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班级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班级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班级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班级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建立和培养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

A.班级

B.年级

C.学生

D.班委会

2.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的班级管理理论。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3.成员已有共同目标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意义的群体是()。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4.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6.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做好()。

A.班长的工作

B.先进生的工作

C.班委的工作

D.后进生的工作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8.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A.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9.当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

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0.三年一班是某校公认的差班、乱班,班上不少同学具有较强的攻击性。陈老师刚接任班主任,就开始在课外活动或学生交往中记录了他们的攻击行为,以此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1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3.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4.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欲发言时先举手,这是()。

A.课堂提问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

B.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定课堂秩序

C.与教师个人好恶有关的行为,不宜统一要求

D.激励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15.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社会活动

B.技能活动

C.科技活动

D.学科活动

16.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这种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科技活动

17.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中,()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必要的活动

18.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教师采取()的处理方式最为适宜。

A.言语提醒

B.非言语暗示

C.有意忽视

D.暂时隔离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D.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20.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评定学生

B.组建班集体

C.教育个别学生

D.了解学生

21.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22.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抓好课堂纪律

C.开好主题班会

D.评定学生操行

二、材料分析题

1.某学校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权力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做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做出理论分析。

2.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社区,而另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放在中产阶级集聚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3.某校四年级的一个班,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起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就是这个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的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但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4.王老师是一位工作热情非常高的青年教师,在学校里以严厉著称。在对学生方面,他严格要求学生:不准讲脏话,不准乱扔垃圾,上课不准交头接耳……但是王老师自己在讲课的时候有点不拘小节,经常会在情急之下对学生说出“笨蛋”“死脑筋”“傻瓜”等词。而且王老师喜欢抽烟,抽烟后经常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在这样的情形下.虽然王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在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同学大有人在,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对此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请你帮忙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作为一个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5.材料A

师:小明,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生:老师,我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我推车跑到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了。

师:你能推车跑步来上学,说明你有纪律观念,这点是值得表扬的。希望你以后能早一点出发,有什么意外也有时间处理,好吧?

生:好的,老师。

材料B

师:小明,你为什么迟到,真不像话!

生:老师,我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

师:我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反正你不能迟到,迟到就应该受罚!

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

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平行管理是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故选C。

3.[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题干是对联合群体的解释。联合群体是指处于群体发展水平的中间层次。这种群体的特征是,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活动,有一定的公务和个人间的接触,但是成员也可以拒绝承担群体任务。故选B。

4.[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班集体的集体教育对个体的价值观有规范作用,且男女学生、班干部都是属于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集体去影响个人也是班主任最常用的教育方式,所以集体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突出价值。

5.[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6.[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做好后进生王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班主任应注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7.[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班主任工作内容的掌握。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8.[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明确的共同目标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和基础,班级成员只有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才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

9.[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专断型领导方式的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学生的一切都由教师来控制。表现得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退缩、服从、胆怯,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从题干看出,该领导类型属于专断型。

10.[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等,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其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

11.[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

12.[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四个选项都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建立班集体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教育学生。故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

13.[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此题是小型的材料分析题。题目中的信息——缺交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叫苦叫累等关键词均说明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不高,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意志品质的教育。

14.[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教师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举手,利于管理、稳定课堂秩序,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故选B。

15.[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课外活动类型中的科技活动是指发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社会活动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义工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合作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学科活动是由于课堂可能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课外活动中的专门的学科兴趣小组能让学生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16.[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群众性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具体的活动方式有报告会、讲座、演讲、社团、纪念日活动、文艺主题会、晚会、墙报和黑板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看电影、参观、访问、游览、表演、各项竞赛、公益劳动、文娱训练、体育锻炼等。

17.[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班集体形成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准则和必要的活动。其中明确的共同目标是形成班集体的前提和基础,班级成员只有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才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

18.[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在课堂上发生的类似学生调皮捣蛋的突发事件,教师在处理时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以不影响正常上课为前提。故题干中教师既不可以有意忽视,也不好采用直接的言语提醒、处罚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可以采取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或走到学生跟前轻敲桌子提示等非言语方式来告诫学生认真听课。

19.[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班主任工作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20.[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这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1.[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22.[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和造就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代理班主任的大胆任用体现出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1)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让学生代理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2)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于老师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3)代理班主任所起到的良好效果,表现在如下方面:减轻了班主任的不少工作负担和压力,使班主任能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老师与学生问的关系更加密切,打破了传统师道尊严的古板。但同时,学生毕竟只是代理班主任,并且负有学习任务,班主任仍然对班级管理负主要责任。

2.[参考答案](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个理论可以解释破窗理论:

①反馈的作用。反馈分为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两种,如果错误能得到及时反馈和矫正,那么他再次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有一个洞没有及时修复,就会有更多的洞出现。

②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一个人认为有洞了,其他人也会认为这本来就是辆破车,不需要保护。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这恰恰符合德育过程中的观察学习以及德育方法中的榜样法。

(2)启示:

①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改正,防止扩散;

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④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树立良好的班风。

3.[参考答案]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与任课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谈话了解该班级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该班级的情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把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作为我工作的首要任务。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也要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在工作中要注意坚持公平原则,对班集体的全体成员都应一视同仁,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一样,都要遵守班级规章。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担任班干部工作,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通过班干部的工作让他意识到班级纪律的重要性,在其自觉遵守的同时也带动其他同学共同遵守班级规章。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是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使曾刚的家长意识到对孩子的打骂不利于他的成长,应循循善诱,多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4.[参考答案]王老师的班级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言传,轻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王老师对学生能严格要求,但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有身教,言传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王老师教育学生不能说脏话、乱扔垃圾,自己却脏话连篇、乱扔烟头。口头上的教育没有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反倒是坏的身教对学生起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2)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出现了问题,一味地靠严厉的态度和言语镇压很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到以理服人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一切的说教都是徒劳的。

(3)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对错以及怎样去改正。如果不诚恳,反倒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也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王老师口头要求学生,自己却做不到,在教育学生方面没有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很显然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力行。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说理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错以及改进的方法。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话比苍白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3)真诚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

5.[参考答案]材料A中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可取的,材料B中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的纪律保证。

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需要排除外界环境和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干扰。纠正学生各种背离教学过程的不良行为。

在管理课堂秩序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所用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应采用暗示的方式,如“好像有个别同学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或用行动纠正,如走到“开小差”的学生身旁以手势或眼神示意。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应与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启发性与趣味性,都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扰。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坚持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相结合;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来管理自己、管理班级;

(4)教师应善于运用奖惩机制,对良好的纪律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辅以惩罚,使学生感受到遵守纪律的优越性,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5)教师应一视同仁,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6)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相处良好、和谐的氛围将有助于教师课堂纪律的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

1.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着作是( )。 A.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 2.着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克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 4.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凯洛夫《教育学》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中学阶段的课程应符合(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答案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6、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为了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便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7、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8、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0、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安德森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11、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属于()。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探究学习 12、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3、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4、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15、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16、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7、初二(5)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人际纪律阶段 B.自我服务阶段 C.自我约束阶段 D.相互协调阶段 1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19、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A.强化法 B.自控法 C.脱敏法 D.放松法 20、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统一性 21、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富余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2、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3、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重点分析

了解分析总体考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科目二也就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总体考情。整个考试总分150分;时间为120分钟;题量为26道题:其中20道单选每道2分,3道简答每个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1道教学设计题40分。总体来说,题量并不大,对于120分钟而言,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展开章节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基础(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150分中占到45分左右,占到了30%的比重所以要全题型备考,所谓全题型也就是单选简答材料各种题型。) 第一节历年没考过,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到答题了解即可;第二节历年只考过一道,2014年下考过校长负责制。因此这一节以选择题备考就可以;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过单选和材料,但是今年再出材料题的概率不大,因此还是以单选题备考;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放在具体的方法上。比较方法的不同,这里大家只需抓住每个方法的关键词,考试时能根据关键词选择出来就可以;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考试喜欢考,做单选题和简答题备考,还有些高频的考点,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些主要的人物,历年考过的人物可以放在次重点的地位进行复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还没考过需要大家重点关注);教育与社会部分中教育与文化已经考过,这些可以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第六节心理学:历年顶多两道单选,考过一次简答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其中注意、感知觉比较重要,需要大家重点关注,能理解即可。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考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所以这一节还是要以全题型备考。其中课程类型是重点,课程流派历年还没考过,但是还是要重点讲解。关于新课改理念、目标都是考单选题,所以简单看看。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经常会结合材料来考,或出简答题,所以这些就需要大家重点去看。 第二章学生指导主要以单选、简答备考。这一章在考试中平均占19分,占12%的比例。 第一节主要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是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能题解每个规律的意思及带给教学的启示。第二节以单选简答备考:重点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皮亚杰虽然考过,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还是要重点掌握。第三节:历年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 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2020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资格证辨析题60道 导语:辨析题是中学科目二考试的必考题型。题目数量为4道,每题8分,共计32分。这种题型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作答。下面是整理的练习题,供大家平时练习使用。多练多写,考试才能有话可说。 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故该说法错误。 6.生产力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题干中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故该说法错误。 7.遗传具有可塑性。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它会随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练习题及答案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练习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那笃尔普认为“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有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仅仅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这种教育目的观 的价值取向是( )。 A.伦理本位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2.( )是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 A.心脏胸外挤压 B.人工呼吸 C.直接口对口呼吸法 D.口对鼻呼吸法 3.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 结果的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合现象 B.听觉适合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对应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C.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升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升升学率的需求 D.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8.适合学校大规模、快速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9.“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0.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 )。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1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部分 分章练习2020

教育学分章练习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概述、属性、功能、起源、发展历程) (一)单选 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答案:B 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答案:A 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的形态出现在() A.夏朝B.西周 C.春秋 D.战国答案:A 4.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 A.学校的出现 B.学制的建立 C.教师的出现 D.教育机构的建立答案:B 5.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是() A.六艺B.七艺 C.四书五经D.八股文答案:C 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答案:B 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教育的一大特征。 A.古代印度B.古代罗马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答案:C 8.西方古代封建社会存在两种典型的教育形态,分别是() A.教会教育与骑士教育B.古雅典教育与古斯巴达教育 C.教会教育与宗教教育D.骑士教育与宗教教育答案:A 9.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 10.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答案:B 11.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答案:C 12.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答案:C 13.狭义的教育是指()。 A.德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答案:B (二)辨析题 1、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 (2)首先,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而“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3)其次,教育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研发者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者等。

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

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 附答案

D 结合社会生产 6、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8、陈冬看到自己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9、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0、丽丽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一小时且效率高,而燕燕只能专心学习半小时,这说明丽丽注意的()比燕燕强。 A.广度 B.转移能力 C.分配能力 D.稳定性 11、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这种考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2、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3、()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14、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15、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16、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17、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进行个别教育 B.组建班集体 C.建立班级秩序 D.指导学生学习 21、张宏一次在乘坐高铁时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吸烟,被乘务员发现后对其处以2 000元罚款,此后张宏不在高铁上吸烟了,上述情形属于哪种强化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3、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狭义的课程目标。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习上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6、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首先,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 (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

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作者是(C) A 孔子 B 孟子 C 乐正克 D 墨子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符合下列哪种观点(C) A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3、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是(A) A 德育 B 智育 C 美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4、体现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的是(B) A 课程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育原则 D 德育目标 5、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性的是(C)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课程权利的分享,意味着课程由统一化走向多元化,这反映了(D) A 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B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C 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 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7、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是(B)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练习法 8、德育就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由此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体现了德育的(A) A 生存功能 B 发展功能 C 享用功能 D 教育功能 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的时间是(C) A 1997年3月22日 B 2000年3月22日 C 2004年3月22日 D 2007年3月22日 10、《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A) A 发展教育事业 B 提高全民族素质 C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简答题: 1、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 答:教育的功能主要有: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 (4)激励功能

教学教育学习知识与能力章节题-教学方案计划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教学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评价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是()。 A.发展性评价 B.综合性评价 C.多元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 A.合格制 B.综合制 C.等级制 D.学分制 3.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作()。 A.绝对评价法 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C.相对评价法 D.平均评价法 4.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5.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是反思()。 A.教学态度 B.教学理念 C.教学行为 D.教学规则 6.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做出反应 B.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7.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量化指标 B.常模参照 C.学业测验 D.教学目标 8.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A.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C.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D.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10.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A.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随堂小测验 C.高考 D.期末考试 11.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进行整合思考。这种反思属于()。 A.自我反思 B.集体反思 C.纵向反思 D.横向反思 12.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和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例”,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自我提问法 C.教学诊断法 D.比较法 13.在低年级中,可以在新授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数一数、背一背,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感悟数学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后说一说学习的方法,探究的策略,发展学习能力,为独立学习奠定基础。这种作业类型属于()。 A.阅读作业 B.书面作业 C.口头作业 D.实践作业 14.如果需要拓展知识面,那就要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作业;如果是巩固练习,可以选择书面作业;如果比较简单,知识比较生活化,就可以设计口头作业。这体现了教师布置作业的()。 A.多样性 B.适量性 C.明确性 D.渐进性 15.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6.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4)学科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化。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性 (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容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容 1. 本体性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4. 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语言能力 3. 教学交往能力 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 教育研究能力 6. 创新能力 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六)得出结论 (七)撰写成文 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冲刺必备 伴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形势逐渐成熟,未来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特别是师生会面对新的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在此,根据试点地区的历年考试情况,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进行简短的考情分析,并对2015年下半年的考情做一定的预测。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分值现已基本定型,分别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选题21题,一题两分,出题顺序基本上按大纲的章节排列顺序。辨析题四题,一题八分,难度相对较大。简答题四题,一题十分。材料分析题两题,一题十八分。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进行考情分析。 首先,由于单选题的考点比较多,基本上都有涉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其次,辨析题。从12年到15年上半年以来,除14年考过第八章班级管理一题外,辨析题涉及到的考点分别集中于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七章。第一章考过的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及教育功能等。第三章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第四章涉及到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动机、定势、知识与能力。第六章涉及到德育的定义、过程、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等。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除15年,每年都进行了考察。再次,简答题,涉及到的考试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特别是中学课程这一章节,考频较高,这几年考试中出现了五题。最后,材料分析题主要集中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其他章节偶有涉及。12年为教学原则、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德育原则和方法,13年为德育原则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启发性教学原则及气质,14年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学习迁移、德育原则等、15年为德育原则、功能固着,故材料分析题考频相对较高的是中学德育这一章。 综上所述,在15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第一章为客观题的重要章节,偶考主观题。第二章多为主观题,考频高。第三、四章,客观题和主观题皆有涉及,特别是材料分析、简答题等。第五章以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居多,第七章尤为引起重视,VIP章节,主观题的热门考试章节。第六章和第八章考频相对不高。同时,根据15年上半年的考题来看,以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容难度会逐渐加大,考点越来越细,综合知识要求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对常规重点的识记,还要对一些冷门知识点进行重视和掌握。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最新)

1.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答案C 小娜在判断行为对错的依据是“学校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遵守法规阶段。本题的考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2.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B 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时也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其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本题的考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辨析题 1.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答案要点】错误。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凋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

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案要点】错误。 德育不单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教育的基本实践,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