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课件 第三讲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学课件 第三讲政治意识形态

一、为什么意识形态概念常给人负面联想?

意识形态的概念见书P51页右侧小字部分

···因为在其一度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概念常曾被用作政治武器,谴责或批判对立的信条或学说。(见P51第一段)

二、现在还可能再区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吗?

自由主义的特点是把个人从阶层,社会团体,或者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他形成的社会基础是社会中出现强大的中产阶级。在中欧,东欧,由于中产阶级比较弱,其形成的过程在于效仿西欧而已,是在开明贵族的领导下,慢慢形成,所以,东欧和中欧的自由主义者往往带有极端性,这样的自由主义者并没有给其社会带去任何有益的作用。

社会主义,体现人的最高性。其哲学为辩证和唯物的思维方式。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最为重要的属性。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以傅立叶,欧文和圣西门等为代表。空想社会主义,主要表现为唯心的思想,漠视现实存在的问题。简单的把自己的道德和理想强加给他人,而忽视现实世界的一切因素。社会主义其核心就是唯物的历史价值观,漠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而强行的社会主义行为模式,都算是一种修正社会主义。主观的把社会主义强加给任何地方,都属于修正行为,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自由主义者:消极权利出发,抵制政府专制。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主张积极权利,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

民主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虽然都是具有自由思想的理念,它们都重视个人的权利,反对专制(极端的自由主义由于极端地排斥平等、公正、民主等价值,有滑向专制的可能),但是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首先在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的不同。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而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理性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仅仅强调个人自由的意义,忽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对于个人的意义。古典自由主义的余孽哈耶克认为,“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并不存在;社会由千百万个个人所组成。”(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把事物的抽象等同于不存在,不仅是哲学上的错误,也是逻辑上的错误。由于这样的哲学导引,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个人参与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所关心的仅仅是个人的发展。

而民主社会主义以理性的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它不仅强调个人的自由、关心的个人的发展,它还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其他人的自由和发展相互协调与和谐。民主社会不仅把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发展看成是真实的,也把社会的自由和发展看成是真实的。

并且认为只有当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自由和发展相统一,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发展才是正义的,社会才是完美的。

第二,对于理性的态度不同。自由主义把自然主义与自由结合在一起,排斥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没有经过实践的试错的,因此是值得怀疑的东西,所以以理性安排的社会制度总不如“自发秩序”优越;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把自由和理性主义结合在一起,它认为人的的理性并不同于简单的对事物的认识,它是人对于事物在长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经过试错和再认识而得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所以理性就包含着批判和纠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社会的制度安排只能依靠人类的理性不断地试错和矫正,才能逐步臻于合理。它以为并不是一切自发的社会现象(制度、习俗等等)都是优于经过人类理性安排的东西的,君主专制和现代专制都带有一定的“自发”因素,我们不能就认为他是优越的。

第三,从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来看,古典自由主义是把自由当作唯一的最高价值,而平等、公正和民主只是次于自由的价值,即认为自由高于平等和公正,自由也高于民主。这样,自由主义实际上是一元主义的,尽管它自认为是多元的。这是因为从表面上来看,自由主义不主张干涉他人的追求,但是实际上它在把“自由”列为最高价值时,已经把其他价值排除了,在自由主义那里,平等、公正和民主只是自由的结果,就是说,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在不存在国家和其他社会力量限制情况下的自由才是合乎平等、公正和民主的,而一旦将平等、公正和民主放在与自由同等的位置,自由就会受到侵犯。这如果用哈耶克的话来说,就是只有“自发秩序”才是真正平等、公正和民主的。

而民主社会主义才是多元主义的,而民主社会主义则不仅把自由作了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把平等、公民、合作、和平作为最重要的价值。民主社会主义还认为,所谓的“自发秩序”并不一定产生出真正的平等、公正和民主。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被沾染了很多非正义的因素,当社会中良好的因素发育成长时,那些非正义的因素同样会自发地发育生长。其次,社会中的人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着不同出身、不同天赋、生存在不同环境、有着不同家庭的人,“自发秩序”不会防止出身、天赋、生存环境、家庭状况良好的人,利用他们的先天优势去剥夺和侵害出身、天赋、生存环境、家庭状况不好的人的自由。民主社会主义认为“自发秩序”理论的本质就是把自由与平等、公正和民主等价值相对立。民主社会主义是把自由、平等、公正和民主看成不可分割的,它把平等、公正和民主本身就看成与自由同等重要的最高价值,认为,不能保证平等、公正和民主,终究会有一部分人要失去自由,而使自由受到侵害。在民主社会主义那里,自由应当是每个人的自由,而不是一部分人的自由。一部分人的自由就是存在着不平等。民主社会主义把保护弱势群体的自由,当作

维护自由的重要方面,它反对把强者群体的自由作为侵害弱势群体的理由。

自由主义也把“民主”视为对自由的威胁。

自由主义强调自由为最高价值,实际上即是排斥平等、公正和民主等价值。说它排斥平等,是因为它片面地强调个人的发展,其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加大,最终导致社会两极分化;说它排斥公正,是因为它主张国家中立,无视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先天的不平等,反对国家政策向需要社会帮助的人倾斜;说它排斥民主,是因为自由主义希望把个人的利益倾向作为社会倾向,而民主恰恰是社会各种不同利益倾向综合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以一个人的利益倾向为倾向。

第四,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对“平等”的理解是不同的。自由主义把平等仅仅理解为机会上的平等或法律面前的平等或政治上平等,而民主社会主义不仅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应当在机会上平等或法律面前平等、在政治上平等以外,还应当在经济上平等、社会上平等,以及在社会竞争中,“起跑线”的平等。

三、新右派思想在多大程度上与传统保守主义冲突?

新右派思想:公民不能完全控制政府,国家虽然希望将福利最大化,但由于国家也是参与者,基于自利心的原因,市场失灵不但不能矫正,反而有政府失灵的状况产生。其核心要素是市场与个人,其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坚持无干预的资本主义将带来效率、成长与普遍繁荣。新右派对私人企业的爱好胜过国有企业或国有化政策,其秉承“私有是好的,公有是坏的”,相信资助,个人责任心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传统保守主义:主要特征,是极其重视现存的传统、秩序、等级和自由的价值,认为这四大政治价值高于其他任何价值,维护这些价值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它反对任何激进的社会变革,认为传统和秩序高于一切。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主张复兴中间性社群,实行小群体自由放任主义;社会并不是一种机械的东西,不是一种其部件既可互换又可各自分离的机器,从其在整个时间中的必然的、不可逆的累积性发展来看,社会是有机的;认为理性主义的推理方式在人类事务中用处极为有限,理性不是个人做出决断的唯一依据,而成见在人类生活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第三条道路”的意识形态立场是否具有意义和一致性?

第三条道路不只单单是走在中间,或只是一种妥协或混合出来的东西,第三条道路的提倡者看到了双方主义互有不足之处,所以偏向某一极端也不是一件好事,第三条道路正正是揉合了双方主义的优点,互补不足而成的政治哲学。

第三条道路主要内容为:在社会民主主义的基础上,肯定自由市场的价值,强调解除管制、地方分权(非核心化)和低税赋等政策。

第三条道路的三大特点,见书P71-72

五、马克思主义有无前途?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人类文明特别是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最高结晶,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简言之,这个理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其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是推不倒的。这种科学性还具体反映在马克思主义自身固有的特点上,即实践性、阶级性和批判性。概括说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这个动力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必将是封闭的、静止的、僵化的教条。阶级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级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坐标和功利价值观的体现。批判性则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排除障碍,增强其内在的免疫力和生长力。可以说,客观上只要社会实践存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存在,以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压迫、剥削、奴役制度存在,马克思主义这些本质特点就绝对不会消失,马克思主义就一直管用,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本质特点不仅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条件,而且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机制。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50多年前,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结合新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经历一个半世纪以后仍能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之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既是~脉相承的,又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和表现形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在新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一个是处于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人由此产生了疑惑,是不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已经不成立了呢?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不灵了呢?我们的结论:当然不是。

六、什么样的环境最有利于法西斯主义的发展?(通过原因分析出最优环境)

法西斯主义,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是由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极权主义国家价值主义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

意大利诞生法西斯主义原因:意大利人根深蒂固的“大罗马主义”情节为墨索里尼成功煽动起他们的情绪、创立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温床。再加上当时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健全、一战之后产生的政治经济问题及政府的无能还有巴黎和会分赃对意大利的伤害激起了意大利人的愤怒和民族主义情节,这些条件都促进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之后法西斯主义向全世界的蔓延无异与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关。当时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大危机的困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处境恶化、不满现状的中间阶层的情绪,要求政府寻求新的统治对策以及更为中央集权的经济控制和准备重新划分世界的战争的需要,促成了各国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

德国产生原因:首先,西方国家的软弱。当时的西方国家,如英法完全有能力将法西斯扼杀于摇篮之中,而且有多次机会,但他们都一一错过,还满意的享受着自己的所谓如意算盘带来的所谓成果。慕尼黑让步、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合约》让步、德国扩军让步,直到希特勒出兵波兰,他们才认识到危险近在眼前。然而此时他们仍然是出嘴不出手,简单的向德国宣战,却从旁看着德军踏破波兰土地。最后,所向披靡的德军终于冲向了所谓的世界上最强的防御线,并只用了三周就将其攻陷,那些曾经的战胜国终于意识到:完了!正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国家对法西斯的妥协退让,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迅速毫无障碍的崛起。在法西斯兴起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无疑帮了侧忙。

其次,希特勒的个人魅力。虽然毫无疑问,希特勒是个史无前例的恶魔,但同样无疑,他有着出色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开始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党,希特勒加盟之后得以迅速攫取,并最终取得德国大权,希特勒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这与他的能力不无关系。他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情节,深深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仿佛人们从他身上能看到德国复兴的希望、能看到摆脱苦难的希望。还有就是他的无与伦比的演讲能力——极富煽动力的语言加上坚定的声音再加上狂热的肢体

语言,这一切无疑是当时的德国最需要的。另外他的政治手腕也很出色。从加入当时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到取得该党领袖地位,到改造成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到领导该党在动乱中崛起,到进阶总理,到取代兴登堡成为总统,到拉墨索里尼入伙,到不战而取得捷克斯洛伐等等等等,可以看出,希特勒的崛起有他自己的最大功劳。

当然,最主要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很难想象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家会产生法西斯主义,更别提大行其道了。一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德国。取代德意志帝国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经济崩溃,国家地位一落千丈。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向来自负的德国人的自尊心。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军人中激发起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人们自然又将这种民族屈辱归罪于共和国的无能,转而期盼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个人来报仇雪耻,

复兴民族。这时,希特勒那种迥然不同于平时的平庸、刻板和沉闷的横扫一切、建功立业的霸道和浪漫,迅速俘获了德国人民的心。

另外,纳粹的核心理论——种族优越理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纳粹鼓吹雅利安人是高贵的,而其中的日耳曼人又是最高贵的。世界闻名都是雅利安人创造的,科学文化都是日耳曼人创造的。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是被上帝赋予“主宰权力”的人种,理所当然“应该主宰世界”。这种种族主义理论具有极大的煽动性,激发了德国人一种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怀。

七、无政府主义是否在追求不可能之事?

无政府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另见P74第一段

八、为什么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重要性日渐彰显?它们有无可能取代传统政治信条?

(1)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的关注(见P76第一段)思考,原教旨主义大家参考下列资料。

原教旨主义有两层意思:(1)它是一种保守的基督教思想,它抵制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很有影响的自由主义或现代主义的神学倾向;(2)它是一种有自己的组织和机构的保守运动,旨在宣传原教旨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点原教旨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宗教现象:当感到传统的、被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时,对这种挑战毫不妥协,仍反复重申原信仰的权威性,对挑战和妥协予以坚决回击,一旦有必要,甚至用政治和军事手段进一步表明其态度。所以,原教旨主义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抗性、排他性及战斗性。

(2)可以从传统政治信条的历史悠久和这三种主义的局限性及阻力思考(无标准答案)九、摒弃意识形态是否可能?(个人认为不可能,可以参考一下资料)

定义: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本词条“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

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特征:

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另附:什么是自由?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意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政权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任性意义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放任。按规律办事意义下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自律意义下的自由。康德在此意义上使用自由一词。是人在自己所拥有的领域自主追求自己设定目标的权利。

而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中,对自由的定义为——绝对的自由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但由于社会是由人与人所组成,自由不仅是个人的议题,而是社会中各个主体之间彼此互相界定的程度,因此有人认为个人的自由受制于他人的同等的自由,进而有人认为自由与责任相关,有相关之自由即应负相关之责任。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自由也是一种社会概念。自由是社会人的权利。与自由相对的,是奴役。

自由:免受强制或阻碍,即一个人的自由意味着他的行动和选择不受他人行为的阻碍。

消极自由(n e g a t i v e l i b e r t y/f r e e d o m):不受干预,即个人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可以按期意志来行动。选择自由、公民自由和个人隐私等。(b e i n g f r e e f r o m s o m e t h i n g.)积极自由(p o s i t i v e l i b e r t y/f r e e d o m):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人能够实现其意志的能力,个人发展或个人实现。(b e i n g f r e e t o d o s o m e t h i n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