺功能均正常,肝、肾、眼、足均无异常。

以下是我控制糖尿病的一些经验。

一、坚持不断学习防治糖尿病的知识,不断增进对糖尿病的认识。

目前发现的最好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e4421143.html,. 很多信息,比较可靠。可以考虑学会上网。也可以定份杂志,网站上有推荐,也可以找权威人士推荐。掌握信息很重要,新的药品,仪器,治疗方法等,还有别人的经验。还有已有的书,特别是饮食的。

二、坚持严格的饮食治疗。

1、每天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每餐主食坚持50克(1两),每天共进食250克(5两),分5次吃,早

晨六点1次,上午八点半1次,中午十二点1次,下午三点1次,晚上六点1次,对主食进量从不超过,但也不减少。

2、我每天喝豆奶5包(每包227毫升),也分5次吃(早六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晚

六点、晚八点),中午和晚上吃菜时,还常吃另外一些豆制品。

3、每天早晨六点固定吃煮鸡蛋1个,上午吃酸牛奶1瓶(半磅约=240克)。

4、进食大量蔬菜十二点午餐,六点晚餐,两餐中都进食大量的各种蔬菜,一般在1斤以上。有

些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还可以生吃,秋季可多吃一些煮南瓜。

5、定量水果每天晚上七点半吃1次水果(如吃苹果1个,或吃香蕉1—2根)。每日应饮够2000—

3000毫升水(含饮食中的水分)。

6、不吸烟,也不喝酒,偶有聚会时,饮少量啤酒。

这样平时食量虽然减少了,但7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

素、纤维素)都完全包括了,做到平衡膳食。

我在后面“文章三”里附了一个可以根据个人体重等情况计算饮食安排的,可结合一下。

三、坚持以步行为主运动疗法

1、坚持步行运动以步行为主,餐后必走(包括加餐),一般餐后半小时后进行,每次步行的时间至少

30分钟以上,以60分钟左右为宜。

2、我在外出或在火车上也从不间断体育锻炼。我深深体会到体育锻炼和控制饮食一

样,对控制糖尿病、控制血糖都有重要作用。

四、坚持自己化验尿糖血糖。1、每日测尿糖2、每隔2—3个月化验一次血糖。

这方法有些过时了,参考下面这一段关于血糖自我监控:

“我老妈也有糖尿病,以前无法确切地控制饮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吃。

我去年回去给她带个血糖仪,真的好。她刚开始几个月坚持天天测,每顿饭后两小时测血糖,现在她基本知道自己该吃多少,哪些食物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现在都是间断测血糖了。

最大的成果就是她多年的脂肪肝也没了(瘦了20斤),并且她发现药物降血糖不是主要,主要是靠控制饮食。现在她已经停止服药,基本从饮食上就可以控制血糖,其他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也消失或者减轻了。没必要背包袱,美国糖尿病人多得不得了,看他们都不好好的?”

等我买回血糖仪吧。

五、坚持服维生素。20年来,我从未吃过1次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过1次胰岛素,但却

每天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近日有时也加服一点维生素B2,或吃少量的维

生素A。近年来,我还每天服用一些中成药如杞菊地黄丸(可延缓白内障)。

维生素的事最好问一下医生比较保险。中药不错,对眼睛好。我还听说了个方子,用银杏树叶泡水喝护肝明目降糖。

六、维持正常体重。

爸,你标准体重应在75公斤左右吧。

文章三:糖尿病患者一日安排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应严格和长期坚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对肥胖患者的要求重点是限制饮食中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减轻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临床症状改善。饮食治疗首先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算出标准体重,然后根据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规定每天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的60%~70%,提倡用粗制的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忌用葡萄糖、蜜糖、蔗糖及其制品,如各种糖果、甜糕点、饼干、冰淇淋、含糖饮料等。饮食中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脂肪为20%~25%。每日三餐,各餐主食量分别为1/5、2/5、2/5。在食品的选择上要注意低糖、低脂肪、低盐、高蛋白及高纤维素。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可延缓食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防止便秘。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及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低盐饮食对糖尿病患者也较为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多地摄入盐,可以增强淀粉酶活性而促进淀粉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而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者一日的食谱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体内情况,科学地计算出每日的热量,再按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及热量来安排好一日的食谱。在安排食谱的同时,不能单以数量求热量,而要注意饮食的质量与营养价值。

例如:男性患者,身高1.70米,体重80公斤,中等体力劳动者。

一、计算理想体重

粗算标准体重=身高-105

170-105=65公斤,标准体重=65公斤

二、判断患者体型

计算超体重的百分比=(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如某人170公分(厘米)80公斤(千克),其超重的百分比=(80-65)÷65×100%=15÷65×100%=23%

超体重在23%以上者,属于肥胖型(重力型)。

三、中等体力劳动者

每日每公斤(kg)需125.4千焦(kJ)[30千卡(kcal)]热量。

四、计算患者一日总摄入量

65×125.4千焦(30千卡)=8 151千焦(1 950千卡)/日

五、一日食谱安排

主食 325克 4 891千焦(1 170千卡)

牛乳 250克 669千焦(160千卡)

黄豆 50克 836千焦(200千卡)

瘦肉 75克 502千焦(120千卡)

蛋 1个 334千焦(80千卡)

油 1.5勺 502千焦(120千卡)

菜 500克 334千焦(80千卡)

总热量 8 068千焦(1 930千卡)

中等体力劳动者,每日总摄入量应为8 151千焦(1 950千卡),与计算出的热量8 068千焦(1 930千卡)差值不大。

糖尿病可以吃水果吗?

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多食甘甜瓜果所致,糖尿病病人不能吃水果。但是,现代医学在初步阐明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采取各种方法控制糖尿病后认为,患者在血糖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是允许吃水果的。如果病情控制较好,可以食用含糖量在12%以下的水果,但一天的食用量以控制在100克以内为宜。对因严重感染而无食欲的病人,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水果来代替部分主食,例如桔子、苹果等。但进食水果的同时,均宜酌减主食的量。病情不稳定、血糖还未控制的患者,则应禁食瓜果。

新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是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调节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度起重要作用,又是机体许多酶及生物活性的组成部份。有人认为其中镁元素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适量进食水果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

含糖量不算高而含有果胶的樱桃、杨梅、菠萝、桃子等,在食后能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胶冻状物质,可吸收肠中水分,延缓食物在肠道排空时间,减缓葡萄糖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从而使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下降。

含糖低的瓜果中黄瓜、南瓜、西红柿含糖为2%,西瓜、香瓜含糖4%-5%,葡萄、樱桃、梨、柠檬、橙子、桃子、李子、石榴、桔子、枇杷、柚子、杨梅、苹果、菠萝等含糖在12%以内;含糖较高的有香蕉、桂圆、荔枝、柿子含糖14%-16%,甘蔗含糖20-30%,蜜枣、葡萄干含糖则高达70%-80%。糖尿病人应尽量选食含糖低的瓜果,对于糖量中等的瓜果不可多吃,应予节制,而对于含糖量高的柿饼、甘蔗、蜜枣、葡萄干则宜禁食。果汁及水果罐头含糖量高,不吃为好。进食水果时间以餐后或两餐之间较为适宜。

发现以上情况,应到内分泌科或代谢科就诊,如医院未设上述专科,则应到内科就诊。

如怀疑有糖尿病应去医院就诊、检查。检查内容有:尿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如仍不能确诊,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罗氏“多合一”血糖检测仪

大盒内有:

1.透明塑料包装 (检测仪、采血笔、2节3A电池)

2.小纸盒 (菲林筒型试纸、质控测试液) --小纸盒上有重要信息的中文翻译

3.黑色便携包,内有一塑料袋采血针和一个透明帽

4.一张“首次使用指南”-- 看中文翻译可基本学会使用和测血糖

5.一本“用户指南”-- 第四页目录上打钩的可看一看,了解进一步信息

6.一小本自测日志--记录检测结果,有部份中文翻译

注:可到卖罗氏的店或医院看看有没有中文的说明书,应该可免费要一份的Hemoglobin A1c (HbA1c,医院测试结果) 和Blood Glucose (BG,血糖仪测试结果) 对照表

食疗

食疗是治疗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无论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药者,都要严格执行食疗原则。随着对糖尿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对糖尿病人饮食疗法提出了下面一些新的认识和原则性的要求。

1.控制总热量:首先强调对每天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理想体重或标准体重为原则。如

一个中等活动量的成年人,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急需热量25千卡。不过具体要视每个病人的情况和活动量灵活掌握,对劳动强度大,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孕妇、乳母或合并有其他消耗性疾病的人适当提高热量。而对超重和肥胖的人则应减少热量才能达到减量和治疗的目的。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三大营养物质比例要合理:糖尿病人实际上与健康人一样,摄入的主要三大营养物质

脂肪、蛋白质和糖比例要合理,否则会在肝脏这个化工厂互相转化,会耗费很多的能量,就象北煤南运、南粮北调一样耗费运输能力,实在不上算。所以现在规定总热量是脂肪占30%(25~35%),蛋白质占16%(10~20%)糖占55~60%,甚至有人主张可达65%。蛋白质过多对糖尿病并无好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高蛋白质饮食可引起病人肾小球滤过压增高,而有滤过压增高的病人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因此现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目前我国一些糖尿病肾病的病人也有少吃粮食多吃高蛋白的片面认识和要求,特别是对那些已有糖尿病肾病的人,这种观点应予纠正。但对发育成长期的青少年、孕妇、乳母和老年人则要适当放宽对蛋白质的限制。

3.脂肪和胆固醇的限制:目前美国对糖尿病人脂肪摄入量的限制与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

的一致,即每日脂肪数量不能超过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每日胆固醇的入量不能超过300mg。无论年轻、年老的糖尿病人都不要选择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黄油、甲壳类鱼和动物内脏(特别是心、肾、肝、肠、脑)。室温下为固体的油,象牛、猪、羊油含饱和脂肪酸多,应少吃;不饱和脂肪酸为植物油、硬果和禽类脂肪。

4.限制钠盐的摄入:糖尿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要避免进盐过多,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

高血压,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每日钠盐的摄入不超过3g。如有高血压,钠盐应每日

少于2g。目前我国居民包括糖尿病人大多进盐过多(平均每日10g左右),因此对糖尿病人特别是已合并高血压者应严格限制盐量。

5.忌食容易吸收的糖和多吃高纤维食品:蔗糖、蜜糖、各种糖果、甜点心、饼干、冰淇淋、软饮料等,因为吸收快,造成血糖高峰明显,对糖尿病人不利。而豆类、块根类、绿色蔬菜、谷物(稻米、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玉米)和生果等高纤维素食品中的纤维素能明显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药剂量,减慢糖的吸收,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6.少食多餐,增加餐次:这样可降低餐后的血糖高峰值,对高血糖控制极为有利。有时

用单纯药物调整效果不佳者,通过分餐即可控制病情。

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文迪雅』

【通用名称】rosiglitazone maleate,马来酸罗格列酮

【化学名称】(±)-5-[[4-[2-(甲基-2-吡啶氨基)乙氧基]苯基]甲基]-2,4-噻唑烷二

酮(z)-2-丁烯二酸盐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mp122~123℃,其马来酸盐Pka6.8和6.1。本品

能迅速溶于乙醇和pH2.3的缓冲水溶液中,并随pH升高溶解度降低[1]。

【药理作用】本品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药物,是一种高选择性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

(PP ARγ)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PPARγ结合,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

所作用组织的PPARγ,增加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

生成、转动和利用。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另一个机制是通过增强葡萄糖转动子GLUT-4对

葡萄糖的摄取,使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高血糖[2]。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罗格列

酮早期能够使血糖正常化,并防止其发生反弹。此外,用本品治疗后,血胰岛素水平和血

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下降,对胰岛β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吸收迅速,Tmax为1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9%。与食物同服时Cma x下降28%,Tmax延迟至1.75h,此变化无明显临床意义。本品的平均口服分布容积约为17. 6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8%,体内几乎被完全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N-脱甲基和羟化后

与疏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血浆半衰期为3~4h。口服后,大约64%从尿中排出,23%由粪

便排出。

本品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年龄、各族、吸烟和饮酒的影响。口服清除率及稳态分布容积均

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女性患者清除率大约15%。中、重度肝损害患者清除率明显降低,消

除半衰期延长2h。

【适应证】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

①单一服用本品:起始量为4mg·d-1,可单次或分2次服用。12周后,若空腹血糖控制不

理想,剂量增至8mg·d-1。

②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起始剂量为4mg·d-1,或单次或分2次,如患者出现低血糖,需

减少磺酰脲类药物用量。

③与二甲双胍合用:起始量为4mg·d-1,可单次或分2次服用。12周后,若空腹血糖控制

不理想,剂量增至8mg·d-1。

【不良反应】本品的不良反应较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轻、中度贫血和水肿,与二甲双胍

合用,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本品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另外还有上呼吸道感染、外

伤、头痛、背痛、高血压、疲劳、鼻窦炎、腹泻和低血糖。临床试验中,有0.2%患者出现AL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动物实验表明,罗格列酮对小鼠无致癌性。当给药量相当于人

每天量大推荐剂量AUC的2倍以上,可引起小鼠脂肪组织增生和鼠良性脂肪瘤发生率明显增加。给予雌性大鼠40mg·kg-1,d-1,其生育能力下降,血中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降低。对

妊娠中晚期大鼠和家兔,可引起胚胎死亡和生长迟滞。从大鼠乳汁中检出本品相关物质。

因此,建议妊娠、哺乳妇女不宜服用本品。

【注意事项】

①对本品或其中成分过敏者禁用。

②本品不宜用于I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③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和无排卵型妇女,可随着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而恢复排卵,

应注意避孕。

④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

⑤用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ALT轻度升高的患者应慎用,若ALT大于正常值3倍或出现肝

功能异常症状或出现黄疸时,均应停止服药。

⑥尚无18岁以下患者服用本品的资料,故不推荐使用。

【临床评价】一项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共1402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3]。单独治疗

组:安慰剂158例,罗格列酮4mg·d-1166例,罗格列酮8mg·d-1-169例;与磺脲类联合治

疗组:安慰剂+磺脲类192例。罗格列酮2mg·d-1+磺脲类198便,罗格列酮4mg·d-1+磺脲

类183例;与与二甲双胍(2.5g·d-1)联合治疗组:安慰剂+二甲双胍113例,罗格列酮2m

g·d-1+二甲双胍109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mg·d-1+二甲双胍109例。在治疗前和治疗第

4,8,12,18和26周测量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程度和β细胞功能。

结果:罗格列酮单独治疗和与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减轻Ⅱ型糖尿病患者

的胰岛素抑制,并能够改善β细胞的功能。而安慰剂组上述2项指标均进一步加重,磺脲

类治疗组则使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二甲双胍单一治疗不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

的功能。

【规格包装】薄膜衣片:2mg,4mg。

【参考价格】4mg×7片/盒,120.00元/盒。

【贮存条件】密封,30℃以下干燥处保存。有效期暂定2年。

【生产厂家】史克必成(天津)有限公司

【厂址】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5大街65号。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20000012,X20000013。

【在 bluerosegirl (再见萤火虫)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年前在国内的时候,临床上用过一种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刚查了下药厂是天

: 史克比成公司的)

: 觉得还是有效果的,特别对长期依赖胰岛素,效果已经不是很好的病人

: 但是挺贵的,国内说是有药厂在做替代药物,不过怀疑效果不一定好

文迪雅(Rosiglitazone)是目前国际上最好的胰

岛素增敏剂,也就是说是针对II型。她应该去医院,医生会检查各方面指标,给你一个

好的治疗方案。好象目前联合治疗方岸比较多,ROSI+METFORMIN,

ROSI+insulin,但是ROSIGLITAZONE 在国内卖的很贵,METGORMIN (二甲双胍)要普遍的多

,其他还有很多别的药,拜糖平什么的。但是一定要医生帮助做决定。自己乱吃药绝对不

可以。好象目前,如果其他药物控制血糖不明显,胰岛素注射还是不可缺少的。糖尿病

虽然不会立即导致很严重后果,但是控制不好,是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杀手

,因为其导致的严重的心,肾,神经方面的病变。

内分泌失调糖尿病患者中药食谱

山药30克、苡仁克、海带适量、小米适量,加冷水浸泡半小时,煮熟当饭吃,适应于内分泌失调的糖尿病。

多吃南瓜和燕麦片

LG每天晚餐后吃煮南瓜数片,血糖多在5以下,故就让他不吃药了,however, whenever he stops eating pumpkin, the blood sugar level will increase to anywhere above 6.

糖尿病指标

糖尿病指标 糖尿病具备三多一少症状,然后查空腹血糖,餐后1h 2h 3h 血糖可以确诊,虽然你的空腹血糖高一点,但是不能就确诊。 糖尿病引起的原因很多,目前不能确定,但是诱因我们要注意的,睡眠不好,着急生气,感冒,炎症,饮食不规律,伤口,都能生高血糖,平时注意这些。 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去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首先空腹以后抽血,吃一个馒头或者喝75克葡萄糖1小时后化验,2小时后化验,3小时候化验,参考下面的诊断标准可以确诊。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注: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二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mmol/L) 理想 4.4~4.6 尚可≤7.0 差>7.0 非空腹血糖(mmol/L) 理想 4.4~8.0 尚可≤10.0 差>10.0

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 空腹血糖<7.8mmol/L (140mg/dl) 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 糖尿病的治疗: 口服的,像降糖药,是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才能作用于身体,长时间服用会产生耐药性并且还伴随着极大的副作用; 中医药灸疗法的新产品,经过经穴传感技术作用于身体,安全无作用。 如果是糖尿病,一定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大部分并发症主要是长期用药引起的,眼病足病,肾脏,心脏,脑肌等。 晚餐不过甜 糖尿病指标是多少,晚餐和晚餐后都不宜常常吃甜食。糖经消化可分解为果糖与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分别转变成能量与脂肪。由于晚餐后人的运动量减少,而运动对糖转换成脂肪有抑制作用,所以晚餐摄入过多的甜食,会使体内的脂肪堆积,久而久之会令人发胖。 晚餐不过晚 糖尿病指标是多少,晚餐不宜吃得太晚,不然易患尿道结石。不少人因工作关系很晚才吃晚餐,餐后不久就上床睡觉。人在睡眠状态下血液流速变慢,小便排泄也随之减少,而饮食中的钙盐除被人体吸收外,余下的须经尿液排出。 糖尿病指标是多少,据测定,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进食后四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作者:童南伟时间:2011-02-18 点击:3301 欢迎在本专区内发表提问,我们会将问题收集后交给专家进行解答,提问者并有机会获得纪念品一份!(>>填写收件地址) 目前,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公认指标,但它应该控制的理想水平即目标值究竟是多少还存在争议。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1993)、熊本(Kumamoto, 1995)、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1998)等高质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其后续研究DCCT-EDIC(2005)、UKPDS-80(2008)还证实早期有效控制血糖对大血管也有保护作用[1-5]。这些研究终点的HbA1c控制在7.5%左右,那么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部分已有心血管疾病(CVD)或伴CVD极高危因素的糖尿病人群进一步降低血糖,对CVD的影响会怎样呢?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干预研究(ACCORD)、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行动研究(ADVANCE)等对该类人群平均约5年左右的干预,结果显示强化降糖治疗使HbA1c<6.5%,患者死亡风险和大血管事件发生并无进一步减少,ACCORD甚至表明控制HbA1c水平接近正常值(<6.4%)会增加这类患者死亡率[6-8]。 这些与理论或预期不一致结果产生的原因尚不确定,可能与入组人群差异、低血糖、体重增加、随访时间长短及评估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但过分苛求血糖正常化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ACCORD、VADT数据分析提示对病程长、有低血糖史、有CVD或合并CVD极高危因素的患者,盲目地进行强化达标治疗,会明显增加低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各权威组织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的水平也不尽相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认为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目标值HbA1c<7%[9];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美国内分泌协会(AACE/ACE)、英国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全球有效管理糖尿病合作组织(G PEDM)和加拿大糖尿病学会(CDA)则建议一般情况时HbA1c<6.5%[10-1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一般HbA1c目标值为<6.5%[15]。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即对血糖控制的风险(risk)与获益(be nefit)、成本(cost)与效益(effectiveness)和可行性(feasibility)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寻找较为合理的平衡,这一点已是专家共识。在我国,多数糖尿病患者居住在县以下及农村地区,经济、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障及医疗水平等诸多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差别极大,地域差别较强,因此临床医生在设定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时除考虑病理生理因素即病情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在某些特定患者甚至超过病情。比如自我血糖监测(S MBG)在我国开展不普遍,因此防范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必须放在首位,HbA1c目标的制定

糖尿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2、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户籍在辖区,但不居住本辖区的居民不属于管理对象。() 3、35岁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常住,均不属于管理对象。() 4、辖区内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临时外出,可在回辖区后继续管理,不需结案。() 5、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指在辖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具有辖区户籍,均应纳入管理。 6、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不需要进行管理。() 7、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8.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初步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9.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浙江省规范要求应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接受1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 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1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应为其免费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12.对首次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而无糖尿病症状者,应在不同日复查明确诊断,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专项管理。() 13.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浙江省规范要求应建议其至少每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14.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5.浙江省规范要求,针对血糖控制不达标或并发症/合并症不稳定的患者,必须实施强化管理,至少1个月随访1次。() 16.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危急情况,应快速完成随访记录表填写并紧急转诊。() 17.随访过程中因危急情况紧急转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在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1 对于年龄在60~70岁之间,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强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按强化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上述标准以防止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不少病情较轻老年糖尿病患者,仅用二甲双胍和糖苷酶抑制剂,不需促泌剂及胰岛素,血糖达到正常,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这类人血糖控制目标可接近正常范围。 1.2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小时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为6.5%~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所需时间平均为糖尿病发生后15年,而大多数70岁以上老人往往在此之前就死于别的疾病,所以,对7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但不能放弃血糖的良好控制,不然就将降低70岁以上发病者的10年生存率;年老与糖尿病协同作用而加快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70岁以上老人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高血糖容易引起许多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现在社会,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较以往提高,65岁以上非糖尿病老人平均预期寿命为15年,75岁以上者不足10年,85岁以上者不足5年,因此,应尽量控制血糖以保持预期寿命。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 mmol/L,餐后2小时:8~11.1 mmol/L,HbAlc:7.0%~7.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血糖居高不降时,应及时使用普通胰岛素尽快降低血糖,但又要不使血糖下降过快,以免诱发脑水肿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注意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待血糖下降到13.9 mmol/L时,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已纠正,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按上述标准控制血糖水平,有时目标要因人而异。 1.5 老年糖尿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或基础疾病因为年老和糖尿病更为加重,生活质量低下,对这类老年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引起症状的高血糖,或控制在尿糖量偏低,不足以引起多尿症状及脱水的血糖水平,并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综合考试题

糖尿病综合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A型)(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0.5分,共25分) 1.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常在40岁以后发病 B.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C.胰岛素绝对缺乏 D.胰岛素释放高峰延迟 2. 若血糖高于正常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为确诊糖尿病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B ) A.血糖 B.OGTT C.糖化血红蛋白A1 D.糖化血浆白蛋白 3.下列不是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A) A.病因治疗 B.早期治疗 C.长期治疗 D.治疗措施个体化 4. 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为:() A. 25%-30% B. 35%-40% C. 45%-50% D. 55%-60% 5. 被称为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是( A ) A.铬 B.铁 C.锌 D.钴 6.女,26岁,孕5月。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查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可诊断为( D ) A.正常血糖 B.糖尿病 C.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D.妊娠期糖尿病 7.下列哪项不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A ) A.血糖多>33.3 mmol/L B.血酮体>1.0 mmol/L C. pH<7.35 D.血白细胞>10 ×109/L 8.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应注意的电解质紊乱是( D ) A.低钠血症 B.高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低钾血症 9.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注意补充:( A ) A. B族维生素 B.钙 C.铁 D.胡萝卜素 10.胰岛素注射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C ) A.三角肌 B.上臂 C.腹壁 D.臀部 11.能导致尿糖阳性的因素为( )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胃空肠吻合术 C.弥漫性肝炎 D.急性应激状态 1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控制目标为( B ) A.血压<130/80mmHg B.血压<125/75mmHg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目前,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 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 病进展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HbA1c 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公认指标,但应该控制 的理想水平即目标值究竟是多少还存在争议。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1993)、 熊本(Kumamoto)、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1998)等高质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严 格的血糖控制会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发展,其后续研究DCCT-EDIC(2005)、UKPDS- 80(2008)还证实早期有效控制血糖对大血管 也有保护作用[1-5]。这些研究终点的HbA1c控制在7.5%左右,那么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部 分已有心血管疾病(CVD)或伴CVD极高危因 素的糖尿病患者群进一步降低血糖,对CVD的 影响将会如何?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干预研究(ACCORD)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 ADT)和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行动研究(ADV ANCE)等 对该类人群平均5年左右的干预,结果显示强化降 糖治疗使HbA1c<6.5%,患者死亡风险和大血管事件发生并无进一步减少,ACCORD甚至表明控制HbA1c水平接近正常值(<6.4%)会增加这类患者死亡率[6-8]。这些与理论或预期不一致结果产生的 原因尚不确定,可能与入组人群差异、低血糖、 体重增加、随访时间长短及评估方法等诸多因素 有关,但过分苛求血糖正常化可能是主要原因之 一。ACCORD、V ADT数据分析提示对病程长、 有低血糖史、有CVD或合并CVD极高危因素的患者,盲目地进行强化达标治疗,会明显增加低血 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各权威组织推荐的血糖控 制目标HbA1c的水平也不尽相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认为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目标值HbA1c <7%[9];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内分泌 医师协会/美国内分泌协会(AACE/ACE)、英国 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全球有效管理 糖尿病合作组织(GPEDM)和加拿大糖尿病协 会(CDA)则建议一般情况是HbA1c<6.5%[10-1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一般HbA1c目标值为<6.5%[15]。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原 则,即对血糖控制的风险(r i sk)与获益(benefit)、成本(cost)与效益(effectiveness)和可行性(feasibility)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寻找较为合理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4421143.html,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 作者:杨凯杰 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01期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已能够做到长期坚持服药和定期到医院复查,但要问他们糖尿病控制的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目标,许多人还是一脸的茫然。 那么血糖应控制到多少才算理想,其他指标该达到怎样的数据心中才宽慰呢?达到了控制目标后,又该何时复查呢?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力求两个目标:通过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力求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两个目标中,第一个是最根本的,尤为重要。血糖控制指标可分为"理想"、"尚可"和"较差",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指标各有所不同。如在空腹情况下,"理想"值为4.4~6.1毫摩 尔/升(79~100毫克/分升);"尚可"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较差"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而在餐后情况下,"理想"值为4.4~8.0毫摩尔/升(79~144毫克/分升);"尚可"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较差"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因此,患 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定期监测血糖,力求使其达到"理想"水平。一旦出现"较差"就应立刻去看医生,请医生帮助查找原因并对血糖加以控制。有些患者会问,在日常监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一个更重要呢?肯定地说,餐后血糖更为重要,因为餐后血糖不仅能反映药物控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餐后血糖的高低与并发症的程度最为相关,控制好这一段血糖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讲血糖和尿糖应每周测1次,当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至每2~3周测1次,但最长也不要超过1个月。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提醒病友注意。第一、测血糖比测尿糖重要,因为尿糖受肾糖阈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血糖的水平。有些病友经常图省事,仅用尿糖试纸测尿糖来判断自己的血糖,结果住往出现较大的误差,使自己和医生被假象迷惑,盲目乐观。不过,尿常规检查却应该提倡,因为现在各医院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8~10项内容,其中不仅有尿糖,还有尿酮体、尿蛋白等,它们对了解病情特别有帮助,如尿酮体可反映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蛋白阳性可反映肾脏的病变等等。因此,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时,同时进行尿常规检查是必要的。第二,做为日常血糖的监测,采取手指血所测的快速血糖结果和抽静脉血的血糖结果意义是一致的。据统计,手指血糖比静脉血糖略高10毫克/分升左右,这种微小的差异不会影响对病情的分析。另外,就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快速血糖仪所测的血糖结果是精确的,是可以依赖的。有的病友常对此抱有怀疑态度,这是大可不必的!第三,已经患有多种并发症的病友,如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监测应该更勤一点,应每周2~3次,以便及时掌

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标准

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一、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L,餐后血糖<L,HbA1c<%,尽量使HbA1c<%。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L且随机血糖<L,HbA1c<%。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L,餐后血糖<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HbA1c在%~%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L,餐后血糖在~L,HbA1c在%~%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HbA1c在%~%。

二、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三、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L,睡前~L,HbA1c<%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 四、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L,餐后血糖在L以下,HbA1c<%。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为统一全区糖尿病人的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糖尿病查、治、管、转、报等环节的工作,畅通运行糖尿病人管理流程,更好的服务我区糖尿病人群,特制订本规范。 一、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以糖尿病防治结合专科门诊为纽带,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在我区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促进早诊早治,对现症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目标 (一)近期目标 搭建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工作平台,组建工作队伍,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措施,顺利开展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二)中期目标 1、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通过多种途径发现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及有效管理,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康复工作,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远期目标 建立起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有效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减轻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我区全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工作流程 按照“查、治、管、转、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基调建档、规则治疗、分类管理、双向转诊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机制的前提是多渠道的发现糖尿病人,核心是加强专科门诊建设、实施规则治疗,将糖尿病人逐步归口到专科门诊治管,关键是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双

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病人发现 1、发现渠道 个例发现渠道,也是日常发现渠道,主要有: (1)机会性筛查(诊疗发现)镇、村医生在平常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在就诊者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是日常发现患者的主要渠道。一旦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应建议其进行OGTT检测。 (2)家庭访视通过村医生为主的上门服务等机会收集其他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集中发现渠道主要有: (1)建档发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基线调查等途径发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高危人群筛查根据高危人群界定条件和特点,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是早发现的主要手段,常用方法有空腹血糖检查和OGTT 检测。 (3)体检发现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体检或其他形式的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 (4)主动检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促使高危人群甚至一般人群主动检测血糖来检出患者。 2、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 (3)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调节受损诊断 (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5.6mmol/L~<7.0mmol/L (2)糖耐量减低(IGT):OGTT中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4、高危人群界定 符合下列一项条件者即为高危人群: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者(即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耐量减低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24kg/m2)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糖尿病的判断标准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型和2型糖尿病病因因素如下: (1)1型糖尿病病因 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1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体内的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2)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 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一般不明显或仅有部分病患表现,而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 检查 糖尿病的检查 糖尿病的检查采样一般是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如下: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但是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尿糖也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可稳定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基化血清蛋白(GHb)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11月26日下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发布仪式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20)期间举行。 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

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2018年糖尿病护理习题

十二月份理论考试 一、选择题 1.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A.空腹血糖B.餐后血糖C.尿糖D.糖化血红蛋白 2.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范围是() A. B. C. D. 下列哪项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糖尿病足 C. 糖尿病肾病 D. 眼底出血 4. 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5.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7. 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8.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B.周围神经病变常以下肢最先出现 C.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管病变 D.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 9.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以下哪项正确() A.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宜控制饮食 C.使用胰岛素者要给高热量饮食 D.有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 10.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和关键的措施是() A 防治诱因B使用小剂量胰岛素C补液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E纠正脑水肿

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为() A酮症酸中毒B严重感染C心血管病变D糖尿病肾病E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2.育龄妇女,停经38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早上进食昨天的剩菜后出现 恶心、呕吐,无瞍痛,无阴道流血,无腹泻。即往无胃肠疾病史。目前诊断 考虑诊断( ) A、妊娠剧吐 B、急性肠胃炎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急性胃扩张 13.妊娠剧吐患者常规制图方案无效时可选用() A、多西拉敏 B、苯海拉明 C、异丙摩『 D、地塞米松 14.整个孕期都可以使用的止吐用药为() A、维生素B6 B、地塞米松 C、异丙嗪 D、甲氧氯普 15.妊娠剧吐住院治疗的治疗计划包括( ) A、括静脉补液 B、补充多种维生素 C、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素乱 D、合理使用 止吐药物,防治并发症 16.妊娠剧吐的体征包括() A.孕妇体质量下降,下降幅度甚至超过发病前的5%B、出现明显消瘦、极度 度乏C、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眼球回陷D、尿量减少等 17.妊娠剧吐终止妊娠指征() A、体温持续高于38℃ B、卧床体息时心率〉120次/min C、持续黄疸或货白 尿D、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及神经性体征E、有颅内或眼底出血经治疗不好转 者F、出现Wernicke脑病 18.妊娠剧吐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血中血HCG的水平 B、血中PRL水平升高 C、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D、血转氨酶升高F、电解质异常升高 二.填空题

各种血糖控制标准

各种血糖控制标准 为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制订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帮助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心情愉快,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主要指标有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血糖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才算合理呢? 经典标准 在众多“指南”中,目前我国医学界比较公认的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发布的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发布的2016年版《糖尿病诊疗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等制定的指南。前面两个指南对非妊娠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一致的:糖化血红蛋白<7.0%,空腹血糖4.4~7.2 毫摩/升,餐后血糖<10.0 毫摩/升。 既然这是权威而经典的标准,那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朝这一标准努力吗?我们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引起来势凶猛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致死、致残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而低血糖可能导致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痴呆,或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梗死,甚至造成低血糖昏迷,昏迷过久可致死亡。血糖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于是,循证医学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收集、分析、评价糖尿病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形成了“指南”。 不过,指南在血糖控制目标值之后往往列出了补充说明,“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目标值”。这些具体情况主要指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预期寿命、有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微血管并发症、有无反复低血糖或无意识的低血糖,以及个别患者 的自我要求。 分层标准 在经典血糖控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严格或宽松的血糖目标值,也就是“分层达标”,可以在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出现 严重和(或)频繁的低血糖。 严格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一般病程较短,无频繁低血糖发生,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预期寿命较长,血糖控制标准应当更严格:糖化血红蛋白<6.5%(尽量达到6.0%),空腹血糖4.4~ 6.1毫摩/升,餐后血糖<8.0毫摩/升。 略宽松 70 岁以上、病程相对较长、无严重低血糖、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糖化血红蛋白<7.0%,空腹血糖6.1~7.0毫摩/升,餐后血糖8.0~ 10.0毫摩/升。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

糖尿病化验指标解读 血糖 正常人血糖较稳定,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一般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过7.8mmol/L。 空腹血糖超过(包括)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包括)11.1mmol/L,或者任何时间的血糖超过(包括)11.1mmol/L,即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超过了正常的血糖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们把它称为“糖调节异常”(IGR.也有人称为“糖尿病前期”的),包括三种情况:①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5.6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2小时<7.8mmol/L;②单纯糖耐量减低(IGT):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③:①+②。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者;进行口服葡糖糖耐量实验(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检测2小时血糖),则可以发现64.2%的糖代谢异常者。这就是说,即是空腹血糖不高,如果不进行糖耐量实验的话,将有84.5%的糖耐量异常者被漏诊。所以,对于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者,我们一般都要建议再检测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检测方便,但是波动大,重复性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重复性好,但是检测不太方便。 另外,这里说的血糖指标都是静脉血糖检测指标,我们自己在家里用血糖仪查的末梢(即扎手指头)血糖跟这个指标有差异,可以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监测,但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 ①各型糖尿病; ②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③急性应激,比如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血管意外以及急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等; ④服用某些药物,如比较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强的松、地塞米松,避孕药,利尿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 ⑤严重的肝病和胰腺疾病; ⑥饮酒可以导致低血糖也可以导致高血糖; ⑦Somogyi现象:发生低血糖以后的一两个小时。出现低血糖现象以后由于人的调节机制,虽然没有进食,但是血糖也可能反射性的升高。所以总是有人不解的问,自己总是出现低血糖怎么可能会有糖尿病? 胰岛素和C-肽 胰腺β细胞分泌出来的是胰岛素原,一分子胰岛素原迅速分解为一分子胰岛素原和一分子C-肽。胰岛素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大约有一半在肝脏被代谢分解,所以门静脉血的胰岛素水平是周围动脉血的2—3倍,周围静脉血的3—4倍。 胰岛素的半衰期为4—5分钟,C肽的半衰期为11—13分钟,外周静脉血C肽的浓度为胰岛素的5倍。因为C肽的半衰期长,浓度高,不受注射胰岛素的影响,和内源性胰岛素是1:1分泌,所以临床上常以C肽来反映胰腺β细胞分泌功能。 胰岛素的分泌受进食影响很大。正常基础状态时每小时分泌胰岛素1单位,全天大约分泌24个单位,称为基础分泌;进食食物后马上分泌5—6个单位,称为峰分泌。1型糖尿病基础和峰分泌都缺失,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的基础分泌正常(也存在高或低),峰分泌延迟在2—3小时。通过检查胰岛素的分泌可以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也可以知道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或者是胰岛素缺失为主,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己糖结合的产物,其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部

2型糖尿病,为何血糖控制目标各不同

同为2型糖尿病,为何血糖控制目标各不同 许多糖友在相互交流之中发现,医生告诉每个人的血糖目标值并不相同,那同样 是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每个人的指标不一样呢? 个体化控制目标才是合理的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并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血糖控制目标。 对比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指南将血糖控制目标由一个固定的值修改为一个范围,如空腹血糖在3.9~7.2mmol/L,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修改呢? 这主要是综合考虑高血糖、低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由于发生一次低血糖对身体所产生的危害,足以抵消长期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因此,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也就是为什 么只有个体化的血糖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才是合理的。 三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4~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 10.0mmol/L,HbA1c<7.0%。 此外,如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 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适当放宽目标的2型糖尿病 1.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可以控制得稍微宽泛一些,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般标准:空腹血糖 6.0~ 7.0mmol/L,餐后2小时 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对那 些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再适当放宽。 2.合并严重并发症 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低血糖所引起的风险远远大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所带来的风险,这时首先要考虑减少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使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的状态,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种情况下,患

如何看懂糖尿病的各项指标验单

如何看懂糖尿病的各项指标验单?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方法简便且样品容易获得,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或者由患者自行检测。所以,尿的检测常常是糖尿病诊断的第一步检查。 尿糖检测 尿糖,英文代号U-GLU。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意义 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一般情况下,血糖在8。9~11。1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1。1~13。9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3。9~16。7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在16。7~19。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血糖高于19。4毫摩尔/升时,尿糖为(++++)。 温馨提示:尿糖与血糖在肾功能正常条件下一般呈正相关。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故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尿中含糖量>150毫克时称为糖尿。出现糖尿提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测并不可以协助诊断糖尿病,肾性

糖尿血糖正常,尿糖亦可阳性。但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尿酮体检测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主要为肝脏脂肪氧化和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丙酮40~50毫克,用一般方法难以测出。当血中酮体增加时,尿中排出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明显增加,就会出现尿酮体阳性。 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其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β-羟丁酸的含量,超过0。5毫摩尔/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酮体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病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此时人体就会动用脂肪产生能量,同时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为酸性物质,可引起人体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酸中毒、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检测尿中酮体:(1)出现全身不适,像感冒、发烧一样。(2)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 (3)血糖明显高于平时(大于13~14毫摩尔/升)。(4)妊娠期间。 (5)长期饥饿、低血糖时。(6)应激、感染、创伤、手术等意外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 2008-03-30] 来源:三九健康网 近20年以来,国际上对糖尿病病因以及并发症方面研究取得了大量成就,加深了对糖尿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提出了对现行WHO1980~1985年的诊断和分型的修改。WHO1999年咨询报告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IDF-WPR)委员会正式认可了这些修改。中华糖尿病学会也于1999年正式采用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在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降低了空腹血糖的指标,并提出了空腹血糖损伤(IFG)概念。降低空腹血糖标准是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他们发现空腹血糖 7.8mmol/L时,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12.8~13.9mmol/L之间,与原来餐后2小时的血糖标准(11.1mmol/L)不能吻合。修改后的血糖标准使空腹和餐后2小时得到了统一。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这里特别说明的是IFG和糖耐量损伤(IGT)都是介于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状况。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FPG)<6.11mmol/L并且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为正常。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 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糖尿病大致可分为二种:胰岛素依赖型 (I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 (II型)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全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3%左右,而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0%左右,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高血糖本身,而主要是会带来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各种并发症的致残和致死率都很高。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如果要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威胁,就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治疗和处理糖尿病的最终目的,是使糖尿病病人保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其中,空腹和餐后血糖可以采用静脉血浆检测方法,这样较为准确;或者也可以用血糖监测仪来进行检测,这样较为简便。空腹血糖反映一天中较低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反映较高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能够反映近6-8周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很好的监测指标,其正常值为<6.2%。 根据200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8.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 <6.5%,则表明血糖控制良好。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在6.5-7.5%,表明血糖控制一般。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7.5%,则表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