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为应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就业压力,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需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发展,而课程体系最为其核心环节之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从知识结构、实践体系、融合度等方面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知识体系,加强实践体系建设和专业与创业的融合的路径选择,希望对改革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融合度

1.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从培养目标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培养一些岗位的求职者,更应该是岗位的创造者,就业机会的提供者,这对于学生个人、社会、高校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解决了个人就业问题,而且为他人创造了就业岗位,从高校改革的层面来说,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路径都有实际意义。

从学生自我发展来看,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应该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选择,除了选择就业的学生外,一方面对于研究性的学生,应该鼓励其积极深造,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另一方面给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以机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从中选拔一部分学生积极开发创业能力,并在运营管理方面予以积极支持,这样,学生在学校的成长空间可以多元化。

从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的平台来看,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专业+创业最直接的路径。因为这是传授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知识,培养创业兴趣,提升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创业能力的最基本平台,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以及第二课程的开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以课程为载体,将创业能力培养渗透整个教学活动和实践中,不断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2.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体系应该是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为专业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实体基础,但在现实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宽泛,创业知识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课程也是围绕这个培养目标设置的。但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俗称“万金油”专业,但是一些课程可以专业课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以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为主导,丰富创新创业基础理论 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占据了整个课程课时量的大部分,是有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的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学校最好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人士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中。针对创新创业教材的选定,务必坚持理论加实践的标准,教材内容不能仅限于创新创业理论,必须有以创新创业实际案例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创业课程目前虽然在所有高校都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部分高校依然未充分重视,比如在授课时间上出现被边缘化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为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 1.高标准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为真正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也使更多学生增强了创新创业意识。然而,纵观高校中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部分学校只是形式上的應付,没有真正用心实施,为了最大程度地帮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条件,各高校务必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系统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平台。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进行的,加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战略以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不知不觉中关注创新创业。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载体和平台,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比如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校园文化节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创新的魅力和创业的收获。 三、多方面融合,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模式 1.在专业课程中灌输创新创业理论 基于创新创业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可以界定专业课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而创新创业课程是专业课的有效补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系统思考创新创业课程的作用和意义,使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实现有机融合。在日常授课中,专业课教师务必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的讲授中,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作者:周凌宇余文华舒铁时间:2016-01-27 浏览:218 话题:教育学习知识经济社会实践商业计划书课程 [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 [作者简介]周凌宇(1961- ),男,浙江海宁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造教育及创新研究。(江苏南京2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kt093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80-02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 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 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

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2019-01-10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满足人才强国的需求,建立真实的创新型国家,在教育上要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我国至今已经设有大约九所创业教育试点型院校,很多院校为了创新设定了各类具有独特特点的活动形式。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系统分析高等体育院校应当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创新课程;创业课程;体系建立 一.体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结构 体育类院校需要遵循其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活动与实践服务有机结合的原则,从而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所谓“四位一体”指的是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以及校内活动,整个体系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基础,坚持差异化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培养创新的意识,从何实现综合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整个体系的具体运行在于,学校会依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实践作为导向,进行差异化实践活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起坚强的从业、创业理念。同时,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商业决策、职场适应、信息处理、人际交往、挫折面对等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未来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整个体系尊重了理论结合实践、重视个性突出的专业培养思路,让结构更具有层次感、规律性。 二.高等体育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因材施教。体育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对体育感兴趣,他们的个性符合体育本身的发展要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多的是可以展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发展。 2.可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人才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仅仅是综合类高校的宗旨,更是体育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只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算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功。 3.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体育大学生脱颖而出。在培养他们创业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其兴趣从而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创业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特殊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就业、创业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

创新创业实施与方案 (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体系(课时:1.5小时\节) 一.职业素质课程: 导读: 1.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环境对“职业人”的要求、职业环境中“状态”调查(秦玮) 2.管理沟通艺术:求职基本的有效沟通技巧;团队沟通及合作(安雅) 3.团队执行力一:LSI 工具学习及使用(秦玮) 4.团队执行力二:执行力公式(秦玮) 5.商务礼仪展现专业形象(安雅) 6.赢在演讲-卓越表达呈现(安雅) 7.阳光心态-职业素养专业训练(安雅) 8.高效时间管理(安雅) 9.商务英语培训(徐熙) 10.教你如何突破口语障碍(徐熙) 11.素质拓展训练(团队训练体验课)--陈刚 12.人生瑟涩杂谈(黄洁松) 13.设计类课程培养(王仲谋) 14.Americans in Beijing(英语口译)---Mackenzie stuart Nellis

精读课件: 1.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环境对“职业人”的要求、职业环境 中“状态”调查(秦玮) 1.职业生涯分析 2.职业概述: ①职业概念:职业的个人功能及社会功能 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 ③职业分类方法 ④现代职业的特点:职业变动正常化、工作方式多样化、知识技能含量高的工作热门、新职业层出不穷 3.不同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①科研人才的要求 ②管理人才的要求 ③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④商业人才的要求 ⑤服务人才的要求 4.认识职业社会的方法 ①静态的资料接触:网络、出版物 ②动态的资料接触:参与专业协会、社会实践、生涯人物访谈 ③PLACE法:position、location、advancement、condition of employment、entry requirements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张卫民,蒋宏达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 张卫民蒋宏达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通过谋划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推进双创课程开发实施,系统开展双创教育研训, 建设双创基地拓展孵化,组织比赛提升双创水平,服务社会开展双创实战等措施,结合专业, 关注生活,联系生产,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为紧 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2017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将“培 植双创意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列入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市职业 教育紧密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实施“两创”文化进校园工程,在探索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 育新机制,营造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职教内涵发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 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谋划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素养培育一个目标,兼顾普及和提升两个层面,遵循结合专业、关注生活、 联系生产的三项原则,渗透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知识、技能的四项教育内容,探索“学、做、结、研、创”五条途径,提供“师资、课程、基地、合作、活动、资源”六大保障,系统 推进构建了具有我市特色的“123456”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在2013年全省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作了交流,并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作专题展示。 二、推进双创课程开发实施 将“创新教育教程”和“创业教育教程”列入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 教育,同时组织教师根据区域校本实际,开发了“一技行天下:衢州市优秀中职毕业生的多彩 人生”、“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经典案例选编”、“电子商务创业实战教程”、“互联网+特产营销”、“我要当老板”等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拓展选修。由于特色鲜明,实效性强,课程用 书还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浙江省中职课改省级示范校本选修教材和浙江 省电子商务创业大赛指定教材。 三、系统开展双创教育研训 成立全市创新创业教研大组,每年组织创新教育研训活动开展问题研究,提升双创教育质 量内涵。“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市重点课题一等奖,“实践创业教育:提升中职聋生的就业力”获市一等奖,“中职电子商务创业实战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获全国电 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政府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建设双创基地拓展孵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的历史较短,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缺乏本土的创业案例,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思路、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思考 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所以,高校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仅传承、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新技术、新文化、新知识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指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重要标准,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的要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然而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焦点和难点,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努力寻找促进就业的良方,而创业无疑是一条重要出路,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全程教育与模块化相结合 2010年5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达到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点等方面有所区别。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的四个模块: 1.创新创业理论模块:主要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应结合入学教育,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快速完成中

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体系 1

创业课程体系( 课时: 1.5小时\节) 一.职业素质课程: 导读: 1.职业环境认知: 职业环境对”职业人”的要求、职业环境中”状态”调查( 秦玮) 2.管理沟通艺术: 求职基本的有效沟通技巧; 团队沟通及合作( 安雅) 3.团队执行力一: LSI 工具学习及使用(秦玮) 4.团队执行力二: 执行力公式( 秦玮) 5.商务礼仪展现专业形象( 安雅) 6.赢在演讲-卓越表示呈现( 安雅) 7.阳光心态-职业素养专业训练( 安雅) 8.高效时间管理( 安雅) 9.商务英语培训( 徐熙) 10.教你如何突破口语障碍( 徐熙) 11.素质拓展训练( 团队训练体验课) --陈刚 12.人生瑟涩杂谈( 黄洁松) 13.设计类课程培养 ( 王仲谋) 14.Americans in Beijing( 英语口译) ---Mackenzie stuart Nellis

精读课件: 1.职业环境认知: 职业环境对”职业人”的要求、职业环境中” 状态”调查( 秦玮) 1.职业生涯分析 2.职业概述: ①职业概念: 职业的个人功能及社会功能 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 ③职业分类方法 ④现代职业的特点: 职业变动正常化、工作方式多样化、知识技能含量高的工作热门、新职业层出不穷 3.不同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①科研人才的要求 ②管理人才的要求 ③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④商业人才的要求 ⑤服务人才的要求 4.认识职业社会的方法 ①静态的资料接触: 网络、出版物

②动态的资料接触: 参与专业协会、社会实践、生涯人物访谈 ③PLACE法: position、 location、 advancement、 condition of employment、 entry requirements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学校针对创业课程建设进行了多种尝试。针对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来年对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3+2”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即通识教育核心课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素质拓展教育理论教学平台和课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并对这种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标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 1创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从最初的高校自主探索,到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试点建设,目前,已进入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实施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在创业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创业课程并没有真正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并未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往往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素质拓展三大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局限于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平台课和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素质拓展类课程,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进行自由选择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受传统课程体系的影响,创业教育的定位较为模糊,创业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创业类课程通常被挤压在专业选修或素质拓展这样的狭小的空间内,课程的辐射面及影响力不够。 第二,创新创业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全国高校的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几乎没有成熟的网络资源共享课。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求。 第三,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有等加强。 创业教育课程涉及创业理论、创业技能、创业宏观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这些课程的开设对老师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创业教育团队建设之初,政策或措施等暂不到位,教师指导或讲授创业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加上创业教育课程往往作为副课的现状,老师付之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2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切实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系列文件:《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校办字…2015?14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校就字…2015?1号)、《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校教字…2016?17号、《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活动周”及配套改革的通知》校教字…2016?14号、《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2016?7号。 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与协调 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上级文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要求,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研发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师资,各二级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1.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处长为秘书长,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研究生部、科研处、财

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创新创业教学部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部,教学部设在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管理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的研发、教学计划的编制、校内师资的培训和统一调配,校外师资推荐,就业创业指导,为全校学生及孵化项目、创业者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的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须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招生就业处的领导。 3.专项小组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各二级教学单位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各单位出1名班子成员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从学科专业角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及相应学分记录与认定,业务上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管理与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修订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1)结合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所属的行业,在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

创业培训课程体系

创业培训课程体系 1、“四段式”创业培训模式,使培训更加系统化。整个创业培训过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模拟演练阶段和后续服务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按照《创办你的企业》教材的教学要求,进行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计划培训。 第二阶段咨询辅导阶段。由创业培训教师和创业指导专家对培训学员制定的《创业计划书》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员准确评估市场,确定有发展前途、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修改和完善《创业计划书》。 第三阶段模拟演练阶段。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模拟创办企业的过程,体验经营企业的应备的技能。包括两个游戏模块,基本企业经营周期、市场供给和需求。 第四阶段后续服务阶段。随时掌握学员创办企业的情况,对学员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组织学员在创业过程中进行经验交流。 2、共性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创业培训对参训学员进行共计150课时的课程培训,除了共性课程,针对大学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退役军人、

残疾人及刑释人员等不同培训群体的需求,增加特色课程满足其创业需求。 共性课程 创业意识:包括评价自我的创业素质、如何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市场营销计划、企业人员组织、企业法律形态、法律责任、创业资金预测、成本核算、企业利润计划等。 创业政策:解读读我市最新创业优惠政策,包括免费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工商注册、税收优惠等政策。 游戏模拟: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模拟创办企业的过程,体验经营企业的应备的技能。包括两个游戏模块,基本企业经营周期、市场供给和需求。 特色课程 创业心态:帮助学员提高就业创业心理调适能力,正确面对就业形势,做出正确就业选择。包括创业心理测试、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心理、刑释人员就业创业心理等。 生涯规划:针对大学生及青年创业学员介绍根据自身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一)调研背景。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各高校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法滞后,学习内容陈旧,考核方法死板,未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创业激情与兴趣。 (二)调研目的。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基础,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设计、项目平台孵化、文化氛围营造等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授课教师、用人企业4个方面的现

状,进一步掌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需求、教师XXXXXXX、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等信息,从而搭建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发一整套涵盖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项目、平台孵化为主要环节的课程和项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内容。 针对院校的调研:主要包括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开设课程科目、课程课时、授课时间、学分置换、课程属性等;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如何培养;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的相关建议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服务配套等方面内容。 针对教师的调研: 针对学生的调研: 针对企业的调研: (二)调研对象。 针对院校的调研: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2298451.html,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作者:熊鸣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9期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性意见。由于各高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能完成的有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以及如何建设创新相关的教师队伍等内容。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33-02 一、引言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被上升到全面建设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如何引导各高校构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政府和高校实现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必须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作为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展现教学成果的中心枢纽,其是否有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兴起以来,已逐步形成稳定鲜明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据统计,美国接近40%的学校已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各大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透过繁华外表究其本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依旧存在若干问题。 二、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整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在大学教育中是一个较为全新的概念,各大高校的课程和做法都各不相同,大部分高校都在结合各自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都与专业相关,是原来教学计划的延续,只不过将一些课时进行了调整。原来通识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居多,学生大部分是为了凑学分而随意选择课程。但是有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则不然,他们会有目的地去选择对自己创新创业有利的课程。 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文本可以看出,创新创业需要有相应的商业计划书,而商业计划书所涉及的内容中一部分是有关于产品的各种说明,另外很大一部分是有

创业教育课程报告

关于创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摘要: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还处于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必须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变成“显学”,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还比较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还是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并不是以培训或非课程化等方式来实施教育,因此还是处在非系统性、非计划性的低水平、低层次管理状态,[2]传统单一的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和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用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用创业活动带动创新教育,使之相辅相成,逐渐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来说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教育,但是其本质还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从而为培育出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与能力教育 在当今社会,拥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巧、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创新创业之路才有可能顺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的创业才有竞争力,其队伍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难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强

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摘要】针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介绍了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开设创业核心类课程、学术报告交流类课程和模拟实训等活动,建立起连贯、完整、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观念上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无非就是就业、升学,但是伴随着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日益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因此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构建层次分明、科学立体的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教育的核心。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类课程没有真正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和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而能提供给学生进行选修的课程不多,内容结构也都较杂乱,地位不高。创新创业类多以选修课形式向学生开课,被挤压的一个较狭小的空间,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定位不清,实践实训环节缺乏有力地支撑,课程的作用、辐射面及影响力都较小,因此很难达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效果[1]。 2.创新创业课程孤立于专业教育之外,没有进行深度融合。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比较孤立,最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课程结合在一起,并没有与专业课程融合起来。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很难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创业实际中,创业活动缺乏专业支持,没有可行性。而专业教育的效果也难以通过创业活动来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成了空中楼阁,创业活动脱离了专业技术的支持,形同虚设[2]。 3.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

工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最新】

工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工科专业;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选修课》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以及创业实战综合平台三个平台的搭建,对每一部分的专题进行详细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切实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学体系:确立“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基本理念及“134”教学体系 按照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要求,并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教学体系,“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以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线,两条主线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

计,即以多种实践形式为基础,构建“134”教学体系。“1”指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3”指三种渠道,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模拟教学;“4”指四大教学模式,即创新思维理论知识、小组讨论实践、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类比赛技术指导。“134”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体现了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思维为方法、化激情为动力、化目标为行动”,重在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课程体系规范化,课程设置体现“范型过渡”的原则,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把通识类创业课程和专业化创业课程结合,采取分层次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本文关键词:课程改革,就业指导,创业,研究,教育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本文简介: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是多层次人力资源配置中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要建立多层次、全面、高效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从转变观念、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本文内容: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是多层次人力资源配置中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要建立多层次、全面、高效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从转变观念、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政府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能给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求职与创业。高职院校的专业与学生个体有着自身特点,就业模式也与一般高校有所不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就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高职院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就业与创业

指导体系,因此,建立多层次、全面、高效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 一、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建设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课程重视不够,指导与服务不连贯。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属于必修课,基本上是在毕业前一年开设,课时数的分配和其他专业课比相对较少。所以,一学期十几个课时的学习达不到学生和教学需要的效果,且还包含就业和创业两部分的内容,课时量无法满足需求。2.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多层面的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方面都显得过于老化,与现实社会脱轨。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指导简历制作,如何写求职信,就业与创业政策的分析等,缺乏全面与现实接轨的指导与服务。指导内容也泛泛而谈,并没有实现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从课程中没有获取太多有用的技能和信息,有的甚至还不知道真实的求职现场究竟是什么样。3.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该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即老师传授,学生听,并没有给予学生真实的就业环境,学生也没有真实的就业体验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普遍对课程不感兴趣,就无法达到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良好的效果。4.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的专职人员以及就创业课程的专业教师人数不多,各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具有职业指导咨询师资格的也很少,并且等级不高。所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性不强,难有实效。二、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2015 年第9 期No.9,2015 (总第291 期)EDUCATION EXPLORATION Serial No.29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尚大军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摘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课程体系不完善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探索概念内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模型,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时间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5)09-0086-05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Myles Mace)教授开设了一门《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这被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首次出现。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学术和理论体系,其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也比较健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清华大学于1998 年主办的全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此后,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前者简称为“大挑”,后者简称“小挑”)将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向高潮。目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收稿日期:2015-07-19 基金项目: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130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FZ001) 作者简介:尚大军(198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