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提高题目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提高题目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

1.(2014?湖南张家界,第7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CB=60°,DE是斜边AC 的中垂线,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若BD=2,则AC的长是()

A.4B.

4C.8D.

8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分析:求出∠AC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CD,求出∠ACD、∠DCB,求出CD、AD、AB,由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C即可.

解答:解:如图,∵在Rt△ABC中,∠ACB=60°,

∴∠A=30°.

∵DE垂直平分斜边AC,

∴AD=CD,

∴∠A=∠ACD=30°,

∴∠DCB=60°﹣30°=30°,

∵BD=2,

∴CD=AD=4,

∴AB=2+4+2=6,

在△BCD中,由勾股定理得:CB=2,

在△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这些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难度适中.

3. (2014?十堰9.(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E⊥BC,垂足为点E,连接AC交DE于点F,点G为AF的中点,∠ACD=2∠ACB.若DG=3,EC=1,则DE的长为()

A.2B.C.2D.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可得DG=AG,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GAD=∠GDA,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GD=2∠GA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关系可得∠ACD=∠CG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DG,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AD∥BC,DE⊥BC,

∴DE⊥AD,∠CAD=∠ACB

∵点G为AF的中点,

∴DG=AG,

∴∠GAD=∠GDA,

∴∠CGD=2∠CAD,

∵∠ACD=2∠ACB,

∴∠ACD=∠CGD,

∴CD=DG=3,

在Rt△CED中,DE==2.

故选:C.

点评: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题的关键是证明CD=DG=3.

5.(2014?山东淄博,第10题4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且AE=1,BE的垂直平分线MN恰好过点C.则矩形的一边AB的长度为()

A. 1 B. C. D. 2

考点: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分析:本题要依靠辅助线的帮助,连接CE,首先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

BC=EC.求出EC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如图,连接EC.

∵FC垂直平分BE,

∴BC=EC(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又∵点E是AD的中点,AE=1,AD=BC,

故EC=2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C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要画出辅助线,证明BC=EC后易求解.本题难度中等.

6. (2014?安徽省,第8题4分)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A.B.C. 4 D. 5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

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

∵D是BC的中点,

∴BD=3,

在Rt△ABC中,x2+32=(9﹣x)2,

解得x=4.

故线段BN的长为4.

故选:C.

点评: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涉及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点的定义以及方程思想,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9.(2014年山东泰安,第8题3分)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E,使CE=CD,过点B作BF∥DE,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6,则BF的长为()

A.6 B.7C.8D.10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D=AB=3,则结合已知条件CE=CD可以求得ED=4.然后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求得BF=2ED=8.

解: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AB=6,∴CD=AB=3.又CE=CD,

∴CE=1,∴ED=CE+CD=4.又∵BF∥DE,点D是AB的中点,

∴ED是△AFD的中位线,∴BF=2ED=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根据已知条件求得ED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与难点.

10.(2014年山东泰安,第12题3分)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

A.cm B.2cm C.2cm D.3cm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60°,翻折前后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可得∠BDC=∠BDC′,∠CBD=∠ABD=30°,∠ADE=∠A′DE,然后求出∠BDE=90°,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然后求出DE即可.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30°,∴∠ABC=90°﹣30°=60°,

∵沿折痕BD折叠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

∴∠BDC=∠BDC′,∠CBD=∠ABD=∠ABC=30°,

∵沿DE折叠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ADE=∠A′DE,

∴∠BDE=∠ABD+∠A′DE=×180°=90°,

在Rt△BCD中,BD=BC÷cos30°=4÷=cm,

在Rt△ADE中,DE=BD?tan30°=×=cm.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记性质并分别求出有一个角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2.(2014?随州,第7题3分)如图,要测量B点到河岸AD的距离,在A点测得∠BAD=30°,在C点测得∠BCD=60°,又测得AC=100米,则B点到河岸AD的距离为()

A.100米B.50米C.米D.50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过B作BM⊥AD,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ABC=30°,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C=AC,然后再计算出∠CBM的度数,进而得到CM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解答:解:过B作BM⊥AD,

∵∠BAD=30°,∠BCD=60°,

∴∠ABC=30°,

∴AC=CB=100米,

∵BM⊥AD,

∴∠BMC=90°,

∴∠CBM=30°,

∴CM=BC=50米,

∴BD==50米,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证明AC=BC,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2014?黔南州,第11题4分)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ED⊥AB

于D.如果∠A=30°,AE=6cm,那么CE等于()

A.cm B.2cm C.3cm D.4cm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E=2ED,求出ED,再根据角平分线到两边的记录相等得出ED=CE,即可得出CE的值.

解答:解:∵ED⊥AB,∠A=30°,

∴AE=2ED,

∵AE=6cm,

∴ED=3cm,

∵∠ACB=90°,BE平分∠ABC,

∴ED=CE,

∴CE=3cm;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用到的知识点是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关键是求出ED=CE.

14.(2014年广西钦州,第12题3分)如图,在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及其部分对角线构成的图形中,如图从A点到B点只能沿图中的线段走,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

A.1种B.2种C.3种D. 4种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如图所示,找出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出最短路程如图所示,

最短路程长为+1=2+1,

则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3种,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15.(2014年贵州安顺,第9题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30°,E为AB上一点且AE:EB=4:1,EF⊥AC于F,连接FB,则tan∠CFB的值等于()

A.A B.C.D.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tan∠CFB的值就是直角△BCF中,BC与CF的比值,设BC=x,则BC与CF就可以用x表示出来.就可以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在Rt△ABC中,∠C=90°,∠A=30°,

∵EF⊥AC,

∴EF∥BC,

∵AE:EB=4:1,

∴=5,

∴=,

设AB=2x,则BC=x,AC=x.

∴在Rt△CFB中有CF=x,BC=x.

则tan∠CFB==.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等于对比斜;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6.(2014?山西,第4题3分)如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它解决的数学问题是()

A.黄金分割B.垂径定理C.勾股定理D.正弦定理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分析:“弦图”,说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解答:解:“弦图”,说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勾股定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证明的方法最常用的思路是利用面积证明.

17. (2014?乐山,第7题3分)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CD的长为()

A.B.C.D.

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相关线段的长度,然后由面积法求得BD的长度;最后在直角△BCD 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CD的长度.

解答:

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

∵BC×2=AC?BD,即×2×2=×BD

∴BD=.

在直角△BCD中,由勾股定理知,C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法求得线段BD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9.(2014年湖北黄石) (2014?湖北黄石,第5题3分)如图,一个矩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数是()

第1题图

A.30°B.60°C.90°D.120°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得,剩下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1+∠2=9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2014?湖北荆门,第12题3分)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

第2题图

A.4dm B.2dm C.2dm D.4dm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要求丝线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如图,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矩形,则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2AC的长度.

∵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

∴AB=2dm,BC=BC′=2dm,

∴AC2=22+22=4+4=8,

∴AC=2,

∴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2AC=4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

21.(2014?四川绵阳,第11题3分)在边长为正整数的△ABC中,AB=AC,且AB边上的中线CD将△ABC的周长分为1:2的两部分,则△ABC面积的最小值为()A.B.C.D.

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为x,底为y,分为的两部分边长分别为n和2n,再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n、y的方程组,用n表示出x、y的值,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舍去不符合条件的x、y的值,由n是正整数求出△ABC面积的最小值即可.

解答: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为x,底为y,分为的两部分边长分别为n和2n,得或,

解得或,

∵2×<(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

∴取,其中n是3的倍数

∴三角形的面积S△=××=n2,对于S△=n2=n2,当n≥0时,S△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故当n=3时,S△=取最小.

故选:C.

24. (2014?泰州,第6题,3分)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A.1,2,3 B.1,1,C.1,1,D.1,2,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新定义.

分析:A、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不能构成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

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

C、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顶角120°,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定;

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90°,60°,30°的直角三角形,依此即可作出判

定.

解答: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12+12=()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底边上的高是=,可知是顶角120°,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

故选项错误;

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90°,60°,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90°÷30°=3,

符合“智慧三角形”的定义,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智慧三角形”的概念.

25. (2014?扬州,第7题,3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第4题图)

A.3B.4C.5D.6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OD的长,再由PM=PN,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MN中点,根据MN求出MD的长,由OD﹣MD即可求出OM的长.

解答:解:过P作PD⊥OB,交OB于点D,

在Rt△OPD中,cos60°==,OP=12,

∴OD=6,

∵PM=PN,PD⊥MN,MN=2,

∴MD=ND=MN=1,

∴OM=OD﹣MD=6﹣1=5.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6.(2014?扬州,第8题,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6,AB⊥BC,AD⊥CD,∠BAD=60°,点M、N分别在AB、AD边上,若AM:MB=AN:ND=1:2,则tan∠MCN=()

(第5题图)

A.B.C.D.﹣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连接AC,通过三角形全等,求得∠BAC=30°,从而求得BC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M的长,

连接MN,过M点作ME⊥ON于E,则△MNA是等边三角形求得MN=2,设NF=x,表示出CF,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MF,然后求得tan∠MCN.

解答:解:∵AB=AD=6,AM:MB=AN:ND=1:2,

∴AM=AN=2,BM=DN=4,

连接MN,连接AC,

∵AB⊥BC,AD⊥CD,∠BAD=60°

在Rt△ABC与Rt△ADC中,

∴Rt△ABC≌Rt△ADC(LH)

∴∠BAC=∠DAC=∠BAD=30°,MC=NC,

∴BC=AC,

∴AC2=BC2+AB2,即(2BC)2=BC2+AB2,

3BC2=AB2,

∴BC=2,

在Rt△BMC中,CM===2.

∵AN=AM,∠MAN=60°,

∴△MAN是等边三角形,

∴MN=AM=AN=2,

过M点作ME⊥ON于E,设NE=x,则CE=2﹣x,

∴MN2﹣NE2=MC2﹣EC2,即4﹣x2=(2)2﹣(2﹣x)2,

解得:x=,

∴EC=2﹣=,

∴ME==,

∴tan∠MCN==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函数,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2014?山东威海,第17题3分)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ABC,边BC=6,AB=10,∠ACB=9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则四边形DBCE的周长为18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先由折叠的性质得AE=CE,AD=CD,∠DCE=∠A,进而得出,∠B=∠BCD,求得BD=CD=AD==5,DE为△ABC的中位线,得到DE的长,再在

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到AC=8,即可得四边形DBCE的周长.

解答:解:∵沿DE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

∴AE=CE,AD=CD,∠DCE=∠A,

∴∠BCD=90°﹣∠DCE,

又∵∠B=90°﹣∠A,

∴∠B=∠BCD,

∴BD=CD=AD==5,

∴DE为△ABC的中位线,

∴DE==3,

∵BC=6,AB=10,∠ACB=90°,

∴,

∴四边形DBCE的周长为:BD+DE+CE+BC=5+3+4+6=18.

故答案为:1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本题中得到ED是△ABC 的中位线关键.

2. (2014?山东枣庄,第18题4分)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

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3+3)cm.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截一个几何体

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需将图②的几何体表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

解答:解:如图所示: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是等边三角形,

在Rt △BCD 中,CD==6cm ,

∴BE=CD=3

cm ,

在Rt △ACE 中,AE==3cm ,

∴从顶点A 爬行到顶点B 的最短距离为(3+3)cm . 故答案为:(3+3).

点评: 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本题就是把图②的几何体表面展开成平面

图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2014?山东潍坊,第18题3分)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 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 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__________尺.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解答: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

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因此葛藤长2

2

2015+=25(尺).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本题是展成平面图形后为直角三角形按照勾股定理可求出解.

5. (2014?江西抚州,第14题,3分)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和A'B'C'重合在一起,将三角板A'B'C'绕其顶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0°< α≤90°),有以下四个结论:

①当α=30°时,A'C 与AB 的交点恰好为AB 的中点; ②当α=60°时,A'B'恰好经过点B ;

③在旋转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A'BB'=; ④在旋转过程中,始终存在AA'BB'⊥,

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① ② ④ .(多填或填错得0分,少填酌情给分)

解析:如图1,∵α=30°,∴∠ACA′=∠A=30°,∠BCA′=∠B=60°,∴DC=DA,DC=DB,∴DA=DB,∴D是AB的中点.正确

如图2,当α=60°时,取A′B′的中点E,连接CE,则∠B′CE=∠B′CB=60°,又CB=CB′,∴E、B重合,∴A′、B′恰好经过点B.正确

如图3,连接AA′,BB′,则⊿CAA′∽⊿CBB′,∴AA AC

BB BC

tan

'

==?=

'

603,∴AA′

=3BB′.错误

如图4,∠A′B′D=∠CBB′-60°,∠B′A′D=180°-(∠CA′A+30°),

∴∠A′B′D+∠B′A′D=90°+∠CBB′-∠CA′A

∵∠CBB′=∠CA′A ,

∴∠A′B′D+∠B′A′D=90°,即∠D=90°,

∴AA′⊥BB′.正确

∴①,②,④正确.

7. (2014?年山东东营,第14题3分)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10米.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梢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

解答: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12m,

小树高为CD=6m,

过C点作CE⊥AB于E,则四边形EBDC是矩形,

连接AC,

∴EB=6m,EC=8m,AE=AB﹣EB=12﹣6=6(m),

在Rt△AEC中,AC==10(m).

故小鸟至少飞行10m.

故答案为:10.

8.(2014?四川宜宾,第14题,3分)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 1.5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首先根据折叠可得BE=EB′,AB′=AB=3,然后设BE=EB′=x,则EC=4﹣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值,再在Rt△B′EC中,由勾股定

理可得方程x2+22=(4﹣x)2,再解方程即可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折叠可得BE=EB′,AB′=AB=3

设BE=EB′=x,则EC=4﹣x,

∵∠B=90°,AB=3,BC=4,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B′C=5﹣3=2,

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得,x2+22=(4﹣x)2,

解得x=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关键是分析清楚折叠以后哪些线段是相等的.

9.(2014?四川凉山州,第16题,4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

第三边长为5或.

考点:勾股定理.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3是直角边,4是斜边;②3、4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

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

解答: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

第三边的长为:=;

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

第三边的长为:=5;

故第三边的长为:5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所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10.(2014?四川凉山州,第26题,5分)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B处有乙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cm与

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 cm.

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

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

解答:解:如图:

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

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

A′B===20(cm).

故答案为: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