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2.关于儒学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认为儒学是继承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B.井田制C.宗法制与礼乐制D.郡县制

13.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据材料可知

A.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 B.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C.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

14.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5. 1901—1911年所设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此间中民族工业发展的主因有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一战,放松对中经济侵略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6.19c90y以前,西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和买办的穿着,但20c初,西装开始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僻壤也不能免俗。20c初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人

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

17.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

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 B.“一五”计划为我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初步基础C.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8.“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C.三大改造的完成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

19.1933年罗斯福批准《房产主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贷款给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34年通过《房产主贷款法》《国家住宅法》给市民提供小额租房款,使部分市民可租廉价住宅。此举措A.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 B.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

C.通过增加政府财政开支来增加就业 D.整顿了金融秩序为新政的推行奠定基础

20.近现代史上,科技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产生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火车司机②网络作家③空姐④汽车维修员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21.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在《苏联科学家致苏联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提出:“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很多,凡不能扫除这些障碍的措施都是无效的。”这表明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改革 B.萨哈罗夫认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改革C.萨哈罗夫这一观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指导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22.某国际组织章程:促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这一组织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欧盟

23.右面绘画作品的主要特征是

A追求准确描述客观对象

B.寻求生活中光和色的美

C.讴歌理性主义英雄主义

D.着重表达作者主观感受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禹治水为农耕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桀骜不驯的黄河和漠北游牧民族的袭扰,迫使平原地区各部落联合互助,由此铸就华夏国家雏形,确定大一统专制政体。开明专制,辅以王道仁政思想,世代延续,形成“以民为本”的中国特色。而共和制最早起源于雅典城邦制度,启蒙运动后更以法国大革命为型范,突然引进到中国所造成的岂止是水土不服?当我们为武昌起义欢呼时,最容易看到的是清延腐败政治的终结,最不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特有政治文化顽固坚韧的历史惯性。告别帝制,无疑代表着民族的进步与觉醒,但千年制度解构所必须缴付的代价,也是革命党人根本来不及思考而又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

(1)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近代中国“千年帝制解构”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作了哪些努力?(6分)

(3)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哪些理想政体?而美国又是怎样实践的?(8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

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到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决定着文化的交流广度与深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孤立、封锁,造成了中国文化与世隔绝。直到中国重新融入主流世界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10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或阻碍)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4分)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4.3)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2.C 13.B 14.D 15.C 16.D 17.B 18.B 19.A 20.D 21.B 22.C 23.D

38.(26分)

(1)中央集权制度(专制政体);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以民为本。(6分)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或: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分)

(2)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6分,任三点即可)

(3)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政体(或共和政体)。(4分)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以三权分立为显著特点的联邦制共和政体。(4分)

(4)政体的选择是与国情相适应的;治理国家应做到以民为本;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共和(向民主化发展);走向民主共和要经历艰难曲折;思想解放是政治(革命)运动的先导(基础)等。(4分,任二点即可)

39.(26分)

(1)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2分)

史实:①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

②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6分。学生列举其他史实只要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2分)

(3)新变化:有专门机构,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自强图存服务;翻译的内容从西方科技发展到西方政治制度。(6分)

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影响。(4分,任二点即可)

(4)说明:本小题学生可任选推动因素或阻碍因素作答。

推动因素: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4分,任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阻碍因素:文化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国家政策的影响;意识形态的矛盾等。(4分,任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 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 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 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 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 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 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 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 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2016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2015广东高考文综试题 答案整理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 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表1 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1338 1155 82 307 比重(%)17 1.3 8 4.5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5、图2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湛江 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图4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广东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地理)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好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讲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讲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I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D.地壳作用 2.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 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C.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3。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 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A.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 C.内蒙古自治区D.甘肃省 4.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 主要原因是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5.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2000-2010 年人口年平均增 长率(%) 2009年人口密 度(人/平方千 米) 2010年0`14岁 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男性女性 中国0.6 143 19.572 75印度 1.4 38930.6 63 66法国0。7 118 18.4 78 85 美国0.9 34 20.1 76 8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2014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 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站、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利益于 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 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5. 图7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7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2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 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 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7. 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在 图8中的X点,如果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 策,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 A.X1 B.X2 C.X3 D.X4 28. 2013年7月16日,在军方的支持下, 埃及政府宣布重启国家过渡进程。其后, 美国和欧盟表示将重新审视对埃关系,海 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则力挺埃及军方,而 伊朗和土耳其对埃及过渡政府持反对态度。国际社会不同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性B.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C.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D.大国和国际组织对他国内政的干涉 29. 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政府解决“人在证途”的问题的根本方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精编(2)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制 C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以下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3.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B .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4.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 6.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上海() A.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B.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 C.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D.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最大的城市 7.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8.一战期间,列宁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列宁的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对这两种东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 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系,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扶持和法律上的保障,其规模、组织更加完备,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的表述符合题意及史实,故选C。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2018年(全国I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文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6页)

文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6页)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 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 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图6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 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 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 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 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 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 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 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带答案)

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 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常德外国语学校)《大学》曾子语,“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吕氏春秋·谕大》载,“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材料反映出 A.古代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B.古代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C.古代中国社会的统治秩序D.宗法思想影响到国家政治 25.(桃源一中)下面是两幅汉代画像砖的图片。突出反映出汉代 图 1 制盐画像砖图 2 薅秧画像砖 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B.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 C.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26.(芷兰学校)宋朝设转运使(俗称漕司),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宋真宗景德四年,转运使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护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实际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转运使 A.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B.职掌的权力扩大 C.中央设置转运使的必要性 D.有利于监督通判 27.(澧县一中)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 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由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 A.反对以农为本 B. 具有“承古萌新”的一面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是对传统儒学彻底否定 28.(常德市二中)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陈旭麓先生这样写道:“人 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陈先生之所以强调1860年的标界意义,是基于 A.此后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B.清朝与列强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和好 C.清统治集团中部分人公开倡导西学 D.志在取代清朝的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参考版)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2018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黑吉辽蒙疆宁陕青渝甘使用)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材料核心词:“去其三面”(体现其仁德高尚),获得诸侯拥护,灭夏立商。答案A。B、C都不是材料核心意思,D项与材料无关。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偏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失去土地)。AC均与材料无关。D调换了宾语,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不是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典型的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宰相数量大增非权力大增,排除A(今年高考有多道试题涉及此类干扰项)。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青”,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都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3.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 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 6.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8

2017高考贵州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6.表1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图5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