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

D.劳倦所伤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人时所产生的症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分数:2.00)

A.由表入里

B.由阳转阴

C.里邪出表√

D.正虚恋邪

解析:解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症属

(分数:2.00)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症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分数:2.00)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解析:解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燥,尿黄属里热证特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分数:2.00)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大便秘结

B.五心烦热√

C.痰涎壅盛

D.高热

解析:解析: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五心烦热为虚证的临床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7.八纲中的虚实辨证是辨别疾病的

(分数:2.00)

A.病位

B.病因

C.病性

D.邪正盛衰√

解析:解析: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下足,实指邪气盛实,通过虚实辨证可以掌握患者邪正盛衰情况,为扶正和驱邪治疗原则的确立提供治疗依据D。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脉沉有力√

B.

C.大便稀溏

D.身倦乏力

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侯。脉沉有力为实证的临床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9.病人脘腹胀满疼痛,按之痛减,时有缓解,脉弦按之无力,此属

(分数:2.00)

A.虚实灭杂

B.因虚致实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解析:解析:疾病本质属虚证,但又出现一些类似实证的现象,称为真虚假实证。腹部胀满,脉弦等属于类似实证的现象,但腹满时有缓解,按之痛减,不似实证之腹满不减,拒按。其原因是机体正气虚弱,气化无力所致。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分数:2.00)

A.而白少华

B.脉细舌净

C.畏寒肢冷√

D.形体消瘦

汗,舌淡胖嫩,脉虚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1.虚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分数:2.00)

A.舌苔薄黄

B.身热夜甚

C.日晡潮热

D.五心烦热√

解析:解析:虚热证的临床者现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或劳热,盗汗,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阳证的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面红目赤

B.呼吸微弱√

C.躁动不安

D.口渴饮冷

解析:解析:阳证以亢奋,躁动,功能亢进,红赤,分泌物粘稠等为主要特点,呼吸微弱属阴证的临床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3.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可见下列哪一证候

(分数:2.00)

A.表证

B.表邪人里

C.半表半里证√

D.表里同病

解析:解析: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属半表半里证,与其它病症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的表现是

(分数:2.00)

A.壮热烦渴

B.神昏谵语

C.尿赤便干

D.脉细数√

解析:解析: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脉细数属虚证的临床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15.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

(分数:2.00)

A.发热,恶寒,无汗

B.恶风有汗√

C.汗出脉缓

D.恶风,头痛,项强

解析:解析:表虚证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无力为辨证要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二、 B1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

A.因虚致实B.寒证化热C.寒热错杂D.真寒假热(分数:4.00)

(1).起病时恶寒,流清涕,咽喉疼痛。现喉核红肿,发热,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为(分数:2.00)

A.

B. √

C.

D.

解析:

(2).长期小便淋漓不尽,下肢厥冷,气短,食少便溏,近日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痛,舌淡脉弱,为(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解析:寒证化热指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如寒湿痹病,初为关节冷痛,重着,麻木,病程日久,或过服温燥药物,而变成患处红肿灼痛;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痰湿凝聚的阴疽冷疮,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转为红肿热痛而成脓等;虚证转实:如心阳气虚日久,温煦无能,推运无力,则可血行迟缓而成瘀,在原有心悸,气短,脉弱等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尔后出现心胸绞痛,唇舌紫暗,脉涩等症,则是心血瘀阻证,血瘀之实已超过心气之虚,可视作虚证转实。所以选B,选A。

A.心悸,气喘,胸闷,脉结B.咳嗽,咯痰,胸闷,气喘C.畏冷,肢凉,舌胖,脉迟D.浮肿或久泄,完谷不化(分数:4.00)

(1).上述哪项为阳虚证的共有症(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阳虚共有症效哪项为肾阳虚证(分数:2.00)

A.

B.

C.

D. √

解析:解析:伤阳者,以阳气虚的表现为主。由于阳失温运与固摄的功能,故可见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滑脱,小便失禁等。阳虚则阴寒盛,则舌胖嫩,脉虚沉迟。其中肾阳虚的表现为浮肿或久泄,完谷不化,所以1题选C,1题选D。

A.寒证化热B.热证转寒C.真热假寒D.表里俱热(分数:4.00)

(1).今大突起发热,欲呕,腹泻,神昏肢厥,胸腹灼热,面色灰暗,舌红苔黄,脉沉数,为(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原为关节冷痛,寒冷时为甚,服药酒后好转,近变为局部灼痛,口干,尿黄,脉弦,为(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是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亦称阳盛格阴证。表现为假寒,四肢凉甚至厥冷,面色紫暗,脉沉迟,真热:神识昏沉,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脉: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寒证化热指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如寒湿痹病,初为关节冷痛,重着,麻木,病程日久,或过服温燥药物,而变成患处红肿灼痛;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痰湿凝聚的阴疽冷疮,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转为红肿热痛而成脓等。所以选C,选A。

A.表热证B.表寒证C.里热证D.表虚证(分数:4.00)

(1).发热,口渴喜饮,咳嗽气喘,咯黄痰,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分数:2.00)

A.

B.

C. √

D.

解析:

(2).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微渴,苔薄色黄白相兼,脉浮数,为(分数:2.00)

A. √

B.

C.

D.

解析:解析:首先从题干中看出两题都有发热和脉数的描述,确定两者都为热证,结合表里病症的鉴别,选C,选A。

三、 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

16.表证的临床表现是

(分数:2.00)

A.脉浮√

B.舌红苔白

C.身热不扬

D.恶寒发热√

解析:解析:表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

17.里邪出表,反映

(分数:2.00)

A.病势减轻√

B.邪有去路√

C.邪盛正衰

D.邪轻正衰

解析:解析:里邪出表多反映邪气渐退,病势减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18.里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外邪直接侵犯脏肠√

B.内有素食,外感风热

C.旧疾加新疾

D.情志内伤√

解析:解析:里证的成因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人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所致,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而阴阳逆乱而致病,四是病理产物性病因所引起的疾病。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

19.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分数:2.00)

A.颧红如妆

B.口渴饮冷√

C.苔黑而润

D.恶热喜冷√

解析:解析:热证的表现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

20.寒症和热证的辨别要点是

(分数:2.00)

A.面色赤白√

B.口渴与否√

C.小便短赤与清长√

D.舌苔的厚薄

依据。热证以恶热喜凉,面红,渴喜冷饮,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辨证依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21.辨别虚证和实证的要点是

(分数:2.00)

A.脉的有力无力√

B.发热的有无

C.舌的苍老与娇嫩√

D.语声的高低√

解析:解析:形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息微,痛处喜按,舌淡嫩无苔或少苔,脉象虚弱无力属虚证。形体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属实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22.一般可以成立的提法是

(分数:2.00)

A.内脏疾病均属里证

B.表证病变较为轻浅√

C.里证病位多在脏腑√

D.里证病变较为深重√

解析:解析:四项中A选项“内脏疾病均属里证”的提法是错误的,表证病变较为轻浅,里证病位多在脏腑,里证病变较为深重,里证病变较为深重这些描述没有问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23.表里辨证的意义有

(分数:2.00)

A.辨别病位的浅深√

B.提示病情轻重√

C.提示邪正盛衰

D.提示病变趋势√

解析:解析: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位的深浅,预测病情发展的趋势。并无提示邪正盛衰此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分数:2.00)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虚脉√ 解析:解析:虚脉的脉象是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2.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 A.脉位√ B.脉形 C.力度 D.脉率 解析:解析:濡脉是浮细无力而软,弱脉是沉细无力而软。故二者的区别在于脉位。 3.“游虾脉”脉的特征是 (分数:2.00) A.脉来弦急,如循刀刃 B.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脉在皮肤,头定尾摇 D.脉在皮肤,如虾游水√ 解析:解析:A选项是偃刀脉;B选项是雀啄脉;C选项是鱼翔脉。故选D。 4.王叔和《脉经》确定了多少种脉象 (分数:2.00) A.18 B.20 C.24 √ D.27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脉象。 5.李士材《诊家正眼》记载脉象多少种 (分数:2.00) A.18 B.20 C.24 D.28 √ 解析:解析:《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6.“三部九侯”诊法中“下部地”诊断意义是 (分数:2.00) A.候肺之气 B.候胸中之气 C.候心之气 D.候肾之气√ 解析:解析:A选项是三部九侯诊法中“中部天”;B选项是三部九侯诊法中“中部地”;C选项是三部九侯诊法中“中部人”。

7.诊脉的最佳时间是 (分数:2.00) A.平旦√ B.日中 C.日夕 D.夜半 解析:解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8.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多少次脉跳的时间 (分数:2.00) A.30 B.40 C.50 √ D.60 解析:解析:古人提出脉诊需要诊“五十动”,就是指一般诊脉不应少于50次。 9.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主要是针对多大龄儿童 (分数:2.00)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5岁以内 D.7岁以内 解析:解析: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是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10.结脉与代脉,促脉的共同特点是 (分数:2.00) A.脉率均小于五至 B.脉势上均充实有力 C.在脉搏搏动范围上都较小 D.均有歇止√ 解析:解析:A选项是迟脉,缓脉,结脉的共同特点;B选项是实脉,洪脉的共同特点;C选项是短脉和动脉的共同特点。 11.下列不属于牢脉的主病是 (分数:2.00) A.阴寒内积 B.寒痰瘀血√ C.疝气 D.癓积 解析:解析:选项是结脉的主病,其余三项皆是牢脉主病。 12.下列脉象中不属于应指无力的脉象是 (分数:2.00) A.细脉 B.微脉 C.代脉 D.紧脉√ 解析:解析:选项是应指无力的脉象,其余三项皆是应指无力的脉象。 13.下列脉象可见于平人的是 (分数:2.00) A.革脉 B.缓脉√ C.动脉

10中医本科《中医诊断学》 B试卷

南阳理工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系 专业 班级 姓 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专业:10级中医本科 课程:《中医诊断学》试卷 大 题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 分 签 名 评卷人(签名):复核人(签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请把答案填在 对应方框内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D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C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A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A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D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 )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A ) A.虚寒 B. 实热 C.湿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C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C )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B )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A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B ) A.痰湿困脾 B.中气不足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D ) A.胀痛 B.灼痛 C.冷痛 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B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D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B )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D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分数:2.00) A.姓名 B.性别 C.年龄 D.主诉√ 解析:解析: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分数:2.00) A.生活经历 B.精神情志 C.饮食嗜好 D.素体健康状况√ 解析:解析: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有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3.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属 (分数:2.00)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日晡潮热√ D.阳明潮热 解析:解析:日晡潮热为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为骨蒸潮热。 4.厥阴头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B.后头痛连项 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D.巅顶头痛√ 解析:解析: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痛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 5.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分数:2.00) A.胃阴不足 B.脾胃湿热 C.胃火亢盛 D.胃强脾弱√ 解析:解析: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 6.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分数:2.00)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解析:解析: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淤血的表现。因淤血内阻,津失输布,故口干,体内津液不亏乏,故但欲漱口不欲咽。 7.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分数:2.00) 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解析:解析: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多因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 8.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隐痛 B.绞痛 C.胀痛√ D.灼痛 解析:解析:胀痛之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 9.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 (分数:2.00) A.肝胆火盛√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肾精亏损 解析:解析: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雍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物损伤耳窍所致。 10.消谷善饥是因 (分数:2.00) A.脾胃虚弱 B.肝胆湿热 C.胃阴不足 D.胃火炽盛√ 解析:解析:消谷善饥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11.尿后余溺是由下述何项所致 (分数:2.00) A.肾阳不足√ B.肾阴亏损 C.瘀血内阻 D.肾气不足 解析:解析:尿后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住与尿路所致。 12.崩漏的表现是 (分数:2.00) A.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 B.非经期出血不止√ C.经行点滴即止 D.经期经常错后 解析:解析: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引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

中医诊断学试卷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医诊断学试卷(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A型题(请从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哪项不是精亏神衰的失神表现?(D ) A.面色无华B.呼吸气微C.肌肉瘦削D.神昏谵语E.动作艰难2、病人卧时喜向外,身轻自能转侧,多属:(A ) A.阳证、实证、热证B.阴证、寒证、虚证C.气血大虚 D.脱血夺气E.肺气上逆 3、实热病人的唇色是:() A.淡白B.樱红C.深红D.青紫E.青黑 4、黄燥苔常见于:() A.表热证B.实热证C.湿热证D.虚热证E.假热证 5、消谷善饥是指:() A.无饥饿感B.厌食油腻C.偏嗜异物D.饥不欲食E.多食易饥6、口甜而粘腻,多属:() A 脾胃气虚 B 脾胃湿热 C 肝胃蕴热 D 食积内停E肝胆湿热 7、“四季平脉”应是:() A.春钩、夏弦、秋石、冬毛B.春弦、夏钩、秋石、冬毛 C.春弦、夏钩、秋毛、冬石D.春石、夏弦、秋毛、冬钩 E.春毛、夏石、秋钩、冬弦 8、典型的虚脉特征是: A.沉细而软,应指无力B.脉体如线,软弱无力 C.极细极软,若有若无D.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E.浮而细软,应指无力 9、大便先干后稀,多属: A.脾虚B.伤食C.肾阳亏虚D.大肠湿热E.胃肠实热 10、下列哪项对诊断脾不统血证最无意义:() A.皮肤见紫斑B.面白或萎黄C.头晕目眩D.口苦齿衄E.疲乏气短11、诊断心血虚证,下述哪项最无意义?() A.头晕眼花B.烦热盗汗C.心悸怔忡D.失眠多梦E.舌淡脉弱 12、下列哪项不属肺病的常见症状:() A.咳嗽B.喘促C.咯痰D.口燥E.胸痛 13、下列哪项一般不见于膀胱湿热证:() A.尿频B.尿痛C.尿急D.血尿E.尿失禁 14、肝风内动不包括下列哪项:() A.血虚生风证B.阴虚动风证C.热极动风证D.风中经络证E.肝阳化风证15、下列哪项对诊断肝郁气滞证最无意义:() A.胸胁胀痛B.情志抑郁C.月经停闭D.面色发黄E.少腹窜痛 16、下列哪项不宜诊断为胃阴不足证?()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二、单项选择题 16、D17、D18、C19、C 20、A21、B22、B23、B24、C25、C26、C27、C 28、B29、D 30、C31、B32、A33、C34、C35、B 36、C37、B 三、多项选择题 38、B、C、D39、A、B、C、D 40、A、B、C、E 41、A、B、D、E 42、B、 C、D、E43、A、B、D、E 44、A、C、E45、A、B、C、D 46、A、B、C、D、E 47、A、B、C、D 48、 A、B、C、D 49、A、B、D、E 四、填空题 50、寒;痛;瘀;惊风51、血虚;热盛伤津;阴精耗损52、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53、里;热;热重;热结54、五心烦热(或骨蒸发热);身热不扬55、湿邪困阻气机;瘀血 56、胃火亢盛,腐熟太过;胃阴不足,虚火内扰57、虚;寒 五、问答题 58、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无苔的,称剥落苔。全舌之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镜面舌。剥落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胃阴枯涸,不能上潮至口所致。 59、细脉:脉象;细直而软,应指形如蛛丝,沉取不绝。主病:诸虚劳损,湿病。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主病:肝病、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治则为和解表里。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2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2000年第21题)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劳瘵 E.痰饮√ 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虚里动态,属于识记型考题。左乳下虚里动而应衣。是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属危重证侯;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多为痰饮。故选E。 2.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问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1998年第16题) A.血热瘀滞 B.肾阴耗竭 C.气滞血瘀 D.动风先兆√ E.湿热熏蒸 此题考查小儿面部色诊,属于识记型考题。鼻柱、眉问青紫,为惊风先兆。 3.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鉴别( )(1998年第17题) A.主色与客色 B.常色与病色 C.主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善色与恶色√ 此题考查面色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对于病人的面色来说。都是病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故首先应该鉴别。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1998年第25题) A.脾气虚弱√ B.肝郁乘脾 C.命门火衰 D.湿盛伤脾 E.食滞肠胃 此题考查望诊中望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大便先干后溏属于脾气虚弱;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乘脾;命门火衰和湿盛伤脾,可见泻痢不止。食滞胃肠可见肠鸣矢气,泻下酸腐。故选A。 5.身热不扬的发热,是由于( )(1998年第26题) A.脾气虚损 B.阴经郁热 C.风寒湿痹 D.湿遏热伏√ E.阳明腑实 此题考查发热的病因,属于识记型考题。所谓身热不扬是指病人自感热甚,但初按肌肤则不甚热,按之稍久方觉有灼手感觉。这是因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故选D。 6.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1997年第16题) A.吉中之顺√ B.吉中之小逆 C.正病正色 D.凶中之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 试卷1 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试卷1-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分数:2.00)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虚脉√ 解析:解析:虚脉的脉象是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2.结脉和促脉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 A.脉形 B.力度 C.脉率√ D.脉律 解析:解析:结脉的脉象特点是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故二者的区别在于脉率。 3.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 A.脉位√ B.脉形 C.力度 D.脉率 解析:解析:濡脉是浮细无力而软,弱脉是沉细无力而软。故二者的区别在于脉位。 4.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分数:2.00) A.湿热内蕴 B.邪热结聚√ C.真寒假热 D.真热假寒 解析:解析:迟脉主病有邪热结聚,寒证。 5.“游虾脉”脉的特征是 (分数:2.00) A.脉来弦急,如循刀刃 B.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脉在皮肤,头定尾摇 D.脉在皮肤,如虾游水√ 解析:解析:A选项是偃刀脉;B选项是雀啄脉;C选项是鱼翔脉。故选D。 6.下列哪种脉象不主实证 (分数:2.00)

B.滑脉 C.结脉 D.弦脉 解析:解析:革脉主病有亡血、失精、半产、崩漏,皆是虚证。. 7.王叔和《脉经》确定了多少种脉象 (分数:2.00) A.18 B.20 C.24 √ D.27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濒湖脉诀》记载了27种脉象;《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8.李时珍《濒湖脉学》共载了脉象多少种 (分数:2.00) A.18 B.20 C.24 D.27 √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濒湖脉诀》记载了27种脉象;《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9.李士材《诊家正眼》记载脉象多少种 (分数:2.00) A.18 B.20 C.24 D.28 √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濒湖脉诀》记载了27种脉象;《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10.下列属于李延罡的脉学专著是 (分数:2.00) A.濒湖脉学 B.脉诀汇辨√ C.诊宗三昧 D.脉理求真 解析:解析:李时珍《濒湖脉诀》;李延罡《脉诀汇辨》;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 11.下列属于黄宫绣的脉学专著是 (分数:2.00) A.濒湖脉学 B.脉诀汇辨 C.诊宗三昧 D.脉理求真√ 解析:解析:李时珍《濒湖脉诀》;李延罡《脉诀汇辨》;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 12.下列属于周学霆的脉学专著是 (分数:2.00) A.濒湖脉学 B.脉诀汇辨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A)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 型题:题干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或为叙述式,或为否定式。答题时,(一)A 1 要求在5个备选答案中肯定或否定1项,作为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属于“症状”的是 ( ) A. 喉中痰鸣 B. 心烦失眠 C. 舟状腹 D. 苔薄白 E. 脉沉细 2.我国现存的最早脉学专著是 ( ) A. 脉决汇辨 B. 濒湖脉学 C. 脉经 D. 崔氏脉诀 E. 脉诀刊误集解 3.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使面色发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称为() A.客色 B.主色 C.常色 D.善色 E.恶色 4.下列哪项不是面色白的主病() A.虚寒 B.气血不足 C.失血 D.热证 E.阳气虚弱 5.“望色十法”中“清浊”是判断病情的() A.表里 B.虚实 C.阴阳 D.轻重 E.新久 6.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 A.痰湿阻肺 B.水气痰饮 C.肺实气逆 D.肺虚体弱 E.痰饮停肺 7.外感热病,邪热深入营血多见() A.红舌 B.绛舌 C.紫舌 D.青舌 E.以上皆非 8.舌苔腻而滑,多为() A.时邪挟湿 B.外感风寒 C.食积内停 D.痰饮上泛 E.痰湿化热 9.观察舌苔,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 A.舌苔的有无 B.舌苔的润燥 C.舌苔的厚薄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有根与无根 10.苔黑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 A.热入营血 B.热极津枯 C.肾阴亏虚 D.寒极 E.湿热 11.问现在症的方法,首先应该是() A.问寒热情况 B.按十问内容逐项询问 C.根据症状进行询问 D.根据体征进行询间 E.抓住主症展开询问 12.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是() A.隐痛 B.灼痛 C.胀痛 D.掣痛 E.绞痛 1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膀胱湿热证的特征表现() A.尿频 B.尿急 C.尿痛 D.遗尿 E.尿黄

2018年医学考研:《中医诊断学》练习题

2018年医学考研:《中医诊断学》练习 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A、寒邪束表,卫气失宣 B、阳虚失于温煦 C、阴寒内盛,阳气被郁 D、以上都不是 24、饮停胸胁,症见胸胁饱满,咳嗽时牵引作痛。此属() A、痰饮 B、支饮 C、悬饮 D、溢饮 25、患者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胁痛如刺,拒按,舌淡有紫斑,脉沉涩。此属() A、气虚证 B、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气血两虚证 26、患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此属()

中医诊断学试卷A套 B套(带答案)(13中医1)汇总

A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现存舌诊的第一部专著为( A) A.《伤寒金镜录》 B.《观舌心法》 C.《舌鉴》 D.《舌苔统治》2.巅顶痛,病属( C)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厥阴经 D.少阳经 3.口甜并有粘腻感,常提示(B ) A.肝脾不和 B.脾胃湿热 C.食积伤胃 D.肝气犯胃 4.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者,多见于:( B) A.表证 B.里热证 C.惊风 D.血络郁闭 5.病人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乏力,动作迟缓,谓之(D )A.得神 B.失神 C.假神 D.神气不足 6.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C )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少阴肾经7..舌绛苔少或无苔者,多提示:( C) A.实热证 B.血瘀证 C.胃肾阴伤 D.气滞证 8.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者,多属(B ) A.郑声 B.独语 C.狂言 D.谵语 9.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属( D)A.喘证 B.哮证 C.短气 D.少气 10.气滞血瘀的痛证可见(B ) A.革脉 B.涩脉 C.紧脉 D.迟脉 11.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者,是(A ) A.洪脉 B.滑脉 C.数脉 D.实脉 12.鉴别表证和里证,下列哪一项最主要?(C ) A.脉浮或沉 B.舌苔白或黄 C.有无恶寒发热D.有无头身疼痛13.“亡阳”之汗的特点是:(D ) A.汗热味咸 B.战栗汗出 C.但头汗出 D.汗冷味淡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心病的常见症状?( B)

A.心胸憋闷作痛B.急躁易怒 C.心悸怔忡 D.失眠多梦 15.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的共有症状是( A) A.便溏肢倦 B.肢体困重 C.脘腹坠胀 D.肢体浮肿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浮脉的相似脉为( ACD) A.散脉 B.弦脉 C.革脉 D.洪脉 17.阴虚火旺可导致下列哪些舌象( ABCD) A.痿软舌 B.红绛舌 C.裂纹舌 D.瘦薄舌 18.实证形成的原因是(BC ) A.脏腑功能失调 B.外邪侵入人体 C.痰水、瘀血内停D.过食生冷食物19.饮在肠间常见( ABD) A.腹满 B.食少 C.大便稀溏 D.肠鸣沥沥有声 20.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表现为(AB ) A.心悸 B.失眠 C.潮热 D.脉细数 三、填空题 2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和参、病证结合 22.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23.肝病面见白色无华多为难治。 24.淡白舌主病为主气血两虚、阳虚。 25.滑苔主病为主痰饮、主湿 26.弦脉的脉象特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27.竭止有无定数不同是代脉和结脉的根本区别。 28.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29.血瘀证疼痛的特点是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剧。 30.引起心脉痹阻的原因可概括为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方面。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主诉:即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和持续的时间。 32.客色:因外界因素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各项,不属于燥淫证的是 (分数:2.00) A.干咳少痰 B.咽喉疼痛 C.脉数有力√ D.大便干燥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难度。燥邪侵袭,易伤津液,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咽喉干燥疼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脉象偏浮等,脉数有力是火热证的表现。 2.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分数:2.00) A.无汗出 B.有汗出√ C.大汗出 D.冷汗出 解析: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风邪治病,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无汗为寒淫证的表现。大汗出见于火热证,冷汗见于亡阳证。 3.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分数:2.00) A.湿邪 B.热邪 C.风邪√ D.寒邪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风邪的辨证要点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等;湿邪致病起病较缓而缠绵,头痛如裹,脉濡缓或细;热邪辨证要点以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舌黄干,脉数有力等主要表现;寒邪致病表现为无汗;脉弦紧等为主。 4.火热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发病急剧 B.重浊粘腻 C.游走不定 D.伤津耗液√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故风淫证具有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的特点;湿为阴邪,阻滞气机,困遏清阳,故重浊黏腻;火热证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易伤津耗液。 5.暑淫证与火热证的共同点是 (分数:2.00) A.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B.脉数有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B、鼻柱黑C、眼眶黑D、口周黑E、青黑 2、瘿瘤多见于: A、气滞血瘀B、阳虚阴盛C、肺肾阴虚 D、感受风火时毒E、肝郁气结痰凝 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 A、里热B、表热C、血瘀D、痛证E、惊风 4、患者自觉口甜,多属: A、脾胃气虚B、肝胃蕴热C、脾胃湿热D、肾病E、脾阳虚 5、细脉、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中取即得B、细小无力C、浮取即得D、沉取即得E、若有若无 6、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A、弦B、实C、数D、缓E、滑 7、下列哪项与弦脉所主病症无关: A、肝病B、痛证C、痰饮D、宿食E、胆病 8、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B、肾虚C、阳虚D、肾绝E、水饮 9、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E、阳盛阴虚 10、下列哪项不是辨别虚实真假的主要依据? A、腹部的硬满与柔软B、整体状况的强与弱C、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D、脉沉取有力与无力E、面色的苍白与颧红 11、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B、口渴饮冷C、呼吸微弱D、四肢厥冷E、舌淡而润

12、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A、表证B、表邪入里C、半表半里D、表热里寒E、表寒里热 13、按虚里,下列除何项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B、动微不显C、动而不紧D、缓而不怠E、节律均匀 14、壮热烦燥,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A、里热证B、里实证C、里实热证 D、表里俱热证E、真寒假热证 1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迟涩,证属: A、血寒证B、血瘀证C、气虚血瘀证 D、气滞血瘀证E、凉燥证 16、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心火亢盛证B、心肾不交证C、心血虚证 D、心阴虚证E、肾阴虚证 17、哪一项与肝气郁结无关: A、情志抑郁易怒B、胸闷善太息C、胸胁胀痛 D、瘿瘤E、身目黄 18、哪一项不属胆郁痰扰表现: A、惊悸不寐B、烦燥不宁C、语言错乱D、眩晕口苦E、太息胁胀 19、小便失禁2年余,伴腰膝痠软无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最宜诊断为:A、肾精不足证B、肾阳虚证C、肾气不固证 D、肾不纳气证E、脾肾阳虚证 20、邪热炽盛多表现为: A、口渴不欲饮B、口不渴C、口渴喜冷饮 D、口渴欲饮,饮入即吐E、口干喜热饮 21、患者突然感上腹部疼痛,用热水袋敷后痛减,口不渴,泛吐清水,形寒肢

考研中医诊断学练习题.doc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 + ”,错的用“一”,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 1 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3、外感热病小,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13、足少阳胆经入耳屮,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示的活号内;每题1分,共22 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A、红舌 B、绛舌 C、淡I I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A、热邪缠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木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床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A、寒邪束表,卫气失宣 B、阳虚失于温煦 C、阴寒内盛,阳气被郁 D、以上都不是 24、饮停胸胁,症见胸胁饱满,咳嗽时牵引作痛。此属() A、痰饮 B、支饮 C、悬饮 D、溢饮 25、患者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胁痛如刺,拒按,舌淡有紫斑,脉沉涩。此属() A、气虚证 B、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气血两虚证 26、患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此属() A、心火亢盛证 B、肝火上炎证 C、小肠实热证 D、膀胱湿热证 2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燥邪犯肺证和肺阴虚证的相同表现?()

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8

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8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关于“金破不鸣”的描述错误的是【score:2分】 【A】久病音哑者多见 【B】久病失音者多见 【C】多属实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病机为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 【E】暴怒喊叫,伤及喉咙导致音哑或失音者本题思路: 2.“太息”的病机是 【score:2分】 【A】肝气郁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肝胆湿热 【C】肝气犯胃 【D】肝阴不足 【E】肝火上炎 本题思路:

3.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闻诊特点多为 【score:2分】 【A】少气 【B】呃逆 【C】夺气 【D】噫气 【E】太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4.关于“独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score:2分】 【A】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所致 【B】气郁痰结,阻蔽心窍所致 【C】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可见于郁证 【E】可见于癫证 本题思路: 5.关于“郑声”的病因病机描述错误的是【score:2分】 【A】虚则郑声

【B】心气大伤 【C】精神散乱 【D】常见于疾病晚期、危重者 【E】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6.关于“错语”的病因病机描述错误的是【score:2分】 【A】心气不足 【B】神失所养 【C】错语为虚证 【D】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多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者 本题思路: 7.关于“谵语”的病因病机描述错误的是【score:2分】 【A】实则谵语 【B】温病热入心包 【C】阳明腑实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 D.劳倦所伤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人时所产生的症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分数:2.00) A.由表入里 B.由阳转阴 C.里邪出表√ D.正虚恋邪 解析:解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症属 (分数:2.00)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症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分数:2.00)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解析:解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燥,尿黄属里热证特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分数:2.00)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大便秘结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