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一个月玩《三国枭雄》历程

浅谈一个月玩《三国枭雄》历程

浅谈一个月玩《三国枭雄》历程
浅谈一个月玩《三国枭雄》历程

浅谈一个月玩《三国枭雄》历程

一、摸一下腰包,确定自己的路线

1 0元党

任何游戏都看脸,几乎任何游戏不充值都能玩,可是鉴于手游的性质,不投资实在难有作为。

2 首充礼包党

充值任意金额,2星金将关羽、赵云、黄忠,快乐三选一。金色卦象“霸王”1个、玉石500、军令10个、10万铜钱,此类玩家也难有作为,比起0元党,算是赢在起跑线上了。

3.VIP5(500R)

着实提供了很多便利,个人感觉最好用的2个功能,治水时间每天增加至24小时(不明白用处的请看下文)、一键占卜(谁用谁知道,若此功能不开通,每天你点的最多的键应该就是占卜了)

4.3000RMB(及以上)

新服都有充值3000RMB送2星金将诸葛亮的活动,因此这类高富帅玩家就诞生了,这类玩家可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三国世界的君主了。(高等级VIP玩家所拥有的功能和服务涵盖低等级VIP 玩家,如VIP6的玩家拥有VIP5玩家的所有功能)

5强烈建议玩家任意选择服务器体验游戏,定位自己该走的路线后,等开启新服强势入驻。二、心得

1本人V5开局,1个月下来充值金额也达到小两千,当然初来乍到,必然会走不少弯路,差不多1个多星期之后才逐渐摸爬滚打走上正轨,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给各位怀揣着三国情怀的枭友们带来一点小小的帮助,此文只是小友心得体会,如有错误及不足之处,也请大神指出。

2主城系统

①官府-征收:每天可进行15次普通征收铜钱CD1小时,可征收的铜钱额与君主等级,民心

相关,每次征收会降低1民心,强征消耗元宝,强征次数与VIP等级相关。

官府-粮市:有购买,卖出,黑市买粮3项,运用合理可以让你赚上几万铜币,是的!!几万铜币!!(由于兵力,粮草等都可从已占领州郡上一键征收,所以通常情况下都趋于饱和状态)所以此乃本游戏最鸡肋的系统之一。

官府-征兵:顾名思义,鸡肋系统,理由同上。

官府-治水:治水说白了就是送经验,每分钟可领取一次君主经验,经验高低取决于君主等级,最多累计8小时的经验,超过时间则不再叠加,用VIP4的玩家做例,每天治水总时常12小时,就等于每天你能白领12小时的经验,而前文提到的VIP5每天治水时常就有24小时,等于每天多拿12小时经验,所以玩家之间的等级差距就渐渐拉开了。

②西市-仓库:仓库就是物品栏,建议适当开启(由于每多开一个消耗的元宝数会叠加上升,建议开通部分后,再买一个仓库包)

西市-占卜武将装备的卦象由此获得,卦象可提高武将属性,兵力、士气、普攻、普防、战攻、战防、策攻、策防、命中、暴击、韧性、闪躲、破击、格挡等。卦象分5种品质(低到高)白、绿、蓝、紫、金,实际为4种品质,白色只能卖钱。同时占卜有概率出卦象残卷,可按数量及等级兑换相应卦象。金将还可开启专属卦象(普金100元宝、1星金将150元宝、2星金将200元宝),每日专属卦象培养次数总和为10次,不使用元宝一次可加1000经验,50元宝可随机提升3~5倍。

西市-强化提升武将装备的等级,装备等级不得高于西市等级。

③东市-酒馆通过消耗玉石的方式随机点选武将,当前版本武将品质分别有:(低到高)白色、蓝色、普通紫色、紫色1星、紫色2星、普通金色、金色1星及金色2星。金色2星将将在酒馆等级达到80级逐步开启,195次点将用在开局还是80以后就看各位爱好了。

④校场-封将此项主要针对2星金将,封号有:(低到高)无、五虎上将、无双龙将、传奇神将。其余所有级别武将只能封为上将。

封将-培养培养和封将密切相关,封将需要该武将主属性(武力、绝技、智力后带有图标“优”的为主属性)达到相应数值,特性培养可提升武将三围,可分,军功培养、加强培养(5元宝)、白金培

养(10元宝)、钻石培养(100元宝3围固定提升5点)、至尊培养(500元宝3围固定提升25点)特性培养的上限是:等级*10+20

此项为大R与红脸小R最主要的区分点。

封将-秘笈请参照下文过五关斩六将

校场-特训消耗军功少量提升武将经验。

校场-训练大量提升武将经验(需开启训练场,需要元宝)

⑤太学-技巧用天赋来做比喻最恰当不过了,只可惜所有人天赋都一样。

太学-龙脉其实就是另外一页的天赋,只不过龙魂入手途径更少而已。⑥所有建筑等级不得超过官府等级,官府等级不得超过君主等级。

3挑战系统

①殿前比武排名战,根据排名每天获得铜币和玉石的奖励。

②天下侵略战这个功能就是核心,每天的将魂,铜币、军功、粮草、兵力、荣誉值的主要来源,入驻其他玩家州郡获得以上资源,不同的州郡产出不同的资源(铜币、军功、粮草、兵力)一般以铜币为主,军功为辅助的抢法,粮草兵力无视。

③精英副本打通州郡地图的BOSS会开启相应武将的精英副本,精英副本可获得装备合成制作书,铜币,军功等,记住,每天4次免费,是不消耗军令的。

④过五关斩六将50级开启,每关25个守卫,击破后有概率获得武力、绝技、智谋卷轴以及秘笈残卷(可兑换3种属性的卷轴)关卡等级对应卷轴以及兑换等级。如:洛阳关卡为第二大关,击破守

卫随机掉落2品卷轴、并且可用秘笈残卷兑换3种1品卷轴。汜水关为第三大关,击破守卫随机掉落3品卷轴、且可用秘笈残卷兑换3种2品卷轴。秘笈可以提高武将三围。武将的总三围有3组数据组成,武将初始属性三围、特性培养三围以及可由秘笈提高的潜力三围。

⑤武将试炼、鸿运当头这两组可谓捆绑销售,60级开启,武将试炼需要消耗功勋来提升武将兵力。而鸿运当头则是获得功勋的主要途径。

⑥华容道70级开启,可获得大量经验,每天自动重置,每战胜一波守军需要一个武将驻守,战胜5波且等级达到要求可提升难度及获得经验。

4其他日常活动

①围攻蛮族每日12:30-14:00开启,大型副本,可获得玉石、铜币及幸运礼包。第一名额外获得当前可获得的最高等级合成书及3600经验卦象,第二名额外获得3600经验卦象,第三名额外获得合成书。可用元宝鼓舞攻击力(20元宝1次提升20%)及复活。

②围攻倭寇每日20:30-22:00开启,同围攻蛮族。

③多人副本每日19:00-20:00开启,可根据已打通副本开启,获得玉石及铜钱。(可多次进入他人开启的副本)

④远征世界攻打其他国家,类似于围攻蛮族、倭寇、但无法鼓舞攻击力,可用玉石复活。每次攻打可获得奖励(5元宝、1军令、君主经验、武将经验包)随机一项,攻打成功则进入下一个国家且完全刷新当日远征次数。

4其他

①后宫这个充其量只是拿元宝换资源的交易所而已。

②武将三围这里做一下说明,有些人不明白,普攻、战攻、策攻的概念,其实武将的三围影响到武将的三攻三防,而每个武将只有2攻3防是有用的,即武器用刀的策攻可以无视,武器用扇子普攻可以无视。换句话说,使用扇子的策将平砍伤害取决于策攻的高低以及敌方策防的高低,而使用刀的武将平砍伤害取决于普通攻击的高低以及敌方武将的普通防御。当然,像诸葛亮这种策将提升武力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普通防御力,因为普通攻击力对他而言是毫无用处的。而所有武将的技能效果都取决于战法攻击,所以我斗胆提出武将只有2攻3防是有用的这个说法。

差不多就想到这么多,希望能帮到初来乍到的枭友们。另附一张金将技能表,不舍得买诸葛的可以点个庞统凑合用,同一行的是同类型武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100万美圆600美圆 重量30吨10kg 占地150平方米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1.9万只电子管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5000次/秒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摘要:隧道工程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从人类的需求、理论的完善、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对隧道工程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概述,对隧道工程发生重大变革的事情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隧道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隧道工程;发展;前景展望 0 引言 隧道工程涉及到很多学科,包括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等,这些学科的发展促进了隧道建设。而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这些学科不断完善。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变得紧缺,而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隧道位于地下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使得隧道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的普遍化,而且隧道可以保证行车安全、缩短车程、避免灾害等优势也促使隧道建设技术发生质的变化。 1 隧道工程发展的状况 随着理论、机械、现代技术等发展,隧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隧道公路的发展状况按时间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1 古代发展状况 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就出现了人类挖掘的隧道。 在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百年)。《左传》中有“……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记载。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石门”隧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内,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用作地下通道的还有安徽毫州城内的古地下通道,建于宋末元初(约十三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下通道。 这个时期主要的开挖主要依靠“火焚法”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体力劳动和施工难度非常高。隧道建设还处于经验阶段,一切还是根据建造者的长期经验积累,没有什么理论作为指导。 1.2 近代发展状况 岩石力学关于地层压力的研究也在14世纪有所发展。到20世纪初期,岩石力学已经去的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连续介质理论”和“地质力学理论”。而这些理

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年级:14春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号: 学生:吴晶 指导老师:汪玲 完成日期:2016年5月4日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未来,以便站在一个考前的地方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调查以及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和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计算机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当今时代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升级。计算机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计算机;芯片;计算机的普及 引言;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诞生,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ENIAC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1.计算机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利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在网络普及的21世纪,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工作的人,

浅谈时代发展与管理及管理学的科学性

浅谈时代发展与管理及管理学的科学性 摘要百年管理科学化进程构建了庞大的管理科学体系,管理科学知识不断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学科的科学性。论述了管理与管理学现实属性和最终属性,以及管理学面临的挑战等观点。 关键词管理管理学科学属性艺术属性 20世纪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世纪,在短短的100年里,已经形成了很多流派,如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等等。20世纪的管理学思想活跃、流派众多,为后来构筑管理科学知识体系打了夯实基础,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孕育与发展了管理与管理学科学性的思想,也为管理与管理学发展的奠定了最初的方向—管理科学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复兴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都有了蓬勃的发展。这一时期,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队伍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 1“和平崛起”呼唤管理与管理学的科学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期间,记载着中国人的酸甜苦辣,又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责任与使命。从对“黄祸论”、“崛起论”、“威胁论”、“崩溃论”等各种评论中“韬光养晦”转变,到2003年中国领导人首次向外界明确提出了让全世界人为之一震的中国将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代表我国治国理论和对外政策的重大战略思维形成,这对于国人也提出了更多希望与要求。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需要积极支撑这一重大理论。 管理是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需要管理。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对于科学管理及管理学科学化方面要求更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到后来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丰富的管理学知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管理和协调一批受封建思想和近代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压迫而具有“大杂烩思想”的老百姓(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等),需要多么丰富与科学的管理学知识。社会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综合国力已明显提高,这对于管理与管理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课题,国家要和平崛起,国家要发展强大,没有科学管理思维的引导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要适应目前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艺术的微笑、需要人性化的管理、需要有创意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有赖于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经济发展、文化积累方面潜在的“指挥棒”。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丰富,成功和失败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人们越来越尊重客观规律,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并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系统性市场更加规范,政治、商业、文化数据以及与之对应的逻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拍脑袋决策、赌徒思维”必定失败,这样,管理越来越科学化,管理学科也相应更加科学化。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等),使得优质的、科学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工作者所占的比率也相应越来越大,国家和平发展的模式越来越需要创新的管理理论,它离我国发展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2管理与管理学的两大现实属性—社会性、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管理学这个已经发展了百年的学科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了管理学新时代意义,特殊的社会需求,也给管理学络上了深深的社会印记。30年前的中国改革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时至今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部署新一轮改革,并由农村发轫,而且将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引发人们对于“土地管理”问题的高度重视,这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生活中最大的喜事。初看起来,这是农业问题,但从深层次去审视,这就是一个管理学逐步运用到实践中的问题。俗语称:“农业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强。”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著名论断,并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的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向全国推广。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几十年的发展,却暴露了一系列与土地有关的种种管理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问题受到更多人的质疑,人们在想: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土地资源,有如此丰厚的人力资源,为什么会出现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呢?长期以来,人们将焦点更多放在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分配上,却忽略了土地问题中的软件问题—土地管理科学化问题。而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却给这片广阔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带来了新的科学管理学知识。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

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隧道工程发展概况

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就出现了人类挖掘的隧道。 在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百年)。《左传》中有“……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记载。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石门”隧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内,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用作地下通道的还有安徽毫州城内的古地下通道,建于宋末元初(约十三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下通道。 在其他古代文明地区有很多注明的古隧道,如2180~2160年前后,在古巴比伦城幼发拉底河下面修筑的人行隧道,是迄今为止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砖砌构造物。古代最大的隧道建筑物可能是那不勒斯与普佐利(今意大利境内)之间的婆西里勃隧道,完成与公元前36年,至今仍在使用。它是在凝灰岩中凿成的垂直边墙无衬砌隧道。 约于公元7世纪,我国隋末唐初时的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记载了黑火药的制法,公元1225年以后传入伊斯兰国家,13世纪后期传到欧洲,17世纪初(1627年)奥地利的工业家首先用于开矿。1866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达纳马特,为开凿坚硬岩石创造了条件。 近代隧道兴起于运河时期,从17世纪起,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运河隧道。法国的兰葵达克运河隧道,建于1666~1681年,长157m,它可能是最早用火药开凿的隧道。1830年前后,铁路成为新的运输手段。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张,隧道也越来越多。1895~1906年已出现了长19.73km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长铁路隧道。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已达53.85km。较为完善的水底通道隧道建于1927年,位于纽约哈德逊河底Holland隧道。现在世界上的长大道路隧道(2km以上)和长大水底隧道(0.5~2.0km)已超过百条。 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发展正在开拓两个令人瞩目的领域,一个是宇宙空间,一个是地下空间。看来,隧道工程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工程施工条件是极其恶劣的,尽管各种地下工程专用机械越来越多,在新奥法理论指导下施工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但体力劳动强度和施工难度仍然很高。历史上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人们曾做过不懈的努力。在古代一直使用“火焚法”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进行开挖,知道19世纪才开始钻爆作业,至今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发明了凿岩机,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发展成为今天的高效率大型多臂钻机,使工人们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和钻爆开挖法完全不同的还有两种机械开挖法,一种是用于开挖软土地层的盾构机。发明于1818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不断改进,已经从手工开挖式盾构,发展到半机械化乃至全机械化盾构,能广泛用于各种复杂的软土地层的掘进:另一种是用于中等以上坚硬岩石地层的岩石隧道掘进机。首次掘进成功的隧道掘进机,诞生于1881~1883年,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光景。目前,已经发展成大断面(直径10m以上)的带有激光导向和随机支护装置的先进的掘进机,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加上辅助的通风除尘装置,使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应用高压水的射流破岩技术已经过关,它能以很快的速度在花岗岩中打出炮眼,再在坑道周围用高压水切槽,然后爆破破岩。优点是减少开挖,可以开凿出任何断面形状的坑道,保护围岩,降低支护成本,并能增加自由面以减少炮眼数和降低炸药消耗量。但消耗功率较大,设备成本较高,技术上还未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 隧道工程的专门著作,可能要推1556年德国人乔治·包尔(Georg Bauer)所著的《采矿冶炼手册》为最早,虽然那时还没有开始使用火药开矿。 地层压力的研究开始于14世纪。此后随着采矿和隧道工程的发展,地层压力理论也在相应的发展着。这种研究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把地层视为松散构造的散粒体,另一种是把地层视为连续弹性体弹塑性理论。近百年来,从理论上和工程实际中对地层压力进行了极广泛的研究,获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未得到系统、圆满、严密的理论,直到今天仍在不

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MBA全景教程之四)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第一讲管理和企业管理 1.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涵义 2.企业管理的环境变革 第二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一) 1.计划的作用 2.计划的形式 3.计划的过程 4.目标及其制定 第三讲管理的计划职能(二) 1.过程的概念 2.标高超越活动的概念 3.标高超越活动的步骤 第四讲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职能概述 2.职位的设计 3.部门化 第五讲组织的结构形式与运作 1.组织的传统结构形式 2.组织的新型结构形式 3.在组织中的权力配置 第六讲组织机构的整合与变革 1.组织机构的协调与整合 2.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3.组织变革的企业再造 4.分析两个企业再造实例

第七讲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职能的涵义 2.领导职能的激励理论 3.领导职能的沟通理论 4.领导职能的领导方式理论 第八讲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概念 2.控制的过程 3.考评指标体系的方法 第九讲ISO9000国际标准 1.ISO9000的形成 2.ISO9000的思路和原理 3.ISO9000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4.美国国家质量奖与ISO9000标准 5.总结:戴明14点与管理学 第十讲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1.二战前的发展 2.二战中的发展 3.二战后的发展 4.未来的管理模式 第1讲管理和企业管理 【本讲重点】 管理学概说 企业管理的基本涵义 当代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

管理学概说 【管理名言】 延续与发展: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通用的器官。 ——德鲁克 你也许要问: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都是与管理有关的课程,管理学与这些课程有什么区别呢? 这很好理解。如果把管理和企业管理看作是一头大象,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理论与设计等等这些课程,就好比是这头大象的某一个部位或者器官,而管理学这门课程则着重了解这头大象的全局,偏重于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管理过程的构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管理学与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不同,这要求在学习时要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从“林”到“木”的方法,也就是要求你首先了解这门课程的总体构成,在了解总体的情况下再来了解局部的理论,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总体来讲,本课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2、3、4”四个数字。 表1-1 管理学的基本框架

中国隧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中国隧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从1874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上海至吴淞的窄轨铁路起,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的37年中,我国共建成了9100公里的铁路。在这段时期所修建的10条总长4600公里的铁路干线上,共修建了总长42公里的230余座隧道。 我国在1898~1904年修建了长度为3078米的兴安岭隧道,这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宽轨铁路隧道。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隧道工程是由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亲自规划和督造的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工期仅用了18个月,于1908年建成。这也是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越岭铁路隧道。 自1911年10月清王朝覆灭,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中,我国共在40余条总长度约7000公里的铁路干线和支线上修建了总长度约100公里的370余座铁路隧道。其中有当时我国最长的滨绥铁路第二线上长度为3840米的杜草隧道,建于1939~1941年,所穿过的地层为花岗岩,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混凝土衬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其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隧道建设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突破。 起步: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一代隧道建设工程。该阶段采用钻爆法施工,以人工和小型机械凿岩、装载为主,临时支护采用原木支架和扇形支撑。隧道施工基本无通风,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人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该阶段的主要标志性工程有位于川黔铁路上的凉风垭隧道,该隧道长度4270米,于1959年6月贯通。该隧道首次采用平行导坑和巷道式通风,为长隧道施工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 稳定发展:6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二代隧道建设工程。 该阶段代表性工程有位于京原铁路上的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1967年2月开工,1969年10月竣工,也是这一时期修建的最长的隧道。这一时期施工机具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普遍采用了带风动支架的凿岩机、风动或电动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和通风机等。在成昆铁路的隧道施工中还采用了门架式凿岩台车和槽式运渣列车。 在隧道支护方面,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这是隧道施工技术的重要里程碑。由于主动控制了地层环境,较好地解决了施工安全问题。 经过3年国民经济调整,1964年重点加强西南大三线建设,川黔、贵昆、成昆三线全面复工。这些铁路隧道比例大,开工隧道数量猛增,迎来了隧道建设的大发展。 成昆铁路工程浩大,举世瞩目,全线共有425座隧道,总延长344.7公里,占线路长度的31.6%,其中2公里以上的34座,3公里以上的9座,成为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沙木拉达隧道全长6379米,线路标高2244.14米,为成昆铁路最长与最高的隧道。关村坝隧道全长6107米,为成昆铁路第二长隧道,是北段控制铺轨的大门,为集中力量攻坚的重点工程之一,快速施工成为本隧道的主题,施工中创造了多项新纪录。岩脚寨隧道位于贵昆铁路安顺至六枝间,全长2715米,隧道横穿贵州普定郎岱煤田的大煤山,共穿过7层煤层,厚度最大达8.92米,含三级瓦斯。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穿越大量瓦斯的隧道。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编年(1956-2006)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 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 计算技术发展道路” 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972年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 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关于计算机网络发展与趋势的报告 E086***** *** ( 浙江理工大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班 ) 摘要:本文综合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同时也就计算机网络的前景进行简单概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阶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讯线路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在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讯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1]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2]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讯系统已具备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讯子网。通讯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守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化是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基础和核心,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正是一种全球开放的,数字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通过在网络中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而在全球范围把人类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以不可抗拒之势影响和冲击着人类社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浅谈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 工商管理学起源于美国。随着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经营日趋复杂, 迫切需要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于是工商管理学科应运而生。首先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于1881年创办金融商业学院,设立商业管理学科。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管理理论的产生,推动了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始于20年代初,50年代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管理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特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成了社会经济的主体。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迫切要求培养大量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于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并于80年代中期以后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 道路。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含义及培养目标 1、含义 现代的的工商管理,通常理解为工商企业管理,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常见的管理专业。可以简单定义为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这个专业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所学习的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如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因此,是一门基础较宽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投资等。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 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管理与科学、技术同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工商管理学向经济中最主 要最广泛的工商领域,是管理学门类中实践性最强、覆盖面最宽的一级学科。作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和渗透的产物,工商管理学的发展,推 动了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在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都是现 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与其他相邻一级学科的联系表现为均以现代管理理论作为学科的 基础理论,不同的是,工商管理的研究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 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商管理中现代数学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