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作者:教育硕士论坛出自:北师大教育硕士同学会/中国教育硕士论坛/ 浏览/评论:2,175/0 日期:2004年7月23日 23:31

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北京师大附中科学探究课题组

探究性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改变我们以“师讲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教育部已明确表示要把研究性课程作为中学必修课。

那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现状怎么样呢?学校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呢?我们对北京师大附中近30O名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初步分析。

一、问卷设计思路

我们将探究学习分解为探究意识、探究方法技能和习惯、探究能力、探究学习环境四个方面13个单元。具体包括:

1.探究意识

( l)探究兴趣(题目 l、 2、 3、 6、 14)

(2)主动探究意识(题目8、19、25)

( 3)探究意志品质(题目 7、 49)

2.探究方法技能和习惯

(4)收集信息的技能(题目9、10、12、13、29)

(5)合作探究技能(题目11、 20、 21、 40、 41、.47)

(6)实验和实践技能(题目15、16、17)

(7)探究习惯(题目4、5、39)

3.探究能力

( 8)想象和思维能力(题目 22、 23)

(9)质疑和创新能力(题目18、26、27、28)

(l)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题目24、50)

4.探究学习环境

( 11)探究内容广泛性(题目 43、 44、 45、 46、 48)

(l2)提供探究机会(题目 12、 29、 32、 33、 34、 35、 36、 42)

(13)教师进行探究指导和能力培养(题目30、31、37、38)

二、调查问卷

同学们,你们分为了加强我校的科学教育研究,推进我校的科学教育改革,现就我校高中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做一调查。你们提供的信息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积极配合,认真填写各项内容.

年级:高一(高二、高三)性别:男(女)学科:理(文)

请将选项前的代表符号填写在括号内

()l、你对自然界有强烈的好奇心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你喜欢阅读科普文章或爱看科普类的电视节目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你关注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4、你课下经常追着老师问问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5、你经常与同学讨论各种问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6、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你更喜欢探究性实验(即实验前结果未知,实验后方可得出结论)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7、对于学习上的难题,你向来是刨根问底,直到水落石出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8、你对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有浓厚的兴趣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9、你能利用一些参考书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0、你经常整理你的学习资料并进行分类保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1、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你很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2、学校图书馆对你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A人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3、你经常从网上收集资料信息用于学习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4、你喜欢动手实验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5、你能按照实验指导独立进行实验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6、你有边实验边记录的习惯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7、在实验过程中,你总能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现象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8、你善于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19、在课堂上凡有讨论机会你总是积极争取发言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0、与陌生人在一起,你会主动挑起话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ZI、你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讨论学习问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2、你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3、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点子和解难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4.你总是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5、你喜欢小发明、小制作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6、你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7、当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你总想去发现他的不足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8、你能够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29、你经常在课后阅读上述课程的教材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0、上述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你的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有帮助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1、通过实验课的训练,你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2、你每学年至少参与一次完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活动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3、你每学年都需要完成1--at篇科技小论文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4、你在课堂上经常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5、课堂上你经常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

()36、在学习中你经常需要查阅资料

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完全不符合()37、你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更多的时候是一个;A.权威B.演讲者C.指导者D.顾问

()38、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

A获得了一些科学知识

B 训练了思维能力

C.学到了科学研究方法

D.可以应付考试

()39、当学习上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你会:

A 与同学讨论

B 肩老师求助

C.渴望有人主动提供帮助但自己不寻求

D.放在一边,等老师讲

()40、当你和朋友意见不一致时,你会:

A在弄清理由的基础上决定采纳谁的意见

B.尽量说服使其同意自己的观点

C.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处理

D.不想多问,随他去好了

()41、当同学们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时,你会:

人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B力图不打断他人讲话

c.基本上可以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D.在听清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见解

()42、在学习过程中,你最喜欢哪种教学方式

A.全由老师来讲解

B.以老师讲解为主,辅以学生活动

C.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各占一半

D.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以教师讲解

E.全由学生活动

()43、你觉得环境问题的解决:

A,人需要每个人力所能及地参与

B,普通人可以关注,但无法行动

C.是生态专家和政府的事

D.与我毫无关系

()44、你认为我国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

B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C环境教育开展得不够

D国家及各级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管理不够

()45、你喜欢下列哪些课程(可以多选)

A数学B物理C化学D生物E地理F其它

()46、你愿意参加哪种类型的课外活动或选修课(可以多选) A竞赛辅导型B必修课的延伸型C知识扩展型

D动手实践型E其它

()47、同学在学习上有求于你时,你会:

A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

B在自己有时间的情况下给予帮助

C勉强应付了事

D根本不予理睬

()48、你喜欢阅读下列哪种课程的教材(可以多选)

A数学B物理C化学D生物E地理F其它

()49、你对没做成功的事一般采取什么态度

A反复尝试直至成功B暂时放弃,过后再试并争取成功

C多次尝试后不成功,再放弃D放弃

()50、你对教材中原理、规律等内容的学习,有何感觉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感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探究意识

(1)探究兴趣

从题目1、2、3、6、14选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89%、79%、78%、88%、85%,说明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这说明开设探究课程具有良好的基础,也说明了开设探究课程的必要性。

(2)主动探究意识

题目8、19、25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比例分别为42%、78%、60%,说明尽管学生具备比较强的探究兴趣,但主动探究意识并不是很强。说明我们有必要多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3)探究意志品质

题目7、49选择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分别为79%和60%,说明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和较好的探究意志品质的基础。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我校生源较好有关。我校是北京市市属重点学校,学生是经过升学考试从全市范围内选拔出来的,因此学生总体学习品质较好。尽管如此,但也应看到这一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少失败体验,因此在进行艰苦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如何还有待考验。

综合上述三个单元的分析,我们有开设探究课程的基础,但尤其需要建立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

2,探究方法技能和习惯

(4)收集信息的技能

84%的学生能利用参考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只有11%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24%的学生经常从网上收集资料获取信息,48%的学生课下不常阅读教材。说明学生更多是只能解决课内问题(参考书主要是复习资料),很多学生还不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获取更多信息,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的好习惯也不够。

(5)合作探究技能

82%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68% 学生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56%的学生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72% 的学生会处理有分歧的意见,83%的学生会正确对待辩论,73%的学生能主动热情为同学提供帮助。这说明学生还是很重视合作学习的,基本具备合作探究技能。教师以后需向深层次的合作探究方面引导。

(6)实验和实践技能

89% 生能按照实验指导独立进行实验,59Oh的学生有边实验边记录的习惯,有31% 的学生能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现象。这说明我校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我们具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

(7)探究习惯

30% 学生课下经常追着老师问问题,15% 的学生当学习上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向老师求助;75% 的学生经常与同学讨论各种问题,76%的学生当学习上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与同学讨论。看来学生习惯于相互之间的讨论,而缺乏向教师求教的习惯。一方面说明要加强师生交流,同时说明探究课程应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互助的作用。

综合上述四个单元的情况,说明学生在探究技能方法和习惯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收集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上比较欠缺,需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3.探究能力

(8)想象和思维能力

64%的学生在学习上能举~反三,灵活运用知识,70%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点子和解难题。这说明我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具备探究问题的基础。当然另外30OA的学生值得重视。

(9)质疑和创新能力

49%的学生不善于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38%的学生不能够经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48%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能发现他的不足,44%的学生不能够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这说明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还比较差。

(l)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题目24、50)

48%的学生不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70%的学生不能深刻认识教材中原理、规律的重要性。这说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比较差,这是探究性课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学生的探究能力来看,想象和思维能力比较好,但质疑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都比较差。

4.探究学习环境

(11)探究内容广泛性

96%的学生觉得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个人力所能及地参与,60%的学生认为我国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这说明学生对与科学技

术有关的社会环境问题关心的深度是相当高的;从学生喜欢的课程来看,各科课程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喜欢,从教材的可读性上看,生物、地理教材(我校使用的是实验教材)受到更高的评价。以上可见学生兴趣点是相当广泛的,学校应想办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的需要。另外学生喜欢知识扩展型(67%)、动手实践型(62%)课外活动或选修课,这说明学生不满足于课内学习,有兴趣、有能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且愿意动手实践,这是值得重视的。(12)提供探究机会

只有11%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对他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32%的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次完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活动,16%每学年都需要完成l-2篇科技小论文。这几个数据充分说明目前的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还不多,学生还不太会使用图书馆。从课堂上看,38%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60% 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只是还没有建立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52%的学生经常在课后阅读学科课程的教材,77%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经常需要查阅资料。这说明学生知道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和考试问题。从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看,38%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解为主,辅以学生活动,30%的学生愿意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以教师讲解,29%的学生愿意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各占一半。这说明学生还不习惯探究式学习,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还比较大。

( 13)教师进行探究指导和能力培养(题目 30、 3I、 37、 38)

76%的学生认为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有帮助,7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指导者,通过学习38%的学生最大的收获是训练了思维能力,l 9%的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见学生对教师总体是满意的,但在思维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指导上总体还不够。

总之,学生对学校教学环境总体是认可的,但主要是从满足“考试”的需要而言。从要求和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

四、学校策略

1.鉴于学生总体素质较高,具备强烈的探究兴趣,学校应加大力度,抓好科学探究课程研究,学校要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争取开出特色,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2.学生主动探究意识较差,学校应当加强引导、激发和要求训练。要结合具体的探究

活动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3.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和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进一步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校要从图书馆、网络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

4.针对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还比较差的现状,学校要下大力度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学校要有新思路,教师要有创造性,尤其要通过开设科学探究课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5.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比较差。这要求我们科学探究的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会用理论解释现实。

6.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强调知识扩展和动手实践两个方面。选修课是一块非常有弹性的阵地,要逐步削弱选修课作为课堂延伸的作用,发挥选修课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开设科学探究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综合性跨学科课题。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的研究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的研究 作者:创造性思维研究课题组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依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多种教学方式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在美术课上的兴趣,产生对美术艺术的情感。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创造思维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只有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通过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发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想改变过去欣赏、临摹等学习绘画技法的教学思路,要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童话、寓言、诗歌等文学作品启发想象,并利用科学想象力、科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卓别林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

的。”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对课内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基于以上的思考,合理设计作业形式,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超前发展,懂得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发挥想象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美化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去,理解艺术来源生活的真正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卓别林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形式多样的教法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释放学生的原创天性,不要他们的束缚思维,要创造绘画欲望。通过对课内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课题着重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对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学生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及调查说明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写”就是写文章,也就是“作文”。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最高层次,它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能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新感受,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缔。《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大多数学生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上冥思苦想,却提不起精神,许多人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造成学生怕作文的问题症结究竟在哪儿?笔者带着这一疑问,采用了问卷调查、抽样测评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初三两个班共6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是从中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写作的主要目的、写作的素材和作文的评改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具体情况如下: 表一:你写作时感到生活素材丰富吗 表一调查数据显示,有28.1 %的中学生写作时感到生活素材很贫乏,有37.5%的中学生认为生活素材要根据情况而定,感到生活素材较丰富和很丰富的学生仅占34.4%,多数同学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结尾,感到头痛难写。”许多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难以广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其实,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表二:你写作的主要目的:表一调查数据显示,有20.3%的中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有21.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写作,可见,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抱着应付和应试的态度去写作,缺乏写作的兴趣,只有31.3%学生是为了提高写作技巧而写作,有26.6%的学生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我们对本班学生写作中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也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结合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笔者认为对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灵台一中高一(10班马宇琛 在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帮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自己动手学习带来的快感,体验研究的步骤,对学习的促进,对情感的提升,因此,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灌输”、“识记”,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 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使得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而这种封闭性的教学模式致使许多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建立了一种从内容到实践都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模式。这一模式必将在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驱力。 2.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试教育中,学校教育偏重于在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对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内容涉及很少,因而要达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就非常困难。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有了新的突破,这将极大地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说,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收获: 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告 班级:12生11班姓名:郭小培学号:12241045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 2、了解学校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问卷详细内容见问卷复印件,发放100份,有效收回83份)、学生当面了解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中学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理想的职业选择,不仅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谋生的需要,也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对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各选一个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整体表现是浮躁好动,学习目的不清,职业理想不明,不知为何读书。或者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浅,且不牢固,一般是功利性的、从众性的或父母要求的,没有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昏昏然的情况突出。 其实,中学阶段正好处在职业的预备期,由于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的关系,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其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在问到是否有职业理想时,回答“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比例分别达到73.37%和20.56% ,而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的有6.07%由问卷可知,初三的同学98%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初一和初二的同学中较多人没有职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不明确。有中学生的理想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中学生对自己今后最适合从事何种职业,回答“分析过,但不太确定”的最多占60.96%的比例。中学生对于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心度,回答“90%以上”的只有7.81%,回答“50%”的最多为49.28%。在回答有职业理想的学生中,有93.63%的同学认为职业理想重要,只有6.37%的同学认为职业理想不重要或者一般。 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思考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说过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试想,用三十年的时间,有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当前中学生职业理想的特点是寻求“铁饭碗”,追求“高层次”。这是社会上“高考热”、“文凭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刘瑞马世伟执笔 10月7日至10日我课研组在九年级学生中做了俩个调查,老师们获益匪浅。 课题研究学生作文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分析调查表(学生、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的作文教学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更具调查知: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她们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

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学生的作文问题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没有素材,篇幅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仿佛一幅画,只有轮廓,没有血肉,因此总也丰满不起来。 二、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仿佛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总觉得有些空洞和高调。 三、表示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她用拼音代替,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示。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原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总结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总结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成创造。《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非常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科

学素养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探究式教学”,“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已经渗透到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教育家刘知新认为,化学实验应具有以下教学功能:它是化学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但是,当前在我们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绝大部分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然后再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学生进行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展示。有时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这样教出的学生基本上缺乏创新的愿望和激情,思维僵化,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新课程理念是当前教学的主旋律,化学新课程理念要得到落实,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 学习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9645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Research study repor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自从1993年高考中增加考查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题以来,应用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视,关于应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的热点问题,历年来已升学或就业的大量学生都暴露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容乐观无论是思想意识、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远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应用题教学还没有真正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加强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2、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还其数学的本源——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科学实验的实际,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好“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 任务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好学生并确定个小组的任务

第一、小组在的带领下区社会上抽样调查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二、小组在的带领下上网了解东方市的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三、小组在的带领下整理前良小组收集的资料与数据 第四、五小组在分析整理数据 然后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活动步骤: 在XX年9月——XX年12月各小组按自己的任务分工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 在XX年1月————-XX年2月分析数据并用现代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在XX年3月——XX年5月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预期成果: (1)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调查学生在应用图表、阅读能力以及学习其它学科与数学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探索提。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实验报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从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将受益无穷。综合实践活动

关于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及学习压力的陡然加大,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很不适应,平时表现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家长朋友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应该说学生成人比成材更显重要。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是大势所趋。为此,学生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至为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初一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 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学生的听课装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对于较难学习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学生作业习惯 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刘瑞马世伟执笔 10月7日至10日我课研组在九年级学生中做了俩个调查,老师们获益匪浅。 课题研究学生作文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分析调查表(学生、教师) 主要因素 百分比 对象 素材语言积累少训练次数少方法技巧指导 老师认为(平均)70%10%20% 学生认为 (平均) 80%6%14% 课题研究前学生作文情况调查表(学生) 项目对象 素材占有情况拟题能力结构安排语言驾驭足够 多 严重不足还行不行有能 力 随意还行不行 学生比例6%94%20%80%10%90%4%96%《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 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 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 事物。“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的作文教学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更具调查知: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他们不得不 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 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 定不佳。经统计分析,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没有素材,篇幅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

没有血肉,所以总也丰满不起来。 二、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 个事不关己的看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 的老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 总觉得有些空洞和高调。 三、表达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 白蜡,索然无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 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时一说写作文,学生就搬出作文书,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制学生失去作文兴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作 文能力的提高呢?归结为以下几点: 1、学生的第二课堂严重溃乏 除了读读教材中的文章,抄抄书本上老师指定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第二 课堂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他们的语言积累很是缺乏。心 中无货,当然下笔无墨了。作文时冥思苦想,也不过瘳瘳数语而已。 再者,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家里过 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并能主动予以引导的不足10%。(当然这并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们,他们要么农活太忙,无暇顾及;要么知识底子不够,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 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学校:青岛市第53中学 班级:八年级七班 姓名:徐海云 指导老师: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此,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学生更应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并确定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二、研究方法 交流法:小组成员进行问题、意见交流 查询法:进行网络查询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 个别谈话法:社区街头、校园随即找人问谈 图表统计法:进行整理归纳 三、研究过程 我们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就是“身边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研究调查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并且我们还确定了美丽家园、病态家园、拯救家园、未来家园四个个调查内容。 第一步:确定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第二步:进入社区周边环境,实际调查,争取家长、学校、社区的配合 第三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完成主题 第四步:调查问卷 第五步:完成统计表 第六步:完成学习报告 四、研究成果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针对随机调查调查,以及对一部分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日常谈话和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对全校的学生分年级制定系列、系统的环境教育计划,使环境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环境教育的社区活动,如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派发环保宣传资料等。 3.不同学科教学都与环境教育有一定的关联,推行环境教育“科科有责”,不同学科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行学校环境教育。 4.加强日常行为中的环境意识。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纸张、不要常倒剩饭菜、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践踏草地等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加强监管。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调查,得到真实可信的数据与信息并将研究成果在学校展示,使同学们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的观察、表达、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调查资源状况,有初步调查报告的能力,并以此指导为实践。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 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告 班级:12生11班姓名:郭小培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 2、了解学校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问卷详细内容见问卷复印件,发放100份,有效收回83份)、学生当面了解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中学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理想的职业选择,不仅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谋生的需要,也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对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各选一个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整体表现是浮躁好动,学习目的不清,职业理想不明,不知为何读书。或者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浅,且不牢固,一般是功利性的、从众性的或父母要求的,没有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昏昏然的情况突出。 其实,中学阶段正好处在职业的预备期,由于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的关系,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其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在问到是否有职业理想时,回答“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比例分别达到%和%,而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的有%由问卷可知,初三的同学98%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初一和初二的同学中较多人没有职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不明确。有中学生的理想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中学生对自己今后最适合从事何种职业,回答“分析过,但不太确定”的最多占%的比例。中学生对于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心度,回答“90%以上”的只有%,回答“50%”的最多为%。在回答有职业理想的学生中,有%的同学认为职业理想重要,只有%的同学认为职业理想不重要或者一般。 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思考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说过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试想,用三十年的时间,有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这种盲目性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pdf

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 学的可持续发展。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 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 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对象: 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查,完 全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18年12月3日2018年12月12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 七、问卷调查的结果 1.我国的三大国粹是() A.儒学、国画和针灸 B.儒学、瓷器和武术 C.瓷器、书法和儒学 D.国画、京剧和中医

高中数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数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文/茅红钢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兴趣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已是重要课题。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前提条件,随之列举常见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举措,最后加以总结,分三部分诠释了高中数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灵魂支撑,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动力来源。想要创新,拥有创造性思维是掌握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性思维不同,它挣脱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创造性、多变性的高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是展现个人综合素质与其个人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摇篮,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及结果。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素质教育,因此,在学生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独善其身只能导致固步自封。学习亦是如此,单纯的学习只会成为社会上甚至是生活上的“书呆子”,并无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自身的发展也并未得到提升,多少“天才”夭折的事迹足以说明其意义。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才能打破自身的桎梏,激发潜能,提升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不是灵光一闪的奇思妙想,更不是闭门造车的笔耕不缀。剥离掉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外部因素,自身扎实的知识基础才是诱发并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有可能实现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一)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便要使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熟练并掌握运用数学各项基本公式,学会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时运用“讲数学小故事”等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并了解数学产生的生活来源,这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树立开放性思维的意识形态 创造性思维注定是打破权威及传统束缚的。如果一味的局限于老师的传授之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从没想过主动创造(指灵活运用),那不仅仅是学生的失败,更是老师的失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意识形态,激活其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搭建开放性的思维创造环境 有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并拥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要为期搭建开放性的思维创造环境。中国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导致中国大量缺少顶尖技术人才,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相信许多同学在实验课上对于动手做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开放的思维创造环境对诱发创造力的重要程度。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 2、了解学校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问卷详细内容见问卷复印件,发放100份,有效收回83份)、学生当面了解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中学时期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理想的职业选择,不仅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谋生的需要,也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对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各选一个班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整体表现是浮躁好动,学习目的不清,职业理想不明,不知为何读书。或者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浅,且不牢固,一般是功利性的、从众性的或父母要求的,没有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昏昏然的情况突出。 其实,中学阶段正好处在职业的预备期,由于年龄、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的关系,思想还不成熟,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其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在问到是否有职业理想时,回答“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比例分别达到73.37%和20.56% ,而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的有6.07%由问卷可知,初三的同学98%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初一和初二的同学中较多人没有职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不明确。有中学生的理想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中学生对自己今后最适合从事何种职业,回答“分析过,但不太确定”的最多占60.96%的比例。中学生对于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心度,回答“90%以上”的只有7.81%,回答“50%”的最多为49.28%。在回答有职业理想的学生中,有93.63%的同学认为职业理想重要,只有6.37%的同学认为职业理想不重要或者一般。 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思考是比较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 郎英姿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国家领导人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我国应试教育盘踞了校园几十年,僵化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些不能不引起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的深思。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努力的钻研创造性教育理论与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我国近几年提出的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责任,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念也将会逐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二)省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省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省的基础教育中关于创造性思维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禁锢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导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仅存在于在课程标准中提到,或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情况,缺乏对实际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策略研究。长期以来,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另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 2、省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

关于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6.3学校西安市第中学 调查报告名称关于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内容简述 本次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西安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展开,通过相关有代表性的问题,了解发现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对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教师的日常教学都有所借鉴,完成本次课题研究,最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调查目的 掌握学生阅读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调查范围西安市第十九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类型掌握学生阅读现状,调整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与表达能力 调查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共分三组,每组15人,指定一名学生为 组长,负责调查问卷的收集,和与学生及教师的沟通。 调查结果小结 目前中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阅读目的性太强,还有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希望家长、社会、学校能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阅读工作。

阅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中学生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熏陶心灵,提升个人素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当今的社会,信息来源渠道很多,各种各样的电子阅读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中学生阅读时不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只是应付考试,目的性较强,或者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受社会大环境和学习压力等影响,学生中真正的精读者很少,学生静心阅读越来越困难,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掌握了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对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及我校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这次调查,以西安市第十九中初中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为期一周。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5张,收回132张,涉及阅读时间,阅读途径,课外阅读,家长态度等几方面,以问题方式呈现。(附问卷表) 问卷调查(七年级、八年级) (1)你们每天阅读吗,如果阅读,大概每天阅读多长时间?(2)你平时的阅读以纸质书为主还是电子书为主?说说理由。(3)你能坚持课外阅读吗?平时阅读主要的书目来源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