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中学教育学)2008-2011真题

陕西省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中学教育学)2008-2011真题

陕西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

2.狭义教育主要指()。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3.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4.关于教育起源,持“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马克

5.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6.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坚定性评价

7.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8. 1623年,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洛克

9.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B.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C.教育学相关理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11.我国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班组教学

12.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获取信息,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

A.反馈性原理

B.科学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主体性原理

13.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是依据()来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D.课程的表现形式

15.启发性教学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这一教学要求是由教育家()提出来的。A.孟子

B.朱熹

C.孔子

D.王夫之

16.从影响学生的方式来看,学校建筑、师生关系属于()。

A.隐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17.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方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是()。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评价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次课程改革。

A.第五

B.第六

C.第七

D.第八

19.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关心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D.完善人格模式

20.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重要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命题上.即“教育为生活做准备”和()。

A.“生活即教育”

B.“学校即社会”

C.“从做中学”

D.“教育即生活”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

1.欧洲封建社会宗教神学居统治地位,逐渐出现的两大类教育是()。

A.教会教育

B.绅士教育

C.宫廷教育

D.骑士教育

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3.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A.竞争性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合作性学习

4.从宏观角度看,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教育学知识

D.专业知识

5.中学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

A.实习学习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

6.教学评价作用有导向作用和()。

A.调控作用

B.鉴定反馈调控作用

C.启发作用

D.激励作用

7.下列属于班级的非成文制度的有()。

A.班级的传统

B.班级的舆论

C.黑板报

D.班委会

8.道德认知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皮亚杰

B.弗里德曼

C.科尔伯格

D.麦克菲尔

9.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

A.研究方案

B.教育调查报告

C.教育叙事

D.选题报告

10.着眼于人的完整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将知识与技能、()三者统一起来。A.理性与感性

B.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人是教育的产物。()

2.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3.讲授法是较为古老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注入式教学,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符,应逐渐淘汰。()

4.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两种途径。()

6.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7.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8.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例关系。()

9.在德育过程中,可以从知、情、意、行四因素中任何一方面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10.校本研究的基本因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做好教育工作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3.校本研究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佳的研究形式是什么?

4.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教师课后的反思总结活动包括哪些工作?

五、论述题(12分)

发展性原理包括哪些教学原则?分别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班里公投“坏学生”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13岁的男生,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学生,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

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13岁的男生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

(1)你对班主任评选“坏学生”的做法有何评价?

(2)根据教育学有关原理谈谈如何对待学习困难学生和不守纪律的学生?

陕西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中学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B 3. A 4. B 5. B 6. B 7. A 8. C 9.D 10.A

11.B 12。A 13.C 14.B 15.C 16.A 17.C 18.D 19.B 20.D

二、双选题

1.AD 2.AC 3.BC 4.AB 5.AD 6.BD 7.AB 8.AC 9.BC 10.CD

三、判断题

1.× 2.× 3.× 4.√5.× 6.√7.×8.× 9.√10.√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

(1)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首先,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其次,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社会化;最后,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2)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首先,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其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最后,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2.【答案要点】

(1)有利于教师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3)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4)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5)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学会与人相处,对学生走向社会,学会与人合作有重要意义。

3.【答案要点】

校本研究可分为单个教师的研究、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和合作性的研究。

合作型的校本研究是目前最佳的一种研究形式。

4.【答案要点】

教学的基本环节有: (1)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以前所有的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2)上课。是学校常规管理的重点,也是维持教学秩序,实现教学任务,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3)课后活动。是上课的延续,是进入下个教学循环的基础。

教师课后的反思总结活动包括: (1)评课。就是对上课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质量。

(2)说课。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所谓发展性原理指的是教学要遵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既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又要注重个别差异,积极引导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发展性原理包括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准备状态.既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可接受性的起点激发、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①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关键期;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学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优势,实施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主张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①充分了解学生;②尊重学生的差异;③面向每一个学生。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这个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每个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作为老师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责骂。这个班主任在对本班“坏学生,,的评选中有几点是失误的:①侵犯了学生的尊严应得到尊重的权利,伤害了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侵犯了学生免于受歧视的权利。②该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更要关心爱护和尊重信任学生,没有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③忽视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面对问题更需要老师的教育关怀,并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改正学习。该老师的方法过于偏激专制。④该老师忽视了这种方式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违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专业道德。

(2)学生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可变性和个体差异性等。所以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但要了解学生,更要关心爱护和尊重信任学生,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其次,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都需要长期反复的培养,教师要有耐心,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再次,要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单单依靠学校教育,针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和不守纪律现象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解决。最后,针对学习困难和不守纪律的学生研究沟通寻找一些方式方法,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向优秀同学学习,奖励为主的积极方式等.循序渐进的改善纠正学生这些问题。

陕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

1.()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其名言:“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著称于世。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2.“修道之为教”出自于()。

A.《中庸》

B.《学记》

C.《苟子》

D.《老子》

3.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4.编撰《四书集注》,提出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做持志”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张载

D.朱熹

5.关于教育起源,持“交往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杨贤江

B.叶澜

C.蔡元培

D.孟禄

6.()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矛盾和理论疑难。

A.教育现象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方法

7.“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的,其确立的价值取向是()。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家庭本位

D.群体本位

8.教师形象的核心是教师的()。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政治形象

9.“教师能够信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为之努力;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参与专业知识决策.承担专业责任;能容忍压力,有较强的适应性;有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多种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这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水平。

A.专业成熟

B.专业发展

C.专业成长

D.专业培训

10.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B.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C.教育学相关理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教师机智、灵活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12.()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现场教学

D.班组教学

1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一系列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

A.反馈性原理

B.科学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主体性原理

14.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依据()来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D.课程的表现形式

1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巩固性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育人性

17.以学生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复杂课程

18.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评价是()。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评价

19.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高度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问卷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教育实验法

20.备课是教学工作的()。

A.基本环节

B.中心环节

C.第一环节

D.最后环节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

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表现为促进()。

A.社会政治稳定

B.个体社会化

C.个体个性化

D.社会经济增长

2.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他以()为基础建立了新的教育学体系,使教育学理论体系趋于成熟。A.经济学

B.伦理学

C.政治学

D.心理学

3.课的类型分类的根据,一直以来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根据()划分。

A.学生的活动

B.传统的方法

C.教学任务

D.使用的教学方法

4.从学习的人性基础及教学的关系来划分,学生的学习分为()。

A.自主学习

B.继承性学习

C.他主学习

D.符号性学习

5.师生关系的内容就其外部结构是由多层面构成的关系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关系、()等关系类型。

A.职业关系

B.伦理关系

C.社会关系

D.心理关系

6.从宏观角度看,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

A.教育学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专业知识

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它包括()。

A.文字教材

B.校本课程

C.视听教材

D.地方课程

8.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重要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命题上,即()。

A.“教育为生活做准备”

B.“学校即社会”

C.“从做中学”

D.“教育即生活”

9.下列属于班级的非成文制度有()。

A.黑板报

B.班级的传统

C.班级的舆论

D.班委会

10.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

A.知识与技能

B.人发展与社会发展

C.过程与方法

D.理性与感性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核心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其衍生功能。()

2.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学校的建筑属于隐性课程。()

4.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社会场所参观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演示法。()

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6.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

7.在德育过程中,只能从知、情、意、行四因素中的知、情方面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8.所谓个体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幼儿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9.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0.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

1.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正确使用教科书?

3.教师应如何运用课堂提问的策略?

4.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12分)

谈谈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古代教育家王夫之说:“夫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

问题:

(1)该材料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本质的理解。

陕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中学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A 3. B 4.D 5. B 6. C 7. A 8. B 9. A 10.D

11.C 12.B 13.D 14.C 15.A 16.C 17.C 18.B 19.C 20.C

二、双选题

1.BC 2.BD 3.CD 4.AC 5.BD 6.BC 7.AC 8.AD 9.BC 10.AC

三、判断题

1.× 2.× 3.√4.× 5.√6.√7.×8.√9.√10.×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通过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和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来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②通过教育的普及化,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优良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②教育促进科技发展。

2.【答案要点】

(1)认真钻研并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予以把握;

(2)透彻理解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

(3)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

(4)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新知识;

(5)结合本地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乡土知识;

(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3.【答案要点】

(1)精心设计问题,防止随意提问;

(2)提问的类型要多样化;

(3)巧妙运用不同答问的不同效果。

4.【答案要点】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教学生学会学习;

(3)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并奠定科学的世界观;

(4)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

(2)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包括引入、强化、变化刺激、分组活动、媒体运用、沟通、结束等技巧:

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课程开发与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等。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②教与学是有区别而又不可分离的;③教学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

(2)①教应为学生的学而施,以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为依据;②学生的学有赖于教师的引导;③教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④教学不只是教,也不只是学,也不是教加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

2008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

《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

A. 制定主体形同

B. 表现形式相同

C. 性质相同

2.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教育法》

C.《教师法》

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社会实践

B.生产劳动

C.生产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5.《教育法》在教育法律渊源中属于()范畴。

A.单项法律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7.《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

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8.《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起

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11.中小学教师资格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A.市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

1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1

B.3

C.5

13.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

B.不得

C.经批准可以

14.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A.父母或监护人

B.班主任

C.就读学校

1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时,应当()。

A.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B.优先保护未成年人

C.优先救护成年人

16.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

A.上下级关系

B.行政管理关系

C.教育教学关系

17.()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18.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19.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

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省教育厅

20.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校校长

C.某市教育局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

()。

A.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D.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

A.表彰

B.表扬

C.奖励

D.鼓励

3.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

A.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B.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

C.学校修建办公楼

D.学校修建校舍

4.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

A.查明责任后救助小民

B.查明责任后告知小民父母

C.及时救助小民

D.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5.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A.安全教育

B.自护自救教育

C.安全保护教育

D.自治教育

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给予()。

A.劝诫

B.制止

C.批评

D.教育

7.因追查犯罪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进行依法检查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部门

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A.责令赔偿损失

B.赔礼道歉

C.追究刑事责任

D.追究民事责任

9.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写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

4.《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

8.依法执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

9.教师的权力和义务是终身的。

10.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力,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四、简答题(四选三,每小题6分,共18分)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3.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4.简述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特征。

五、论述题(12分)

联系当前中小学生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六、案例分析(2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里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二、

2008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

《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七、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

A. 制定主体形同

B. 表现形式相同

C. 性质相同

22.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教育法》

C.《教师法》

2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社会实践

B.生产劳动

C.生产力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25.《教育法》在教育法律渊源中属于()范畴。

A.单项法律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2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27.《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

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28.《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起

2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31.中小学教师资格由()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A.市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

3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1

B.3

C.5

33.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

B.不得

C.经批准可以

34.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A.父母或监护人

B.班主任

C.就读学校

3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时,应当()。

A.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B.优先保护未成年人

C.优先救护成年人

36.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

A.上下级关系

B.行政管理关系

C.教育教学关系

37.()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38.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39.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

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省教育厅

40.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校校长

C.某市教育局

八、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

()。

A.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D.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

4.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

A.表彰

B.表扬

C.奖励

D.鼓励

11.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

A.本单位修建办公楼

B.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

C.学校修建办公楼

D.学校修建校舍

12.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

A.查明责任后救助小民

B.查明责任后告知小民父母

C.及时救助小民

D.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13.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 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民主化得表现?答:1、教育要做到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2、教育内部得民主化。3、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得变革,教育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转向弹性、开放。 1、简述教育得政治功能;答:(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得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得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简述教育得经济功能;答:(一)教育就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三)教育就是生产新得科学技术知识得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得人口功能;答:(一)教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简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答:(一)教育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1、简述人得发展一般规律; 答:(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匀性;(四)差异性;(五)与互换性;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历年真题汇编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教育学》必考人物及教育观点大全 在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及其作品观点等知识点历来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之一。中公教育教师考试辅导专家周君老师分析各地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该类考点进行总结梳理,供大家学习。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2.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3.“有教无类”——孔子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因材施教——孔子 9.“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0.“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1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1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1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18.“学不躐等”——《学记》19.教学相长——《学记》20.循序渐进——《学记》 2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23.《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捷克) 24.“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25.《教育漫话》;“白板说”;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26.“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27.《爱弥尔》——卢梭(法国)

28.“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德国) 29.《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3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31.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 32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33.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34.教育即生活——杜威35.“在做中学”——杜威 36.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37.《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38.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39.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40.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霍尔、格赛尔 41.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42.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4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44.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45.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46.“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47.“学而时习之”——孔子——巩固性教学原则 48.“温故而知新”——孔子 49.“不陵节而施”——《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2.“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53.“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5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 5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57.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 汇总 一、教育观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历年核心考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 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 学生观 教师观

教师职业规范 一.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3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1 对工作高度负责 2 认真备课上课 3 认真批改作业 4 不得敷衍赛色 三.关爱学生(灵魂) 1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 2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天职) 1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 循序善尽,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希望 五.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1 坚守高尚情操 2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和同事 5 作风正派,奉公廉洁 6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发展动力) 1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因材施教个体差异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2019年5月27日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D。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 3.B。解析: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4.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5.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A。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8.B。解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9.A。解析:素质教育的外延,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0.C。解析: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 11.D。解析: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2.A。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13.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14.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 15.C。解析: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16.C。解析: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7.B。解析: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8.B。解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9.A。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0.B。解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

52个教师资格证记忆口诀

52个教师资格证记忆口诀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六、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口诀:寻(循序渐进)直(直观)发(启发)巩(巩固)俐(量力)联(理论联系实际)姻(应材施教) 七、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口诀:老佛爷(弗洛伊德)弄(孟子)不懂(董仲舒),格格(格赛尔)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 八、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口诀: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九、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口诀:双孔(孔子、孔德)特(赫尔巴特)干(涂尔干)涩(斯宾塞) 十、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c.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d.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口诀:动嘴、眼、脑、手。 动嘴:教授在讲(讲授)坛(谈话)读书(读书指导); 动眼:眼(演示)馋(参观); 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讨论)伐(发现)纣; 动手:二次实(实验、实习)战演练(练习)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育观 第一章职业理念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一节教育观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及小学素质教育等概念; 2.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高频考点速记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 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 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 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 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1.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 C ) A.研究范围B.研究对象C.研究任务D.研究课题 2.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这是教育学哪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A ) A.萌芽阶段B.独立形态阶段C.发展多样化阶段D.理论深化阶段3.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人类社会教育的( B ) A.永恒性B.目的性C.生产性D.阶级性 4.为了扩大教育对象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而采用了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 社会是( D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实践 6.推动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政治思想 D.文学艺术 7.为我国正确的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 的( B ) A.阶级斗争理论B.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 8.义务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 C ) A.全面性B.全体性C.强制性D.基础性 9.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从小学至高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D.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11.我国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人别教学制B.道尔顿制C.班级上课制D.分组教学制 12.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是( A ) A.道德任何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学生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以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是( D ) A.班集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参照群体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点

https://www.doczj.com/doc/283959964.html,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学生考生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全面性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发展性 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