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口译中礼貌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对于同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来说,要弄清楚汉语的礼貌语言也是够麻烦的了。究其原因就是英语中很少使用谦词与敬语。下级给上级写信,可能客气一点,但也没有很多特别的谦词与敬语。不必考虑对方的年龄、头衔、地位等。下面是汉、英之间的一些例子:

1、汉语中常用的套语

刘师傅---Master... 令郎---one’s son

丫头---one’s daughter 高见---a good idea

贵姓---Your name 久仰大名---I’ve heard a lot about you 哪里,哪里。---Thank you. 大作---one’s book/article,etc.

府上---your home;the place you are from

耽误您的时间了。---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惭愧,惭愧!---I’m flattered. I’m very much honored.

2、寒暄语

您好!吃了吗?——Hi! / Hello! / How have you been?

上哪儿去啊?——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It’s a nice day, isn’t it ?

回头见。——See you later / soon.

好久不见了。——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Long time no

see.

How have you been for these days?

请随便。——Be at home,please.

请留步。慢走。走好。慢点骑。——Take care.

不见不散。——Be there,or be square.

We won’t leave until we see each other,shall we?

3、问候

辛苦了。——You’ve had such a hard time.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你一定很累了。——You must be very tired / exhausted.

辛苦了,先生。——(Did you have a ) Hard time,sir?

4、客套用语

劳驾。借光。请问。——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愿意效劳。——It’s my (a) pleasure.

请便。——Please yourself.

您(老)先走。女士优先。——After you./ Ladies first.

里面请。——Welcome ./ Come in,please.

请随便。——Be at home,please.

请自己动手。——Help yourself to...

还有比如“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汉语通常表达的含义是客套、客气;英文则应该表达的是某人的工作、义务,非做不可。这句话中英结构、表达形式都类似,但实际含义则差异很大。如果翻译成“It’s my duty.”显然不合理,应该翻译成:It’s a (my) pleasure.

造成中西方礼貌语言差异的原因与中西方文化背景、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有密切联系,如果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规则直接搬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则往往会造成误会甚至冲突。中国人与西方

人使用礼貌语言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从不同角度反映客观事实;

B.从不同的方面体现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

C.用不同手段表示自己的意图。

二、口译中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一)姓名称呼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使用全称来称呼对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汉语文化中直呼其姓名很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直呼其名的现象也是共同存在的。例如:“李晓梅”可称“晓梅”,“Mary Lee”可称“Mary”。汉语中多用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体现一种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但是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很常见的称呼方式,无论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年龄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文化中是难以接受的。在西方人看来这却体现了彼此间平等、友好、融洽的关系。英语中还可以直呼其姓,这在汉语中是没有的现象,汉语中更习惯在姓氏前加上“老”表(示年长、见识广博和具有丰富经验)或“小”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敬。这正是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的体现,而这也是在英语中没有的现象,你决不会看到用“little/old Smith”来对被称呼着表示尊敬,相反“old''在英语中涉及比较敏感的年龄问题.通常会给被称呼者造成“年老无用”的感觉

(二)亲属称呼

汉语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按照宗亲和姻亲血缘关系及长幼顺序,对亲属称呼进行了严格划分,以表示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在英语中则恰恰相反,西方人更多地体现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文观

念,因此英语中的亲属称呼显得简单而且笼统化,往往一个英语中的称呼语要对应好几个汉语中的称呼语。

1.宗亲和姻亲亲属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讲究父系传宗接代的正统血缘关系。具体体现在父系亲属(宗亲)和母系亲属姻(亲)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称呼语。在汉语中,父系亲属的祖辈称呼“祖父(爷爷)”“祖母(奶奶)”。母系则称“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母系亲属明显多一个“外”字,同样讲究这种父系正统思想的称呼有“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父系同辈亲属)孙‘子/孙女孙(辈)”,分别对应母系的“表兄(哥)/表姐/表弟/表妹母(系同辈亲属)”和“外孙,外孙女(孙辈)”。此外,汉语还包括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的称呼(如“伯祖父/伯祖母(父系)”“叔祖父/叔祖母(父系)舅‘公/舅婆母(系)”等)、父母兄弟姐妹的称呼(如父系称呼伯父一伯母,叔叔一婶婶,姑姑一姑父;母系称呼舅舅一舅妈。姨妈一姨父)等。在西方国家,没有这种传统的守旧思想,并且大家族的血缘关系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在英语中这类称呼就显得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英语称呼语对应几个汉语称呼语。如:“祖父…外‘祖父”都叫grandpa;“祖母”“外祖母”都叫grandma;“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都称为uncle:“伯母”“婶婶”“舅妈”“姑姑”“姨妈”都称为aunt;“堂兄(哥)/堂姐/堂弟/堂妹”以及“表兄(哥)/表姐/表弟/表妹”用cousin一词表示即可。

2、中国文化中讲究长幼尊卑,西方文化中提倡人生来平等。

在英语中,亲属称呼与名字结合可以用来称呼长辈,比如“Uncle Sam”、“Aunt Rose'’“Father Smith”、“Sister Linda”等。即使是两兄弟,也更多的是叫名字。这在中国文化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汉语亲属称呼属于叙述式,精细、具体、复杂,英语中哥哥和弟弟都用brother 英语称呼语中的表现就是称呼语显得较为简单自由。顶

多在前面加上“old (elder)/little (younger)”来表示长幼,但是它却没法区分“大哥和二哥…二‘姐和三姐”等。

(三)职业、职位及职称称呼差异

汉语中一般可以将职位职称直接用于称呼当中,一般的方式为“姓+职位/职称”。就职业上来讲,老师、医生、护士、工程师、律师等在人们心目中比较高尚或者被人们称之为“白领”的职业可以采用这种称呼方式,如:张老师、王医生等,值得一提的是,像工程师这样的名称较长的职业,人们一般习惯用简化的方式进行称呼,如:李工。另外,某些职业还可以和亲属称呼结合构成称呼语,如: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司机大哥、护士阿姨等等。就职位上来讲,一般是高职位才会用于这种称呼,特别是管理者,如:王经理、刘局长、李总等,而且在称呼副职的时候常常将“副”字去掉以表示对被称呼方的尊敬,如直接称呼“李副局长”为“李局长”。就职称上来讲,一般只有“教授”一词用来作称呼比较常见,如:李教授、王教授

英语中除了“doctor”“president”“mayor”“judge”“professor”“manager”等少数几个职位职称词用于称呼外,一般少用这类词表

示称呼,通常情况下是在姓氏前面加上Mr./Mrs./Miss/Ms.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并且在稍微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了,这似乎在汉语中是很少见的。而西方国家的人如果在听到“Teacher Smith,Manager Liu,Engineer Zhang,Boss Yang等称呼时也同样会觉得不可理解。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n Politeness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I. Introduction引言 II.汉英礼貌原则 A.中西礼貌原则的共同处 B. 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2.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C.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 III.礼貌用语在应用中的差异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礼貌的内涵差异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2)礼貌的实际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addressing terms ● 2. 问候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greetings ●谦语、敬词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 3. 语言称赞策略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praising strategy

● 4. 致谢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acknowledging thanks ● 5.道歉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apologising terms ●词语文化内容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3)中西礼貌差异的原因 IV、Conclusion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礼貌用语比较谈》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定义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反映文化。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促进中西方交流不可或缺的,在口译中,我们必须加强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这也是消除语言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近年来,各位学者纷纷就“跨文化交际意识”给出了不同的理解。“文化对语际的有效转换关系极大。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式(或形态)具有相通的或相近的信息通道;反之,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或‘隔膜’阻塞信息通道的畅通。因此,文化因素在语际转换基本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刘必庆,1999:72)“跨文化交际意识”广义上指,在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形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敏感的思维方式;狭义上指,口译员理解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并以可接受的方式传达出这种文化。 二、口译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员的基本职责是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为交际双方搭建桥梁,真实、精确地传达信息。(胡嫣茹,2016:47)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事中-英和英-中双向的语言交流。口头解释起着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说,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口译员将直接触及文化信息,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双方交往意图。如果口译员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知之甚少,会导致目标语言不会被不熟悉其文化的另一个交流方理解,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误会,导致沟通失败。例如,“狗”在英语国家有正面意义,英文中有句话“Every dog has its day” 可以译为“每个人皆有出头之日”。如果读者不熟悉此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很难对这句话做出合适的翻译。此外,当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人沟通的时候,会得到对方的赞扬,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会谦虚地拒绝。经常会说“没什么”,如果译为“It’s nothing. There is still much to improve”,很容易引起歧义。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的关系 知名学者王佐良(2003:3)提到,“翻译人员要翻译单词,但从根本上说,他/她面临着两大文化。”因此,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必须意识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对于口译员来说,跨文化意识对于翻译口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语言,是尤其有帮助的。口译员具备跨文化意识,会使他们在口译过程中具备是否对目的语做出修改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修改的基本的判断能力。 (一)口译员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承载者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口译员是传播信息的桥梁,让双方有效、成功的交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推荐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礼貌用语比较随着中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强,人们的生活也都在不同层面上收到了冲击。在中英文的交际过程中,更是由于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文化差异的影响导致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传播以及人际交往出现了种种障碍。然而,这些障碍表现为什么样的形式呢?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具体的文化内涵呢?是否存在相似点?这对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问题。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有时候不遵循合作原则,而倾向于让听话者来猜测其言外之意。这样的现象无处不在,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人们总倾向于以一种合适的表述方式来达到理想的交流目的,通过这样一些委婉的语言习惯,可以规避语言过于直白对说话者和听话者带来的伤害。这样的日常交际用语叫做“礼貌用语“。英国学者Leech已经提出了有关理论,即礼貌原则,来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弥补。它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接下来,我将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为例,进行分析对比。 礼貌用语中的问候语 与人进行交流的第一步就是打招呼,打招呼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礼貌与否。在中英文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也总是使用截然不同的打招呼用语。下面是一些例子: Hi. /Hello. How are you? / How do you d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你好。/您好。 早上好。/ 中午好。/ 晚上好。 吃了吗?干啥去?你干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在表示单纯的你好。早上好。等最简单的打招呼用语时,两种语言不存在语意差别。但是在一些更接地气的打招呼用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说话者问出的问题非常具体但又不要求听话者作出具体的回答。只是因为人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篇一:跨文化交际语用错误举例】 周刊2007年第33期先,人们认为,任何语境中词汇单位的正确意义,一般应当是最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就是说,对词语的正确解释即是给整个语境贡献最少的那个解释。换言之,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限度地依赖于孤立的词语。我们如果根据词语的运用范围,即根据词汇单位所处语境的种类来研究词汇意义,便能清楚看到上述原则的重要意义。”(谭载喜,p148)我们如果脱离了词语的上下文语境,只根据只字片语而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念得出结论,恐怕往往会与原文作者本义相悖。 参考文献:〔1〕ApproachestoTranslation〔M〕.PeterNewmark,2001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Cambridge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EnglishWithChi-neseTranslation〔M〕.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3〕Collins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M〕,PatrickHanksEditor,CollinsLondon&Glasgow.〔4〕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NewEdition(English-Chinese)〔M〕.TheCommercialPress&AddisonWesleyLongmanChinaLimited.1998.〔5〕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M〕.Ed

口译中礼貌用语和称呼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答

请随便。 Be at home,please. 、口译中礼貌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对于同中国人交往的外国人来说,要弄清楚汉语的礼貌语言也是够麻 烦的了。究其原因就是英语中很少使用谦词与敬语。 下级给上级写信, 可能客气一点,但也没有很多特别的谦词与敬语。 不必考虑对方的年 龄、头衔、地位等。下面是汉、英之间的一些例子: 1、汉语中常用的套语 I have n 'see n you for a long time. Long time no see. How have you bee n for these days? 刘师傅---Master … 令郎---on e s s on 丫头---o ne 'daughter 高见---a good idea 贵姓---Your n ame 久仰大名---I 'e heard a lot about you 哪里,哪里。---Tha nk you. 大作---o ne 'book/article,etc. 府上---your home;the place you are from 耽误您的时间了。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惭愧,惭愧! ---I'm flattered. I m very much honored. 2、寒暄语 您好!吃了吗? Hi! / Hello! / How have you bee n? 上哪儿去啊? 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doing? It 'a nice day, isn 'it ? 回头见。 See you later / soon. 好久不见了。

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6 1 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学生:包微微 指导教师:刘君红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1 课题来源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这类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的不合时宜。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球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便需要用到礼貌用语。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常常令对方认为自己是不礼貌的,或误解了对方的礼貌,交际中产生了语用失误,从而严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为了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取得成功,我们有必要对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有一个清晰、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克服因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而给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信息化与全球化以来,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总是不可避免地使用礼貌用语。交际双方在社会交往时用礼貌用语来确立、维护、调节和发展双方关系,以保障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用语是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影响下,使用礼貌用语时,产生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因此,我们在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际时,应使自己使用的“礼貌用语”不仅符合英语语言规则,还要符合英语文化规则,从而避免“伤害”对方,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中国作为英语的二语学习者,由于对其语言规则不是十分了解,在讲英语时产生语法错误,英语本族人听了虽然会感到不快,但这类错误毕竟是表层结构的错误,听话人很容易发现,而且他们知道对方是“外国人”后也能原谅。但如果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由于不注意结合语境,不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 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09电气班汪晶 098320127 摘要: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紊,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谙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进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关锐词: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

语言行为,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但是,同语言 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语言行为具有更真实地 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等功能。在跨文化 交际中,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表现形式在很 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的影响,同样的形 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亦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 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 一、非语盲交际1?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非语言交际(NonvethalConununieauon)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广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除言语交际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狭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那些个人发出的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它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要么独自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 时发生。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 它的涵盖范围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如:人 类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论文导读: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本文从中英“礼貌”概念的渊源、文化差异、礼貌用语差异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从比较的角度对汉英礼貌用语作一梳理。关键词:礼貌,渊源,文化差异,比较 一、概述 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礼貌语言。正如有些语言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礼貌语言是一个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共同探讨的传统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早在50年代,美国学者E. 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最初的礼貌模式。根据他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或“丢脸”(losing face)之类的感情概念有关。人们往往会在交际中“给面子”、“丢面子”、“留面子”,故人们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1987年,英国学者布朗(P. Brown)和莱文森(S. 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中的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因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他们把它分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前者指人们期望自己的言行、思维等得到肯定和赞赏,后者指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侵

犯。这样,礼貌也就随之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 Leech)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重新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认为礼貌原则由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和同情等六个准则构成。利奇的礼貌原则注意自身并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更符合言语交际的本质。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古就有“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的说法。近年来,礼貌语言问题更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一些学者引进了西方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如陈融的《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了布朗、莱文森的礼貌模式;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介绍了利奇的理论;钱厚生的《礼貌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一文描述了礼貌语言研究在西方的发展概况。还有不少学者把西方的语言理论与汉语的独特现象相结合。顾曰国撰文深入研究了礼貌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和含义,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这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贬己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突出特点,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礼貌原则或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如果各自按各自的礼貌原则行事,就会产生误解或冲突。因此,各社会群体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有共同之处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对其差异的探索似乎更为重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而口译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必须和必然的手段。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将从民族习俗、思维模式及文化沉淀等方面浅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引言: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口译的过程中,口译员不仅要精通不同的语言,还得在不同的文化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要想顺利的与外国人交流,口译员必须消除语言与文化双方面的障碍。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口译员要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口译的定义和类型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口译就是一项以语言为基础的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口译的定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1]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根据时间工作模式,口译被分为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传译、即席口译/传译,简称“交传”或“连传”;英文简称CI 。讲话人说一段,译员翻译一段,然后循环往复、交替进行。交替传译常用于新闻发布会、外事会见、商务谈判、户外活动等。)和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即时传译(港台用语),简称“同传”;英文简称SI。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时进行。同声传译可分为常规会议同传和耳语同传两种)。根据空间工作模式,口译分为现场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同时在场)和远程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不在一地:电话口译、远程视频口译等。)根据活动主题和场合,口译分为会议口译、陪同口译、外交口译、商务口译、媒体口译、社区口译、导游口译、医学口译、法庭/法律口译和法庭译员等。

中英礼仪差异

中英礼仪差异 BBC地道英语口语:Etiquette 礼仪 Helen: This is Real English from BBC Learning English. I’m Helen. Jean: 我是董征. Helen: Today we’re going to look at words and phrases that are often seen in the newspapers or heard on the television. Jean: 想要跟上时代,不妨收听Real English.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词语是? Helen: Today’s new word is etiquette –E.T.I.Q.U.E.T.T.E. – etiquette. Jean: Etiquette.如今我们很少听说这词语,它非常特别,可以解释一下吗? Helen: Well, etiquette means the formal rules of polite, correct behaviour, in a society. Jean: 礼貌的规则,正确的行为,听起来好复杂 Helen: Not really. For example, Chinese etiquette is very different to American etiquette. Jean: Etiquette 这个词指在一个社会中正确的礼貌的行为,国家不同,标准也不同。举个例子吧? Helen: Well, for example in a British company, it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真题·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真题2015.6.5临床专业 一、案例分析(答题说明:每题10分,合计10.0分。) 1. Situation: Two Americans, Bill and Tony, are talking about Tony’s unhappy experience with his Chinese college. Bill: Hi, Tony. How’re you doing? Tony: Fine. Just got back from visiting the home of one of my Chinese colleagues. Bill: Oh, have a good time? Tony: Oh yes, very good. Mind you, I was bit hurt about the way they treated my present. You see, I know they like western music so I brought them back some of the latest tapes from the UK. Had them all wrapped up beautifully and gave them to them as soon as I got inside the door and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ed? Bill: What? Tony: Nothing. Well, more or less, they said thank you but then just put them away in a corner. Didn’t even bother to unwrap them. I must say I felt a bit miffed after all the trouble I’d taken. 参考答案:答题点:Gift giving in the West 三、跨文化单选(答题说明:每题1分,合计15.0分。) C22. Cathy is talking to her friends Bill and Tod outside the cinema. Cathy: Well,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film, then? Bill: Oh, I thought it was great. Didn’t you think so?

跨文化交际三篇重点范围内的英语课文文章翻译

Speaking English with a Japanese mind 日本人在达到上学年龄后就要学英语,这些人在学会英语之后就可能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但是他们所使用的英语要受到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因此这就会造成困扰和误解在与其他用英语的人交流时。 AM,当他作为索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在一次给美国的商学会做报告时他指出了这两种语言的明显差异。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美国商人向他的一个日本生意上的伙伴提议了一项计划。可是当美国人完成时,日本人才开始谈论这个项目听起来多么有趣并且他们公司也有同样的想法。美国人认为这个项目肯定会被接受。但是随着辩论的拖延,美国人的关注也开始减弱,然后日本人说,不管怎样。 AM告诫说,接下来就是你要仔细听的时候了。因为真正的回答是在那个词语的后面。他经常告诫他的部下官员要用一种大多数的使用英语的人都习惯的方式说话,如果他想被别人理解。他还告诫说,在日本你可能是大多数,但是到了国外你就是一小部分。 要想用一种大多数人都能最大限度的理解你的方式说话需要更多的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你必须对你所谈话的那个人的交流方式,社交礼仪,价值观等等很熟悉。 日本人的说话顺序正好和说英语的人相反。甚至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比如英国人会说,你得带伞因为要下雨。而日本人会说,因为会下雨所以你要带伞。不管这种正常的表达方式的顺序是否会控制想法顺序还是什么,日本人这种用不同顺序的表达信息的方式会让那些说英语的国家的人且对日本语言不了解的人感到困惑。 另一个例子就是,一些说英语的日本人和美国的一些领导举行卫星电视会议来讨论两国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日本的参会者说着流利的英语,同时会被翻译成日语以供那些不懂得英语的人理解。美国人,当然了,说的话也要被翻译成日语。然而,对于那些想听到用原汁原味的讨论的人来说,多路传输声音系统提供了条件。 在讨论期间,一个美国人问道汇率的变化是否会导致美元的贬值进而严重影响到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呢。这个问题被直接传送到日本的一个参会者那里。那个日本人首先通过解说日本支持和促进贸易自由的政策来做出了答复。然后他又讲了日本政府通过重组工业企业来应对汇率的变化所做出的努力。最终,他说日本会继续和美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电视屏幕的一部分显示了当日本参会者说完后美国人的脸庞。很明显可以看出,美国人很困惑,尽力在理解刚才发言者说的话语。他确实期待一个直接的答复,出口受影响或者出口不受影响这样的简洁的答案。 在同样的电视讨论中,一个美国人问道,对于美国人要改善贸易不平衡日本人认为应当怎么做。那个日本人的回答非常委婉,通过研发高质量的商品来吸引日本的消费者,学习日本的市场体系和网络分发。 很多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日本人,发现自己常常被声东击西所责备。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遵循英语表达方式的模式。但是有一个很明显的迹象。 除了词句的自然顺序和文化与说英语的国家相反以外,另外在日本和英语国度里还有一些基本的区别,那就是表达想法和信息的形式不同。 除了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以外,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这样稠密的人口,贫乏的自然资源,地理上的隔离,佛教和儒家长期影响着人际关系,对生存的基本需求,铸就了日本人现在的言行举止模式。日本人要求关系融洽。 其他国度,当然也强调对和谐关系的渴望。然而,日本人对此更看重。很明显和谐支撑这种合作精神,加强团队整体,弘扬礼貌,为生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种目的达多数的日本人都怀有。 语言风格被有意识的目标所引导是为了维持和谐的关系,这比大多数英语国度里还要强烈。这可以从日本人表达信息的次序上可以看出。首先给出背景信息,主要观点在最后是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