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清胱抑素C临床意义

血清胱抑素C临床意义

血清胱抑素C临床意义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胱抑素C(cystain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近年来有关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及方法报道日渐增多,充分肯定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生化特征 胱抑素C,以前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有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胱抑素C广泛地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脑脊液、血液、唾液、精浆等。研究发现胱抑素C 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最强的抑制物,对木瓜酶、无花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H/L也有抑制作用。 二、标本 血清标本 三、测定方法 由于血清中胱抑素C浓度较低,故其测定方法需较高的分析灵敏度及特异性。最初Lofberg等用RID及EIA对胱抑素C含量进行测定,不仅费时,而且检测限也差。随后又有较简单且灵敏的放射、荧光及各种酶免疫测定(RIA、FIA及EIA)的方法报道,由于均属于非均相测定方法,很难自动化,因此限制了胱抑素C的广泛临床应用。 胶乳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均相测定方法,在胶乳颗粒上包被抗

体,与抗原结合时颗粒发生凝集沉淀,形成的浊度可用一定波长比浊,与同样处理的系列标准比较,计算出标本中胱抑素C浓度。参考值:0.7~1.38mg/L,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浓度较高(1.64~2.59mg/L),4个月以后则明显下降,1岁以后至18岁都较恒定,与成人接近。 四、临床意义 肾小球滤过功能(GFR)的内源性标志物 由于胱抑素C基因属“管家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故机体胱抑素C产生率相当恒定。因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唯一器官,所以血清胱抑素C浓度主要由GFR决定,由此可见胱抑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Grubb及Simonsen等首先研究了血中低分子量蛋白质(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浓度与GFR(51Cr-EDTA 清除率)的相关性,发现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的倒数与GF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5、0.70及0.39,血清肌酐浓度倒数与GFR的相关系数r为0.73。可见胱抑素C是低分子量蛋白质中与GFR最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甚至优于血清肌酐。 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由于在炎症、肿瘤及免疫疾病时也可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 C)在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患者中早期肾损害的的诊断价值。方法:胶乳增加免疫比浊法测定9例肾移植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异常检出率高于血清尿素氮、肌酐。结论:Cys 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关键词】胱抑素C;高血压;糖尿病;肾移植;肾功能损害 血清胱抑素C(Cys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Grubb于1985年首先报道其血清Cys C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密切相关,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1],近年来,随着Cys C商品化试剂盒的出现,该项目已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笔者通过对本院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移植患者Cys C、BUN、Cr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Cys C在早期肾损害评价的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20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年龄43岁~72岁;明确诊断的患者59例,其中高血压病组20例,年龄47岁~75岁,糖尿病组30例,年龄38岁~78岁,肾移植组9例(均为肾移植术后一年内的患者),年龄29岁~65岁,所选病例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均>40 ml/min。 1.2 方法 仪器使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ys C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均由浙江康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作各项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疾病组血清测定结果,见表1。表1 各疾病组血清测定结果(略)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超家族在1981年明确了人类胱抑素C(Cystatin C)的氨基酸系列,但它没有显示与当时已知的任何超家族蛋白系列的同源性,事实证明它属于一个新的蛋白超家族。 图1. 人类胱抑素C的氨基酸系列和结构示意图 阴影区域是木瓜蛋白酶——类似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位点,它与由Asn残基组成的legumain抑制位点不重叠;箭头所示Leu残基,在脑出血时,它被Gln残基代替产生胱抑素C的变异体;星号所示Pro3残基,被部分羟基化。 图2. (A) 根据胱抑素C二聚体推出的胱抑素C的单体 (B)在胱抑素C的结晶体中发现人类胱抑素C分子是八聚体 胱抑素C的氨基酸序列是胱抑素家族中第一个被检测的系列,但直到两年后,只有当研究者检测了鸡胱抑素的结构,并发现此两种蛋白44%的氨基系列相同,才确定胱抑素C的功能――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又经二十年的研究,发现了另外十种人类半胱氨酸蛋白

酶的抑制剂,并且发现它们与胱抑素C和鸡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有很强的同源性。因此,它们都属于人胱抑素超家族。 人胱抑素家族目前由11种已明确的蛋白组成。胱抑素家族1由胱蛋白酶抑制剂A和B组成,是唯一的细胞内蛋白;胱抑素家族2由胱抑素C,D,E,F,S,SA和SN组成,它们主要是细胞外和/或细胞间转运蛋白;胱抑素家族3由高和低分子量的激肽原(Kininogen)组成,它们主要是血管内蛋白,除了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外,它们也参与凝结过程和血管活性肽的产生。 表1. 人胱抑素超家族 胱抑素C的生物学功能 胱抑素C除了是木瓜蛋白酶——类似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外,最近被证实,它还能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其它家族成员,比如人legumain肽酶家族C13一种经典酶。同时也发现这两个抑制点是不重叠的(图1),所以一个胱抑素C分子能同时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不同类型。最近还发现胱抑素C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抗原呈递中都起一定作用,并且是中性干细胞的生长因子。除去胱抑素C基因的小鼠(“胱抑素C剔除小鼠”)好像更易癌症的转移。 胱蛋白酶抑制剂在体液中的分布 不同的胱抑素在体液中的分布是显著不同的。比如:胱抑素D主要存在于唾液和泪液中,而胱抑素C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在一些体腔中,比如脊髓液中,半胱抑素总摩尔浓度的90%以上是胱抑素C。而在其它的体腔中,比如血浆中,它的比例就很少。而且,在不同的体腔中,总的半胱抑素的浓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血液中总的木瓜蛋白酶抑制剂量大约是12μmol/L,而在脑脊液中它的浓度还不到1μmol/L。和个别的胱抑素范围一样,

胱抑素C临床意义

胱抑素C临床意义 自从1985年以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已被视为检测肾功能的良好标志物,由于其不受许多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其他标志物相比具有众多优越性。cystatin C 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肾功能评价和肾功能标志物 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它是反映肾功能最重要的指标。GFR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肾小球的血浆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若干容积血浆内的物质从体内清除,其单位一般为ml/min 物质)。它不能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物质的肾清除率来反映。 根据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标志物包括菊粉(inulin)、碘海醇(iohexol)、51Cr-EDTA、99mTc-DTPA等。内源性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β-痕迹蛋白(BTP)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 二、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 1、外源性标志物肾清除率测定方法被视为GFR评判的“金标准”;但存在许多不足。首先这些物质费用昂贵;其次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涉及放射暴露问题;另外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烦琐;碘海醇测定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射线荧光光谱仪);加之受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的影响,尤其是无法实现危急患者检测的及时性,从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2、内源性标志物是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 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应具备:⑴稳定的生成率;⑵稳定的血浓度,不

受其他病理变化的影响,不与蛋白结合;⑶肾小球自由滤过;⑷肾小管不分泌、不重吸收;⑸无肾外清除。 目前常用的指标为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但由于受许多肾外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肌肉量、膳食结构、机体疾病状况、药物等,以及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等影响,使这些指标不能满足内源性标志物的要求。 ⑴尿素(Urea)虽然首先被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但它不能满足内源性GFR标志物的要求,并且受机会疾病状况的影响较大,如充血性心衰、营养不良、进食困难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肾小管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 ⑵血清肌酐(Scre)作为肾功能主要评判指标已有40余年,由于检测简便和费用低廉而受欢迎。体内肌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来源于膳食,内源性来源于肌肉中肌酸和磷酸肌酸的代谢。研究表明肌酐水平受年龄、性别、体形、身高、肌肉量以及膳食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肾小管分泌肌酐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同一个体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个体肾小管分泌肌酐速率不同。研究表明约30%的慢性肾病患者GFR评估偏高,其主要原因就是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如果药物抑制肾小管分泌、剧烈体育运动和进食荤食等则出现GFR评估偏低现象;另外,机体GFR下降至正常水平30%以下时,Scre才会升高。 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e)一直被认为是反映GFR较好的指标,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24小时连续收集尿液标本,这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经常收集不全,这会造成分析误差。其次,肾小管的排泌也会干扰Ccre的测定,引起Ccre假性增高。 上述资料表明,Urea、Scre、Ccre评判肾功能并不准确、可靠,促使

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

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 李奋 自从1985年以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tatin C)已被视为检测肾功能的良好标志物,由于其不受许多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其他标志物相比具有众多优越性。cystatin C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肾功能评价和肾功能标志物 临床评价肾脏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一般以肾功能为参考,肾功能一般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它是反映肾功能最重要的指标。GFR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肾小球的血浆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若干容积血浆内的物质从体内清除,其单位一般为ml/min物质)。它不能直接测定,必须借助某物质的肾清除率来反映。 根据GFR标志物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标志物包括菊粉 (inulin)、碘海醇(iohexol)、51Cr-EDTA、99mTc-DTPA等。内源性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β-痕迹蛋白(BTP)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 二、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现状 1、外源性标志物肾清除率测定方法被视为GFR评判的“金标准”;但存在许多不足。首先这些物质费用昂贵;其次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涉及放射暴露问题;另外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烦琐;碘海醇测定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射线荧光光谱仪);加之受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的影响,尤其是无法实现危急患者检测的及时性,从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2、内源性标志物是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中最常用的指标。理想内源性标志物应具备:⑴稳定的生成率;⑵稳定的血浓度,不受其他病理变化的影响,不与蛋白结合;⑶肾小球自由滤过;⑷肾小管不分泌、不重吸收;⑸无肾外清除。 目前常用的指标为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但由于受许多肾外因素,如年龄、性别、身高、肌肉量、膳食结构、机体疾病状况、药物等,以及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等影响,使这些指标不能满足内源性标志物的要求。 ⑴尿素(Urea)虽然首先被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但它不能满足内源性GFR标志物的要求,并且受机会疾病状况的影响较大,如充血性心衰、营养不良、进食困难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肾小管有明显的被动重吸收。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完全降解,而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惟一器官,血清胱抑素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此外,血清胱抑素C检测不受年龄、性别、炎症、饮食、体重以及肝功能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胱抑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肾小球受损时血中的Cys C升高比较显著,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时,血、尿中的Cys C均升高比较显著,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肾小球、肾小管是否受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 摘要在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中,血清肌酐、尿素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最常用的指标。由于以上指标尚存诸多不足,故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指标。胱抑素 c 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循环中的胱抑素 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血清胱抑素 c浓度在作为肾功能试验时优于血清肌酐浓度。至于胱抑素 c测定的方法学,已有快速、简便且可自动化的“颗粒加强免疫比浊法”的最新报道,使血清胱抑素 c测定的广泛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关键词:胱抑素 c;肾功能试验; gFR;肌酐 胱抑素 c( cystatin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 grubb等首先报道其血清浓度与 gFR 密切相关,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1]。近年来有关胱抑素 c测定的临床应用及方法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胱抑素 c的结构与功能,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及方法学进展作一综述。 1胱抑素 c的结构与功能 胱抑素 c,以前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a,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细胞先合成一个带信号肽的前体蛋白,编码胱抑素 c的基因位于人类第20号染色体,大约为4.3Kb,包含3个外显子,基因上游45-50核苷酸处为“ tATA盒样”序列( aTAAAA)。胱抑素 c基因5′-侧翼区 gC含量较高,转录起始位点上游400bp序列的 g+C>70%,富含 gC的“岛”也包括外显子1及内含子1、5′侧的一部分,整个富含gC“岛”约900bp, g+C含量为73%。此区域 cpG/GpC比值接近于1,因此此区 cpG是非甲基化的。在胱抑素 c基因5′侧翼1Kb 序列中发现了2个“ gC盒”( gGGCGG),此区也发现了增强子核心样序列( gTGGAAG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