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20分

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的30%

②阅读共50分

文言文阅读约占全卷的12%

③写作50分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题难度

较易题60%

中难题30%

较难题10%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注:

(一)关于能力层级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分析综合、运用表达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①识记积累——识别、搜集、整理、储备的能力,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②理解感悟——借助语境和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领会主旨的能力,是在识记积累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③分析综合——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整理的能力,是在识记积累和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④运用表达——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以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⑤鉴赏评价——对文学作品的初步赏析和评价,是以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二)关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在纸笔测试中设置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用笔解答;也可在纸笔测试以外,另设口语交际测试,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口头表达、应对的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考查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在纸笔测试中设计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要求的试题;也可以在纸笔测试之外另拟考查综合性学习水平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成绩计入语文中考总分;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综合性学习的情况综合评分,计入学生的语文总成绩中。

在纸笔测试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设题,和“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部分并列;另一种可把它融入“积累与运用”或“阅读”“写作”等部分。

综合性学习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等形式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例证性试题

(一)选择题

[例1]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A.帆.(fān)B.忍俊不禁.(jìn)

C.绽.(zhàn)开D.仙露琼.(qiónɡ)浆

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识读汉字的能力。题目中的“帆”“禁”“绽”“琼”四字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形声字、多音字和形近字的正确识读能力。该题没有孤立地考查字音,而是把字放到具体的阅读材料之中,给学生以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实现了识字与语段阅读相整合的综合考查。

[例2]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描写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的景象,下边的诗句中,哪一句与《春》描写的景象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不仅如此,命题者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比较和联想,获得审美的体验。

[例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卒:死

答案: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情况,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本题考查词语的选择较为典型,而且课内外结合,对学生文言实词知识的迁移能力也是一种检验。

(二)填充题

[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请依次订正在田字格内。(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1)谈笑风声(2)挑拔离间(3)和忠.共济(4)园.满成功

风华正心旷神

名中外

[点评]以上两题尽管所写的字不多,但作为一种题型,能给学生发出重视汉字书写的明确信号,而且试题简约,将识字与写字及成语的正确使用加以综合考查。

[例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句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正确对待生死的如:,。

正确对待挫折的如:,。

答案:对待生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待挫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此题从“三维”目标出发,多角度立意,不但考查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识记理解能力,还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4]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③。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④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

①②③④

答案:①“百折不回”或“百折不挠”;②“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如答成“虚无缥缈”也视为正确;③喜怒哀乐;④勇往直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积累和运用,考查学生紧扣语境信息,运用成语进行精炼表达的能力。

[例5]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的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点评]此题具有开放性,但又从句式和句意两个方面进行了限定,从而保证了活而不滥。不仅如此,这段文字本身就是真善美的情感的艺术显现,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例6]以下两题,选做一题。(如另一题也做,则作为附加分计入本大题总分)

(1)“彭祖寿星节”是彭山对外的一扇窗口,请你为下一届“彭祖寿星节”拟一条标语。标语内容应体现彭山地域特色和“寿星节”活动主题,不超过20字。

(2)眉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出不少文化名人,如彭祖、张刚、李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虞允文、彭端淑等。请仿照例句,根据所给上联,选择一位眉山历史文化名人,根据其事迹对出下联。

〔例子〕上联:张刚忠义流百代,下联:文山①丹心照汗青

〔题目〕上联:仲尼②仁爱传千古下联:

注解:①文山指文天祥②仲尼指孔子

答案:(1)标语内容体现彭山特点1分,符合标语特点1分,超过20字不给分。(2)如“彭祖寿延八百年”“李密孝心感天地”“三苏文名耀神州”等。(能准确概括眉山文化名人事迹1分,符合对联创作一般要求1分)[点评]此题从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中发掘考试资源,命题中融入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是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次尝试性检验。选做及多做加分,体现了对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关注,对个性的尊重。

(三)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

[例1]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

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点评]用现代汉语来表述物理公式,注重文、理科之间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学科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地实际应用价值。

[例2]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道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①书名:

②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

③自己的阅读感受: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平时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属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类的考题。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考查了学生概括精要、准确而简练地介绍某部文学作品某一特点的能力。

[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略),完成9-13题。

(问题)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点评]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能力,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考查了学生针对文言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样的考查方式,把文言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在加强文言文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例4]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走进同学们的生活,对这一种文化现象,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你是怎样认识的?请从思想内容

....方面对以下几则节选歌词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歌词简述理由。

①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得意。

——《晴天》

②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

——《老鼠爱大米》

③我吹吹牛逼败败火值当听个乐和要是有啥想法就来中国龙势力团社找我逼吃捶呜了擂再逼吃再捶再呜了再擂

——《东北人不是黑社会》

④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那大地心脏汹涌、不安跳动,全世界只剩下一种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条龙。

——《龙拳》答案:通过这几节节选歌词,我们可以看出时下流行歌曲的瑕瑜。在思想内容上,流行歌曲有抒写健康、真挚、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如第①②则);有表现龙的传人昂扬向上龙的精神的(如第④则);当然也有表现低级趣味、崇尚暴力的(如第③则)(本题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检测,试题答案呈多样性,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表述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只呈现结论者得2分)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情况,并很好地将语文和音乐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试题明确要求学生对四则歌词内容进行探究性评价,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且允许答案的多样性,较为深入地检测了学生利用各自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

(四)图表题

[例1]下面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会徽图案,请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其构图特点及寓意。

[点评]此题将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将画面形象转换为语言的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体现了命题的“三维”价值取向。

[例2]观察这幅图画,放飞思绪,把你的想像写下来。

[点评]此题首先考查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按图画所表征的客观内容进行思考的能力;其次,也考查了学生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它还考查了学生结合图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的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表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答案:①大多数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或大多数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喜欢阅读

文学名著而喜欢看卡通画)②开放性试题,只要正视问题并能谈出自己的建议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点评]此题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而且考查了学生利用“调查表”所给的具体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写作题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在班级里,你的成绩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场上,你的球技却能让人大开眼界;在舞台上,你的歌声也许并不悠扬,然而,在宣传橱窗里,你的书法却令人赞不绝口……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世界,自己的个性特长或爱好。请以“我的另一片天空”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②600字以上;③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点评]此题侧重于让学生写自己。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强化自信,树立“我能行”的人生观,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展示自己独特的生活天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价值导向。创设的情境多样,为学生作文提供了较大的开放度。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

..;

..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

..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要求:①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或另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填在横线上,然后作文;②自选文体;③600字以上;④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点评]此题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题目借助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家庭教育名言,从“忧虑”“自卑”“鼓励”“自信”等丰富的学生心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例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 ? 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

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 ? 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 ? 是否得到某

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 ? 请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

....,自拟题目

提示与要求:

(1) 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3) 抄袭是一种不良品行,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4)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点评]此题一改往年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形式,而是为学生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抒写感想或体悟,形式较为新颖;题目还从审视角度、文体形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尽量减少束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的可能。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样卷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送走了初中生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又将翻开我们成长旅途崭新的一页。面对眼前的试卷,你定会从容应对,因为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只要你是一个用心去生活的人,你就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相信自己!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提示:1~4题可选做其中两个题

........,共8分。默写内容请用正楷或规范的行楷填写在每题下的方格内。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4分)

2.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分)

3.《岳阳楼记》中作者认识到的“古仁人”异于常人的超然情怀形成的原因是他们能,。(用《岳阳楼记》原文作答)(4分)

4.请写出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思念故乡或亲人的句子。(4分)

5.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富于哲理的名句,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任写出意义完整的一句,并以这一名句为开头,在下面的空格中续写一段话。要求在这段话中,运用排比的句式,前后语意连贯,不少于50字。(4分)“”

50字

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按要求做题。(4分)

王哲是树人中学九年级的学生。他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机灵鬼”,成绩时而跃上“波峰”,时而跌入低谷。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话音未了,他便高高地举起了手,并且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但往往答非所问,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学中,他又是个诚实率直、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但有时说话做事缺乏考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生活里,他又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傻小子”,不讲究吃穿,有时丢三落四,有点不修边幅。

假如你是他的同班同学,在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互评”过程中,需要你从同学的角度,对王哲同学进行评价,并给他提出相应的建议。请你把对他的评价和建议写成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使他得到启示和激励。

60字

7.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然后在其余三个有语病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修改。(4分)

A.沙尘暴从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

B.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冰雪消融,九寨沟的盎然生机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C.考场内学生们沙沙地答着题,考场外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满面春风地走出来。

D.看到一个个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1)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句应改为: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8~12题。(18分)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①这个阿拉斯加淘金者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走到晚上九点,他在一块岩石上绊.了一下,由于极端的疲倦和衰弱,摇晃了一下就栽倒了。

②六点钟,他醒了过来,开始整理包袱准备上路。在检查一个厚实的鹿皮口袋时,他踌躇.了一下。它有十五磅重,里面装着粗金沙——这是他一年来没日没夜劳动的成果。他犹豫了很久,最后,当他摇摇晃晃地开始这一天的路程时,鹿皮口袋依然在他背后的包袱里。

③傍晚,他发现了一片灯心草丛。他爬到草丛里,像牛似的大咬大嚼.起来……

④他四肢无力地倒在潮湿的地上。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啕大哭起来……

⑤天亮了,——又是灰蒙蒙的一天,没有太阳。刀绞一样的饥饿感觉也消失了。

⑥又过了一夜。早晨,他解开鹿皮口袋,倒出一半黄澄澄.的金沙,把它们包在一块毯子里,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藏好。

⑦中午时,累.赘的包袱压得他受不了。他又从口袋倒出一半的金沙,不过这次是倒在地上。到了下午,他把剩下来的那点也扔掉了。

⑧傍晚时他看到了许多零乱的骨头……

⑨接着下了几天可怕的雨雪。他白天黑夜都在赶路。他摔倒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一到垂危的生命火花重新闪烁起来的时候,就慢慢向前走。他已经不再像人那样挣扎了。逼.着他走的,是他的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

⑩他听到背后有一种吸鼻子的声音——仿佛喘.不出气或者咳嗽的声音。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的两块岩石之

间,他隐约看到一匹灰狼的头。这是一匹病狼,它的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眼睛也昏暗无光,布满血丝。

○11他挣扎着坐起来。他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他试了又试,后来只好死了这条心,他用手和膝盖支着爬来爬去。那个畜.生一面很不情愿地避开他,一面用那条好像连弯一下的力气都没有的舌头舐着自己的牙床。

○12这一夜,他总是听到那只病狼咳嗽的声音。有时候,他又听到了一群小驯鹿的叫声。他周围全是生命,——强壮的生命,非常活跃而健康的生命。

○13早晨,他一睁开眼睛就看到那只病狼正用一种如饥似渴的眼光瞪着他。

○14那只狼也始终跟在他后面,不断地咳嗽和哮喘。他的膝盖已经鲜血淋漓,留下了一路血渍.。有一次,他回头看见病狼正饿得发慌地舐着他的血渍。他不由得清清楚楚地看出了自己可能遭到的结局——除非——除非他干掉这只狼。于是,一幕从来没有演出过的残酷的求生悲剧就开始了——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行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15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

○16这一天,他一直尽力和昏迷斗争。当他只有一次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时,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突然,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去……

○17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

○18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

(选自小说集《热爱生命》,有删改)

8.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绊.(bàn)了一下踌躇.(chú)

B.大咬大嚼.(jiáo)黄澄澄

..(dēnɡ dēnɡ)

C.累.(léi)赘喘.(chuǎn)不出气

D.畜.(xù)生血渍.(zì)

9.纵观全文,请归纳出淘金者战胜了哪些恶劣因素,最终才顽强地活了下来?(3分)答:

10.第⑨自然段“逼着他走的,是他的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它”来代指生命?你是怎样理解“逼”的含义的?(4分)

答:

11.文中写那群“强壮”“活跃而健康”的小驯鹿有什么用意?那匹“始终跟在后面”的病狼对淘金者的生命仅仅是一种威胁吗?请结合全文,谈你对上述这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答:

12.请根据第②⑥⑦自然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淘金者是怎样处理鹿皮口袋中的金沙的?

答:

(2)淘金者这样处理金沙,反映出他对待生命与物质财富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3~16题。(12分)

懒惰的智慧

凯利

①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恐怕一生中也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②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说就是修建管道了,水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了出来,这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又不愿意沿着湖边绕过去,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③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④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农夫,他们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⑤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人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的东西最多。他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人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⑥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这种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汽球上掉在地上用多久,这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在生活里将会遇上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么令人精疲力尽的麻烦啊!

⑦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1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懒惰”的含义的?(3分)

答:

14.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懒惰”的作用。请分别概括文章的分论点。(3分)

答:

1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人们所不齿的“懒惰”进行了崭新的诠释,运用大量事例来证明“懒惰”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B.第②自然段以时间为序,着重以用水为例,最终目的在于证明:随着“偷懒”程度的加深,人类的劳动强度在不断减轻。

C.文章所举事例有的是对人、事的具体叙述,有的则为简要的概括叙述;这些事例紧扣所要论述的观点,典型而精当。

D.从结构上看,第②~⑤自然段与第⑥自然段之间,表面上是并列关系;但从内容上看,后者实际上应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递进。

16.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经历和体验,谈谈你对“懒惰”的看法。(3分)

答:

(三)文学名著阅读(5分)

林敏同学计划利用暑假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但不知先读哪一部好。请把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推荐给林敏。

17.请写出你认为应当首先阅读的一部作品的名称和作者。(2分)

作品名称:《》作者:

18.请就上题中你推荐的作品,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一项说说你推荐的理由。(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9~23题。(15分)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卑鄙:

(2)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奸凶: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咨臣以.当世之事苟全.性命于乱世

A.B.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不求闻.达于诸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D.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句: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句:

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日夜操劳,南征孟获后又欲北伐曹魏,为的是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

B.力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C.诸葛亮认为,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没有劝勉后主宣扬圣德的忠言,是由于他们办事拖沓,不能雷厉风行造成的。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23.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3分)

答:

三、作文(50分)

提示: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24.题目:我相信

要求:

①发挥联想和想像,从生活中取材,运用自己最深切的生活体验,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挚健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③自选文体,符合所写文体的要求;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二十年前的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念完后,她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

“对!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

“嗯,丽丽说得真好。娟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二十年后,娟子也成为一名老师。她讲《月亮》那一课时,也问道:“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像豆角。

娟子好高兴啊!娟子说:“李佳同学说得很正确,弯弯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又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娟子老师收到一位叫李佳的作家写来的信。信里写道:娟子老师,谢谢您的“豆角月亮”……

要求:

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改写;

③自选文体,符合所写文体的要求;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四川省二○○六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样卷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20分)

1~4题学生可任选做两题,多做则取其最好的两题给分;每题的默写内容和书写质量各占2分,无错字、漏字、增字,书写工整规范得4分,否则,应从默写内容和书写质量两个方面分别酌情扣分。

1.(4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4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4分)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写出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思念故乡或亲人的句子,书写规范工整即可;

所写句子内容不切题,只能在书写方面评分。

答案举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

5.(4分)写出中国古代诗文中包含哲理的名句(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得1分;能正确运用排比句式得1分;语意前后连贯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字数少于50字扣1分。

6.(4分) 能从“课堂上”“同学中”“生活里”三个方面对王哲同学进行中肯的评价,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语言委婉、得体、通顺,有一定启示性和激励性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字数少于60字扣1分。

7.(4分)(1)A (2)B句应改为:“春天来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九寨沟的盎然生机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C句应改为:“考场内学生们沙沙地答着题,考场外家长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满面春风地走出来。”D句应改为:“看到一个个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我很受教育。”或“一个个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很受教育。”

二、(50分)

(一)8.(2分)D 9.(3分)淘金者战胜了饥饿、寒冷、疲劳、孤独、恐惧,尤其是野兽对他生命的威胁等恶劣因素,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归纳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归纳不够准确、完整,酌情扣分)10.(4分)“它”一般用于指非人的事物,这里用来代指生命,意在表明淘金者处于肉体躯壳与生命意志好似分离的垂死状态;“逼”字则形象贴切地表达出,尽管肉体躯壳的生命迹象越来越弱,但淘金者尚存的生命意志和仍始终顽强地支撑着他。(意思大体一致或言之成理即可)11.(4分)写小驯鹿意在表明淘金者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活下去,是因为他从那群“强壮”“活跃而健康”的小驯鹿身上感受到了强健、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给他以极大的鼓舞;那匹“始终跟在后面”的病狼对淘金者的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它顽强的生命意志(或“可怕的耐心”)更是让淘金者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狼与人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拼争使他获得了顽强活下去的强大动力(或“可怕的耐心”)。(答出上述两层意思,分别得2分,回答不够准确、完整则酌情扣分;若考生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12.(5分)(1)最初,淘金者也曾感受到了沉重的金沙对自己生存的威胁,但他还是把金沙全带在身上;后来恶劣的环境使他不得不把一半金沙藏起来,却带走另一半;很快他承受不了金沙的沉重,又倒掉了一半;最后,他把剩下的全扔掉了。(能答出以上四点,得2分,归纳不够准确、完整则酌情扣分。语言表述不强求与上述答案完全一致,意思表达清楚即可)(2)他最初更看重物质财富,不忍放弃长期劳动的成果,生存的忧患意识不强;后来由于一步步意识到生命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便部分直至完全放弃了金沙。(3分,能理清淘金者态度的前后变化,意思大体一致即可)

(二)13.(3分)文中的“懒惰”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是指用智慧去创造、发明,尽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意思大体一致即可)14.(3分)分论点一:身体(或“体力”)的“懒惰”激励了创造、发明。分论点二:精神的“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两个分论点概括准确,意思大体一致得3分,否则,酌情扣分) 15.(3分)B 16.(3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赞同文中提倡的“懒惰”,也可反对通常意义上的“懒惰”,还可辩证说理;能紧扣文章观点,联系自身经历体验,谈出自己对“懒惰”的认识,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三)17.(2分)所写篇名和作者名符合题目要求,且相互对应得2分。18.(3分)能就所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作较为准确的介绍说明即可。

(四)19.(2分)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或“身份卑微,出身低下”)奸凶:奸邪凶恶的人(或“奸邪凶恶的曹魏”)(每解释正确一个给1分)20.(3分)A 21.(4分)每句2分,应在关键文言实词虚词上考虑翻译的准确性,翻译不够准确、通顺则酌情扣分。(1)译句: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注意“故”“临”“崩”等重点词语及状语后置句式的翻译)(2)译句: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注意“所以”“职分”等重点词语及判断句式的翻译)22.C(3分)23.(3分)追叙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归纳不够准确、完整,酌情扣分,意思大体一致即可)三、(50分)

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采用“三人独立阅卷制”,按照“等级评分标准”评阅。

﹡注:“三人独立阅卷制”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作文评卷要坚持采用三人分别独立阅卷的办法,把可能由于阅卷者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评分误差缩小到最低限度。具体操作办法:设计作文评分表,每一本试卷(一个试场)一式三份,表上只有该本试卷30份试卷的流水编号。阅卷者按流水号把每一份试卷作文的得分写在表格上(这样,学生答题的试卷上就不再出现每一个阅卷者所给的分数,也就不至于影响下一个阅卷者的评分);操作人员录入分数并加以统计处理。三名阅卷者的给分当中,如果最高分和最低分没有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则以三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号学生的得分;如果某一号学生的三个分数超出了规定的误差范围,不是简单地以“去掉一个最高分”或“去掉一个最低分”来处理,而是由另外一组三名阅卷人员重新阅卷给分,并经过作文评分复评组的审核后决定得分。

阅卷者不得为了避免出现与他人给分差异太大的情况,而人为压低优秀作文的得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教师:陈亚琴 4月21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我深受体会,从此让我明白: 首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 理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8次课程改革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第六次 1986-1991 1986年《 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型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给课外活动留出固定的足够的空间。 第七次:1992--1998年。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在此期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整体设计。课程结构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还留有地方课程。前七次改革的简评: 1:注重课程内容量的增减,忽视课程自身结构的调整。2: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论证和指导。3:主要体现课本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经过多次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初步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步走进课堂,课程管理模式打破了过于集中的格局。当然缺点也非常明显: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态度、情感与价值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方式单一化,缺乏体现最新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有效评价方法与策略等。 第八次:始于1999年。1999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1996年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并在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强调学生是能动实践的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将使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甚至学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程序,充分激发出学习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又承认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开发和发展。 (二)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在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十分注重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仅仅坚持“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基本能力,如求知的能力、共处的能力、在应变中做事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以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这就意味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不仅要巩固现有的教育基础,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还要进一步加深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发展型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地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是未来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道德教育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作用,也要重视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如何让科学技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就需要人文学科的指引。我国学校课程中数理学科比例大、人文学静分量偏低,如何平衡科学技术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加强课程综合化 综合化课程既是为了避免增设新学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综合化课程中不仅可以初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养成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的品质。一般说来,年级越低,综合的程度越高,特别是科学教育科目应该适当加以综合。 (五)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小学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又要体现差异性、层次性,也即个性。课程的个性化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普遍运用,为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持。 个性化的课程必然带来多样化的课程,多样化的课程是我国未来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并不是说不要统一性,多样化是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化,它是与特色化、层次性、可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摘要:本文试图从教育课程、现实问题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旋涡的中心,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教育界内外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以及高考制度和方式的改革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方面是当务之急。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估计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困难性?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认真的准备。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困难性有充分的准备,改革可能最终成为纸上谈兵,或走弯路乃至最终失败。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到人的培养和发展的事业,是牵涉到基础教育整体和各个局部的关键领域,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共同完成的任务,这就规定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广泛性、艰巨性和持久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那种过于依赖行政力量的干预的作法,将使课程改革可能再次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从而难以走出那种急进的、急躁的、急于求成的改革误区。国内外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企图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来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也许会使我们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答案。我们试图从以下7个方面来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基础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使课程领域重新出现了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潮流。国际教育界早在70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一、填空题 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课堂、书本 4、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综合课程 5、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教学、评估、考试命题 8、甄别与选拔 9、开发者10、教学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 1.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第三,结合教学实践。 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4.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5.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或:怎样认识学生是影响课程标准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这一浪潮的冲击,使我们的老师为学生所布置的作业单调、枯燥、重复、量多而脱离生活实际,这不仅违背了当前提倡的教学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身陷苦海而难以自拔。但是,家庭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指出:家庭作业显然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具有直接的作用;其次,能提高学习技能,改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地点限制的;此外,能培养独立性和责任心,具有非智力因素的好处;最后,可以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也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弘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把相关的知识向课外迁移、派生。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但在现实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和考试改革的滞后,目前“题海战术”仍然盛行。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全部被作业占领,而且学生作业的设计简单机械,注重死记硬背,注重重复和模仿,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却被忽视了,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的理解和看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反应 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当前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都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改革。诸如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国际视野,身心健康等,都是各国教育期待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英语已经成为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学习和掌握外语对于国家和个人本身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做好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可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的成长融入国际化发展潮流。 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国英语现行的课程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和弊端 1. 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 英语本身作为一门语言,用于交际中使用。现在大本分教师将考试练习作为讲授的重点,忽视了对于语言使用的讲解和操练。学生学会的语言得不到练习,不知道在什么情景下合理的使用。使得长期以来我们处于一种封闭式的教条英语学习氛围,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 2. 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目前在学生身上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会的学习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味的填鸭、灌输讲授枯燥的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记住标准答案,忽略了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 3. 教育评价上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功能。 在英语教学中的评价合理使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但目前,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忽略评价,学生并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长期处于盲目学习的状态。上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以及

发展的个性和全面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面对上述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也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实行课程改革是完全必要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理解 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英语的课程改革注重强调的是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饿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研究心得体会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而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参加了区进修举办的干训学习,对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认识、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深受启发,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其次,新课标下的老师更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标下的老师成功的转换了自身的角色,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学会了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他们尊重学生内在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错不以给出批评,更多的是赞扬和默许,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新课程下的老师,充分的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试和重组。 沃德曾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在每一次听课过程中我都深深的体会到了新课程下的老师们都在努力的让学生去学习知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他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文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学院:教育学院 年级:2006级2班 姓名:李晓阳 学号:222006305211063 指导老师:范蔚教授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李晓阳 222006305211063) 【摘要】自2001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已经经历了近八个年头。在这期间,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从政府官员到学生家长,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育工作者纷纷献言献策,或总结经验,或积极探索,或针砭时弊,或解读政策。下面,我将就一些近年来关于对新课改的理论认识进行总结概括,希望对现行的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综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2004年9月,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从2006年秋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增加到10个。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全面铺开。本次课改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是一场“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就要有大动作,要有新气象,要与旧传统泾渭分明。 以下,我将就新课改的原因、目标、特点、具体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新的探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还表现在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抑,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削弱甚或消失。因此,本着“人的发展”的理念,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我国而言,课改历经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学校课程中应试教育仍然势力强大,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并未得以根本性扭转,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以落实,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性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还学生以自由,与体现主体性思想不谋而合;公开性或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变化相,追求终身发展理念异同工;公正性原则与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有所发展的观念殊途同归。基础课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教育改革制度化、改革行为合法化、增强改革成果有效性、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政策介入教育实践问题的重大尝试。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张显出课程改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魂”,坚持“自主创新”,启动并实施以“百堂新课改探索课”、“百项特色校本教研活动”为重要载体的“携手行动计划”,注重聚焦课堂,重视常态课建设、课程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改革的积极效应,合力打造上虞课改品牌,积极推进我市课改健康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类培训、二次评比、三项研究、四大建设。 1、一类培训 做好面向教师的学科培训,面向教研组长的主题教研培训。 2、二次评比 以“科学地教、有效地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上下半年分二期开展“xx市中小学百堂新课改探索课评比活动”。 坚持“以校为本以效为本”的教研理念,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百项特色校本教研评比活动” 3、三项研究 认真做好对课改实验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全市不同层面学校课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和评估,及时总结、培育和推广成功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课堂教学策略和基本规范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探索课评选的方式,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样式进行探讨,为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继续开展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探索全面提高教师“常态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 4、四大建设 课程建设。合理应用好地方专题课程教材,着力完善教材建设。有效地引导学校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制度建设。重点是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通过“推进校本教研”主题征文、主题论坛等活动,推行10大措施做实校本教研,改变教研和培训的工作方式,以朴实的方式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队伍建设。通过培育、挖掘、宣传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提高上虞教育在xx市乃至xx省的影响力。 资源建设。合理规划,积极组织开发对教师有实际价值的课程资源,加强“课改在线”网站建设和利用,高质量地编印。探索和研究促进城乡课改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 三、工作安排 一月中小学第三届师徒结对满师及第四届师徒结对启动仪式 二月 xx年通讯员工作会议 三月分段进行新课程主题式调研; 四月省06规划课题部分成果共享 五月“科学地教有效地学”——中、小学新课程各学科探索课评比 六月“推进校本教研”主题征文 七月“推进校本教研”主题论坛 八月“网上教研”的工作规律和模式探索 九月有效备课行动研究——各学科利用学区学科教研基地开展 十月“科学地教有效地学”——中、小学新课程各学科探索课评比 十一月百项特色校本教研评比活动 十二月有效的学生评价探索——中、小学各学科评价研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课程改革,全面地考虑到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在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将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看,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要求: (一)更新对课程的认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就是 要使教师对课程有新的认识。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看法也就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较多的教育学教材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1]。在师范院校中,由于理论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往往局限于“课程即教学科目的总和”,致使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狭窄、封闭。1997年北京市为制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进行了有关课程观方面的调查,从回收的791份学科教师有关课程观的有效问 卷看,持学科知识为本课程观的约80%。[2]将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的观点,往往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关注教学科目,这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忽视校园文化环境、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寻找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对课程的认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们更新对课程的认识,把课程看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生在学校里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在教育教学中,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