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鸭山市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双鸭山市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双鸭山市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双鸭山市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以下简称“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提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增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是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临界雨量和风险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确定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面向各级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开展的气象预警服务。

第三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当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从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应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业务内容

第五条根据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更新灾害风险资料,包括:中

小河流水利水文资料、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经济社会与灾情资料等信息,制定数据格式规范,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

第六条加强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收集与分析,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有关技术方法,研究确定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体系。

第七条结合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研究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标准,确定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指标体系。气象风险等级按四级划分,即Ⅳ级(有一定风险)、Ⅲ级(风险较高)、Ⅱ级(风险高)、Ⅰ级(风险很高)。

第八条开发制作满足气象风险预警所需的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定量降水预报产品。

第九条以SWAN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系统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业务需求,融合本地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信息、本地化预警预报技术等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建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本地化平台,并在辖区内推广应用。平台应具有自动生成客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的功能。

第十条实时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果的检验与评估,根据检验和评估结果,对致灾临界雨量指标进行滚动订正,不断提高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组织收集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并传输至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实现

全国统一管理和共享。

第三章业务布局和分工

第十二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分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

第十五条地市级气象部门主要任务:

(一)在省级业务指导下,订正制作发布并向上一级气象部门反馈本辖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与地市级国土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建立本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流程和防御联动机制,面向地市级决策层面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二)负责指导所属县级气象部门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三)组织本辖区各县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会商,视情况申请或参加省级气象部门组织的会商。

(四)组织开展本辖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现场气象服务、灾害风险普查、灾情调查、风险预警业务检验和服务效益评估。

第十六条县级气象部门主要任务:

(一)在省、地市级业务指导下,订正制作发布并向上一级气象部门反馈本辖区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与县级国土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建立完善本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流程和防御联动机制,面向县级决策层面

和社会公众提供预警服务。

(二)视情况申请或参加省级、地市级气象部门组织的会商。

(三)开展本辖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现场气象服务、灾害风险普查、灾情调查、风险预警业务检验。

第四章业务流程

第十七条建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分工负责、逐级指导、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以省、地市、县三级为主,国家级业务单位负责提供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产品、气象风险预警参考产品及预警服务技术指导,在汇总各省(区、市)上报产品的基础上,开展国家级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十八条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的主要时段为5—9月,在该时段内,省、地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在制作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产品时,均要对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进行分析,并开展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二十一条地(市)级业务流程(流程图见附件3):

(一)参考上级定量降水估测、预报指导产品,订正制作本辖区短期(24h以内逐6小时和24h、48h、72h)定量降水预报产品。

(二)预计本辖区将有强降水发生或已经监测到强降水时,24小时值守,分析监视雷达、自动站等各类实况监测产品,参考上级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订正

制作本辖区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以6h、12h、24h为主;山洪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以实时和1h、3h、6h为主;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以实时和1h、3h、6h 、12h、24h为主。

(三)预计本辖区有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时,立即向本级相关决策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开展服务,向相关所属县市提供风险预警指导,产品上传至本省产品共享库。

(四)根据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情况,经研判后向灾害可能发生地的社会公众发布,其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必须与地市级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发布,并将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传输至本省产品共享库。

(五)当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组织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及时联合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实地调查,统计灾情和服务效益数据。

(六)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业务检验和编写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报告并上报。

第二十二条县级业务流程(流程图见附件4):

(一)24小时值守,跟踪监视多种观测资料,滚动分析雨情实况,订正制作本辖区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以实况监测及1h、3h、6h预报为主。县级气象部门原则上不制作中小河流洪水预警服务产品。有服务需求时,可利用地市级提供的产品开展服务。

(二)预计本辖区有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时,立即向本级相关决策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开展服务,产品上传至本省产品共享库。

(三)根据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情况,经研判后向灾害发生地的社会公众发布,其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必须与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发布,并将气象风险产品传输至本省产品共享库。

(四)当有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组织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及时开展实地调查和风险预警业务检验,统计灾情和服务效益数据。

第五章业务产品

第二十三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包括两种:一类是对内的客观指导产品;另一类是对外的服务产品。对外的服务产品主要以暴雨预警信号提示用语的形式予以发布,在原有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用语中增加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种类、灾害区域、灾害风险等级等文字说明;签发流程、发布渠道、发布时效等与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的有关要求一致;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调整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由国土资源部门、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有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图形产品也可在决策、公众气象服务中予以发布。

(三)地市、县级产品: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为不定时产品,仅当实时监测到或预报有灾害风险时制作。

第二十四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格式包括数据产品、图形产品、文字产品。

(一)气象风险预警客观指导产品可为数据文件、图形产品或表格形式产品,各省根据业务实际自行规范。产品内容主要包

括灾害落区或灾害点名称、灾害种类、气象风险等级等。

(二)对外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包括文字产品、图形产品和数据文件三种形式,其中文字产品应包括预计中小河流洪水可能出现站点或山洪地质灾害可能出现地点、气象风险等级、防御建议、发布时间(精确到分)、发布单位等。图形产品为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分布图,根据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绘制或标注预警落区(点)。

(三)各省(区、市)气象局上传至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的客观指导产品格式应为数据格式;上传的对外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既要有文字图形产品格式,也要有不同灾害种类的气象风险预报数据文件(分为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山洪气象风险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三种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应包含灾害预报落区(点)边界信息(经纬度信息)、气象风险等级、起报时间和预报时效。产品命名应遵守《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产品文件命名规范(暂行)》。

第二十五条各级气象部门应依据暴雨预警信号审核签发制度,制定相应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审核签发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十六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水利、国土等部门,基层应急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及社会公众。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发布手段将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快速对外发布。

%

100?+=NB

NA NA

TSR %

100?+=

NC

NA NC

PO

第六章 检验与评估

第二十七条 业务检验对象为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效益评估对象为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成效。检验与评估类别为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二十八条 检验与评估资料来源主要是各地收集上报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的灾情、降水实况、临界雨量、风险预警服务产品、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评估报告。

第二十九条 检验内容包括各类灾害临界雨量指标和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指标的合理性、风险预警的命中率、漏报率。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评估模型指标、风险预警服务产品质量、风险预警服务效益。

临界雨量指标和风险等级指标,应以出现灾害的降水实况和灾害程度为基础,与使用阈值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后,对偏高或偏低情况作合理调整或修正。

风险预警准确率用命中率和漏报率表示,检验时以县为单位(一个县视作一次),如果预警中提及的县出现了灾害,则视为正确,否则为空报;如果没有预警而实况出现了灾害则视为漏报:

命中率: 漏报率:

式中,NA 为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发布正确的次数、NB 为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发布空报次数、NC 为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发布漏报次

数。

预警提前量:正确发布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的提前量指首次成功预报灾害的气象预警信号发出时间。

第三十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发布后,各级气象部门还要对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和服务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因预警提前安全转移的人数、减少的人员伤亡数量和减少的财产损失等。由灾害发生地省级气象部门汇总整理所辖地市级气象部门上报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评估报告和县级气象部门上报的服务效益调查数据,连同本省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评估报告一并通过NOTES报送公共服务中心(气象服务评价/气象服务评价室/公共气象服务中心/CMA)。各省(区、市)气象局于11月15日前,负责完成本辖区全年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报告,并报送到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和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于12月15日前,负责编制完成全国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报告。各省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全年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发布的种类、次数;

(二)全年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检验情况;

(三)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分析。

(四)加强和改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措施和建议。

第七章技术总结和交流培训

第三十一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技术总结和交流培训包括风险预警服务技术方法、业务系统的交流培训等,交流形式包括视频会议、现场会议和专项技术培训等。

第三十二条日常总结交流由各省级气象部门负责组织;重要过程和年度全国性总结交流等由公共服务中心联合气象中心组织。各省级气象部门负责本辖区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人员的技术交流和岗位培训。

第八章业务考核

第三十四条减灾司负责对省级气象部门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省级气象部门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考核主要内容包括:

(一)组织管理。成立本省(区、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省(区、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年度工作方案;组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技术培训;完成本省(区、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年度效益评估报告、技术总结。

(二)业务能力建设。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建立完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基础数据库;修订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及风险预警等级指标。

(三)业务开展情况。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本地化建设、运行;建立实时、临近、短时、短期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建立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和检验评估业务流程;建立省、地市、县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会商机制;建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审核签发制度;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共享情况。

(四)服务效果。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命中率、漏报率以及正确发布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的提前时间等;政府根据气象风险预警服务采取的措施及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各省级气象部门参照本规定,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对下级气象部门的业务考核办法。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规范由减灾司负责解释。

附件:

3.地市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图

4.县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图

5.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技术路线图

6.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表

7.山洪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表

8.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表

9.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产品内容说明

10.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文字产品内容说明

11.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

服务文字产品示例

12.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检验及服务效益评估业务

流程图

13.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基本信息表

附件3

地市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图

县级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图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技术路线图

附件6

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表

说明:

1、‘文件名示例’中第二个字段为产品制作单位,详情见《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产品文件命名规范(暂行)》,***为产品格式,如jpg、doc等。红色部分为时间,可以更改为6小时,12小时等。

文件名为示例,供参考,产品制作单位、覆盖区域、产品内容起止时间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数据产品格式为:

产品名称(含产品预报时效)

第一个中小河流流域边界经纬度信息

第一个流域洪水气象风险预报点经纬度、高程、风险级别:1 113.05 33.45 861.0 3

第n个中小河流流域边界经纬度信息

第n个流域洪水气象风险预报点经纬度、高程、风险级别:n 113.05 33.45 861.0 2

山洪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表

说明:

1、表中文件名字符yy、MM、dd、hh、mm分别表示年、月、日、时、分时间信息,NN表示时间长度,分别为060、180、360、720、1440分钟。***为产品文件格式,如jpg、doc等。

第二个字段为产品制作单位,详情见《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产品文件命名规范(暂行)》,***为产品格式,如jpg、doc等。红色部分为时间,可以更改为6小时,12小时等。

文件名为示例,供参考,产品制作单位、覆盖区域、产品内容起止时间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数据产品格式为:

产品名称(含产品预报时效)

第一个预报山洪区域边界经纬度信息

第一个风险预报点经纬度、高程、风险级别:113.05 33.45 861.0 3

第n个预报山洪区域边界经纬度信息

第n个风险预报点经纬度、高程、风险级别:113.05 33.45 861.0 2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产品表

说明:

1、表中文件名字符yy、MM、dd、hh、mm分别表示年、月、日、时、分时间信息,NN表示时间长度,分别为060、180、360、720、1440分钟。***为产品文件格式,如jpg、doc等。

第二个字段为产品制作单位,详情见《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产品文件命名规范(暂行)》,***为产品格式,如jpg、doc等。红色部分为时间,可以更改为6小时,12小时等。

文件名为示例,供参考,产品制作单位、覆盖区域、产品内容起止时间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数据产品格式为:

产品名称(含产品预报时效)

第一个地质灾害预报点经纬度、高程、风险级别,如:1 113.05 33.45 861.0 3

第n个地质灾害预报点经纬度、高程、风险级别,如:n 113.05 33.45 861.0 2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产品内容说明

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图中包含底图、风险预警时间时效、风险预警等级,底图为行政区域边界,风险预警等级以不同颜色的图标表示。

产品举例:

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图

图例 ● 风险很高 ● 风 险 高 ● 风险较高 ●有一定风险

2012年07月6日20时-07月7日20时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文字产品内容说明

说明:

1、“标题”为暴雨预警信号类型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发布单位”为全国、省级、地市、县级气象台。

3、“年”,“发布时间”为预警发布时间。

4、“信号类型”,“信号图标”由暴雨预警信号确定。

5、“过去时间”、“预报时间”分别表示过去时间、预报时间长度。

6、“落区”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所在的行政区域。

7、“实况雨量”、“预报降雨量”分别为自动气象站最大雨量、灾害落

2018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附件2 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气象部门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工作,准确、及时、主动地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气象灾害信息,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龙卷、冰雹、雷电、雪灾、低温冷害、冻害、沙尘暴、高温热浪、大雾、连阴雨、地质灾害、寒潮、森林草原火灾、其它共18类。各类灾害所属常见灾害、地方别名以及灾害说明等详见《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附表1。 全国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中灾害类别必须严格按照上述17类进行填写,不得随意增加其他灾害类别。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负责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普查、评估等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实时灾情监测分析,突发公共事件报告上报,灾情综合管理系统中灾情直报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国家气候中心负责灾情月报、灾情年报统计分析,重大灾害天气过程预评估,影响评估,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编写,灾害综合管理系统牵头开发及运行维护管理。 公共服务中心负责重大过程服务效益评估牵头组织编写工作。 县级气象部门、地市级气象部门负责本区域气象灾情调查、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省级气象局负责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本省灾情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负责本省灾情月报、年报上报,大型气象灾害过程调查评估等工作。 第二章气象灾情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通过设立气象信息员,实地采集数据或从政府和应急办、民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及时获取灾情及影响数据,灾情数据来源应确保合法可靠。 (一)灾情直报:当发生本规定第二条所涉及的气象灾害,且预估灾情达到小型气象灾害及以上标准时,或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时,县级、地市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8小时内及时进行灾情数据收集和初报;按照上报终端内容、格式、单位认真填写灾情;灾情填写后应由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在灾情发生24小时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报有较大影响的灾情;对于需要更新或者修订的数据应在48小时内及时更正并经过确认审核后上报;从政府或有关部门获取到最新灾情数据或最终核报数据信息 AAAAAA

山洪地质灾害明白卡

一、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由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二、什么是溪河山洪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山洪。溪河洪水是山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洪水。 三、什么是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四、什么是山体崩塌 山体崩塌是指在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大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落或滑落,并顺山坡猛烈的翻滚跳跃,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下的现象。

五、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防御山洪灾害必须抓好防灾、避灾 山洪的特点是来势猛、流速大、成灾快,它不仅毁坏农田、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和厂矿等基础设施,还堵塞江河,阻断航运,威胁城镇和村庄的安全。 山洪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一样,既具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由于山洪成灾速度快,受灾区多数为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口分散,交通通讯不便,预报、保护和救护难度大。此外,山洪的突发性、时空的不确定性大,影响因素多,防治难度大,工程治理投入大,短期内难以见效,在现有的情况下难以完全预防。因此,目前山洪灾害的防护多采用躲灾、避灾方法,房屋、公路和铁路应尽量远离河道、山坡和易塌方的岩边修建,暴雨发生时人也应远离这些地方。从山洪产生的地点和产生的特点分析可知,防御山洪必须抓好防灾、避灾,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御方法。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XXXXX—XXXX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1月10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资料收集与处理 (1) 4干旱风险评估内容和方法 (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干旱 meteorological drought 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2.2 气象干旱指数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 利用气象要素,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所获得的指标,用于监测或评价某区域某时间段内由于天气气候异常引起的水分亏欠程度。 2.3 干旱致灾因子 hazards 造成干旱灾害的自然异变因素,气象灾害中一般指造成干旱灾害损失的气象干旱极端气候事件。 2.4 土壤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在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即在排水良好和地下水较深的土地上充分降水或灌水后,使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较稳定的土壤含水量。 2.5 干旱灾害风险Risk of drought disaster 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由于干旱事件造成某个行业、城市或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出现剧烈改变的可能性或概率。 2.6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disaster 对干旱灾害灾害造成的可能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 3 资料收集与处理 3.1 资料收集 3.1.1 气象资料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办法_0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办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省气象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政〔〕74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建设工程项目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击概率及雷击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与现状评估三种。第三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雷电灾

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辖区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区),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气象主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并监督实施;(二)负责对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机构的监督;(三)负责对各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及设计单位执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情况的检查、监督;(四)负责对违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查处。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安全监管、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一)重点建设项目、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二)各类化工厂、易燃仓储、输送贮存油(气)、炸药、火药、起爆药等生

确定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三维模型分析

三维模型—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确定 山洪地质灾害是指洪水暴涨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等特点,常造成人员伤亡,房屋、道路和桥梁损毁等。中国是一个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在应对山洪地质灾害的实际斗争中,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确定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消除避让隐患。本文试图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上,建立确定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三维模型。 一、现实的困惑 以湖南为例,2006年至2012年,湖南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683人死亡、18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19.96亿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应对工作的实践证明,发生山洪地质灾害之地往往不是确定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 2013年8月16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因受台风“尤特”影响,境内普降大雨,局部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9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8.18亿元。经排查分析发现,蓝山县“8.16”山洪地质灾害中,3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未发生

人员伤亡,所有死亡、失踪人员均在非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一现实情况引起了我们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困惑: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该怎样确定?是否可以找到一种科学、定量的标准和依据? 二、山洪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分析 通过对山洪地质灾害的跟踪分析,我们认为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 (一)雨水情况。雨水情况是指某地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时的降雨量。通过对山洪地质灾害多年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降雨是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且降雨量大小与山洪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气象部门通常以24小时降雨量将雨水情况划分为特大暴雨、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五个等级。具体来讲,降雨量(24小时,下同)在200毫米以上(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为特大暴雨,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为暴雨,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100毫米以下为大雨,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为中雨,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下为小雨。 (二)地质状况。地质状况是指某一地点的地形、岩土等情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指标:1、地形地貌。指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地貌情况,一般来说,山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最高、丘陵次之、平原最小;2、岩土情况。指岩石、土壤质地以及构成等情况,主要有岩层、碎石粉土、粉土三种,一般来说,粉土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最高、碎石粉土次之、岩层最小;3、植被状

气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自动发送系统 本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并且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基于GIS 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系统。采取机器自动分析发送,有效地解决了暴雨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漏发误发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发送的针对性,同时提高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的时效性。 1、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移动代理服务器以及气象资料观测网络的前提下进行的二次开发。硬件主要由气象信息服务器、信息处理服务器以及移动代理服务器3 部分组成(图1 )。 其中气象信息服务器用于实时收集和储存气象信息数据;信息处理服务器用于储存地理信息资料和用户,同时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气象预警短信;移动代理服务器用于发送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与信息处理服务器对接。 2 . 1 移动代理服务器

移动代理服务器(MAS )是针对集团客户设计开发的产品,其将软硬件一体化封装,只需要有稳定的电源及网络便能正常工作,在同一网络中其他PC 机可通过浏览器访问MAS 。由于其接口开放,其他程序可方便地通过MAS 进行短信发送等操作。 2 . 2 信息处理服务器 系统运行在信息处理服务器上,主要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以及短信发送子系统组成。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负责监控实时气象实况资料以及雷达外推等预报资料,根据设定的闽值并生成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短信发送子系统负责将带有地理信息的预警信息与用户资料数据库联合分析,生成手机短信,通过开放接口提交到移动代理服务器,最终发送到用户手上。 3 系统实现原理 气象观测网络上建有气象信息服务器,气象观测资料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 :数据库内。移动代理服务器内部使用MySQL 数据库,支持通过数据库接口或API 接口等方式提交短信发送请求,本系统直接使用数据库接口。为了方便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系统采用C #作为开发语言。由于Microsoft . NET Framework 本身已经集成了Microsoft SQL Serve :操作类,因此只需把MySQL 的动态链接库包含在内即能正常运行(图2 )。

气象灾害标准

气象灾害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省境内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的定义和分级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气象、农业、畜牧、水利、环保、民政、信息、统计、交通等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的调查、统计、评估、发布和研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1994 雷电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旱灾 drought damage 1 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牧草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作物播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农牧业减产以及造成河流干涸、人畜饮水困难的气象灾害。 春旱 spring drought 3---5月发生的干旱。 夏旱 summer drought 6---8月发生的干旱。 春夏连旱 spring and summer continue drought 3---8月发生的跨季节干旱。 雪灾 snow damage 冬、春季因降雪量大、气温低造成积雪持续不融化,致使家畜采食困难或不能采食而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牲畜伤亡事件,并可能伴有牧民冻伤、交通阻塞、电力和通讯线路中断等灾害的发生。 前冬雪灾 front winter snow damage 每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雪灾。

后冬雪灾 back winter snow damage 翌年1、2月发生的雪灾。 春季雪灾 spring snow damage 翌年3月至5月15日发生的雪灾。 雹灾 hail damage 由于降冰雹使农作物受到机械损伤,破坏作物正常生长机能或打落果实,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同时造成人畜伤亡和城建设施受损。 风灾 wind damage 由于风速过大,造成耕层表土及种子刮走、幼苗被沙土掩埋、作物倒伏、植株折断、花果脱落以及部分建筑物、架空线路倒塌的灾害。 洪灾 flood fatality 由于降大雨或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或河水泛滥,冲毁农田、淹没作物。同时暴雨引发地质灾害,造成山体滑坡,使道路、桥梁、建筑设施损坏及人员伤亡。 霜冻 frost 春(3-5月)、夏末秋初(8-10月)作物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或植物株冠附近的温度短时降至0℃以下,发生冻害,细胞被冰块挤压,使代谢过程破坏,造成农作物的损害。 早霜冻 early frost 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即出现在秋季的霜冻。 晚霜冻 late frost 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即出现在春季的霜冻。 连阴雨 successive raining days 持续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寡日照,空气湿度大,影响作物的播种生长发育、开花授粉、成熟以及收获、晾晒等农事活动。 春季连阴雨 spring successive raining days 发生在4-5月份的连阴雨。 秋季连阴雨 autumn successive raining days 发生在8-10月份的连阴雨。 低温冻害 cool injury 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的低温对作物的损害,使作物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某些组织遭到破坏。作物受害后,外观无明显变化,故有“哑巴灾”之称。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 1、前言 山洪灾害是我市西南部山区在汛期常见的由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成灾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御减灾难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给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为有效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有针对性地提前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减少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2、山洪易发区概况 自然地理特征 益阳地处雪峰山余脉经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倾斜地带。山丘区包括安化县、桃江县和赫山区、资阳区、

朝阳开发区部分地区。山地面积49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丘陵1241平方公里,占%;岗地平方公里,占%。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降雨年际和季节变化明显。安化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692毫米,桃江县1511毫米,资阳、赫山、朝阳区1432毫米,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底或7月初。境内以安化县梅城为中心的暴雨区为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暴雨日数5~6天。山区山高坡陡,溪河交错,大部分地方为碎屑岩类地质,多为硅质岩、碳质岩、碳酸盐岩、石灰岩。由于降雨时段集中,地表迳流汇流迅速,地质条件较差,山洪灾害频繁。 范围划分和基本情况 本预案界定的山洪灾害易发区是指山丘区暴雨中心区域内,山体坡度在30°以上,地质条件差,遇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极易引发溪河、水沟洪水泛滥的洪泛区,或由此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地带。已作部署。为避免重复,本预案已剔除这一部分区域)。通过调查分析,我市山洪灾害涉及4个县区,重点是17个乡镇、141个行政村、722组,受影响的区内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525亩,人口34433人,国民经济总产值亿元。

气候灾害风险管理 干旱风险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2018年8月由中国气象局下达国家气候中心(气法函〔2018〕62号),项目编号QX/T-2019-30,立项名称是《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张强、邹旭恺、吕娟、廖要明、侯威、孙洪泉、苏志诚、李威、段居琦、王国复、屈艳萍、宋艳玲 编写组人员分工如下:张强,标准起草牵头人,组织编写工作,负责标准的框架结构设计、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思路确定及技术把关、标准编写修改等;邹旭恺承担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标准初稿编写等;吕娟,承担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把关、标准修改等;廖要明、侯威、宋艳玲、李威、王国复、段居琦参与干旱致灾因子的选取和试验,孙洪泉、苏志诚、屈艳萍参与承载体资料收集和风险等级的验证等。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基础 干旱灾害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其造成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而大范围、高影响干旱又是造成旱灾损失的主要灾害过程。本标准项目编制成员先后主持编制过了《气象干旱等级》、《干旱灾害等级》、《全国抗旱规划》、《区域旱情等级》、《抗旱预案编制导则》等现行干旱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2017年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4.1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立项项目指南。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联合申报,并于2018年1月获科技部批准。国家气候中心承担其中课题“高精度多源资料综合干旱监测评估技术” (2017YFC1502402),课题在发展适宜的干旱致灾指标以反映干旱的程度或范围、持续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

附件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以下简称“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提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增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是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临界雨量和风险等级指标基础上,根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确定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面向各级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开展的气象预警服务。 第三条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工作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各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当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各级气象部门从事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应遵循本规范。

第二章业务内容 第五条根据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更新灾害风险资料,包括:中小河流水利水文资料、山洪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经济社会与灾情资料等信息,制定数据格式规范,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 第六条加强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收集与分析,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有关技术方法,研究确定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致灾临界雨量指标体系。 第七条结合辖区内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研究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标准,确定辖区内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指标体系。气象风险等级按四级划分,即Ⅳ级(有一定风险)、Ⅲ级(风险较高)、Ⅱ级(风险高)、Ⅰ级(风险很高)。 第八条开发制作满足气象风险预警所需的精细化定量降水估测、定量降水预报产品。 第九条以SWAN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系统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业务需求,融合本地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信息、本地化预警预报技术等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建立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本地化平台,并在辖区内推广应用。平台应具有自动生成客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产品的功能。 第十条实时开展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果的检验与评估,根据检验和评估结果,对致灾临界雨量指标进行滚动订正,不断提高气象风险预警服务的科学性和有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概述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 一、项目概况 计划项目名称: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 工作性质:灾害预警 局归口管理部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 工作起止年限:2003~2009年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6年工作任务: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建设、江西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示范、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示范、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和重点地区风险评估示范,启动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研制及示范、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新疆伊犁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研究和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 1.在示范区群专结合的监测网建设基础上,继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完善示范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和预警预报分析系统,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2.开展江西重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监测以及相关调查工作,分析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建立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并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 3.开展长江上游(宜昌-江津)地质灾害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选择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微变形遥感动态监测示范; 4.开展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遥感动态监测,完成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提交成果报告; 5.开展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提交成果报告; 6.研制地质灾害光导监测仪,并选择重点地质灾害体进行示范应用; 7.开展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查明岩溶塌陷区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GYHY201406029 【研究周期】2014年01月—2016年12月 【国拨经费】260万元 【项目负责人】潘进军 【项目骨干成员】柳艳香、田华、吴昊、李迅、王琳、汤筠筠、焦圣明、李蔼恂、戴至修、杨静、宋建洋、廖文洲、钱伟、甘璐、陈文兵、朱承瑛、闵晶晶、丰德恩、王宏斌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项目协作单位】1、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主要研究成果】 项目以高速公路为主要对象,研究雨、雪、冰冻、大雾、大风等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研发了一套全国公路交通气象风险评估模型,并分别根据华东、华北、东北公路交通特征建立了区域公路交通气象风险评估模型,两级模型技术框架统一、指标体系独立,互为补充。以国家级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为基础,模型完成了全国(区域)公路交通全年各类气象灾害气候分布特征分析,同时将气象要素量值预报转化为气象条件影响预警,为交通部门的防灾减灾、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提供多层次的技术支撑。 (1)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天气现象、地质和地理状况等自然条件,和路网密度、公路负荷及地方经济水平等社会要素共同影响灾害风险和受灾程度,以上高速公路致灾相关影响因子被划归为致灾因子的危险性、高速公路交通的脆弱性和暴露性、公路周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当地的防灾减灾能力等五项准则层,组织各区域多领域专家打分,由此将驳杂抽象的主观行业经验梳理成清晰明确的客观物理关系,首次从国家级交通灾害管理层面上完成针对高速公路上包括降雨、低能见度、冰冻雨雪、大风等气象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地区有差异性的交通特色数据优势,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指标精度、丰富指标内容,并补充了地区风险隐患点的时空分布数据,是风险评估模型本地化样例的基础。 (2)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

高温气象灾害评估标准

$ 高温气象灾害评估标准 1 高温灾害评估指标及计算方法 1.1 概述 高温灾害的综合评估指标是在分项评估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关联度模型计算得到。各评估指标的数据均来自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其度量单位以提供数据的机构通用的度量单位为准。 1.2 高温灾害的分项评估指标 高温灾害的分项评估指标为高温强度指标、持续时间指标和覆盖范围指标。 1.3 高温灾害的分项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1)高温强度指标:21n 1j j tem 35T n 21I ))((∑=-= ……………………………… (1) ~ 其中,n 为被评估区域内单日达到高温标准的气象观测站点个数,j T 为其中第j 个气象观测站点在被评估灾害中的日最高气温的最大值(单位:摄氏度); (2)持续时间指标:n 1j 3N I 31 dj las ,,,)/)(max( == (2) 其中,dj N 为第j 个气象观测站点在被评估灾害中的连续出现高温的最大天数(单位:天); (3)覆盖范围指标:N n I =cov ……………………………………………(3) 其中,N 为被评估区域内气象观测站点总数。 1.4 高温灾害的综合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高温灾害的综合评估指标:30I 40I 30I I las tem hot ...?+?+?=cov 2 高温灾害等级评估 * 高温灾害的综合评估指标所隶属的级别即为该高温灾害的评估等级。 表1 高温灾害等级评估标准 等级 类型 高温灾害的综合评估指标(I hra ) 一级高温灾害 严重 I hot ≥ ` 二级高温灾害 重度 ≤I hot <

三级高温灾害中度≤I hot<四级高温灾害轻度I hot<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技术手册

目录 一、综述 (1) 1. 功能精简和变更 (1) 2. 产品的更改和新产品定义 (2) 3. 数据路径 (3) 二、服务器端模块的更改以及配置 (5) 1. 雨量累计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5) 2. 风险实况产品模块的功能和设置 (8) 三、客户端模块更改和配置 (17) 1. 基本界面介绍和数据配置 (17) 2. 风险交互订正模块的使用 (18) 3. 风险产品制作模块的配置和使用 (19) 四、快速安装和使用指南 (36) 1. 服务器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6) 2. 客户端的安装和本地化 (37) 3. 风险产品交互和加工步骤 (40)

一、综述 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平台2013版是在2012年山洪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简,并增加风险产品的实况和修订后形成的版本,该版本作为2013年发布的主版本。本手册重点讲解和2012版本区别和新增的功能,旧有的配置和功能请参考以下几个文档: 《SWAN1.5及山洪版安装简要说明》 《SWAN2012年11月版改进和本地化要点》 以及SWAN相关的历史手册。 1. 功能精简和变更 本次开发针对2012山洪版系统进行精简,将强对流天气相关部分移除,保留QPE、自动站、面雨量等功能,专门用于中小流域和山洪沟的监视、报警和服务。 原则上按照监测、报警、服务三大部分设计,去掉SWAN中不相关的功能,重点突出风险的实况监测和服务。 用户地图基础信息显示功能(需要本地化数据): (1)灾害点包括区域内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滑坡点基本信息。 (2)区域内责任人联系方式。 (3)市、县、乡镇的基本信息。 监测功能: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 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570号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7号)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十一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

4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东南部,占地面积为31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618平方米,最大建筑物长为44米,宽为20米,高为16米;最高建筑物长为22米,宽为7.5米,高为23米,建筑物主要包括两栋教学楼、两栋教师宿舍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个厕所和一个厨房,学校弱电为两间计算机室、一间中心机房、两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学生实验室和18间教室班班通,学校在校学生640多人,教职工人数为78人(含校园保安和食堂工作人员),学校共有13个教学班。 二、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 学校地处海拨高度较高的山区,易出现暴雪、霜冻、浓雾、道路结冰、大风等天气,给学生的上下学造成严重不便;学校地处两面环山,本镇主要河流流经学校前方,尤其是学校对面山势较为陡峭,学校后边部分山坡曾经发生过整体推移,田径场边的护坡几乎笔直,学校前方河流狭窄,在雷雨季节,容易暴发山洪,极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校园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人群比较集中,易发生雷电事故。 三、防御气象灾害的安全气象设施建设情况 学校已建立或具有的安全气象设备设施情况如下: 1、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师住宅楼等避雷针完好。 2、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四、防御气象灾害保障措施 1、有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分管领导及专(兼)职安全气象保障工作人员。 2、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3、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掌握气象灾害影响或危及的主要部位、重要设施情况。 4、建立了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接收终端(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等) 5、建立了安全气象专兼职人员24小时手机行政值班制度。 6、制定了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定期举行演练,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 7、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建立了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档案(包括登记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处理措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检查记录等)。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台山发电厂濒临南海,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主要存在气象灾害(台风、雷电、高温)、海洋灾害(海浪、风暴潮、海生物)、洪水灾害(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不足或处置不当,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影响或衍生产生系列事件。 一、电厂设计参考自然条件 二、自然灾害分析 从建立至投产以来,主要遭受台风、暴雨、海生物自然灾害影响。 1、台风 从2003年以来共有20个台风经过,其中有5次因台风超强风力给造成直接影响,分别是03年“伊不都”、05年“达维”、06年“派比安”、08年“黑格比”、09年“天鹅”及“巨爵”,直接影响输电线

路、户外设备保温、构建物、树木等;其中台风衍生的事件有:引风机电机温度表破损进水导致机组跳闸(1次)、台风后造成煤场存煤不足限负荷运行(6次)。其中08年黑格比风力达到15级,瞬时最高风速达51m/s,远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2、暴雨 从公司防雨防汛预案启动的记录来看,从2003年以来公司共经历7次暴雨,产生煤场塌方、生活区域严重积水的直接影响,其中暴雨衍生制粉系统堵煤导致机组跳闸非停事件(1次)、暴雨雨水进入高厂变封母造成定子接地跳闸(1次)、暴雨造成微波站故障事件(1次)。后期东区排水系统改造,改变生活区域恰遇高潮位期间普降暴雨排水不畅现状,但从近两年来看,曾有过降雨量230.7毫米/时,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3、海生物 从2004年以来公司共经历5次海生物聚集事件, 直接导致循环水滤网差压大跳闸和机组限负荷,应急处理过程中曾衍生发生循泵设备故障事件(1次)。 通过近年来自然灾害对公司生产影响和气象参数收集,强风风力和暴雨降雨量已高于公司原设计参数,对于雨水系统/户外大型设施/构筑物防风能力需要核对,何时针对性措施 主厂房区室外地坪标高4.5米,煤场地坪标高3.8米

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功能需求.docx

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 系统功能需求 吉林省气象台 二零一二年九月

功能需求 1.山洪、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 根据收集整理的山洪、地质灾害各类资料,制定统一数据格式与规范,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山洪沟和滑坡灾害隐患点、地理及经济社会信息的基础信息静态数据库、气象水文动态数据库、灾情数据库、预警产品数据库。 1.1 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信息静态数据库 山洪沟和滑坡灾害隐患点资料:所有山洪沟和滑坡灾害隐患点信息,包括位置、面积、地质地理、过去灾害发生及影响情况等。 地理信息资料:主要包括流域边界、地形数据、河网数据、土地 利用类型数据、交通(公路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乡镇居民点、气象站点位置信息等。 卫星遥感资料: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包括水体(变化)面积、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以及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提取的地面物理暴露数据等。所用卫星数据主要包括 FY-3 等。 1.2 气象水文动态数据库 包括气象水文资料和部分行业共享资料。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 气象预报数据、气象台站雨量数据(历史、实时)、雷达估算面雨量 数据、流域内水体及代表站点水位。行业共享资料主要包括国土、水利等部门共享的水情土情资料。 1.3 灾情数据库 包括历史和实时灾情。灾情数据包括山洪和地质灾害发生时间、

出现地点、灾害性质、直接经济损失、受灾人口、房屋受损情况、农 田受灾面积等。 1.4 临界雨量动态数据库 主要包括山洪和地质灾害分区数据、各山洪沟和地质隐患点的经纬 度(区域位置)、发生时间、 1 小时临界雨量、 3 小时临界雨量、 6 小 时临界雨量、12 小时临界雨量、24 小时临界雨量、72 小时临界雨量、10 天临界雨量。 1.5 预报预警产品动态数据库 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产品包括三类:数据产品、图片产品、综 合文档产品。 预报产品分为临近精细化预报产品( 0-3 小时)、短时精细化预报 产品( 3-12 小时)、短期精细化预报产品( 12-72 小时)、中期趋势预 报产品( 3-10 天)等。预报数据产品内容主要包括山洪沟、地质灾害隐 患点、乡镇站点的精细化雨量预报;预报图片产品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 站点雨量图片,包括省级雨量预报图片、市级雨量预报图片、县级雨 量预报图片、重点防治点(隐患点)雨量预报图片。 预警产品主要分为监测预警产品、预报预警产品,预警产品主要 表现形式为分时效的综合文档产品,包括预警时间、预警名称、预警等级、预警区域、山洪沟(隐患点)实时监测雨量图、山洪沟(隐患点) 预警时效内预报雨量图、文字描述、预警建议等。 2.山洪、地质灾害临界雨量确定 2.1 山洪、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分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