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苏联模式的特点和成就及弊端

论苏联模式的特点和成就及弊端

论苏联模式的特点和成就及弊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又称苏联模式。广义的苏联模式泛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狭义的“苏联模式”是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因此也称斯大林模式,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在斯大林领导下制定的《苏联宪法(根本法)》的颁布和实施。本文主要使用苏联式的狭义概念。

一.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联共中央对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以党代政,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舆论高度一致等。我国学界将其主要特征概括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实行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和惩罚体制。它强调高积累,低消费,片面发展重工业。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实行一党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合一。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最后形

成个人高度集权,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再次,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高度的舆论统一。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并采取行政手段特别是“学术批判”和“组织处理”的办法对待不同意见和观点。

二.苏联模式的成就与弊端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但也正是通过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这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使得苏联模式的创造者再也看不到它的弊端了,战后的苏联在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90年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对社会主义世界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它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看,苏联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都是有社会主义内容的,但是又都有弊病。

在经济模式方面,苏联有很大成就。它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电气化,消灭了各种私有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是苏联经济模式中的社会主义的本体。同时,苏联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保存了生活资料和消费品的市场。在按劳分配方面,工人阶级实行8级工资制,农民则是按劳动日记工分,干部实行等级工资制。但是这个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有很多弊病。按照苏联1936年宪法的规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苏联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并不明确归工农所有,公有制被严重地空泛化了。公有制在颇大程度上是官有制。无论是国营工厂还是集体农庄都是由国家权力和官员掌控,所以1991年苏联剧变时没有工农大众奋起保卫社会主义公有制。此外,苏联共产党还培养了一个高薪官僚特权集团。官僚特权集团的高工资和低工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936年,高低工资的差距是30多倍;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差距是5O多倍;到8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是100多倍。这个高薪官僚特权集团是阻碍苏联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掘墓人。普通干部实行的是有严重平均主义倾向的按劳分配,而高级干部实行的是特权主义,这很不公平。苏联并没有吸收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化的积极成果。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实际上远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计划经济,而是政府统制经济。苏联领导人只看到商品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没有认识到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基础上是难以建成社会主义的。

在政治模式方面也有成就。苏联宪法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规定:苏联之政治基础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本是俄文普通名词音译,意为会议。十月革命前俄国工农在罢工斗争和武装斗争中选出代表,召开代表会议进行决策,民主选举领导人。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成为国家各级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第三条规定:一切权力属于由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所代表的城乡劳动人民。但是一百二十六条又规定,苏联共产党是劳动群众的先锋队,“是一切团体和国家机关的领导核心”。这里面就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既然宪法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党怎么去领导人民呢?怎么去领导苏维埃呢?苏共实行的是以党代政制,结果苏维埃这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被架空了。从苏联宪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消灭了所有的剥削阶级,实现了工农当家作主。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说苏联的政治体制是同沙皇时代一样的。但是苏联的政治体制没有吸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病是非常严重的。本文用十句话、五十个字来概括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病。

个人集权制。国家的党政军三大权由一个领袖掌握。斯大林是第一个苏共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职务终身制。国家的党政军三大权的领导人是终身制。斯大林带头搞终身制,他从1922年开始担任党的总书记到1953去世,一共任职31年。

指定接班制。接班人也是斯大林指定的。斯大林原来选中曾经担任过他的秘书的马林可夫接班,后来他对马林可夫不太满意,嫌他太软弱,想换接班人。但还没来得及换,他就去世了。

控制选举制。苏联有民主选举,但是由苏共严密控制选举。苏联的选举并不是尊重选民意见的、自下而上的差额选举,而是等额选举。候选人大多是各级党委精心挑选的意中人。

消灭异己制。斯大林之所以能掌握大权,是由于他从1925年至1929年清除了党内三个反对派,大部分都被当作敌特处决或长期坐牢。到斯大林晚年,党内还有一些人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又准备清洗。但他还没有来得及清洗,就中风去世了。

监控干群制。苏联的情报部门不归国家机关领导,而是由总书记斯大林一个人掌控。这个机关可以监控全国所有人,包括高级干部。

此外还有:一党专政制、以党代政制、等级授职制、官员特权制。斯大林还严重地破坏了党内民主。在列宁时期,苏联还有党内民主。列宁在世的时候,托洛茨基就敢于提出与列宁不同的观点。列宁虽然不同意,但还是同托洛茨基共事,并给托洛茨基很高的职位。那时候苏联的权力是有分工的:列宁只兼任政府总理,托洛茨基掌握军权,担任共和国军委主席(苏共中央从未设立军委),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党政军三大权由3个人分别掌控。到斯大林时期,党内民主没有了,斯大林一人掌握了党政军所有的大权。到了1939年斯大林把所有的异己都清除了以后,苏联的

政治体制实际上变成了斯大林一人专政体制。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政治局的其他四个人都不敢说真话,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只能惟命是从,忙着做笔记,散会后各自去执行。

在文化体制方面,苏联也有很大成就。苏联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包括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培养了大批工农新知识分子。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在文学艺术方面创作了大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和电影,出版了大批优秀文化出版物,实行了免费医疗制度等等。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苏联的文化模式也有严重弊病。苏联没有吸收资本主义文化自由的成果,缺少文化自由。表现为各种文艺作品盛行对领袖的个人崇拜,扼杀了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自由,极力要求对党和领袖歌功颂德,对人民和对国外进行虚假的、夸张的宣传。苏联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强调舆论一律,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矛盾和阴暗面。这不利于社会改革和进步。

除了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之外,苏联的社会管理模式和对外关系模式也有严重弊病。在社会管理方面,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国家要消亡,人民群众要组成“自由人联合体”,实行社区自治。斯大林在1939年苏共第18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讲到:苏联虽然建成了社会主义,但是处在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之中,所以还要保留国家。斯大林也说过,苏联已经消灭剥削阶级,国家的武力镇压职能已经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的职能。他讲得很对,

但实际上未完全做到。实际上,苏联仍然把党内有不同意见的人当成敌人加以镇压。同时,苏联长期把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归各个单位严加管束。工人归企业管,农民归集体农庄管,干部归机关管,教工归学校管,等等。单位的人没有回归社会,没有变为社会的人,没有实行社区自治。社会上所有的人由国家集中统一管束,这样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受到很大阻碍。在对外关系方面,苏联长期支援过许多国家的革命与建设,功绩昭著。但是又有大党大国主义,对外扩张。战后发展到与资本主义列强争霸,想以世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畸形地发展军事工业而轻视民用工业。1945年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不朽的功绩,但战后苏联又把有严重弊病的苏联模式推广到其他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两个市场的隔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