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MO 最新公约规则修正案简介

IMO 最新公约规则修正案简介

IMO 最新公约规则修正案简介
IMO 最新公约规则修正案简介

IMO 最新公约规则修正案简介(2005)

——2005 - 2010 生效(摘自CCS网站)

编者按:

《IMO 最新公约规则及修正案简介》,收录了IMO 在2003、2004 年度通过的有关公约修正案及其新的强制性规则,其中包括第77、78、79 届海安会(MSC)通过的SOLAS 公约修正案及1988 年载重线公约议定书的修正案,还有第50、51、52 届环保会(MEPC)通过的MARPOL 公约修正案和油船状况评估计划(CAS)的修正案,以及国际船舶压载水管理大会通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等。按每项修正案生效的时间(或修正案实施的最后期限)顺序排列,并给出下述信息:

1. 修正案生效日期;

2. 通过该项修正案的决议号;

3. 内容简介。

在此提请各船舶主管注意及时学习贯彻,并在应用公约修正案时,要按照规则的完整条文及时通告管理船舶所属船东做好履约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部分2005 年1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2 年12 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34(76)

第II-1 章(构造–结构,分舱和稳性,机电设备)

第3-6 条-- 油船和散货船货物区域的检查通道

为保障在船舶使用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检验,要求在船舶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考虑合适的检查通道。新的第3-6 条适用于2005 年1 月1 日或以后建造的500 总吨以上油船和20,000 总吨以上的散货船。该条规则中还引入了强制的―检查通道技术规定‖。该条要求所有货物区域都应配备合适的检验通道,使得在船舶的整个使用年限内,主管当局、船公司和船上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可开展船体结构的总体检验、近观检验和测厚。同时,还要求船上保存经批准的检查通道的手册。

2. 检查通道技术规定

海安会决议MSC.133(76)

检杳通道的技术规定的制定,旨在为根据SOLAS 公约第II-I 章第3-6 条规定,对要求设置的油船、散货船货舱区域的检查通道提供技术标准。根据检查通道技术的要求,除了双层底内的构件,对SOLAS 公约第II-1/3-6 条所要求进行近观检验和测厚的船舶结构,都应该设有检查通道,并对检查通道所应包括的范围进行了规定。对于油船和矿石船的压载边舱,如果结构的安全和有效性允许,除了所述的检查通道,还可以利用艇筏。

3.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1(78) 和MSC.158(78)

由于MSC 76 通过的SOLAS 公约第II-1/3-6 条关于设置永久检验通道修正案及相关技术规定存在较大的实施问题,本届会议根据DE47 提交的修正案草案,通过了SOLAS 公约该条款及检验通道技术规定的修正案。新通过的修正案主要做了如下改动:

􀂾 在更多区域,主管机关可允许用可替换检验通道来替换原来的永久检验通道,不过永久检验通道仍是首选;

􀂾 检验通道应尽可能是船体结构整体的一部分;

􀂾 取消高架走道的趾部挡板;

􀂾 增加了更多允许设置的垂直梯子的形式;

􀂾 取消每一横梁下设置横向检验通道的要求;

􀂾 把纵向检验通道距顶部结构1.8-2.5米改为距顶部结构以下1.8-6米;

􀂾 增加了对横梁腹板高度小于1.5米时的检验通道设置规定;

􀂾 提出了对首尖舱设置检验通道的要求;

􀂾 明确―这些技术规定不适用于符合IBC规则规定的化学品/油类混装船的货舱‖ 。

由于原修正案将于2005 年1 月1 日实施,新的修正案的生效日期为2006 年1 月1 日。会议讨论决定,鼓励从2005 年1 月1 日原修正案生效日期起至新的修正案生效前,实施新的修正案。海安会通过MSC /Circ. 1107 通函,明确了在过渡期内可以整体采用新的修正案及其技术规则来替代原修正案及其技术规则。

4. 《散货船和油船检验期间加强检验程序指南》(A.744(18)决议)2003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44(77)

新增一个指南附则B 的附件12 的附录3,有关总纵强度评估测厚选样方法和修理方法。

附件B –油船检验期间加强检验程序指南

第2 部分–纵强度评估

增加以下内容:

―应按附则12的附录3规定的方法,进行船体梁纵向强度状况的评估‖

新增:

附录3 –纵向强度评估时测厚选样方法及修理方法

对130m 及以上,且船龄超过10 年的油船,需在SC 换证检验时进行纵强度评估,纵向构件的测厚及修理应按此方法进行。

5. 1988 载重线议订书2003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43(77)

MSC78(包括1988 载重线议订书的成员)通过的内容最终促成了原载重线公约技术条款的大范围的修改。该修正案有望于2005 年1 月1 日开始生效。

1988 载重线议订书附件B 的修正案(经1988 年议订书修改的1966 年国际载重线公约)包括很多重大修改,特别是针对以下几方面的条款:船舶的强度和完整稳性、定义、上层建筑和舱壁、门、舱口位置、门口和通风筒、舱口围板、舱口盖、机器处所的开口、干舷甲板和上层建筑甲板上的各种其它开口、货门和其它类似开口、锚链管和锚链舱、舷窗、窗口和天窗、泄水口的计算、船员保护和船员安全通道、干舷计算、剪切、最小船艏高度和储备浮力、以及其它。

到2003 年4 月底,1966 年载重线公约已被150 个国家批准,悬挂这些国家船旗的商船占了全球商船总吨的98.45%,其中的63 个国家批准了1988 年议订书,他们的商船占了全球商船总吨的63.25%,而这次议定书的修正案并不影响1966 载重线公约本身,所以只适用于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船队,即适用于1988 年议订书缔约国国藉的船舶。这种现状将导致议定书生效后,船舶因为悬挂的国旗的不同,而分别执行两个安全机制,这不利于加强全球海事安全,为此,在IMO23 届大会上通过了决议A.961(23),敦促尚未加入成为88 议定书成员的载重线公约缔约国尽早成为88 议定书缔约国。

6. 国际海运危规(IMDG)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 157(78)

本届会议通过了国际海运危规IMDG 的第32 套修正案,其中新增加了保安措施等强制性要求;对第7.9 章的修正,明确了主管机关的权责和批准(包括许可、授权和同意)程序;修改第17 栏危险货物清单,删除第17 栏的最后一句。

该修正案将于2006 年1 月1 日生效与实施,但鼓励提前1 年,即从2005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以保持与国际橙皮书协调一致。

第二部分2005 年2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2 年5 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22(75)

第IV 章无线电通信设备

涉及了GMDSS1999 年2 月1 日全面执行后的变化,修改了现行版本中有关执行日期的规定。修正案还表明为了救难和安全的目的,在VHF16 频道上的守听和值班应持续到2005 年2 月1日。

第三部分2005 年4 月5 日生效

1. MARPOL 73/78 公约2003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1(50)

13G 经修正后,1 类油船的淘汰日期由原来的2007 年提前至2005 年,2、3 类油船的淘汰日期由原来的2015 年提前到2010 年。

淘汰单壳油船的新的时间表如下:

油船类别交船日期淘汰年份

1 类油船198

2 年4 月5 日或以前2005 年4 月5 日

2 类油船及

3 类油船

1977 年4 月5 日或以前

1977 年4 月5 日- 1978 年1 月1 日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或以后

2005 年4 月5 日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对某些2、3 类油船,如果仅设不装油的双层底或双舷侧,并且这些双层底或双舷侧延伸至整个货油舱区域;或者设有不装油的双壳船体,并且双壳延伸至整个货油舱区域,但双壳的宽度没有满足保护要求的最小距离,并且这些船在2001 年7 月1 日的时候是在从事营运的,经主管机关对其官方记录验证确认其符合规定的条件,并且这些条件未发改变,这种情况下,主管机关可以同意这些油船在2010 年以后继续从事营运,前提是应经过合格的CAS 评估,但无论如何不能超过船龄达到25 年的周年日。

第三部分2005 年4 月5 日生效

增加了新的13H 条- 载运货物为重级别油的油船防油污措施。生效后将从2005 年4 月5 日开始,禁止5000 载重吨及以上的单壳油船装载重级油(Heavy Grade Oil – HGO),对600 载重吨以及上但小于5000 载重吨的单壳油船,从2008 年的交船周年日开始执行这个禁令。新条款规定了重级油的定义如下:

a) 15℃时密度大于900kg/m3 的原油;

b) 15℃时密度大于900kg/m3 或50℃时运动粘度大于180mm2/s 的燃油;

c) 沥青、焦油及其乳化物。

对某些装载重级油货物的2、3 类油船,如果仅设不装油的双层底或双舷侧,并且这些双层底或双舷侧延伸至整个货油舱区域;或者设有不装油的双壳船体,并且双壳延伸至整个货油舱区域,但双壳的宽度没有满足保护要求的最小距离,主管机关可以同意这些油船在2005 年4 月5 日以后继续从事营运,但不能超过般龄达到25 年的周年日。

13(H)条还允许5000 载重吨及以上的油船,继续装载15℃时密度大于900kg/m3 但小于945kg/m3 的原油从事营运,条件是主管机关认为满意的CAS 评估结果能保证船舶适宜继续从事这样的营运,同时还要考虑到船舶尺度、船龄、航行区域和船舶的结构状况,而且营运日期不能超过船龄达到25 年的周年日。主管机关还可以允许载重吨大于600 吨小于5000 吨的单壳油船装载重级油货物继续从事营运,条件是主管机关考虑到船舶尺度、船龄、航行区域和船舶结构状况,认为该船适宜于继续从事这样的营运,但营运

日期不能超过船龄达到25 年的周年日。

对专门从事本国国内港口间营运的装运重质油类的船舶,船旗国可以免除本条要求;对在另一个缔约国港口专门从事该国国内港口间营运的装运重质油类的船舶,经该国主管机关同意,船旗国亦可以免除本条要求,但现行公约缔约方有权拒绝经这一免除而继续营运的油船进入其管辖的港口或近海装卸码头。

2. CAS(MEPC.94(46)决议通过)2003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2(50)

第三部分2005 年4 月5 日生效

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

(1)CAS 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1 类、2 类油轮调整为5000DWT 及以上的油轮,即2类、3 类油轮,并增加了5000DWT 及以上载运重质油的油轮;

(2)明确CAS 检验应和ESP 检验相结合;

(3)适用13G(6)的首次CAS 检验应在2005 年4 月5 日,或船龄满15 年(取晚者)后的第一个中间检验/特别检验同时进行;适用13G(7)的首次CAS 检验应在2010 年交船周年日以前到期的中间检验或特别检验同时进行;适用13H(6)(a)的首次CAS检验应在2005 年4 月5 日后的第一个中间检验/特别检验同时进行;

(4)随后的CAS 检验应在5 年零6 个月的间隔期内进行,符合证明的有效期自CAS 完成日起不超过5 年零6 个月;允许RO 在完成CAS 检验后签发临时符合证明,有效期不超过5 个月。

第四部分2005 年5 月19 日生效

􀂄 MARPOL 73/78 附则VI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

MARPOL 73/78 附则VI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于1997 年9 月在《73/78 防污公约》缔约国会议上通过,是经修正的《经1978 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 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97 年议定书的附件。按照议定书第6 条的规定,该议定书将在不少于15 个合计商船总吨位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50%的国家接受该议定书之日起12 个月后生效。

2004 年5 月18 日,萨摩亚群岛批准MARPOL 附则VI 。至此,附则VI 达到了规定的15个国家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50%的生效条件,因此,将于2005 年5 月19 日起生效。

附则VI限定了船舶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禁止故意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规则规定,船上使用的任何燃油的硫含量不应超过4.5%m/m,还呼吁IMO对世界范围内供船上使用的残余燃油的平均硫含量应作监测。

附则VI允许对―SOx排放控制区‖制定更严格的排放规定。在这些区域,船用燃油的硫含量不得超过1.5%m/m。作为替代,船舶必须安装废气清洁系统或采用其它技术方法来限制SOx排放量。波罗的海区域被指定为议定书的SOx排放控制区。在2000年3月,环保会批准的附则VI的建议修正案将北海也作为SOx排放控制区,以便一旦MARPOR附则VI生效就立即通过这个修正案。

附则VI 禁止故意排放消耗臭氧物质,包括氟代卤化烃树脂和CFCs。含有消耗臭氧物质的新装置禁止再安装到船上,但2020 年1 月1 日前,还可以允许安装含有氢化氯氟烃(HCFCS)的新装置。附则VI还对柴油机氮氧化物的排放作了限制,IMO还通过了一个强制氮氧化物技术规则,即MEPC.103(49)决议,用于指导如何满足附则规定的要求。

附则还禁止在船上焚烧某些物质,例如被污染的包装材料和多氯联苯(PCBs)。

第五部分2005 年7 月1 日生效

1. 《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BC 规则)的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02 (73)

2. 《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BCH 规则)的修正案(海安会决议MSC.106(73)

IBC 规则和BCH 规则经过修正后,对2002 年7 月1 日及以后安装到新船和现有船上的新的液货软管的原型试验作了要求。在安装前,每段软管都应进行液压试验。此外,还引进了对新船和现有船上次要货舱透气系统的要求。对现有船,应于2002 年7 月1 日以后,在计划的第一次坞检前满足这些要求,但无

论如何不得迟于2005 年7 月1 日。但主管机关可以对500 总吨以下的船舶的要求进行适当放宽。

第六部分2005 年8 月1 日生效

1. MARPOL 73/78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5(51)

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经修正的附则IV 对生活污水在海上的排放、船上控制生活污水排放的设备和系统、码头港口接收生活污水设备的要求以及检验、发证等方面作了规定,还包括了一份船旗国政府主管当局颁发的《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样本。

新附则从2005 年8 月1 日起适用于从事国际航线400 总吨及以上的所有新船及载客超过15 人的所有新船。对现有船将在修正案生效后的5 年后生效(2010 年8 月1 日)。附则要求船舶应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或粉碎消毒装置或生活污水储存柜。

2. MARPOL 73/78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6(51)

附则V-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

附录–垃圾记录薄格式

修改了在垃圾记录薄里对向海中倾倒的货物残留物记录的要求。只有当船舶生活污水经认可的污水处理器处理并经认可的粉碎、消毒系统处理后,方可在最近离岸3 海里处排放,或当船舶生活污水经认可的污水处理器处理,但未经粉碎和消毒的,可以在最近离岸12 海里处排放,否则禁止将生活污水排入海中。

第七部分2005 年10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0 年12 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99(73)

第II-2 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现有船

第10 条灭火

2,000 总吨及以上的现有客船的有关要求,请参见本书第四部分第2 条的相应规定。

第八部分2006 年1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1(78) 和MSC.158(78)

由于MSC 76 通过的SOLAS 公约第II-1/3-6 条关于设置永久检验通道修正案及相关技术规定存在较大的实施问题,本届会议根据DE47 提交的修正案草案,通过了SOLAS 公约该条款及检验通道技术规定的修正案。新通过的修正案主要做了如下改动:

􀂾 在更多区域,主管机关可允许用可替换检验通道来替换原来的永久检验通道,不过永久检验通道仍是首选;

􀂾 检验通道应尽可能是船体结构整体的一部分;

􀂾 取消高架走道的趾部挡板;

􀂾 增加了更多允许设置的垂直梯子的形式;

􀂾 取消每一横梁下设置横向检验通道的要求;

􀂾 把纵向检验通道距顶部结构1.8-2.5米改为距顶部结构以下1.8-6米;

􀂾 增加了对横梁腹板高度小于1.5米时的检验通道设置规定;

􀂾 提出了对首尖舱设置检验通道的要求;

􀂾 明确―这些技术规定不适用于符合IBC规则规定的化学品/油类混装船的货舱‖ 。

由于原修正案将于2005 年1 月1 日实施,新的修正案的生效日期为2006 年1 月1 日。会议讨论决定,鼓励从2005 年1 月1 日原修正案生效日期起至新的修正案生效前,实施新的修正案。海安会通过MSC /Circ. 1107 通函,明确了在过渡期内可以整体采用新的修正案及其技术规则来替代原修正案及其技术规

则。

2. 国际海运危规(IMDG)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 157(78)

本届会议通过了国际海运危规IMDG 的第32 套修正案,其中新增加了保安措施等强制性要求;对第7.9 章的修正,明确了主管机关的权责和批准(包括许可、授权和同意)程序;修改第17 栏危险货物清单,删除第17 栏的最后一句。该修正案将于2006 年1 月1 日生效与实施,但鼓励提前1 年,即从2005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以保持与国际橙皮书协调一致。

第九部分2006 年7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3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42(77)

第五章-航行安全

第2 条-定义

增加了―船长‖的定义,定义说明―船舶长度是指它的总长‖。

第22 条-驾驶室可视范围

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船长45m以上改为55m 以上。

第28 条-航行活动的记录

在日报告方面增加了新的段落,修正案要求所有500 总吨及以上从事国际航行超过48 小时的船舶,应每天向公司提交报告,内容包括船舶的位置、船舶航线和航速、以及其它影响到船舶航行或正常安全操作的外部或内部详细情况。修正案旨在解决船舶营运人向负责该航线上的有关方面提供有利信息的责任问题。

2.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2(78)

SOLAS 第III 章-救生设备与装置

第19 条应急训练与演习

修改了第19.3.3.3 条,放宽了载员试验的要求,允许弃船演习中,降落救生艇时不搭载操作人员,但应每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降落下水,并指定操作的船员进行水上演习。

第20 条使用准备、维修保养和检查

第20.3 条中增加了― 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试验和检查应按本组织制定的指南(MSC/Circ.1093)进行‖条款。第20.6 条在每周检查中,增加将每周的检查报告记入航海日志;明确检查项目具体要求;增加了货船上除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外的救生艇,应在不载人的情况下,从存放位置移至下水装置可操作的位置的要求。第20.7 条月度检查,增加所有船上除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外的所有救生艇,如果天气和海况允许,应在不载人的情况下从存放位置移出的要求。第20.11 条降落设备也要求按照I/7 或I/8 条的要求在年度检验(原为每5 年间隔期内)时进行彻底检查。

第32 条个人救生设备

修改了第32.3 条,要求货船上为每个船员配备一件保温救生服。该条款对现有船具有追朔性。另外,对于除散货船以外,且永久航行于温暖水域的其他货船,经主管机关同意可予以免除。

2006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现有船,应于2006 年7 月1 日及以后的第一次SE 检验前,为船上每人配备一套保温救生服。

第IV 章-无线电通信设备

新增第15.9 条-说明卫星EPIRB 的试验和维护要求

要求卫星EPIRB 的年度检测时期应与检验协调系统相协调,并区分客船和货船的做出不同的规定,即要求客船卫星EPIRB 以不超过客船安全证书到期日前3 个月间隔进行测试,货船卫星EPIRB 以不超过货船无线电证书到期日前3 个月间隔或无线电安全证书周年日的前后3 个月间隔进行测试。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3(78)

第V 章–航行安全

第33 条遇险通信:义务和程序

新增第33.1-1 条:缔约国政府应协调合作,确保帮助救助海上遇险人员上船的船长免除最低程度继续偏离船舶原定航线的责任,前提是免除船长的这一责任不能使海上人命安全更加危险。负责对搜救区域进行援助的缔约国政府应考虑具体情况和本组织编写的指南,并负主要责任确保这种协调合作,以便使被救援的幸存者从救助船上岸,并转移至安全地带,为此,有关缔约国政府应尽可能合理安排这种有效上岸;新增第33.6 条:把海上遇险人员救上船的船长应在船舶能力和条件范围内,尽可能给予他们人道主义对待;新增第34-1 条船长决定权。

3.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0(79)

第II-1 章构造—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2 条定义

增加了散货船的定义为:―散货船系指第XII/1.1 所定义的散货船‖。

第18 条客船和货船的水密门、舷窗等的构造和初次检验

2 替代为:

―2 在客船和货船上,水密门应作水头分别高达舱壁甲板或干舷甲板的水压试验。如因可能损坏绝缘件或舾装件而未对各门作试验,可代之以按门的类型和大小对各门作原型(prototype)压力试验且试验压力应至少与预定安装位置所要求的水头相符。原型试验应在门安装之前进行。门在船上安装的方法和程序应与原型试验所用安装方法和程序相符。每扇门在船上装好后,应检查其是否在舱壁和门框之间正确就位。‖

第45 条触电、电气火灾及其他电气灾害的预防措施

10 替代为:

―10 替代为―电气设备不应安装在任何可燃混合气体易于积聚的处所内,例如主要用来存放蓄电池的舱室、油漆间、乙炔贮藏室或类似处所,除非主管机关确信这些设备是:

.1 操作所必需的;

.2 不会点燃有关的混合气体的型式;

.3 适合于有关处所使用;和

.4 经证明在可能遇到的灰尘、蒸汽或气体中安全使用。‖

新增11:

―11 在液货船中,电气设备、电缆和接线不应安装在危险处所,除非其所符合的标准不低于本组织接受的标准。然而,对于这些标准不适用的处所,不符合标准的电气设备、电缆和接线可基于主管机关满意的风险评估安装在危险处所,以确保能保证相等的安全等级。‖

第III 章救生设备与装置

第31 条救生艇筏与求助艇

新增1.8,要求2006 年7 月1 日及以后建造的第IX/1.6 条定义的散货船应配备自由降落式救生艇。

第V 章航行安全

第19 条船载航行系统和设备的配备要求

2.5.1 替代为:

―2.5.1 1 台陀螺罗经或其他装置,用于通过船载非磁性装置来确定和显示船舶航向,操舵员能在主操舵位置清晰地读取。这些装置也应传送航向信息以输入到2.3.2,2.4 和2.5.5 提及的设备中;‖

第20 条航行数据记录仪

新增2–航行数据记录仪,要求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货船应设有简易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要求如下: ―2 为了帮助海难调查,从事国际航行且受1.4 条规定约束的现有货船应按以下期限设有航行数据记录仪,它可以是一个简化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

.1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20,000 总吨及以上货船,在2006 年7 月1 日之后第1次计划坞修

日,但不晚于2009 年7 月1 日;

.2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3,000 总吨及以上,但小于20,000 总吨的货船,在2007 年7 月1 日之后第1 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10 年7 月1 日;和

.3 如果货船在上述.1 和.2 所述的实施日期之后两年以内将永久退役,主管机关可对这些船舶免除.1 和.2 的要求。‖

第VII 章危险货物的载运

第10 条化学品液货船的要求

1 中删除了―就本条而言,该规则的要求应视作强制性的要求‖一句。因为IBC 规则已在SOLAS 公约和MARPOL 公约中都已成为强制要求。

第XII 章散货船安全附加措施

修正案全部修订了第XII 章。

新的第XII/6.2 条要求―船长为150 m 及以上,2006 年7 月1 日及之后建造的散货船双舷侧处所和专用海水压载舱的涂层应根据第II-1/3-2 条的要求,以及基于本组织拟制定的涂层性能标准。‖修正案中采用脚注说明:在本组织通过―涂层性能标准‖,对上述要求作适当修改成为强制要求之前,参照主管机关接收的标准。

新的第XII/6.5 条要求―2006 年7 月1 日及之后建造的船长150m 以上装运密度为1000kg/m3及以上固体散装货物的散货船,应:

.1 货舱结构的布置应使所有预期的货物能使用标准的装/卸设备和程序装卸而不造成降低结构安全的损坏;

.2 应确保舷侧和船体梁的其他结构之间有效地结构连续性;和

.3 货物处所结构应能保证任一结构扶强构件的失效不能直接随后导致支持结构失效,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加强板架的破坏。‖

备注:新的第Ⅻ章通过的同时,还以海安会决议MSC.168(79)通过了‖单舷侧散货船舷侧结构强度衡定标准‖,以海安会决议MSC.169(79)通过了‖散货船舱口盖船员维护及检查标准‖。这两个标准分别在新的SOLAS 第Ⅻ/14 条和第Ⅻ/7 .2 条中作为强制性要求。

附录证书

在证书中补充检验的完成日期以及修改核能客船安全证书和核能客船安全证书的设备记录簿(格式PNUC)、核能货船安全证书和核能货船安全证书的设备记录簿(格式CNUC)。

4. SOLAS 1988 年议定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 154(78)

对应新增的SOLAS 条款,修改了1988 议定书货船安全设备记录(Form E 和Form C)。分别在第2 部分中删除9,而10,10.1 和10.2 重新编号为9,9.1 和9.2。修正案将于2006 年7 月1 日生效与实施。

5. SOLAS 公约1988 议定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1(79)

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6. 1979 年国际搜救公约(SAR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5(78)

修正案涉及了第2、3、4 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海上获救人员处置而提出的,包括海上非法移民和偷渡人员的安置问题,明确了海上遇险人员的概念等,其中新增加的第3.1.6 提出―与其他搜救中心合作,为确定海上遇险人员登陆地点做出必要的安排‖。新增 3.1.9 条―缔约国要合作与协调,以确保海上遇险人员能够尽可能实现登陆的责任‖。

7. 载重线公约1988 议定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2(79)

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8. FPT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3(79)

修改了附件 1 耐火试验程序/第 2 部分烟气毒性试验/2.6 分类衡准/2.6.2 毒性-在限制表中,―SO2 120ppm‖后增加―(对地板敷料为200 ppm)‖-地板覆盖物二氧化硫气体成分限定值。并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9. 1994 HSC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4(79)

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10. 2000 HSC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5(79)

2.2.1 的标题―完整稳性‖改为―浮力空间‖。在2.2.1.1 中以―在考虑??‖起始并以―??稳性要求所需的正复员力臂范围之内‖结束的现有句子之后新增一句如下:―若浮力空间在破损后的平衡位置可能承受更大的液体压力,该空间的限界及相关开口和贯穿件应设计和建造为能防止液体在压力下通过。‖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11. INF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8(79)

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12. ISM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9(79)

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13. STCW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6(78)

修正案涉及A-I/2 第1、2、3 段,仅为文字性的调整。

修正案将于2006 年7 月1 日生效与实施。

14. STCW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80(79)

在证书或表格中新增加了检验的完成日期。

第十部分2007 年1 月1 日生效

1. MARPOL 73/78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7(52)

修正了MARPOL 73/78 公约附则I-防止油类污染规则。

此次修正案对现附则I 全部重新进行了改写,修正案纳入了MARPOL 公约自1983 年生效以来经历的各次修改,包括经修正的,关于逐步采用双壳油轮(即逐步淘汰单壳油船)的13G(改版后成为附则I 第20 条)和13H(改版后成为附则I 第21 条),在各章节中,还对构造和设备的要求与操作要求分开,并明确规定适用于新船和现有船的要求。改版后附则I 更简洁和便于使用。改版后的附则I 增加了如下以前会议上批准的新的要求:

􀂾 第1 条–阿曼区域:阿拉伯海的阿曼区域被指定为附则I 下的特殊区域;

􀂾 第22 条- 泵舱的舱底保护:2007 年1 月1 日或以后建造的5,000 载重吨以上的油船泵舱应设双层底舱或空间,双层底深度不得小于十五分之一船宽或2 米,取小者(但不得小于1 米);

􀂾 第23 条–事故性溢油性能:适用于2010 年1 月1 日或以后交付的油船,当发生搁浅或碰撞时,除第22 条和第24 条的要求外,还要求船舶在结构上提供足够的保护;

􀂾 第37 条–船上应急油污计划:5000 载重吨及以上的油船应能快速得到计算机化的、岸基的破损稳性和残余结构强度计算程序。

2. MARPOL 73/78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8(52)

全面修正了附则II –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的规则。新的附则II 采用了对有毒液体物质的新的四类分类系统。

新的分类系统如下:

􀂾 X 类:此类有毒液体物质,如果从洗舱和排放压载水作业中排入海中,将会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严禁将此类物质排入海洋环境。

􀂾 Y 类:此类有毒液体物质,如果从洗舱和排放压载水作业中排入海中,将会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对舒适性或其他合法利用海洋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对排入海洋环境的此类物质的质量加以限制。

􀂾 Z 类:此类有毒液体物质,如果从洗舱和排放压载水作业中排入海中,似乎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造成较小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排入海洋环境的此类物质的质量加以限制。

􀂾 其它的物质:应评估作为《国际散装化学品规则》第18 章污染类栏中所示的物质os 并含发现这些物质并不属于X 类,Y 类或Z 类(其他物质),如果从洗舱和排放压载水作业中排入海中,似乎不会对海洋资源或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或不会对舒适性或其他合法利用海洋造成损害,因此,排放含有其他物质的舱底污水、压载水其他残余物或混合物不受本附则要求的约束。

全面修正后的附则II 还包含大量其它的重大变化。对2007 年1 月1 日或以后建造的船舶,经排放压载以后的舱内或有关管系内的残留物的最大允许残留量,对X、Y 和Z 类物质均为75L,而原来最大值分别为100L 或300L。

3.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0(79)

第II-1 章构造—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45 条触电、电气火灾及其他电气灾害的预防措施

新增11:

―11 在液货船中,电气设备、电缆和接线不应安装在危险处所,除非其所符合的标准不低于本组织接受的标准。然而,对于这些标准不适用的处所,不符合标准的电气设备、电缆和接线可基于主管机关满意的风险评估安装在危险处所,以确保能保证相等的安全等级。‖

第VII 章危险货物的载运

第10 条化学品液货船的要求

1 中删除了―就本条而言,该规则的要求应视作强制性的要求‖一句。因为IBC 规则已在SOLAS 公约和MARPOL 公约中都已成为强制要求。

4. IBC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9(52)

修正后的IBC 规则反映了经修正的MARPOL 公约附则II。

经修正的IBC 规则,在第17 章和第18 章下,包括了575 种产品,这些产品都已根据经修正的污染分类和船船类型标准,重新进行了评估。

其它187 种产品从第17 章或第18 章中删除,原因是因为缺乏数据,不能重新评估它们的污染类别和船舶类型。

5. IBC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6(79)

通过了IBC 规则2004 修正案。

6. IGC 规则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77(79)

在第10 章电气设备10.1.4 后增加―电气设备,电缆和配线不应安装在危险处所,除非其符合不低于组织接受的标准。然而,对于这些标准未涉及的处所,不遵守标准的电气设备,电缆和配线可基于使主管机关

满意的风险评估安装在危险处所以确保达到等同的安全等级‖。

第十一部分2007 年7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2 年12 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34(76)

第XII 章散货船安全附加措施)

第13 条泵系的有效性

本条适用于无论何时建造的散货船,对于新造散货船,用于排放和泵吸位于防撞舱壁前方的压载舱的压载水和任何部位延伸至首货舱前面的干舱中的舱底水的设备,应能从一个可进入的封闭处所内将其运行,该密闭处所应能从驾驶室或主机控制站进入而无需穿过防撞舱壁,作为第II-1/11.4条规定的阀的控制的替代措施,可接受通过遥控启动阀门操作的装置,只要此类阀门控制器的位置符合本条的规定。

对于2004 年7 月1 日前建造的散货船,应在不迟于2004 年7 月1 日后船舶进行第一次中间检验或换新检验时,但无论如何不得迟于2007 年7 月1 日符合本条要求。

2.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3(78)

第V 章航行安全

第20 条航行数据记录仪

新增2–航行数据记录仪,要求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货船应设有简易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要求如下: ―2 为了帮助海难调查,从事国际航行且受1.4 条规定约束的现有货船应按以下期限设有航行数据记录仪,它可以是一个简化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

.1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20,000 总吨及以上货船,在2006 年7 月1 日之后第1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09 年7 月1 日;

.2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3,000 总吨及以上,但小于20,000 总吨的货船,在2007 年7 月1 日之后第1 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10 年7 月1 日;和

.3 如果货船在上述.1 和.2 所述的实施日期之后两年以内将永久退役,主管机关可对这些船舶免除.1 和.2 的要求。‖

第十二部分2008 年1 月1 日生效

1. 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

2001 年10 月IMO 召开的国际控制有害防污底系统外交大会通过了新的《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这一新的公约将禁止船舶使用有害的防污底系统。该公约将在其合计吨位不少于世界商船总数25%的25 个国家正式批准接受12 个月后生效。

应予禁止或控制的防污底系统列在公约的附则1 中。根据现有公约附则1 的要求,2003 年1 月1 日开始,所有船舶(不包括固定平台、浮式平台、FSUs、FPSOs)不得再施涂或重新施涂含有TBT 的防污漆;到2008 年1 月1 日,现有船舶已经涂有含有TBT 漆的,或者要将有害防污漆一次清除,或者在原含TBT 的防污漆上涂封闭漆形成封闭层,然后再涂无TBT 的防污漆。

公约要求400 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不包括固定或浮式平台、FSUs、FPSOs)在投入营运之前或第一次签发《国际防污底系统证书》之前要进行初次检验;以及在改变或替换船舶防污底系统时进行检验。对于船长大于24m 但小于400 总吨的船舶,将要求携带一份由船东或船东的代理签署的《防污底系统声明》,声明要附有适当的证明凭据,例如油漆收据或合同单。

第十三部分2008 年09 月27 日生效

1. MARPOL 公约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对于400 总吨及以上的现有船,以及400 总吨以下但核定载客超过15 人的现有船,须在公约附则生效之日5 年,即2008 年9 月27 日之前符合该附则要求。详见本书第十部分第1 条的要求。

第十四部分2009 年生效

1. 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

国际压载水管理大会于2004 年2 月9 日至13 日在IMO 伦敦总部召开。在大会上通过了一个新的公约,即:《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草案)》。制定这个公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船舶压载水拾的有害水生生物的扩散引起的澘在的毁坏性影响。现将公约的要点概括如下:

1. 生效(18 条)

本公约在合计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35%的至少30 个国家批准之后12 个月后生效。

2. 压载水管理计划和压载水管理薄(B-1&B-2 条)

所有船都应在船上保存并执行一份经主管机关批准的压载水管理计划,还应在船上保存一份压载水管理记录薄。

3. 船舶压载水管理(B-3 条)压载水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对现有船

- 2009 年以前建造的、压载水容量在1,500m3 至5,000m3 之间的船舶,在2014 年之前,其压载水管理至少要满足压载水置换标准或压载水性能标准,2014 年的以后,应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

- 2009 年以前建造的、压载水容量小于1,500m3 或大于5,000m3 的船舶,在2016 年之前,其压载水管理至少要满足压载水置换标准或压载水性能标准,2016 年的以后,应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

(2)对新船

- 2009 年及以后建造的、压载水容量小于5,000m3的船舶,其压载水管理应至少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第十三部分2009 年生效.

- 2009 年及以后,但2012 年以前建造的、压载水容量大于等于5,000m3的船舶,从2017年开始,其压载水管理至少能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

- 2012 年及以后建造的、压载水容量大于等于5,000m3的船舶,其压载水管理至少应满足压载水性能标准。

建造日期

压载水容量(Cap.)

标准执行日期

压载水置换标准*1)或

压载水性能标准*2)

2014 年以前*3)

1,500m3≤Cap.≥

5,000m3 压载水性能标准*2)2015 年或以后

压载水置换标准*1)或

压载水性能标准*2)

2016 年以前*3)

现有船2009 年以前

Cap.<1,500m3或Cap.>5,000m3

压载水性能标准*2)2017 年或以后*3)

2009 年或以后Cap.<5,000m3 压载水性能标准*2)2009 年或以后

压载水置换标准*1)或

压载水性能标准*2)

2016 年以前

2009 年或以后,但2012 年以前

Cap.≥ 5,000m3

压载水性能标准*2)2017 年或以后新船

2012 年或以后Cap.≥ 5,000m3 压载水性能标准*2)2012 年或以后

*1):见D-1 条

*2):见D-2 条

*3):不晚于船舶周年日以后的第一个中间检验或换证检验,取早者。

4. 压载水置换(B-4 条)

进行压载水置换的船舶应:

- 只要可能,在距离最近陆地至少200 海里和水深至少200 米以上的地点进行压载水置换。

- 在船舶不能根据以上要求进行压载水置换时,此种压载水置换应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进行,但在任何情况下,距离最近陆地至少50 海里并至少具有200 米水深;当这些要求都不能满足时,港口国可指定区域让船舶进行压载水置换。

5. 压载水置换标准(D-1 条)

船舶进行压载水置换应达到其所载压载水量的95%的置换量。对于通过注入法置换压载水的船舶,如能排出压载舱容积三倍的水量,应被视为满足所述的标准。如果能证明至少满足了95%的置换量,注入排出少于3 倍压载舱容积的水量也可以被接受。

6. 压载水性能标准(D-2 条)

进行压载水管理的船舶需排放

- 的压载水,其含有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0 微米的可检出存活生物的浓度应小于每立方米10 个,且

- 的压载水,其含有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0 微米但小于50 微米的可检出存活生物的浓度应小于每毫升10 个。

指标微生物的排放不应超过规定的浓度。根据人类的健康标准,指标微生物应包括但不限于:

- 每100 毫升小于1cfu 的有毒霍乱弧菌(01 和0139)(cfu=)或小于1 cfu 1 克的浮游动

物样品(湿重)

- 每100 毫升250 cfu 的大肠杆菌

- 每100 毫升100 cfu 的肠道球菌

7. 检验和发证要求(E 部分)

400 总吨及以上,不包括固定的或浮动的平台,移动储存装置和移动生产、储存和卸载装置,应进行初次检验、年度检验、期间检验和换证检验,并在检验完成并合格后签发或签署证书。

第十五部分2009 年7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3(78)

第V 章航行安全

第20 条航行数据记录仪

新增2–航行数据记录仪,要求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货船应设有简易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要求如下: ―2 为了帮助海难调查,从事国际航行且受1.4 条规定约束的现有货船应按以下期限设有航行数据记录仪,它可以是一个简化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

.1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20,000 总吨及以上货船,在2006 年7 月1 日之后第1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09 年7 月1 日;

.2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3,000 总吨及以上,但小于20,000 总吨的货船,在2007 年7 月1 日之后第1 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10 年7 月1 日;和

.3 如果货船在上述.1 和.2 所述的实施日期之后两年以内将永久退役,主管机关可对这些船舶免除.1 和.2 的要求。‖

第十六部分2010 年7 月1 日生效

1. SOLAS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153(78)

第V 章航行安全

第20 条航行数据记录仪

新增2–航行数据记录仪,要求从事国际航行的现有货船应设有简易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要求如下: ―2 为了帮助海难调查,从事国际航行且受1.4 条规定约束的现有货船应按以下期限设有航行数据记录仪,它可以是一个简化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

.1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20,000 总吨及以上货船,在2006 年7 月1 日之后第1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09 年7 月1 日;

.2 对2002 年7 月1 日之前建造的3,000 总吨及以上,但小于20,000 总吨的货船,在2007 年7 月1 日之后第1 次计划坞修日,但不晚于2010 年7 月1 日;和

.3 如果货船在上述.1 和.2 所述的实施日期之后两年以内将永久退役,主管机关可对这些船舶免除.1 和.2 的要求。‖

第十七部分2010 年8 月1 日生效

1. MARPOL 73/78 公约2004 年修正案

环保会决议MEPC.115(51)

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经修正的附则IV 对生活污水在海上的排放、船上控制生活污水排放的设备和系统、码头港口接收生活污水设备的要求以及检验、发证等方面作了规定,还包括了一份船旗国政府主管当局颁发的《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样本。

新附则从2005 年8 月1 日起适用于从事国际航线400 总吨及以上的所有新船及载客超过15 人的所有新船。

对现有船将在修正案生效后的5 年后生效(2010 年8 月1 日)。

附则要求船舶应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或粉碎消毒装置或生活污水储存柜。

只有当船舶生活污水经认可的污水处理器处理并经认可的粉碎、消毒系统处理后,方可在最近离岸3 海里处排放,或当船舶生活污水经认可的污水处理器处理,但未经粉碎和消毒的,可以在最近离岸12 海里处排放,否则禁止将生活污水排入海中。

第十八部分2010 年10 月1 日生效

1.SOLAS 公约1992 年10 月修正案

海安会决议MSC.26(60)

第II-1 章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8,8-1 和8-2 条

1997 年7 月1 日以前建造的,载运400 名旅客以上的客滚船,残存能力A/Amax 大于或等于97.5%的,应满足相关要求。

第II-2 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第41-1.2.4 条限制使用可燃材料*

1974 年SOLAS 公约前的装载36 名以上乘客的客船按第41-1.2.4 条要求,应符合第II-2/24 条―限制使用可燃材料‖的规定。

*注:在2000 年12 月的修正案生效前,本条参照现行第II-2 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