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第24卷第4期东北地震研究Vol.24No.4 2008年12月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 Dec.,2008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雷清清,廖旭,董晓燕

(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本文结合编制1∶100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20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

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辽宁省;活动断裂;地震构造;1∶1000000地震构造图

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865(2008)04-01-10

0引言

自1989年辽宁省地震局编制1∶1750000辽宁地震构造图(马杏垣,1989)以来,随着省内一些大中城市地震小区划、活断层探测和近500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辽宁地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活断层研究资料。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编制更大比例尺的辽宁地震构造图和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的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活断层的新老资料,以统一对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地认识,为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本项研究和图件编制地质内容以辽宁地质矿产部门1∶500000地质图(辽宁省地矿局,1989)为基础图件,基础地理底图为1∶1000000国家测绘局提供的ARCGIS版本。本次编图吸收了邓起东等所编1∶4000000中国活动构造图新思路(邓起东等,2007),在查阅近20年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资料,并利用最新遥感影像资料,合成处理沈阳、大连、抚顺、营口等地区ETM卫星影像数据共16景,根据卫星影像对活动构造进行逐条校对验证,从而使断层的图面展布和几何特征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1辽宁大地构造环境

地震构造的孕育和发展基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演变。辽宁大部分位于中朝准地台,其大地构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十一五”重点项目,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编制项目。

来稿日期:2008.10

作者简介:雷清清(1954-),男,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震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地质、断裂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东北地震研究

24卷

造演化可分为地台形成、盖层发育和大陆边缘活动三个阶段。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辽宁境内的东、西部大型隆起和中部坳陷的构造格局。以赤峰—开原断裂为分界线,辽宁北部涉及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和吉黑褶皱系的很少部分,该区是沿中朝地台北缘形成的前中生代陆缘增生带。中生代以来与中朝准地台共同卷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大地构造环境趋于一致,但南北两区地壳介质强度及构造运动强度却存在明显差异。

1.1北部内蒙地轴东西向断裂系

赤峰—开原超岩石圈断裂(1)和凌源—北票—沙河岩石圈断裂(2)分别为内蒙地轴北、南边

缘断裂,为压扭性逆断层性质。向东延入吉林,向西分别延入内蒙和河北。赤峰—开原断裂为中朝准地台与北部地槽的分界线,凌源—北票—沙河断裂为内蒙地轴与燕山台褶带,下辽河断陷的分界断裂。两条断裂均被北西向柳河断裂(8)、柏家沟—平顶堡断裂(9)和郯庐断裂沈阳—四平段(10)错切(图1)。

1.2辽西北东向断裂系

为一系列印支—燕山期形成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有朱碌科—中三家断裂(3)、朝阳—

北票断裂(4)、医巫闾山西侧断裂(5)、锦州断裂(6)。断裂控制中生代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印支、燕山期火山喷溢—沉积作用,中生代时期以挤压构造环境为主,现今多为以张扭性为主的壳断裂。中强地震与控制盆地的断裂继承性活动有关。

1.3辽东湾—下辽河北东向郯庐断裂系

为郯庐断裂带主干的北延部分,主要发育在辽东湾海域、下辽河平原、沈阳—四平一带。深地

震测深资料表明,陆域的辽中断裂(13)、牛居—油燕沟断裂(14)、沈阳—四平断裂(10)为郯庐断裂系的主体,为切入岩石圈的张扭性正断裂。沿断裂有多次5级左右地震分布。

1.4辽东北东—北北东向断裂系

为一系列发育在辽东隆起内部及边缘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其中金州断裂(20)、鸭绿江断

裂(29)为规模较大的张扭性正断性质岩石圈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沿断裂有破坏性地震分布。其余半岛内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多为地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1.5北西向断裂系

北西向断裂地表显示规模较小,现今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多呈隐伏状态,但活动时代较新。

海城河隐伏断裂(18)为海城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北票—义县断裂(7)、柳河断裂(8)、柏家

图1辽宁地震构造图

Fig.1Seismotectonic Map of Liaoning

Province

2

雷清清等: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4期

序号断层或段

落名称

活动

性质

存在

状态

产状长度

(km)

位置(经纬度)

地震活动

活动

时代

走向倾向倾角起点(°)终点(°)

1赤峰-开原断裂逆断层出露、

隐伏

近EW S40-60°500

119.373

42.076

125.076

42.515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前第四纪

2凌源-北票-沙

河断裂

逆断层

出露、

隐伏

近EW N40-75°500

118.995

40.688

125.165

42.314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早更新世

3朱碌科-中三

家断裂

逆断层出露NE NW60-75°70

120.013

41.727

119.648

41.179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4-1朝阳—北票断

裂北段

逆断层出露NE NW25-50°40

121.133

42.098

120.796

41.796

1970-2008年4月有小震活动中更新世

4-2朝阳—北票断

裂中段

逆断层出露NE NW25-50°40

120.796

41.796

120.476

41.683

419年5讓讈级地震,1970-2008

年4月ML1.0-4.9级地震780

次,呈NE向条带分布

晚更新世

4-3朝阳—北票断

裂南段

正断层出露NE SE60-80°120

120.476

41.683

119.927

40.612

有小震活动中更新世

5医巫闾山西侧

断裂

正断层出露NE NW40-80°130

122.25

342.266

121.258

41.311

1698Ms5级地震,1970-2008年

4月有小震活动

中更新世

6锦州断裂正断层出露NE NW50-65°90121.551

41.299

120.739

40.805

小震活动微弱中更新世

7北票-义县断裂左旋走

滑断层

出露、

隐伏

NW NE70-90°100

120.581

41.966

121.414

41.296

1698Ms5级地震。1970-2008年4

月小震活动呈北西西向条带分布

中更新世

8柳河隐伏断裂左旋走

滑断层

隐伏NW NE75-90°100

122.226

42.625

122.776

42.052

1318、1779、1988分别发生Ms

阜新5、哈尔套5、彰武4.8级地

震,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

微弱

中更新世

9柏家沟-平顶

堡断裂

左旋走

滑断层

隐伏NW NE40-80°100

123.529

42.702

123.954

42.317

1775铁岭Ms5.5级地震,1970-

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弱

中更新世

10-1郯庐断裂沈阳—

四平段北段

正断层

出露、

隐伏

NE

SE,

NW

40-60°40

124.423

42.867

124.064

42.541

中更新世

10-2郯庐断裂沈阳—

四平段中段

正断层

出露、

隐伏

NE

SE,

NW

40-60°30

124.064

42.541

123.832

42.341

1594、1596、1775、1875年分别发

生Ms4讕變、5讓讈、5讓讈、4讕變级地震,

1970-2008年4月有小震活动

晚更新世

10-3郯庐断裂沈阳—

四平段南段

正断层隐伏NE

SE,

NW

40-60°100

123.832

42.341

123.130

41.660

1765年沈阳发生5讓讈级地震中更新世

11长白乡-观音

阁断裂

正断层

出露、

隐伏

NE NW65-80°45

123.849

42.032

123.284

41.710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12台安隐伏断裂正断层隐伏NE NW50-60°68122.475

41.393

121.589

40.901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早更新世

13辽中隐伏断裂正断层隐伏NE SE60-70°120123.139

41.649

121.978

40.830

1599年发生Ms4讕變级地震中更新世

14牛居—油燕沟

隐伏断裂

正断层隐伏NE NW70-80°130

123.195

41.593

122.092

40.715

1859年、1885年在营口附近分

别发生Ms5讕讈、5级地震

中更新世

沟—平顶堡断裂(9)均与破坏性地震分布及现今小震活动条带相关。

2辽宁省主要活动断层特征

依据对断裂出露点的调查,断裂浅埋段的探槽开挖,断裂的地质、地貌形态特征研究,对错切新地层和上覆地层的采样测年,断层泥的采样测年,隐伏断裂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跨断层钻探研究,小震活动的成团、成带,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等确定辽宁省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北东-北东东向断裂以张扭性右旋正走滑活动为主,规模较大,多期活动,往往控制构造演化和地貌形态,如郯庐断裂辽东湾-下辽河段、沈阳-四平段及金州断裂等;北西向断裂形迹显示以压扭性左旋走滑活动为主,规模较小,多呈隐伏状态,但活动时代较新,往往构成断续展布的活动构造带,如海城河隐伏断裂为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北票—义县断裂、柳河断裂、柏家沟—平顶堡断裂均与破坏性地震分布或现今小震活动条带相关。

表1辽宁活动断层(段)参数一览表

3

东北地震研究24卷

序号断层或段

落名称

活动

性质

存在

状态

产状长度

(km)

位置(经纬度)

地震活动

活动

时代

走向倾向倾角起点(°)终点(°)

15浑河断裂正断层出露NE NW70°180123.190

41.595

125.188

42.207

1970年-2008年4月有小震群

活动,主要与煤矿开采采空区

诱发矿震有关

中更新世

16析木城-胡家

岭断裂

正断层出露NEE NW50-60°65

122.68

540.682

123.318

40.827

1970年-2008年4月有小震活动中更新世

17太子河断裂正断层出露NE NW50-85°90123.959

41.410

122.967

41.047

1970年-2008年4月共发生

M L≥1.0级地震645次,最大为

貝窝1974年Ms4.8级,以震群

活动为主,略呈NE向条带分布。

中更新世

18海城河隐伏断

左旋走

滑断层

隐伏300°NE80-90°70

122.386

40.817

123.101

40.484

1618、1975、1999、2000分别发

生Ms4、7.3、5.4、5.1级地震,现

今小震活动呈密集的北西西向

条带分布,1970-2008年4月共

发生M L≥1.0级地震18400多

次,与海城河隐伏断裂走向一致

全新世

19-1郯庐断裂辽东

湾段隐伏断裂

正断层隐伏NE SE50-70°270

121.766

40.913

119.972

39.317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19-2郯庐断裂辽东

湾段隐伏断裂

正断层隐伏NE NW50-70°270

121.582

40.456

119.963

39.116

1922、1970、1974年分别发生

Ms6讓讈、4.8、4.7级地震,1970-

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弱

晚更新世

19-3郯庐断裂辽东

湾段隐伏断裂

正断层隐伏NE NW50-70°270

122.027

40.638

119.896

38.935

1922、1970、1974年分别发生

Ms6讓讈、4.8、4.7级地震,1970-

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弱

晚更新世

19-4郯庐断裂辽东

湾段隐伏断裂

正断层隐伏NE NW50-70°270

122.063

40.618

119.970

38.896

1922、1970、1974年分别发生

Ms6讓讈、4.8、4.7级地震,1970-

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弱

晚更新世

20-1金州断裂北段正断层出露15-30°NW40-80°120122.734

40.904

122.091

39.917

1940、1970-2008年4月M L≥

1.0级地震1388次,呈NE向密

集条带分布。

晚更新世

20-2金州断裂南段正断层出露15-30°NW40-80°100122.139

39.891

121.720

39.052

1855、1856、1861、1934、分别发

生Ms5讓讈、5讕讈、6、4讕變、5讕變级地

震,1970-2008年4月M L≥1.0

级地震190次,不显条带状分布

晚更新世

21普兰店湾断裂正断层出露EW N40-60°40121.721

39.360

122.082

39.412

1970年-2008年4月有小震活

中更新世

22皮口断裂正断层出露NNE SE60-70°65122.647

39.925

122.343

39.412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早更新世

23红旗营子断裂正断层出露NE NW70-85°60123.636

40.565

123.267

40.102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24庄河断裂正断层出露NE SE60-80°110123.604

40.303

122.757

39.562

1970-2008年4月有小震群活

中更新世

25青堆子断裂正断层出露NE NW55-66°120124.100

40.794

123.304

39.873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26赫家堡子—辛

家窑断裂

正断层出露NE SE60-80°85

123.998

40.398

123.404

39.821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27毛甸子-老古

沟断裂

正断层出露NE SE70-75°75

124.526

40.559

124.120

39.971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28太平哨断裂正断层出露25-40°NW60-80°115125.684

41.244

124.792

40.470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前第四纪

29-1鸭绿江断裂北

正断层出露NE SE50-80°130

125.784

40.898

124.434

40.167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29-2鸭绿江断裂南

正断层出露NE SE50-80°55

124.509

40.190

124.007

39.796

1916、1917、1944年在鸭绿江口

分别发生Ms5.4、6.1、6讕變级地

震,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

微弱

晚更新世

30柞树岚-王家

村断裂

正断层隐伏NW NE40-80°20

121.521

39.042

121.613

38.864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31大和尚山山前

断裂

正断层出露NE SE60-80°35

121.678

39.102

122.085

39.174

1970-2008年4月小震活动微

中更新世

4

雷清清等: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4

期图2沿朝阳—北票断裂出露的部分断裂剖面

Fig.2Chaoyang-Beipiao fault section along the Chaoyang -Beipiao fault

下面对表1所列的一些主要断裂分述如下:

2.1朝阳—北票断裂(编号4)

断裂南起建昌八家子,北至北票黑城子,走向北东,长200km ,切割中元古界—中生界地层。

朝阳石家店以南断裂倾向南东,倾角60°-80°,为正断层;石家店以北断裂呈S 形延伸,倾向北西,倾角25°-55°,为逆断层(雷清清,1998)。在朝阳附近断裂两侧地貌反差强烈,断裂南东侧为松岭,海拔高500m ,北西侧为朝阳第四纪小盆地,海拔高150m 。断裂被晚更新世晚期坡洪积物平整覆盖。以朝阳石家店、北票为界分为南、中、北三段:南段长100km ,北段长55km ,均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中段朝阳石家店—北票,长45km ,在北票南天门、黄花营子、河东村、小白窑,朝阳大凌河旁、桃花吐等地可见断面出露(图2)。

其中朝阳大凌河剖面(图2④)见中元古界高于庄组灰岩逆冲到侏罗系阜新组砾岩之上,老断面显示垂直断距6m ,在断面上见中、晚更新世地层与老的断层面之间呈平直新断面接触,并发育断层泥。对该剖面中更新世地层热释光测年结果为(13.6±0.8)×104年~(23.9±1.4)×104年,晚更新世地层热释光年龄测定结果为(11.9±0.7)×104年,据此确定断裂的石家店—北票段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断裂附近发生过朝阳419年51/2级地震,在断裂两侧各30km 范围内记录到的

2.0≤M L ≤4.9级地震200多次,主要分布在朝阳—北票间断裂北西盘内,1994年召都巴M L 4.9级地

震等均与该断裂中段活动有关(图3)。

图3铁岭红光村郯庐断裂沈阳—四平段断裂剖面

Fig.3Tieling Hongguang fault section of Tanlu fault Shenyang-Siping

segment

1.晚更新统含砾粉质粘土

2.断面间充填的晚更新统含砾粉质粘土

3.断面间充填的绿泥片岩

4.中更新统碎石土层

5.方解石脉

6.太古界缘泥片岩

7.太古界白云大理岩▲T1

采样点及编号

5

东北地震研究

24卷

图4沈阳市活断层探测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图

Fig.4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results of Shenyang active

fault

依据地震和断裂活动特征确定朝阳—北票断裂为辽西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

2.2郯庐断裂沈阳—四平段(编号10)

断裂南起沈阳南的苏家屯,北至辽吉边界,长165km 。走向北东,主体由东、西两条平行断裂

组成,地表东支倾向北西,西支倾向南东,构成长条型地堑。断裂为中、新生代盆地、白垩纪地层与太古界地层、燕山期侵入岩分界线,地貌上形成丘陵与盆地分界线。以柏家沟—平顶堡断裂(9)、赤峰—开原断裂(1)与本断裂在铁岭、开原的交汇区为界,分为南、中、北三段,长度分别为100km 、30km 、40km 。南段被晚更新世坡积、冲积物平整覆盖,1765年发生沈阳5讓讈级地震,仪器纪录到的小震活动相对分散,不显条带状分布,断裂最新活动为中更新世;中段对晚更新世堆积物分布有控制作用,在铁岭红光村加油站开挖的实测剖面(图3,辽宁省地震研究所,2007)显示,断裂位灰白色大理岩地层中,产状140°∠50°。

两条断面间充填有绿色绿泥片岩和第四纪黄褐色砂砾石土层,断面间充填的砂砾石土层具微向西倾的层理,断面东侧有一条近水平的方解石脉被断裂阻截。其上方的松散堆积物具微向东倾的层理。取断层泥(T1)、断面东侧松散堆积物(T2)、方解石脉(T3)、断面间充填物(T4)和断面上方第四系覆盖层(T5)样品,热释光测年结果分别为(187.7±9.4)×103a 、(803±48.2)×103a 、

(644±37.0)×103a 、

(88.9±5.3)×103a 、

(75.6±4.5)×103a 。断裂错动了晚更新世8.89万年的断面

间充填物(T4),但未错动7.56万年的第四系晚更新世覆盖层,表明断裂的铁岭-开原段最新活动在晚更新世早期。铁岭-开原段在1594、1596、1775、1875年分别发生M S 4讕變、5讓讈、5讓讈、4讕變级地震。沿断裂小震活动微弱,不显条带状分布。北段断裂断续出露,与依兰—伊通断裂相接。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布设在沈阳城区北部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图4,辽宁省地震研究所,2007)结果表明,在上地壳内部深度约18km 以浅的部位有12条铲状正断裂,其中F2、F3为郯庐断裂沈阳—四平段的西、东分支,深部断裂倾向与地表相反,以F3断裂规模最大,切割最深18km 。F7和F9、F11分别为长白乡-观音阁断裂(11)和浑河断裂带在深部的反映,F7终止于F9断裂上,

F9、F11终止于F3断裂上。依据地震、断裂活动和深浅部地质构造特征确定郯庐断裂沈阳—四平

段的东支F3断裂是该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

2.3海城河隐伏断裂(编号18)

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断裂处在胶辽台隆区内,太古界、下元古界地层广泛出露,走向北西,地

表有平行该断裂展布的康家岭断裂和王家堡子断裂等次级断裂分布。1975年7.3级地震后,依据构造地裂缝带,前、余震分布等确定该隐伏断裂南东至偏岭,北西至旗口,长70km ,地表未见其形迹。从5.5km 长的地震裂缝带的排列和扭动方向判断,该断裂为左旋错动的产物(高常波等,

6

雷清清等: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4

图5郯庐断裂W5241剖面图(据承娟英,1984)

Fig.5W5241section of Tanlu fault

图6虎庄东公路旁金州断裂剖面Fig.6Jinzhou fault section of Huzhuang road

1998)。1618、1975、1978、1999年分别发生M S4讕變、7.3、5.9、5.4级地震,并记录到M L≥1.0级地震18400多次,与海城河隐伏断裂走向一致,形成密集的北西西向小震活动条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表明,海城震区位于上地幔隆起东部斜坡上的局部凸起东侧,震源区中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高导层,1975年7.3级地震后沿此断裂的北西端1978、1995年发生M S5.9和4.6级地震,1999、2000年在断裂的南东端发生M S5.4和5.1级地震,该断裂的端部地带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2.4郯庐断裂辽东湾段隐伏断裂(编号19)

断裂走向北东,长270km,主体由四条近平行的分支断裂组成(图1中的19-1~19-4,图6中的F2-1~F2-4)(承娟英,1989),呈长条状堑垒结构(图5),断裂控制新生代地层分布和岩浆侵入,新第三纪地层厚达3000m,地貌上形成辽东湾海域负地形地貌。在19-2~19-4断裂分布区间1922、1970、1974年分别发生M S6讓讈、4.8、4.7级地震。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图6)显示F2-3、F2-4错切第四纪下部层位。依地震活动及断裂南延活动特征,确定19-1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19-2~19-4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

2.5金州断裂(编号20)

断裂走向北东,长220km,为纵贯辽东半岛的区域性大断裂。为中、新生代盆地、古生界—下元古界地层与太古界地层分界线。沿断裂有基性、超基性岩及金伯利岩分布。地貌上为低山、丘陵与滨海平原的分界线。在虎庄、盖州、熊岳、金州等地都有中、晚更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高常波等,1998),在海城南虎庄东公路路堑内(图6),断裂发育在太古界混合岩中,走向35°,倾向北西,倾角近直立。破碎带宽6m,断层泥带有两条,一条宽5-6cm,呈灰白色,较新鲜;另一条宽30cm左右,呈灰绿色、棕褐色。断面擦痕反映断层为正断层,具反扭性质,断层泥的热释光年龄为(79±3.9)103a,SEM年代测定断层在中更新世(Q2)时期活动强烈,晚更新世时期有过活动,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在熊岳金家沟见断裂破碎带宽10m,上覆4m厚棕红色—黄褐色粉质粘土层未被错动,粉质粘土热释光的年(16±0.78)104a,断层泥热释光测年(18.8±0.94)104a;在金州七里村中更新统紫红色含砾粘土层(热释光测年为33万年)为断层所切割,但未错切上覆的晚更新统地层。断裂对晚更新统地层有一定控制作用。以熊岳南错切本断裂的万家岭北西向断裂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长120km,小震活动密集成北东向条带,记录到M L1.0级以上地震1400多次;南段长100km,历史上于1855-1934年发生5-6级地震4次,现今小震活动微弱,不呈条带状分布。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断裂与北东东向、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

2.6鸭绿江断裂(编号29)

断裂走向北东,向北东延入吉林省,向南西延入黄海,长185km,为中朝边界区域性大断裂。

7

东北地震研究

24卷

图7鸭绿江断裂活动性剖面示意图

Fig.7Active section of Yalujiang fault

①-④活动断层剖面⑤东沟附近鸭绿江断层两侧海岸地貌综合对比图 1.第四系砾石层 2.上侏罗统页岩 3.上侏罗统凝灰质砂岩 4.辽河群片岩 5.混合岩 6.断层7.未固结断层泥

8.破碎带9.活动断层点及编号10.海蚀阶地及编号11.全新世中期海积层及代号12.陆相堆积13.基底14.阶地对比线(a )断层北西侧(b )断层南

东侧

图8虎山村鸭绿江断裂剖面

Fig.8Yalujiang fault section of Hushancun

断裂切割白垩纪及其以前地层,形成白垩纪盆地。破碎带沿沟谷凹地延伸,主干断裂破碎带宽80-

100m ,地表形迹清楚(图7)。丹东市北有2-5条平行的北东向次级断裂形成阶区。以阶区北端部

为界将断裂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125km ,以单支断裂为主,地貌上线性特征明显,控制鸭绿江河道的展布;在北段的下河口、缸窑、古楼子、岭沟、虎山等地有中更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高常波等,1998)。在古楼子南虎山村东剖面中(图8),见厚1m 的灰白色断层泥,两条破碎带宽2-

5m ,相距6-11m ,有挤压片理、扁豆体、碎裂岩、糜棱岩等。断层泥热释光年龄为(13.5±0.4)×104年,上覆晚更新世含砂砾粉质粘土热释光法测年为(8.34±0.66)×104年,表明断裂最新活动在

晚更新世之前。

南段长60km ,以多支断裂为主,在丹东四道沟、接梨树、汤池、东沟金家堡等地有中、晚更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中朝活动断裂研究组,1989)。在东沟接梨树见断裂出露(图7),断层泥宽20m ,断层泥C 14年龄为26100±1265年,表明断裂最新活动为晚更新世。断裂两侧分布有四级海蚀阶地(图8),南东侧和北西侧阶地高度分别为18、26、44、49和22、

31、41、50m ,最低高程的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存在4m 的高差,表明断裂最新活动为晚更

新世。1916、1917、1944年在鸭绿江口分别发生M S 5.4、6.1、6讕變级地震,沿断裂小震活动微弱。依据地震和断裂活动特征确定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该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

8

雷清清等: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4期编号

发震时间震中位置

震级M s

参考地点年-月-日

北纬(°)

东经(°)

1419-41.6120.451/2朝阳21318-02-2142.6122.15阜新31493-01-2740.0122.243/4熊岳41494-05-0639.2121.251/2辽东湾51525-10-1640.5121.543/4辽东湾61552-11-0641.7123.543/4沈阳东南71594-10-2642.6124.043/4开原北81596-42.6124.051/2开原北91599-05-0141.6122.75辽中101618-10-0140.6123.343/4海城东111698-41.5121.25义县121765-03-1541.8123.451/2沈阳东南131775-42.3123.951/2铁岭141855-12-1139.2121.651/2金州151856-04-1039.1121.751/4金州161859-07-1940.7122.251/4营口171861-07-1939.4122.16普兰店181875-42.6124.043/4开原北191885-04-0740.7122.251/2营口201907-01-1039.8121.843/4瓦房店211916-11-2439.7124.0 5.4鸭绿江口221917-05-2839.7124.0 6.1鸭绿江口231922-09-2939.2120.561/2渤海241923-08-1140.0125.0 5.0中朝边境251934-02-1839.1121.743/4金州261940-08-0540.222.053/4熊岳271941-12-1542.3124.543/4铁岭东281944-12-1939.7124.363/4鸭绿江口291972-04-1440.0122.5 4.8盖县301974-05-0739.3119.743/4渤海湾311974-12-2241.3123.6 4.8辽阳参窝水库

321975-02-0440.7122.77.3海城331977-06-0542.0121.3 4.7阜新341978-05-1840.7122.6 5.9大石桥351981-08-1240.7122.7 4.7大石桥361988-02-2542.2122.5 4.8彰武371999-11-2940.5123.0 5.4海城-岫岩之间382000-01-1240.5123.1 5.1

海城-岫岩之间

3

辽宁及周边海域地震活动特征

3.1

中强地震与频繁的小震活动

自公元419以来,辽宁境内共记载4.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8次(不含大震的强余震),其中

4.7~4.9级地震15次,5~5.9级地震18次,6级以上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1次,即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图1,表2)。有仪器记录以来,辽宁及周边海域地区共记录1.0≤M L ≤5.0级地震2万多次,其中绝大多数为海城7.3级地震的前、余震。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特征表现为,破坏性地

震以中强震为主、小震活动较为频繁。

表2

辽宁省地震目录(M S ≥4.7,419-2008.5)

9

10

东北地震研究24卷3.2地震空间分布不均匀

辽宁地区破坏性地震在中部主要沿营口、海城、沈阳、铁岭-开原一线和金州-普兰店、熊岳一线呈条带状分布;另外在鸭绿江口5~6级地震较集中分布;辽西破坏性地震分布则较零散。破坏性地震明显受到郯庐断裂、金州断裂和鸭绿江断裂等区域主要活动构造控制,呈大尺度网络分布(图1)。小震的分布则显示有条带状,网络状和团块状空间分布特征。区内地震均为浅源地震,震源优势分布深度在5~15km的中上地壳。

4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西向中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北东向晚更新世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鸭绿江断裂南西端北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辽宁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和东北地震区内,目前对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的研究现状认为,该区为晚更新世以来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回顾历史,海城7.3级地震前并没有发现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存在,但却发生了该地区最大的地震。由于隐伏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从地表无法探知,现有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和不够的。应对该区北西向中更新世以来活动的隐伏断裂开展详细的地表地震地质调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等工作,注重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地震前兆、宏观异常、动物异常等多种信息资料,对该区未来中强地震活动的地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参考文献

[1]邓起东等,1∶4000000中国活动构造图,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

[2]雷清清等,沈阳长白乡-观音阁断裂、抚顺浑河断裂的定位和活动性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07,2卷,2期。

[3]高常波等,东北输油管道场地断层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研究[M],地震出版社,1998。

[4]雷清清等,辽西及辽蒙交界地区深浅部地质构造特征与中强地震危险评估[J],东北地震研究,1998,14卷1期。

[5]辽宁省地矿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

[6]马杏垣,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7]承娟英,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的构造特征[J],辽宁地质学报,1983,No.2.

SEISMOTECTONIC STUDY ON LIAONING PROVINCE

L EI Qing-qing,L IAO Xu,D ONG Xiao-ya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Liaoning Shenyang11003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e and study on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in recent20years and the1: 1000000Liaoning Seismotectonic Map,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re are29active faults since Quaternary period in Liaoning province.Among those one is Holocene fault,five are Late Pleistocene faults,and twen-ty-three are Early and Middle Pleistocene faults.NE direction Late Pleistocene fault and NW direction Holocene fault are the main earthquake controlling and seismogenic tectonic.The cross area of NE direc-tion Holocene fault and NW direction and the ends of Haicheng river fault and the ends of southeast Yalu-jiang fault in the Yellow sea are the main area of destroy earthquake in the future.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 base data in the Liaoning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in compiling the fifth seismic zoning map of China.

Key words:Liaoning province;active fault;seismotectonic;1:1000000Seismotectonic Map

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世界火山和的证的分布规律 一:板块构造理论 1.大陆漂移学说 2.海地扩张运动 3.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历史背景: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来的,并且在1915年出版的一部专著中加以发展和完善。人们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假说潜在的革命性质,因为它要求对地理学的全部基础进行重新修订。在一片反对声中,直到50年代中期,不断发现的新证据才越来越对大陆可能运动的假说有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场地球科学革命才真正发生。 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2.海地扩张理论 内容:该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至海沟一岛弧一线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使洋底地壳在于-3亿年间更新一次。 主要证据:印度洋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以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明洋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大洋中脊的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念的提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大洋中脊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减的消长平衡关系。 3.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地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1.板块分类: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 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2.主要证据: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 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勒皮顺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 3.动力因素:板块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来自于地幔,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 由于地幔受热不均,在受热强烈、温度比较高的地方,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

· 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Compilation of 1:1,000,000 Seismic Tectonics Map

目次 引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4 基本规定 (6) 5 编图流程 (6) 6 资料收集整理 (7) 7 地震构造图标绘内容和要求 (10) 8 成果 (1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 (18)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活动火山和地壳应力场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9)

引言 地震构造是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地震构造图是研究一个地区发震构造的基础图件,对地震灾害风险源的调查、发震构造的识别、潜在震源区的划分都起着重要作用。1:100万是地震构造图编制的基本比例尺,1:100万地震构造图是“九大工程”之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的基本图件。考虑到技术标准的普适性和现实可行性,并避免因编制单位和编制人的不同造成的内容和要素的差别,特制定本技术规范,统一规范全国1: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的流程、内容和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的编图流程、资料收集整理、地震构造图标绘的内容和要求,附图、成果类型和地震构造图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中1:100万地震构造图的编制,其他工作中涉及的地震构造图的编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 17740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 1774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36072 活动断层探测 DB/T 53 1:50 000 活动断层填图 DB/T 65 1:50 000 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7740、GB 17741、GB 17742、GB/T 36072、GB/T 18207(所有部分)、DB/T 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动断层 active fault 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包括晚更新世断层和全新世断层。

板块构造与地震汇总

《板块构造与地震》考试重点 1.泛大陆:古生代末期(距今约2.5亿年前)地球表面只有一个完整的大陆,位于今天北极和非洲之间及其周围地区,称之为泛大陆。 2.离极漂移: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因此而造成的地球赤道膨胀部分对泛大陆吸引使得泛大陆缓缓向赤道方向移动,称之为离极漂移。 3.热剩余磁:岩浆岩在地球磁场中因温度降低而获得磁性的现象。 4.沉积剩余磁:细小物质颗粒沉积下来在形成岩浆岩的过程中,带有电磁性的颗粒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有规律的排列,使得沉积岩具有一定的磁性,此现象称为沉积剩余磁。5.天然剩余磁:热剩余磁和沉积剩余磁二者均是古电磁场在其形成时期凝结在这些岩石上的磁性痕迹,均为天然磁性,从地学上讲称为化石磁性。 6.大洋中脊:延续伸展6万公里的海底山脉,绝大部分在大洋之间,称之为大洋中脊。7.东太平洋隆起:海淀山脉在太平洋东部向北偏东的向伸展,主山脉终止在北美洲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附近,因在太平洋海底位置偏东,故叫东太平洋隆起。 8.中央裂谷:海底山脉的中轴线部位深深的峡谷。 9.热流量:地学科学中用来表示地球内部向外散热的物理量(单位:微卡/平方厘米.秒)。10.本尼奥卜带:1954年南斯拉夫科学家本尼奥卜发现由海沟向大陆倾斜的带类地震震源分布由浅到中到深,地学将这种地震震源分布规律称为本尼奥卜带。 11.无震海岭:与大洋中脊(海岭)呈垂直方向,伸展的由火山岛,火山锥组成的海底山脉,因为附近没有地震发生,故称为无震海岭。 12.极性期:地球磁场保持一定方向的时期(规定与现在地磁场方向一致的磁场为正向)。 13.极性事件:在极性期内有一些以几十万年为间隔,持续几万年的地质反向现象。14.莫霍面:地壳外层物质密度发生不连续变化的界面,1909年南斯拉夫科学家莫霍洛维奇最先发现,为纪念此人,故称之为莫霍面。 15.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把地壳及地幔上层同时同步运动的部分划分为同一个层次,称为岩石圈。 16.软流圈(层):板块构造学说把地幔上层之下(岩石圈之下)广泛存在的一个低密度的层面称为软流圈(层)。 17.全球板块分布:六大板块:①欧亚板块;②西大西洋板块(美洲板块);③太平洋板块;④非洲板块;⑤印度-澳大利亚板块;⑥南极洲板块(南冰洋板块)。 18.板块边界接触类型:㈠分离型接触边界;㈡汇聚型接触边界,包括①海沟俯冲型; ②地缝合线型;㈢转换断层型接触边界。 19.消减带:板块发生消亡和减少的地带。 20.赫兹的海底扩张论和霍姆斯的假设:①霍姆斯假设:大洋地壳是典型的由玄武岩和其上的硅铝层(Si-Al)组成,地壳之下是地幔,地幔对流是在地壳之下进行的,它撕裂并推动其上地壳的运动;②赫兹的海底扩张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由硅-铝(Si-Al)、硅-镁(Si-Mg)组成地壳的概念,认为海底地壳其实就是冷却了的上地幔。不是地幔对流推动海底地壳的运动,而是海底地壳本身就是整个对流层的地幔流的出露部分。 21.为何海沟俯冲地带热流量值偏低:由于俯冲的岩石圈板块在地表温度比较低当其前端进入高温流层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其温度由表面到内部逐渐增加,另一部分使普通的板块边界岩石性状发生变化,故该地带热流量值偏低。 22.为何海沟处重力值偏低:在俯冲板块运动状态下,由于岩石圈板块本身是不良导体,当俯冲板块向下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前端已经插到了较深的地幔处,承受着巨大的

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各直属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二分之一,共发生死亡人数超过百人的地震53次,其中超过千人的地震22次。新世纪以来,汶川、玉树地震相继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开展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法律赋予地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及重点区域的监测台网,形成了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持续不断地开展了预报实践并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汶川地震等重大地震灾害,显露出我国地震监测基础仍较薄弱,地震预报的水平还很低,地震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监测预报工作的需要,监测预报的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公共服务的产品尚不丰富。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各级地震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大气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科学、更有效,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强震的监测预报为重点,大力加强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坚持不懈开展监测预报实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履行法定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综合观测系统,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监测2.0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3.0级以上地震;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长、中、短、临地震预测科学水平不断提高,预报能力不断增强;建立适应监测预报需求的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建成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短临预测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第24卷第4期东北地震研究Vol.24No.4 2008年12月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 Dec.,2008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雷清清,廖旭,董晓燕 (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本文结合编制1∶100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20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 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辽宁省;活动断裂;地震构造;1∶1000000地震构造图 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865(2008)04-01-10 0引言 自1989年辽宁省地震局编制1∶1750000辽宁地震构造图(马杏垣,1989)以来,随着省内一些大中城市地震小区划、活断层探测和近500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辽宁地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活断层研究资料。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编制更大比例尺的辽宁地震构造图和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的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活断层的新老资料,以统一对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地认识,为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本项研究和图件编制地质内容以辽宁地质矿产部门1∶500000地质图(辽宁省地矿局,1989)为基础图件,基础地理底图为1∶1000000国家测绘局提供的ARCGIS版本。本次编图吸收了邓起东等所编1∶4000000中国活动构造图新思路(邓起东等,2007),在查阅近20年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资料,并利用最新遥感影像资料,合成处理沈阳、大连、抚顺、营口等地区ETM卫星影像数据共16景,根据卫星影像对活动构造进行逐条校对验证,从而使断层的图面展布和几何特征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1辽宁大地构造环境 地震构造的孕育和发展基于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演变。辽宁大部分位于中朝准地台,其大地构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十一五”重点项目,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编制项目。 来稿日期:2008.10 作者简介:雷清清(1954-),男,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震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地质、断裂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全国地震烈度查询

全国地震烈度查询 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 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 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第一组:廊坊( 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 我所2020年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3个专业有调剂生源计划,欢迎考生来我所深造。相关调剂信息与要求如下: 一、接收调剂专业 本科专业是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工程抗震、构造地质、土木工程、仪器仪表、电子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测绘工程、大地测量、遥感技术等相关专业可接收调剂 二、调剂要求及流程 1、我所所有招生计划均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招生,申请调剂考生成绩(单科、总分)需达到国家2020年A类地区最低复试资格线要求,并且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调剂要求; 2、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将调剂申请表(具体要求和命名方式见附件1)、个人简历及本科成绩单发到我所邮箱,邮件标题以姓名+总分+本科毕业院校+本科专业命名,简历和成绩单分别以姓名+简历/成绩单命名,以附件形式发送; 3、我所将根据调剂要求及考生的专业和分数情况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由所研究生复试领导小组复核,复核合格后发放复试通知; 4、考生应在我所发出复试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件进行确认,否则视为放弃复试; 5、因为疫情关系,我所先进行调剂预报名工作,复试时间暂未确定,具体复试方案等相关情况后续请关注我所官网通知及咨询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注意:申请调剂的考生要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按照要求发送相关材料,调剂期间保持通讯工具畅通,以便我们及时通知有关事宜。 三、奖助学金 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学习、科研情况每月享受1200-3400元助学金,享受大学生医保,误餐贴等相关福利待遇。学业奖学金全覆盖。每年开展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评比等各类评比,奖励比例为40%。 四、相关网站 所网址:略 下属企业(湖北中震科技集团)网址: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略,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GB18306 2015 的主要变化 刘晓东

中国标准导报 2015 / 09 中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百年来的资料表明,中国平均5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10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8级以上地震。依据地震区划图提高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和土地利用规划水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开始实施。GB 18306—2015的发布实施,为新时期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一、标准的修订背景 2000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地震台网布局更加合理,并逐步实现了地震观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实现了对中国大陆全覆盖监测。同时,实施了国家GPS观测系统一期、二期工程,中国大陆形变监测和地球物理场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针对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断层调查。观测系统的完善和大规模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新资料。与此同时,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了中国大陆强震机理、强震危险预测关键技术等重点项目研究,对中国大陆强震危险性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认识,形成了一些先进的模型和关键技术。 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10多年来,该标准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汶川“5?12”8.0级地震、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域“3?11”9.0级地震等国内外特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经验教训,对防范特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为地震区划图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也要求地震区划图应适时更新。依据新资料、新成果和新认识,对GB 18306—2001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启动了GB 18306—2001的修订工作。经过地震系统内外广大地震、工程等多个领域科技工作者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新版地震区划图的编制。 二、技术要素的修订 GB 18306—2015的编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公众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技术上,充分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资料;使用上,采用双参数调整,并提出“四级地震作用”取值;结果上,消除不设防区,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有了适当提高。在GB 18306—2015的地震区划图编制过程中,中国地震局与住建、水利、核电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并广泛征求吸纳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级地方政府等多方意见与建议。与GB 18306—2001的地震区划图相比,GB 18306—2015的地震区划图基础资料更加扎实,技术依据更加充分,科学认识更加全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工程适用性。 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地震安全政策的变化,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主要变化 刘晓东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地震局的职能与机构组成

机构简介 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现任局长为陈建民。 职能职责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地震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 (三)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 (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双重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计划财务体制;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六)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八)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地震科技研究与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九)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中国地震局设11个职能司(室)。

地震区划图简介

地震区划图简介 一、我国地震区划图的沿革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四次编制了全国性的地震区划图,分别为: 1、1957年地震区划图 2、1977年地震烈度区划图 3、1990年地震烈度区划图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00年8月1日,以国标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采用反应谱双参数标定形式给出了一般场地条件下(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特征周期区划图及参数调整表,并对其适用范围作了严格界定。 新区划图强调了地震环境对反应谱形状的控制作用和场地条件对特征周期的调整,其结果更有表征性。已颁布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采用了新区划图的成果,按此进行抗震设计,提高了城市大量涌现的十几层至二十几层高层建筑的抗震水平。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主要内容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形式颁布实施、并以首次地震动参数形式给出的区划图,所采用的抗震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重现周期为475年),是根据地震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及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确定的,这是目前国际工程界通常采用的风险水准。新区划图图件比例尺为1:400万,基础图件比例尺1:25 0万—1:600万。主要内容有: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新区划图为Ⅱ类场地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分区图,共分7个区:<0.05g、0.05g、0.1g、0.15g、0.20g、0.30g、≥0.40 g。《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共分为5个区:<Ⅵ度、Ⅵ度、Ⅶ度、Ⅷ度、≥Ⅸ度。新区划图与《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相当于在Ⅶ-Ⅷ度、Ⅷ-Ⅸ度间进一步细分,增加Ⅶ度半、Ⅷ度半两档。 采用上述分区形式主要是考虑与烈度区划图的衔接,以及现行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顺利过渡,能够满足面大量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峰值加速度的分区原则见表1。 表1 加速度分区原则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新区划图按Ⅱ类场地、阻尼比0.05考虑,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分为三个区: 1区:0.35sec;2区:0.40sec;3区:0.45sec。 Tg主要取决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对50年10%地震动贡献最大的潜源的震级上限,震级上限越大,Tg越大。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相比,新区划图给出的Tg偏于保守。 从近年来获得的大量强震加速度记录分析来看,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一般较长,与现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差异较大。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修订后的GB50011-2001规范采用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给出的Tg值,Ⅰ类场地设计地震一组、二组、三组的Tg分别为0.

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的难点及改进建议

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D I G I T C W 经验 244DIGITCW 2019.10 1 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辽宁省地震局的分支机构数量较多,在过去各自配置设备的基础上,PC 机、服务器的故障点多,同时监测中心也无法形成对业务的统筹管理及资源的科学分配,通过云桌面项目的实施,监测中心能够直接形成对各个分支机构的系统资源分配,业务及相关软件的推送也可以一站式实现,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时通过重发桌面能够迅速解决问题。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的实施是符合当前辽宁省地震局业务及服务需求的。 2 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的难点 2.1 原有设备利旧困难 辽宁省地震局机房内的原有设备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如果都能够充分利用是能够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的,同时辽宁省地震局也不需要再重复购买该类设备,但是在云桌面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原有的设备利旧比较困难,云桌面实施团队对非本公司的相关产品配置、调试了解不充分,部分设备因已经到达保修年限而失去了服务支持,云桌面项目实施过程中原有设备的利旧并不充分,利旧过程也比较曲折,迫切需要进行调整。2.2 操作观念更新滞后 在云桌面项目实施时,原有分支机构的台式机、服务器被云终端所取代,从本质上操作并没有区别,但是部分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认为新设备的操作不适应,这是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员工已经适应了原有的操作模式,同时认为设备在本地能够更好的形成服务支持,在项目实施初期对新操作方式存在一定抵触情绪,业务活动的开展效率比较低,辽宁省地震局需要构建科学的系统操作模式。2.3 业务系统结合困难 在云桌面项目中的相关设备、数据库及系统配置较新,但是辽宁省地震局原有的部分软件开发年代久远,部分软件开发公司已经无法提供服务,业务系统在云桌面系统运作过程中兼容性比较差,而二次开发、业务优化工作开展都比较困难,业务在新平台的应用效率比较低,BUG 控制比较困难,存在数据无故丢失、系统报错的情况。2.4 实施团队支持不足 实施团队的支持对于云桌面项目实施效率的提高将产生明显的帮助,但是由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周期比较长,因为业务、活动及病事假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实施团队的配置不够稳定,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云桌面项目的运作需要辽宁省地震局、系统集成公司搭建良好的团队班子,根据各自持有信息及资源来及时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云桌面项目的实施能力,也能够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3 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的改进建议 3.1 提高利旧设备利用效率 辽宁省地震局原有的设备得到充分利旧不但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也能够降低云桌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提高 利旧设备的利用效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对原有设备的性能、型号、参数等内容进行充分分析,通过利旧设备的梳理了解利旧设备能够在云桌面实施项目中发挥的作用。其次,应该对利旧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让辽宁省地震局的管理者及项目的实施人员都能够了解利旧设备的具体情况,根据利旧设备来制定集成方案,使利旧设备成为云桌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设备。最后,利旧设备上架以后,应该保持对利旧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由于利旧设备与新设备在兼容性、数据传递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利旧设备状态的监管能够避免衔接问题的出现。3.2 加强员工操作培训工作 云桌面系统的构建使所有系统资源都集中在辽宁省地震局的监测中心,各个分支机构不需要再独立进行设备的维护,数据的调取及资源分配更加灵活,致力于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在云桌面系统上线以后,需要充分进行员工操作的培训活动,由于原有的业务操作模式已经运行较长时间,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于业务的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云桌面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操作习惯,通过员工操作培训能够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真空期。辽宁省地震局应该结合云桌面系统运作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并充实培训资源,使培训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提升员工的操作能力与水平。3.3 积极结合业务优化系统 云桌面系统从本质上讲是提供了新的操作平台,具体的监测及台站业务系统并没有发生改变。为了进一步提升云桌面系统的可操作性,业务系统也需要针对性的加以调整,由于云桌面能够及时结合服务器及存储资源池来进行终端资源的调整,部分原有因资源不足的业务系统能够通过提高终端CPU 、硬盘空间实现业务系统的优化,所以在进行终端资源分配时需要充分考虑业务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调整。辽宁省地震局也可以通过有效的调研活动了解目前员工在业务系统操作过程中遭遇的瓶颈与难点,及时对业务系统进行优化与升级,更好的与云桌面系统形成对接,使云桌面系统更好的成为业务系统的载体。3.4 合理构建实施项目团队 项目实施团队的科学构建对于云桌面项目实施效率的提升将产生显著帮助,合理的项目实施团队需要由以下四类工作人员构成。 首先辽宁省地震局作为云桌面的直接使用者,需要一名对机房内各类设备了解比较充分的员工进行现场支持。其次,云桌面的实施单位需要派遣工作人员在现场完成设备的实施、安装与调试,积极根据辽宁省地震局需求来进行系统的调整。再次,辽宁省地震局的相关专业业务使用方需要及时在云桌面系统中进行软件业务系统的测试,保证业务BUG 的合理控制。最后,辽宁省地震局应该组织管理层、分支机构的云桌面直接使用方组成验收小组,对云桌面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测试并给与测试意见,通过充分的验收活动及较高水平的验收标准来解决云桌面系(转下页) 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的难点及改进建议 黄 亮,殷轶娜,查 楠,杨群山 (辽宁省地震局,沈阳 110034) 摘要:云政务是现阶段政府机关单位提高业务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云政务的实现模式多样,云桌面系统的构建是云政务的重要表现,本文结合辽宁省地震局云桌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对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云桌面及各类云政务项目的实施与执行带来帮助。 关键词:云桌面;系统集成;设备利旧;实施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10.197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10-0244-02

板块构造与地震复习资料整理

1.泛大陆:在距今 2.5亿年前的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只有一块广袤的大陆,称为泛大陆,在今北极、非洲周围。 2.离极漂移:中生代以来,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膨胀,吸引泛大陆使其离极缓慢漂移,由极地向赤道移动。在离极漂移中,受日、月吸引力的影响,作由东向西运动,泛大陆在漂移中产生裂痕,分成块向不同方向运动。 3.热剩余磁化:岩浆岩在地球磁场中因温度下降到居里点以下,获得磁性的现象,磁性强而稳定。 4.沉积剩余磁化:细小的矿物质颗粒在经风化、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中,铁磁性物质受磁场作用做定向有规律排列,使沉积岩得到磁性。特点:磁性较弱,较不稳定。 5.天然剩余磁:不管是热剩余磁,还是沉积剩余磁,都是岩石在形成时期古地磁场凝结,在这些岩石上的磁性痕迹,统称为天然剩余磁,从地学上讲称为化石磁性。 6.大洋中脊:在海底绵亘6万多公里的海底山脉,绝大部分分布在大洋中间部分,又叫海岭。 特征:①完全由熔岩物质组成②有较高热量③不间断发生浅源地震④

年龄很新⑤没有沉积物 7.东太平洋隆起:海岭进入太平洋,东半部向北偏东扩展,主脉终止在北美洲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附近,由于太平洋海岭位置偏东,所以又叫东太平洋隆起。 8.中央裂谷:在大洋中脊的峰顶,沿中轴线有一条狭窄的地堑,叫中央裂谷。谷底宽约50公里,深约3000米,它把大洋中脊的峰顶分为两列平行的脊峰,地壳很薄。 9.热流量:在地球科学中,用来表示地球内部向外散发热强度的一个物理量。单位:微卡/平方厘米秒。 10.本尼奥夫带:1954年,本尼奥夫发现由海沟向大陆坡倾斜带内。地震震源分布是由浅向中向深有规律地分布,在地球科学中,把这种由浅源至深源的地震分布带称为本尼奥夫带。 11.无震海岭:与海岭成垂直方向伸展的由火山岛、火山锥组成的海底山脉(火山链),由于没有现代地震活动发生,故称为无震海岭。 12.极性期:地球磁场保持一定方向的时期。和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叫正向,相反地叫反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7-2020年)》和《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科技工作的意见》(中震科发…2010?27号),中国地震局设立“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为实现专项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主要面向省(区、市)地震局,兼顾市县地震工作机构、中国地震局所属的观测和任务型事业单位科技研发需求。 第三条专项重点支持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包括:(一)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面临的实用性强、需求紧迫的具体科技问题; (二)防震减灾工作中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科技问题;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第四条专项的管理原则:

(一)面向需求,务求实效。以防震减灾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业务能力为目的,支持开展实用性强的应用研究与技术研发,为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 (二)突出重点,有限目标。以突破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具体科技问题为出发点,以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实用化程度为重点考核要素,目标集中,注重产出。 (三)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实行项目依托单位负责制,建立专家信用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各项财务制度,专款专用。 第五条根据支持的方向和作用,专项分为攻关项目和青年项目。项目的资助期限一般为1-2年,最长不能超过3年。 (一)攻关项目支持着眼于突破防震减灾关键技术,解决重要问题,具有较强推广应用前景的研发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二)青年项目着眼于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侧重于人才培养和储备。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0周岁。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专项由科技司会同发财司组织管理,项目依托单位负责实施,项目负责人承担具体研究任务。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o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映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 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 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 使用规定 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规划》重大专项 一、国家防震减灾政策体系建设 (一)项目目标 构建防震减灾政策体系,指导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为解决防震减灾重大政策问题,初步形成一定政策理论战略储备。 (二)主要任务 1. 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研究。 对防震减灾政策框架体系进行总体研究,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统计学、灾害学、地球科学、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学科为切入点,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科技等工作为重点,构建防震减灾分层级,分领域的政策框架体系。 2. 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 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防震减灾重大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防震减灾政策理论,为新时期防震减灾重大政策和工作策略的形成提供政策理论储备,逐步建立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思想库。 3.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政策研究。 突出政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研究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策略。重点开展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监视城市、城市群、西部欠发达地区等地区实现防震减灾目标,重点地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财务扶持、全面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研究。 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一)项目目标 针对性地研究当前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关键、紧迫和社会关注问题的政策措施建议,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主要内容 1. 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政策研究。 研究防震减灾先进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建设政策间的关系,提出地震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共同繁荣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政策措施,增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效,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动防震减灾先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 防震减灾政府社会协同推进政策研究。 开展政府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落实、政府社会协同机制和群测群防等政策研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动员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社区、居民、学校等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引导、鼓励、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实践的政策建议。 3. 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公共政策研究。 分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对防震减灾政务公开和地震预警、民居安全、宣传教育等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深入研究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类别和公共服务领域、形式、能力等,研究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促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分析制约和影响我国开展地震灾害保险的主要因素,为防控地震风险、推动制定地震灾害保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构建防震减灾行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4.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政策研究。

辽宁省地震局2016年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模板】

辽宁省地震局2016年部门决算分析报告 一年来,在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我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平衡的预算原则,在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努力增收节支,在工作内容和任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开源节流,从管理上要效益,加强计划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精打细算,不搞赤字预算。同时,力争地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资金使用上,首先保证防震减灾日常工作经费需求,保证最低人员经费开支需求,压缩行政管理开支,压缩会议、差旅、招待等开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现就2016年中央部门决算作具体分析与说明。具体分析说明如下: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我局成立于 1970年,实行由中国地震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地震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它既是中国地震局的派出单位,又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能部门。辽宁省地震局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为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局人员编制数为450人(不含离退休人员),至2016年末实有人数为775人,其中:在职人员407人,离休人员14人,退休人员354人。 中央预算单位财政供养人数增减变动情况表 单位:人 (二)经费来源情况。 我局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016年经费来源为:以前年度拨款结余、中央预算拨款、地方财政拨款、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 (三)报表编制口径。 按照部门决算编报要求,2016年我局继续实行全口径编制,将地方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纳入中央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报。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明细到“项”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细化至每项明细支出,涵盖本单位全部收支,全面反映本单位2016年度经费运行情况。 二、2016年工作实施情况 2016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五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启动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处在局党组和主管局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局事业发展需要,认真学习依法治国的理念,注重学习和提升财务管理服务能力,统筹我局各项资源,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安排财力,为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