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首古诗词赏析大全

34首古诗词赏析大全

34首古诗词赏析大全
34首古诗词赏析大全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文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诗句。这诗句含有哲理性。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写的是江上顺风行舟,放眼可见江岸开阔、江水浩荡的阔大情景。若我身临其境,在船行顺风如箭而境地又开阔的感染下,心胸也会为之阔大,还会感到无比舒畅,有助于培养豁达高远的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5、你认为“潮平两岸阔”的“阔”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它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

6、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赤壁〖杜牧(唐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1.《赤壁》借_周瑜和曹操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_之气。

3过零丁洋〖文天祥(宋朝)〗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汗青”指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和气节?

史书或史册。为国家民族舍生取义的精神和被俘后忠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A(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

3、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朝)〗

〖评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作词的缘由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的“婵娟”借指什么?明月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朝)〗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____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_”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3、曲中的“_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_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4、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5、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不是,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6饮酒〖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2、“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字用得极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_无意中映入眼帘之意。

3、“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4、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6、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安排材料的显著特点是层层深入地描写诗人的遭遇

2、简要分析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写,写

出了恶劣的天气,交代了自己处境的艰辛,为下文述说自己的理想铺垫。(或埋

下伏笔)

3、结尾一段推己及人,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

都得到安乐,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诗人为解除天下疾苦,甘愿

牺牲个人的伟大志向,也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本诗中,杜甫从哪几方面表现了茅屋所遭遇的浩劫和自己生活的窘困?

①A茅飞遭秋风所破。B南村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C屋漏又遭连夜雨。

文中哪几句抒发的是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哪几句表达了作者舍己为人的感人情

怀?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③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

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

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1.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关于塞外雪景的描写,你有什么体会?“山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行人已去而

诗人仍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2.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

画面?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

的梨花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9《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10《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1.本文描写了西湖早春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诗中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的?通过“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描绘了西湖风光

3.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从“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浅草没马蹄”可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4.本诗中写诗人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留连忘返,不想离去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6.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颔联中的“几处”改为“处处”、“谁家”改为“家家”,为什么不好?

改为“处处”,表明到处都是黄莺啼叫;改为“家家”,表明家家有燕啄春泥:这样写就是晚春景象。只有用“几处”(极言少)、“谁家”(极言少),才能更突出表现是早春景象。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1、初、早、新、渐、浅

2、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5、钱塘湖初春在湖边骑马春行

11《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

么样的景象?秋天黄昏时的景色(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思乡之情)。(或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几句写景、抒情的特点。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先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再直抒天涯游子之悲。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

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2《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理解分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1、比喻、对偶

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13《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勇于攀登,

积极向上的进取情怀。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14《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字点出了京城长安的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破”字点出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占领、劫掠后的破败凄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2、“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便运用得很好,请试作分析。

一个“深”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草木丛生,郁郁苍苍)的荒芜衰败景象,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伤痛之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理解?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抒发诗人感时忧国、思念家乡的情怀。

4.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7.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中的三月指哪三月?依据是什么?整个春天题目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强调的内容是什么?家书价值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5、《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八、《游山西村》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烂柯人”的典故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原意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赋予的新意是: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1.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关于塞外雪景的描写,你有什么体会?“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行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2.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18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1、①②句以“白日斜”“天涯”来烘托离愁痛苦。

2、③④句以落花为喻,形象贴切地展示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3、本诗写了几种心境?挑出你喜爱的诗句,说说它好在哪里。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诗人以“落红”自比

2、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B

1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朝)〗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写身为太守的苏轼率队出猎,施逞勇武,表达了他希望守边卫国的愿望。特点:粗犷、豪放。〗

1、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表达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出城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为报答太守深恩,全城百姓跟随着太守,一起着孙郎射虎。

B、满城的人都跟着我这位太守出来观看打猎,为了答谢百姓的情意,我可要像孙郎样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C.为了报答满城的百姓,太守随百姓一起亲自射虎,同时还看孙郎射杀猛虎。

D、向满城的人报告、要跟随太守,一起观看孙郎射杀猛虎。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可以看出词作者什么样的个性特征?直率、风趣。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7.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地把目标指向不断侵扰宋朝西北边境的料和河西夏,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壮志豪情书写的淋漓尽致.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2分)(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2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朝)〗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1、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秋来”“雁去”等词语可以看出。

2、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3、“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5、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

6、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9.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0.“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1破阵子〖辛弃疾(宋朝)〗

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评析:这首词反映的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抨击了南宋王朝的投降卖国政策,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豪放,悲壮。如:沙场点兵,醉中看剑,号角连营,铁骑冲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可怜白发生"点题。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

1、词的上阙描述军旅生活,下阙写追忆往事,感慨壮志难酬。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3、这首词中的“八百里”是指_牛肉,“五十弦”是指各种乐器或音乐。

4、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可怜白发生”,它表达了作者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5.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6.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7.从视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矛盾情感?

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词人的感情,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的痛苦,乃至对人生的感叹。

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1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阴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本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秋季(秋天)、清晨(早上、早晨)、给人一种凄清(凄凉、凄美、忧伤、忧愁、朦胧)(悲凉、美好不给分)的感觉。

(2)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表现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与漫长的句子,说说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这个效果?

(2)句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或者: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阴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方法:重章叠句(2分)(反复咏唱、反复、复沓亦可)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D

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23《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请你用散文的笔调勾勒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早春图景。不少于50字。

都城长安的街市被绵绵的雨丝笼罩着,滋润着,小雨细软、滑润、柔和,这是“润物细无声”的好雨,是仅能“浥轻尘”而不湿衣的细雨。由于小雨的润泽,稚嫩的草芽开始萌发破土了。远远望去,大地隐隐约约地显出一片绿意;走

近一看,小草稀疏,却见不到那一层淡淡的新绿了

1、韩愈,代文学家。字,世称。谥号“”。与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3、这首诗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用比喻句

“”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

5、“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6、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7、诗的后两句议论,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结合诗的题目,设想一下韩愈

作此诗的目的。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10、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 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 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 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唐退之韩昌黎文公柳宗元

2、小雨、小草

3、细小滋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4、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

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5、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6、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7、此诗送给张籍,是为了逗好友走出家门,感受一下早春气息。

8、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9、C 10、C

25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哲理诗,其主要特点是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或借用别人的诗句来解读诗中蕴含的哲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4.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5.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或格言、成语)。

6.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山上千寻塔”中“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寻丈。

7.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答案:

1.站得高,望得远。(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①用“自”好。因为“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解释不显得绝对。②用“只”好。因为“只”字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3.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4.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

6.D

26阅读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完后几个赏析题。

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心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个名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3。下列对本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念旧时友人的词。此种“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情感的象征。

b“花落去”既是惋惜芳醇匆匆归去,也是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其实,人生的盛衰浮现,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

c着一“独”字,点醒题旨,词中的“新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是“独徘徊”中所见、所忆、所感。

d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27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诗词鉴赏(3分)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28行路难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1、《渔家傲秋思》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 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 (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答: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6、《使之塞上》 (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悲苦哀怨的氛围。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 8、《行路难》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望岳》 (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鉴赏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必背古文16篇 观沧海《论语》十则 次北固山下桃花源记 关雎马说 蒹葭爱莲说 饮酒陋室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峡 使至塞上小石潭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岳阳楼记 行路难醉翁亭记 望岳记承天寺夜游 春望送东阳马生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师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鱼我所欲也 观刈麦曹刿论战 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无题 相见欢 渔家傲 浣溪沙 登飞来峰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破阵子 过零丁洋 天净沙·秋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游山西村

1《观沧海》曹操(汉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 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 高悬挂。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 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 的景象。“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羁旅深秋荒郊图,作者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共34首)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范围 二、文言文 1.童趣 2.口技 3.记承天寺夜游 4.与朱元思书 5.岳阳楼记 6.陋室铭 7.爱莲说8.唐雎不辱使命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曹刿论战12.邹忌讽齐王纳谏1 3.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1,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 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 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 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 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 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 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 夜郎西。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初中课标34首古诗词曲鉴赏

初中课标34首古诗词曲鉴赏

(一)爱国忧民诗 常见思想主题 涉及诗歌 国计民生,同情劳动人民(春望)(观刈麦)(秋风为茅屋所破歌) 为国效力,立志改革(过零丁洋)(己亥杂诗)(江城子密州出猎)(雁门太守行) 统治者荒淫无度,无所作为(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相见欢) 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3 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羁旅荒郊图,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前者是凄凉的,后者是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杨花落尽"写出了暮春时节春光消逝时的萧条与凄凉景况,显出李白对友人被贬的关心与同情、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情于景,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对被贬并不叹息,而表现出李白对友谊真诚、飘逸豪放的情怀。 6、《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最新中考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1、《观沧海》.“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若”,是好像的意思。突出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次北固山下》:“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使至塞上》:“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长”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尽”从视觉上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啼”从听觉上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5、《望岳》“钟”是积聚、汇聚的意思,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晨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借此表达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是晋人王质,诗人借此表达被贬太久、恍如隔世、人世沧桑之感。诗人用“沉舟”“病树”自比,包含沉重忧伤之情,但千帆竞渡、万木争春又体现出他豁达的胸怀。此句形象生动,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0、《观刈麦》“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11、《钱塘湖春行》“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几处”“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迷”“没”两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12、《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霜重鼓寒”,写恶劣的作战天气,并从而突出将士们奋勇作战、不惧危难的英雄气概。 13、《赤壁》诗人写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用典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大乔”“二乔”象征国家的命运,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3.《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

34首古诗词赏析大全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文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诗句。这诗句含有哲理性。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写的是江上顺风行舟,放眼可见江岸开阔、江水浩荡的阔大情景。若我身临其境,在船行顺风如箭而境地又开阔的感染下,心胸也会为之阔大,还会感到无比舒畅,有助于培养豁达高远的感情。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5、你认为“潮平两岸阔”的“阔”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它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 6、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赤壁〖杜牧(唐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1.《赤壁》借_周瑜和曹操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_之气。 3过零丁洋〖文天祥(宋朝)〗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 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3.《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语文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一、《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 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二、《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三、《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四、《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题集锦 1、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初中课标34首古诗词曲鉴赏

(一)爱国忧民诗 常见思想主题涉及诗歌 国计民生,同情劳动人民(春望)(观刈麦)(秋风为茅屋所破歌)为国效力,立志改革(过零丁洋)(己亥杂诗)(江城子密州出猎)(雁门太守行) 统治者荒淫无度,无所作为(泊淮)(山坡羊潼关怀古)(相见欢) 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3 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集中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4、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赏析: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侧面揭示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正面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句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揭示农民矛盾的心理,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

最新中考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学习资料

最新中考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精品文档 34首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1、《观沧海》.“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若”,是好像的意思。突出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次北固山下》:“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使至塞上》:“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长”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尽”从视觉上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啼”从听觉上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5、《望岳》“钟”是积聚、汇聚的意思,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晨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借此表达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是晋人王质,诗人借此表达被贬太久、恍如隔世、人世沧桑之感。诗人用“沉舟”“病树”自比,包含沉重忧伤之情,但千帆竞渡、万木争春又体现出他豁达的胸怀。此句形象生动,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0、《观刈麦》“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11、《钱塘湖春行》“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几处”“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36首经典古诗词鉴赏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34首古诗主旨及赏析

河南省中招必考的34首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原文 34首古诗词 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感情: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感情:表达作者对山西村优美风光的赞美和依依不舍之情。 3.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感情:表达作者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气概。 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感情: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留露出诗人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5.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感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凄凉感受,又有对时事的豁达,也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8.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思想感情:表达对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不满和对唐王朝日趋衰微的忧虑。 9.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不尽的思念之情。 10.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亡国后悲痛沉郁的感情和对故国的思念。 1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塞外美景的强烈赞叹,也表达了诗人孤寂、抑郁、激愤的心情。 1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思想感情:表现了李白对王昌龄被贬官后的同情和牵挂。 13.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思想感情:主要表现了诗人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深挚感情。 14.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赏析汇总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赏析汇总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⑷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⑴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⑶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