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珠三角地区港口格局的发展状况及目前,分析了该地区港口格局企业的经营类型和运作模式,同时结合当今国际港口格局的发展态势,对珠三角地区未来港口格局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提出看法。运输是港口格局的主要载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港口格局的内涵正在逐渐扩大,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港口在发展现代港口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发展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的优势、重要地位等方面研究了发展现代港口港口格局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主要港口港口格局的发展状况论述了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世界大港港口格局的发展研究了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的发展趋势,对把握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海运量的增大,集装箱运输方式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危险品的运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危险品本身的特殊性质以及集装箱特殊的包装运输形式,在集装箱运输危险品时,如何保障货物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将成为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港口规划港口格局发展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current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area of operation type and operation mod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oday's international pavilions flow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n the future the trend and pattern of views are put forward Transportation is the main carrier of logistic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logistics concept is gradually expanding, the port as a global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node, its functions are also constantly expanding. 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tudy on main carrier of logistic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logistics concept is gradually expanding, the port as a global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node, its functions are also constantly expanding. 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rt log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Xiamen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advantage, important statu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mbined with the major domestic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Xiame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rt log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Xiamen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advantage, important statu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mbined with the major domestic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Xiamen port logistic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Xiamen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iamen port logistics industry.

Keywords:Port planning port configuration development analysis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5)

1.1研究背景 (5)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5)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3.1国内研究现状 (6)

1.3.2国外研究现状 (6)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7)

2 基本概念和理论 (8)

2.1港口港口格局的含义 (8)

2.2典型港口港口格局模式 (10)

3 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3.1 港口港口格局信息化程度低 (10)

3.1.1企业规模和强度相对较小 (11)

3.1.2但整体水平差异较大 (11)

3.2 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 (12)

3.3 港口格局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12)

4 发展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的建议 (12)

4.1 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 (12)

4.2 合理选择港口港口格局发展模式 (13)

4.2.1大力促进港口格局 (13)

4.2.2构建一流的自动化仓库设施 (13)

4.2.3政府必须加强现代港口格局意识 (14)

4.3 加快港口格局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 (15)

4.3.1装载危险货物的特殊性 (16)

4.3.2安全可靠的运行方式 (19)

4.3.3加强对人员的危险品管理知识培训 (19)

5结论 (20)

注释与参考文献 (22)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珠三角区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港口格局的发展,把发展港口港口格局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的重中之重来抓,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给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所以,加快港口港口格局发展,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一般规则的国家港口格局产业的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港口格局行业的整体水平发展相对落后于时间序列。在196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学家杜兰戈,说:“港口格局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广东的情况是这样的,弱的概念,港口格局,港口格局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率低,已成为制约企业的主要因素,产品的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在广东的一个主要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广东港口格局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发展现代港口格局产业在广东。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现代港口格局和仓储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广东省交通枢纽、公共交通设施、各种现代港口格局中心,港口格局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可以有效地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性货运中心,服务区域经济,或在城市里各种各样的港口格局基地、港口格局中心是相对缺乏,严重影响了运输率提高。

(2)各种港口格局设施的技术水平较低,港口格局运作效率的私人,高。货物运输设施和设备,例如,铁路货运重载、高速、电源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目前发达老家里的午餐比大差距仍然存在:沿海港口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如,部分终端现代化程度较高,但仅相当于发达水平在80年代,中国民航产业并不发达,客机载有货物仍然是充分发挥航空货运的方式。

(3)港口格局设施布局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如交通设施,一个是区域

交通设施布局不平衡、广东北部、广东两个地区相对落后:第二个是布局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分工关系,盲目竞争,相同样的商品,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造成资源的浪费。

(4)标准化程度低的港口格局设施。主要性能:一英尺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二是不吃三个港口格局设备标准是港口格局包装标准与港口格局设施、缺乏有效的联系装载率的各种运输方式、负载率的搬运设备、仓储设施影响较大狭窄率等利川。

(5)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一个是企业内部港口格局管理和技术相对落后,条形码技术,全球星定位系统、材料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应该在现场使用的港口格局管理软件来节省港口格局水平低,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港口格局信息平台,基于EDI,互联网和其他港口格局信息系统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学者王涛指出:公司总部位于港口有自己的终端,可以自我调节船只,主要从事陆地、海洋和多式联运货物,海运进出口货物相关的港口格局务,主要是在集装箱为主,一般以专业的仓库在港口,托运人可以将货物直接到专业的仓库等待港口格局公司发货。这种类型的港口格局企业依靠端口连接公路和水路运输,在今天的产品升级、广东省集装箱装载增加,依靠港口港口格局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张志强指出:一些港口格局企业在保税区内,操作的主要对象是保税港口格局。这是港口格局企业经营的本质来说,它是与世界上先进的港口格局技术在港口格局链差距较小的一个过程。现在这样的企业位于保税区、深圳和广州资产雄厚,投资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但由于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港口格局务是繁琐的,也有更高的要求的资质企业,因此,港口格局成本和利润相对较高。

1.3.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杰克逊指出:当前内陆货运港口格局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

市场需求,完成汽车公路运输是最主要的方式。目前这种商业港口格局企业水平低,与其说是一个港口格局公司,货物比,他们占据了多数的道路货运市场在珠江三角洲。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国内分销网络,通常不配置运输车辆,专业操作货物的分布、仓储、信息、汽车等组织的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固定的生产单元的源为基础,以交通运输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因此相对于标准的港口格局服务质量的企业要低得多。

Jan Jewett指出:货运公司找一个固定的货源,一千方数百和制造各种运输服务,承包生产企业的销售港口格局,尤其瞄准大型企业承包一个比例的产品储存和运输任务。同时,使用生产企业销售网络建立相应商品的分销网络。当前港口格局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因为有一个固定的来源,企业生存的保证,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开拓市场。这种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保证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其内部管理制度是完美无缺的。缺乏的是一个业务,除了存储和运输,其他环节,港口格局涉及非常少,即使交通,大多数还只是销售港口格局,未放回供应港口格局、生产港口格局、港口格局和几种港口格局行为范围运行的企业。

世界出口50%的货物总成本的百分比是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其中百分之五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国际贸易的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完成通过集装箱运输,自然成为主要的集装箱进口和出口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据统计,2005年,深圳、广州、珠海、中山和其他珠江三角洲港口吞吐量1500万标箱,马克,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出口外贸集装箱生成在珠江三角洲和内地省份的进出口港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1300万TEU集装箱。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市场规模和容量是相当大的,生成的。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是登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大量和本文相关的文章;二是登录相关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研究的文献;三是登录相关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对文献进行梳理整合,提出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初步构思。

访谈法

为验证构思,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要求与本论文相关的参与访谈,深入探索论文提出的问题访谈法主要是对构思进行初步验证及进一步的调整,并为下

一步的进一步研究收集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经验总结法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结合文献法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掌握论文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现状结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本论文相关的成果,借鉴先进理念为本论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制度。另外还运用了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论文中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述、研究的必要性,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拟采用的调查方法对相关问题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个别问题的研究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等方法。最后采用了经验总结法:针对先关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2 基本概念和理论

2.1港口港口格局的含义

港口港口格局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港口格局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港口格局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港口格局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港口格局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港口格局体系,是作为港口格局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港口格局系统中基本的港口格局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以下简称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观音山、东莞、惠州、肇庆和其他九个城市和减少面积,是一种最集中的地区的广东省,甚至利用外国资本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广东的港口格局产业是在形式的个人活动,如仓储、运输。部门的港口格局设施,辅助设施的各种部门和企业,服务部门和企业本身,形成自我封闭系统。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港口格局企业,可以发现,区域发展的中国港口格局行业是非常不平衡的。一方面是不平衡的区域分布,有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文不再这里;企业水平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不和谐的,这是由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在我们的国家。国内货物运输只是在一个单一的方式,并考虑在单一的港口格局环节,运输服务水平普遍较低,运

费率非常低,一般属于低水平的运输。在模式的港口格局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当前内陆货运港口格局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市场需求,完成汽车公路运输是最主要的方式。目前这种商业港口格局企业水平低,与其说是一个港口格局公司,货物比,他们占据了多数的道路货运市场在珠江三角洲。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国内分销网络,通常不配置运输车辆,专业操作货物的分布、仓储、信息、汽车等组织的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固定的生产单元的源为基础,以交通运输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因此相对于标准的港口格局服务质量的企业要低得多。

经济腹地目前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的,广深、佛陀,佛陀、深汕江,河,江朱他高速公路将三个角珠是一体;宽扩展铁路复线建恒和可汗、广梅汕、广深、京九线,形成了交叉连接南北、东西的三纵一横通道网络在省和三出省,交通十分便利。河在华南地区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港口深圳、广州和其他几十个内陆港口一片,一起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水路运输通道;通过西江和水路运输可以延伸到四川、云、贵州、广西和其他省份。三个国际机场,广州、深圳、珠海启动了100多个国际和国内航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腹地;宽状态、深圳以下l3一个大中型城市,这样为依托,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迅速开始,初步建立了省级认证中心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依靠原有的基础设施、客户、业务和管理网络向现代港口格局企业转型,部分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形成一个专门的港口格局部门:与特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规模的第三方港口格局企业也迅速成长、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已应用于港口格局和供应链管理,港口格局配送中心也有一定发展。国有、私营、外资港口格局企业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有广州宝、广东、广州邮政业务,中海国际、招商局港口格局存储如数量的相当大的规模和更高质量的服务的港口格局企业。UPS、TNT、丹麦的马士基和其他国际知名港口格局企业先后进入港口格局市场在广东,世界最著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吉之岛,是将先进的港口格局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沃尔玛还建立了全球采购中心在广东省。

2.2典型港口港口格局模式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港口格局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港口格局功能。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在港口港口格局发展过程中,港口港口格局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港口格局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港口格局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港口格局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港口格局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港口格局服务。

3 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港口港口格局信息化程度低

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原始和单一。“在多数从事港口格局服务的企业只需提供运输(海运)和存储服务,在流通加工、港口格局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港口格局增值服务如港口格局成本下降系统尤其是在港口格局方案设计以及整个港口格局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港口格局服务尚未全面展开。港口格局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3.1.1企业规模和强度相对较小

主要络合商业组织尚未形成。港口格局企业管理水平低,服务网络,众多改进服务质量。多数从事港口格局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很难提供港口格局服务,规则范华港口格局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是可怜的。区域分割的管理模式港口格局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例如我国实行的是根据不同运输方式分为分部门管理系统,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个市场通过削减管理系统,一方面,权力和责任部门之间、区域、交叉和重复:另一方面,各部门和地区各管一个,将会把整个社会的港口格局过程,一种分段管理模式。这篇文章块分割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限制发展港口格局产业。有部门、行业和地方标准。每个管理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法规、行业部门和地方利益,创造一种异常,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形成社会化的港口格局系统和港口格局网络的跨区域、跨行业,许多企业从事港口格局服务是争夺部门或当地政府的保护,企业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3.1.2但整体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港口港口格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整体水平差异较大。各港口开发建设了许多大型应用系统,无水港、电子通关模式已经在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港口获得了高效的应用。但多数较小规模港口的信息化建设缺乏供应链层次上的互动共享,整体水平不足。港口集团、海关等建设了自身比较先进的信息系统,但是信息化建设只停留在各个部门,口岸各单位、部门所建设的信息系统都是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封闭运行的,为现代港口格局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整合造成了障碍,不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此外,珠三角区域港作为港口港口格局的陆运承担者,港口格局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雏形的港口格局服务企业,但大多数港口格局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港口格局装备简单,技术水平不强,只是从事一些传统的仓储、运输等基础性港口格局服务。低水平的港口格局服务阻碍了港口港口格局对运输发展的支持作用。

3.2 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

中国沿海各区域港湾在整体规划、扩大港区面积、辟建码头泊位、拓展航道航线、增加基础设备、开辟货源腹地、吸纳航运公司、提高吞吐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的局面,各港口群间相互争夺货源,竞争异常激烈。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将进一步加剧港口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场面。区域范围内缺乏合理分工、重复建设严重,远未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这种行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内耗严重,抑制了珠三角区域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3 港口格局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港口格局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的不足都将影响整个港口格局系统的运作效率。港口的港口格局园区是企业进行港口格局运作所必需的场所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港口格局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评价现代港口格局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交通基础设施和仓储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港口格局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则是港口格局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前提。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区域港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和信息通信等港口格局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为港口港口格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然而从总体上看,珠三角区域港的港口格局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技术水平不高。

4 发展珠三角区域港口港口格局的建议

4.1 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

港口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建几个网站、做一些日常维护那么简单。应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进并熟练应用先进的港口器械、设备,有的放矢地整合堆场、仓储、码头等基础设施资源,并对港口已有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货

物和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使货物“流动”更为顺畅,在港口流程上实现与港口格局的“零仓储”。

4.2 合理选择港口港口格局发展模式

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通信发达,沿海和内河港口众多,公路、铁路通过国家,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南大门”已经成为我国世界各地。在过去的20年里,发展港口格局产业,使广东全国港口格局中心“自然”。但有珠江三角洲港口格局产业发展在未来?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业界领先的效应可以实现。

4.2.1大力促进港口格局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发挥现有的港口格局配送中心发送的商品配送能力,和打一批货物港口格局效率,提高装载率的分配车辆,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分布要求,必须打破行业、企业边界和共享港口格局实践。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积极联合去的联合分布或借助专业的港口格局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港口格局配送中心,分布和共享的港口格局规模经济。加强合作,促进港口格局合理化。港口格局合理化是考虑生产过程的中心,储存、运输、销售、市场变化作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港口格局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系统,每个部门,各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港口格局合理化,因此,不能停留在生产、销售和港口格局部门去追求他们自己的合理化的所谓的“最好的一部分”,但必须追求通过生产、销售、港口格局过程,一般系统合理化的“最佳”作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制造商和流通企业应加强合作,港口格局部门,所有阶段结合起来被提升。

4.2.2构建一流的自动化仓库设施

根据当前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技术条件,它能够建造现代化的仓库。事实上在深圳平湖地区已经着手建立一系列现代存储系统。硬件搭建自动化仓库设备。现在的自动处理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已转向访问系统。通过最大存储密度和经办人员减少系统来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并提供实施JIT库存储管理技术,是实现现代港口格局的重要一步。软件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因为库存资金占用问题,库

存可能会过时,所以库存是风的风险。但在许多情况下的库存是必要的,并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以确定一个既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增加企业的库存风险,并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库存成为现代库存管理的关键。

第三方港口格局公司往往存储和运输、空运、海运、货运代理,公司港口格局部门如“类港口格局产业作为起点进入港口格局行业。在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组织基础,第三方港口格局是相当。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有大约3475转发企业:运输团队(不包括私家车)约1840、仓库(不包括码头仓库)超过700企业;船公司超过900(包括私人公司)。可以把这些的前身企业中的流动性能,建立各自的或统一的港口格局网络。

(1)形成一个第三方港口格局组织,建立港口格局品牌。目前,珠江三角洲的专业港口格局公司,没有多少不仅在国内流行,甚至在这个地区是不能很好地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建立品牌,加快提高无形资产的价值是非常至关重要的。首先,各种各样的媒体宣传,扩大知名度;第二,可以利用外国知名第三方港口格局品牌,增加自身的力量吸引,同时让外国公司提供管理技术或参与管理。

(2)联合全球港口格局运输公司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深圳的港口,宽状态如通往世界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ro,国内港口格局行业必须转向全球港口格局尽快。作者认为,全球港口格局在珠江三角洲是最可行的发展模式是:通过联合,船运公司利用其海外分支机构,实现全球供应链管理,准备以后到国际港口格局市场。

4.2.3政府必须加强现代港口格局意识

“交通的经济发展对梁”思维,以适应思维的“港口格局约束”,发展现代港口格局产业为中心的部分循环产业结构调整和配合的重要环节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掌握,重视和支持。广东大学开放的港口格局专业的并不多。只有航运公司和部分货运企业港口格局服务旗帜。在制造业通常只有几个高层的人更多的了解港口格局操作的重要性。让生产部门和社会各界接受港口格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宏观调控参与港口格局操作。除了提供政策支持国有企业转型,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体系,规范港口格局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发展港口格局产业健

康、有序、平稳。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学习最新的港口格局技术和动态发展趋势。鼓励一些运输和仓储企业加入港口格局服务系统。这样,政府为主导,推动港口格局意识的普及的广大的人民群众。

(2)建立港口格局研究机构。可以参考台湾的成功港口格局实验室的方法,鼓励建立研究机构由大学或由企业自行提供理论支持,为港口格局企业的生产。在系统可以实现独立的实验室,因为负盈亏,吸引企业投资,提高港口格局人员极片加上国内港口格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现代港口格局的发展,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上的差距,技术,资本,更重要的概念和知识差距。使一批熟悉港口格局操作规则,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这是最重要的珠江三角洲现代港口格局产业蓬勃发展,最紧迫的条件。

(3)发展现代港口格局信息系统。现代港口格局运作信息化主要表现为港口格局信息的商品化的交换、港口格局信息收集的数字和代码,港口格局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港口格局信息标准和实时传输,存储和港口格局信息数字化等等。作为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持港口格局信息。考虑到经济环境在中国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条件的基金,可以提出建立一种互联网技术和结合使用港口格局信息系统,网页作为一个港口格局服务消费者和港口格局信息数据库链接。港口港口格局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包括港口发展规划、具体企业发展规划等,宏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生活配套体系,改变腹地经济供给相互分割、封闭的状态,打破体制、地域和行业的束缚,并合理规划沿海港口现代港口格局园区建设。

港口港口格局的发展不仅与港口自身的区位、码头条件、服务水平、港口格局环境等有关,也与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实力甚至与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所以珠三角区域港口要发展现代港口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盲目地去仿效和攀比,必须根据自身特定优势,因地制宜地寻求一种符合港口自身情况的港口港口格局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能力。

4.3 加快港口格局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

珠三角区域港口加快港口格局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使得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中转联运设施和综合运输网络布局逐步完善;多式联运将得到发展,

港口格局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也大大提高;市场机制在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和服务的提升上将发展作用;各地加快港口格局聚集区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和交通枢纽将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港口格局园区和配送中心。第3章港口危险品集装箱堆的安全管理危险品集装箱堆一旦管理不善,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港口集装箱堆进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确保集装箱箱内危险货物的安全性,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包装、装卸、加固等运输环节对危险品的特殊规定,保证集装箱、危险货物包装和港口建设和管理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3.1装载危险货物的特殊性

保证集装箱的结构适合装运,对装有爆炸品类和氧化性质的危险品的集装箱要彻底进行清扫,以防止杂质与货物反应,发生着火、爆炸。对将要使用的集装箱在装货前必须了解清楚在此之前曾装运过哪种货物,若与此次所装货物不相容,必须打扫洗刷干净后才能使用,冲洗后的集装箱,应彻底干燥后才能装货。在装完货的集装箱外表比较醒目的位置贴有放大的危险品标志并与集装箱内的危险品包件上的标志相一致。

必须了解《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的分类、货物的性质、危险程度以及海运运输对危险货物包装的特殊要求以及港口当局是否有特殊要求,并对危险货物进行适当的包装,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规定,危险货物的包装应具有如下要求:固而完好;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的内表面可能与货物接触时,应不致由于该物质的影响而发生危险;能经受得住装卸及海运的一般风险。

对货物的包装检验要充分考虑到包装材料、封口材料和衬垫材料与货物性质的关系,保证内包装材料安全可靠,包装封口适宜,包装衬垫材料具有防震、防摩擦、防潮及对液体货物有高度的吸附性并不与货物反应。此外,为了使该货物在运输中能容易被识别,要按照《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规定进行处理:(1)装有危险货物的包件上都应有其内装物的正确运输名称的耐久标志。

(2)在装有危险物质的包件上标注正确技术名称的方法,应做到在海水中至少浸泡三个月后标记仍然清晰。

(3)装入集装箱的每个包件,应按照本规则进行标记6。

运输危险货物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包装,做出危险品标志和标记,并将其正确技术名称和性质以及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书面通知承运人,并如实向港务监督办理申报手续;货运代理人应明确相关代理责任,做好危险货物特性的核实、确认工作,落实合格的危险货物装箱单位,确保危险货物按规定办理出运手续;承运单位必须加强对货物、特别是化工品的审核工作,制定危险货物相关的审核制度,杜绝货物报关单与托运单货名不相符现象,防止将危险货物作一般货物承运而给船舶安全带来隐患。各种危险品集装箱的单证如下:

(1)危险货物清单(Dangerous Cargo List)

它是专门列入船舶所载全部危险货物的明细表。为了确保船舶、货物、港口及装卸运输的安全,包括我国港口在内的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港口都专门做出规定,凡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都必须另外再单独编制危险货物清单,该单常用红色并附有特别标志制成,以让有关部门及人员在装卸作业和运输保管中特别注意,确保安全。

(2)危险货物申报单(Declaration Form For Dangerous Good)

危险货物申报单是船舶要到港前,由卸货港的船舶代理公司向卸货港港务监督部门提出危险货物进港申报,经核准同意后,由港务监督部门加盖“危险货物签证专用章”允许进港卸货的专用单证7。

危险货物申报单一式二份,主管机关批准后,存查一份,申报人自留一份,码头一份。码头在进口业务中对船图“危险品清单”中列名的危险品箱除需审核是否有申报单外,还要审核船名、航次、始发港、货名、类别、箱型、箱量及船箱位等项目是否正确。否则码头将按照港务监督部门规定拒绝卸箱。

(3)危险品货物集装箱装箱证明书(Container Packing Certificate)

出口危险品货物集装箱进入码头检查口时,承运人须附送经海上安全监督局审核同意后盖章的集装箱装箱证明书。“装箱证明书”是监督部门允许危险品装箱的证明文件。此证书应由装箱现场监督员填写一式两份,正本应于集装箱货物装箱三天前向港务监督提交,副本应在办理集装箱移交时交付给承运人。

(4)危险品货物存场日报

在高温季节,码头应每日填写危险品货物存场日报,并送交上级主管部门,以便妥善地管理存场的危险品货物集装箱。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安全,有关部门应根据码头各自的特点,如地理环境、堆场设施配备、应急反应能力的大小,制定相应的危险品作业规则,对于不同的区域制订不同的预防应急措施。对于各个集装箱码头都要指定一块区域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品集装箱,并按照《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的隔离要求隔离堆放。危险品集装箱装箱区周围要贴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并用障碍物与其他箱区隔离。各码头存箱位置如有变动,要先通知有关部门并获得批准8。

各码头需按危险品集装箱堆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立危险品集装箱进出记录、交接班日志和喷淋记录。高温季节期间当温度超过30℃,对可喷淋的危险品集装箱要每2h进行一次喷淋,要求箱体四周都能喷到。对于在危险品管理中发生特殊情况,要立即向营运操作部门报告,营运操作部门应协助码头及时解决。危险品集装箱专用堆场除了实行温度、湿度等项日常监控,设置事故报警系统和撤离通道外,还要配备齐全的消防器材和处理材料,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专人负责,堆场内的危险品集装箱应按照公安、消防等部门指定的行车路线和时间集疏,杜绝一切人为事故隐患。

虽然各个港口对危险品集装箱的储存都有规定,如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危险货物集装箱管理规定》按《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列名3.1、3.2类危险品集装箱在场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3.3、4.1、6、8、9类危险品集装箱从卸船次日起可堆存7天(中转箱除外)。因此危险品集装箱堆场也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并且危险品种类多,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一旦发生事故,处理起来困难大,虽然集装箱危险货物在包装形式方面与散装危险货物有很大区别,但火灾爆炸、毒物泄漏是两大主要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价,以便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

针对危险货物集装箱安全管理采取定性评价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货物、储存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评价。属于这类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的影响分析以及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方法等。这类方法的优点是简单,便于操作,评价过程及结果直观。如果能在危险货物集装箱码头根据评价有侧重的进行管理,将极大的提高效率和降低事故。

4.3.2安全可靠的运行方式

一旦发生非正常营运突发事故,事故后果严重,为了保证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就有必要对危险品集装箱进行安全管理。由于影响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各个码头的布局又不相同,在考虑各种因素时要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的侧重。

1、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我国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规范操作。例如沧州海事局始终坚持把危险品安全监管作为海事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他们深入落实“四型海事”建设要求,突出“责任型”、“服务型”沧州海事监管特色,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针对辖区危险品运输特殊性,强化危险品、防污染监管力度,在辖区危险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未发生涉及危险品的安全与防污染事故,海事监管工作成效显著。对国内水路的修订、更新、完善要与国际海运危险规则步调一致,以适应国内运输市场的需求11。

2、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功能,建立港口信息平台,加强沟通,共同监控,推广危险品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统一管理标准、费收标准,以及对政策的执行步调一致。对常见内贸危险货物的品名、流向、运输方式、用户、管理特点等实施系统记录,交流管理经验,对一些曾发现有瞒报行为的客户实行内部黑名单制度,对发生的案例作出内部通报,及时示警,重点监控。

3、交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对企业危险品申报员的培训考证制度,落实瞒报追究制,以增强货主、货代、船代有关人员的法制意识,自觉如实申报12。

4、各港务必对内贸管理重要性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尽快建立健全内贸危品箱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规范安全生产问责制,制定完善危险品作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以及事故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认真演练。加大对危险货物管理的投入,在软硬件设施上加快建设,用严谨的法制理念、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指导和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4.3.3加强对人员的危险品管理知识培训

要求所有相关的作业人员都要明确其中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在内贸货物没有海关监管的条件下,落在港航方面的担子会更重,管理责任与法律后果同等重要,因此要切实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促使认识到位,责任到位。

如有条件的最好设立专人审核进出港单证,对有怀疑的货物品名可以向港口

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同开箱检查,求证落实,确保安全。

5、积极与船东联系,取得共识,加强对作业单位应急设备、消防设备、防污染设备、船员实操能力的检查,及时跟踪核查隐患整改的落实情况;严格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相关作业单位年度备案/等级评定,并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理跟踪管理;积极适应辖区危险品监管工作呈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开展石油平台监管、集装箱监管等相关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风险的预控能力联手打击危险货物瞒报行为,建议或要求承运人在承接托运业务时,用单证形式让托运人明确签订对货名申报保证真实性的责任状,确认在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6、港口可定时召开客户协调会,宣传国家对危险货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港口行业的安全形势及安全工作要求;解释有关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工作政策的必要性;阐明瞒报危险货物的危害性以及法律后果;通报案例,以警醒广大客户遵章守法,共同维护港航货安全,维护港航货共同利益,在不断发展贸易、发展生产的同时,维护社会安全,达到共赢的目的。

7、除港航联手共同打击危险品瞒报行为外,还可以主动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建议实行鼓励举报制度,对举报瞒报危险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保护和奖励,对经查核落实瞒报者依法查处,并行通报。

港口危险品集装箱堆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工作过程中应详细分析出危险的存在因素,了解和掌握有关包装、装卸、加固等运输环节对危险品的特殊规定,并且各部门应全力配合港口危险品集装箱堆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港口安全顺利地运作。

5结论

港口格局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聪明的人会把握机会,发展港口格局。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中国领先的、自然高度重视港口格局的发展;然而,长江三角洲的有识之士,当然也不甘落后,他们也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港口格局,这必然导致竞争的局面。珠江三角洲,当然,不想失去你的领先地位,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港口港口格局是未来港口发展的方向,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_“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模式与路径研究”(13AJL014)作者简介:安树伟(1969—),男,山西沁县人, 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 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摘 要:“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东快西慢格局仍然未变;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和国际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格局的总体态势将是东西两翼带动中部崛起,从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格局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5)04-0001-04 “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 对均衡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效显著。2010 2013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2.1%下降到49.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由20.5%和18.5%上升到21.6%和20.3%,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是,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仍未有改观;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增长方式的制约和传统出口市场不景气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乏力。 为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并有效熨平传统出口市场的波动,中国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世界市场。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要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在实现东西互动过程中促进中部心脏地带的崛起,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高虎城,2014)。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中国经济所处的转型升级阶段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在短期内 ,“一带一路”可以帮助中国消化过剩产能,其中1单位的基建投资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单位的生产扩张;在较 长时期内,“一带一路”则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多元化,并会助力亚太经济一体化(俞平康,2014),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更趋平衡和中国在亚太地区 的影响力更加深入。为此, 中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国内 相关区域的基建、能源和金融合作等提供融资支持。 (一)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将更加开放 “十二五”以来,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以当年价格计算,以下同),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依赖明显下降;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在工业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同时,服务业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成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原动力。 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 经贸往来,并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 DOI:10.16011/https://www.doczj.com/doc/213668045.html,ki.jjwt.2015.04.001

置身于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置身于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 略选择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置身于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城市经济: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年来,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使城市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水平接近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比重高达%、%和%(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发达,有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其中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规模。“九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都超过两位数,从各市近二年的实际增长和“十五”计划看,未来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如果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广东经济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那么未来二十年,广东经济发展将有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发展的主线将集中于城市化,城市化将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那些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区,经济发展更具有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全球竞争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大都市区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较量,需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广东经济未来在国际和国内竞争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或条件的形成,一是取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二是取决于这一城市群中产业的合理分工,三是取决于这一城市群与港澳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而这些因素或条件的最终形成,则需要有明确的、清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以及科学合理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dy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现状(整理)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经济“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地理062 06980130 王一龙 长三角指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 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杨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 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 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 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 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 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 合7877.1249亿美元。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 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长三角的比较优势有: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产业园区适应了当代工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需求,适应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大趋势,特别是园区又有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品牌效益,也利于对产品和行业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发展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主要支撑。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沿和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必须把园区作为今后制造业发展的中心支撑。产业园区的推进有两点应引起注意,一是由于乡镇工业早期发展的分散性,使得原有乡镇企业延续不下来的多数企业缺少集聚效应,应当用工业园区加以整合。二是农业产业化是今后的方向,而在农业产业化中,必须以工业化思路和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因此,农业产业化也应注重规划和培植农业园区。与产业园区紧密相关的是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集群具有区域的集中性、产业的

置身于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置身于珠三角区域经济带中的广东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城市经济: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年来,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使城市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水平接近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比重高达%、%和%(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发达,有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其中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规模。“九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都超过两位数,从各市近二年的实际增长和“十五”计划看,未来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如果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广东经济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那么未来二十年,广东经济发展将有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发展的主线将集中于城市化,城市化将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那些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区,经济发展更具有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全球竞争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大都市区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较量,需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广东经济未来在国际和国内竞争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或条件的形成,一是取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二是取决于这一城市群中产业

的合理分工,三是取决于这一城市群与港澳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而这些因素或条件的最终形成,则需要有明确的、清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以及科学合理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近几年来,欧美各国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把城市功能定位及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的重新部署作为新一轮调整的重点。如美国的丹佛市就重新把该市的功能定位为“一高、二现代”(高新技术研发,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服务),把该市从“制造型城市”转型为“服务型城市”;日本的东京、大坂,韩国的汉城、釜山等城市也正在进一步地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城市间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城市之间重新洗牌,扬长避短,重新打造和提升“城市特色竞争力”。这种动态和趋势,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注意。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这些新的动态,面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厚积薄发、日益崛起的时候,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怎么发展?广东的城市发展及城市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广东能否保持并怎样保持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21世纪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部署,也直接影响到广东能否建设成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进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事关重大,涉及全局。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当今全球竞争从竞争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大都市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较量,二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这二者实际上代表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广东、珠三角的发展只有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国的大背景,才有可能找到一条更为清晰的道路。

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word版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以下是本站分享的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使得长三角区域从一个不起眼的区域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但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增速有所放缓,经济发展中一些问题以及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发展遇到了瓶颈。只有深刻剖析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出相应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问题;对策 一、长三角区域的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区域是指我国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一片平原区域,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滨,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2008年后,为了适应国家区域发

展的需要,再考虑到行政区划整体性的内在要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广义的长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大到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全部,简称“江浙沪二省一市”或“大长三角区域”,其地域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公里。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后期2014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区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则更加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使之制度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区域规划出现端倪,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从经济的整体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城市化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等方面来分析,长三角区域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 30年来,在上海的带动下,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大中小城市体系齐全,城乡比较协调发展,经济实力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群。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 (二)科教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鹤山广播电视大学凌仕康 前言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由于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航运、金融和物流中心的功能,湖南、广西等地的进出口货物主要经珠三角和香港,又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 泛珠三角地区拟订了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作为合作的主要领域。 合作的发展历程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背景 1、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新技术革命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际投资不断扩大,推动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由于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条件与水平差异巨大,对全球化有不同的理解,利益各有所求,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WTO多哈回合谈判屡遭挫折,就是一个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成为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时代潮流。近年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区域合作的广阔前景。最近欧盟实现了新一轮扩大,已经成为拥有25个国家,4.5亿人口,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10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更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国内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至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140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9.4%,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512亿美元,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四位。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国内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巨大的推动力量。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3、粤港澳合作生机勃勃 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开展区域合作起步较早。目前,广东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已发展成为由三地组成的大珠三角区域合作,并为三地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实实在在的利益。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345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3.4%,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2836亿美元,生产总值、税收、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七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广东已确定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超过3450美元;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超过70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广东的发展离不开港澳。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与港澳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互动关系。广东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65亿美元,港澳资金占了七成多,引进了近8万家港澳企业;进出口贸易大部分是对香港和经香港转口;广东的入境游客八成来自港澳;广东很多企业通过港澳走向世界;港澳还为广东带来大量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港澳同胞为广东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作了大量捐助。可以说,没有与港澳的合作,就没有广东今天的发展。 港澳的发展也离不开广东。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3560亿港元增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3668045.html,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 作者:汪飞何海军 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过程,结合前人对长三角产业同构和行政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形势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遇到的阻碍分析得出了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为主体进行的一体化过程:而产业同构现象随着长三角产业的细化分工,将会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同构行政区经济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与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三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区域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加速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从宏观(地区)层面要建立有权威的组织保障体系;中观(行业)层面要建立跨行政区的行业协会;微观(企业)层面要加快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制度整合。 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 (一)长三角产业同构现象 原长三角各地争相把电子、机械、化工与医药等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15个城市中,选择汽车的有11个城市,选择石化的有8个城市,选择通信产业的有12个城市,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明显。许多学者从产业分工,主导产业选择等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进行了分析。陈建军(2004)通过计算得出2002年上海与浙江、上海与江苏、浙江与江苏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别为0.7、0.84、0.91,因而明确指出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经济层面上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产业同构。靖学青(2004)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但他认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结构,并未发生在制造业这样的中观结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程度明显小于三次产业结构。尽管从相似系数来看存在相当程度的产业同构现象,但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在更加强调地区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21世纪初的中国正在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使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 一、经济协作带的含义和一般特征 经济协作带是由跨区域的地理上相互连接的经济单元组成的具有共同利益基础和内在经济的经济区域。一般具有四个特征: (一)它是地理上相互连接的带状区域。不同区域在空间上具有多样性,由此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比如经济圈、经济带和经济区等。在地理上相互连接的带状区域既是各种经济带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也是经济带区别于经济圈和经济区的重要方面。(二)拥有相互的便利通道。经济带上的不同区域之间能否进行经济交流和,不但取决于是否具有交流和的内在要求,还取决于实现交流和的可能性及其成本。包括交通、通讯在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跨区域交流的制度保证等,对于经济协作带的形成及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带内地区之间具有垂直分工的现实和可能的基础。经济带不同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经济优势,并且在产业链上分居于不同的环节。垂直的产业分工也同时意味着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通常是有差异的。 (四)彼此之间以互补性经济结构和协作性经济为主。同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通常是以竞争为主的,而异质区域之间则以协作为主。经济协作带的不同区域之间基本上属于异质区域,彼此之间以互补性经济结构和协作性经济为主。 二、中国正在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 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全国由南到北正在形成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京津———呼包银经济带,四条连接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轴线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这种以经济带建设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新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在更高的程度上协调发展。 (一)珠江经济带 珠江是中国南方连接东部和西部的天然纽带。珠江经济带是沿珠江干流形成的连接粤、港、澳、滇、黔、桂6省区的经济区域。珠江经济带将流域内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华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等有机地连为一体,对于加强粤港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李江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珠江三角洲地图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9市: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 ●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 ●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四会(部分) ● 4.1万平方公里, 占广东省23.2% ●2306.6万户籍人口, 占广东30.8% ●另1700万外来人口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1.经济高速增长,由农业社会 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传统农业社会, 鱼米之乡文物 ●1979年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充分发挥面临港澳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 ●敢闯实干,开拓创新, 成就显著 ●1980—2000年,GDP年均增长16.9% ●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9.6%)和广东(13.8%)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厚实基础 珠江水上人家咸水歌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 五十年代的水壶 五十年代沿街卖云吞的担挑 ●2001年GDP10648亿元, 财政收入1161亿元 ●占全省比重:从1980年40.7%和59.9%, ●增大到2000年的69.6%和65.8% ●人均GDP27863元(=3300美元) ●全国水平的3.85倍, 全省水平的2.16倍 ●跨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线2990美元)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39.64亿元 ●占全国10.3% (人口占全国1.8%)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珠三角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 ●集中全省85%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集中全省9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家国家级高新区: 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珠海 ●3家省级高新区: 江门、东莞、肇庆 ●“九五”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4亿元, ●占全省9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16%,高于全省的14.7%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亿美元, 占全省96% 珠三角家电比重 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形成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571亿元,占广东84.7%。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 占工业比重52.9%●三大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 比重下降到17.3% ●大中型企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8.7% ●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前10名有2家。 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良好,“三高”农业生产结构确立 ●农、林、牧、副、渔业比重 ●1995年41.0:1.5:25.0:4.5:28.0 ●2000年37.2:1.5:22.4:5.2:33.7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由1995年的61:39调整为55:45 ●以畜牧、水产为主导,“三高”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已经确立●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初见成效 农业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一、二期工程 ●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东莞绿色世界 ●番禺鱼窝头水稻生产现代化示范区 ●花都南方花卉中心 ●从化从玉蔬菜基地 ●深圳畜牧业及蔬菜、水果现代化示范区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正式版)

YOUR LOGO 如有logo可在此插入合同书—CONTRACT TEMPLATE— 精诚合作携手共赢 Sincere Cooperation And Win-Win Cooperation

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正 式版) 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 o Clarify The Civi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Or Both Parties.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rough Mutual Consultation, This Document Is Hereby Prepared 注意事项:此协议书文件主要为明确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的民事关系,同时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特此编制,文件下载即可修改,可根据实际情况套用。 为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决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服务。现经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 按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水平,打破地区保护,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产业

及技术转移,增进地区间投资增长,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合作,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合作项目。 (二)开放公平。各方在合作框架中享有发展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区域开放。 (三)互动互补。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优势集成与互补。 (四)依法行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依法行政原则,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第三条合作要求 (一)各方应主动创造合作条件,落实合作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益和水平。 (二)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优势互补,协商解决相互关联的重大知识产权问题。

应用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调整 '中国区域 战略与布局调整 一、前言 区域发展战略的贯彻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的成就 1、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 世纪之交,为缩小东西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拉开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序幕。在统筹解决其他“问题”区域的 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的区域战略不能够仅仅追求缩小东西经济差距,而是要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驱动,由此,形成了四大区域板块共同驱动的总体发展战略。在贯彻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又进一步认识到要增强各区域发展活力,而必须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细化、实化、差异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区域和增长极。随着对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定位,我们又拓展和完善了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陆海统筹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至此,我们形成了覆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洋,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到、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区域间的协调性必将进一步增强,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 2、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久活力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再是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而是“万马奔腾”、“协同并进”,不仅传统先行地区进一步焕发青春与活力,尤其是一批地处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陆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有效地化解了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中国经济活力。如中部地区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等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六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了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通过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了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国家还鼓励一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各地实际的新模式。如在上海浦东、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基础上,增设了天津滨海、沈阳和山西综改试验区,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试验区。 3、增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中,“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据 ,“十一五”期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在13%以上,比东部地区快0.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自2007年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2013年经济增速继续呈“东慢西快”的格局。东、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7.8%,25.8%和24.2%。就各区域占全国GDP的比重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18.8%、17.2%提高到2012年的20.2%、19.8%,提高了1.4~2.6个百分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自2005年起扭转了

文献综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现状与趋势_-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我国经济发展和方向研究综述 专业 2013级金融学2班 姓名周睿 学号 131010224 指导教师 二Ο一三年十月十日

摘要:本篇综述从我国建国以来几个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区域经济格局及其变化,通过引用相关文献的实证结论解释了区域经济变化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剖析了我国区域差距的来源和差距扩大及缩减的原因。结合所得结论对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未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期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格局区域差距区域整合区域协调发展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及区域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在研究现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决不能回避的便是区域差距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市场机制、技术水平、文化习俗、意识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迥然,客观上存在着地区差距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1我们首先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沿革以及相关经济政策的效应评价: 1.1:中国区域发展的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导向的过程。2 1.1.1:1952-1978年:以公平为基础的均衡发展阶段 建国后,中央政府从国防安全和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出发,决定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想内地倾斜,着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在不到20年的时间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到1978年,内地的一些工业指标都超过了东部沿海区域。但是由于中西部 1 [1]薛泽海.中国区域增长极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 [2]朱建成、公静.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效应评价[J].理论学刊.2008.58~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