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1、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

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

2、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

⑴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⑺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由“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耳听、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操作训练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领域: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学会欣赏和评述,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过程与评价领域: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这三者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教学目标要反映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

⑴教学内容丰厚

相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总和。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内容,还要对教材

进行加工、整理,进行消化、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⑵教材处理变式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对教材加以改造,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既富有吸引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⑶教学问题优化

课堂提问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

⑷教学活动有效

教学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为美术教学的目标服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

⑸教学流程清晰

教学流程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它以流程的形式出现。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起到激励学习、引起动机的作用。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

⑹教学姿态平等

教学姿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论及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循循善诱。教师能尊重学生,公正、公平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⑺教学评价恰当

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平等的。评价要以自信评价为主要评价。评价还要信奉价值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讲究方式方法,评价要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要全面,要讲究科学,不能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

⑻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

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⑼媒体运用恰当

案例(一):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字数500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例如:《美丽的昆虫》

课题:美丽的昆虫

计划学时: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能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初步体验、感受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

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感受美。

教学重点:

内容: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绘画制作中体验感受自然美和生活的创造美。

解决措施:教师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逐步感受和体会色彩的美,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

解决措施:学生主动观察发现,教师进行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蜡笔,剪刀和胶水。

教师:课件、投影图片,绘画纸

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型

过程:

一、欣赏感受

二、观察发现

出示一种昆虫的不同外形

三、欣赏感受

课件的辅助教学,欣赏感受昆虫的外形、花纹和色彩的变化美。让学生加深了对昆虫美的认识,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埋下了伏笔

四、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表现

绘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或刚刚熟悉的昆虫。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可以夸张、变形。五、交流评价

教师带动学生自评、互评。

1、评评谁的昆虫外形最独特。

2、评评谁的昆虫花纹最别致。

3、评评谁的昆虫色彩最美丽。

4、师小结评议,表扬鼓励。

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自我的表现过程中,观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六、情境创作

情境创作《美丽的昆虫世界》

1、合作学习

(1)、剪贴昆虫

(2)、在原来的背景中适当再添加一些景物。

2、情感交流

(1)、评评哪些小朋友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

教师作小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平时多多创作

说说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感想和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1、欣赏感受

2、说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知道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美丽名字?

3、谁能为大家介绍这其中一只昆虫的长相特点?

师引导从外形、花纹和色彩上进行介绍。

4、你能到上边来把它的外形画一画吗?(板书出示外形)

5、它的外形还可以变成其它形状吗?(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

案例(二):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字数500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例如:

一、课时:1课时

二、内容:美术欣赏的性质与作用

三、目的:

1.解释美术欣赏的概念;

2.美术欣赏的性质;

3.美术欣赏的作用;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方法:讲述为主,欣赏为辅

五.教学准备:搜索资料(网上下载)

六.教学过程:

1.学生看书,标记课文中不明白的概念和美术术语。

2.老师讲述:

A关于美术欣赏的一些概念

a .审美活动、美术欣赏、审美功能、美术活动

b.美术活动=美术创作+美术欣赏

B.讲述第二节关于美术欣赏的性质;

a.心理过程;

b.创作活动

c.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

d.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心理活动从而提高素养,欣赏美术作品超越创作活

动从而提高素养。

C.美术欣赏的作用

a.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b.陶冶思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c.提高素养:发展审美水平;

d.美术欣赏的作用是通过一种以知识美和评价美为具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来进行的。这种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的塑造。

D.讲一点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a. 看视频

b. 学生讲

案例(三):

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此次培训内容,设计一节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记录下课堂效果,并反思此

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撰写要求:根据自身教学出发,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色彩与生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继上节课《大自然的色彩》对色彩与光的关系以及色调有了初浅了解后,进一步学习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冷暖等知识,体现知识的科学、系统和渐进关系。

选择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实力讲述本课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色彩,发现色彩美,认识色彩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

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公开课用的是53中初一二班的学生,接触学生时觉得学生太活泼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提高声音还压不住,心里有点忐忑,只有在授课环节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抄写名单的时候,和学生有了近距离的交流,发现字都还写得不错,相信他们对绘画还是有些基础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初步学习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分析美术作品及生活中简单的色彩现象,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述。能运用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识选择适当的美术手段进行表现。

2. 过程与方法

感受和认识生活中色彩的美好和丰富。尝试运用美术方法表达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色彩现象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乐于对生活中的色彩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给予足够的重视。认识色彩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亲身体验色彩表达带来的乐趣和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会用色彩搭配知识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的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教学用具:课件彩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在暑假8月20号那天,雨后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出示色卡)课件

彩虹的形成原因:气象学中的“光学现象”,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形成的七彩光谱。(科学常识)

2.图片对比:无色的世界与有色的世界的对比(课件展示由无色到有色)。

3.图片展示:生活中色彩运用的图片(美食、服饰、室内设计、风景等)

身边处处有色彩,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色彩。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色彩与生活(翻开书22页第7课)

(1)色相:(课件)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菜篮子,都有哪些颜色的蔬菜?

生:红、绿、橙、紫等。每种菜都有独特的色彩面貌,就像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固定的名字,这就是色彩的面貌,我们称之为“色相”。

(2)明度:颜色还有深浅不同,如课本22页中的草莓的红色就有深浅的不同。我们称这些深浅的程度为色彩的明度。亮色是高明度,暗色是低明度。这里所说的高低是相比较的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3)纯度:色彩的纯粹单一程度,即鲜艳程度,叫做色彩的纯度。

请同学们看23页色相环,三原色和间色是高纯度的颜色。间色与其他色混合成的复色,由于经过二次调和,纯度就会降低。任何颜色加进黑色或灰色,纯度就会降低。

小结:以上就是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只要有色彩出现,这三个因素就会同时存在。

(4)色彩的冷暖:色彩还有个特性,那就是冷暖的感觉。一切让人看上去感觉或联想到温暖的颜色,如红、黄、橘等色,都属于暖色;让人感觉或联想到寒冷的颜色,如蓝、青、紫等色,都属于冷色。当然冷暖也是相比较存在的,看色相环,红色加黄调配出的橘色就比红色加蓝调配出来的紫红要暖。

2.色彩搭配表现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现人的喜怒哀乐。

问:中国人传统习惯的喜、哀的用色是什么?

生:喜用红,悲哀用黑白。

师:出示喜怒哀乐的图片。

3.色彩搭配表现四季、感觉、性别年龄:出示图片,让学生从颜色上感受春夏秋冬、酸甜

苦辣、男女老幼。

4.色彩搭配知识:

(1)有秩序性的色彩排列在一起比较和谐,能形成不同的明暗层次。

(2)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会让人感到活泼、跳跃。

出示课本第24页图片欣赏并思考课本上的问题。

(3)这两组餐桌在色彩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

(4)分析一下左图都有哪些颜色?明度、纯度、冷暖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作业

1.学生为手表进行色彩搭配并填色。

2.教师巡视辅导,解决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便于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四.作品展示

从各组选出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评选出“最具人气的色彩搭配师”。

五.课堂小结

1.齐读: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丰富又美丽

千变万化巧搭配美好生活多绚丽

2.好的色彩搭配使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表达心情,点亮生活。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发觉生活中的色彩美。

课后反思: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语言激励学生,毕竟在相同的班级已有两位老师上了两节美术课了,我这第三节他们一定有些疲惫了,没想到学生回答说不累,增加了我教课的信心。本课可以说是复习了小学的一些色彩知识,我利用大量色彩鲜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是这么的美丽,激起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欲望。在展示四季、男女老幼、喜怒哀乐时,我用的图片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后面的课本练习题,学生也不太举手,我就点名提问,或和大家一起探讨回答,不让课堂冷场。在作业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用了我自己设计的手表造型,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手表造型可能有点弱,再搭配色彩上有一定的局限。学生的自评环节不太成功,上台的学生都变得害羞了,底下的学生评委也都不太公正,打了友情牌,所以没有分出什么高下,我每人都赠予了一张我画的卡通画。40分钟很短,要想让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很难,只有靠今后的练习和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消化知识。让我感动的是,上完课学生问我是不是以后就来给他们教课,我遗憾的摇摇头,短短的一节课,能让学生喜欢并接受我的授课方式,我很欣慰。今后还需更加努力。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1、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 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 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 2、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 ⑴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新课程教案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 开篇小语: 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而这一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所是课堂。所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两方面的要素:课堂中的群体——老师和学生;所发生的行为一一教与学。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实现了制定的目标。 培训内容与方式: ·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展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研讨内容 ·统一认识: 1、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2、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3、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请注意的几个问题 4、教学目标的确定 5、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课改前: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态度和科学方法。 1、传统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未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分类。 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3、知识目标中,描述行为水平的动词选择不当。使得要求太高,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 4、目标不够具体,太笼统,含糊不清,难以具体操作,缺乏层次,不具备可测量性。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标准性原则:只能以国家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2、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进行考虑。即由中学教学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联的整体系统。 3、适应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具体性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 在学科新课程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新课程的主体。因此,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学生观融入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课程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前总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又因为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作品看似画得很好,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不利。通过素质教育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我在课堂上甘愿做?绿叶?和?铺路石?,辅助和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学生的美术学习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美术课也上得轻松而生动了。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为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一)运用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搞好教学?开场白?,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愿望。所以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比如在上一年级《你我他》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臵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如:在上二年级《会变的线条》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用摸线条、听线条、看线条、画线条等形式理解和感受线条,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也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 (二)教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表现在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设计生活中的标志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设计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题目: 设计生活中的标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8册第4课)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设计生活标志》这一课很好地体现这一要求。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教材从日常生活出发,内容涉及标志的作用、特点、分类及设计标志的构思、取材等诸多方面,进而引导学生为学校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领悟美术在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2.本节主要内容: 标志的作用、特点、分类及设计标志的构思、取材等诸多方面。 学生分析: 此课是新教材中的新课,以前的教材从未涉及过。通过上网、翻阅书刊和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我把此课的教学任务定在了:理解标志的作用,了解标志的特点和掌握标志的基本设计方法上。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标志的应用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标志的作用、特点及如何设计等问题都存在疑惑,同时在现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标志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便捷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标志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以后生活、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本节课的

学习内容,在校园中寻找标志、寻找校园中什么地方还缺少标志并设计一个,学以致用,将会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对于课件中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理解标志的特点,教师适时地设计校园中一个标志的全过程,让学生“全景式”的了解设计方法,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教学理念: 关注生活,了解标志、 认识标志,遵守标志、 设计标志,服务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标志的作用及特点;掌握标志的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联想、概括的方法,通过交流、观察、实践等多种手段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标志的设计语言,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并动手美化自己的生活,用标志指导自己的行为,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标志的作用、特点及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的标志简洁、美观、易识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PowerPoint制作的教学幻灯片,收集的图片标志、情景简笔图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标志图片、水彩笔、尺规工具、作业纸、剪刀、胶水、评价用的“红苹果”(本校的特色)等等。 教学过程:

专题讲座如 何 做 好 中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设 计 (5000字)

专题讲座如何做好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问题什么教美术教学设? 如何做好美术教学设计? 做好美术教学设计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 还有人会说:没有美术教学设计,我也能上好美术课等等。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连接起来,(强调)把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连接起来。 ? 这里边有这样几种分类: (宏观的整 ? 总体设计——对学科的课程所进行的系列安排与策划。 体的) ? 模块设计——对学科下各门类的系统教学内容所制定的实施方案。

(阶段的) ? 单元设计——对整合教学内容自成独立体系的教学内容所制定的实施方案。(画种 风格流派等等) ? 课题设计(或一节课的设计)——对课程的标题内容所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这 是我们美术教师上课要用的) 二、美术教学设计的特点意义 ? 教学设计 ? 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这里边包括) ? 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对教材的把握。 ? 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认识。 ? 对各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的设想,以至怎样创设情境,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 这些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明确地体现于教学设计文本之中,使之条

理化、具体化、 科学化。这是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一步。 同时我们要说《教学设计》不是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的描述,它需要教师倾注教学热情,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聪明才智,调动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经历一个教学研究、提炼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说这也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实践,那么从更大范围上讲,也是教学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是最宝贵、最鲜活和最实用的教学资源。 1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就能够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 是实施教学课程的前提 ) 2 、做好教学设计(就是)增强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育素养) 3 、教学设计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文字组织语言表述知识积累同时促进学习) 4 、(基于以上 3 点)做好教学设计是从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设计成长进步的) 三什么叫有效教学 ?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几十年来,在中国学校一直沿用“告诉”教学。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和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设计和研究的学习,特别是听了石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有感触,先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对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谁来教、谁来学、在哪儿教、在哪儿学、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教、用什么学所进行的策划。其主要内容应该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设计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等方式,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次,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且要促使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再次,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设计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第一、要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环境的构建统一起来,使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形成有序运行的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做到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并重。 第二、教学设计应当坚持系统观,种种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及媒体等因素的配合与整合。教师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

小学美术《中国福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福文化 一、春节序曲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喜欢过春节吗? 生:喜欢 师:听到同学们这么整齐响亮的回答,看样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春节,老师也特别喜欢春节,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快乐的春节。请同学们仔细看: (播放春节微课程) 师:看到这一幕,谁能谈谈你眼里的春节,或者说你心目中的春节是什么样的? 生:春节能一大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肯定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生:春节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和爸爸一起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春节能放鞭炮(哈哈,男孩子都挺喜欢) 生:春节能收压岁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了) 师:听到同学们这么说,老师仿佛也感觉到了春节时快乐、热闹、喜庆的场景。老师的春节就想用一个字去表达。那就是——“福”(板书: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所写的这个“福”字,这个“福”与我们平时用钢笔写的福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也很会表达。老师采用的是书法双钩的方式把它写出的。这样同学们能很直观形象的看到“福”字的笔画的精细变化。 师: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用“福”字来装点生活,你们看(出示微课程,和学生配合说——)灯笼上——有福,装饰画上——有福,门上——有福,窗上——有福,家里还有——福,就连明星的衣服上也有——福,可以说“福”真是无处不在的。这节书法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人向往的“福”,体会博大精深的“福”文化。 二、探究起源追溯演变。 过渡语:说到福字的来源,老师想起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封神英雄榜》,大家看过吗? (生:看过)在这部电视里有的一个主要人物叫姜子牙,在姜子牙身上还发生过一个与“福”字有关的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福文化的学习。 (播放微课程:中国福文化) 相传姜子牙在封神时—— 师:其实福字的故事和典故还有很多,比如:人们为什么喜欢把福字印倒,还有的干脆就是倒着贴的(此处,稍做停顿,如果有举手的同学,就说,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知道的真不少,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如果没有举手的,就说,这个同学们可以下课上网搜索一下由来。)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

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重点在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动手动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 史三城2010年11月30日 17:33 浏览数:1103 | 评论数:0 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学科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科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科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 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方法及其实施方案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 新教学理念下的N种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引导 探究 发现 总结 应用 1、引导:创设问题情境、示范探究方法、说明游戏规则 2、探究: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师生合作 3、发现:交流和比较发现结果(必要时再探究) 4、总结:归纳总结发现结果,纠正错误,提高认识 5、应用:应用结果解决问题,深化认识,丰富经验 运用该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 引导环节要明确具体,让学生真正搞清自己要做什么 耐心(忍耐)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探究活动应有始有终,对学生有所交待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从中获益 教师应成为教材使用的主动者和创造者(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围绕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效率和效益 几个供讨论的问题 学生在一起聊天,但不会讨论,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经常偏离主题,怎么办? 学生的说明别人听不懂,怎么办?

小学美术中国龙教案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中国龙》教学设计 大镇第三小学xxx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初步了解龙的历史、特征。 2.能力目标:在自学、合作交流中使学生能抓龙的动态及头、身、尾部特征,并创作出龙的绘画。 3.情感目标: 在学习中,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龙的特点、造型、动态,并用线条绘制出一条龙的图案。 教学难点:利用正确的作画步骤,抓住龙的各部分特征,利用线条的变化画出龙的动态。 教法:启发引导法、互动探索法、直观示范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互动评价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扇神奇的大门后面有什么? (播放舞龙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舞龙) 2.教师导语: 龙曾经是原始人崇拜的图腾,寓意着幸福,吉祥,威武。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态由简洁抽象到繁复华丽不停地演变着,龙文化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也自

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学习第十课《中国龙》。 二、讲授新课: 1.首先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1)知道“龙”的文化历史及特征。 2)能抓住龙的动态及头、身、尾部特征,创作出龙的绘画。 3)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检查自学情况: 上节课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于龙的小资料,今天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资料呢? 1)龙形象的由来。 2)龙的各部分像什么? 教师小结:关于龙的造型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就是: 龙的额头像骆驼额头; 龙的角像鹿的角; 龙的眼睛像老虎的眼睛; 龙的身体像蛇的身体; 龙的鳞片像鱼的鳞片。 龙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 3.提问:通过刚刚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龙的身体像蛇的身体,蛇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 1)议一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龙都有哪些动态呢? 2)教师出示课件: 龙的各种动态:升龙降龙坐龙行龙、双龙戏珠. (师生共同分析龙身上的线条)

最新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美术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作业方法、手段单一,作业目的与内容比较机械,评价片面性,作业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那么,怎么通过美术课堂作业,促进教学创新,儿童思维创意呢?多元化设计美术作业,可以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给学生思维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么对美术课堂作业进行创意设计呢? 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现选择几种分析如下。 一、“生活化”作业――选“材”创意,点燃激情 “生活化”作业是指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美术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来源,喜怒哀乐皆收于画笔下。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体验美术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的表现手法。 1、作业题材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奇怪的事,有趣的事,愤怒的事天

天发生,可学生却咬着笔尖痛苦于无事可画,无形可画。美术课的内容选择、作业定位要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定,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实践、去发现,去表达。例如浙美版第8册《生长的植物》一课,曾看到有一位年轻老师摈弃教室中摆放的五花八门的植物盆栽,却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出示的植物,极力去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此时,屏幕中的植物是“死”的,距离是远的,心灵是不会被感动的。可想而知,作业是无趣无生命的。学生要由感受在先,才能有表现在后。因此,作业内容要从生活中来,这样才会生动、真实,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2、作业材料从生活中来 在一线美术课堂中,美术作业已不仅仅限于一张作业纸那么简单。丰富的材料带给创作者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浙美版第11册《街市新貌》一课,课前分析学生从生活中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感受到经济的迅速发展。课堂中学生赏析极具个性的店面设计,独特的色调,夸张的物件摆设,带着这种生活体验和创作冲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利用不同的材质、纹理、色彩等特征,巧妙的去设计制作出趣味十足的店铺造型作品。蛋糕纸托变成了浪漫的太阳伞(图1);巧克力盒变成了店面墙(图2);塑料薄膜变成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2c2553908.html,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审视当下美术教学审美性原则的落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21期.张小抗. [2].角色扮演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美与时代(下旬刊)》.2014年5期.尹艺. [3].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改变中小学美术教学“单一化”的策略. 《大众文艺》.2014年23期.秦霄. [4].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参花》.2013年24期.王青. [5].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9期.王成. [6].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成败. 《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李娟. [7].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12年2期.李晓勇. [8].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2年71期.曹亚丽. [9].包豪斯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2012年9期.赵帅. [10].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衔接. 《成才之路》.2010年23期.吴海静.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方法的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严威.美术学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https://www.doczj.com/doc/2c2553908.html, [2].我国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次数:6 作者:刘迎春.学科教学(美术)华东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3].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被引次数:11 作者:李文宇.学科教育首都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4].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陆元玉.学科教学(美术)杭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5].诗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然.学科教学(美术)华中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6].济宁孔孟文化资源在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莎.学科教学(美术)广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7].论情境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作者:王成鑫.美术学杭州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实践.被引次数:1 作者:马敏.学科教学(美术)四川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9].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研究——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课例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王媛媛.学科教学(美术)山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10].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质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陈晓蕾.美术课程教学论上海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发挥高校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付文娟.郑伟红.赵敬蒙.孙燕.于光,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2]试论中学设计教育与教学. 尹艺,2008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交流会 [3]文化视野下的河南中小学民间与乡土美术课程建构. 李蕾.郭珂,2015全国第四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

新课程教学设计点击

新课程教学设计点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及时适应改革的需要,上好一节课,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开展, 如何上好一节课是当前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知识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当然这是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包含这方面的意义,当然也离不开对学生人生 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下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即“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教师在设计教学 目标时,往往更多的追求形式,对目标扩大化,就一节课往往涉及到对学生进 行怎样的情感教育,树立怎样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在一节课中,要完成 这样那样的目标,往往会出现目标过大、偏离实际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学目 标要细化、要具体、要科学化。教师在知识目标教学中,渗透过程和方法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内容、及科学规律中 感受更高层次的含义,这样会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资源的采集 2.1 注重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资源在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有效利用课本知识资源(包括文字、符号、公式、 模型、图表、实验)的同时,应用网络资源和课本相关的课外资料,来充实课 堂内容。笔者认为,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是教师对课堂设计的重要 环节。教学资源并非只限于课本和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从自然界中采撷,也可以 社会环境中挖掘。笔者这里提议,教师在教学中,更能紧紧抓住教学过程,开 发课堂资源。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判断和提供的素材,教师应及时做 出反映,师生共同开发资源,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甚至于更深层次的挖掘这 方面的内容,会使教师的教学有了生机,并且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 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譬如,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讲“坐井观天”一课,提 出这样一个问题,青蛙问小鸟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鸟说:“看到了大山、小草、树木……”青蛙不解,于是跳出井口,这里教师让学生发言,说青蛙跳出井口 后最想干什么?小朋友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很满意,但有一位同学回 答说:“青蛙看了看外面的世界,又想跳回井中”,教师不解,觉得这位学生的回 答与自己的课堂设计不相符,让这位学生不要讲话。这位学生很不高兴,后来 教师问及他的想法,他说:“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你争我斗,环境被严重污染, 并且还有野兽吃自己,它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还是回到井中那片纯洁的属于自 己的天地”。其实,这位同学的表述中,暗含着当今社会较为关注的“和谐社会的 建立,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深层含义。如果将这些内容加以发挥,应用到 课堂上,会使这堂课更具活力,更具有教育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资源的采集时,应更加关注课堂资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开展。 2.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升入课堂,利用网络资源,应 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能将课堂教学资源及教学内容,更加直接的展示给学生, 并且通过动画演示,音像资料,使课堂生动有趣。但是,有些教师在应用多媒 体课件时,并不能作到恰到好处,要么堆积资料,要么滥用动画特效,追求时尚,不顾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合理。在有些时候,应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画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画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美术画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