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各类型模拟题诊断题,似乎爱考各种各样的作物的生长习性,老师学生都快变成“地道”农民了!以前考茶叶、棉花等常见的农作物,现在考过猕猴桃、芒果、大樱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考草莓、菠萝、火龙果等水果。当然,不需要学生记忆,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展示某作物的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需求,喜什么,怕什么,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品质优良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或者措施类,提高

产量的措施等。

这类型的问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察更为精细,不再像以前笼统的概括为“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这些作物,看似学生很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接触,但其实又比较陌生。其实有些作物,老师也不甚了解。

要弄清楚这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得大概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一般草本作物从播种萌发到成熟收获(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植物体枯萎死亡),其全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仅有生长期。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越冬作物冬季气温往往不能太低,以免种子在地里被冻死,但如果冬季下雪,一是有利于形成雪被,保温;二是可冻死害虫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三是开春后积雪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真真是“瑞雪兆丰年”。

有些作物如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属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年生长周期变化在落叶果树和落叶观赏树木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常绿树木在年生长周期中无明显的休眠期。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落叶树木自春季萌芽开始,至秋季落叶为止。主要包括萌芽、营养生长、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花芽分化和落叶等物候期。而常绿树木由于开花、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可同时进行,老叶的脱落又多发生在新叶展开之后,1年内可多次萌发新梢。有些树木可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结果,其物候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同一植物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休眠期是指植物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弱、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植物的休眠器官主要是种子和芽。落叶果树的休

眠期通常指秋季落叶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一段时期。休眠期长短因树种、品种、原产地环境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而异,当地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高低影响最大,直接左右休眠期的长短。。一般原产寒带的植物,休眠期长,要求温度也较低。

作物能在某地生长,那么它一定在长期演化中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或者说是该地的自然环境光、热、水等能够满足其生长的需求,从而也制约了该作物在世界的分布。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综上所述,结合材料,针对某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各阶段对光、热、水的需求,病虫害的活跃程度等,分析该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命题多为以下方向:

1、作物喜光喜温,则

(1)考虑其所处的纬度热量带,积温条件(结合热量带的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有时候虽然某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热量似乎不足,特别是冬季气温低,但作物的生长期短,在生长期内,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特别是雨热搭配好。

(2)地形条件,地势低,热量充足

(3)多晴朗天气,大气洁净,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4)向阳坡

(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2、作物品质优良,稳产,高产,绿色食品等

(1)大气洁净,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3)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慢积累

(4)空气洁净,水源洁净,对作物的污染小

(5)土壤肥沃,化肥施用少

(6)病虫害少(一般害虫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冬季考虑害虫虫卵过冬,春季萌发期考虑害虫孵化,害虫最喜欢气温高,干旱的环境,气温越低,害虫越不活跃)

3、在作物的生长某个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若无法满足则生长发育迟缓。

例题:(2016绵阳二诊)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芒果树喜温暖,不耐寒霜,耐旱能力强,但不耐涝。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枝梢生长的适温为24~29℃、坐果和幼果生长需大于20℃的日均温,低于10℃新梢及花穗停止生长,在-3C时果树会被严重冻伤或冻死。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大规模芒果

生产基地,图6为攀枝花地区位置图。攀枝花市年降水量700~1600mm不等,图7为攀枝

花月平均气温曲线图。攀枝花的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 N11月才

上市。2014年,攀枝花优质晚熟芒果基地种植面积达30.6万亩,约占全国的8%左右,实现

产值6.2亿元。

(1)分析攀枝花市适宜芒果生长的“雨而不涝”的成因。(6分)

(2)分析攀枝花市成为我国晚熟芒果基地的原因(10分)

(3)分析攀枝花市成为我国优质芒果基地的原因(4分)

(4)你是否赞同攀枝花市扩大芒果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西南)季风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形成充沛的降水,雨季长(2分),但因山高谷深,坡度大,雨水渗流快,不易滞水(4分)。

(2)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纬度位置偏高),冬季气温偏低(10℃左右),不利于新梢生长和开花,开花期较晚(4分);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干热风)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保障了芒果树过冬和生长(3分);9--11月,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金沙江)河谷日平均气温可达20℃左右,果实也能成熟(3分)。

(3)纬度低的(干热)河谷地区,年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3分);病虫害少,果品品质优(1分)。

(4)赞成:芒果为“热带水果之王”,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2分);攀枝花位于低纬度河谷地区,地广人稀,光、热、水等资源适宜发展晚熟芒果(2分);晚熟品种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价值高能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任答1点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不赞成:与海南等地相比,攀枝花不具备规模优势,市场占有额小(2分);纬度较高,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栽种,易遭受低温冻害,造成减产(2分);河谷山区,土地面积小,大量种植芒果会与粮食作物等争地;或大规模种植会使市场价格走低,农户收入减少(任答1点得2分,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 (一)分蘖发生及条件 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 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四是肥料:肥料充足时,分蘖快而多,返之,慢而少。五是插秧深度:浅插对分蘖有利,分蘖早而多;插秧深,分蘖节位高,分蘖迟而少。 (二)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各类型模拟题诊断题,似乎爱考各种各样的作物的生长习性,老师学生都快变成“地道”农民了!以前考茶叶、棉花等常见的农作物,现在考过猕猴桃、芒果、大樱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考草莓、菠萝、火龙果等水果。当然,不需要学生记忆,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展示某作物的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需求,喜什么,怕什么,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品质优良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或者措施类,提高产量的措施等。 这类型的问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察更为精细,不再像以前笼统的概括为“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这些作物,看似学生很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接触,但其实又比较陌生。其实有些作物,老师也不甚了解。 要弄清楚这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得大概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一般草本作物从播种萌发到成熟收获(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植物体枯萎死亡),其全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仅有生长期。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 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越冬作物冬季气温往往不能太低,以免种子在地里被冻死,但如果冬季下雪,一是有利于形成雪被,保温;二是可冻死害虫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三是开春后积雪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真真是“瑞雪兆丰年”。 有些作物如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 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属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年生长周期变化在落叶果树和落叶观赏树木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常绿树木在年生长周期中无明显的休眠期。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落叶树木自春季萌芽开始,至秋季落叶为止。主要包括萌芽、营养生长、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花芽分化和落叶等物候期。而常绿树木由于开花、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可同时进行,老叶的脱落又多发生在新叶展开之后,1年内可多次萌发新梢。有些树木可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结果,其物候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同一植物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休眠期是指植物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落叶果树的休植物的休眠器官主要是种子和芽。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弱、. 眠期通常指秋季落叶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一段时期。休眠期长短因树种、品种、原产地环境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而异,当地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高低影响最大,直接左右休眠期的长短。。一般原产寒带的植物,休眠期长,要求温度也较低。 作物能在某地生长,那么它一定在长期演化中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农作物的丰富种类,感知各种农作物果实的外形特征。 2.正确区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常见的农作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实物,了解农作物的种类 1.师:孩子们,秋天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它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红薯,说一说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 3.教师小结: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红薯宝宝、花生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农作物。农作物是农民伯伯在土地上种植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那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呢? 二、观看课件,感知果实外形特征 1.播放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农作物的颜色、形状。 师:你们认识的农作物真多呀,那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小结:玉米成熟后有黄色、白色和黑色,玉米籽好像一排排小牙齿,整整齐齐的排在玉米棒上;水稻成熟后是金黄色的,一串串的往下垂;土豆是黄色的,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就像鸡蛋一样;大豆有黄色、绿色、红色、黑色、白色,它们是小小的椭圆形,好几粒豆宝宝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高粱是红色的,也是一串串的,就像一个大火炬。 2.说一说,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什么? 师: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许多好吃的,你知道他们都可以变成什么吗?? 三、自由讨论,判断果实生长环境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农作物,你知道它们生长在哪里吗? 2.根据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对农作物进行分类。 3.师:你知道除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还有那些农作物是生长在地上、地下和水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常见农作物认知

常见的农作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3.关注世界粮食需求趋势,确立节约、健康的生活态度。 4.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的粮食作物概述主要的外部特征 常见的蔬菜与野草的认识和特性的了解 教学难点常见植物的特性及节约意思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收获?”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 大家说了很多自己认识的农作物,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农作物。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大家对常见农作物有全面的了解。 教师根据季节选取基地农作物进行讲解 课程讲解 按照类别进行参观基地植物园: 1.粮食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 2.蔬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黄瓜、番茄、辣椒等 3.水果类:苹果、梨、桃、葡萄、樱桃等 收集农作物 一小组为单位收集植物的叶子和果实,归纳他们的特征。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拓展 1.植物存在的意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通过对庄家、蔬菜等农作物的了解,动的农民伯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教育大家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课外实践 让孩子收集本地区的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本地区的特产信息。 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水稻的特点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版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 性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 一、粮食作物 1.水稻 ①生长习性:水稻喜温、喜湿、地势低平。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5oN)。 ③主要分布区:"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结合各地水稻种植制度确定种植与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2.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 ①生长习性: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 ③主要分布区: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0天——120天,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3.玉米 ①生长习性: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较长(80--140天)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油料作物 1.油菜 ①生长习性:性喜温,种子含油量为33--50%。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总汇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总汇 1.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2.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3.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4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我国冬小麦(暖温带或亚热带)和春小麦(中温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5茶叶: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怕涝),酸性土壤水稻:喜高温、多雨,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6玉米:性喜高温,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 7柑橘:喜温润,怕寒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8苹果: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9大豆:为中温作物,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10棉花:喜光热充足、耐旱、忌渍,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长绒绵:日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需灌溉的地区) 11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热带作物) 12蕉麻: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 13花生:喜温干燥、砂质壤土,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14油棕: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热带作物) 15咖啡: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 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热带作物) 16可可: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热带作物)剑麻:喜高温耐旱(热带作物)橡胶:喜高温多雨(热带作物) 17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长日照作物 18油棕: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热带作物)枣椰: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向日葵:喜温又耐寒的作物 19油橄榄:生长能力强,耐旱喜光,能耐较高的气温,并适于在多种壤上生长,且寿命长 20青稞:具有独特的耐高寒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 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单、不断迁移)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密。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相同,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止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袭击和冲刷。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交错,避免了储存粮食的困难。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烧植被留下的灰分营养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就只好迁往他处。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与小麦分布冬小麦: 9、"10月份播种,次年 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 春节后播种, 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 东北: 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 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 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 “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 5。"1前插完秧苗, 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版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 一、粮食作物 1.水稻 ①生长习性:水稻喜温、喜湿、地势低平。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5oN)。 ③主要分布区:"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结合各地水稻种植制度确定种植与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 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2.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 ①生长习性: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 ③主要分布区: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0天——120天,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3.玉米 ①生长习性: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较长(80--140天)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油料作物 1.油菜 ①生长习性:性喜温,种子含油量为33--50%。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冬油菜集中区。油菜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

19常见的农作物

19常见的农作物 (鄂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农田第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资料: 1.调查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思考: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都一样吗? 2.调查搜集本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资料,思考:本地区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氮:就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与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与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就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与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就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就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就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与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与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与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就是多种酶的成分与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与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就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就是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就是由于植物与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作者:————————————————————————————————日期: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地理知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地区

地理知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地区 地理知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地区 名称主要分布区生长习性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作物水 稻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 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 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喜高温多雨、地 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 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 淮河以南(34°N) 玉 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 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多 雨,生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 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高; 耐寒耐旱、适应 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 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 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 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糖料作物甘 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 四川、云南等省区 喜高温,需水肥 量大,生长期长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 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 外) 甜 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新疆 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饮料 茶叶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 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 埃塞俄比亚等 喜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 —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 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 山地生长 可可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 生产 较高的温度、湿 度和雨量分配均 匀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 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 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 密。 纤维剑麻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 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60%。 喜高温耐旱 黄麻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 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 多 喜高温湿润气候 和肥沃的沙质土 壤 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亚麻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喜凉爽湿润气候 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 橡胶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喜高温多雨

农作物生长习性

农作物生长习性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农作物生长习性: 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芝麻:喜温耐旱,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胡麻:耐寒、耐旱、耐瘠薄作物,喜冷凉、温润的气候条件,对热量要求不高,生长期短(西北内陆地区)。 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我国冬小麦(暖温带或亚热带)和春小麦(中温带)的 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茶叶: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怕涝),酸性土壤 水稻:喜高温、多雨,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玉米:性喜高温,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 柑橘:喜温润,怕寒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大豆:为中温作物,要求积温在2000℃—

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棉花:喜光热充足、耐旱、忌渍,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长绒绵:日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需灌溉的地区) 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热带作物) 蕉麻: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 花生:喜温干燥、砂质壤土,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芝麻:喜温怕涝 油棕: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热带作物) 咖啡: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热带作物) 可可: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热带作物) 剑麻:喜高温耐旱(热带作物) 橡胶:喜高温多雨(热带作物) 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长日照作物

农作物生长习性

农作物生长习性: 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芝麻:喜温耐旱,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胡麻:耐寒、耐旱、耐瘠薄作物,喜冷凉、温润的气候条件,对热量要求不高,生长期短(西北内陆地区)。 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我国冬小麦(暖温带或亚热带)和春小麦(中温带)的 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茶叶: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怕涝),酸性土壤 水稻:喜高温、多雨,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玉米:性喜高温,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 柑橘:喜温润,怕寒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大豆:为中温作物,要求积温在2000℃—

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棉花:喜光热充足、耐旱、忌渍,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长绒绵:日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需灌溉的地区) 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热带作物) 蕉麻: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 花生:喜温干燥、砂质壤土,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芝麻:喜温怕涝 油棕: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热带作物) 咖啡: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热带作物) 可可: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热带作物) 剑麻:喜高温耐旱(热带作物) 橡胶:喜高温多雨(热带作物) 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长日照作物 油棕: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热带作物)枣椰: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 向日葵:喜温又耐寒的作物

世界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分布

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艺作物”,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饮料作物、橡胶作物、染料作物、药用作物、香料作物、芳香油作物等)的分布 名称主要分布区生长习性农业区位的选择“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 最大的国家——xx;最大生产国——中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喜高温多雨、地 水稻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势低平 以南(36°N)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 粮 xx、xx、xx、xx、xx 食 作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喜夏季高温多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物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雨,生长期较长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水热要求不高;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小麦耐寒耐旱、适应 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性强

般春播夏秋收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喜高温,需水肥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甘蔗 糖 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量大,生长期长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料 喜温凉,耐盐 作xx、xx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 甜菜碱、干旱,生长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物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期短 喜xx、怕 茶叶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红壤等酸性土壤涝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饮咖啡喜高温多雨 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料 长 较高的温度、湿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 可可度和雨量分配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均匀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 剑麻原产于xx,从xxxx港出口,因 剑麻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喜高温耐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