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

汇川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资料

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远教工作

规划

文件

讲话

资料

汇编

汇川区教育局远教站

2013年6月

目录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文) (1)

2.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5)

3.杜占元副部长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33)

4.杜占元副部长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5)

5.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36)

6.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42)

7.杜占元副部长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会上的讲话(摘要) (49)

8.杜占元副部长在2012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52)

9.省教育厅关于下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的通知 (54)

10.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五章) (59)

11.贵州省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摘要) (60)

12.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全文) (63)

13.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摘要) (67)

14.陈至立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讲话(摘要) (70)

15.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培训扎实推进“村校结合”工作的通知 (75)

16.遵义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督查通报制度 (78)

17.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及组织管理的概况 (80)

18.海淀区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化区级软件平台 (81)

19.海淀区信息中心培训、教研工作思路与方法 (82)

20.科技促进教育发展——北京二十中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分享 (84)

21.技术为教学服务教学为发展服务—中关村二小学校信息化建设 (85)

22.名词解释 (91)

23.图解信息化 (93)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实施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现状与挑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

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三章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显著缩小,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学校

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充分依托公共通信资源,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有机结合,超前部署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网络,实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缩小数字化差距。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针对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臵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促进所有学校师生享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实习实训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支撑学生、教师和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

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关键技术应用为突破口,适应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开展人才需求、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针对性与支撑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大力发展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

源,支撑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开放大学建设,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进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建立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范和网络教育课程认证体系。探索国家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鼓励建设各类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充分利用包括有线电视网在内的公共通信网络,积极推动教育资源进家庭。推动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为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加快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网络教

育,采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成人函授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探索中国特色高水平开放教育模式。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探索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模式,加强继续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遍及城乡的一站式、多功能开放学习中心,促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探索相关信息系统与支撑平台建设与运行模式,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与评价、质量监管体系,形成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为办学、管理及相关机构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有力手段。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

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制订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师生为对象的国家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

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动教育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

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机制,扩大和延伸招生、资助等信息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丰富的公共教育信息。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档案系统,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并根据需要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完善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综合信息化平台,支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支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包括教育信息网络、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共建共享环境、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是全国教育机构和相关人员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公共支撑。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

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支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高性能信息化教学科研环境,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升级换代,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传输资源,实现全国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宽带接入。根据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要求率先实现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过渡。探索国家公益性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臵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撑工具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撑优质资源全国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化。

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国家、地方、教育机构、师生、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建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服务;建设并不断更新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课件素材、制作工具,完善各种资源库,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和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促进智能化的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投入建设,发挥多方优势,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减少低水平重复开发,实现最大范围的开放共享;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支持能力和水平,支持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

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和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标准测试、认证、培训、宣传和应用推广

保障机制。加快标准制订步伐,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采标率,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软硬件系统互联互通。

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对恶意攻击、非法入侵等的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保证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采取有效的内容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环境的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

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加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师职前、职后相衔接的远程教育与培训。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到2020年,实现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全部达标,持证上岗。

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管理者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逐步建立工作规

范和评价标准,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到2020年,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达到教育技术能力相应标准。

优化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相关学科的支持力度,优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提高实践能力,鼓励高校信息化相关学科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和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

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体制改革确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地位,通过机制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多方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制订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基本标准,建立数字教育资源评价与审查制度;政府资助引领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购买基础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公益性服务;支持校际间网络课程互选及资源共建共享活动;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用户按需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不断推陈出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局面。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机制。将教育信息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产品中试及推广基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设立教育信息化科研专项,深入研究解决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核心共性技术。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制定和建设实施提供咨询与参考。

建立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机制。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

设,引导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形成一批支持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营造开放灵活的合作环境,推动校企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广泛合作。

推动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学习引进国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改革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明确信息化发展任务与管理职责,改革调整现行管理体制,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高效实用的运行机制。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为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着重解决国家教育信息化全局性、基础性、领域共性重大问题,实施“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在优质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信息化基础能力等五个方面,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重要进展。2012-2015年,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16-2020年,根据行动计划建设进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和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状况,确定各行动的建设重点与阶段目标。

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

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汇聚百家企事业单位、万名师生开发的优秀资源。建设千个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和教研社区,生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质资源。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方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

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不同需求,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遴选和开发5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和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规范汉字和普通话及方言识别系统,集成各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字库和语音库。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制订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制订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采用引导性投入,支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制定政府购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相关政策,支持使用者按需购买资源与服务,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服务。建立起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试点,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

续发展机制。

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普及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装备,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持续推进并优化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和对接,积极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高校科研协作与知识共享环境,推动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和方法创新。

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选择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试点,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及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验区,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试点工作。

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

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教育质量、招生考试、学生流动、资源配臵和毕业生就业等状况的有效监管,提供教育考试评价服务。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展省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并实现与国家级系统的有机衔接。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相关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服务。

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制订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与要求,通过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开源软件库,带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电子学籍建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与编码规范,建立数据采集、交换共享、管理与应用的技术平台与工作机制,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与基础数据库,实现系统互联与数据互通,建设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

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发面向各级各类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和在线课程,实行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制订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标准,开发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建设教育技术能力在线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指导交流社区。到2015年,建立1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健全32个省级培训基地,形成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范围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3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50%的管理人员完成初级培训。

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完善和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类和管理类标准、信息化环境设备配臵规范、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类指标等系列标准规范。建设教育信息化标准测试与认证机构,加大标准推广应用力度。到2015年,形成初步完备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设立标准咨询培训、测试认证和推广应用服务机构。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到2015年,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支持体系。

增强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培养能力。开发能有效支持师范生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一批学科优势明

中小学教育培训班商业计划书

中小学教育培训班

一、公司概述 (一)时代背景 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悠久传统和逐年递增的升学压力,令90%的父母和学生都迫切需要课外辅导服务。所以,以补习为主题创办一家培训机构,既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也是一个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好机会。我们经过系统的调查发现,很多人想进行课程之外的学习,但社会上为其提供的场所门槛太高,学费昂贵。因此,我们在针对富有人群开设补习课程的同时,还兼顾了那些处于小康水平并且需要再次进行知识储备的人群。 (二)行业背景 目前,XX市平均每天大约有3万的中小学生在参加各类辅导。然而,XX的课外辅导除了比较正规大型的10多家外(如“星火教育、京哈教育、佳绩教育、龙文教育等”),其余的大多五花八门且主办者大都是保育型的,文化程度偏低,不能承担孩子的学习辅导工作。因此,目前XX仍就需要大量正规优质的课外辅导机构。我们创办课外辅导机构有着巨大的市场。 在教育O2O模式兴起的今天,教育消费者刚性需求越来越大,关心的侧重点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选择“第二课堂”时,用户更关心辅导机构的师资力量; 二是:选择辅导机构时,口碑和地域成为主要考量因素; 三是:选择培训课程时,价格是主要考虑因素。 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用户亟需在短时间内找到近距离并且价格实惠的优质培训机构。 (三)公司概述 XX市特色教育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初期设在XX市,是致力于中小学教育培训的一个机构。本公司致力于业界一流的专业师资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的高素质教育思想。专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成绩提升,成就学生辉煌未来。

社会工作者初级学习资料

社会工作实务 内部资料班温馨提示: 教材:由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社会工作者考试用书。P表示页码,例:P1表示第一页。 P1:第二段,社会工作是由一套……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标题下,第一行,所谓“模式”,可以……总结归纳。 P2:上数第1-2标题。了解(二)标题下,1-2标题。理解。 P3: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重点。 (一)标题下,第一段第二行,不仅需要为服务对象……团体和社区;第二段第一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上。 P4:(二)1.系统理论含义,标题下第一段,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 第二段,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一种动态的观点。2.……的着重点,(1)一(3)点的第一句话。背下来。3.……工作实务的特点。了解 P5: 第二段,所谓“栖息地”……和社会环境。所谓“生存空间”……的角色。2.……核心概念和内容,(1)一(6)点标题。能用自己的话解释。3.……工作的切入点,(1)-(3)点。理解。 P6: (四)1.优势视角……的特点,(1)一(3)点第一句话。背三句话。2.优势视角……的重点,(1) -(5)点,背下来。 P7: 二、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标题下,(一)—(四),理解。 P9:一、通用过程模式……基本系统,标题下,(一)—(四),能结合案例分析。 P12:(一)1.什么是接案,标题下第一行,“接案”是社会……第一步工作。 P13:(二)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标题下,(1)一(3)的第一句话。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1)-(3)点,三种类型。 P16:会谈的主要任务,(1)一(4)点第一句话。重点 P17:3.会谈的技巧,(1)一(3)点第一句话。重点 P19:2.收集资料的……的方式,重点。(1)管理式服务记录。(2)临床式服务记录,①—④点。 P21:5.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重点。(1)一(4)点第一句话。 P31:收集资料的方法,(1)询间。询间的方式主要有:①一③点。(2)-(5)点第一句话。 P34: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 P35:(一)社会历史……及其运用,看懂表2-1。 P36:(二)家庭结构图……运用,会画结构图。 P37:(三)社会生态系统图,看案例2-2,看懂图2-2 P41:表2一2,重点。 P44:一、服务计划的构成,标题下(一)-(六),6部分构成。重点。 P49:(二)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标题下第一行,在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照顾系统等; P50:2.选择行动内容,标题下,(1)-(5)点第一句话。 P56:二、介入的分类,重点。 P58: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重点。 P61: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重点。 P66:三、评估的类型,(一)-(二),重点。 P67: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一)-(四),重点。 P70:二、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一)一(五),重点。

改进工作作风个人剖析材料

改进工作作风个人剖析材料 自我单位开展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和纪律教育活动以来, 本人积极参加单位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严格按照活动的各项要求,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及思想动态,认真查摆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形成原因,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目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不主动,自觉性不高。平时除了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课程外,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学习较少。一般在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才开始去学习,浅尝则止,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未能跟上形势和工作发展的要求。 2、业务钻研不深,开拓创新不够。对待工作有时不够积极主动,满足于完成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习惯等待领导的指示,不能够及时提出建议方案,没有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研究工作时有时思考不够周全,只管完成本职工作,没有很好地为全局工作出谋划策,有些工作想做又不敢做,缺乏果断和胆量。 3、缺乏向上的劲头,工作流于表面。片面地自我满足,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是没有大的问题,自我认为不会影响工作,对改进工作作风和纪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意识稍显不足。工作热情难以持久,工作中重表面、轻实际,短期行为多、长效措施少,造成工作被动,未达理想效果。面对

经常重复的工作,没有进一步研究思考,习惯照搬照抄,只求按时完成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自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主动寻找对策。 4、下到村里的时间较少,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在工作中不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时紧有时松,少和领导同事们交心谈心,沟通交流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功底稍浅,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感受不深、要求不严,致使学习的范围较窄、深度较浅、形式单调,被动学习培训多,主动学习时间少,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领会,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难以准确把握形势。 2、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工作方法较为简单。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解放思想不够,主动钻研业务方面有些不足,工作创新方面受到掣肘。安于现状,认为把份内的事做好就合格了。处理事情习惯照套照搬,不敢冒风险。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 3、深入群众中不够,主动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作为机关干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目前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中小学课外辅导班成明显扩之势。这一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民众对教育有着十分强烈的需要。这种现象事实上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确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为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分析对策 教育事业总是和社会一样,不断有新的现象出现。如果说这几年与教育有关的现象最集中是什么,中小学校外培训算得上是一个明显的现象。 一、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的现状 (一)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 1、北京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 为了了解北京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外培训现状,笔者通过随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人大附中是北京最好的一所中学,要参观交流过程中,该校一位领导回答笔者有关问题时认为,他们学校约有八成左右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班! 北京另一所重点中学——101中学,笔者课间随机问了3名初一学生,他们都有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而且是不少于2门。 北京105中初二(6)班一男同学参加物理和数学辅导班,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科的成绩。一学期费用在4000多元,折算单价为120元/小时。 北京市育鸿学校初三(1)班某男同学参加了5门课的辅导班。学费更是高达每

节课200多元。该同学还说,他们班还有一位同学根本不来学校上课,每天就在辅导班上课。学校党支部书记、前任校长对于学生参加辅导班持反对意见。她认为教师应当把学生教好。为什么你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不,这是老师的责任所在。她还认为,参加辅导班家长也是不理性的表现,迷信上辅导班的作用。然而,该校一名校领导的女儿曾经请过作文家教,请了一位专家上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领导的儿子也一直在上各种辅导班。该院一名研究教育的副教授的幼儿园孩子也在老婆的直接掌控下上了几门兴趣班。 到底北京的中小学校外培训市场如何?笔者还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了了解。 在北京大学校园,公告栏里到处都有家教信息。学校的信息平台——北大BBS 同样有专门的家教栏目。摘抄几则如下: 例一:这个女孩是人大附中的,现在初二。她排名100左右的学生,算是很优秀的。家里比较望女成凤,计划以后送她出国。她家长担心人大附中竞争太激烈,就请北大各科的优秀生来给她做家教,提前讲授各科高中容。据说她现在在学校还没有学化学课,她的母亲只是希望能先通过实践来引导她的学习兴趣。因此初期的授课容应当包括领孩子进实验室实地讲解化学实验知识,日后的授课容可以再议。因此招募一位化学家教,要求:1、本科生或研究生不限,但研究生本科需也在北大;2、能够方便的将孩子领进实验室,参观一下各种瓶瓶罐罐、各种仪器和试剂。如果有规矩约束不动手碰也可以;3、最好是女生;4、富有责任心,靠谱,学业优秀,对初中、高中化学玩的足够转。这个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因而对做家教的学生非常kind、非常热情。她们家就在几乎紧邻北大的一个社区,骑车出门不到十分钟就到。待遇当是不成问题的,应会高于平均水准。

社会工作学习资料概述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本节知识重点】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1、社会工作的一般含义 “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它指的是非营利地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不同国家,社会工作也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2、中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性助人活动 专业助人活动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是以一套理论为指导,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不是凭个人生活经验和热情来提供的。社会工作专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那些处于各种困境中的人们。 2、注重专业价值 所谓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它既是社会工作专业遵循的原则,又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的目标。同时又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 3、强调专业方法 所谓专业方法是指本专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复杂的助人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专业方法本身就承载着专业的价值和理念。 4、注重实践 从工作对象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直接目标是服务弱势群体。从专业价值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 5、双方合作 对于服务对象的帮助,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得到实现,同时合作又是培养服务对象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 6、多方协同 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性常常是单凭社会工作专业所不能解决的,需要多方调动社会资源,多种专业和机构共同协作才能完满解决。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本节知识重点】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 解救危难 危难是指一个人的处境已经危及到他的基本生存,致使他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难具有普遍性,向面临危难的人群提供帮助是社会的基本责任。危难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质生活的困境,也可以是心理以及社会生活的困境。(如极度贫困、精神崩溃、吸毒成瘾、自杀倾向等) (2)缓解困难 困难是指那些影响了个人生活,还没有危及基本安全,但又是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生活处境。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士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青少年网迷等)(3)促进发展

社工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

作风建设剖析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作风建设剖析材料 篇一:作风建设剖析材料 为了准确把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实现市五次党代会和新一届XX县委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县委提出了“实干化解困难,落实推进发展”的工作理念,这是解决干部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提高工作执行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集中学习和讨论,将增强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振奋干部精神,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在这次学习和讨论活动中,自己通过学习文件,认真讨论,深刻反思,更进一步地查找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现对照检查于后。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够深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些理论的学习未能做到深刻领会,没有掌握其精髓、灵魂,没有做到时时、事事用这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对涉及自己工作所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熟悉,导致自己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第三,没有充分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导致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缓慢。 2、思想观念守旧,安于现状。长期的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唯书唯上、照抄照搬,不能打破老框框,不能探索新路子,工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表现为: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产品如何占领市场,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问题,很少进行调查研究,导致出现缺乏科学完整思路、缺乏远见,小农经济较浓,没有具备以先进的思路引导农村先进生产发展的新观念。由于没能创新思维开展工作,导致出现工作守摊度日,裹足不前,坐失发展机遇的现象。在改革中怕风险,发展新措施不多或不力,致使工作期间新面貌出现不多。 3、工作缺乏较强的内动力,存在工作乏力现象。面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和社会风气不正的现实,自己思想上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的不良思想,对分管部门的干部监管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干部职工思想涣散。主要问题表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愿意去多做事、多管事,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有督促检查不严的表现,有怕得罪人的想法,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较强的内动力,即

如何开办一家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

第一节:申请办学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办学者在办学所在地领取《民办教育办学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将书面申请和按要求填写好的《民办教育办学申请表》以及办学所需的相关材料交办学所在地教育局,教育局组织人员对所申请内容及提供的相关材料逐项进行审查。 三、申请办学者将审查合格、基本符合办学条件的办学单位的书面申请和《民办教育办学申请表》签具意见附上相关材料一并交教育局。 四、教育局对所申请内容进行复核、审批。 五、对符合条件的办学单位颁发《民办教育许可证》,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做出不同意办学的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六、办理《民办教育许可证》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在县城等地或在当地有一定教育关系的,在教育局申请民办教育办学资质很容易,而在一二线城市饱和的地方办起来困难,可以在工商局注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同样经营(可以先办机构,再去办执照,容易) 《民办教育办学须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1、申办报告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举办者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3、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赠 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5、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 名单。 6、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7、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第二节:市场分析 一、本地市场概况 市区面积:市区人口: 所辖区域:个区个县 所在地公务员平均月收入:元 学校数量:(如果可以,请列出每所学校的情况) 高校:____所,在校人数_____; 中学:_____所,在校人数_____; 小 学:____ 所,在校人数________ 幼儿园_____所,在校人数_____; 当地学生是否有文化补习的习惯/补习的学费一般标准是多少 当地教师在家开补习班的比例大概是多少?这些教师,开哪个年龄段 的最多?开哪个科目培训的最多? 二、消费心理、消费状况分析 1、当地家长喜欢的教育消费方式有那些?(如培训中心上课、业余培训、 外聘家教、或选择学校老师家中) 2、投资孩子教育的具体目的(促进孩子英语成绩/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出国移民做准备等) 3、影响其选择教育机构的主要因素(学校品牌/教学质量/名师效应/ 就近选择/价格因素/学校环境/) 4、校区覆盖区域内学生上课的时间设置、寒暑假培训中心的时间安 排等

学校社会工作学习资料

1、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学校全体学生,特别是处 境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专业性服务活动。 2、学校社会工作内容包括: 1)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发展性,教育性或者预防性服务 2)为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补救性,改善性服务 3)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 3、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了解)通过促进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来达到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即协助学生为现在居住的 世界与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使学生获得良好与幸福的人生。 4、学校社会工作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成长中的青少年是指6岁至18岁人群) 5、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特征: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潜能挖掘为理念。 6、资源连接行动表现:在对学生问题或需要的评估,行动系统和目标系统的确定以及协助学生建立支持系统等环节上。首先,在对学生问题或者需要的评估中,社会工作者必须通过和学生案主本人及其相关的老师,学校其他人员,同学,家长,亲戚,邻里及社区人员的接触与沟通,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处境; 其次,确定了学生案主的困境,问题表现及需要后,就要确定需要改善的目标系统和需要协调的行动系统,那么,学生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与目标系统与行动系统的具体人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最后,在介入的环节,需要工作者帮助学生案主连接可以运用的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7、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有不同的地方: 1)服务的平台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为服务的平台,是在学校里实施的专业服务,它将受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文化,教职工的认可及配合等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以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时也会借助不同的平台,但机构的制约性大,其支持与配合的力度相对也大些。 2)服务范围不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学校,这个群体是青少年的主流人群,他们接受正规的教育,享受教育资源,生活的主题是学习,而青少年社会工作,虽然也会在机构接受在校学校及家长的求助,但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非在校学生,他们或是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福利机构的残疾青少年等,他们被理解为边缘青少年,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3)服务对象和内容的重点不同:学校社会工作需要全面的服务,包括发展性,预防性,治疗性,矫正性等各种功能的服务,相对而言,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建设性的服务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而青少年社会工作因其主要服务对象的不利处境,更多的是补救性,治疗性或矫正性的服务。 4)服务运营机制的不同: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学校社会工作有三种运行机制: 一是社会工作机构派出驻校社工,被派出的社会工作者按规定的时间进驻学校,为学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其人事关系隶属于服务机构; 二是学校以项目制的方式购买服务机构的服务 三是学校自己招聘社会工作者,这三种情况各有利弊。 青少年服务机构只是一种运行模式,以机构为依托,借助不同的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8、学校不同的专业助人者之间的关系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工作作风整顿个人剖析材料

精心整理 干部作风整顿自查自纠报告 崔浩军 为了准确把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实干化解困难,落实推进发展”的工作理念,解决工作“不在状态”的问题,提高工作执行力。我会以这次干部工作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动员会为契机,通过努力学习,深刻反思,更进一步地查找出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够深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些理论的学习未能做到深刻领会,没有掌握其精髓、灵魂,没有做到时时、事事用这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对涉及自己工作所需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熟悉,导致自己开展工作不能得心应手。第三,没有充分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导致自己的工作水平提高缓慢。 2、思想观念守旧,安于现状。长期的工作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唯书唯上、照抄照搬,工作方式死板,不能打破老框框、老条条,不能探索新路子,工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表现为:对乡镇林果业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缺乏科学完整思路、缺乏远见,小农经济较浓,新技术推广应用

不到位等,没有具备以先进的思路引导农村先进生产发展的新观念,使大多果农增收增产,发家致富。 3、工作缺乏较强的内动力,存在工作乏力现象。面对复杂的日常工作事务和社会风气不正的现实,自己思想上存在做多做少一个样的不良思想。主要问题表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愿意去多做事、多管事,只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主观意识不够,思想素质不高。由于自己平常学习不够,没有十分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高程度的修养。由于工作的现状和现实的社会风气,促使了自己工作作风的转变和纪律的涣散等问题的出现。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主观意识没得到更高层次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没得到充分的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树立不牢,还不完全经得起退化变质思想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丑恶现象的腐蚀侵袭,因而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有些不相适应。 2、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没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作工作、想问题不能时时处处从群众利益出发,工作方法方式较简单,偏离群众,技术指导不到位。缺乏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思不是全用在为民办实事上,没有把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放在首位。 3、开拓创新意识欠缺,指引工作不到位。由于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拘泥于条条框框,工作缩手缩脚,不敢闯、

社会工作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格辅导,主要基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规律及基本特点。 1.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1)道德相对主义。他们能够比较事物的差异性,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2)道德的冲突。在此阶段,青少年与重要他人的道德冲突明显增多。(3)道德上的知行不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常常存在差异性。(4)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青少年在此阶段不会被成人充分接纳,他们也不会认同成人的标准,因此代际间的疏离感会导致亲子冲突。 2.主要服务内容(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3)引导青少年形成对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4)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5)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考试用书(6)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和自我认知能力。(7)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并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1.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的主要特点(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2)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也就是说,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4)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5)认知改变。例如学会自我批评、听取他人意见、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等。 2.主要服务内容(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4)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三.生涯发展辅导 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协助青少年学习界定问题、收集并运用资料,以提高生涯的规划和决策能力。(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协助个体了解自我能力、兴趣等,并澄清个人的职业价值、个人生涯发展的状况。(3)合理选择的作出。学会根据个人特定的标准、生涯目标、社会要求,经过比较后作出适当的选择。(4)自身潜能的开发。发掘个人的潜能,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 2.生涯规划的重点(1)自我认识: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2)认识工作世界:对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工作机会的认识(3)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生涯观念。(4)评估环境因素: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了解。四.就学就业辅导 1.学业辅导包括: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求知欲;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业辅导包括: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等。五.生活方式辅导 1.协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闲暇娱乐质量 3.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协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人际交往辅导人际交往是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网络人际关系,其他人际关系等。作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人际交往辅导可包括以下内容。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态度; 3.矫正和帮助有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交往偏差的青少年。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矫正和预防性服务包括: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转变工作作风自我剖析材料

改变工作作风整顿自我剖析自从我校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以来,能够按照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 对照“五查五看”重点进行自查,自己认为总体上还做得比较好。一是服从大局观念好、有强烈的全局意识,在工作中与同志们互相配合,共同协作。二是在平时的工作作风上,十分注意工作纪律。在工作中从来不迟到、不早退,更无旷工现象,认认真真地做事。三是责任感较强,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但创新能力有待于提高。四是对教育教学的新课标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入,课堂教学的方法缺乏新意,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五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评价学生的行为;与家长沟通不够,家访情况欠缺。当然,与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相比,个人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业务精、业绩创一流的教师,必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 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有关转变干部作风建设文件的精神实质,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提高素质。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 要不断完善自我,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改进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5、发扬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

全国十大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介绍

全国十大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介绍 卓越教育 中国中小学课辅大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卓越教育是为数不多发源于京城以为的大机构之一。南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承诺班”教学力量雄厚。与广州公办教育体制关系紧密。对广州中小学各类考试把握较好。稳扎稳打,虽然历史久远,但扩张稳健。中小学课辅机构受地域影响很大,强劲如学大也不能确保到哪里都能教学好,卓越获得风投,走出广东,教学质量能否一如既往,尚存疑问。 学大教育 国内首度把“个性化教育”理念与中小学课辅结合将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第一次统一在“个性化教育”大旗下的的教育机构, 美国上市公司, 第一个把传统家教炒成“一对一”概念并转化成巨大市场能量的教育机构。国内几乎所有个性化教育机构都受益学大教育为提升个性化教育机构地位所做出的努力。不足是做市场大于做教研教学,盲目扩张,不善整合,聚集了大批各行业营销人员,真正教学教研人员在公司没有影响力。总部在北京。 学而思教育 国内第一家真正的有自己教育产品的教育机构(其早期的管理者和老师皆为名校出身,靠天才的力量开发自己的教育产品,逆天而行)。教研教学力量全行业第一。其成功经验无法复制。学大模式更好模仿,更容易更快出效益,学而思模式需要练内功,空前绝后。国内第一家靠理念引导推进公司前进的中小学课辅机构。奥数英语小班教学水平全行业第一。 精上教育 精上教育是国内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行业的一股新力量,师资力量及其雄厚,其主张“公开、无门槛、有根有据做承诺”,通过多年的1对1个性化教学研究独创的“TPT考点教学法”风靡一时,受到教育辅导界的资深教研专家的一致肯定。精上教育推出“4个1”辅导模式:1位学习规划师、1套个性化学习方案、1位精英学科教师、1位专职班主任,针对性、目标性更强!精上教育在“1对1”辅导目标承诺上的出色成绩更让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信赖。精上教育被誉为“中小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专家”。 新东方优能教育 依托新东方教育雄厚的资金实力进入中小学课辅。但新东方做外语培训有一套,做中小学课辅只能学“学大”。个性化教育由于得到的国家教育资源有限(国家各级教学教研管理机构不管个性化教育机构,给个性化教育机构在教学教研上的扶持也少),课外辅导效果评判主要在在公办学校,所以个性化教育机构很难建立自己完全独立的校本课程、教研体系。实力雄厚如新东方,在教学教研上能做的不多,只能跟学大学销售、做市场,难以动摇学大中小学课辅老大地位。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内部资料)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部资料 第一部分 知识点总结及回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知识体系图 社工通用过程解析 帮助服务过程中按步骤和计划服务,保证专业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 通用模式的理论依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中宏)(重点)、系统理论、生态系统(资源网络)、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无力感的产生和增权层面)(重点) 2. 实务通用过程的基本要素:非正式资源(亲情/感情维系);正式资源(政府、社会组织、专技)(重点) 3.助人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实务过程:关系建立、改变都是过程,过程是主动和自发的。 4.实务通用过程的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工作者/组建团队)、服务对象系统(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组织等)、目标系统(服务对象,有时效性)、行动系统(合作者/

资源/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重点) 1.接案阶段: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会谈任务(2011);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2009);面谈的问题和挑战(重点)(服务对象对接受协助的看法、服务对象会表示怀疑或挑剔、保持敏感性、避免权威地位);建立专业关系的要素(沟通想法感受、沟通资料、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角色互补、建立信任);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机构或社工、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影响接案的主要因素(期望不一致、能力不足、临时事件或外部障碍、不愿意接受服务、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配合问题);避免过早终止关系的策略(重点)(增进彼此关系、订立明确的接案工作指引、订立初步协议、回应服务对象的迫切需要、运用网络资源、不断给予鼓励) 2. 预估阶段:任务(了解存在问题、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与环境互动状况、所处环境系统状况);原则(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弱点和长处、不断循环往复);收集资料(个人(重点)、环境、交互作用)(2013);方法(重点)(五种方法)(社会网络分析(重点)<正式、非正式资源>、社会网络格、社会网络图) 3.计划阶段(年年考):制定目标的要求;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设定目的和目标、构建行动计划<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签订服务协议) 4.介入阶段:介入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干预是核心、物质精神并重、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直接介入(重点)(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危机介入、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调节行动、运用影响力);间接介入(重点)(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调和联络各种服务资源和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5.评估阶段:评估的类型(过程、结果评估);评估方法和技巧(基线测量)(2008) 6.结案阶段:结案类型(目标实现、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身份发生变化时);主要任务(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跟踪服务(重点)< 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七种负面的情绪反应(重点);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2013)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的需要(重点):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受保护需要(儿童虐待、儿童忽视、儿童剥削、社会化需要);类型(支持性、补偿性、替代性、儿童保护) 2.主要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传播理念和知识、提供家庭支持服务(重点)<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开展儿童支持服务);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监护状况);救助和保护儿童(收养、寄养、养育) 3.方法:评估(家庭走访、实地观察、会谈、查阅文档);游戏辅导(无导向、导向型);游戏原则(建立融洽的治疗关系纳、反馈、儿童中心、循序渐进);离异家庭儿童团体辅导优势(重点);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重点)(完善社区基本建设、建设安全益智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1.文化角度(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增强过程>)(2008);偏差理论(社会联结理论<依附感、承担感、参与感、信念 >) 2.主要容: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重点)(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3.方法:服务项目成效评估(资源投入、活动/服务、活动成效、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外在环境因素、逻辑联系);自我探索服务(辨识认定论、自我探索历程);就业服务( 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历奇辅导(历奇波浪、野外挑战、情感反思、多元创意);青少年空间(社会参与、增能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