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电缆标准(JIS cable standards)

日本电缆标准(JIS cable standards)

日本电缆标准(JIS cable standards)
日本电缆标准(JIS cable standards)

日本电缆标准(JIS cable standards)

日本不锈钢建筑结构设计基准

《不锈钢建筑结构设计标准》的发行寄语 不锈钢,以其耐久、美观和独特的质感等优点被广泛地使用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材料、设备器械和建筑小五金等方面,但是作为结构构件被人们所使用,似乎还不常见。 其主要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在建筑标准法中不锈钢是以一种特殊的材料定位的。 不锈钢是否具有建筑结构构件所要求的优越性能-延伸性能以及耐火性能?关于这点,不锈钢结构建筑协会经过长年的研究,验证了其具有这些性能,并且正专心致力于应用技术的普及。 作为技术普及的结果,在2000年6月实行的建筑基准法以及施行令中,规定了把不锈钢作为钢结构的用材,在这方面,它与普通的SN材等碳素钢具有同等的地位。今后,不锈钢被作为建筑构件被使用的机会将不断地增加。 此书中包含了不锈钢作为建筑构件材料而使用的一些情况,及其在建筑标准法上的定位。书中收录了大量的关于不锈钢的最新信息,这在日本是独一无二的。执笔和编辑都是由一直从事建筑结构材料开发研究的人员组成的,他们根据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力求精确、具体。此外,此书编排顺序是与建筑标准法中规定的抗震设计相一致,对于结构设计师以及建筑主任和相关检查验收部门来说,可以说是一本便于使用的参考书。 当不锈钢作为建筑结构材料使用时,此书是必不可少的。以结构设计为主的一些相关技术人员,可把它看成是一本案头常备的书籍,在此把它推荐给大家。 2001年4月 日本建筑行政会议 会长 森 下 尚 治

监修语 不锈钢以其优越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对我们来说,不锈钢是一种相当熟悉的材料。但是,把它作为建筑结构材料,在建筑标准法上还没有被明确地提出。也就是说它是被作为“新的材料或者特殊的材料”来处理的,而把它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建筑物寥寥无几。为了打破这种状况,以本标准编制委员会的主编加藤勉先生(当时是东京大学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为核心,从1983年就开始了把不锈钢作为结构材料而利用的相关研究。 以此研究为动力,从1988年开始长达5年的时间内,在由建设省建筑研究所实施的建设省综合技术开发项目“建设事业新原材料以及新材料的利用技术开发”中,不锈钢作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材料,在产、官、学的共同努力下,其利用技术得到了综合性的发展,其成果用于修订前一版的《不锈钢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标准·同解说(1995年7月)》。 此后,由于结构设计趋向于基于性能化的设计方法,在2000年6月,对建筑标准法·同施行令根据性能化设计规定进行了彻底的修订,首次把不锈钢作为结构材料列入施行令中。这次修正的主要的宗旨之一是,通过把性能的概念引入到建筑标准法令的诸多规定中,使得法令上要求的性能更加明确化。同时,也规定了诸性能的评价方法,尽量减少说明书式的规定,使得设计的自由度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能更加顺利地进行。由此可见,不锈钢在修正后的施行令中得以被重新定位,是与研究、开发的成果紧密相关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此书为了与修正后的施行令相对应,全面地修订了前版《不锈钢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标准·同解说(1995年7月)》。也就是说,与修订后的诸多规定相对应,给出了不锈钢的结构构件、节点、框架等在各种荷载、外力作用下的容许强度和抵抗大地震的极限承载力的具体计算方法,同时,以代表性的结构作为例题,就结构设计的流程进行了完整的解说。 虽然不锈钢在新的建筑标准法令中得到肯定,但是,在实际应用不锈钢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本书的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一些具体设计的。 最后,作为本书的监修,深信此书对设计不锈钢建筑结构的各位读者朋友加深对不锈钢结构的理解,以及对于不锈钢建筑结构的有效普及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2001年4月 独立行政法人 建筑研究所 理事长 山 内 泰 之

建筑荷载规范

民用建筑荷载标准值(自重): 住宅办公楼旅馆医院标准值2.0 KN/m2 食堂餐厅 2.5 KN/m2 礼堂剧场影院 3.0 KN/m2 商店车站3.5 KN/m2 健身房舞厅 4.0 KN/m2 书房储藏室 5.0 KN/m2 KN是千牛kg是千克。1KN=1000N,1Kg=9.81N。纠正以下kn指节(用于航海). 在物理中牛顿(Newton,符号为N)是力的公制单位。它是以发现经典力学的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命名。 般住宅就用两种级别规格的板就可以了,就是所说的一级板和二级板,一级板就是说可以承受的活荷载是1KN/M2,二级板,可以承受的活荷载是2KN/M2,西南地区已经规定了最小为四级板,即可以承受活荷载是4KN/M2。 商品楼一般是10CM的厚度,200KG/M3的承重设计,280KG/M3的安全系数还是有的,但是实际上可以承重多少就不知道了,至少我们没有听说过谁家来了10多个客人把楼板踩塌的新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东西放上去不塌,不代表楼板就可以承受这种重量,长期承受超过楼板负载的重量肯定会导致楼板开裂变形的。 另外每平方米200公斤的承重是平均承重不是一点上的承重能力,不然的话一个50KG的人单脚站立的话就该把楼板踩踏了,按照我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空间内每方米都承受200KG的重量后中心点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如果有比较沉重的东西,比如说浴缸、大书柜什么的只要靠承重墙摆放还是比较安全的。 PS:以上纯属个人理解,非专业 一般情况下住宅楼板板厚最小取100mm(视楼板跨度大小有可能取更厚,一般楼板板厚是取 1/40 的楼板跨度)。除阳台,卫生间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250 KG/m^2。其他房间的楼面布活活荷载标准值均为200KG/m^2。 活荷载设计值=1.4x活荷载标准值 所指荷载为均布荷载。注意均布二字

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中文版)

目录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 (2) 1章总则 (2) 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2) 2条计量 (2) 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 (2) 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 (2) 4条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 (3) 5条材料系数 (3) 6条容许应力 (3) 3章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 (4) 7条荷载以及外来组合 (4) 8条结构计算的基本要求 (5) 9条骨架的分析 (6) 10条板的分析 (7) 11条平板结构 (9) 4章构件计算 (10) 12条关于弯曲构件截面计算的基本假定: (10) 13条梁的弯曲所对应的截面计算 (11) 14条针对柱的轴向力和弯曲的截面计算 (12) 15条梁、柱以及梁柱结合部的剪切计算 (13) 16条粘结及焊接 (18) 17条固定 (22) 18条楼板的计算 (25) 19条墙构件的计算 (26) 20条基础 (35) 21条钢筋保护层厚度 (36) 22条特殊的应力所对应的结构构件的加固 (36)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解说 (37) 第一章总则 (37) 1条目的与适用范围 (37) 第二章材料及容许应力 (40) 6条容许应力 (40) 第三章荷载及应力和变形计算 (45) 7条荷载和外力及其组合 (45) 8条结构分析基本事项 (47) 第四章材料的计算 (48) 12条弯曲构件断面计算的基本假设 (48) 13条梁弯曲的断面计算 (48) 14条柱的轴向力和弯曲的断面计算 (49)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 1章总则 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1、针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损伤控制性能,确定其实用性能而使用的,其中一部分条款可以确认结构的安全性。 2、本规范适用第3条件规定的混凝土结构,以及第3条砼及第4条规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计算。根据特别的调查研究,能够确认与本规范具有效力的构造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把本规范的一部分要求降低。 2条计量 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 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 1、砼的种类和品质 (1)按照本学会《建筑工程标准形式书同解说JASS5钢筋混凝土工程》(按JASS5) 本学会根据JASS5而定 (2)砼的配合比制造、运输、浇筑、支模以及质量管理根据JASS5而定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结构设计说明

日本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规范结构设计 1章总则 1条目的和适用范围 1、针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损伤控制性能,确定其实用性能而使用的,其中一部分条款可以确认结构的安全性。 2、本规范适用第3条件规定的混凝土结构,以及第3条砼及第4条规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计算。根据特别的调查研究,能够确认与本规范具有效力的构造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把本规范的一部分要求降低。 2条计量 2章材料以及容许应力 3条砼的种类、品质材料由以下确定: 1、砼的种类和品质 (1)按照本学会《建筑工程标准形式书同解说JASS5钢筋混凝土工程》(按JASS5) 本学会根据JASS5而定

(2)砼的配合比制造、运输、浇筑、支模以及质量管理根据JASS5而定 4条 钢筋的质量、形状、尺寸 除特殊情况外,根据JISG3112《钢筋砼用钢的规格》决定,圆钢直径d<19mm.异形钢6mm 可以使用。 5条 材料系数 钢筋和砼一般按表5.1采用 注:r :空气中干燥情况下混凝土的单位体积重量(KN/3mm ),特别是没有进行调查的情况下,按表7.1中数值减去1.0计算。 6条 容许应力 砼及钢筋的容许应力按表6.1、6.2、6.3确定 表6.1混凝土强度容许值(N/2mm ) 注:c F 指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值 表6.2 钢筋容许应力(N/ 2 mm )

** 仅限于板的受拉钢筋 表6.3钢筋混凝土对应的容许应力值(N/2mm ) 上的混凝土时所对应的钢筋。 2)c F 指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标准值 3)异形钢筋到异形钢筋的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小于1.5倍直径以下,容许粘结应力值在此表中的数值上乘以{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1.5倍)} 3章 荷载及应力变形的计算 7条 荷载以及外来组合 1、结构计算的荷载与外力以及组合根据《建筑基准法》以及建设部公告,国土交通部公告或者本学会的《建筑荷载指南同解说》、《建筑物基础结构设计指南》当中规定的实施。 2、钢筋的重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无特别的要求,研究按表7.1确定

日本风荷载规范英文版正文

CHAPTER 6 WIND LOADS 6.1 General 6.1.1 Scope of application (1) This chapter describes wind loads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that respond elastically in strong winds. (2) Two different wind loads are described. The first is for the design of structural frames, and the second is for the design of components/cladding of buildings. 6.1.2 Estimation principle (1) Wind loads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re individually specified for horizontal wind load for structural frames, roof wind load for structural frames and wind load for components/cladding. The horizontal wind loads for the design of structural frames shall be individually determined in the along-wind, across-wind and torsional directions. (2) For wind load for structural frames, combination of each horizontal wind load and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wind load and roof wind load shall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A6.8. For components of cladding and structural frame or particular joints of cladding and structural frames,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wind load on structural frames and local wind load on cladding shall be considered. (3) The wind loads shall generally be determined from the design wind speed defined for each wind direction given in A6.1.2. (4) The reference height is generally the mean roof height of the building. The wind load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velocity pressure at this reference height. However, wind loads on lattice type structures shall be calculated from the velocity pressure at each height, as shown in A6.6. (5) The horizontal wind load on structural frames and the roof wind load on structural frames are given by the product of the velocity pressure given in A6.1, the wind force coefficient given in A6.2, the gust effect factor given in A6.3 and the projected area or subject area as shown in 6.2 and 6.3. (6) The wind load on components/cladding is given by the product of the velocity pressure given in A6.1, the peak wind force coefficient given in A6.2 and the subject area. (7) For relatively flexible buildings with large aspect ratios, the horizontal wind loads on structural frames in the across-wind and torsional directions given in A6.4 and A6.5 shall be considered. The criteria for this are described in 6.1.3(1). (8) For flexible buildings with very large aspect ratios, the structural safety against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and aeroelastic instability shall be checked. The criteria for this are described in 6.1.3(2). The wind loads on structural frames and members of round sectional shape caused by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shall be determined by A6.7. (9) For small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with large stiffness, a simplified procedure can be used, as given

简述日本混合型建筑结构概况

<矿山井架设计规范>的审查会,2006.10月15—23日参加了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的”中日钢结构技术交流考察会(日本),2007年1月23日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由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编制《钢烟囱》图集技术条件审查会。2007年1月授北京规范修订组的邀请对<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审查工作;2007年8~至今正在作为主编单位主编之一编写《有色金属工业建(构)筑物荷载设计规范》的工作。 本人独立撰写《建筑结构设计常遇问题及对策》一书,目前在排版中,预计2008.8~9月出版发行。

片Photo.7a所示的那样,它的内部核心部分是钢筋混凝土(RC)结构,外延部分是钢结构框架。它的基础采用的是筏式基础。具体的说,钢结构外框架在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抗弯,而钢筋混凝土(RC)内核的设计则是为了抵抗大部分的水平侧向剪力。所以,穿过大楼的办公区的钢梁和它所连接的外框架是铰接的。 梁中的对角钢筋和其它在墙中所用的钢筋,是在工厂中就被预先安装配置好的。整个预制装配式的钢筋骨架是在施工现场用机械连接的方法建成的。滑动模板法,在这里也得到了应用,由于模板很大,其支撑滑动的位移就达到了4.2m。大致的建造顺序是这样的,首先,建造钢筋混凝土(RC)内核,每层都需要8天的时间。然后,再建造钢结构外框架以及楼板。 5.总结 综上所述,钢管混凝土结构(CFT),代表了日本现阶段混合型建筑结构的主流。另外,日本现在也有不少于10个的钢梁混凝土柱(RCS)结构,以及2个混合墙系统(HWS)的建筑。它们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例如:钢管混凝土(CFT)结构和钢梁混凝土柱(RCS)结构在撑系结构中的应用,它们的防火体系的改善等。总之,混合型建筑结构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 6.译者语 混合结构体系近年来在我国讯速发展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不仅具有钢结构建筑自重轻、截面尺寸小、施工进度快、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兼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造价低的优点,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较好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了多栋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如上海金茂大厦,为88层、高度420M、高宽比为7.2;深圳地王大厦,为68层、高度为294M、高宽比为8.8;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度为500M,高宽比为8.4等等,另外目前在高层住宅中,也较多的采用钢结构外框与钢筋混凝土内筒的结构体系,如北京金寰公寓,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 原文来自:第三回日中建筑构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1997年11于中国.深圳 译者简介:魏利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首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85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审核工作,组织负责设计过多项大中型工程,对所从事的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先后结合工程疑难问题,撰写并公开发表了近三十篇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在建筑物加固改造方面获部级重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程设计方面多次获有色总公司优秀设计奖。连续四年被评为院优秀设计人才。2001年被中国世纪专家编委会授与“中国世纪专家”称号。本人十分熟悉本专业的有关规程,规范及pkpm系列软件,并对其有独到的理解,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了解本专业国外的相关规 范及本专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作为特邀专家先后参加了:1.2004年7月授(中国地震局)邀请参加<关于公益性研究项目大中城市活动断层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研究与示范验收会议>;2.2005年9月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邀请参加<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图集的审查工作;3.2005年12月授<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勘察设计委员会>的邀请参加

日本建筑荷载规范之3 Contents

CONTENTS - 1 - CONTENTS 1. GENERAL CONCEPTS General 1.1 Scope of Applications 1.2 Fundamental Concept 1.2.1 Structural performance 1.2.2 Structural analysis 1.2.3 Prope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1.3 Definitions 2. LOADS AND LOAD COMBINATIONS 2.1 Loads 2.2 Basic Load Values 2.3 Load Combinations and Load Factors 2.3.1 Basis of load combinations 2.3.2 Load combination for Limit State Design (LSD) format 2.3.3 Load combination for allowable stress design and ultimate strength design 3 DEAD LOADS 3.1 Dead Loads 4 LIVE LOADS 4.1 General 4.1.1 Definition 4.2 Estimation of Live Loads 4.2.1 Basic value of live loads 4.2.2 Basic live load intensity 4.2.3 Conversion factor for equivalent uniformly distributed load 4.2.4 Area reduction factor 4.2.5 Multi-story reduction factor 4.3 Live Loads Considering Concentration, Deflections or Cracks 4.4 Dynamic Effects of Live Loads 5 SNOW LOADS 5.1 Scope and Procedure 5.2 Snow Load on the Ground 5.2.1 Equations for snow load on the ground 5.2.2 Basic snow depth on the ground 5.2.3 Equivalent unit weight for ground snow 5.2.4 Environmental coefficient 5.3 Ground Snow Load with Accumulation for n Days 5.3.1 Equation for ground snow load with accumulation for n days 5.3.2 Basic snow depth with accumulation for n days 5.3.3 Equivalent unit weight for ground snow with roof snow control 5.4 Snow Load on the Roof 5.4.1 Equation for snow load on the roof 5.4.2 Shape coefficient 5.5 Snow Load on the Roof with Snow Control 5.5.1 Equation for snow load on the roof 5.5.2 Controlled snow load 5.6 Partial Snow Load on the Roof 5.7 Other Snow Loads

日本抗震建筑

为啥日本房屋这么抗震? 2016-06-08 07:13 | 一丝商道 点击上方“一丝商道”可订阅哦!4月16日,日本熊本发生6.5级地震,日本的“抗震房”再次受到各国关注。 日本处于全球知名的地震带,但就算地震袭来,也很少会出现大面积房屋倒塌的情况,这和日本的建房家装工艺绝对是密不可分的,其先进的技术及精细的工艺确实值得很多国家学 **。日本的抗震房是怎么做的? 几乎没有砖房子,以轻型墙面材料代替 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根据这部法律,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很难在市场上流通。目前日本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基本上分为3类。一是耐震结构,二是制震结构,三是免震结构。所谓的耐震构造,

最主要的原理就是提高柱子和墙壁的强度和韧度,建筑物总体经得住震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这种方法。免震结构和制震结构都是比较新的技术。在日本,将抗震结构的建筑改为免 震建筑,成本只需增加5%~10%。 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现在在日本建筑上几乎已经找不到踪影。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的建筑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 地上55层、高185米,有日本最高的公寓楼之称的埼玉县川口公寓,就采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建筑材料——168根cft钢管。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管芯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特种混凝土。 在冬天经常下雪的日本东北地区,为了应付积雪,当地人在建造房屋时,房顶多采用铁板材料。中国建筑研究院注册结构工程师王玮曾撰文指出:“用铁板作为屋顶,比使用瓦片的建筑物质量要轻许多。此外,为了御寒,这个地区民居的房间门、窗开口的幅度较小,这使得房间更具有抗震性。房屋倒塌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死伤。” 日本房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新型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强度高,比如树脂、加气混凝土、碳纤维,即便倒塌坠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安装方便,盖房子跟搭积木一样轻松。地基与地震隔绝术 1996年日本实行“耐震改建计划”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普遍在房屋和地基之间加入减震层,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晃动来吸收地震的能量。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这些橡胶层非常耐用,一般使用年限约60年,能够把地震对楼房的摇晃程度减轻1/3到1/5。 地狭人多的日本有很多高层建筑,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也普遍采用这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

日本建筑荷载规范之2 members

MEMBERS OF COMMITTEES CONCERNED RESEARCH COMMITTEE ON STRUCTURES Chairman Akira Wada Secretaries Hiroshi Kuramoto, Nobuo Fukuwa, Mitsumasa Midorikawa Members (Omitted) STEERING COMMITTEE FOR LOADS ON BUILDINGS Chairman Jun Kanda Secretaries Tadashi Ishihara, Toru Takahashi Members Toshio Adachi, Takashige Ishikawa, Hideki Idota, Takashi Inoue, Hisashi Okada, Hiromasa Kawai, Kenichi Suda, Satsuya Soda, Tsuyoshi Takada, Yukio Tamura, Tsukasa Tomabechi, Hideo Nakashima, Akira Nishitani, Yasuhiro Mori, Yutaka Yokoyama WORKING GROUP MEMBERS FOR EDITING ENGLISH VERSION (2006) Chapter 1 GENERAL CONCEPTS and Chapter 2 LOADS AND LOAD COMBINATIONS Chairman Tsuyoshi Takada Secretary Yasuhiro Mori Yoshikatsu Imazuka Chapter 4 LIVE LOADS Chairman Hideki Idota Members Takashige Ishikawa, Kazushige Yamamura, Yutaka Yokoyama Chapter 5 SNOW LOADS WG on English Version of Snow Load Provisions Chairman Tsukasa Tomabechi (Chairman for English version) Co-Chair Osamu Joh (Chairman for original version (2004)) Secretary Toru Takahashi Members Yuichi Koitabashi, Hiroshi Maeda, Hirozo Mihashi, Hiromi Mitsuhashi, Shuji Sakurai, Toshiyuki Yamada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现状和趋势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现状和趋势 发表时间:2019-10-09T15:32:19.7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作者:王玉良 [导读] 文章回顾总结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规范制定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规范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的评估应该与现今的设计规范相协调,结构的时变性能、损伤累积以及结构的耐久性等问题应该在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中予以考虑,并在检测和鉴定规范中予以体现。 王玉良 身份证号:41052119900218xxxx 摘要:文章回顾总结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规范制定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既有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规范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的评估应该与现今的设计规范相协调,结构的时变性能、损伤累积以及结构的耐久性等问题应该在既有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中予以考虑,并在检测和鉴定规范中予以体现。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规范;检测 引言 今年来,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使用期限或功能的变更、遭遇地震、山洪、泥石流、飓风或火灾的袭击等因素的影响,都非常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现有的规范性文件大都针对拟建新结构的验收而言的,这些传统的准则大都跟不上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学者们对此看法一致.目前我国建筑检测鉴定规范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为了保证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的有力实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相关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1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 从二战至今,建筑业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一战后的重建工作,由于二战期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建筑,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二战后的重建工作是规模大而标准较低.据粗略测算,我国现存的建筑中,有03亿平方米的住宅为危险房屋,约有1300万平方米的危险工业建筑,而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已经进入建筑寿命的“老龄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危房的危害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单一标准的建筑不满足,于是乎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房屋建筑发展的 .随后,又因地价和拆建费的过度上涨,从而把建筑业的发展推向第三次发展时期,对以前的房屋进行改造和维修.例如意大利在1978年用于改造费用的是1965年的4.2倍,在1980年,英国的维修、改造建筑工程占到了全年意大利建筑总量的四分之一,日本自1970年后建筑业开始走下坡路,而维修行业却逆势增长.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用于厂房改建投资额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挪威的维修改造工程和前几个国家相比更高,占到全年建筑总工程量的65%.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房屋厂房占总投资的90%,而到了第五个“五年计划”时降到了只有45%.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大规模建设时期,但旧建筑需改造量却非常大,单单上海市就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需投入将近16亿元资金.由此可见我国也逐步进入旧建筑改造维修的第三阶段.据统计,我国中小城市5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有将近24亿平方米需要鉴定,这其中还有10-12亿平方米建筑急待加固和改造,这显然给我国的维修业、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建筑结构检测方法 2.1建筑物重点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的检测有利于对建筑材料中钢的使用情况作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评估,一般采用超声波检测法及射线检测法,这两种检测方法可以确定钢材料在建筑工程中运用时的强度及韧性。缺点是钢结构的锈蚀情况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其腐蚀情况、程度等,保证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2.2砌体检测 砌体即为建筑物用砖块构成的部分,可采取直接、间接两种方法对建筑物的砌体进行检测。直接检测即是计算砌体的抗压强度,依照检测得出的参数评估施工质量及材料质量,但其缺点是检测需取样,难免会对建筑物砌体造成一定破坏,并且若选择直接检测方法,工作量大,耗时长,工作效率较低。如果选择间接检测方法,虽然不会破坏砌体本身,但是与直接检测方法相比,数据的准确性较差,不足以支撑其结论。间接检测方法是基于建筑的整体质量、所用材料的评估检测,这种方法误差大,但间接检测方法的优势在于避免砌体受到损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专业的检测人员可以综合运用直接监测方法和间接检测方法,保证建筑工程检测的质量效能。 2.3建筑物中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强度检测方法一般为钻芯或回弹法。钻芯即通过直接钻取混凝土得到样本,对样本进行具体检测分析,获取有效的、合理的参数及混凝土抗压性的检测报告,及时完善工程的不足,确保工程安全性。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破坏,某些重要支柱或支撑结构会被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检测方法也一直难以推广。回弹法可以有效减轻对混凝土结构本身的破坏程度,但得到的参数不如钻芯的检测数据精准。拔出法在建筑工程的检测中使用较多,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也很小,测量结果精准度高,是综合钻芯与回弹法的有效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 3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检测检定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即实用鉴定法、近似概率法和传统经验法.虽然我国建筑检测鉴定技术有所发展,但我国的建筑就钩检测还存在着一些瑕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3.1现有检测和鉴定规范没有联系 目前的结构的鉴定不同于西方先进的结构设计,鉴定的全过程脱离了鉴定个体本身,鉴定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分析.通常对于检测项目会有多种鉴定方法,应充分考虑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今后我国有关部门就应该把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规范同检测有机的相互结合,使检测完成后误差最小. 3.2结构的承载力验算我国扔沿用传统的设计规范 例如我国颁布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当验算被构建的承载能力时,结构上作用的组合作用于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必须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去执行,而此规定会使得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相互矛盾,使得只用期和基准期的不等.因此,对于既有结构的状态,就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