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提升十四(含解析)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提升十四(含解析)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提升十四(含解析)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提升十四(含解析)

2016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提升十四(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而科学研究发现: 以 iPad 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 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一研究表明( ) 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制约和调节作用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解析: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表明 人体对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刺激作出了感应, 说明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 应的特性,故 D 项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会因人的需要而变化,故 A 项错误。B、C 两项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 项。 答案:D 2. (2014·北京东城联考)中国首次成功举行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 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 如果让你为本次活动草拟一个新闻标题,你会选择( ) A.创新改变规律、一切皆有可能 B.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 C.传递无神论、倡导放弃有神论 D.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获取知识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排除 A 项。C 项与题意不符。书本也是获取知识的途 径,排除 D 项。太空授课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的精神,故选 B 项。 答案:B 3.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
A.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C.受不同立场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一定差异 D.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析: 漫画强调我们对事物有时得出错误的认识是由于我们自己站歪了, 这说明站在不 同的立场上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导致认识出现差异性,故 C 项正确。A 项表 述错误,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也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B、D 两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C 项。 答案:C 4.(1)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1

没有过不去的桥 A.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 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 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 解析:漫画中的人无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必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告诫人们必 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B 项不符合题意,A、C 两项说法欠妥。 答案:D (2)“艰辛曲折必然,顺境防患未然;逆境不以为然,失意之时坦然;遇事顺其自然, 忙时有序。”这启示我们( ) 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视前进中的困难 ③遵 循利用规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服从和顺从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5.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 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 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被发现为背景, 考查运用相关哲理分析现实问题 的能力。①错误,无论什么认识都不能直接创造世界,科学认识能推测未来,具有主动创造 性。②正确,材料中这一原理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 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本身错误,认识的深化不能决 定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真理的发展改变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 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说明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发展。故正确答案是 C 项。 答案:C 6.重庆市民魏显德是当地群众公认的民间故事大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 艺家协会授予他“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称号。魏显德平时留心观察周围和身边的一些人和 事,从中获取可供讲故事的题材,他把讲述故事与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将富 有时代精神的内容,融会到所讲的故事中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既富乡土气息,又有时代 特征,让群众更加喜欢。这体现了( )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道理 B.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解析:A 项不能全面覆盖材料意思,C 项与材料无关,D 项说法错误。材料旨在强调魏 显德在原有故事题材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故事与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客
2

观存在相结合,突出一种科学态度,故选 B 项。 答案:B 7.长三角属吴越文化或江南文化,珠三角属岭南文化,京冀为燕赵文化。这三大区域 无论从城市面貌到风土人情,从历史文化到当代生活方式,都有很多的差异;同时在这三大 区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民间文化也各自相异。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们,其意识也一定相同 D.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解析:A 项不属于哲理。C 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导向作用,故 D 项不选。 答案:B 8.(2014·天津卷,4)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 二维平面所画的, 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 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 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把三维的世界画成二维的,也能把二维的画面想 象成三维的,说明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B 项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材料没有涉 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排除 A 项。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C 项片面。 答案:B 9.(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22)2013 年 8 月,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 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 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对某些复杂事物在达成真理性认识之前,科学界往往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其原 因在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不断克服片 面性甚至错误才能完成。对一些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既是一种科学求实的态度,也有利于激 发读者的思考,培养创新意识,①②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一时没有定论并不意味着 “永无定论”, ③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 不选。 真理具有客观性, 已确定的真理可以被超越, 但不可以被推翻,④观点错误,不选。 答案:A 10.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解析:该名言主要强调了实践的观点,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1.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 4
3

000 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 热液生物, 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需要 不断发展,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②③正确。既不能认为认识 发展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不能简单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排除①④。 答案:C 12. 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 能力不断提高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干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不断深 化,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故①③入选。题干未说明②④。 答案:B 13.(2014·邯郸统一测试)“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对白, 道尽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 它是一种 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不仅 颠覆了传统的认识, 而且被视为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 它让病患者告别打针之苦。 这一事例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 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 推动认识发展 ④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②错误。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④错误。喷射 注射器的出现,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 动,故选①③。 答案:D 14.(2015·株洲质检)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 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 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 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③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解析:实践是真理发展的基础,排除①。水漩涡方向的研究,说明真理是相对的、具体 的,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 B 项。②错误,真理发展需要怀疑,但 真理与谬误在相比较和斗争中发展。 答案:B 15. 中国极深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后进行了暗物质(有质量但不可见的物质)的研究。 理 论物理证实暗物质占宇宙比重超过 20%,但目前只发现了 4%,要深入认识暗物质,需要进一 步的探测与捕捉。这启示我们 ( ) ①人们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科学实验的发展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④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抓住暗物质的本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②错误。④说法太 绝对。 答案:C 16.用火箭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射到太空,太阳能电池板在太空发电,再将产生的电能转 换成微波传回地面,并重新转换为电能。人类这一科学构想即将变为现实。目前,科学家已 建成一座太空太阳能发电实验设施,其用途主要验证通过无线方式远距离输送能量的可行 性。这表明 ( ) A.超越现实的科学构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B.符合客观规律的构想能精准应验发展的现实 C.相对独立的科学构想能够促进实现社会存在 D.创造性思维的“眼睛”能主动创造出理想的世界 解析:认识来源于实践,A 选项认为科学构想源于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说法错误,排除。 B 项错在“精准”,太绝对。正确的意识才能起促进作用,C 项说法也不正确。 答案:D 17.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 环形 RNA 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 非常普遍的特征, 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 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 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环形 RNA 分子研究“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体现了认识的 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③认为真理包含谬误说法错误; 实践并不一定永远正确。④说法错误。 答案:B 18.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图, 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 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 说的不同之处,科学家据此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 ) ①太空探测器具有复原宇宙演变历史的思维机能 ②太空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 官, 促进认识发展 ③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 ④理论假说会把人类的认 识活动引向歧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①认为太空探测器具有思维机能说法错误。错误的认识 会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歧途,理论假说不一定错误,④说法不准确。
5

答案:B 19.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 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 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精神依赖于物质,A 项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践活 动不能割断联系,C 项错误。材料中病人看着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奇迹般地活下来,体现意 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故选 B 项。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才具有指导作用,D 项表述错误。 答案:B 20.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 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 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排除①。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 无能为力的,③选项中“服从规律”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且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 不能被“发展” 。材料中“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主要强调了人们要尊重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尊重客观规律,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故 选 C 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计 40 分。) 21.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中国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探月工程是为探索宇宙真谛, 造福人类服务的。 从“嫦娥一号”的绕月, 到“嫦娥三号”的落月,我们一步步走近了月球。探索过程中的新需要、新要求推动着探月 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地面模拟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 航天人集体“探”出来的。 “嫦娥三号”落月并不是我们对月球认识的结束, 而是探月的新 起点。 材料二: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为了祖国 的航天事业,他们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献出了热血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航天精神是 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的典范。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的?(10 分) (2)如果让你以“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请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列出写作要点。(10 分) 解析:第(1)问解答要定好“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这一知识。将材料一划分层次,从探 索、新起点等信息,归纳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第(2)问要注意主题,根据弘扬民族精神的
6

重要性和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探月活动是为探索宇宙真谛,造福人类服 务的。航天技术是航天人集体探索的结果,随着探索的深入,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②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航天经验来自于航天人的探索,探索过程中的新需要、新 要求推动着探月技术的不断进步。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反复实验,成功实现探月目标,这不是我们对月球认识的结束, 而是探月的新起点。 (2)①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 支撑,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 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③全社会 要学习航天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④青年学生要以航天人为榜样,继承优秀传统,践行中华民族精 神。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某校高三学生以“心系文化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聚焦文化产业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成就 不足 对策 文化产业增加值 连续四年保持 18%以上增幅, “领跑”经济; 千亿产业群初具 图书查阅、 走访、 规模、 蓄势待发; 网上搜集等。 动漫等新文化业 态发展壮大;文 化消费总量、消 费水平不断提 高。
提高自身实践能 力;为文化产业 发展献计献策。
丰富的文化资源 没有被充分开发 利用,民间融资 困难;文化市场 环境还不完善; 文化消费的促进 作用有限;政府 投入不足。
传华夏文明,承 炎黄风韵,建文 化强国,促中华 崛 起。
★发展文化事业 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 城市化过程中, 受旧的传统习俗、 文化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 “市民”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 “市民”的文化生活单一,迷信 盛行,公共文化设施陈旧?? (1)针对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请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探究活动的认识。(12 分) (2)针对上述不和谐现象,请你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18 分) 解析:第(1)问,针对材料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对策,注重知识的迁移、整合;用实践 是认识发展动力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探究活动的认识, 运用知识具体、 较细, 演绎作答; 第(2) 问,从精神文明建设主体、内容两方面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经济:①要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运用各 种资源发展文化产业。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通过法律、道德、行业的规则规范市 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③增加居民收入,抑制通货膨胀,扩大文化消费,改善消费 结构。④增加财政支出,发挥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哲学: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能动性。②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 的发展。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同学们利用图
7

书查阅、 网上搜集等手段为文化产业献计献策。 ④探究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推动了同学们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的深化。 (2)① 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公共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 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 在社 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社区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④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样 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8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背景材料】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设施概念其实并不新,所谓“新型”主要是对比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新基建更注重“新”,拥有更多富有科技内涵的产业,代表着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市场将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归类,并冠以“新基建”这一概念。具体可参考下图: 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并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加强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加快新基建有助于保障和完成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多重任务;二是可以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转换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三是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发挥“传统基建+新基建”双轮驱动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是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五是有利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2013届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2018年政治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天津

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1. “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我们党 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 B.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D.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可以找出关键词“接地气”实际上就是走进群众,倾听民意。题干大意是在描述“群众”和“党的干部”的关系,因此所选的答案里必须又包含“群众”又包含“党”还要包含“群众”和“党“的关系,因此选择D。 【考点定位】必修二《政治生活》中有关党的知识。 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称呼的称谓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那表现出的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选择C。 【考点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 3. 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 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所以要排除错误选项,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用“循环”来定义发展,那就是说“发展”可以和“倒退”可以划等号,因此不选③和④,因此我们直接去除C和D两个选项。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也是错误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发展,实质是“扬弃”,所以不选④。既然不选,那就选①和②,所以选A。 【考点定位】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的知识。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带分析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带分析 时政热点背景: 2021年4月20日,电千余名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越商代表,大 禹后裔及社会各界代表于上午汇聚浙江省绍兴市,共同参加了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 据悉,2021年是对大禹陵首祭20周年,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禘礼”形式进行, 仪式共分肃立雅静、鸣铳、献贡品、敬香、击鼓、撞钟、奏乐、献酒、敬酒、恭读祭文、 行礼、唱颂歌献祭舞、礼成等13项议程。今年祭禹典礼主题是大力弘扬公而忘私、为百 姓谋福泽的大禹治水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魅力,同时展现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 城市特点,把大禹精神贯穿在“五水共治”、“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之中。典礼由中国文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浙 江副黄旭明在祭文中歌颂了大禹“疏导百川、平治水土”的丰功伟绩、“胼胝劳绩,功厚 德茂”的道德操守,颂扬了浙江大地“五水共治、两美浙江”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中华儿 女“砥砺前行,再铸辉煌,创新创业,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长青基业,继往开来,中 国吉祥,山高水长”的良好祈愿。 时政热点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和治水英雄,自公元前2059年左右夏 启开端,中华民族便有祭禹祀典。千百年来大禹治水的事迹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进。这说明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祭禹典礼展示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魅力展现绍兴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特点,要把大禹精神贯穿在“五水共治”、“重 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之中,为加快美丽水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保护文化遗产。2021年,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禹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和展示民族文化。 4.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公祭大禹陵,对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于弘扬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大禹以其疏导洪患 的卓越功勋而赢得后世敬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精神 的重要体现,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一、【背景材料】 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在4月15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二、【考点链接】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历史产生深刻影响。(4)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是沟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促进诗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大众传媒的作用。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

2013年高考天津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天津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A】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下,全球许多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陷入困境:曾作为无线通信代名词的摩托罗拉被他人掌控;家电行业先驱索尼、松下和夏普巨额亏损;原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塞班系统,如今只剩下2.6%的市场份额。这些案例表明【D】 A.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储备,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 B.缺乏国家必要的技术规划,是企业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 C.缺乏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是企业竞争失利的根本原因 D.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下图是2004~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指标。图中数据显示【C】 A.产品进口优化了国内的产业结构 B.产品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C.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我国“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4.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B】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高考政治常考古诗文哲理分析【高考备考】 总结 笔记

高考政治常考古诗文哲理分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天津市2020年高考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2020年高考政治预测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某县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大蒜种植基地,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建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社,农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重点帮扶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走上了富裕之路。该县很好地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做到了() ①以集体经济改革来增强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②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以走向共富 ③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加强经济造血功能 ④以转变职能来统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 德评价。消费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道德支撑。下列属于正确消费伦理的是() ①避免情绪化消费,抵制贷款消费②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③坚持理智消费,不受消费潮流影响④坚持低碳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峰谷电价,也称“分时电价”,是一种将高峰(白天)用电和低谷(夜间)用电分别计算电费的 电价制度,旨在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缓和电力供需矛盾。实行峰谷电价() ①发挥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②会使高峰用电量大幅减少 ③是基于商品间的替代效应④体现了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 中国高铁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为了满足广大旅客更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铁 路总公司引入互联网订餐、自主选座、微信支付、会员积分等服务,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这说明() ①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②生产决定于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④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专题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一、【背景材料】 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 二、【考点链接】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食品。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而且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企业要讲究诚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提升商品的质量,抑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百姓在健康的生活中提升生存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3)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优点,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市场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这对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5)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因病返贫成为其间一大障碍。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健康是一切之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高考政治“措施”类题解题指导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措施”类题解题指导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学措施: (1)描述国内经济措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度;推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高考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技巧

高考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中政治科目的复习不仅有自主复习,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总结归纳,而这时候快速准确地记好笔记就很重要了。物美云知识店铺为您准备了一些高考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技巧 一、政治课堂笔记本的建立和记笔记的技巧。 1、笔记本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各种科都有,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 2、政治学科笔记的格式。政治学科笔记用的纸张,每页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2/3,右面占1/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3、对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缩格、上下留空、加画重线或改用其它颜色的笔等标记来突出。用语要言简意赅,常用词语可用代号。写字要快,字迹能够看清就行。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二、记政治课堂笔记要注意把握时机。 学生要协调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这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如果有内容没记下来,要暂时放弃,课堂上跟住老师是第一要务,下课再对照老师的课件补充笔记。以避免有时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讲的,听老师讲的就记不好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性,注重形式,结果这些学

生上课的主要任务是记笔记,听课倒成了次要的。最后导致课堂上听不明白,笔记记了一大堆,课后又没有时间去看笔记,最后束之高阁,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学生在做笔记时应把握好时机: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政治课堂笔记需要记的主要内容。 1、记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记教学过程中教师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3、记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学到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独特见解。 4、记书上没有的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记规律,记课堂小结和老师更正补充的内容。有些内容,分散在各节之中,甚至在课外书籍中,是老师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来的。对课本上落后于现实的知识,老师往往会进行更正补充。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是真正有价值记的东西。 5、对联想、发现的问题,心得体会,要及时记。这些都是思维的火花,是有价值记的内容。书上有的知识、次要的知识和一看就懂的内容不需记。如果什么都记,势必影响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高考政治热点分析中国诗词大会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 一、【背景材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热追,优胜者赢在热爱诗词上,更赢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上。这种现象引导全社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全社会自然地、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 二、【考点链接】 1、《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大会令选手和观众身入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读诗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诗词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2、《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中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古诗词强大的感召力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更

2018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

2018高考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但与人工智能头号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在AI人才领域存在明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人工智能

高考政治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突破

高考政治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突破 衡阳县二中高三政治备课组 一、选择题部分 1、选择题一般解题步骤和技巧 (1)基本前提: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解题中要求做到“三审”、“六排” ①“三审”,具体说就是要: A、审题型。要确定题型 ,是单项选择题 ,组合式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B、审题意(抓住立意。全面理解题意,材料中心,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 C、审设问、明确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 ②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 ,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 ③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第一、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 ,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 ,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第二、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有直接联系的) ,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 ④“六排”: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乱法、排外法 2、几种常见题型剖析 题型一计算型 例1:假定2011年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68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2年3月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 A.210.5美元 B.210美元 C.190美元 D.201.6美元 方法指导:(1)、根据变量关系,直接推算(正比关系的变量用乘号联接;反比关系的变量用除号联接;增加的变量加上变动部分,降低的变量减去变动部分) 。 (2)、将未知变量设为未知数,解答方程(用方程将各种变量联接起来,根据数学概念解答方程)。 (3)、对于数据整倍变化,或没有确切说明变化幅度时可以根据其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假设数值,进行模型化推算。 题型二漫画类 例2:(2011年高考江苏卷)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 (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方法指导:“四步分析法”解漫画题——第一步,分析漫画的标题,透过这个“眼睛”洞察整幅漫画所要表达的主题。第二步,仔细观察画面,把画面中所有的“要素”整合在一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

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政治高考测试卷标准答案及解析天津

2012年天津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1. “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我们党 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 B.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D.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可以找出关键词“接地气”实际上就是走进群众,倾听民意。题干大意是在描述“群众”和“党的干部”的关系,因此所选的答案里必须又包含“群众”又包含“党”还要包含“群众”和“党“的关系,因此选择D。 【考点定位】必修二《政治生活》中有关党的知识。 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称呼的称谓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那表现出的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选择C。 【考点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 3. 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 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所以要排除错误选项,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用“循环”来定义发展,那就是说“发展”可以和“倒退”可以划等号,因此不选③和④,因此我们直接去除C和D两个选项。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也是错误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发展,实质是“扬弃”,所以不选④。既然不选,那就选①和②,所以选A。 【考点定位】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的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