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期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17期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17期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17期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几点思考

土地整治动态

第17期(总第579期)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2013年12月11日

编者按:规划重在实施!今年1月24日,王世元副部长在土地整治中心领导班子述职会上强调,“要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跟踪、指导和评估”。随着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围绕做好规划实施评估工作,部土地整治中心开展了“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起草了《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办法》(初稿),编制了《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跟踪调查工作方案》,部规划司给予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下发了《关

— 1 —

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跟踪调查的函》,选取部分省、市、县开展规划编制实施情况函调和实地调研,探索推进相关工作。本文是作者结合规划编制实施实践,对如何推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所做的思考,现刊出,以供参考。

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初步建成全国-省-市-县四级规划体系。但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编制轻实施”现象,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更是未能全面开展,极大影响了土地整治规划成效的充分发挥。2012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后,各地加快部署编制实施各级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们认为,以此轮规划实施为契机,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制度,意义重大。

一、基本概念

规划实施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等情况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是否开展规划评估工作是一个国家规划制度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纵观发达国家的规划、计划或政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大多包含评估方面的管理内容。近年来,国内各种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都开展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规划评价研究和实践。

— 2 —

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看,土地整治规划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规划,为了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的操作性,除了加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外,还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是通过全面了解和分析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基本情况,有效地检测、监督既定规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正反两方面经验,形成相关信息反馈,从而对规划内容、政策设计和运作制度等提出修正和调整的针对性建议,以及对完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意见。

二、目的意义

(一)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制度是落实国家政策的根本要求。为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发挥规划在加强宏观调控、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要求建立各级各类规划评估制度,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编制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在规划实施中适时开展实施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建议,评估结果作为规划修订重要依据。《国土资源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7号令)要求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方法,对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调查和综合评价,

— 3 —

并且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意见。继《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首次明确开展土地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并将其视为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后,《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41号)强调要建立土地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和规范性政策文件,也需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推动建立规划评估制度。

(二)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是推动本轮规划实施的客观要求。2012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通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正式拉开了本轮土地整治的大幕。2012年4月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要求加快编制和实施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目前各地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土地整治工作基础等因素科学编制规划,并从加强计划管理、鼓励机制创新、整合项目资金等方面推进规划实施,涌现出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但个别地方也暴露出规划编制工作迟滞、规划实施措施不力等问题,为保证本轮规划能够有效实施,目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布局、项目能够及时落地,需要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对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分析规划实施中促进或阻碍规划实施进展的影响— 4 —

因素,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因此,部领导高度重视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并且明确指出部土地整治中心在考虑今后工作布局时要更加突出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三)进行规划实施评估是谋划好下一轮规划编制的前提基础。从《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随着土地整治事业的发展,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土地整治的需求与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内容方法、规划程序制度等方面还需完善,要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馈,总结实施经验与问题,逐渐完善提升。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就是以规划实践为平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以评估促改进,以评估促发展,为做好下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奠定基础。

三、基本考虑

(一)总体目标。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之初,应结合专题研究、试点探索,逐渐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主要表现在建立各个层级规划实施评估的工作体系;明确评估内容,探索施评估方法,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规范的评估工作程序及反馈机制。

从长期目标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应作为国家规划评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宏观层面有管理办法作统领,实施层面有操作手册作指导的制度架构。具体来说就是,

— 5 —

制定出台《土地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办法》,为指导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操作手则》为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南。

(二)评估任务。

土地整治规划具有层次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不同层级的规划任务、重点不同,实施评估应根据不同层级规划的任务,制定分层次的评估方案。

省级层面评估应分析省内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建设情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补充耕地总量,掌握规划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评价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布局及实施进度、资金安排情况、规划实施效益,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分析总结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

市级层面评估应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补充耕地总量,高标准基本农田年度任务下达情况,掌握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建设情况,评价落实省级重点工程、资金安排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益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总结规划编制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经验做法。

县级层面评估应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方案编制情况,掌握农用地整治(主要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实施和资金安排(含工程建设和预算定额标准)情况,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规划实施保障— 6 —

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规划编制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做法。

(三)评估内容。

一是分析规划编制实施总体情况。主要掌握规划获批时间,分析规划编制实施中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规划的认知程度以及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实施具体做法,了解规划是否统筹土地整治相关活动发挥了作用,分析在规划编制和具体实施中对农业产品原产地、文化传承和生态景观格局建设考虑等情况。

二是分析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分析规划中设置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约束性指标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补充耕地总量,预期性指标有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耕地质量提高程度、土地复垦率提高程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降低水平、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城镇建设用地整治规模以及其他有关指标实施情况,预期性指标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是分析规划实施配套政策情况。主要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年度计划下达和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具体实施(省级主要分析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市级主要分析土地整治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建设情况,县级主要分析项目具体落实实施情况),土地整治相关资金整合使用及效益发挥等。

— 7 —

四是分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情况。主要分析土地整治相关法律、政策、标准的建设情况,以及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建设、相关制度完善等。

五是对规划进行总体评估。总结规划实施的经验与不足。分析规划编制过程如何进行规划定位,编制体现地方特色,对各部门进行组织协调,以及规划编制调研、项目选址中农民如何参与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包括如何进行组织领导,与其他部门资金的协调、统筹,保障规划实施配套措施(含信息化建设)的建设,规划实施中农民的参与情况,实施模式创新,土地权属调整,项目后期管护,以及宣传工作等。查找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规划编制实施中在资金筹集、项目安排、农民参与、政策配套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困难,为下一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出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和建议。

(四)评估方法。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具有持续性的动态过程,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体系。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和标准确定应充分考虑反映规划实施的各个方面,既要体现科学性、延续性,又要易于理解和操作。建议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利用可信的统计和检测数据,对比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考核规划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及措施执行的力度和效果,评估过程和结果尽量以定量化体现,利于评估成果的比较,对于不能量化的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全面评估— 8 —

与典型评估相结合,通过全面评估掌握宏观面上情况,同时对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11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整治规划编制试点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典型评估;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既在数量上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在空间上评估规划布局的落实。

(五)评估程序。

根据不同层级规划的功能定位、评估需求,明确评估时限和评估目的。土地整治规划是目的性、实施性很强的专项规划,原则上应当每年组织一次规划实施评估,以督促规划落实,并在规划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的中期评估。实施评估可由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技术性工作可以委托有土地规划资质的机构承担,评估成果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在实施评估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实施评估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加大公众参与评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征求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六)评估成果。

规划实施评估应在前期调研与分析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在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制度设计中,要进一步加强对评估成果的应用,可适时、有选择的公开相关评估成果,对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较好,积极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模式创新、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监测体系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展,发现和解决规

— 9 —

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规划实施评估的法律地位。建议在即将开展的《土地整治条例》前期研究中,增加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相关内容,对规划实施评估的目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和要求等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在将要出台的《土地整治条例》中做出有关详细规定。

(二)加强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目前关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规划实施评估工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进一步研究分析规划实施评估的相关理论、概念、内涵,提出评估约定、评估原则,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评估标准、评估技术流程、评估方法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建议尽快出台《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办法》或者《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规程》。

(三)加强规划实施评估队伍建设。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己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另一种是委托有土地规划资质的机构承担,都需要优先培养一支专业、稳定的评估队伍来开展工作,以适应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常态化发展。建议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评估实践、继续教育等来提高业务能力。

(作者: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综合业务处梁梦茵、汤怀志、杨华珂)

— 10 —

— 11 —

1.全国31省(区、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通过验收。按照2013年国土资源部重点工作布局安排,土地利用管理司和部土地整治中心组织专家组成验收组,于11月7日-8日、14日-15日和21日,分别在安徽省合肥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广东省广州市对北京、辽宁、安徽、海南、广西、西藏、陕西,山西、吉林、浙江、山东、湖南、四川、宁夏、新疆和河北、黑龙江、上海、湖北、广东、贵州、甘肃等22省(区、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进行了集中验收。22省(区、市)按照部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最新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要求,结合上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全面完成了县级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和省级汇总工作,成果符合项目任务要求,通过验收。广西、辽宁还专门印发通知,从工作任务、组织机构、人员队伍、经费保障、工作程序、成果要求等方面对今后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截止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全部通过验收。

2.美国土地储备专家代表团来华访问。为加强中外土地储备情况交流,了解国际土地储备最新进展,加强我国土地储备

系统人员的能力建设,部土地整治中心邀请美国土地储备相关领域专家一行7人,在埃默里法学院亚历山大教授的带领下于2013年11月7日至14日在华开展了系列交流与研讨活动。

期间,美国专家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和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国内从事土地储备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通过交流,美国专家对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储备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向中方介绍了美国土地银行及土地信托制度,并就中美相关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了比较。

借美国专家来华契机,部土地整治中心与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在杭州共同举办了?中美土地储备研讨班?。研讨班上,美方专家围绕?美国土地储备制度?、?大城市土地利用?、?土地信托与地役权保护?、?整治闲置不动产?、?受污染土地治理?及?负责任的土地管理理念?等主题进行了发言。来自全国土地储备机构的专业人员1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班,并与美方专家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3.福建省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和监测示范基地建设研究项目成果通过验收。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5号)要求,福建省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行业科研专项《耕地等级变化野外监测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以建瓯市为试点单位组织开展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完成了相关成果,于11— 12 —

月29日通过验收。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人员和经费,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以建瓯市作为示范基地,划分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区,分别布设了65个固定监测样点和58个动态监测样点,调查与分析了建瓯市2010-2012年度因基本农田整理引起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土地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以及因各种因素造成耕地减少对区域耕地质量等级和产能的影响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的措施建议。

4.部耕地保护司、土地整治中心召开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研讨会。11月29日下午,部耕地保护司闫刚副司长、郑伟元处长来到土地整治中心,听取中心关于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研发进展情况的汇报。闫刚副司长对系统研发已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系统研发方向正确,对提升重大项目监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就下一步修改完善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双方还围绕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三维动态可视化环境下的会商决策、土地整治信息报备、对工程进度的动态监测监管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5.土地整治中心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部党组的具体安排,11月27日上午,土地整治中心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中心主任吴海洋通报了专题民主生活

— 13 —

会准备情况,并代表领导班子作了对照检查发言。中心班子成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整治惠民?为主题,联系各自思想实际、岗位职责和工作经历,聚焦?四风?逐一作了个人对照检查发言,相互之间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直面问题、坦诚相见、不躲不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穿靴戴帽?,不评功摆好。每位班子成员在开展自我批评、接受班子其他成员批评后,还一一作出简要的表态发言。

部第8督导组组长刘志萍对中心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会议准备充分、质量较高,会议气氛既紧张又严肃,既宽松又和谐,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符合部党组的要求。中心主任和党委书记带头示范,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这次民主生活会后,中心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6.广西大力推进整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编制了《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在2013~2015年,实施整县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模达550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00万亩,总投资65亿元,预计提高粮食产能5亿斤,整体提高项目区— 14 —

耕地质量1-2等。(通讯员: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莫邦亚)

7.青海省15个县的土地整治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截至目前,青海省安排24个县的土地整治规划已评审通过15个,其中3个县的土地整治规划已发布实施。已通过评审的各县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明确,切实将《青海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为今后各县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及资金筹措提供依据。其余9个县也将在年底前完成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任务。(青海省土地统征整理中心)

8.安徽省滁州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近年来,滁州市国土资源局抢抓土地整治政策机遇,扭住保发展、保红线?双保?目标,坚持统筹实施,切实尊重民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2007-2012年,全市经批准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107个,整治土地总规模累计15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年增加粮食产量约7.5万吨,建设农民新村350多个,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通讯员:滁州市国土资源局何培富韦亮)

— 15 —

分送:部领导。

总规划师、总工程师。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省级土地整治机构,部有关直属单

位,部机关各司局。

责任编辑:薛剑杨磊信箱:xuejian@https://www.doczj.com/doc/2f2322447.html, 电话:(010)66560816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

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 编制的目的意义 XXX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面临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为贯彻落实XXX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相关指标,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县域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过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积极引导全县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有序推进,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顺利实现。根据河北省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X实际,特编制本方案。 1 土地整治规划是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活动的现实需要,当前土地整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单纯的农地整理走向了农地整理和村庄土地整治相结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土地整治已成为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抓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对于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各项活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对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统筹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平台作用 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迫切需要,为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必要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工作。 二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适应土地整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既要落实总规纲要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服务于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落实两个“最严格制度” 又要体现新要求,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纳入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整治规划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促进X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目标任务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确保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5年为目标年,可展望到2020年。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是: (1)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情况。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情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特色,

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与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她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土地整治规划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土地整治规划 现在我们国家大力推动土地整治工作,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就必然有土地整治规划,很多人会感觉奇怪,为何要这样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有何含义?苏信集团了解到,要想明白为何要进行土地整治规划首先得了解何为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规划区内未利用、暂时不能利用和已利用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确定实施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规模、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制订规划期内土地整治战略,评价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安排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重大政策等。 目前,土地整治在范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运用转变,土地整治管理模式有了显著改变,综合效益有了质的飞跃。 苏信集团认为,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的主要原因在于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地方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各项活动,优化用地结构,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明确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布局和时序,必须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关于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建〔2009〕625号)要求从2010年起必须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安排项目和资金。 土地整治规划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是我国土地整治工程的第一步骤,是科学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完善系统的土地整治规划需要加强规划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土地整治工作涉及方面很多,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相关技术方案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川国土资发〔2011〕35 号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一、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川国土资发〔2011〕35 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二、收集资料 A 基础资料。 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 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 .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7 农业普查资料; .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 .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可编辑)

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可编辑)土地整治规划技术方案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技 术 方案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178号)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7>2012]45 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2〕151 号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鄂土资发〔20〕号)、《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TD/T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20年)》; 、《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县城市总体规划》; 、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 Xx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五、规划编制工作准备 (一)资料搜集 1、资料分类 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3)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4)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5)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建、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2、资料提供途径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初稿) 来源: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发布时间:2012-1-12 浏览次数:832 1 适用范围 本要点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市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要点适用于全国市(地)级行政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137-19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188-2007 镇规划标准 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 1005-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200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土地整治 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 3.2 农用地整理 采取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建设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通过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集中连片程度,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3.3 土地复垦 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损毁(包括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3.4 未利用地开发

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提纲 (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阳柳凤) 一、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1、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落实 2、有利于解决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3、有利于实现土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有利于推进农村制度改革 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程序要求 (一)规划编制模式

(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批流程

三、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准备工作 1、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2、成立工作机构 3、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4、开展工作动员和技术培训 (二)开展专项调查 1、调研对象:与专项规划相关的政府部门、乡(镇)和重点村屯。 2、调查内容:政府部门调查内容;乡(镇)调查内容;村(屯)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召开座谈会、资料收集、填报情况、问卷调查、实地踏勘、走访农户等。 4、调查重点: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村镇用地调查;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三)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1、农用地整理潜力 (1)理论生产潜力 (2)增加耕地潜力 (3)改善农业条件,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的潜力 2、建设用地复垦潜力 (1)农村建设用地拆并理论潜力测算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率法(2)独立建设用地拆并潜力测算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可拆迁复垦的独立建设用地规模。 (3)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 根据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水源条件、水利设施、交通等因素,分区片测算可复垦增加耕地系数,确定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拆并潜力级别。 (4)现实潜力测算 现实潜力是指在目前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制度供给等约束条件下,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的新增有效土地面积。可采取构建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 制约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 3、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1)评价的对象: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荒草地,包括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田坎。 (2)评价的重点:可开发为耕地的荒草地及其它农用地。根据未利用土地的特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开发条件,评价未利用土地对农业、林业或牧业等方面用途的适宜性与限制性,阐明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数量和潜力。 (3)评价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生态环境优化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 (4)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三大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未利用土地资源特点,主要有地貌条件、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和土壤条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初稿)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初稿) 1 适用范围 本要点规定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要点适用于全国县(区)级行政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137-19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188-2007 镇规划标准 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 1005-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200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土地整治 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 3.2 农用地整理 采取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建设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通过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集中连片程度,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3.3 土地复垦 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损毁(包括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3.4 未利用地开发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讨论稿)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3.5.5农村居民点建设状况 说明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户数、用地面积和建筑质量;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难点及关键过程分析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勘测、预算编制难点及关键 过程分析

7.项目实施难点及关键过程分析 7.1项目实施难点 1.土地权属调整难 新乡市属华北典型平原地区,人多地少,现有耕地地块小而乱,要实现耕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水自流”的耕作水平,就必须对原有农田进行土地平整,这需要打乱农民原来承包耕地的界限,并对承包地进行调整、重新划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甚大,需要村镇部门进行大量协调工作,如果权属调整工作没做好,就会阻碍土地平整工程实施。 2. 表土恢复保护难 项目区大部分耕地的表土层较薄,土地平整过程中表土剥离、回填工程难度大。从一些项目的实施情况看,土地平整前表土剥离不足,平整时施工方法不规范或不正确,土地平整后表土恢复不完全,造成表土层不均匀、生土多、养分减少,个别工程甚至需要重新回填基土层,并增施基肥,才能恢复地力,这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群众对土地平整工程的认可程度。 3. 工期控制难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项目申请程序较为严格。项目从踏勘、测量、设计、评审、招投标到最后资金拨付周期较长,一旦错过农闲季节,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将受到雨季等许多不

利因素影响,合同工期难以保障。 7.2 关键过程分析 项目前期踏勘是关键过程之一,只有在踏勘现场的过程中仔细详尽,才可能做出符合当地实际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比如灌渠或地埋管的布设方向以及桥涵的布置密度就可以参考田块的耕作方向来确定。 控制网的布设是勘测工作的关键过程,只有控制点选择是否通视,是否能控制整个项目区,直接关系到成果的精度及项目工期,只有选择合理的控制点,尽量避免在勘测过程中布设二级导线,才能更好的控制测量成果精度,比较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 农田水利设计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过程,因为农田水利部分是规划设计工程内容及单体图最多的部分,排水沟、灌渠、桥涵、机井、水工建筑物、地埋管、电力等都包含在农田水利部分,这几部分衔接很紧密,既要考虑整个规划设计效果,又要考虑当地百姓的耕作习惯和现状,只有详细踏勘现场,认真结合百姓及专家意见,才能合理确定每一条沟,每一条渠的规格,及桥涵规格,才能画出合理的纵横断面图。由于项目区比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有的地方还可能涉及稻区。灌溉时不仅要考虑引黄水还要考虑地下水,因此水资源平衡分析也是关键内容。 此外项目设计工程量量算与汇总、预算投资等也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过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的量算与汇总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1项目方案的编制程序组织与技术准备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 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 号、浙土资发[2010]14 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 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收集资料 基础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农业普查资料;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土地整治规划方案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技 术 方 案 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技术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地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地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地要求,结合xx县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 6、《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地通知》(国发[2008]3号); 7、《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地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9、《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地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 10、《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管理有关问题地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178号); 11、《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地通知》国土资发[2012]45 号;

12、《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 1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地通知(财建〔2012〕151 号; 14、《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地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 15、《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地意见》(鄂土资发〔2011〕71号); 1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TD/T1024-2010); 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9、《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1、《XX县城市总体规划》; 22、其他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二、编制思路 根据xx县经济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方向、规模和布局,以及资金筹措渠道和资金安排.同时,积极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尤其是农用地整理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提出符合当地情况地模式,使得土地整治由分散向集中连片综合整治转变,由增加耕地数量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由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编写大纲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编写大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 1.1试点区建设背景 1.2试点区总体目标及规划(土地综合整冶特性表) 1.3试点实施的意义(重点阐述项目实施达到的效果) 1.4方案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类 1.4.2政策规划类 1.4.3相关技术规范 1.4.4项目相关资料 第二章试点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范围、规模、主要建设工程内容等 2.2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2.3水文地质及资源状况 2.4植被及主要作物状况 2.5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 2.6社会经济条件 2.7基础设施状况 2.8其他(说明项目区内有无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涉农、涉环境治理项目,如有,说明立项及实施的时间、进度、投资、已完成和预计完成的时间、与本项目的重叠面积,在图

上表示) 第三章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土地利用问题 3.2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问题 3.3农业生产问题 3.4生态环境问题 3.5其他制约当地发展的限制因素 第四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4.1 当地政府重视程度及群众积极性 4.2 试点区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综合分析4.2.1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4.2.2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4.2.3生态修复能力分析 第五章试点区规划目标 5.1 生态保护修复目标 5.2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5.3 村庄发展及农村住房布局目标 5.4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5.5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布局 5.6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第六章项目安排及投资估算 6.1农用地整理项目

6.1.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1.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2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6.2.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2.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3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6.3.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3.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4其他相关建设项目 6.4.1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6.4.2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开省财政、地方配套、民间资本各自完成的工程的对应的投资) 6.5 试点区总投资及资金平衡分析 第七章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7.1 总体实施计划 7.2 工程进度计划 7.3 年度投资资金安排 第八章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方案 8.1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 8.2建设用地调整方案 8.3林草地调整方案 8.4 其它地类调整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 早期,我国是把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作为挖潜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对土地的改造并未能完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出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吸收了其他农村土地保护和改良手段的基础,恰好完成了别的途径无法实现的任务,即真正地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实际上,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法规、规划、管理等诸多要素。概况地说,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对人(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实现在一样的土地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其主要做法包括:土地整治(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发展非农产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进行产权调整、协调各方主体利益,以及进行配套制度改革等,最后的目标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情况的城乡土地管理二元结构的突破,同时又很巧妙

地借助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有利政策,在没有违反任何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城乡土地、房屋等产权的等值交换。实践证明,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存环境改变、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还可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不新占耕地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为农村城镇化发展腾出新的空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是一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存在的问题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执行不够严格 我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为了保障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适时进行调整,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没有根据总体规划的调整而相应调整。这造成部分原先已列入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的地块用途被改变,就存在一些项目无法落地而随意调整项目位置的现象,使得原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年度计划无法严格执行。 2、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容易开发的土地已基本开发完成,剩余的后备资源普遍存在开发难度大,单位出地率投资成本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而且开发出的耕地一般处于人烟稀少的地区,弃荒现象严重,再加上滩涂围垦投入不足,前期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工程投资多、风险高、工期长,回收周期长,今后新增耕地难度不断加大。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造成耕地占补平衡压

土地整理实施评价

土地整理实施评价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了解土地整理对于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具有现实意义,并根据国内已有的研究,总结出土地整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效益评价、研究方法、研究热点、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资源到土地整理工作中去。 关键词: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效益评价 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对土地整理的特点、启示、概念、内容、模式、政策以及潜力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土地整理涉及面广,又受到各地社会、经济、自然要素的影响,加之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等特点,使得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十分困难,尤其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尚无可操作的理论方法。本文借鉴各家研究成果,对土地整理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土地整理工作有些许帮助。 1 土地整理的定义及内涵 1.1 土地整理的定义 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海内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1]。 1.2 土地整理的内涵 概括海内外土地整理的不同,其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土地整理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工程等各个方面,横跨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系统工程。(2)土地整理的内容和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3)土地整理不仅包括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和土地利用内部要素的重新组合,还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收益的调整。(4)土地整理不仅协调自然过程,还协调社会经济和文化过程,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 2 土地整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研究 土地整理是一项繁杂但十分重要的工作,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学者在长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土地整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而土地整理的权重研究则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