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一篇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第2章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国际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促进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网上办公平台,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提高政府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电子政务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电子政府。

所谓建立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空间中运行——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计算机程序在网络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是网络,它是建立在网上的一个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政府机关内部,也包括其它政府部门、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信息,既有信息的接收和发布,也有交互式的处理。

2.2 电子政务的范围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由于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所下的定义。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目前在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同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同样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实际上要远远超出政府系统的范围。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即政务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与“政务”一样,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都能被称为电子政务。例如,政府部门通过传真来传递信息,就不能算是电子政务,因为电话在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而不能对政务活动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在技术上才成为可能,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具体地说,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交互式网上办公、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图1表明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1 完整电子政务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为此,有些专家认为开展电子政务主要是应用推动而不是技术推动。

2.3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和业务内含

电子政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信息发布。各级政府在Internet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

政策条文、政府公告,相当于政府的“窗口”。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

2、对外网上办公。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

的办事程序,办理诸如申办企业、申报纳税、传递报表、项目审批、咨询服务、出国、

报关等有关事务。

3、内部办公自动化。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办公环境,无论工作人员在何处,只要他的计算机

接入网络,就像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旁,可以迅速了解工作动态和分配给自己的各种任务。他不仅拥有处理事务的权力,还可以取得相关制度、指示、流程等文件,查阅已处理文件及相关处理信息。使用内部网络电话、通信薄、计算器、标记、词典、日程安排等工具。如果需要,可以通过知识门户,进入专家系统和知识库,查询有关内容,以便快速准确决策。

4、电子商务。在以电子签章(CA)及公开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机

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资料交换技术(EDI)进行通信及交易处理。

5、电子采购及招标。在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联线

进行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

6、电子福利支付。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作业,

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交付受益人。

7、电子邮递。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邮递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之间及

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8、电子资料库。建立各种资料库、并提供人们方便的方法透过网络等方式取得。

9、电子化公文。公文制作及管理电脑化作业,并透过网络进行公文交换,随时随地取得政

府资料。

10、电子税务。在网络上或其他渠道上提供电子化表格,提供人们从网络上足不出户报

税。

目前,我国部分部委的网上典型应用包括: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数字园区”及网上办公系统;人民银行的网上支付;海关总署的报关单和外汇核销系统;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提供企业数据库;国家旅游局的网上订房、订立网上旅游线路;教育部的网上教育;卫生部的网上医院;国税总局的增值税发票稽核系统和电子报税;外贸部的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网上发放;水利部的防洪信息发布;地震局的地震监控网;新闻出版署的图书出版发行和网上电子报刊新闻网;劳动部的就业信息网等。其他如网上政府公文采用电子签名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网上政府采购等,都是很好的电子政务的具体应用。

2.4 电子政务转变政府的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是完善现代政府管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管理措施,是政府运作管理机制模式的转变。政府管理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新经济形势要求政府必须削减旧经济时期膨胀起来的许多不必要的权力,把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自行管理。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把握全局,进行宏观管理,有利于大幅节约政府管理成本,转变政府作风,防止腐败现象。这是进一步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电子政务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信念,注重信息产业的易用性,注重对非IT 专业人员驾御当代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需求,在技术、产品、方案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关注用户的资源条件、使用环境和文化水平。

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所引起的政府动作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以下方面:

2.4.1 变革组织决策方式

1、决策权的分化

信息时代,环境的复杂度、效率要求和权威的知识性,决定了决策权的分散化。

2、提高决策准确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者能得到充分的信息。通过对信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

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决策与执行是严格分开的,这与信息掌握的不充分有关。在信息时代,现场管理者可以获得决策所必要的信息,无须再请示与汇报。

4、提高决策民主化

在组织内外,工作人员、专家和社会公众都可以方便通过互联网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会大大提高。

2.4.2 推动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型

1、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信息时代,各种组织的管理建立在知识和能力之上,只有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绩效。因此,领导者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重视人才和知识作用的发挥。

2、重视组织文化建设

传统的领导方式强调规章制度建设,而信息时代的领导注重组织文化的建设。组织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软管理和领导方式。它通过构筑共同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来保证组织职能的实现。它维系着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组织行为的一致性。在信息时代,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并引导组织文化不继发展。

3、注重创新管理

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多样化的管理需求,不断创新成为信息时代领导方式的主旋律。

2.4.3 政府建立在与外界的互动基础上

1、推动与外界的信息共享

通过政务信息上网,社会和公众可以便捷地得到政府的管理法规、政策和服务信息,政府也可以得到有关信息反馈,并利用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改进管理。

2、推动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管理

在传统社会,政府管理活动更多的是行政人员单方面意志的体现。而在网络社会,政府的管理和决策将更加关注民意。公众可以参与对政府的各种讨论,并对政府保持监督。

3、政府运行具有更大开放性和协调性

网络政务不仅鼓励在系统内部各个组织之间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更注重对外在环境的反应和协调。

2.5 电子政务的模型

2.5.1 发展模型

可以从以实施技术难易程度和体现电子政务复杂程度的交互性,以及和以满足公众需求的“电子政务成熟度”三个维度建立起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型。下图为认识电子政务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纵坐标代表政府提供服务所需要技术的功能难易程度; 横坐标反映了政府提供的服务性质和质量对交互程度的要求。交互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复杂程度。初级信息提供者,其交互程度较低; 政府提供的服务可监督程度越高(包括内外监督),涉及的外部接口越多,则交互程度就越高。斜坐标则代表电子政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同时也表明电子政务越来越能为公众提供贴心的满意服务。

在实践中也是这样来进行的,政府先是在互联网建立一个网页,然后发展成为网页,进行静态信息发布,最后实现与社会完全交互、能够进行网上办公的电子政务系统。由小到大,功能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

技术 实现 难 易 交互程度 低 高

2.5.2 发展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政府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第一,从信息系统发展角度分析,经历了结构化单项事务处理(IPS)、结构化综合事务处理(MIS)、集成信息系统(ERP、IIS)的发展过程。

第二,从业务计算机化、网络化角度分析,经历了单项业务的结构化部分,机构内单项业务的全部处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跨机构业务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政府部门内外交叉业务处理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发展过程。

第三,从网络发展看,经历了局域网、内部网、外部网三个发展阶段。

2.5.3 应用模型

在这个电子政务模型下,可以实现政府的“一网式”办公。即一个政府机构的所有政府部门以统一的形象在一个平台上办公,用户不必分别去各个部门办事,只需执行一个办事流程,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事情办理完毕。政府内部之间的协调、分工、逐级审批,由内部办公系统处理,用户不必去了解。这将大大方便办事者。

下图是政府传统的工作模式

下图是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的示意图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电子政务系统逻辑图。

2.6 电子政务的效果分析

电子政务的应用,使得政府组织传统的办公地点、办公时间、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服务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政府的公平、公正、高效、民主,

充分得到了保证,其影响是深远的。

2.6.1 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1、降低机构与人员的费用开支

中间管理层次的减少,使机构和人员精简,一些程序化的管理工作变为电子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规模将大大缩小,用于人员的财政支出将减少。

2、降低办公设备的开支

电子政务的无纸化办公、虚拟化办公,将减少办公场所、设备,以及交通费用开支。3、降低公务处理成本

电子化工作使公文的下达、信息传递效率提高,管理成本下降。

4、组织内外资源连为一体

全地区或全国的政府机关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办公,实现许多重要资源的共享。如信息、人力、知识、创新的方法、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

5、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电子政务将人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增多。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人的潜能得到全面挖掘。

2.6.2 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得到最充分的应用

1、互联网成为政府宣传的有力工具

互联网是政府展示文化、优势、政策和发布信息的最佳工具。它可以借助多媒体形式,将内容生动、真实、全方位表现出来。

2、互联网使政府管理动态化

互联网对信息的及时、全面把握,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使任何层面、行业、环节的管理活动可以及时反馈,保持监督的实时性。实现动态化管理。

3、网络化管理简化办事程序

政府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办事规则统一化、标准化,使政策最大程度的保持统一。

2.6.3 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

1、管理“硬件”现代化

电子政务使政府的运行日益技术化,办公自动化设备、多媒体、计算机成为管理中的重要硬件,成为高效的管理工具。

2、管理“软件”现代化

管理者越来越强调效率,并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管理从定性走向定性与定量管理的结合。新的管理方式得到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持,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成为可能。

3、管理参与者的现代化

在管理系统中,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网络时代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多样的技能,他们是通才而不是专才,并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2.6.4 电子政务方便社会公众

从一般公众即平民百姓的角度来预期电子政府带来的便利。实现政务电子化、网络化后,政府机构所制定和颁布的与百姓相关的政策、法规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非常方便地提供给

百姓,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非常及时、准确和清晰地传递给百姓。而且,这种传递不是单向、间接的传达,而是双向的和直接的沟通和互动。这对于建立真正良性的、健康的政府-公众关系至关重要。另外,政府的诸多服务职能,也会更多地以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形式出现,例如:办理结婚登记,办理护照,缴纳个人税款,等等。这些服务将给与百姓最贴近的互联网服务的感受,使百姓充分体验和享受电子政府的便利和效率。

2.6.5电子政府促进社会信息化

企业对电子政府的期待更是日益迫切。伴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延伸和加速,政府机构在与企业相关的运作和服务方面,也必定要实现数据交换和服务模式的对接。没有政府信息化,就没有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电子政务,就没有真正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府不仅为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等)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而且也成为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和客户。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府工程将成为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内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就萌芽期、孕育期,现在随着电子政务被列为世界“信息高速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第一位,电子政务进入了启动期。电子政务启动期带来政府管理决策机制的巨大转变,使得政府更能贴近社会公众,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建立更好的服务体系。同时,网络技术的成熟和网络经济的实践探索,也为电子政务发展打破了许多技术和应用等层面的壁垒。政府在信息化的主导推动地位日益增强,这种地位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更多地体现在改革内部以适应更好服务于公众的进程中。所以,在电子政务的启动期,政府起到了从"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这也意味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进程与以往的网络建设和早期的电子商务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是全社会各行业广泛参与相互推动的结果,全社会在电子政务的推广中受益非浅,这种模式的转变表明互联网发展进入一个理性阶段。

电子政务是政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如果我们把电子政务理解成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运作方式和服务平台的话,那么它所支持和指向的是:

一个更符合环保精神的政府——因为它实现了无纸办公和远程办公;

一个更开放和透明的政府——--因为它拥有快捷、全面、普惠的在线信息披露和双向直

接沟通;

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因为它可以把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互联网直

接推近到公众和企业的身边;

一个更廉洁勤政的政府——----因为它的开放性将有效地抑制在传统政务(如政府采购、

项目审批)中容易滋生的腐败和徇私舞弊现象。

2.7 电子政务的应用目标和设计原则

1.7.1 应用目标

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目标是帮助政府部门应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实现政府管理模式

的转型,并将信息服务延伸到其他政府部门、企业用户和社会公众,为实现与政府外部用户的交互、与传统技术和系统的集成、重构核心业务流程,提供更快、更有效的服务。

电子政务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运转良好的电子政务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7×24的系统可用性;

●联机提供服务,并加强其他服务提供手段;

●以公众为中心提供服务;

●充分利用政府内部的知识资源和技能;

●政府内部信息运转电子化;

●实现交互式信息传输、处理与反馈。

1.7.2 设计原则

电子政务系统有以下这几个特点:

1、大面积,多人员,多层次。有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中的各类办事人员,以及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2、新技术,多平台,多学科。电子政务采用最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需要构

建软件平台、硬件平台,是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

因此决定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需进行周密的组织计划,因地置宜的设计解决方案。系统的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政府组织较大,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次分批

进行,因此有整体规划,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统一标准。各个系统都应遵循统一的标准,通过网络将各个独立的系统连接成一

个整体。

?条块协调。政府中既有横向管理,也有纵向管理,二者需要结合,才能更好的工

作。这需要各个机构的积极协调。

?整合发展。电子政务系统要与现行的政府管理进行整合,融为一体,发挥作用。

?互通互联。电子政务要与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实现信息沟通,实现全

社会的信息化。

?资源共享。电子政务系统要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系统硬件平台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大,使用周期长,设计方案要保证投资能发挥最大效益。设计中,应当遵循下面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

电子政务是一项重要的跨世纪工程,系统必须保证实用,切实符合政府部门管理、决策、服务及办公自动化等各项业务和职能要求。

?先进性及成熟性原则

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适合政府部门自身发展的特点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所选择的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应具有先进性,采用国际上既先进同时又成熟可靠的技术。

?可靠性原则

政府部门的业务和职能要求网络和办公系统必须可靠,所以在网络设计时关键部位必须有高可靠性设备,对于重要的网络节点采用先进的高可靠性技术。

?开放性原则

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与外系统如企业网和各地政府机关网等的网络互联,所以网络系统开放性要好,应支持多协议;

?安全性原则

要有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从硬件、软件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严格管理,杜绝非法入侵和泄密。

?标准化原则

在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选型时,应符合国际网络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系统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相互间依赖减至最小,使其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同时,网络的互联为信息的互通和网上应用的互操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可扩充性原则

随着政府业务的发展,系统的扩充是必然的,因而在网络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网络扩充的可行性。

?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

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应该具备安装方便、配置方便、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要求有较强的网络管理手段,能够合理地配置和调整网络负载、监视网络状态、控制网络运行。

?节约性原则

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系统,少花钱多办事。采用分布实施、分阶段投入的方法,追求尽可能高的性能价格比。

2.8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构成

2.8.1 结构模型

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各种硬件所构成的专用平台上,以共享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应用服务器和各种专用中间件(如专业公司开发的网上办公平台,数据、信息、事务处理中间件等),构筑面向内部信息交换和外部Internet服务的电子政务工作平台,政府内部办公所需要的信息交换直接在内部网上进行,社会上的企业、公众与政府的交流通过Internet进行,与其它政府机构的协作可以通过专网或Internet上的虚拟专网实现。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建立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系统安全。设立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整个系统进行授权分级管理和维护。

2.8.2 硬件平台

电子政务基础是网络通信,电子政务的功能是在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实现。这个计算机网络平台也称为硬件平台。主要由以下几类设备组成:

1、网络终端设备。通常是PC机,完成数据处理、传输和信息浏览功能。

2、网络服务器。一般是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

器等。

3、传输设备。如电缆、网卡等。

4、局域网交换设备。交换机、集线器、集中器等。

5、网络互连设备。实现局域网之间,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连。如网桥、路由器等。

6、网络外部设备。指高性能网络打印机、大容量硬盘和绘图仪等。

2.8.3 系统软件平台

硬件平台是在系统软件的控制下进行工作的。电子政务系统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

1、网络操作系统。它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合理组织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访问资源

的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和UNIX.

2、数据库系统。主要作用是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并发、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常用

的数据库软件有:ORACLE、SQL-SERVER、SYBASE等。

还有浏览器、OFFICE、邮件管理其它功能的软件。

2.8.4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

应用服务器为满足用户需要而专门设置的服务器。如视频服务器、网上办公服务器等。它为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提供支持。

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使用中间件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开发效率。

2.8.5 WEB应用、通信与协作

系统中的Web应用为用户通过Internet进入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支持。通过Web应用,用户可以执行B/S结构的电子政务软件,进行网上办公和信息服务。

通过内部网、外部网、专网等网络系统,以及通信组件,可以实现部门内部的通信与协同工作。

2.8.6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采用通用电子政务平台、通用OA平台或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具有主要模块:

1、信息发布系统

2、网上办公系统。

3、内部办公系统

4、信息管理系统

5、政务监督系统

6、决策支持系统

2.8.7 系统安全体系

由于应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电子政务系统应建立高度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系统安全从以下几个环节考虑:

1、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从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三个方面来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

2、网络安全

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以及内部网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设置防火墙(包括分组过滤与应用代理)实现相互之间的隔离预防控制等。

3、信息安全

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及防抵赖技术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实时对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进行内容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等。

4、安全管理

管理性和技术性的安全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在对技术性措施进行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安全管理措施。如安全策略的制定、内容管理和过滤、主页防篡改及恢复、系统安全运行状况调查、安全事件的跟踪与处理、安全审计和证据采集、使用等。

2.8.8 系统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规模大,设备多,专门的系统管理模块自动对系统进行管理、监测、和控制。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对管理对象进行参数设置,优化性能,用户管理等。

2.9 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

电子政务涉及到技术、政策、组织和制度等层面的问题,决定了发展电子政务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将会对其他问题的解决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问题,可能要比它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电子政务的时候,必须抱着审慎和客观的态度,采取正确的开发策略,吸取成功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保障系统建设的成功。

2.9.1 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过程

1、在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布设线缆或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建立物理网络结构。

2、构建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所需的各种电子资源,如电子公

文、电子资料等。

3、集成政府网络与公众网络,为公众提供各种政府信息服务,如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

等。

4、利用Internet,与其它城市、地区及中央政府机构的网络互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政

府网络结构。

5、提供各部门网络的远程连接,实现远程办公。

6、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实现各

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既实现信息共享,又实现多种社会功能,形成"

网络社会" 。

2.9.2 电子政务建设的三个阶段

基于上述步骤,电子政府(e-Goverment)的实现,分三个阶段实现:

1、要在各级政府机构内建立物理网络体系结构,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建设基于网络的以

数据库为核心的电子化信息发布、信息搜集、信息反馈系统,向公众提供政府部门的基本信息。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

2、政府内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连网,建设基于数据库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平台的信息发布机

制,使上网的政府机构实现内部电子化办公,对外交互式办公。例如国家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国家机构办事手续等

3、最终实现政府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服务,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全国范围的政府业务

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相关的办事程序。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电子社区、远程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网络信息社会。

2.9.3 电子政务工程实施的保障

1、领导者的意识保障。规划和建设电子政务,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领导的决策和支持,样板工程的示范,将极大地推进电子政府的实施。因此有人称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

2、组织结构的保障。电子政务政府条块分割,建立一个开放式工作环境,需要各个部门的

通力合作。

3、互动学习的开发过程。电子政务对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

要互相学习,逐步提高和完善。

4、应用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开发是由点到面,逐渐展开的。与旧系统会有一个艰难的过渡,

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才能推进电子政务深入应用。

5、培训的保障。为各类使用人员提供培训的机制。

2.9.4实施策略

1、统一规划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由专门机构规划、管理、实施。如果政府机构各自为战,在应用层面上使用不同的标准,缺乏统一规划,必将大大降低政务网络的性能与利用率,增加成本。2、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需要三个重要的积累: 业务积累、数据积累和技术积累。离开这三个积累,信息化建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而数据积累又是三个积累中最为重要的,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由于电子政务牵涉的机构职能各不相同,切忌一蹴而就,仓促上马,而宜分期分批进行。国外许多成功的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各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首先选择与公众关系密切,社会普遍关注,影响大,效果好,条件具备的热点项目入手,集中力量,做出精品,在试点见到成效后,再逐步推开,不断发展与完善。

3、分期投入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二、三年就会有新产品出现,设备面临升级压力。而电子政务从建设到应用相对来说时间较长。如果一次投放到位,就会出现设备闲置,甚至还没有使用就被淘汰。造成资金极大的浪费。

同时,政府机构正处于转型期,业务内容经常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要根据总体开发计划,妥善掌握好资金投入的时机。

4、实时监控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人士对于这种不成功的原因曾进行过许多剖析,发现问题多缘于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对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导致系统开发失败。因此必须对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控,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开发策略、计划、方法,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2.9.5 具体实施步骤

1、详细的需求调研;

2、具有发展眼光的规划方案;

3、硬件招标、软件邀标或议标;

4、系统方案设计;

5、系统方案评审;

6、工程建设与软件开发;

7、工程实施

2.9.6 关键问题

1、系统安全

政务活动不同于商务活动,它关系到党政部门、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因为政务信息比商务信息更为敏感,所以,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安全第一的思想应当贯穿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

2、纵向与横向管理的结合

政府结构有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两类,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就有两种推动方式:一种是系统内自上而下的纵向推动,如金税工程;一种则是地区内的横向推动,如“数字北京”计划。这两种推进过程如果能够相互协调,那么从理论上讲,则可以大大加速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但是,如果两者之间缺乏协调,那么最终就会产生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纵向推动和横向推动采用不同的安全认证标准和文件传输协议,那么它们的交集部分就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局面。以某市的公安局为例,如果公安系统和当地政府都在搞网上办公系统,但是它们各搞一摊,分别选用一套技术标准,那么公安局就必须投资建设两套系统,才能够同时满足系统内和地区内的电子政务活动的需要。

这个问题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已经显露出来。

3、标准

技术标准上的条块分割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问题可能表现得还不十分突出。但是,当各系统和各地区的电子政务系统陆续建成之后,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冲突就会全面体现出来。如果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那么将来跨系统的信息沟通必然会出现问题。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

4、核心技术

应该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资金、技术、人力方面的投入,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取代外国产品,掌握主动。

5、应用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关系

分析以往各类应用系统的应用实施过程可以看出,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手段就能成功地实施一个信息系统,但从长期应用效果来看,这样建立的各类信息系统往往由于技术本身的不断变化而在应用中逐渐遭到淘汰。而不断变化的应用系统最终还会导致各级管理者、使用者对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抵触情绪。

如果在构建过程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成熟的应用体系,即使在构建信息系统时所采用的技术、设备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升级、转型甚至淘汰,而整个系统仍能迅速转向新的技术体系,并在短期调整后继续运转。

因此,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用体系的构筑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而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些具体的技术体系则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手段,不应作为设计、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依据。

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委、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副局以上单位: 《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已经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办公室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11日 湘西自治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州电子政务内网管理,确保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06〕23号),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内网),是与国际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的政务内网平台,主要满足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提供公文传输、协同办公、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业务应用服务,是政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州所有接入内网的单位及计算机终端。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州委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内网横向传输网的协调与沟通;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纵向骨干传输网的协调与沟通。各单位对本单位内网管理人员和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调整,应及时报经州委办公室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同意。 第五条州电信分公司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的日常运行维护,负责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畅通;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等。 第六条内网管理人员和电子公文传输操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中存在的病毒和木马程序,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备份和公文传输软件的安装。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内网网络和终端设备维护,负责分配和管理本单位内部用户权限和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施及维护。 第三章网络平台管理 第八条内网的平台管理由州委办公室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共同负责,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电子政务_第二次作业

《电子政务》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MIS的开发目标,不包括的是? A.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 B.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 C.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 D.不考虑维护成本 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 B.标准不应该具有发展性 C.标准应该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 D.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利用 3.关于服务器建设,不应该: A.关键业务系统选用高性能服务器,而且采用集群等服务器技术 B.关键业务系统通过双机热备保证应用的安全 C.数据存储磁盘采用RBID等可靠性技术 D.硬件平台有很好的扩展能力,方便随着业务的增加而扩展 4.已出台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D.《中华人民国保守个人秘密法》 5.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特征: A.与其它部门强交互影响 B.很强的技术性和依赖性 C.动态性 D.立法形式没有特殊性 6.关于VPN,下列哪个不是构建VPN的技术? A.L2TP B.SOCKSv5协议 C.Ipsec D.IPSock 7.政务流程的类型是? A.串联 B.并联

C.联合 D.不联 8.下面哪种不是常见的密码算法: A.IDEA B.RSA C.CIA D.3DES 9.下面哪种不是流行的数据库技术: A.Sybase B.BD2 C.SQLserver https://www.doczj.com/doc/2b3280567.html,rmix 10.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A.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即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在对传统政府 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政府部门的部和外部的管理 和服务的职能放到网络上完成 B.以网络为工具 C.以政府为中心 D.以应用为灵魂 11.电子政务建设最大的难点是: A.全社会的信息化协调 B.信息化基础建设 C.多数群众的不理解 D.资源数据库建设 12.政府门户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是: A.Web 技术 B.Internet技术 C.Ethernet技术 D.路由交换技术 13.数字签名的实现,需要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该加密是利用 A.发送者的私钥 B.发送者的公钥 C.接受者的私钥 D.接受者的公钥 14.我国电子政务“三网一库”中的“三网”是指办公业务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 A.办公业务资源网 B.办公系统资源网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课程名称:电子政务 课程代码:053019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16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行政管理 后续课程:办公自动化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基础课,电子政务是当代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本课程系统讲授电子政务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侧重于将基本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讲授,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相关理论水平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较多掌握电子政务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该学科知识,能独立进行简单的电子政务应用规划。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以及电子政务的概念、业务模型、电子政务发展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以及电子政务在全球发展的阶段、特点、重点,难点和制约因素; 2.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带来的创新,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现状、趋势、问题与对策; 3.了解我国政府内外网的建设与管理;

4.理解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安全管理; 5.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进行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建设以及电子政务在政府各部门的应用情况。 6.掌握电子政务类软件的运行原理,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办公软件,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发展(总学时:4学时)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定义(学时:2) 第二节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学时:2) 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政务的作用与意义;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理解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掌握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作业: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总学时:4学时) 第一节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职能(学时:2) 第二节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学时:2) 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政府职能与政府管理的相关概念;握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理解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决策目标和方式的转变;了解现代化政府管理的主要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 作业: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民主化影响的四个方面 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总学时:4学时) 第一节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学时:2) 第二节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学时:2) 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层的组成并认识电子政务数据访问层的组成要素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层的两个关键技术与应用层的组成要素;了解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

2019电子政务课后习题集-21页word资料

电子政务课后习题集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 1.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国家信息化范畴的是( B )。 A.政府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C.国民经济信息 D.社会信息化 2.实施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工作方式i改变有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 C )。 A.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重合 B.有助于测定行政效率 C.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D.打破了决策的暗箱操作,提高决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决策程序的规范性 3.传统政府的政务处理程序是( B )。 A.并行作业 B.串行作业 C.协同并行 D.以上都不是 4.电子政务正确的含义是( D )。 A.公文流转,无纸办公 B,办公自动化OA C.政府上网 D.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 5,信息化领域中,G2G的对象是( A )。 A.政府 B.企业 C.公务员 D.公众

6.我国真正的信息工程起步于( C )。 A.1990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4年 1.2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广义电子政务的是( ABCD )。 A.电子党务 B. 电子司法 C.电子人大级 D.电子政协 2.有关电子政务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B.电子政务就是政府电子政府 C.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 D.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有关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两者的主体是相同的 B.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C.两者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 D.电子政务不需要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 4.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包括( ABCD )。 A G2E B G2G C G2C D G2B 5 下列属于“三金工程”的是( ACD )。 A “金桥工程” B “金审工程” C “金关工程” D “金卡工程” 6 下列国家中,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入相当成熟的发展期的是( BD )。 A 中国 B 美国 C 澳大利亚 D 日本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电子政务模拟二

电子政务模拟二 一、单选题 1、G2C(Government-Society)表示() A、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B、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 C、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D、ABC均不对 2、需求分析中初步调查的内容包括很多,以下哪一条不属于() A、组织结构调查 B、办公流程调查 C、现行管理系统调查 D、方案征求意见 3、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管理过程电子化、信息化,属于() A、办公自动化 B、信息发布 C、电子财政管理 D、信息咨询服务 4、实现并联审批的单位需要() A、统一计算机型号 B、统一数据库系统 C、统一操作系统 D、提供数据交换接口 5、政务门户系统的作用,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各部门建网站,不需要门户网站 B、信息集中统一发布,方便公众查询 C、为网上办公、审批等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入口 D、公众服务与政务处理的完整结合

6、本机的信息要让其他联网计算机访问,需要先将本机上的某一些盘或文件夹设置为() A、不共享 B、共享 C、开放 D、只读 7、XML是指() A、高级语言 B、传输系统 C、可扩展标记语言 D、网页 8、进行入侵检测的软硬件的组织称为() A、防火墙 B、防入侵交换机 C、入侵检测系统 D、操作系统 9、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向 模式转变,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格与企业与民众建立直接的联系。() A、条状结构 B、块状结构 C、网状结构 D、树状结构 10、解决现有组织结构和电子政务对流程重组的要求这一对矛盾,不正确的策略是() A、应采用“先易后难”,“能改的先改”的策略 B、先以业务流程化、网络化为起点,实现政务电子化 C、应采用“先难后易”,“先改革机构,重组流程”的策略 D、须应用螺旋式系统方法论的指导 11、以下不属于政府对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教程》平时作业4

第四次作业:(第八、九、十章) 1.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基础? 2.怎样才能完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基础建设的任务? 3.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4.怎样才能实现政府流程的时间优化、资源优化、空间优化和成果优化?5.政府管理常用的流程图有哪几种?绘制流程图要遵循什么规则? 6.政府流程优化的基本方法都包括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7.如何建设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体系? 一题: 答: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是: 1.法律政策基础 2.管理基础 3.信息资源基础 4.信息基础设施 5.技术基础 需要这些基础的原因:电子政务是一座美丽的大厦,但如果失去了法律政策基础、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信息基础设施、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基础,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阁楼。 二题: 答:要使我国的电子政务能获得快速和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电子政务各项发展的构筑。 三题: 答: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有特殊依赖 1.首先,正是确定化流程的存在,才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 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领域能替代人做的事情,主要还是那些不需要做复杂判断的重复性工作。而要使这种替代成为现实,就需要这些工作高度流程化,也就是形成非常系统而精细的管理程序。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程序,计算机软件程序的设计也就失去了根据。 2.其次,有确定化流程的存在,电子政务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 3.电子政务可以说就是一种基于流程的政府管理形式,因此电子政务需要流程,没有流程 也就没有电子政务。 四题“ 答:1.实现时间优化:即减少时间消耗,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价值。这时就需要以取消(如取消无效或低效的步骤方法)、缩短(如压缩程序过程,减少等待时间)、替代(如高速高效的代替低速低效的,及其代替手工)、合并(如合并工程被包含的)、变序(如改变次序,交叉作业,串联改并联)等方式尽量节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2.实现资源优化:即充分利用好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其潜在的能力。这时就需要以取消、替代、压缩、均衡、换卫、侧重、扩展等方式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发掘潜力。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一篇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第2章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国际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促进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网上办公平台,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提高政府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电子政务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电子政府。 所谓建立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空间中运行——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计算机程序在网络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是网络,它是建立在网上的一个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政府机关内部,也包括其它政府部门、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信息,既有信息的接收和发布,也有交互式的处理。 2.2 电子政务的范围 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由于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所下的定义。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目前在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同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同样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实际上要远远超出政府系统的范围。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即政务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与“政务”一样,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都能被称为电子政务。例如,政府部门通过传真来传递信息,就不能算是电子政务,因为电话在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而不能对政务活动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在技术上才成为可能,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最新电子政务形考作业2答案

学习-----好资料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2》答案 2008年12月13日xx开展 一、填空题 1、网络;信息技术 2、信息;数据 3、人机系统 4、政务涉秘网;政务专网;政务公众网 5、前后衔接;实时;同步 6、拓扑 7、系统性;可持续性 8、公务处理 9、发动功能;控制功能;代表功能 10、时间;地域;信息;知识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 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人、物、事等进行概念抽象,概念结构:2、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概念及特性精确描述,反映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 拓扑结构:就是表示系统中各个设施物理位置关系、物理布局的一种图示方、3法。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4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公文:是政府机关公务信息的主要存在形式。、5视频会议系统:有时又称“电视会议系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地6、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达到即时、互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 7、决策支持系统:是为了解决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及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为各级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使他们具有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 8、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行政成本。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是什么? 答:(1)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2)是人机协作的系统;(3)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4)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5)是智能性信息系统;(6)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答: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是: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可持续性。 3、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VPN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政务网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VPN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 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可以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 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 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可以分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并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构成。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配套的安全设备,通过分级安全服务和分域安全管理,实现等级保护中要求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从而保证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统一、分级分域防护的安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下图: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系统结构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配置 1、双归属:两台通过VRRP协议连接,互为冗余,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认证及地址管理系统-DCBI:DCBI可以完成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全局地址管理功能。 1)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终端系统通过安装认证客户端,在连接到内网之前,首先需要通过DCBI的身份认证,方能打开交换机端口,使用网络资源。 2)全局地址管理。 ·根据政务网地址规模灵活划分地址池

大学计算机第十章功练习题

第10章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个人微机之间“病毒”传染媒介是()。 A、键盘输入 B、硬盘 C、电磁波 D、U盘 参考答案:D 2.密码通信系统的核心是()。 A、明文、密文、密钥、加解密算法 B、明文、发送者、接受者、破译者 C、密文、信息传输信道、加解密算法 D、密钥传输信道、密文、明文、破译者 参考答案:A 3.关于防火墙的功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管理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哪些内部服务 B、所有来自和去往因特网的业务流都必须接受防火墙的检查 C、管理内部网络服务哪些可被外界访问 D、管理内部人员可以访问哪些外部服务 参考答案:A 4.实现计算机系统中软件安全的核心是()。 A、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B、硬件的安全性 C、语音处理系统的安全性 D、应用软件的安全性 参考答案:A 5.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 A、程序短小、寄生 B、感染、传播 C、潜伏、发作 D、其余选项都是 参考答案:D 6.按密钥的不同,密码通信系统分为()。 A、单密钥密码体制和多密钥密码体制 B、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C、双密钥体制和传统密钥体制 D、双向加密体制和单向加密体制 参考答案:B 7.用数论构造的,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和素性检测”理论的密码算法是() A、IDEA算法 B、RSA算法 C、LOKI算法 D、DES算法 参考答案:B 8.电子政务主要指政府部门内部的数字办公,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及()三部分组成。 A、政府部门访问Internet的管理 B、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 C、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国外政府进行双向交流 D、政府部门内部的财务安全保证 参考答案:B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2016年最新《电子政务》形考试题集及答案

什么是形考? 形考就是“形成性考核”的简称.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指一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一般来说形考成绩和期末考的成绩总和就是该门课程的最 终成绩. 由于具体课程的性质及要求不同,形考成绩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20%——100%不等.一般中央电大的统设必修课形考成绩大多占20%——30%,而一般省开课以及选修课,形考成绩可能占更大的比例. 以开放英语为例,形考比例是30%,该门课程最终成绩=形考成绩×30%+期末成绩×70%.只要最终成绩达到60分,就通过了. 所以说获得比较高的形考成绩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一般来说,尽量保证出勤,按时完成作业,形考成绩就会比较高. 第一部分分章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程 2、()标志着电子政务在中国正式起步。( D ) A三金工程 B网络技术的应用 C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D政府上网工程3、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D ) A 20世纪80年代初 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 D 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的特点是:( ABCD )

A以信息技术为工具 B以政府数据为中心 C以业务应用为动力 D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2、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有:( ABCD ) A起步阶段 B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 C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 D网上处理事务阶段 三、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其内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进行无缝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通 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食物按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 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2、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老代替办公人员的 手工作业。 3、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在适当的 时间和地点,以时代的方式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它是一种政 府服务体系。 四、简答题: 1、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有哪些? ①行政人员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完成以前治理、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 ②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层次,见胡政府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成本; ③可以扩大政府政策的影响; ④可以防止信息垄断,保证下级政府或组织跟好的执行上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 ⑤为人民提供便利,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⑥可以减少企业行为的盲目性,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服务的窗口。 五、论述题:

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2

作业提交2 1. ()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是 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形态。 (A) 数字政府 (B) 虚拟政府 (C) 智慧政府 (D) 泛在政府 [参考答案:C] 分值:5 2. 电子政务工程中,选择硬件设备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国产优先原则 (B) 最新技术原则 (C) 逐步到位原则 (D) 适可而止原则 [参考答案:B] 分值:5 3. 下列关于电子政务项目监理的认识不准确的是() (A) 项目监理是国际上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

(B) 项目监理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 (C) 电子政务项目立项阶段可以不需要进行监理 (D) 电子政务项目监理能够协调和保障政府部门与承建方进行成功的合作。 [参考答案:C] 分值:5 4. 我国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模式不包括() (A) 集权模式 (B) 联动模式 (C) 代理模式 (D) 授权模式 [参考答案:B] 分值:5 5. 政务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 彻底重建 (A) 信息化手段 (B) 市场手段

(C) 行政手段 (D) 服务意识 [参考答案:A] 分值:5 6. 政府CIO的职责不包括() (A) 组织制定本地区(部门)的信息化政策文件 (B) 提出本地区(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财政资金预算建议 (C) 组织审定重大信息化项目方法并组织实施 (D) 具体开发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D] 分值:5 7. ()工程是国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 学化、网络化管理的国家信息化重点系统工程。 (A) 金卡 (B) 金关 (C) 金宏

政务内网管理办法

发改委电子政务内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发改委电子政务内网管理,保障委电子政务系统 正常、高效、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市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政务内网即东营市内部办公网,主要满足市级机关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及决策需要,提供电子公文、协同办公、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服务。 综合办公系统是政务内网最主要的应用系统,主要以接入东营市政务内网的有关单位为用户。电子政务其他应用系统按规定应接入政务内网。 第三条发改委电子政务内网与因特网实现完全的物理隔离。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委机关以及接入东营市电子政务内网的委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发改委办公室是电子政务内网的归口管理部

门,负责协调与沟通。 第六条发改委信息中心负责电子政务内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主要工作包括: (一)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畅通; (二)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障数据安全; (三)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四)承担内外网数据转换(非发布的数据)和委属各单位电子政务内网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工作; (五)负责其他业务系统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技术审查。 第七条信息中心负责外网门户网站的日常运行管理,承担网站需求分析、栏目和网页内容更新,及时将内外网信息转换发布。 第八条委属各单位接入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第九条委机关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公用平台(以下简称“公用平台”),为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发布、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服务。 第十条各单项业务应用系统由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开发和管理,应遵循公用平台制定的开发标准和规范。 第三章接入管理 第十一条建立接入电子政务内网审核登记制度。办公室负责接入的审核,批准后方可接入。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2)_工作计划.doc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2)_工作计划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第2页 享系统和服务平台。利用县电子政务网资源,建设党政部门专网视频会议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各类工作会议用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 建立全县党政部门专用短信服务系统,逐步实现会议通知、情况通报、突发事件指挥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快捷、方便发布。 (四)建设“三库一中心”,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共享的要求,从信息资源开发的现有基础出发,逐步建设完善“三库一中心”,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三库”是基础数据资料库、党政办公业务文档库、共享信息资源库;“一中心”是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 (五)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为原则,逐步建立起全县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内外网络、数据库等三个方面的安全保障,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不受侵犯。 1、保障政府门户网站安全。一是应用安全技术,确保政府网站网页的不可更改性。二是确保政府网站上公开的政务信息准确性。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程序限定,限制带有某些不良词汇的信息发布,建立信息发布和审核制度,对在政府网站发布信息的单位及个人进行登记注册。三是各政府门户网站与互联网等要采取逻辑隔离。四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处理和服务内容,采用身份认证技术来解决应用安全性。 2、数据资料安全维护。对全县电子政务网络的数据备份容

灾系统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资源共享。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备份服务器,实现本地同步备份。 3、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建立网络病毒防治服务体系。全县电子政务网络采用网络防病毒系统,并与单机防病毒软件相结合,构建完整的防病毒体系。建立数据备份和容灾体系。党政各部门对本单位的关键数据必须备份。 四、电子政务建设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要在县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订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二)统一平台,统一软件,稳步推进我县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已建成内网的,要主动与县政府网络中心衔接,做好与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实行全县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单位除业务系统外,不得自行开发办公软件,避免重复浪费。各党政部门凡构建跨单位和本系统的网络,都要尽可能依托县电子政务网络,不得自行铺设独立线路和组成传输骨干网。对业务量大,行业和部门管理系统要求高的单位采用虚拟专网技术在县电子政务网上建立专用通道和虚拟专网。 (三)统一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安全。 为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各乡镇、各部门和县直各单位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遵循国家制定的电子政务相关技术规范;网络建设要注意统一标准,充分考虑网络安全,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 VPN 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政务网 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 VPN 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 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 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 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 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 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可以 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 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

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 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可以分 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 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 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 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并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 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 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 术构成。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配套的安全设备,通过分级安全服务和分域安 全管理,实现等级保护中要求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 份恢复,从而保证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统一、分级分域防护的安 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下图: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系统结构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配置 1、核心交换机双归属:两台核心交换机通过VRRP协议连接,互为冗余,保证主要网络设 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认证及地址管理系统- DCBI : DCBI 可以完成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全局地址管理功 能。 1)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终端系统通过安装802.1X 认证客户端,在连接到内网之前,首先需要通过DCBI 的身份认证,方能打开交换机端口,使用网络资源。 2)全局地址管理。 ·根据政务网地址规模灵活划分地址池 ·固定用户地址下发与永久绑定 ·漫游用户地址下发与临时绑定、自动回收 ·接入交换机端口安全策略自动绑定。 ·客户端地址获取方式无关性

电子政务答案

2014年春季电子政务 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2014年春季电子政务平时作业(一) (第一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题) 1、服务型政府: 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权利本位的指导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的意志组建起来,承担服务责任,履行服务职能的政府。它是对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2、政府绩效: 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3、电子政务受理应用: 主要指政府部门单向接受企业或公众的网上申报等事项,回复则延续原来的网下渠道进行。 4、视频会议: 是指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网络和专门的多媒体设备,实时地互传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实现即时互动的交流沟通,从而实现异地会议的目的。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3题) 1、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C )为中心的。 A. 国家权力 B. 公共管理 C. 政府机构和职能 D. 社会公众 2、凭借( A ),政府可以建立政府组织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

间沟通,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层级的制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A.网络 B.信息 C.行政管理 D.电子政务 3、(A )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 A.电子民主 B.电子信息 C.政府信息 D.通信网络 三、多选题(第一题6分,第二题为多项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电子政务的有关行为主体包括:(ABCD ) A. 政府 B. 政府雇员 C. 企事业单位 D. 社会公众 2、网上在线事务处理是政府对外服务网络的(),它要求()能够通过网络在线完成()。()是外网受理的实现、内网流程的协同优化和政府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BDCA A. 前提 B. 最高目标 C. 用户申请 D. 政府部门

2017年春东财《电子政务》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二三)

17年春东财《电子政务》在线作业答案(123) 东财《电子政务》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属于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硬件基础是(C ) A. 操作系统 B. 中间件 C. 网络平台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2. 政府管理环境的硬环境是指(B ) A. 行政观念 B. 办公设备设施 C. 行政制度 D. 信息技术 3. 下列哪项不属于国家信息化包含的范畴(B ) A. 政府信息化 B. 企业信息化 C. 国民经济信息化 D. 社会信息化 4. 后台深度重组的整合对象是(B ) A. 信息系统 B. 业务流程 C. 信息技术 D. 工作技能 5. 副省级以上政府节点属于(B ) A. 核密网 B. 政务内网 C. 政务外网 D. 互联网 6. 属于“三网一库”中内网的是(D ) A. 办公业务资源网 B. 公共管理和服务网 C. 互联网 D. 机关内部办公网 7.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内容( C ) A. 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总体结构和发展战略 B.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C. 电子政务系统的问题预测 D. 近期发展计划 8. 下列哪项属于部门绩效评估的指标(D ) A. 工作指标 B. 学习指标 C. 发展指标 D. 经济指标 9. 实施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工作方式改变有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C ) A. 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重合 B. 有助于测定行政效率 C. 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D. 打破了决策的暗箱操作,提高决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决策程序的规范性 10. 信息化领域中,G2G的对象是(A ) A. 政府 B. 企业 C. 公务员 D. 公众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属于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硬件基础主要是(CD ) A. 中继器 B. 网络协议 C. 用户终端 D. 服务器 2. 数据备份的策略有(ACD) A. 全备份 B. 周期备份 C. 增量备份 D. 差分备份 3. 电子政务结构模型的三个基础是指(ACD) A. 网络与系统基础设施 B. 综合服务基础设施 C. 信息资源库 D. 安全基础设施 4.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包括(ABCD ) A. 网络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B. 业务应用系统 C. 公共监管与服务系统 D. 标准化和安全支撑系统 5. 以下哪些属于广义的电子政务(ABCD ) A. 电子党务 B. 电子司法 C. 电子人大 D. 电子政协 6. 属于无线传输介质的是(BCD ) A. 光纤 B. 微波 C. 红外线 D. 激光 7. 政务流程包括(BCD ) A. 面向企业的流程 B. 面向公众的流程 C. 支持流程 D. 管理流程 8. 政务内网可包括(ABCD ) A. 局域网 B. 园区网 C. 城域网 D. 广域网

浪潮电子政务政府内外网解决方案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政府)是指政府机构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实现办公自动化、24小时咨询服务、网上申报和审批等各种政府职能。 电子政务(政府)建设的核心,是使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标准和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从而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政府)建设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二.电子政务应用: 1.政务信息查询: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组织,为其提供政策、法规、条例和流程的查询服务。 2.公共政务办公:借助网络实现如网上申报和审批等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执政透明度。 3.政府办公自动化: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机构内部办公的效率,如:公文报送、信息通知等。 三.解决方案: 1.政府信息门户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政府公共服务网(即政府外网),社会公众和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公共服务网查询公共政务信息,并提交相关事务申请,政府公共服务网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与政府内部办公网实现信息的交换。 2.政府网上办公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政府内部办公网,满足政府机构日常办公的需要,并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与政府外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对政府外网的维护及处理政府外网传递的公共事务。 3.信息安全交换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信息安全交换系统,为确保政府内网的安全性,政府内网与政府外网应该实现物理隔离,并在此前提下实现必要的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交换系统将确保政府内、外网在安全的环境下实现信息交换。 4.基础网络平台:基础网络平台是能够满足以上应用需求的软硬件及网络基础系统。 四.主要特点: 1.安全性: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前提,电子政务系统不但应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有效防止机密泄漏,同时也应确保内外网具有强大的抗攻击能力,有效防止非法侵入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政府网上办公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构建政府内部办公网,满足政府机构日常办公的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