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与创业课程方案

创新与创业课程方案

创新与创业课程方案
创新与创业课程方案

《创新与创业》课程方案

一、课程依据

1.推进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中,并向全党同志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教育是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职业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就要体现以职业教育来促进积极的就业政策的落实。十七大报告同样提出,未来的教育如何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在职业教育领域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创业能力。如果说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那么职业教育在就业价值上的超越就是创业。

2.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必须履行的重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里提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

3.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越来越多的人自主创业提供空间和条件,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创办企业、成为企业家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自主创业是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在向自然、向社会的挑战、向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实现的。创业的过程,既是自我锤炼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应该看到,在社会上不少青年人表现出很大的创业热情、社会又存在着较大的创业空间的同时,但他们缺少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如果学生们在校园里在学习掌握某一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同时能学到创业的

知识和技能,相信对于他们将来涉足社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一个人对人生的前途充满希望,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洋溢着进取向上的旋律。有目标才有动力,有理想才有追求,可以说创业目标就是人生目标的浓缩,也是人生理想的现实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氛围的笼罩下,在高校热的社会压力下,职校生往往失去人生的目标,在自卑中虚度时光,更谈不上有什么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因此,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必要,是创业意识教育的基础。

(二)坚韧的创业精神的塑造

1、坚定的创业信念。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再者,要有逆境中创业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虽然身处逆境,却能逆流而上,不断追求,这样,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2、积极的创业心态。“一切皆有可能”,积极的创业心态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它能发现潜能,激发潜能,拓展潜能和实现潜能,推动创业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积极的创业心态则是——始终拥有巨大的创业热情,勇于清除内心障碍,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

3、独特的创业个性。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一是敢冒风险。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寻找独有的商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敢于另辟蹊径。二是执着。心无旁骛,专注于目标,全身心融入创业行动之中。三是大胆果敢。独立自主地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

(三)综合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独立能力包括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判断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公关、组织、管理和竞争能力。学生具备了上述三种能力,才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施展才干或进行创业。

三、课程原则

创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交叉整合,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整合。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与“做事”的高度统一,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品质。

四、课程内容

(一)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1、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职业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分。在各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在传授好各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形成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全面开设基础性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创业涉及许多知识,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知识。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首先要让创业教育课程达到创业启蒙教育的目的,在受教育者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其次,向学生传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并提高学生对经济的敏感度。

我校推行的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主和以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快乐中学。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可以说是创业教育激发他们创业意识,点燃他们创业梦想。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创业

进行创业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亦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创业案例后,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教,激励学生创业行动

成功的创业案例能够启发人们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其教育效果更直观、更生动。在创业指导课上,教师请部分自主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讲座与交流。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付出创业行动。这种教育的力度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最终目标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

(四)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 、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实习是了解专业或行业相关知识的大好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检验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场所和展示知识才能的舞台,使学生提高了职业技术水平,了解了本行业特点、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拓宽了行业知识。实习带队教师要抓住实习这个大好时机,善于

鼓励学生“寻找机会,别错过机会,让才能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涌动创业激情,确立创业目标。

同时,实习又为学生走好创业之路、作好个人素质的准备提供了机会。在实习中,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把握创业机遇。

2 、突出校园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和塑造性格等德育功能,我们应该主导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要突出校园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处理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注意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

3、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在校内成立学生“创业园”。

由于受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创业教育往往把多数学生排斥在外。实际上,各种专业及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特定情景模拟,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学校要引导他们开展创业实践,并为他们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提供可能的便利,将校内的盈利机会让给学生开展创业,如影视放映、商品销售;或将学校一些活动以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如有关校运会、技能大赛、歌唱比赛等,让学生去策划承办,书写商业计划书,找企业来冠名融资,锻炼他们的融资和策划能力;或引导学生捕捉身边商机,如旅游咨询、平面设计、广告印刷、通信业务、电脑维修、网上店铺、设备承包等,制定商业计划书,同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等等;此外还可以进行“实战”,成立学生“创业园”。比如让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经营承包校内的商铺,或定期召开小型的商品交易会和拍卖会;让计算机、机电、汽车等专业的学生开店设铺,让部分专业学生成立家政服务机构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五)有始有终,做好创业教育的跟踪服务

创业贯穿人的一生,世界上”大器晚成”者不乏其人。因此,创业教育应贯穿人生的始终。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进行正式创业,学校应做好创业教育的跟踪服务工作。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学习,而走向社会后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形成,往往因为工作繁忙等因素而忽视了理论的学习,形成理论滞后现象。另外毕业生在不同的行业、岗位创业,各自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需要互相交流、借鉴。学校应根据学生创业需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毕业生创业培训班、研讨班,不断更新毕业生的理论知识,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教育,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既是学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创业教育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亮点。我们应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不断尝试和实践,让学生创业有门,创业有路,创业有成,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而开创出职业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

《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科阶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本科阶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张文秀 沈阳城市学院 摘要:探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是大学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创新意识、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沈阳城市学院实训教学中心如何努力践行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应用型;创新能力 一、新时代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1.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 要培养高水平人才,首要的就是要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只有把握好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才能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使原有专业得以升级,新专业得以建设。教学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支撑,对此,必须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带入到课堂内外的实践中,在真实的操作演练中得到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2.推动“应用型”课程革命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有部分课程被淘汰,但新的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中,并没有在全国各院校、所有专业、所有课程中得到推广和实施,而想要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革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参与式教学靠近,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岗位能力要求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实务,将课堂转变为工作场地,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得以快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加强软硬件投入 软硬件投入的力度关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资金的拨付、硬件设备的配置、院校的鼎力支持、教师及学生精力上的投入都对此项改革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院校、教师乃至学生都应该尽可能的投入进来,尤其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探究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上,以更快、更精准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实用完整版)

XX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2019-2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以大赛为抓手和导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查找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提升学生创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坚持协同推进,培育学校创新创业文化。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局面,造就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和深化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到2020年,打造适宜学生创新产品和创业项目孵化的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切实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系列文件:《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校办字…2015?14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校就字…2015?1号)、《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校教字…2016?17号、《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活动周”及配套改革的通知》校教字…2016?14号、《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2016?7号。 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与协调 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上级文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要求,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研发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师资,各二级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1.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处长为秘书长,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研究生部、科研处、财

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创新创业教学部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部,教学部设在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管理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的研发、教学计划的编制、校内师资的培训和统一调配,校外师资推荐,就业创业指导,为全校学生及孵化项目、创业者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的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须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招生就业处的领导。 3.专项小组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各二级教学单位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各单位出1名班子成员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从学科专业角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及相应学分记录与认定,业务上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管理与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修订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1)结合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所属的行业,在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

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国计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你想知道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吧! 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一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教育厅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服务”的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全面推进我院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瞄准高等教育改革前沿,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我院学生工作的一项重点,继续加大创业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将扶持创业先进典型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

育氛围,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跳出普通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找准切入点,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学生对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和成长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配以正确的引 导和硬件保障,不能强加意志。 (二)坚持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导向原则。创新和创造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建设过程要始终坚持贯穿这一理念,提倡创新精神,以创造为融合点。 (三)坚持把创业作为最终目标的建设原则。创业教育要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以就业为起点,再就业中创业。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一、背景 1.政策支持 国家和党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把未就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通过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等措施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早在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创业辅导等方法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招商投资、税收、人才引进、软件服务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光谷地区软件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2.地缘优势 基地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占地规模大,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周边遍布高新技术企业园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3.产业集中 基地处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腹地,该地区累计注册企业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7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5家,上市公司3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9个,在孵企业2800家;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二、意义 1.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基地始终以育人作为根本性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基地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将充分利用校企联合搭建的实践教育环境,打破原有工厂实习缺乏教育性、学校学习缺乏实践性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瓶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具备武软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申报指引

附件6: 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 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结合教育部关于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相关要求,以高校现有国家级或省级特色专业为重点,或遴选其他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既可专业内整体推进,也可以创新创业实验班为载体,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试点改革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专业点,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要融入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要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行细化。 2.培养方案 结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单独实施。培养方案要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密切结合,每年均设置一定量额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

度。 3.课程体系 按照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一批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一步完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联合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重点规划教材。 4.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聘请相关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完善专业建设点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5.实践教学 在试点专业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理念,依托校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大面向创新创业的专业类实践、实训、实验课程和项目的设计开发,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注重过程体验、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快校内外实习和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参考资料

山西省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建设(建议)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众创空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 创业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课程,是学生创业指导的主要教育课程。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创业教育质量并不理想。对此,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而言有着显著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实施原则,并依据实施原则提出实践措施。 标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原则 1.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需求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最终目标在于给予社会提供更多实用性、高技术人才,对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必然需要遵循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的经济理论。首先,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必然符合地区经济的发展理念,例如,某些地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则创业教育就需要以可循环、绿色发展为重要教学理念;其次,创业教育需要能够引导教育者认识到所学能力的应用方面,也就是引导高职院校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并遵循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创建新的能力教育结构;最后便是创业教育需要依靠区域经济进行,简单地说就是借助社会的力量教育学生,如开展名师讲堂。 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特征,地方产业为结构,围绕着创业人才的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拟定教学重点,借助区域经济的社会资源建立实战型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教学题材、教学环境。例如,对于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便可以让学生去一线进行实习,这样的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2.利用校内外的硬性、软性资源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可以分为硬性资源、软性资源。硬性资源便是高职院校为实践活动所提供的基础教学设备、设施以及场地等,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硬性资源给予学生实践平台提供创业实践操作,并丰富学生的就业感受。软性资源则是高职院校内所开展的教学中心、研究会、各类型协会、学生会以及学院团委等社团组织,借助软性资源促使创业实践活动有效展开,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气氛。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社会资源以及校内所具备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形成校内外联动性的创业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毕业即创业的目的,建立创业教学的良性循环。 3.注重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21055410.html,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作者:熊鸣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9期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由于各高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能完成的有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以及如何建设创新相关的教师队伍等内容。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33-02 一、引言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被上升到全面建设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如何引导各高校构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政府和高校实现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必须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作为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展现教学成果的中心枢纽,其是否有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兴起以来,已逐步形成稳定鲜明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据统计,美国接近40%的学校已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各大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透过繁华外表究其本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依旧存在若干问题。 二、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在大学教育中是一个较为全新的概念,各大高校的课程和做法都各不相同,大部分高校都在结合各自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都与专业相关,是原来教学计划的延续,只不过将一些课时进行了调整。原来通识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居多,学生大部分是为了凑学分而随意选择课程。但是有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则不然,他们会有目的地去选择对自己创新创业有利的课程。 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文本可以看出,创新创业需要有相应的商业计划书,而商业计划书所涉及的内容中一部分是有关于产品的各种说明,另外很大一部分是有

201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详解)

201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详解)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教育 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实施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要部署,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

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为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改革重点,在深入总结经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实施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办印发。《实施意见》提出了9项改革任务、30余条具体举措。问: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答: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问: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实施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的要求及河北省教育厅的相关精神,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制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置和课时数量遵守学院教务处的规定 在遵循学院教务处关于公共基础课的课时计划的基础上,创新创业教研室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如下表: 注: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组成创新创业课程,选修课作为辅助教学,主要是针对有创业需求的学生开设,旨在提高这些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二、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理念及“124”教学体系 课程按照高职学院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并且从我院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理念。“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以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线,两条主线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即:以多种实践形式为基础,构建“134”教学体系。“1”指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3”指三种渠道,即仿真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4”指四大教学模块即创新思维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沟通与交流教育和职业规划管理与就业指导教育。“134”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体现了将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维为方法、化激情为动力、化目标为行动”,重在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上实施单元教学 教学模式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操作范型(或称操作样式)。“创新创业教育课”课改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

山西省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建设(建议)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众创空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北京服装学院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鼓励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彰显人才培养的“艺工融合”特色;探索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联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力度,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模块化课程平台,以适应人才多元化培养需要等系列举措,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强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注重能力提升 1.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提升创新能力 学校以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为依托,以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2个实验班为试点,探索纺织服装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明确服装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厘清现有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管理及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分别从优化生源结构、建立“导学”关系、提供最优师资、完善选课机制和创新教育模式等五方面,进行与创新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机制改革;并围绕

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学科交叉、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和拓展国际视野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提升综合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学科交叉与渗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渴望复合型。学校审时度势,加大实验班开设力度,在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增设跨学科实验班,突出科学本身的整体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分专业化所带来的局限,帮助学生接受不同学科知识的熏陶,形成跨学科的专业培养,深入探索艺工结合、特点明显的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规律以及交叉课程的融合方式,努力培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3.探索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以“卓越计划”为依托,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技术人才,把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梳理课程体系,明确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建立人才系统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的实现矩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日常实验(实践)课程与学期末实习所占到总课时的比例有严格的要求,理工类专业实践课不少于总

潞城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范本

潞城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

山西省潞城市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建议)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孵化基地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潞城市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

全具备。可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指导思想是探索创新创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新途径。经过激发民众、大学生和企业高科技人才为主的各类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以市潞城市专利转化促进会为依托,建设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孵化一批自主创业实体,以点带面推进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新型战略和创业型城市创立工作以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整体思路是以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为突破,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以增强科技孵化能力为重点,打造“大众创业服务、万众创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 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 +线上自由学习(选修)” ,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 4 个学时(课堂 4 学时,线上 24), 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

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2015 年第9 期No.9,2015 (总第291 期)EDUCATION EXPLORATION Serial No.29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尚大军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课程体系不完善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探索概念内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模型,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时间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5)09-0086-05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Myles Mace)教授开设了一门《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这被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首次出现。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学术和理论体系,其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也比较健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清华大学于1998 年主办的全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此后,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前者简称为“大挑”,后者简称“小挑”)将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向高潮。目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收稿日期:2015-07-19 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130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FZ001) 作者简介:尚大军(198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