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ai师大《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hai师大《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hai师大《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hai师大《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T 2、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内涵: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学科,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文化现象的分布于变化。

& 3、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原则?

答:因果原则

综合原则

比较原则

4、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T

答:环境决定论。拉采尔。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的支配作用。

区域学派。赫特纳。区域是核心,空间分布是重点

景观学派。施吕特尔。着眼地表、感官觉察的事物,注重景观的整体性。

1、德国流派: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1)拉采尔(1844—1904年)——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环境学派的代表,首次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2)赫特纳(1859—1941年):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3)施吕特尔(1872—1952年):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4)杜能:1875年提出农业区位论

(5)韦伯:1909年提出工业区位论

(6)克里斯泰勒:1933年提出“中心地学说”

(7)廖什:1954年:《经济区位论》提出了从多方位因素来考虑生产的区域分布。

2、法国流派:战前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人文地理学派,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

(1)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年)“人地学派”的创始人

(2)白吕纳(1869—1930年):《人地学原理》(1910年)

3、英国流派

(1)麦金德(1861—1947年):“大陆腹地学说”

(2)罗士培(1880—1947年):“适应”论思想

A 人群对其环境的适应

B 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4、美国流派

(1)森普尔和亨廷顿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森普尔(1863—1932年):环境决定论者

亨丁顿:文化地理学的鼻祖

(2)苏尔(1889—1975年):文化景观派的代表

(3)哈特向(1899—):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5、俄国学派

地理学派:巴朗斯基、萨尔什金

经济地理学

经济学派:费根、康斯坦丁诺夫

6、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萌芽时期(萌芽阶段):从公元前9世纪荷马史诗开始到1859年(19世纪中叶以前)(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形成时期(近代阶段):1859—1945年(19世纪中叶到二战以前)

(3)现代人文地理学时期(现代阶段):1945年—今(二战以后)

中国第二、三阶段分别从1840年、1949年为界限。各个阶段均以人地关系论为主线。

上述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从一个发展阶段到另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变时期,通常是学科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学科发展的重大突破又与划时代的地理学家相联系。所以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阶段的依据是:学科发展特点的变化与对地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地理学家。

7、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答,1)定量化。

2)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3)研究方法革新。

4)社会化和应用化

第二章

1、文化?

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文化区?

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3、文化扩散?

指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后随着时间变化,文化区的扩大或缩小。

4、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人类活动的地域中,文化是人地关系的具体形态,“人—文化系统—环境”共同构成地域文化系统。在人地关系中,“人”处于主动地位,是主体,“地”处于被动地位,是客体。

5、文化整合:----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6、文化景观概念: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7、简述文化区的类型?

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具有集中的核心区

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

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彼此内部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不清范围的文化

区。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了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8、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9、文化扩散的几种类型?请结合实例分析

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指的是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1)传染扩散:也称为接触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就自然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如电视机的传播。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

(2)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影响的人,在空间上或者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

级现象;美国的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式在传播上也呈等级现象,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

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3)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再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

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例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著人由狩猎转

向放牧驯鹿为生。

2、迁移扩散

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特点是较扩展扩散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的特点;空间上与原文化区不连续。例如,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宗教的扩散;汉族文化的扩展扩散。

10、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

理论名称代表

人物

理论要点简要评价

环境决定论拉采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

决定性作用。

①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天命论”、“神创论”,具有一定

的进步意义;②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

性,忽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可能论(或然论)白兰

士和

白吕

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

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①积极作用:纠正了环境决定论引起的人文地理学发展上所走

的弯路,有助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②局

限性: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理环境只是提供可能,

其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够彻底。③启示:在自然地理环境可以

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不同时空的人

地关系特性。

适应论英国

人文

地理

学家

罗克

斯比

①人地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环

境在利用中的适应;②人对

地理环境的适应具有多种可

能性。

①积极作用:批判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利用。②局限性:尚未

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尚未找到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

合理途径。③启示:利用自然应适应自然地理环境,人类对地

理环境的适应包括社会地理环境。

生态论美国

地理

学家

巴罗

①人地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环

境的选择性反应

②地理学同意的主题的人地

关系——人类生态。

①积极作用:批判了地理学只关注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倾向,

将人类生态引进地理学,作为统一地理学的主题——人地关系

研究的一种方法,注重人地关系作用过程的研究。②局限性:

将地理学等同于人类生态学,尚未找到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尚未找到人类选择对地理环境作出合理反映的依据。③启示:

人类对地理环境作出合理的反应,人有主动选择与地理环境关

系的可能性和能力。

和谐论(协调论)庄

子、

李特

尔、

吴传

①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复

杂的巨系统;②人类社会与地

理环境对立统一;③社会发展

与地理环境应协调发展;④人

类必须约束自身行为来协调

人地关系。

①积极作用: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地理学的主线和

结构。

②局限性:对人地关系的复杂机理尚缺乏认识;协调人地关系

的实证的案例尚不多。

③启示:人地关系是可以协调的;协调人地关系带有强烈的个

案性和创新性。

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

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

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

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

①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

人—地之间的关系。

②通过人与环境间的知觉、认知、激励及行为和行为方式、行

为原动力、决策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并融入心理因素,将地

理学对行为的人的思考推向深层次领域,从而为人—地之间的

协调或调控提供了又一支撑体系;

③采用行为透视与区域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人文地理学

与同源的社会科学各分支区别开来。

文化决定论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

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文化

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

地关系。相同的自然环境+不

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景

观。不同的自然环境+相同的

文化系统=相似的文化景观。

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但人类

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和俯首听命的。

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当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而

加速生存环境衰竭的时候,文化价值观也失去了它的支配作用。

11、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答:(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和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影响地域文化;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人文景观。

12、论述——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它们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

其中,文化区是文化的空间现象,而文化扩散则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即为文化生态研究内容之一。文化整合,则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就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即是从各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人文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形象表现。

第三章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答:(1)确定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整理资料(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5)分析研究(6)研究总结,成果评审(①研究步骤②资料选择大纲③论文内容分析框架)

2.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要哪些途径和方法?

答:(1)地理社会调查(2)科技文献资料法(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3)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

3、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经验主义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不足之处:一是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行为、能力)。二是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实证主义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1)积极作用:

■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

■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

■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论。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2)负面影响:

■经济决定论的倾向;

■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

■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多变量系统,难以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

人本主义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忽视人这个主体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从结构的整体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能看出;

■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解释地理现象

4、

5、

第四章

1、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人口容量: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最适合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个理想人口数量。

2、.试述布莱克人口转变模式,分析中国人口转变与西欧、日本有何不同。

答:五个阶段:①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②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③后者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并达到最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而后减速。④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平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状态。⑤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模式。

西欧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整个过程长达一个多世纪。

日本模式: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人口转变速度快,过程只有几十年时间。

中国模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一)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体、矿产资源。水是人类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之一,因此某些大河领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等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地区,然而某些大河领域也并非如此,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领域却是人口不多或人口较稀少的地区。

(二)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经济活动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如美国的东北部地区,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但是,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印度的人口密度比美国大,但其经济发展水平比美国低得多。因此,人口分布的疏密可作为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一般情况下,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如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相比之下,开拓历史较短的国家或地区,如澳大利亚等人口则较稀疏。

4、人口迁移的机制是什么?

迁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战争等。

2)、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际与国内战争;◆社会秩序变革与文化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

5、简述适度人口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意义)

答、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最适合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个理想人口数量。

探索适度人口数量和适度增长率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口现象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所区域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研究适度人口对人口发展研究有重要意义。

(4)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有重要意义。

6、简述民族的特征及分布。

答、民族的特点:1、共同语言;2、共同的地域;3、共同经济生活;4、共同的心理素质。

民族的分布区可分为形式分布区和机能分布区两种。

形式分布区: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其民族形式分布区是一个集中的、相连成片的地域,即地域上的聚居,主体所占的面积大、人口多,占该人口较大比重,

民族机能分布区: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区。

分散居住在其他民族形式分布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面积有大有小,面积大的可以称为民族省,小的则可称为民族岛。

民族机能分布区: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区

7、试述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原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外国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

答、(1)加速增长阶段:高峰期原因:解放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形成多育的温床。

(2)负增长阶段:低谷期原因:这三年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人民生活非常困难,进入所谓三年困难时期。食物缺乏和营养不良,当然就危及到人口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3)高速增长阶段:高峰期原因:三年困难时期后,由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1962年开始,经济开始回升,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从1962—1973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二个生育高峰期,12年内人口由6.7亿猛增到8.9亿,年平均净增1964万人。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1966——1971年的生育高峰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结果。

(4)减速增长阶段:下降稳定期原因:7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5)波动增长阶段:波动增长期原因:中国人口转变采取制度性因素的作用,而不是根源于经济起飞的基础。

(6)持续增长阶段

由此可见,中国人口转变模式:旧中国——高位静止的原始型;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70年代—90年代——后期扩张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低位静止阶段;2040年后——绝对衰减阶段。

中国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生育控制因素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19、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论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

1、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极为稀疏;

2、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3、人口的低地指向性。

第五章

1、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各有什么特点。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特点

(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2)迁移农业的农作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多种作物杂处。

(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

(3)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多数,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不多。

(2)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1)传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它是一种生计农业(subsistence agriculture)。

(2)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3)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多数,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不多。

(三)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①现代农业的农产口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所消费。这些人居住在城镇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所以,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

②从事现代农业人口比重低。从事现代农业的农场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所以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农业区低得多。

③现代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依靠人力和畜力,草木灰与厩肥为主的有机肥料,凭当地经验选取品种。

现代农业:使用化石燃料所推动的机械、人工合成的化肥,用生物遗传工程产生高产的种子。

④现代农业的农场规模大,比一家一户为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大得多。

这是因为规模大的农场的获利比规模小的多,所以这种趋势仍在增加。

⑤现代农业的生产往往与其它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其产品从原料、半成品到成品,从运输到成品包装和销售,也就是从农场生产的粮食到餐桌的食品形成联合经营,农业社会化程度高。

2、简述农业发展历程、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民经济的基础。

(1)产品贡献(2)因素贡献(3)外汇贡献4)市场贡献

3、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有何差异(以中国和欧洲为例)。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中国较早的休闲农业,在人口压力下,走上了依靠劳力的集约化道路。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通过饲料与饲养业的发展解决的,结果形成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

古代文学史 思考题锦集

练习一思考题 1《三国演义》的成书 《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 3《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 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 4《水浒传》的结构 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5《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6《水浒传》的叙事技巧 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 7 章回小说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①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模板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模板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故事核心,加进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而变成主要供普通读者阅读。 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代表模板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这时的章回小说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更加细腻。但在体裁上仍然保持着“讲史”的叙述痕迹。到了明末清初,章回体才得到最后的完善。 ①章回体的文体特征: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 艺术特征——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上是诉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 形式特征——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 叙事特征——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 8、《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①《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素材来源的原因,也有作者主观的原因;既有罗贯中的原因,也有毛氏父子的原因。 ②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对曹刘二家的褒贬态度不尽相同。尊魏还是尊刘与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 ③唐宋至金元,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则完全一致。这与南北朝以来受到国家分裂和异族入侵的汉人希望天下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 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J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 一、知识填空 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 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康震唐宋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康震唐宋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 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41人,下设民俗学、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共10个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下设尚学锋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康震的唐宋文学研究;张德建的元明清文学研究。 二、考试的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98中国古代文学史③3843中国古代文学文献解读 三、导师介绍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

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师考博英语 北师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北师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北师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

安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4.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第三章南戏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第四章元代诗文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章明代诗文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第六章明代戏曲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2.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1.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2.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3.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清代文学绪论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3.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一章清代诗词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清代戏曲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第五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 首创“地理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出自曹操的() ① 《短歌行》② 《篱里行》③ 《步出厦门行》④ 《苦寒行》 2 、《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 ① 曹丕② 曹操③ 曹植④ 孔融 3 、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出自曹植的() ① 《白马篇》② 《赠白马王彪》③ 《野山黄雀行》④ 《美女篇》 4 、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 ① 曹丕② 王粲③ 嵇康④ 左思 5 、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 ① 田园诗② 山水诗③ 咏怀、咏史诗④ 咏物诗 6 、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 ① 《蝉赋》② 《鹦鹉赋》③ 《舞鹤赋》④ 《洞箫赋》 7 、《思旧赋》的作者是() ① 向秀② 谢庄③ 曹植④ 阮籍 8 、《三都赋》的作者是() ① 班固② 左思③ 张衡④ 扬雄 9 、《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 ① 对故乡的思恋② 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③ 对广陵城的喜爱④ 对友人的怀念 10 、《北山移文》的作者是() ① 孔稚珪② 鲍照③ 丘迟④ 郭璞 11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① 王羲之② 陶宏景③ 嵇康④ 丘迟 12 、《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 ① 《韩凭夫妇》② 《干将莫邪》③ 《宋定伯捉鬼》④ 《李寄斩蛇》 13 、《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 ① 石崇盛情待友② 石崇的吝啬③ 石崇的奢侈和残忍 ④ 石崇的礼让 14 、《画王弃市》选自() ① 《西京杂记》② 《世说新语》③ 《笑林》④ 《博物志》 15 、《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 ① 细节描写② 景物描写③ 神话故事④ 寓言故事 16 、南朝时以 " 九品论人,七略裁士 " 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 ① 曹丕② 钟嵘③ 刘勰④ 陆机 17 、突破传统的 " 诗言志 " 说,提出 " 诗缘情 " 的是() ① 钟嵘② 曹丕③ 陆机④ 刘勰 18 、《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 ① 《神思》篇② 《情采》篇③ 《时序》篇④ 《知音》篇 三、填空题 1 、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西晋的()和刘宋的

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2007年北师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试题 专业一:中国文学史(723)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文选》 2、唐宋八大家 3 、杂剧 二、简答 1、《诗经》中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结合具体作品述之 2、陈师道《后山诗话》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请你谈谈对此评论的看法 三、论述(选做一个) 1、谈谈王维与孟浩然的艺术特色 2、比较《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财主底儿女们》 2、《雅舍小品》 3、《会唱歌的鸢尾花》 二、简答 1、简述新月派的艺术特色 2、简述京派文学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选做一个) 1、结合作品谈谈老舍《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2、结合《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谈谈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色与不足 2006年北师大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试题 专业一: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名词解释(5×3=15分) 1、楚辞 2、《元曲选》 3、公安派 二、简答题(15×2=30分) 1、举诗句说明《古诗十九首》的哲理特点/人生哲理。 2、试论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特色 三、论述题(二选一,30分)

1、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据此论述杜甫集大成的成就。/谈谈你对杜诗集大成的认识。 2、论述《西游记》游戏中暗含的真谛,分析《西游记》的审美特征。 七畦回忆整理,如有疏漏或谬误请在后面注出。 现当代文学史(75分) 一、名词解释(5×3=15分) 《终身大事》沉钟社《绝对信号》 二、简答题(15×2=30分) 1、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 2、巴金《随想录》的艺术价值(艺术成就)。(七畦备注:巴金先生于2005年11月辞世) 三、论述题(30分) 论述鲁迅《阿Q正传》的艺术价值(艺术成就) 七畦回忆整理,如有疏漏或谬误请在后面注出。 专业二:外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外国文学史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5分) 一、名词解释(5×3=15分) 教堂山会议“黑色幽默”—————(忘记了) 二、简答题(15×2=30分) 1、松尾芭蕉俳句的艺术风格。 2、屠格涅夫几部长篇小说的共同的文学原则和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30分) 19—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与区别。 七畦回忆整理,如有疏漏或谬误请在后面注出。 文学理论(75分) 一、名词解释(5×3=15分) 含混延留原始意象 (七畦注:此名解2005年已考,此处是紧接上年第二出现,估计昨年对考生很有杀伤力,出题老师又拿来考了) 二、简答题(15×2=30分) 1、文学话语的特点。(三点:内指性、阻拒性、心理蕴涵性) 2、“变形”与陌生化的不同。 三、论述题(30分) 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的意义?(此题考得变态,童庆炳的那本书上只有一点,怎够三十分的论述?)

(完整word版)专升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282道选择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B.《郑风·褰裳》C.《周南·关睢》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B.《周南·关睢》C.《陈风·月出》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B.农事诗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C.33篇 D.52篇 18.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 A.孟子 B.子夏C.颜渊 D.荀子 19.《劝学》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C.韩非 D.荀子 20.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尚书》 B.《逸周书》C.《论语》 D.《春秋》 21.《左传》全称()。 A.《春秋左氏传》B.《左氏春秋》C.《春秋内传》D.《春秋外传》 22.《左传》是()。 A.一部国别体史书B.一部纪传体史书C.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D.一部编年体史书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北师大版“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 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地风格特征? 2.试述风、雅、颂地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地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地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地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地基本情感特征. 7.试论《诗经》地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地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地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地“微言大义”地? 11.《左传》地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地? 12.论《左传》人物描写地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地特点. 14.试析《左传》地叙事特征. 15.试述《左传》地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地思想特征. 17.试述策士地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地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地艺术特征. 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地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地文体发展线索. 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地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地文体特征. 24.论述《庄子》地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地特点. 26.简述《荀子》地文章体制地特点 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地“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地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地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地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地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地特点 34.试论《天问》地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地文学成就. 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地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 1.汉代地经学对文学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汉代地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供参考)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 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 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 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 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 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 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 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 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 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 A.亚里士多德 B.李特尔 C.洪堡 D.梁启超 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 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 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 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 二、填充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 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 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 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四、问答题 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 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五、分析题 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 创作时期大约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结集成书。分类原则是音乐角度,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雅是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如《卫风硕人》用了一连串的比来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形容女孩子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就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表现了女孩子的美貌。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在水边的鸠鸟,然后自然引出了男女之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生活写实:《诗经》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祭祀诗和周族史诗歌颂祭祀祖先,叙述部族发生的历史,赞颂先王的德业;农事诗,周初统治着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艰苦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宴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君臣亲朋欢聚宴席的欢乐场景,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应。如《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怨刺诗,反映了西周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病丛生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伐檀》;战争徭役诗,一类从正面描写,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汉江》另一类则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如小雅的《采薇》;婚姻爱情诗,有热情奔放的情歌,深沉执着的爱恋,和谐美好的欢哥,痛苦哀伤的悲歌2)《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情感抒发: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民族史诗相对不发达,但抒情诗却得到高度发展,这起因于诗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和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他们对现实的观察和对发生在他们周围平凡的生活事件的善恶判断;他们直面现实的抒情诗创作态度,不但描述了周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展示了周民族的生活旨趣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品格与才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1)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