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课改进行时:单元整体教学(山东小学语文)

从“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基本出发点,向“整本书”和“语文实践活动”辐射的丰富的体系。单元整体教学以教科书的单元为凭借,从小学六年的角度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目标,建构起一个六年十二学期的目标体系和实践体系。

目录

语文:从教学到课程 (1)

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 (7)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与读写策略 (12)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简介 (24)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 (26)

单元主题(以人教版为例)与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对照表 (42)

语文实践活动表.一年级 (46)

语文实践活动表.二年级 (48)

语文实践活动表.三年级 (51)

语文实践活动表.四年级 (54)

语文实践活动表.五年级 (57)

语文实践活动表.六年级 (60)

语文:从教学到课程

李怀源

“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叔湘先生发出这个感叹已有33年,但是,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什么那么多教师,那么多专家,那么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是研究方向和思路出了问题。研究者和实践者一直试图“解决教学问题”,对教材的研究,对练习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落点都在教学上。在他们看来,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途径,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唯一手段。事实证明,只做好教学层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为教学受很多因素限制,教科书的编写,教师的配备,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等等,任何一项因素都有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教学的目标、进程和结果。可见,教学问题还是语文教育的末端问题而不是本源性问题。语文教育的本源性工作应该是课程建设,我们这一代人在

现有历史条件下,要以课程的视角研究教学问题,同时,需要“完成课程构建的任务”,建立一个遵循汉语学习规律的语文课程体系。

我想用我和我的团队的探索研究之路来说明,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实现由教学向课程的转变。

寻求改变,从模仿到创造

自2002年7月起,从教10年的我走进了一所民办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科研工作。自从踏进这所学校,我就成了教育个体户,我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前进,按照自己想像的道路前进。

2002年是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手中的实验教科书。我们找到了突破点,在语文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但是,总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不可改变,那就是教师的讲解问题。新课程让老师讲得少一些,但是总有老师做不到,很多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讲解也是课文内容的分析,对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没有多大帮助。

当时学校开设“自由阅读课”,学生每周有2节课在阅览室上,教师不得占用。有些老师就抱怨课时不够,学生家长对学生成绩也不满意,埋怨学校的改革没有实际作用。我知道阅读课是一定要开的,要让学生在阅览室自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是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阅读课不能少,其他课的课时不得占用,那怎么解决教科书教学的时间问题,怎么解决教师讲解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呢?

我开始留心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报道,我在用自己的标准分析判断着所能看到的语文教改经验。人教网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发表了华中师大附小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应该能够解决我们学校的现实问题。于是,我就下载下来,推荐老师阅读,但是只有这样一组设计,其它年段,其它单元该怎么设计,研究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人民教育》上刊登“模块备课”的一组文章,“模块备课”打通了课文之间的界限,让训练项目集中起来,我眼前又亮了,觉得这个也不错,能够解决老师备课被课文限制的问题。于是,语文老师又开始集中学习“模块备课”。但是,很快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看到别人设计的东西明白该怎么设计,一轮到自行设计就傻眼了。不过,大家还是咬紧了牙关,开始模仿,“模块备课”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口中的常用字眼。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之后,我确定了“单元整组”的设计方式,综合了“单元整组”打破课文界限和“模块备课”集中训练的长处。这次,我自己先设计,设计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爱阅读”一组。我用自己的设计和老师们交流,

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索,老师们接受相对较快。我自己设计出来的,讲起来比较清晰,这次老师们理解得更深了。

2005年暑假,我和6位老师一起,进行了“单元整组”的教学设计,这6组设计很快在人教网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发表。老师们信心有了,再有骨干教师的带动,所有教师开始以“单元整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我们的同事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单元整体教学”,虽然这时候还称作“单元整组”。

为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

2005年,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接触到了“儿童阅读”这个概念。当时,我还不甚了解这个概念背后的意义。我觉得阅读就是阅读,为什么非要强调儿童?阅读在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是否还需要推广?

我怀着好奇心,暑假里把好朋友周益民请到了学校,为全体教师作了儿童阅读的讲座。这一讲,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开了眼界,知道了在儿童阅读的领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事情必须做。

2005年12月,为了推动儿童阅读,在我校召开了“小学语文与儿童阅读研讨会”。我在这次研讨会上执教了《亲爱的汉修先生》班级读书会。儿童文学博士王林、作家王一梅、名师蒋军晶走进了校园,真正地推动了我校儿童阅读进程。

儿童阅读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课堂上活跃着,参加儿童阅读研讨活动,执教班级读书会,成为那个时期我最热衷的事情。

在此之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必做的,那就是“语文实践活动”。这是1998年我学习山东龙口“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留下的硕果之一,也带到了这所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每周结合教学进度,开展“识字剧场”“手抄报比赛”“谈天说地”“快速作文”等听说读写活动。结合当时的课程标准理念,把这些定名为“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的“单元整组”教学,融合了“儿童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就从只教课本走向了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当时,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划分,确立了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各占三分之一的框架体系。

这种组合总得有个名字吧?我很着急,因为这时候“某某语文”越来越多了,总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抢去。终于,2006年11月,我在上海见到了李振村老师,经李老师指点,我把这个框架命名为“板块语文”,并写了一篇论文《“板块语文”的构想与实践》,获得全国小语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论述“单元整体教学”,虽然这时还称作“板块语文”。

开拓视野,从单篇到整体

2009年3月,开始策划《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构建》这本书了。当时我正在首都师大读教育硕士。我开始从教育史的角度来审视单元整体教学,为单元整体教学寻找学理上的支撑。我翻阅了大量书籍,写了大概8万字的总论,来阐述单元教学的发展历史,来确定单元整体教学概念,来厘清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来源。虽然最后由于书的篇幅所限,总论只呈现了3万多字,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还是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核心是“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关注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联系,有比较明确的整体教学目标。把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看做一个整体,关注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和每学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语文能力系统”,把语文能力分成不同的层级,把课程目标分化到每个学期,在适当的阶段培养适当的能力。

我把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检测。每个模块大概为2课时,基本用14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包括“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部分。

理解内容模块,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感情。低年级能够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中年级,不但要知道讲了什么,而且对某些细节进行解释。高年级,要知道讲了什么,能够对文字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推理论证得到问题的答案。

领悟表达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是在教师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体裁、表述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对文中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能够进行修改。本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伸展、评鉴和创意阅读的能力。低年级,重在领悟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通过替换词语等方式进行体会。中年级重在领悟句子和段落的表达效果,能够对一些表达方法进行辨析,能够通过具体的语言点,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独特性。高年级重在对文章篇章结构的领悟。低年级的欣赏评价,用朗读的形式把自己觉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即可。中年级,对具体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够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高年级,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的看法,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整本书的选择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有的是体裁的相似,有的是内容的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低年级读整本书,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中年级,教师先进行导读,激起读书兴趣,学生在阅读期待中阅读。高年级,让学生自由阅读,提出问题,自由阅读以后,进行读书交流。

语文实践活动和单元联系。如,在上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童话单元,阅读讨论《木偶奇遇记》一书,安排“编写剧本”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写的

童话或者《木偶奇遇记》中的某个段落编写成剧本。编写剧本,一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剧本与文章的不同,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把自己的文章进行精细化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目的是锻炼学生文字的表现力。编写以后,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表演,学生再通过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边排练边修改。最后,在全班进行表演。

每个年段,在7个模块中的操作重点不同。无论7个模块怎样设置都服从于单元的总体目标,教学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主题、体裁、语文能力。

现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又有了新发展。在解决了整合内容,分化目标,确定流程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学习方式,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主线,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到这时候,单元整体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了,而成了课程构建方式。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体系内,包括了目标体系、识字写字体系、“读整本书”体系,习作体系、语文实践活动体系等。我已经组织教师编写了《小学语文科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20余万字),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评价。

立足专业,从理念到行动

做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越做越觉得浩大无边,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不断的有专业引领。2010年12月3日,我在上海师大参加“2010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两周的时间,我边听讲座,边思考在学校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如何落实。经过思考,我在学习间隙,重新搭建了学校语文课程的框架。

按照我们目前的理解,按照我们现有的资料,按照我们现在的水平。先做出来,然后修订,这是我多年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在学校这片天地里是行不通的,只有做了才能知道究竟行不行,只有做了才知道下一步究竟怎么走。

首先,重新构建课程目标体系。我一直在做课程目标方面的研究,做出了6年12学期的目标体系,并且不断修正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现在看来我和我的团队所确立的目标,还是受到传统教学目标体系影响太深,受到教参的限制太多。专家谈到的朗读问题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在一二年级朗读要作为教学目标,在三年级以上朗读作为教学手段,就不用写在教学目标中了,默读可以作为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一二年级教朗读,也不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他说人人都有感情,并且“有感情”不好评定,能做到“正确、流利”,朗读就达标了。怎么算正确流利呢?他说,朗读的要求,一年级要求读正确——不丢字、不添字;读准字音;读准轻声;调控声音(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声音以适合朗读具体文本的需要,即符合当时的情境)。二年级要求读流利——在正确的基础上,不读破句;朗读有一定的速度。我查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的要求,一二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六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体系的梯度就是:“学习用”—“用”—“能用”。这样的梯度能够检测吗?所以就需要我们自己思考教学的目标。

我想,在研究学科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设置课程目标,相应地筛选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课程评价标准,使每位语文老师在这个课程体系内,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知道通过教哪些内容达成目标,知道如何教,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其次,架构新的课程方案。我校的课程系统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测试标准。

调整课程表,把语文课细分为:识字写字课、语言课(教科书教学)、阅读课、口语交际与习作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等,进行了细致的课时划分,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每堂课的具体目标,不至于让语文课模糊一片。

编写《识字写字》,把小学6年应识2500-3000汉字按学期排列,然后结合汉语字源字典等多种辞书,把所有相应汉字的来龙去脉尽可能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列出一些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让教师和学生有选择的用。编写《阅读策略》,结合美国、香港、台湾已有的阅读策略,结合中国古代的读书方法,编写以具体文章为例子的阅读策略指导用书。编写《学生语文学科能力评价标准》,明确各年段的学科能力标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再就是完善学科评价方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测试,进行细化,组织编写阅读测试、习作测试。阅读测试更指向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中高年级习作测试分为3部分,有一个应用性习作,比如留言条,有一个自我表达习作,比如书信,然后再根据年段写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要求教师在习作命题的时候提出具体要求,如,同样是写一个人,三年级要求“用一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某个特点”六年级要求“要2-3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这样要求明确,学生知道如何写,教师知道如何评价。这样习作的测试就变得完整了,可以划分等级进行评价。

过去考试是一张综合的纸笔测试的试卷,学生不能清楚知道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我们采用了分版块测试,解决了测试目标问题。字词运用、朗读背诵、阅读理解、习作比赛等内容。开学初教师就可以把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进程。测试以后,学生能够对照标准和自己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学期测试以后,可以安排学生补考,也可以安排在下学期开始进行补考。这样,期末考试就不是学生阶段学习的终结了,而变成学生阶段学习的检测。学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不断调整学习方式,确定学习重点。安排学生补考,让更多学生有比较大的心理空间,也就是给他们规划学习和规划生活的空间,把学习延伸到假期,让学生在假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让终生学习真的成为一种习惯。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调适和发展,这是应该给中国孩子的基本学习概念。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研究,我发现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条非常好的道路,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的同时,能够思考清楚很多关于教学的问题。我现在做的是分化、细化的工作,将来课程建设领域要走融合之路,让多学科课程整合。我希望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之路作为一个案例能够引发更多有识之士对语文课程建设的思考,让语文教育能够发生更大的变化,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

李怀源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山东德州253034)

摘要:“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从学生年龄特点、读物特点、阅读能力元素出发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叶圣陶;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41年,叶圣陶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1](204)

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下面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1](205)从叶老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具体而言,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叶老在他的著述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

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

[3](12-13)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

2.锻炼思维。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重整”,对作品进行“伸展”“评鉴”,最后实现“创意”阅读。学生能通过对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丰富体验。

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3](105)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应该本着东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可以根据书评人的推荐,但是最主要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生。

选择整本书,师生必然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不同的出版社和书评人推荐的书目会有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些书目中都出现的书,可以先

让学生阅读。书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变化。一般的选本,作者不同,形式有变化,适宜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有的选本在节选时列出了选文出自哪些著作,所以,在读选本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如果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作家笔下的人”单元时,可以读《小兵张嘎》《红楼梦》《儒林外史》《百万英镑》等名著,这些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也可以选取《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旅》《长袜子皮皮》《彼得·潘》中任何一本,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给学生朗读,读书的数量反而会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教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一学期有两三本。五、六年级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快了,能够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选取的书能做到一个月一本,那一学期就可以读四、五本。当然这个数量是在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范围内,不包括学生自己的自由阅读数量,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3](257)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在讨论交流的时候,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一)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老师及时放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进行阅读了,能够有成就感,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阅读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情节、人物、阅读兴趣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话题:“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4](95);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话题:“把故事加长”“从阅读中学习了哪些新字词”“找出书的特点”“好书介绍”[4](95)等。

中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了。老师应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读物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4](95)等。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本书,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语词和比喻,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写老人或特别人的方法,讨论描写做事过程的写法,谈作者特别的语气[4](95)等。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高年级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稍微复杂的读书报告单,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比较自己童年和作者的童年,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语词,谈老人与小孩的关系,探讨奇幻小说和魔法小说的特色[4](95)等。

(二)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小学阶段读物的主要体裁:图画书、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小说、科技作品等。图画书、小说是整本书,童谣、儿童诗、散文、科技作品往往是以“集”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把握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

图画书并非只有低年级学生才可以读,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甚至成人都可以从图画书中获得启发。图画书可以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无字图画书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读图,能够读懂故事,受到感染。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有字图画书,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教师可以边出示图,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要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像《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样情感性比较强的图画书,如果停下来就会破坏故事的氛围,教师可以从头至尾讲完,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讨论。

《安徒生童话》《下次开船港》等童话集编选了同一作者不同的童话。有些是选编不同作家作品的童话集。教师可以有重点地选取经典的部分,如,《丑小鸭》等进行讨论,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进行讨论,其他的由学生自己阅读。童话的阅读,要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不把学生拉回现实的场景。设计讨论话题,也要让学生站在童话中人物的角度。讨论充分后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儿童诗以儿童的语气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看似简单的语句却能营造出一个个新奇的世界。儿童诗有不同的类型。知道诗的类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带来的快乐。儿童诗集,一般是选编经典的作品,如《橡树》。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下面的工作:读懂诗的意思;想象诗的画面;领悟诗的情趣;欣赏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儿童诗的情趣和儿童诗的语言,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童谣带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语言富有特点,学生往往读上几遍就可以背诵,老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指导。

阅读《远方的小星星》等散文集。开始读的时候,学生只会看到一篇篇的文章。看完了,再引导学生看看这些文章放在什么主题下。把这些文章放在这样的主题下讨论,学生认识就会丰富而深刻,所感受和获得的比单篇文章深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多起来。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特色,有的简练明白,以条目的形式出现,如《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有的寓意深刻,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充满儿童情趣,像《幻想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色。

小说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儿童小说可以分为成长小说、幽默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成长小说关注“心灵”,幽默小说关注“语言”,动物小说关注“情节”和“形象”,科幻小说关注“想象”。因为小说有完整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因此设计讨论话题比较容易,既可以讨论人物的性格,又可以讨论语言特色。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没有体验的细节,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是交流的重点。

科技作品一般是说明文体裁,像《昆虫记》。教师指导时一是让学生读懂内容,再就是把握说明文本身的特点。一般有如下的重点:把握事物特征,领悟思想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研究说明方法,学习习作技巧;体会语言特点,增强表达能力。

(三)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复述、解释、重整是“客观性理解,对原有的篇章进行分析、概括等,紧扣原篇章,准确理解,还原作者的思想过程。”伸展、评鉴、创意是“主观性理解,通过推论、想象、推测、批判性思维、创意,有依据地引申、拓展篇章内容,以及评鉴篇章内容与表达,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篇章进一步加工。基于原篇章又超离原篇章。”[5]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层级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初读一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内容。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和表面句意。针对理解全书或章节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对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复杂的句子设计问题。这属于复述和解释的范畴。

重整可以通过读书报告单等形式让学生分析内容关系,抽取重要信息,概括整本书的主要意义。从书的某处或多处摄取特定信息。如,概括整本书的内容,发现整本书的主要表达技巧。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个作者的其他书,或者和本书相同类型的书。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小飞人卡尔松》和詹姆斯·巴里的《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卡尔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阅读以后,再进行讨论,打通各本书之间的阅读通道,让不同人物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联系。

伸展是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推断深层含义。如,在《草房子》阅读交流时,提出问题:除了《艾地》《药寮》两章外,其他各章的结尾为什么都用了省略号?用了句号的两章,一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

过世了,一是“药寮”的主人公桑桑病好了。其余各章结尾用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像每一个主人公还有故事。

评鉴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如,在《长袜子皮皮》的读书交流中,对皮皮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皮皮的老师,你会怎样对待皮皮?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问:如果你是皮皮,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再让学生讨论。最后问:为什么你做老师和你希望的老师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对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创意是在理解意思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或运用所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书选用新的题材,提出新的表达技巧、改写文句,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等。

学生年龄特点、作品本身特点、阅读能力元素,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能人为地分开。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参考文献:

[1]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7.

[3] 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

[4] 黄荣村.童书三百聊书手册[M].台北:启耀印刷事业有限公司,2001.9 .

[5]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2008,(4):4-7.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与读写策略

——在小学语文“读写”策略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尊敬的崔峦理事长,可爱的玉贵老师,各位尊贵的客人:

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为了研究小学语文的读写策略。我每次在演讲以前喜欢讲几个故事,今天也不例外。

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位学生向南隐禅师问禅,禅师不语,拿起茶壶向学生的茶杯里不断的倾倒茶水,茶水都溢出来了,这个学生说,禅师,水已经满了,你怎么还倒,他说,你带着自己的杯子来的,我所说的一切你都不能接受,就像水溢到外面去,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杯茶禅理,我的意思是大家都带着自己的杯子、自己的成见听我的讲座,那么你的收获可能是没有,为什么?因为你的杯子是满的,所以提醒每一位代表先把自己的杯子倒掉,再听我说。第二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一个人到非常远的地方去求道,到了某一处,经过大师指点,真正的佛在你家里,不信半夜你回家看,那个来不及穿上鞋子,披着衣服就出来的那个人就是佛祖。他半夜回家一敲门,开门的是他的母亲,她听到儿子回来,衣服都没来得及整,就出来了,鞋没有穿好就出来了,他一看才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真理、真正的佛法不在远处,就在自己的家中。这个故事我提醒大家的是真正的教学研究不在跃华学校、不在任何一个学校,而在你自己的学校,每一个人的研究都是在他自己的学校。这是我讲的第二个故事,佛在家中。第三个故事,也是一位小学生向一位禅师请教得道成仙的方法。大师说了八个字“鸡寒上树,鸭寒入水”,意思是同样为了御寒,每个人每个动物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同样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语文教育的改革,为了方方面面的研究,跃华学校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我希望大家听过以后,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己的学校里找到自己的方法。这三个故事提醒大家要倒掉自己的杯子,然后会自己的家中去寻找,不一定要模仿我们的方式和做法。

我今天的演讲有四个部分。第一,单元整体教学是什么?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怎么做?单元整体教学从哪里来?单元整体教学到哪里去?我还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大家不要希望在我的演讲中,怎样获得实用的方法,因为实用的地方我都把它回避掉,因为越是技术性的东西越容易限制每一个人,所以我讲的可能恰恰是你不想听的。

单元整体教学有三大板块。第一教科书教学,第二读整本书,第三语文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单元整体教学的三大模块。小学语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现在我们把小学语文分成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教科书的教学,第二大部分读整本书,第三部分就是语文实践活动。这样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大家可以感觉到单元整体教学与以往教学的明显不同。单元整体教学与我们以前提到的单元整组教学也有所不同,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加进了读整本书和语文实践活动。那么教科书的教学指的是什么,就是我们人教版的一到十二册的教科书,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我们实施教学的重要凭借,不是说我有的时候,网上的网友热衷于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给教材指错误。他说这个教材选文不经典,那个教材中间有一处错误,那个教材是怎么怎么样?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我们想去了解一篇文章,它的背景也好,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它是对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我们最应该做得恰恰不是指出错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明没有问题的东西的存在,任何一个东西,角度不同就有问题,同样一个事,学生看、老师看、校长看有没有问题,学生在校园里乱跑,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啊,玩的多么开心啊,老师觉得也行啊,学生不就泡泡嘛,不就自由嘛,班主任就想了,他碰着怎么办,校长就想了,伤着一个家长找来怎么办?有问题没?有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人不是去找问题,我觉得有一个人讲的非常有意思,他说矛与盾这里面最没有意思的人是那个最后

问“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是什么结果呢”这个人最无聊,为什么?因为人家是在介绍他的产品。他既不能创新也不能发展,他应该想矛与盾结合在一起,咱不就早发明出坦克来了嘛。但是他没有,他只会问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怎么样?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最大的任务是教语文。我一直给青年教师说,你首先实现的第一个转变,你在大学里面是学语文、学文学的,你在小学里面是教语文的,他的概念不再是中文系,数学系,而你的专业是教语文、教数学,这里面的差别是很大的。所以,我说用语文教科书去教语文,很多老师没有做到、没有做好。我的意思不是说教材就是经典,我的意思是我们怎么样凭借教材、依托教材把语文教好,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大家现在要用好的课文的功能,所有的文章为我所用。好的文章学它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引导学生去评价。所以我们对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抱着充分利用,把价值开发到极致的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充分利用它的单元主题,充分利用它的组元方式,充分利用它的口语交际等。所有教科书上的东西一概不丢,我们所做的是什么?就是提高了效率,加快了速度,几篇课文我们把它整合到一起来学,不像传统教学,一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我们从头讲到尾,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把它整合到一起,一会我会讲我们是怎么利用教科书教学。

第二个大的板块是读整本书,我觉得读整本书,我如果给大家一个问题的话,你认为读整本书好不好?我想在场的所有人都会举起手来说好。如果我再问读整本书好在哪里?我不知道多少老师能得出答案来。读整本书的好处到底是什么?现在有一种观念叫大量读写。这个观念是对的,但是我们怎样读?怎样写?我有一个不太好的观念,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书要读本源性的东西,本源性的东西吸收进来,你有了自己的哲学的方法论、方法观,你再去看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推出去,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感觉,你不是说我把世界上所有的书都读了,我学生的能力就提升了,所以说读是需要策略的。读整本书同样需要策略。但据我所知,大家对读整本书有一种认识,就是教科书都没有教完,我怎么去读整本书,首先是老师们的这个问题,是回答我们老师的问题,就是你的教科书要压缩时间,给整本书让路。为什么要读整本书,我现在做的一篇论文的题目就是《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那么《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我对中国近一百年来传统的东西进行了梳理,大家其实应该懂得一些教育史,语文老师应该知道语文从哪儿来,语文到哪儿去?但是咱们现在很多老师就局限在我们的课本是怎么编的,我就是被动的受用者,我老师怎么教的,我就怎么教,书上怎么写的,我就怎么教,教材上怎么写的,我就怎么教,其实大家想一想,中国从有文字以来,到什么时候才有了课本,有了文选型的课本。其实,中国古代学得经学也好,更早的时候的非文字的教学都好,到底是什么?包括一直到清代末年,在学的四书五经,这都是什么?这都是在读整本书。文选型的书是什么时候来的?是从南北朝时期,昭明太子编的昭明文选开始选,再后来大家知道的古文观止,再后来这些书。但大家注意一点,中国古代教科书体系里面,是两条线并存,两条腿走路,一部分是经史子集,一部分是编出来的唐诗三百首啊这些东西,一部分是在应试,但是一部分是在修他的学学养,我说的这些意思是中国从古至今,从传统的语文教育上而言,读整本书从来没有脱离过教科书的体系,所以我们现在把整本书纳入单元整体教学,恰恰是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反思和回顾,我们把它再拿进来,其实读整本书有它深厚的理论基础。这里我不仿多讲一讲,中国哲学里面比较重要的概念,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讲得天人合一的概念,

就是和合的概念。大家看到奥运会开幕式上指出来的那个字是和,和平的和,还有一个合是合起来的合,和合的观念在中国的哲学里面,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一种观念一样。在我们的思想里面,我们重视天人是整体的,人物是整体的,物我同统一的。在中国美学里面,中国画、中国的音乐,跟审美有关的,包括中国的文字,你看一看中国古代的文论,中国古代的美学,就会发现一点,中国人在评一本书的时候,他不是讲修辞是怎么样的,而是讲意象、意会,读书的方法是虚心涵永,什么叫虚心涵永,就是一颗心拿出来浸泡在语言文字营造出来的语言环境之中,这叫涵泳。泳是游泳的泳,而不是歌咏的咏。这是我们自己的老祖宗读书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读?大家知道朱子读书法有六种,虚心涵泳是非常重要的,他为什么要从中国人的角度去总结中国人读书的方法,这就是中国的审美观念,我们看重的是整体,然后才是部分,这也非常的有意思。其实格式塔心理学也在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可是大家对于这个概念要清楚的多。因为你在引用的时候,这句话非常好引用。整体是怎么大于部分之和的,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早就回答这个问题了。而格式塔心理学到后期才提出了这一点。所以说中国很多的本源性思想,恰恰像我们自己感受到的一样。叶圣陶的思想没有一是一、二是二、三是三,没有体系,但是大家想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思想有体系吗?中国其他的东西有完整的体系吗?中国的科学在过去其实是非常发达的,有体系吗?不能说没有,就是表述方式不明确,这就是中国思维的特点。为什么中国所有的东西都不明确的表达?中国血脉里流的就是这种不张扬、含蓄的表达。我们永远没有条分缕析,我不是说条分缕析不好,我是说我们这些人长在中国的大地上,流着中国的血液,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思维已经写下了密码,基因密码。我们的人也是这样,看一个人,也不是把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再去跟他交往,而是一看就是这样的。举这个例子可能不贴切,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东西,是重视整体的,中国哲学、美学、文论,包括中国式的思维,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整体,因此我们把读整本书拿进来,如果从中国传统思维而言,它是什么?什么是学习?你现在给自己一个概念?你是一个学习者的话,对你而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听我说吗?不对。学生学习呢?也不是听老师讲,老师的作用是什么?新课程的方案里面提的很明确,引导者什么的。我想说的是学习依托的是什么?学习依托的是情境。大家想一想,你给学生放一幅画面,放一首音乐,你给他营造的是环境情境、情感情境等等,哪里情境营造的最好?整本书。整本书对学习语文的孩子而言,它是一个情境,把学生放入这个完整的情景里面,学生的感受,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个人学习的特点在这里面都能得到显示。

第三个大的板块是语文实践活动。什么是语文实践?对我们学校而言,语文实践就是能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活动,就是语文实践。我没有给它明确的定义,语文实践干什么?语文实践中,老师创造大的情境,让学生在这里面听说读写,这就是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这三个板块,又不是像我这么表述的分离的,它是融合的。怎样去融合?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把语文教学分成五大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的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三大板块和五大领域融合在一起。大家可以看,先看这圆,最中间这个圆是教科书教学,再外面这个圆,是读整本书,再外面一圈这个圆,是读整本书活动,最小的圆里面,我分了五个板块,其实就是五大板块,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这就是以教科书为出发点的这五个领域的学习,然后扩大出来,相对应的大家看,识字、写字在读整本书里面,读整本书提

高字出现的频率。现在非常单一,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大家想一想,学生不断的读,很多的字还用写在上面,每个人读三遍、读五遍吗?其实真正的去认了,在环境中去认了,他不会忘记,然后我们的识字剧场等活动,让学生拿出来讲一讲,每个人都来交流,交流一个是巩固他们的识字成果,再一个是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大家认识的字更多。其实大家看单独的这个扇形,它应该是没有尽头的,它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一个领域,向哪里开放,以教科书为起点,向生活开放。很多老师都听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但我想语文怎样是生活。很多老师说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读书,老师不用管了,给孩子很多书,让孩子去读吧,去生活中体验吧。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老师的作用是引领、帮助,我一直持这种观点。所以不论是在教科书教学,还是读整本书、还是语文实践活动当中,老师的作用时刻都是引领。当然每一个部分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整本书也同样分为精读和略读,语文实践我们也有学生自己设计语文实践,也有老师创设情境让他们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是我们的一个融合。其实我想最终让学生利用语文去生活,或者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享受语文,它不是一个空的事情。大家想,你让一个不会游泳的孩子,去大海里游一下吧,大海里非常广阔,去展示你自己,那么扔进去的这个孩子,肯定沉下去了。我们先在池子里,再到大河里练练,然后他才能去大海里。老师就是教练,我们的作用就是引领和帮助。所以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当孩子真正有能力之后,我们才能去放手,我想我们这个无限开阔的区域,我们这个圆是非常大的,接触的领域是非常广的,但是小学是有限的,课堂是有限的,语文教学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任务都归到自己身上,“语文即生活”不假,但生活不只是语文,因此我们这些人既要有理想、有梦想,又要有理智、有信念,我们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大包大揽,语文的任务我们要彻底完成,不是语文的任务我们也可以拒绝。其实这个思维是来自这个图,这个图是我们中国思维的集中的体现。任何一方面的弱了,另一方面就会强,反过来一方面强了,另一方面就会弱,不像这个,是互动的、循环的、不停的运转。大家想,这个图里面,其实在现实的教学里面,我问一下大家,有哪一个老师非常重视识字、写字,我对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字数,小学生应该知道的识字的方法我知道,中国汉字的构成规律我知道,我能引领学生沿着老祖宗创造这些字的发展来认识这些字,我想前两个,很多老师都知道,第三个很多优秀的老师能做到,第四个我们不去探讨本源的时候,我们就会本末倒置。为什么?因为我们告诉学生的不是方法,而是记住了字。那么中国汉字的特点,中国汉字的文化,我们这些人其实完全有必要去探讨,一个字它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完全有必要去探讨。所以说我们这个领域是这样的。其实现在很多教学是重视阅读的,不重视习作。我们也是如此。所以上半年的时候,我们想搞的一次研讨会,叫“小学习作研讨会”,为什么?就因为我么的习作太弱了,我们的阅读占领的时间太多了,如果不去重视习作的话,我们的学生的能力会获得发展吗?是读了就会写吗?不是的。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阅读挤占了习作,那么我再问一下,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真正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又有多少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语文的综合性学习。除了课本编的单元以外,课程标准为什么把它划分成这五个领域。当然它不可能是绝对对等的。但重视程度在这里就是对等的,就是我们老师去研究的。所以我么想的就是这么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所以我们想的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而不是谁挤占了谁。

第二方面,我想讲一下单元整体教学怎么做?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单元整体教学怎么做?不是单兵作战,不是各自为战,不是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课程体系。这样说虽然有点大,但这样说比较准确。就是我们建立的课程体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目标体系,一部分是课程体系。在我们的教学设计当中,我想问老师们,你要是上一个公开课,你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什么?当然你肯定想精彩,让听课人一听就非常好,让学生学得特别有意思。那么我们想的什么呢?我们想的更多的是教学的流程,教学的环节,教学的设计。我想问你想教学目标了没有?你想是在哪个学年、哪个学期、哪个单元没有?你的目标还是通过什么的学习了解什么道理吗?你还是通过什么什么的学习,让学生认识25个汉字,会写10个词语吗?是的,课标都说了,要实现三维目标,你想你三年级的目标和四年级的目标有多大的区别了吗?非常明显的一点,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三年级写得,四年级写得,五年级写得,六年级写得,老师们,你们这四年写作的时候,写人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三年级写人,写出什么样的人来?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写人,到六年级的时候,写出什么样的人来?同样的是阅读,讲一篇课文,一篇文章,你三年级怎么教、四年级怎么教、五年级怎么教?课文是增长了,你的方式变了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你心中没有目标,你的目标是把这节课教完。学生在这个年段,是凭借这个教材,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目标体系,这比操作体系更重要。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修改了十次,做了一本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二十多万字。把所有的学科,包括形体课,一共上面是十三个学科都放进去,放进去怎么样,把所有学科按十二学期目标分化,每一个学期,每一个领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教科书教学应该怎么样,读整本书应该怎么样,语文实践应该怎么样,除内容体系以外更多的是能力体系,而不是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应该是内容、能力、知识融合的。大家为什么在你的教学里面没有区别呢,是因为你不太重视能力的发展而过于重视课文内容的学习。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说大家不是光指你们而是我们自己碰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弄出来以后它不是完美的,我跟我们的老师们说只要你有感觉了,就是这项工作最大的成果。有什么感觉,我每一天,每一节课,我每一学期我应该让孩子学到点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体系的作用。我们要去实施,那么首先有一个十二学期的目标分化,在这我就不详细讲了。

第二,我们有一个读整本书的序列对着人教版教科书的九十四个单元我们推荐了大约一百本书,每个单元对着一本书,很多人就问我你推荐的书就那么适当,你说的就那么准吗?我就看我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的人一样的看着他,我这个永远是开放的,永远是动态的,永远是变化的。所以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它叫《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一共二十七万多字,我说老师们拿到这本书作个纪念品就好了,这都是我们的过去了,这都是我们落后的东西了。我们现在尝试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东西,所以永远不要去问自己我的这个东西怎么样,有点趣问的是我的这个东西还能怎么样,我的这个东西还能更好、还能更完善、更贴近学生。其实,那天晚上我去飞机场接李玉贵老师回来的路上,我就跟她交流这个问题,我说我们在某个时期,我们这些人都在推荐外国的书,在座的我知道有许多学校在推广儿童文学阅读,在推荐图画书,在推荐经典的儿童文学著作,但我现在已经醒悟

了,我醒悟到什么地步了。我说中国的孩子应该读中国的书。为什么,我还是从语言特点上来说,翻译过来的语言,虽然是汉字,但它不是汉语不是汉学的字,或者说不是中华民族的思维,就不要说故事的情境、人物的特色,社会的背景就不说那些了。我再说台湾过来的书,我们虽然隔着一弯海峡,但我们这么多年受到的西方文化的浸润也好、沉积也好程度是不一样的。台湾方面过来的书我们读起来,很多孩子也会感觉不理解、不适应,我为什么说中国的孩子要读中国作家的书我还是那个概念,中国作家写的书不一定是最好的,故事也可能不优美,转折可能很生涩、人物可能很单薄,但我认为他们是用中国的思维在努力地为孩子写一本书,孩子读这些书容易理解、容易接受这是其一,我觉得其潜在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这是第二。前段时间,在宁波,他们让我上节课,我就选了殷健灵的《轮子上的麦小麦》读过的老师请举手,有啊,总归还是有。我上完课以后,评课的那位老师就说我非常感谢李老师选了中国一个不太出名的青年作家的不是代表作品来给孩子们阅读,我想这里面不是狭隘的民族情结,而是对我们自己的语文教育的一种反思。其实,李玉贵老师也说了,他们在台湾推广阅读同样发现这样的问题,所以现在他们在给孩子推荐图书的时候也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那天,她也给我举了几个非常明显的例子。《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这是乌克兰的一个故事,他爷爷去世的时候,所有的场景、所有的服饰,家人送别的方式,都是外国式的我们这些人读起来,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于死亡教育这个主题而言,很多人都选择《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爷爷变成了幽灵,爷爷怎么样,这一系列的。但是和孩子真正情感那根弦的共鸣究竟有多少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所以说这也是我在推荐整本书里注意,这次非常有幸和中国出版协会的副会长海飞先生在一个桌吃饭,他也一再告诫,我用告诫这个词,因为我听出来了这是在告诫。告诫这些儿童阅读的推广人,他说你们呀要重视对我们大陆自己出版物的开发和推广,他说中国那么多好的东西就比不上别的国家吗?所以就这个问题而言,我回去就赶快看我推荐的一百本书里面究竟有多少中国出版的书我数了数有三十多本,超过了三分之一,我的心才塌下来。老先生的这种问,我们这些人得去答。所以我推荐的这一百本书用处不同,书是材料,有精读,有略读,这一百本书我给老师们的任务是一学期八个单元可能要推荐八本书,二到三本精读,其他的略读就像课文一样。但是略读是什么我在这想更正一个概念,其实很多专家都在讲,讲得很正确,但我们的老师他不去听。他自己就去理解了略读就是粗略地读、大略地读,不需要老师指导地读其实是错误的。略读也是一种读的策略,即是读的策略就需老师的指导,指导的少一点精一点这是略读,精读是什么精读就是读得细一点指导地多一点、指导地突出一点,我觉得如果我这样说大家还不够清楚的话,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自己看一下,叶圣陶先生对精读与略读有着非常完整的概念,我们非常有必要,我为什么老是提到叶志涛我觉得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集大成者就是叶圣陶先生,他把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化成了非常平易简单的话向我们的语文老师宣讲,但是这个老人就像他的性格一样,他不张扬、很含蓄,不太爱讲话,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的这种特点而忽略了他的思想,所以我想大家应该去研究,那么这就是我们的读整本书序列。

第三个,我们建立了一个习作的序列,我们有目标,但是我们现在用老师能接受的方式,我说出来你也接受,因为它这样比较好,比较让老师有感觉。所以我说我就像一个农民一样,用农民的方式表达农民的感情,我可能不能用学术的观点、学术的东西来表达,我觉得我这种表达只要我的老师们能够理解能够做到,

能够对学生起作用,我觉得这就是好的。那么我们一年级让学生学写儿童诗;二年级的让学生创编图话书;三年级、四年级让学生用白描的手法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五年级用散文的方式表示;六年级创作小说。我跟崔峦老师交流时,我说我们在这样做,他笑了说这样是不是有点高。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一年级我们让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他周围的世界,这就是用儿童诗的语言,我一会再说我们的经典诵读序列的时候,一、二年级我们强调让学生去读儿歌、童谣的,我们在这个会议手册后面也附了一个案例,一个关于儿童诗创作的。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实录大家可以会后可以看一下,我在这里就不再讲了。我现在再来说一下五、六年级,五、六年级我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刚才就想回答一下刚才我给老师们的问题,你三年级写人到六年级写人之间有没有变化,怎么样去体现这种变化,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所有的作文就不要求非得写成完整的篇。其实在课程标准里要写成片段,我不知道大家对于片段的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其实片段就不是篇吗?篇就不是片段吗?其实我觉得集中写某一方面这就是一个片段,我写一个人,我写他的外貌是一个片段,我写他的心理是一个片段,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做。在三、四年级的成果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也是能看出来的,所以在下午活动当中有一个现场作文的展示,就是一到六年级。一年级因为是上学期可能命题作文有点难,但是看图作文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三到六年级我们是邀请在座的各位出题,出作文题目让我们的学生在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完成习作,具体怎么给我怎么操作,下午开会的时候我们再具体说。现在你就可以想我让几年级的学生来写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我们的学生现场习作的能力怎么样。

那么第四个目标体系里面我们建立起经典诵读的序列,我们可能是课标推荐的是八十首我们是三百首,大家可能想三百首可能太多了怎么能实现的了。我们分化到十二个学期,大家想想一学期多少首,一学期二十五首,一学期除了期终、期末考试大概剩多少周,我觉得大概剩十五周到十七周是有的,一周背诵几首,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周背诵几首?其实我觉得在教学这个实践领域里面难的不是发现了什么,难的是坚持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如果天天让你的学生侵润在这个经典的诗词、美文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发展?所以对于我们的老师我们每学期都要有检测,所以说到目标体系我还想多说几句,就是我们老师经常关心的问题。有的老师讲李老师你讲得非常好,我们也想读整本书,但我们还要考试;我们也想语文实践啊,但也要考试;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也想生动点有活泼一点,但也要考试。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指向考试,整个社会的教育不行好像就取消高考就行了,要是没有高考,所有的教育都发展起来,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今年这一年,中国是一个告别大师的一年,季羡林、钱学森几位大师相继过世,他们在给总理说的大体的意思是:温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卓越的人才?多么痛心呀!有意思的是二十多年前有一份非常有意思的报告,中国教育考察团去美国,美国教育考察团来中国,写的内容大体是一样的。中国写的是外国基础教育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二十年以后,中国青年一定会超过美国;美国人几乎也是这么写的,说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的好,学生学得非常认真,在各项竞赛中,在世界各项竞赛中他们的能力是非常卓越的、超群的,二十年以后中国一定会胜过美国。两个教育考察团下的结论是相同的,大家再看看二十多年以后,中国超过美国了吗?美国在这二十多年中培养了多少对世界有过卓越贡献的人才,中国呢?我想我给我们的老师讲,我说如果你不想做

事情你就说我不想干,校长你找个零活让我干,别让我教书了我干别的。我说你别胡说什么事情都推到离你非常遥远的事情,这是一种心态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正思维、正念、正心态我也在想有一个吸引力原则。不知大家读过这本书没有,我觉得他不一定有这么玄,但他有一个概念只要你想你就会拥有。我也想告诉老师们这句话,只要你想你就能做到,关键是你想不想。人心是个非常奇怪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归结到考试上,那我们这些人做什么?那么我们就什么都不要做了,就去做题好了。

面对老师们的这些疑问,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考试改。我们现在的考试有一个方向,我们把它分为几个板块,一字词,在座的语文老师非常多,我们考试的那张试卷里面看拼音写词语,一般有五六个词,最少有五六分,但是语文老师们为了这五六个词把整本书里一百个词、二百个词练了多少遍你们自己知道吗?学生错了一个字回去改了多少遍,重写多少遍你们自己知道吗?虽然你没有准确的数,但我知道你知道自己在这上面耗费了多大的心血。我们现在改的是把词语单独做一张试卷,教材上需要掌握多少词语,这张试卷上就有多少词语,可能是一百可能一百二,可能更多,学生拿出半小时时间集中进行训练来考这张试卷。我举例子一百个词,学生会了六十个,不会的是四十个,学生会了八十个、会了九十个学生会了一百个得到相应的分数,你说学生心里清楚不清楚他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我想考试的功能我们更重视了甄别而忽略了反省,我们把这个试卷给学生,学生知道了我哪些还不会。我们第二个就是积累,还有句子作为一张试卷来考句子是应用性的句子。我们扩句、缩句、修改病句成了我们语文的沉重的负担,很多老师我就问你为了考试的那一个缩句、那两分,你会让学生集中训练多少句,一百句总有吧,为了修改病句那两分,你让学生看了多少有病的句子,一百句总有吧。让孩子整天看到有病的句子,如果让你眼前整天晃着病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就问大家你的眼前整天有拄拐的、缠着头的病人走来走去你吃饭也好、睡觉也好玩乐也好你是什么感觉,所以我们要反省不是考试有问题而是方式有问题。我们最主要改革的是阅读的考试,老师们知道阅读试卷一篇短文、两篇短文后面几个问题在这个短文的问题里面有时很奇怪,他让你找出那个词的反义词,他让你画出那个什么来,他让你看拼音来选,这个字应该读哪个读音,可能也算是语音运用的一种吧。我再问你考阅读能力的是哪一题,经常是最后一题。看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胡诌一气得分如果是三分绝对超过两分。道理吗,老师天天都讲,谁不会讲道理。但是考完了这十分的阅读题,考察的阅读能力是什么除了认字以外考察了什么能力呢?那么我再问老师们阅读能力分几个层次?国际阅读能力是分四个层次,朱新华教授提出的阅读能力是分六个层次,在我们的头脑中阅读能力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改革阅读,改革阅读的测试方式,老师在教的时候要教阅读的能力,学生在考的时候要考他们的阅读能力。三年级一张试卷可能是三篇短文,四年级可能是四篇短文,五年级六年级可能更多就是把这一册书中接受的所有体裁的文章都放上去,说明文有、童话有、记事写人的记叙文有,有什么教材里有什么,试卷里有什么要对应,因为教材里面学了,这是选材,这是内容。内容有了还不是最重要的,命题最重要,命题根据什么我让老师们去读国际阅读能力测试的题,你看后面怎么考,我让他们去读祝新华教授的六层次在评估和教学中的运用,现在朱新华就在课程与教法上刚发了一篇文章,也是关于阅读中能力的层级的问题。他说层级有六个,复述,解释,重整,伸展,创意,评鉴。六个里面,大家想一想我们最多运用的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对新课标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元整体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该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的综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教学大部分是以“篇”为单位,没有统筹整个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教师没有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安排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致了教学个体脱离了整体。其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整体性和统一性,教师没有细节的关注到每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仍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含义,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只能停留在初

期阶段,得不到真正的提升。第四,教师讲课没有一个系统的目标,只是笼统的将课本知识串联一遍,没有提出本文的重点,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得到真正的体会,教师千篇一律的讲课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导致语文学习得不到提升。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和教学的理念。就是以语文教材主题型的单元为依托,在合理整合教科书、练习内容、整合内容以及引进丰富的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1.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语文单元教学在设计以及操作上都突出了整体二字,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对单元内容进行组合,而是在整体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念和思想,更要根据不同单元表达形式的不同总结不同类型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2.单元整体教学具有自主性,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依据和起点,大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单元整体教学》有感

读《单元整体教学》有感 读了李怀源的单元整体教学,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统合教学,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将教材文本、课外拓展资源,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实施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的,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在单元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各模块,每个课时的目标也相对集中。 一、课前预习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我们一直不够重视。我所观看到许多单篇课文的教学,是忽略学生的预习的。在实施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运用预习单元,能够给课堂展示一个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是“主题”“整合”,读写实践都围绕主题展开。它与单篇教学比起来,我以为最大的转变是:单篇教学更多是老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学生接受文本;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则更多是学生带着探究主题走向文本,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对解决自己问题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实践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师更要有“取舍”“设计”的教学智慧。 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也只有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之中。比如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测,不是将一单元的生字词语罗列出来,请学生读读。而是要独具匠心地挑重点难点,设计相关练习,以点带面地进行检测。再如引领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学“独立找一找”“小组内说一说”“全班汇报”的活动方式。而这里可以设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演一演,相互评一评,全班演一演,评一评的方式,学生会更加兴致高昂地投入到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品悟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将这种观察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

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课例名称:比一比 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生整体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年龄为7岁左右。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喜欢在玩中学,组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可以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知识,领悟知识。如何运用游戏的方法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效果是有益的。一年级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本课的话题是我们需要什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游戏活动,使他们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六大教学法

六大教学法 ● Re-teaching 教学法 这是个整体教学的概念,在每册书的教学过程中,单元和单元之间、单元中的每部分之间,以Re-teaching方式不断地将知识和方法渗透给学员,通过各种活动将知识和方法巩固、加深和运用。每册书之间,也以Re-teaching的方式将同一个主题不断地扩大,延伸,让学生对同一事物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整个教材体系呈螺旋上升趋势。比如,学习元音字母“a”的发音时,在book1中只出现“apple”,“make”两种发音,在book2中出现“again/ want/ class”等其他的发音,也出现了“ai ay ei ey eigh”等字母组合的发音。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渗透一些book2的内容。再如,我们在学习Book1“Unit1”中的韵句时,为了练习名词“apple/ egg/ bed /fish /dish/ fox/ box/ duck/ hug”和介词“on/ in”,我们可以渗透“There be”和“Where”句型,也可以渗透另外一些教室里面能够随手拿来的物品,如“pen /desk/ book/ bookcase/ ruler”等。这样既减轻了后续学习中的难度,又能充分练习本册书的内容,还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活跃,一举多得。 ● LIKE 教学法 LIKE是Language 语言,Information 信息,Knowledge 知识,English 英语的结合体。在八天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传授语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原则,使学员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全方位提高综合能力,一举多得,体现了教材“小百科全书”的特色。在八天英语学生用书中,都有大量的图片,如在Book4中,讲到“O lympic Games”,不仅让我们全面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许多运动项目,又能让我们认识很多运动冠军,还能让我们知道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让同学们说出他们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树立他们的人生目标。在八天英语课堂上,语言与信息、知识与文化,有声的与无声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完美结合,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 LAD 教学法 LAD是指Learning and Doing 学与用相结合,使学员摆脱了被动学习的窘境,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同时根据少儿好动,好奇的天性,提供充足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让学员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在传统填鸭式的教法中,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只要记住老师说的话就行了,动手活动只限于写和简单的着色。八天英语打破传统,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员主动参与每节课的活动,比如制作小书、剪贴、制作对话海报和游戏道具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充分调动学员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72625309.html,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王志丽 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8期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让人深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在11年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追求有效教学,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打造高效课堂,一定要做到教学扎实,课堂充实。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内化的空间。 现行的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每个单元中都包含A 和B两部分,并附有Self Check 部分,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八、九年级在每单元的后面设置了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的练习。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有待探讨。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学习单位,学生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保证足够的时间下投入学习活动,以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说,“单元”本身就是具有结构性的东西,“单元主题”创设了这个单元共同的学习情境,本身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单元学习架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合效益,可以将一个单元的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花的时间短,效率却能提高,从而加快了教学进度,节约下来的时间,能和学生一起做充分的拓展学习,另一方面,复习的时间也有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差。 新课学习一般分五个课型:词汇课、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这里简单列举 各课型的基本模式如下: (1)词汇课:集中注意力于词的形式,集中注意力于词的意义,通过联系扩大词汇量,轮回复习已经学过的词汇。词汇教学必须形义兼顾。这就是词汇教学的任务。所谓词形,广义的词形,即不仅应当包括词的拼写和构成,而且应当包括词的语音和语法现象。词义则比词形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客观现实的分类不完全一样,一个英语单词的意义也就很少能以一个汉泽词全部表示出来,所以要比较完整地掌握一个词的意义,还须掌握它与其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与词之间除语义关系外,还有在句子中的修饰关系和习语的搭配关系,观察分析这两种关系,可以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教词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学词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词汇不应当是简单向学生罗列词义、用法和例句,而应当是启发式的,通过一定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启发学生学习词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是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重构、整合的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的优化教学方法。本文从单元预习、单元学习内容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谈了几点整合教学的策略,阐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应建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和方法体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单元整合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整合”是指“融合、合成整体、一体化”。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树立语文教学的系统观,以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对选文内容、练习内容、习作内容、活动内容及课外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重构、统整、有效的融合,构筑立体交叉的语文学习网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和内在规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优化教学方法。2012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探索出了以下整合教学策略: 一、单元整合预习策略 单元整合教学,教材整合度高,课堂教学容量大,要有效实施,预习是关键。为此,我们的预习打破以往以单篇课文为单位的预习模式,着眼于整组课文预习任务的设计和落实。以下是我们设计的一份单元预习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预习导航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其中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语文园地安排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宽带网等都与“世界遗产”有关。本单元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词句,能结合文字描写展开联想,并且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指导。 预习内容和达标要求: 搜集和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有关的资料或其他的“世界遗产”的资料。(课前完成) 一、初读课文:放声朗读 1.给本单元三篇文章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找出本单元三篇文章的生字新词,画上“——”,借助拼音读准确,并把下面的词语读一读。

构建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构建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的教材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展开,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进行 单元内容的铺陈,单元情感也和单元主题有很大联系,在教学课程安排中教师要 注意利用单元整合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解,让整体教学模式整齐划一,教学节奏紧 凑连贯。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整合;实施策略 引言: 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对单元主题有准确把握,将单元内容进行拆解与划 分之后根据主题按照知识、情感、能力培养的目标再次整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 的同时进行情感领悟和技能培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落实单元整体知识目标,拓展情境加强练习 在进行新课讲解之前,教师应该从学生对于知识、情感和能力的需求方面出发进行课程 的划分,确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并且在主题的指导下使用尽量多的教学手段对知识加以 扩展[1]。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单元主题的渗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构建整体框架,促 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找准课程的切入点,在合适的点将新 媒体道具或其他知识引入,让其他教学手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Let us play sports》一单元为例,整个单元的核心内 容是运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单词入手,在讲授football、swimming、tennis、volleyball这 些单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将和单词对应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找出他 们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生对单词有初步掌握之后引入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将单词和句型相结合,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针对上面所学的四个单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I like playing.../I am good at playing.../I enjoy...的句型来对所学单词进行训练,同时可以让同学进行两两对话: “I like swimming,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My favourite sport is ...” “Do you often play...?” “Yes/No.” 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play sports”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开展单元整合教学的有效方式。 二、落实单元整体能力目标,锻炼学生语言技能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整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在对单元内容有整体把握 的基础上,将单元内容按照板块的形式划分,让零散的内容归结在每一个小标题之下,让教 学内容更加系统化的呈现给学生,并且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整合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学生 对知识的整理和反思能力。因此教师要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就要先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段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燕子》,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 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略读《古诗两首》,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品读《荷花》,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 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4.略读《珍珠泉》,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 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有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都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在学习中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二)、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看看第一单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色? 2、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 (三)认读课文生字词 1、认读课文1-4课生字,并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读读背背”,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文1-4课生词,学生认读,相机引入“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解决单元的反义词) 第二课时品读《燕子》和《古诗两首》 一、品读《燕子》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研 究一、研究的原因、背景 <一)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如果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花时多收效低”,新课程带来的变革也将是浮光掠影。 <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突现,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听说读写空间,“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案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案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案效 果?……”我们尝试通过整体教案,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案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的界定 单元教案,一般说来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案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带动整个单元教案,把讲读、自读、练习、写作、考查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案整体。

单元整体教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案。 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案的操作流程及策略。 ⑵学生单元整体自主学习教案模式的探究。 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目的和要求 总目标: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案”,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细化为: ⑴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⑵提高课堂教案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案的最优化。 ⑶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案”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案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1.主要特点 ①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语言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③单元以主题为中心O 在一个单元中,所有的学科都围绕着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2.主要优点 使一个主题概念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使英语学习的质量产生飞跃。注重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关的练习和活动。可用来培养各种语言能力。 3.主要缺点 个别主题无法把部分学科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忽视了拼写教学。 4.整体语言教学的背景与概念 1986年语言学家K. Goodman(凯·古德曼)倡导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 or integrate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一整套教育哲理。这一教育理念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缺乏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因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一种哲理或方法。 早期的整体语言,即whole language,指的是whol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也就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lea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教学中逐渐添加新的内涵,不断完善整体语言教学思想。现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合作学习、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它指在教与学的环境中开展与整体语言教学的教育哲理相符合的教学活动。 2.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和自然发生的读写能力以及相关学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等的知识。 Rigg (1991) 指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把语言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Genesee (199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综合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肢解为听、说、读、写,而应该同时教。Goodman(1990)在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观察到,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曾提出这样的结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而习得的。儿童不是主要靠模仿学会语言,而是靠置身于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3.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理解和尊重时,语言学习就比较容

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分享(精选多篇)

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为解决一线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困惑,促进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好研网组织全省高中语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在线研讨的活动。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以前我们的学习总会把课文当作重点,单元导语曾经受到过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是以前没有认识到单元导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但在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制定自己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并将这一单元列出提纲。看了单元整组教学的介绍,才知道我们在教学新的单元时,不能将每篇课文单独来备课,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学习我还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这种"单元整体教学"与学生自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能有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整体提高。单元教学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先自

学每篇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提出并交流。由于交流阶段一般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交流内容一般为:学懂学会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讨论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以求得到解决。全班同学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由于单元教学的速度快,效率高,因此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但有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通过这次"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在线研讨的活动,我感觉到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更加努力的在学习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更多原创word格式教学心得体会 第二篇: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单元整体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垛庄小学公延伟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广外外校小学部杨洁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背景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依托,在整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为什么能得到广大老师的青睐?第一,“单元整体教学”破解了语文“耗时低效”的顽症。我们在使用教材是,可以把一组教材整合起来教学,也可以把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起来教学,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提高了效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单元整体教学”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以“综合性”、“实践性”学习活动为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单元整体教学”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本解读、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模块和策略 (一)单元整体感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对于课堂,目标导向是重要的。对于整个单元,目标导向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因为,它将在一个单元的范畴里发生影响。我以人教社教材第七册为载体,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深深感觉到,进行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目标。 我将“单元整体感知”独立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导读、导行,较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树立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学第一组课文“自然奇观”,聊谈的话题是“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游玩,最神奇的是什么地方?”第四组课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聊谈的话题是“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哪些小动物与你朝夕相处过,给你留下美好回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 今年的假期备课任务主要是单元整体备课,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全面整合这一组课文的教学,让我们收获颇多。 单元整体备课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安排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然,对各课的知识点有各课的特点,在备课时也要有针对性。 单元整体授课的结构要从整体出发,采用“从单元整体入手--分课导读--再回归单元整体”三段式教法。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梗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因为是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字词和句子的指导,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的结构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完成学习要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赏析课文,指导文作。在对单元整体感知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剖析各课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理解与实践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的理解与实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孟集小学李振勇 课文的教学有两个目的:第一,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其中的语言点,达到能运用的目的。第二,在学生掌握语言点的基础上,逐步跳出语言点的圈子,从而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一、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解 课文是教学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因此,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否则,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当然,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段教学也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掌握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篇课文。对于一篇

课文首先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这就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的“课文整体教学法”。 (一)整体的含义 1.课文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课文整体教学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要求从阅读整篇入手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课文学习和运用语言结构,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以内容为主体。 2.课文句段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是一个整体 它们是听、说、读、写的综合材料。因此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时,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突出能力的培养。 3.英语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整体 英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用三个方面。课文整体教学强调这三者的统一。教与学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要求统一在“用”字上。“用”是课文整体教学的

关键,是检验教与学成败的依据。 (二)课文整体教学的基本程序 课文整体教学程序可以概括为:接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如何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

如何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来自教师的问题 新学期伊始,我们又领到了新教材,办公室里一片议论声:“这么多的内容,怎么教得完?又得要赶进度了。”“这样的教材,老师累,学生也累。”“还说减负,我看,用新教材是越减负担越重了。”……特别是到了期末测试前,有的老师因为安排不够合理,赶进度,一天学一课,作业量又多,学生家长都叫累,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一时间,我们都很茫然。 二、研修主题 新教材不好教,教不完,原因何在呢?发现主要原因有: (1)新教材课文内容多,知识面广,信息容量大。 (2)我们的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教材以单元编写的意义, 没有对教材进行整体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篇的教学,急于完成课文中的学习要求,而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忽视了单元训练的重点。 分析以上原因,我们几位教新教材的老师共同商讨,研究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决定去尝试用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学法,探索单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由此,我们提炼出一个研修主题: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学习材料 (一)理论指导 1.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 课程标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 2.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单元整组教学”所依循的基本原则 “单元整组教学”是依据教材优势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有利开发课程资源、有利提高学习效率、且能被低年段孩子所接受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运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需遵循“五为”“四可变’’“四不能变”的基本原则。 五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培养为基点,以扎实基础为主要任务,以启迪心智为原动力,以能力形成为目标。 四可变:学习课次可变,学习方式可变,学习时间地点可变,评价方式可变。 四不能变: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客观现实不能变,学科的本体(学习并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不能变,课程的目标(培养综合的语文素养)不能变。 4.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要着眼四个方面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目标,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带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课文,明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月,我校确定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历经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了许多年42009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在语文教改科研活动中建构了“提出目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激发知识冲突——拓展延伸”的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不断,动,学校决定确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验子课题,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过去在语文的教学模式,沿袭传统的单篇教学,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长期以来“花时多收效低”的现状。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采用了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是以文化主题为核心设计的。每个专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 “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想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里,尝试通过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也就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教学。这是基于文本,而又不囿于教材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立足于教材本身,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形式。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系统论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在课程标准以“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为精神主旨下,我们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学生主体论 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研究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1 / 5 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以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收集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本研究提出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采用了“单元整体解读——聚点模块研究——整理回顾提升”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融入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运用,做好单元教学内容间的起、承、转、合各模块的聚点探究,对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都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块教学 一、研究缘起 (一)现状 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将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就内容而言,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致力于共同说明某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某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的整体把握。 数学教材秉承“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为基础性、结构性的教学内容与生发性内容的联结提供可能,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自觉的、有意义的生活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然而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不难发现数学教学由于缺乏整体性思考而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处理上,重独立课研究,轻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笔者两年来听课200余节,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特别注重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和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堂上,教师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求全”“求出彩”忙赶课的现象不绝,匆匆忙忙总是上不完。对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学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或知识点重复,或前后知识断层、衔接不当,跨度极大。 2.教学实施上,教学环节雷同、应用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和综合性 单元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在形式上是简单、现成的结论及事实的论证。以书本形式出现的数学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同一主题或单元的内容教材编排往往结构相似。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照搬教材上课,没有自己的创新和处理,造成课堂教学流程相似、模式雷同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收效不大。 3.作业布置上,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选择随意,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建构的重要途径。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被大量繁杂的教学任务所影响,或随意购买课外辅导资料练习或照抄书本练习。内容选择较随意,重复、机械操练多于有思维层次训练的现象较严重。 4.课堂总结、单元整理可有可无,或用习题代替整理,缺乏反思性 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新课教学环节讲清楚了,练习到位了,教学目标就达成了。课堂总结可有可无。所以,课堂总结或教师三言两语匆匆了结,或被作业时间无情的挤掉的想象不再少数。更有一些教师,单元教学后的《整理与复习》课干脆以练习作业代替。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能回顾学习的过程,养成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而单元知识或模块知识的整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是促进学生完成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