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绪论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柏拉图: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他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包含着分工与不平等的统一体。

亚里士多德: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政治学》《国家篇》(填空)

2.社会契约论(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卢梭)

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的产物”。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和《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中》分析了财产的起源及其分工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关系。卢梭特别强调社会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个人利益被融合为一种普遍的共同意志。

孟德斯鸠:认为社会是一个以客观结构构成的自然体系,而不是以集个人意志而形成的普遍意志为基础的神秘的有机体。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与思辨哲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工业社会一词是圣西门创造的。他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工业社会是和平的。圣西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①科学处于中心地位②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③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④社会成员之间是伙伴合作关系⑤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厂,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得权利。

6.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简答)

7.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三个动向(20世纪80年代以后)

①微观—宏观的整合

②能动性—结构

③整合与理论的综合

8.黄金时代是说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填空)

9.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表明,社会的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可以通过鼓励个人追求他们的私利得到最好的实现。(单选)

10.实证主义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最主要的传统之一。(单选)

11.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理论基础: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社会契约论;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实证主义与圣西门“工业社会观”。(简答或论述)

二.奥古斯特·孔德

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1826年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实证主义。晚年醉心与“人道教”。人道教的作用:①领导人们生活学习②对人们进行劝说,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权力与义务③传

播科学知识,使牧师们成为精神贵族。

2.《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建立实证主义体系。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实证主义体系。《实证政治体系》阐发“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著作中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3.主要著作:《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哲学概论》《实证主义手册》《实证主义回答》《向保守主义者得呼吁》《主观的综合》

4.“实证”的含义(简答)

①实证意味着真实。所谓真实,即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②意味着有用,即知识必须有益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③意味着肯定,即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④意味着精确,即我们的知识和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确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张。

⑤意味着相对,即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需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知识是相对的,是因为人们对现象的研究总是受到内在和外在状况的限制。

5.依据实证主义原则,研究人类智力发展史,逻辑构造“科学的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一词。

6.人类智力三阶段:

①神学阶段有名虚构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

②形而上学阶段有名抽象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度性阶段。

③科学阶段有名实证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7.社会静力学(简答)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间的相关关系。它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秩序的原则。

8.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秩序”是其最重要最核心的范畴。

9.社会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的结构

10.人性具有双重或三重性质,由情感活动和才智构成。

①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的行为的动力

②活动是由军事极端转为工业阶段的过程

③智力的历史是从唯物主义向实证主义发展的历史

11.利他主义有三种禀性①敬慕②崇敬③仁爱

12.家庭宗教语言所有制社会组织有关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都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13.孔德从静力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类社会结构,说明了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原则,解释了历史变化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他的静力学充分说明了构成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不同功能构成社会的因素;组织器官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同一阶段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功能。

14.社会动力学(简答)社会动力学综观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可见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动力学从属静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提出“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

15.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①军事阶段是智力的神学阶段,从远古至中世纪早期

②过渡阶段相当于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

③工业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顶峰

16.孔德提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

三.斯宾塞

1.赫伯特·斯宾塞,英国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奠基人。

2.主要思想: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论。其被称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因果的亚里士多德”。

3.著作:《社会静力学》《进化论的假说》《综合哲学》综合哲学体系《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自传》《文集》《描述社会学》《进步,它的规律和原因》

4.社会进化理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

5.世界是由无机领域(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有机领域(生物学心理学方面)和超机领域组成(社会学方面)

6.现象世界是历史进化或普遍进化,原因是①物质不灭②运动继续③力的持久,其中③是最重要的。(选择)

7.斯宾塞是西方社会学史上实证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包括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他从社会结构_功能变化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的进化,指出社会的进化首先来自社会结构的变化,即社会内部的组织由简单变为复杂。他认为尽管社会是在发展变化,但其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等方面却是比生物有机体更高级的“超有机体”,可见,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蕴含着明显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思想。

四.埃米尔·涂尔干

1.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道德教育》《原始分类》《社会主义》《社会学和哲学》

2.被公认为是实证社会学的奠基者,宗教文化理论的先驱者西方社会学的古典大师。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名词解释)

所谓社会事实,即“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4.社会事实的三个突出特征:

①它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②它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③它具有普遍性

两个分类:一是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二是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态学(或解剖学)事实,如社会基本要素的数量和性质。

5.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论述题)

1)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他强调事实先于观念,存在先于本质,认为对现象的观察应排除“通俗观念”的干扰,直接透入现象本身,把社会事实当做客观存在的“物”来研究,即把它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出发点的实物论剧来研究。

要保证运用上述原则,必须遵循以下准则:①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操作定义③尽量采取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资料。

2)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普遍性是正常现象区别于病态现象的重要标志,“我称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为正常现象,称其他事实为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

3)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4)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简答)划分社会类型为社会形态学转向“解释社会学”迈进了一步。

第一个原则是:某一社会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个: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

6.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分析它功能的方法:

①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该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②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③运用其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7.《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自杀论》是实证研究的典范。(单选)

8.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回答:是什么样的联系纽带是众多个人结合成为一个有序社会的,社会团结的性质特征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体现有何不同,社会是怎样由一种团结类型向另一种团结类型转变的

9.根据社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划分社会类型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

1)机械团结是根据无机物分子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划分,是出现在不发达古代社会中的团结。它是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的基础上的,当它主宰社会时,个人间尚没分化,他们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心理情感等,人与人之间相近或相似,在这个社会里,人的行动受群体意志的支配,个性湮没在集体意识中,分工不发达,社会各部分相互依赖度低。①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②机械团结的社会的法律特征是压制性制裁

机械团结是指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2)有机团结现代发达的社会尤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者某种专门的职能,他把在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为有机团结,它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它的社会的法律是恢复性的,其功能是把分化的个人组织起来。

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连接纽带。

10.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

11.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12.三种反常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不协调的分工。有被称为过快分工非人化分工强制分工(多选)

13.社会分工的原因:①分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单选)②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填空)分工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

14.研究自杀现象的意图:①通过具体分析自杀现象来贯彻和验证他的方法论原则,为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事实提供一个标准的实证研究范例;②自杀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社会团结状态的变化。自杀率的升高是社会危机的症候之一。

15.自杀的定义: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死亡事件。(名词解释)

16.将社会原因所导致的自杀分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动乱型自杀宿命型自杀。(多选)

①利己型原因是低度的社会整合及其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②利他型是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状态下产生的,是个人对集体的牺牲③动乱型是社会失序和个人生活秩序的破坏④宿命型是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所致。

17.涂尔干对宗教问题一直怀着浓厚兴趣(选择或填空)

18.宗教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宗教意识的形成对人类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9.涂尔干的社会理论被人称为“社会学主义”,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

①首先是研究方法上的实证主义立场

②其次是研究重点上的社会结构分析

③再者表现为研究倾向上的社会秩序情结。

五.解释学

1.解释学是一门将隐晦的含义显现出来,使人能清楚理解的学问。

2.维科《新科学》,意大利人,在其中谈到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问题,在反对笛卡尔的科学主义的时候,特别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理解问题。

3.施莱尔马赫被誉为“现代解释学的奠基人”和“释义学的康德”著有《解释学与批评》。

4.德国的狄尔泰被誉为“解释学之父”,,他是西方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理解方法的人”。(单选)著作有《逻辑的体系》。

5.在西方第一个提出用“理解”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是意大利的维科。

6.狄尔泰所谓的理解:他认为,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仅要从外部社会事实出发,更要从研究者得内部世界出发,即它认为“心理自省”是认识社会现实的最好方法。应当说明,在他那里“自省”并不是纯心理学式的心理学的“自省”,是纯粹的自我认识,而狄尔泰的“内省”是既要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也要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它是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去认识他人,通过认识自身的内部世界达到认识社会世界。狄尔泰将这种从个人自身内部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最后现实”的方法称为“理解”。

7.李凯尔特:德国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韦伯影响极深。1)科学的划分: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社会科学)

2)“个别记述”(事件的个别性事件的特异性)与“价值联系”(文化研究的第一二特点)

六.西美尔(哲学松鼠)

1.德国人,与韦伯和滕尼斯一起奠定了德国社会学的基础。以一篇研究康德哲学的论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

2.主要学术贡献: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对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简答)

西美尔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在大量具体事物中显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和关系,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和视角来考察事物的总体性。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而社会唯名论则认为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齐美尔他承认社会中的个人的存在同时强调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即“交往”构成了社会,正是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或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阐释社会互动与交往的形式。在此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双重的,

社会是超越社会化地个人的集合体,社会又是个体互动和交往形式的总和,社会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之中。

4.著作《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单选)

5.社会学的问题领域:首先是一般社会学或者说普通社会学;其次是所谓的纯粹社会学或者说形式社会学;第三是哲学社会学即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的研究。

6.什么事社会形式的形式?他说,所谓社会交往的形式,即是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通过或者说正是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名词解释)

7.“统治”是齐美尔感兴趣的一种重要社会形式,“时尚”是齐美尔着重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形式。

8.“穷人”被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

9.“陌生人”指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漫游者。

陌生人与群体之间这种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关系,使得他与群体成员之间能够以特殊形式发生互动。陌生人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他与我们之间的互动形式的特殊性。正是从一种角度而言,齐美尔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某一类特殊的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互动形式。

10.主观文化:有时也称“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

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科学、工具、技术、艺术、伦理、组织、团体、制度等等。

11.《货币哲学》是齐美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齐美尔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互动理论,揭示互动对于社会关系本质的影响。他详尽研究了交换关系,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后果。

七.韦伯

1.著作《中世纪商业社会史》《罗马农业史及其对公法和私法的意义》《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科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文化科学逻辑的批判研究》《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的“客观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单选)

2.韦伯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3.他将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社会学的两大任务: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

5.什么是理解?

1)从确定性角度看,理解的确定性基础有二:一是理性的方法,即对各种行动因素在其有意向的意义中获得完全清晰和理智的把握,另一是重新体验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同情的参与并能恰当的把握行动发生的情感环境,从而获得移情和欣赏的精确性。

2)从操作类型看,他把理解分两类①对主观意义德尔直接观察理解,即通过对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能理解其意义②解释性理解,即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6.韦伯的思想脉络是:社会是由行动组成的系统,行动者的社会行动是具有意义的,其意义是可以理解的,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

7.价值中立(名词解释)

所谓“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价值中立还包括另一层含义,即实施领域与价值领域,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严格区分。

8.在涉及主观意义现象的专业学科中(如社会学)客观研究如何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为解决

这个问题,韦伯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法“价值中立”“理想类型”。

9.在提出价值中立的学术规范后,韦伯面临两个实际的问题。一是怎样选择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二是怎样确定社会科学的研究目标。

10.理想类型:①是一个主观思维建构,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

②理想类型虽然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也不是一种概念游戏。理想类型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它的建立必须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

11.社会行动意指具有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亦即社会行动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12.根据是否合理以及合理性的程度,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①目的合理性行动(也称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工具合理性)

②价值合理性行动

③情感行动

④传统行动,在这些行动中,工具合理性行动具有最高程度的合理性。(多选题)

13.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

其各自特征:

1)传统型统治①缺乏按照事务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

②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

③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

④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

⑤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

2)魅力型统治①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经受实际的考验

②领袖人物的魅力要经受持久的考验

③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

④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

⑤再受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

3)法理型统治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

的单位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⑤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

14.合法性统治形式制度揭示了西方社会组织制度的合理化地趋势。

15.科层制(简答)

1)在这种统治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固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具有非人格化地特征,官员的任命与提升所依据主要是业绩。

2)韦伯称,科层制“从纯粹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的完善程度,在所有这些意义上是实施统治形式上最合理的形式。科层制意味着根据知识进行统治,这是它所固有的特别合理的

基本性质”。

3)特征:①官员们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具有服从官职的义务。

②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

③官员们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④官员们根据契约受命,即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这是现代科层制的本质。

⑤官员们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在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获得的、通过证

书确认的专业业务资格。

⑥官员们获得固定的货币薪金作为报酬,大多数有权领取养老金。薪金的标准首

先依据官阶等级原则,同时也依据与职位相对应的责任,另外,也会考虑到身份

地位的因素。

⑦官员们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⑧官员们可看清自己的前程。官员职务的升迁依据年资或政绩,或者二者兼而有

之,取决于上司的评价。

⑨官员们在工作中完全同行政管理资源分开,个人不得将职务占为己有。

10官员们要接受严格的、统一的职务纪律和监督。

16.现代资本主义的科层制是最纯粹的法理型统治类型。

17.科层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优点: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劳动效益,大大促进向着理性的“求实性”、向着“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

弊端:科层制所实现的效率是以忽视人们的精神与情感为代价的,科层制越是彻底地非人格化,也就越容易背离人的价值与尊严;在这种统治形式下,对规则的绝对服从不仅容易导致人们的创造力和责任心的缺失,而且容易滋长官员的独断专行和妄自尊大。

18.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必须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形态,二是观念形态。

19.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分析的重点是观念形态即家教伦理。其分析的经典之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21.他运用了个体主义方法论引用富兰克林的话对资本主义精神作出了具体的历史的说明。韦伯是在论述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区别中来把握资本主义精神的。

八.曼海姆

1.生平:卡尔·曼海姆,匈牙利人,犹太学者,曾从师齐美尔。参加“社会科学学会”,积极投身于以卢卡奇为中心的“人文科学自由研究学派”活动。以知识和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作为研究重心。他有关知识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代际社会学以及有关战后西方重建理性社会和民主规划的研究论述值得利用。

2.著作:博士论文《对认识论的结构分析》《知识社会学问题》《保守主义思想》《竞争在精神领域之中的意义》《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重建时代的人和社会》《对我们时代的诊断》《自由权力和民主规划》《教育社会学引论》《知识社会学论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论集》《文化社会学论集》《系统社会学:社会研究引论》《思维的结构》《保守主义:知识社会学论稿》。

3.追溯意识形态的渊源,最早见于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偶想说”。

4.曼海姆主要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