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玻纤-600176-提价幅度超出预期,收购Gibson有利于加强北美市场销售-101207

中国玻纤-600176-提价幅度超出预期,收购Gibson有利于加强北美市场销售-101207

中国玻纤-600176-提价幅度超出预期,收购Gibson有利于加强北美市场销售-101207
中国玻纤-600176-提价幅度超出预期,收购Gibson有利于加强北美市场销售-101207

公司研究报告中国玻纤(600176)公告点评

提价幅度超出预期,收购Gibson有利于加强北美市场销售

推荐

维持评级原材料/其他建材发布时间:2010年12月7日投资要点:

z公司发布两项公告:1、本公司控股子总司巨石集团决定从2011年

1月1日起将玻璃纤维的出厂价格提高7%-12%;2、公司控股子公

司巨石集团拟收购其在美国的产品独家代理商Gibson玻璃纤维有限

公司。

z公司此番宣布提价措施再次印证了我们关于全球玻璃纤维行业景气

复苏向上的判断。在2010年10月23日,全球玻璃纤维主要制造商

PPG刚刚宣布从2010年11月1日起其北美地区所有玻璃纤维增强

材料和特种纱产品价格每磅提高15%,相隔1个月,公司方面也宣

布全面提价措施,可以说,玻纤行业涨价声此起彼伏,让人期待。

并且此次公司宣布2011年提价7%-12%的幅度超出了我们之前深度

报告《中国玻纤:寒冬过后,春暖花开》中关于明年提价5%左右的

假设。巨石集团今年上半年已经提价3次,价格距07年高点还有

15%-18%的降幅,此番如果明年全年综合提价在9%左右,则还有

10%左右的降幅,目前全球玻纤企业库存基本都处于低位,未来随

着景气继续回暖,价格或还有提升空间。

z公司收购Gibson公司将有利于提高公司对美国和北美市场的终端渠

道控制力。Gbison负责巨石集团玻纤产品在北美地区的销售,总部

在加州,并在佛罗里达和印第安纳有分支机构,2010年1-9月份,

巨石对Gibson的销售额为3.13亿元,约占巨石收入的8.8%。本次

收购将依靠Gbison公司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客户关系,提高终端渠道

的控制力,并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北美地区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z毛利率稳步提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1.73%,同增12.72个百

分点,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1.86%,同增17.52个百分点,环增

1.54个百分点。公司增发收购巨石余下49%股权方案已获董事会和

股东大会通过,并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确认,还需报请国家相关

职能部门审核批准,我们预计增发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

z从玻纤行业的周期性来看,我们判断,在经历过2008-2009年的行

业低谷后,未来1-2年内行业景气将持续向上,而且在经历过金融

危机全球玻纤行业寒冬后,主要企业产能扩张意向并不明显,2011

年新增产能增速将大幅放缓,供需面改善或将进一步推升景气度。

z我们调高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0年、2011年、2012年每股收益

0.53元(增发前)、1.23元(增发后)、1.65元(增发后),PE为40.8

倍、17.6倍、13.1倍,维持“推荐”评级。

表:公司盈利预测表

投资评级说明

行业投资评级分为:优于大势、同步大势、落后大势。

优于大势:在未来6—12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超越市场平均收益;

同步大势:在未来6—12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与市场平均收益基本持平;

落后大势:在未来6—12个月内,行业指数的收益落后于市场平均收益。

公司投资评级分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回避。

推荐:在未来6—12个月内,股票的持有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收益15%以上;

谨慎推荐:在未来6—12个月内,股票的持有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收益5—15%;

中性:在未来6—12个月内,股票的持有收益在市场平均收益±5%之间;

回避:在未来6—12个月内,股票的持有收益低于市场平均收益5%以上。

郑重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数据,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版权归我公司所有。

中国铝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中国铝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是中国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汇聚了众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保持企业自身平稳、快速、健康进展,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繁荣强盛,是企业的差不多经济职能。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要尽己所能为企业内部职员和外部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回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进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是中国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品质。中铝公司成立以来,秉承“做强中铝、报效国家、回报股东、造福职员”的经营理念,不但努力做最大的企业、最强的企业,还努力做最好的企业。 1.人力资源开发 职员是中铝公司最宝贵的财宝,确保职员健康、安全并充分表达其人一辈子价值是公司追求的目标。中铝公司为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建设企业民主,爱护职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和发挥职员的积极性和制造性,促进公司和谐进展;建立稳固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培训职员,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职员获得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确保职员安康;采取善待职员的其它措施。 1.1在岗职员差不多情形 中铝公司自2001年组建以来,随着加入公司的企业逐步增多,公司的规模也迅速扩大,职工总数越来越多。2001年为11.6人,2002年为12.6万人,2003年为13.4万人,2004年为16.1人,2005年达到19.1万人。与公司成立时相比,职工总数增加7.5万人,增幅为64.7%。其中,在岗职工5年人数分别为10.8万人、10.6万人、11.5万人、14万人和16.9万人。 1.2人才培养情形 人是企业进展的全然因素。在中铝公司,“一流企业需要一流人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司组成了以总经理为负责人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种人才。培训的目的,不然而为了企业的进展,也是为了提升职员的差不多素养,使他们成为在岗位工作愉快、在家庭受热爱、在社会受尊敬的劳动者。自2004年起,中铝公司实施了被称为“3618人才工程”的《中国铝业公司人才进展三年规划》。这一规划的核心内容是:用3年左右的时刻,培养出600名把握现代企业治理知识、熟知铝工业状况、适应国际化进展要求的经营治理人才,1000名科技创新能力强、了解世界铝工业前沿科技动态、享誉国内外的科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8000名身怀绝技、一专多能的一线技术工程师和高级技工。为顺利推进这一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部及各所

中国铝业现状分析

中国铝业现状分析 一、中国铝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解铝工业50 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中国第一家电解铝厂-抚顺铝厂1952年4月开工建设到70年代末期,可以认为是中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初期。1952年当抚顺铝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时,其设计产能仅为年产1.5万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铜铝工业的指示》,铝被定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从此,国家开始对铝工业的发展给予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中国铝电解工业开始走上了发展轨道。这一时期,贵州铝厂、兰州铝厂、包头铝厂、青铜峡铝厂、连城铝厂、郑州铝厂电解分厂等相继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八大铝厂的生产格局。电解技术基本是以旁插和上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梢工艺和设备为主,产量达到了36万吨。50-60年代中国电解自焙槽主要缺点是电流效率低、能耗高、劳动生产力低,特别是电解槽密闭性能差,电解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沥青挥发物,对生产操作和环境污染影响极大。7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了135 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系列。在1979年贵州铝厂扩建过程中,引进了日本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160 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从此,中国电解铝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始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从80年代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常规发展时期。1982年在国家“优先发展铝”的方针指导下,一些建于60-70年代的铝厂开始纷纷进行改扩建,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如贵州铝厂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了186 KA大容量、高效能预焙槽;包头铝厂兴建了135 KA预焙槽系列;青海铝厂在吸收消化贵州铝厂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20万吨电解铝厂等。这一系列项目的相继建成,预示着中国铝工业开始向规模化大生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具有电力优势和铝土矿优势的地区也纷纷投资兴建了一批小型60KA白焙槽电解铝厂。这段时期,全国电解铝的产员由70年代末的36万吨发展到1992年的109万吨,使中国电解铝生产首次突破厂100万吨大关。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跨入新世纪,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世界铝工业生产大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发展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仅用10年时间,中国电解铝产量就从1992年的109万吨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342.46万吨,形成了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后续动作

深发展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实施完成两行将步入整合阶段 2011年7月28日19:00 深圳发展银行今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深发展关于该行发行股份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已正式实施完成。根据本次交易内容,该行以每股17.75元的价格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约16.38亿新股,换取中国平安所持平安银行的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以及现金约26.9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发展持有平安银行约90.75%的股份,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公司持有深发展股份共计约26.84亿股,占比约52.38%,深发展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的完成,为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两行整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仍将暂时各自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进行经营,客户和相关业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中国平安:公布2011年中期业绩并认购深发展股权 (2011年08月19日15:53 中银国际袁琳) 中国平安公布通过认购深发展股票的方式向深发展注资150—200亿元,认购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的深发展股权由52.4%提高至61.4%。截至2011年6月末,在完成定向增发194亿港币后,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58%和195.5%。 201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2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7%。 银行业务对平安集团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深发展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7.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6%,这样为平安带来11.83亿元的投资收益。考虑到平安集团自己的平安银行,银行业务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由于向深发展注资,未来市场可能预期中国平安继续进行再融资,短期该公司的股价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我们维持对中国平安的评级不变。 中国平安半年报

玻璃纤维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要点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2015年6月中国玻璃纤维纱产量统计--------------------------------------------------------- 1第三篇:玻璃纤维市场价格走势数据分析 --------------------------------------------------------------- 6第四篇:玻璃纤维市场前景趋势分析---------------------------------------------------------------------- 7第五篇:我国汽车零部件未来将由玻璃纤维制作 ------------------------------------------------------ 8第六篇:我国玻璃纤维管行业市场主要特点分析 ------------------------------------------------------ 8 1、抗老化性能和耐热性能好。------------------------------------------------------------------------------ 8 2、玻璃纤维管的主要特点耐腐蚀性能好。 -------------------------------------------------------------- 9 3、耐磨性好。 --------------------------------------------------------------------------------------------------- 9 4、重量轻、强度高。 ------------------------------------------------------------------------------------------ 9 5、抗冻性能好。 ------------------------------------------------------------------------------------------------ 9 在零下20℃以下,管内结冰后不会发生冻裂。--------------------------------------------------------- 9 6、可设计性好。 ------------------------------------------------------------------------------------------------ 9 7、摩擦阻力小输送能力高。--------------------------------------------------------------------------------- 9 8、电热绝缘性好。 --------------------------------------------------------------------------------------------- 9 第七篇:我国玻璃纤维管行业市场应用分析 ---------------------------------------------------------- 10第八篇: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分析推动玻璃纤维增强型塑料---------------------------------------- 10第九篇:玻璃纤维行业出口北美玻璃纤维放量上攻 ------------------------------------------------- 11第十篇:2014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 12第十一篇:前瞻产业研究院针对玻璃纤维行业研究报告特点分析 ------------------------------ 13第十二篇:2014年玻璃纤维行业前景 ------------------------------------------------------------------- 15第十三篇: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16第十四篇:玻璃纤维市场发展迅速将占全球6成市场份额---------------------------------------- 17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第一篇:2015年6月中国玻璃纤维纱产量统计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6月中国玻璃纤维纱产量为462,318.61吨,同比增长12.69%。2015年1-6月止累计中国玻璃纤维纱产量2,712,427.43吨,同比增长13.37%。2015年6月全国玻璃纤维纱数据表如下表所示:

中铝六大氧化铝生产基地

山西铝厂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境内,1972年筹建,总占地面积1995万平方米。是我国“六五”、“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1983年开工建设,1987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1986年开工,1994年建成投产。一、二期共投资50.17亿元,累计形成了12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山西铝厂的主导产品是氧化铝、氢氧化铝,生产工艺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混联法,引进了9个国家30多个公司的先进技术设备,是国内氧化铝生产工艺水平较高的企业之一。199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512户国有重点企业之一。 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原山东铝业公司)与新中国同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华东冶炼总厂,于1954年7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之后几经易名,先后更名为山东铝厂、五0一厂、张店铝厂。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原山东铝业公司)与新中国同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华东冶炼总厂,于1954年7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之后几经易名,先后更名为山东铝厂、五0一厂、张店铝厂,1993年改为山东铝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个氧化铝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铝工业的摇篮”。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集采矿、冶炼、水泥、氯碱化工、机械加工、热电、建安、科研、设计和内外贸为一体的拥有一万八千余名职工的特大型铝工业联合企业。1988 年被认定为全国特大型企业。1993年进入国内500家大型企业前列,列入国际华商500家之列,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建立企业(集团)技术中心40家企业之一。 平果铝业公司于1987年9月14日成立。一期工程1991年5月开工建设,1995年底全面建成投产,总投资44.38 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铝土矿65万吨、氧化铝45万吨、电解铝13万吨。这是我公司参与建设的广西第一个大型铝工业项目。2002 年2 月,应中国铝业公司改制上市的需要,平果铝业公司被改制重组分为上市和存续两个部分。上市部分命名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存续部分延用“平果铝业公司”名称。中铝广西分公司传承原平果铝业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是集矿山开采和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特大型铝冶炼联合企业。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前身是郑州铝厂,始建于1958年8月。1956年7月筹建时称河南铝业公司,1958年5月改称郑州铝业公司,1964年9月改称五零三厂,1972年6月改称郑州铝厂。1992年6月,郑州铝厂、中州铝厂、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郑铝矿山公司四家合并组建为中国长城铝业公司。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铝业公司的成员企业,是集生产、建设、科研、经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先后更名为郑州铝业公司、五○三厂、郑州铝厂,1992年6月由郑州铝厂、中州铝厂、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郑铝矿山公司组建成立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2002年1月25日,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一分为六,氧化铝、电解铝生产板块的优质资产上市,组成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隶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

目录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1) 1 企业并购的含义 (1) 2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1) 三、被并购方基本情况 (2) 四、并购动机分析 (3) 1 战略动机 (3) 2 财务动机 (5) 五、并购背景与并购方案 (5) 1 并购背景 (5) 2 并购方案 (8) 3 并购形式 (9) 六、并购中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 (10) 七、企业并购的意义 (11) 1 并购对中国平安的意义 (11) 2 并购对深发展的意义 (12) 八、并购存在的问题 (12) 1 存在问题 (12) 2 解决分案 (13) 九、启示 (14) 1 平安混业经营策略 (14) 2 我国的金融混业发展现状 (15) 十、小组分工 (16) 参考文献 (17)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合并通常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狭义的并购是指企业的合并、兼并或收购。广义的并购是指通过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组合,以实现某种经营或财务目标,其中包括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量资产的现代化。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和在一起使用,简称M&A,在我国称并购。即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1. 兼并以现金购买、债务转移为主要交易条件,获得被兼并企业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并承担全部债务和责任。收购则是以所占有企业股股份份额达到控股为依据,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占有。 2. 兼并使被兼并企业作为法律经济实体已不复存在;而收购中的被收购企业仍可以以法律经济实体存在。 3. 兼并范围较广,可兼并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而收购一般发生在股票市场中,被收购企业的目标一般是上市公司。 4. 兼并发生后,其资产一般需要重新组合、调整;而收购是以股票市场为中介的,收购后,企业变化形式较平和。 二、并购方基本情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

中国玻璃纤维行业深度解析

中国玻璃纤维行业深度分析资料 产业链简述:三大环节紧相连,产品丰富需求广 玻纤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耐腐蚀、隔热、阻燃、吸音、电绝缘等优异性能以及一定程度的功能可设计性。其上游原料包括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等主要矿物原料和硼酸、纯碱等化工原料,而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既包括建材、电子等传统领域,也涉足风电、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近年来新兴领域的不断开拓带动着玻纤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2001-2007年全球供应复合增长率为7%,我国增速则在20%以上。 从产业链上看,该行业已形成玻纤、玻纤制品、玻纤复合材料三大环节,并且环环相扣;从产品的用途上看,玻纤主要有以下几类产品:①热固性增强基材,可用于满足风电用玻纤制品;②热塑性增强基材:如短切纤维、混合纱、长纤维增强材料(LFT)、玻纤毡增强片材; ③沥青用玻纤增强材料;④玻纤产业织物。其中,增强材料占比约70%-75%;而纺织材料约占25%-35%。 玻纤行业特点:周期强弱两端化,管理模式大不同 1、上游周期性强,下游应用分散抗周期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玻纤行业的波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经济危机时下游需求萎缩成为玻纤行业下滑的直接原因。如90年代欧洲经济危机下玻纤需求下滑2%;1998年金融危机时玻纤需求下滑7%;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下玻纤需求下滑12%。这主要与玻纤需求集中于工业领域有关。 而从玻纤行业周期的变动来看,衰退时间短,复苏速度快。近三次玻纤波动周期间隔大约为10年,行业衰退时间一般为2年左右,下滑不算特别明显;而在经济好转时,行业往往能够快速复苏,复合增长速度保持在5%以上。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每一次经济危机的波动范围都在加大,再加上玻纤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经济危机造成的行业下滑越来越明显,如2008年需求下滑12%,明显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2%。 与其他建材行业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整个玻纤产业链较长,不同环节的产品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性。其中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中的玻纤纱属于前端产品,固定成本占比高,经营杠杆也更大,并且池窑停产容易造成耐火材料等部分固定资产损坏,再次启动需要3个月的烤窑期,因此玻纤纱生产企业一般不轻易选择停窑,供给上表现为落后需求,且一旦需求下滑很可能面临更大的降价风险,呈现更强的周期性。 而作为后端的玻纤制品(不含玻纤纱)和玻纤复合材料,目前国内厂商众多,且下游应用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海外市场依存度及风险相对更小;且固定资产相对偏小,设备重启费用较低,因此往往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 2、资金密集VS技术密集:上下游管理方式迥异

中国平安股权结构的转变

中国平安股权结构的转变 1987年9月,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的马明哲授命全面负责筹备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1988年3月,由中国工商银行(行情股吧)和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分别出资51%和49%的平安保险在深圳正式成立。当年的马明哲年仅32岁,风华正茂,作为招商局的股东代表出任平安保险董事总经理,后被任命为副董事长。 平安创立初期的发展,股东方——工行与招商局对其的支持功不可没。比如从平安开业的第一天起,工行就在全系统内宣布,在为贷款企业提供保险代理业务时一律只选平安一家。招商局对平安早期的业务发展帮助虽不如工行,但整个蛇口与招商局有关的保险业务也几乎全部给了平安,主要体现在后勤人事方面,除了调配所需的人才外,招商局凭借当时自己拥有一定深圳市户口额度的便利,为调入平安的人员解决了户口问题。 股权高度集中,加之业务来源需要股东的大力支持,马明哲当时对公司的影响力仍相当有限。更何况,作为招商局派出的董事,马明哲的人事关系挂靠在招商局,一举一动自然颇为掣肘。当时为了能顺利开展工作,颇有远见的马明哲开始设计了的对策是“金蝉脱壳”之计。1989年,平安以成立员工风险基金为名让员工持有部分股权,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国家政策变化的缘故,1992年在以该基金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顺理成章,马明哲在董事会中的身份有了更合适的名份。他开始作为职工合股基金派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从此摆脱了招商局对他本人的人事任免上的控制。 1999年,工行因国家政策要求退出金融业。一位前平安高层人士称,工行将全部股权悉数转让给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2002年前后,中远集团和招商局亦分别出售了其持有的9.9%和14%的股权。至此,三大发起人全部退出平安保险,而对于中远集团和招商局股权给谁,当事各方闭口不谈。2002年10月,香港汇丰银行斥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10%,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而此时,平安保险的第三大股东换成了江南实业。平安方面的解释称,江南实业与新豪时同属员工持股机构,员工持股计划分别持有江南实业和新豪时69.11%和98.15%的股权。 2003年,平安最大股东、持股16.09%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出于符合保险业单一股东持股不超过10%的政策法规及深圳市国企战略重组的需要,在深圳市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8800万股,约合平安总股本的3.6%.当时的买家是深圳市立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平安上市招股书的披露看,这部分股权已经转让,使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股权在上市前下降至12.49%.同样是出于深圳市国企战略重组的需要,持股6.93%的深圳市财政局也将股权全部转让给了具有国资背景的深圳市深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003年平安按照计划在全球发售的股份数目为13.88亿股,占公司扩大后股本的22.4%.主要售股股东为深圳市政府背景的两家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卖出7300万股,持股权由12.49%降至8.77%,居第二大股东;深业投资管理公司将售出4050万股,持股比例由6.93%减少到4.87%。 其他前九大股东中,除了汇丰斥资12亿港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而继续居第一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股权均因上市而相应摊薄。此时,平安员工持股计划——江南实业和新豪时分居第三、四大股东,总计

中国铝业巨亏原因探究

中国铝业巨亏原因探究 在整个实体经济增速全面下滑之际,中国铝业无疑将会成为最受关注的一家。 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601600,下称“中国铝业”)已经发布的半年业绩快报看,继上一季度亏损将近11个亿后,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整个上半年最终发生了32.53亿元的巨大亏损,位居2012年上半年亏损上市公司首位,相当于平均每天亏损1787万元。这也是中国铝业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逐步扩大。从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二季度的亏损额分别约为7.3亿元、10.9亿元和21.7亿元。 在公告中,尽管中国铝业并没有提及亏损的原因,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市场供大于求导致铝价低迷,以及成本不断攀升是导致中铝巨亏的主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说,目前电解铝的价格已经降到亏损线以下,不仅是中铝,全行业 80-90%的企业都在亏损。 探究中国铝业亏损的原因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国铝业也不是只有今年的情况糟糕,2008年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集团”)更是创下72.5亿元的亏损额,成为当年亏损最多的中央企业。 分析中国铝业的巨亏原因,无外乎如下几点: 1、铝行业产能全面过剩

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铝产量年均增长铝达到了近20%,到2011年,国内原铝产能已相当于2001年的6倍。 2、能源资源瓶颈制约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国内铝土矿的基础储量约8.73亿吨,仅占全球基础储量的3.2%,据测算仅能维持国内使用10年,相当大部分铝土矿需要依赖进口。 而事实上,近期印度尼西亚的计划也使得国内企业意识到了风险。目前印尼是国内最大的镍矿石和铝土矿供应地,该国从5月份开始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铜、铁、金和锰等金属矿石,这对中国铝行业是“釜底抽薪”。 3、失控主业扩张与“非中铝系”的崛起, 中铝公司的巅峰期在7年前。中铝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氧化铝生产供应,还是中国仅有的具有进口氧化铝资质的两家企业之一。 挟上游资源之优势,中铝公司处于第一次快速扩张期。 行业人士回忆,中铝公司利用对上游材料氧化铝的控制强势收购了大量的电解铝、铝材加工企业。仅2005年一年,中铝公司就接连吞并了8家电解铝企业;2007年,又先后收购S兰铝、包头铝业和连城铝业…… 截至2007年,中铝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解铝生产商。一系列扩张之后,中铝公司体量迅速膨胀,2007年中铝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800亿元,跻身央企前列。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案例分析综述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一、企业简介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 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代理。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 2.深圳发展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深圳。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 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发展于1987年5月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北京、上海、广

2012-2015年全球及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研究报告

2012-2015年全球及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研究报告2011年全球玻璃纤维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分别为488万吨和466万吨。受新兴国家市场需求的拉动,预计2012年全球玻璃纤维供应量将增长至530万吨,增长速度在8%以上;需求量将增长至494万吨,增长速度在6%。 随着产业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国。2011年中国共生产玻璃纤维37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6%;预计2012年产量将增长至43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1%。随着中国16座玻纤窑进入冷修期,以及落后产能的淘汰,预计2013年中国玻纤生产量将减少25万吨左右。而随着新产能的建成投产,以及下游需求的复苏,2014-2015年生产量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与全球玻纤行业相同,中国玻纤市场也呈现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和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这三大企业。2012年这三大企业合计占中国玻纤总产能的43%。随着新产能的相继投产,预计2015年这三大企业产能合计占到中国玻纤总产能的49%。 中国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玻纤”)是中国最大的玻纤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有无捻粗纱、短切原丝以及电子级玻璃纤维纱。为了规避其他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政策,中国玻纤加大了海外布局,从2010年开始在新加坡、法国、日本、南非等国相继建立公司。2012年1月,中国玻纤开始在埃及投资建设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2012年10月又在美国建设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国外市场的布局有助于中国玻纤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提高其在海外的市场份额。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简称“泰山玻纤”)是中国第三大玻纤企业,其产品线与中国玻纤较为相似,以无捻粗纱和电子级纺织纱为主。与中国玻纤发展策略不同的是,泰山玻纤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尤其是在新兴应用领域上的发展。2012年4月,泰山玻纤获得了美国AGY公司S-1 HM高性能玻璃无捻粗纱的生产能力,这种无捻粗纱主要用于风力发电。泰山玻纤在风电领域拥有中材叶片、中复连众等较为稳定的客户。 《2012-2015年全球及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全球玻璃纤维的供需情况、竞争格局,以及2013-2015年发展预测;中国玻璃纤维的供需情况、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以及2013-2015年发展预测;中国玻璃纤维制品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国玻璃纤维主要下游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2011-2015年对玻璃纤维的需求情况;全球及中国主要玻璃纤维生产商发展情况、产能建设情况、发展战略等内容。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并购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 金工0902 高承令 2009110630

内容摘要 2009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作为我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亦是我国金融业迈向综合经营的里程碑。2009年11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也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平安和深发展的并购重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并购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 关键词:并购重组、中国平安、深发展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1) (一)、收购案三方 (1) (二)、收购方案 (1) (三)、支付方式选择 (4) (四)、收购结果 (4) 二、并购对金融市场格局的影响 (4)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4) (二)对保险业的影响 (6) 三、并购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7)

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收购案三方 1.收购方——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公司在香港主板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l261720000股,H股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并于2007年3月1日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 股l150000000股。截至2009年3月31日,总资产合计7076.4亿元,总负债6261.7l亿元,股东权益合计814.69亿元,每股收益为0.22元,按每股收益排名,中国平安目前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第l位,主要业务包括人寿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但后两者仅占总体收入比重不到4%。 2. 被收购方——深发展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是中国第一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公 司 简 介 职称工作概况 主 要 做 法 体会与建议

一、公司简介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铝业公司与洛阳市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2月28日共同出资组 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中铝洛铜成立后,对洛铜集团主体资产实施了重组, 通过承担洛铜集团全部实体债务 整体受让了洛铜集 通过承担洛铜集团全部实体债务,整体受让了洛铜集 团主体资产,从而承续了洛铜集团主体资产五十年发 展形成的产业基础。 展形成的产业基础

一、公司简介
中铝洛铜现有资产体系包括铜精炼、铜镍材加工、铝 中铝洛铜现有资产体系包括铜精炼 铜镍材加工 铝 镁材加工、有色加工设备制造等生产系统和配套的国 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有色金属检测试验中心。 主要产品有铜镍及其合金板、带、箔、管、棒、型、 主要产品有铜镍及其合金板 带 箔 管 棒 型 线材;铝镁板带材;电解铜、金、银及稀有金属等。 可生产有色加工材合金牌号 175 余个,品种 760 余个, 规格上万种。

一、公司简介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冶金、电子、机 电、纺织、交通、建筑、化工、轻工、能源等国民经 济各部门和行业。 济各部门和行业 目前中铝洛铜已形成年产铜及其合金加工材 12万余吨、 万余吨 铝镁及其合金加工材近1万余吨、电解铜5万吨的生产 能力 正在投资建设十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项目 预 能力。正在投资建设十万吨高精度电子铜带项目,预 计总投资21.7亿元,将于2009年8月建成投产。

平安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合并深度研究

平安与深发展并购整合案介绍及相关分析 陈宁宁 浙商银行投行总部 一、并购背景介绍 (一)新桥投资退出深发展的背景介绍 新桥投资(NEWBRIDGE )是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专注于亚洲地区投资的子公司,主要从事战略性投资,曾经因收购韩国第一银行而让人称道11.五年锁定期即将届满,退出具有可行性。早在08年7月,就有报道称新桥已经启动退出计划,平安也有意接替,因此新桥退出计划酝酿已久。 。2004年12月份,新桥投资以每股3.54元受让深发展17.8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承诺了五年锁定期(时间点以办理过户登记为准)。截至2009年6月份新桥投资总共拥有5.2亿股深发展股份,占比16.76%。此时,新桥退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新桥作为战略投资者,以获取高额溢价回报为目的,不可能长期持有深发展股票,按照深发展09年6月份的股票市值看,至少能获得4倍以上的获利。 (二)中国平安愿意收购深发展股份的原因: “保险、银行、投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梦想,而目前银行板块目前偏弱。截止09年6月份,中国平安仅持有平安银行90.75%的股份,以及深发展4.68%的股权。按照09年中 1 韩国第一银行作为韩国第八大银行,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陷入困境。1999年,新桥以约5亿美元的价格买入韩国第一银行51%的股权,然后将其改造成一家优质银行,并在五年后出售给渣打银行,出售价

国平安年报,银行业营业收入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仅为2.9%,银行业净利润在中国平安中的比重约为7.45%,银行板块明显偏弱,急需补强。而收购是增强规模的最快捷方式。加之平安之前已作为深发展的中小股东,对深发展银行的公司治理、经营状况等有直接和深入的了解,以及深发展作为全国股份制银行这块具有相当含金量的牌照,因此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 (三)深发展选择中国平安的原因:由内涵式增长到外延式增长的必然选择。 目标公司深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引进新桥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流程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良贷款率急剧下降,资本充足率从2%提高到8%以上,可以说新桥给深发展带来的是内涵式增长。而目前阶段,深发展的增长最迫切的是扩大业务规模的外延式增长,因此资本就成为其最重要和迫切的需求。对于深发展来说,引入平安,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长远提升其资本实力和资本充足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并可借助平安的交叉销售和网点布局获得“混业经营”的比较优势。其实早在2008年8月21召开的深发展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深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纽曼就向平安伸出橄榄枝,表示:如果平安来投资我们,我们会成为一个比其他银行更好的投资对象。 二、并购进程概述及相关分析 截止目前,中国平安与深发展的并购整合共进行了三个方案或阶段:收购新桥股份;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深发展再次向平安

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2012年第6期下旬刊(总第484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6,2012 (CumulativetyNO.484)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张昳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97) 【摘要】平安并购深发展是迄今为止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本文主要回顾平安并购深发展事件的过程,并简略分析了并购动因和并购后的影响,认为此次并购是一次双赢的结果,尤其对于平安来说,是实现其综合金融梦想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深发展 平安 并购 2012年4月26日,深发展吸收并购平安银行相关方案获得监管机构的正式批复,深发展将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在两行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将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合并后深发展的名称也将由“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至此“深平恋”终于圆满。平安并购深发展作为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金融并购案,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发展背景回顾及并购动机 深圳发展银行有着十分辉煌的过去,它是我国第一家发行公众股并公开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三个第一,在20世纪末曾一直是中国股市的风向标。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深入以及竞争环境的改变,深发展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说深发展的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充足率不足等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尤其是没有完善的资本补充机制,使得深发展它至今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小的。为了弥补资本金不足的缺陷,深发展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新桥。新桥有着先进的国际管理技术,通过对深发展业务管理体系的改革,使其自2004年到2009年净利润不断增长(除了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逐年上升,实现了内涵式的增长。 但深发展始终被资本金不足的阴霾笼罩着。新桥接管期间,由于资本金不足,深发展的增发、配股或发次级债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能依靠盈利的积累来一点点地充实资本金和覆盖拨备,限制了其扩张速度,极大地影响了深发展的赢利水平。 而到2009年,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份的5年锁定期就要到期,新桥是一家私募股权性质的公司,主要以获得高额溢价为目的,并且其母公司面临着资金困境,不可能长期持有深发展股份。因此深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深发展若选择平安,一方面能够缓解资金压力问题,获得长久的资本支持,充分提升其资本实力与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平安集团全国的销售网络、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强大的后台系统等优势,实现外延式的增长。 二、中国平安背景回顾及并购动机 中国平安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集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它始终怀有综合金融的梦想,其目标是实现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主业的均衡发展,打造“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但是2009年的中国平安的年报数据显示,其银行净利润仅占公司净利润的7.4%,而保险业务净利润所占比例近75%,这意味着平安集团银行板块和投资板块比重偏小,有待加强。平安集团一直都有拓展银行板块的愿望,平安银行就是平安集团入主银行业成功的案例,当然平安集团在扩张银行板块也曾遭受了很多失败,例如在2006年收购广发行失败,2008年投资海外富通亏损,亏损额高达200亿元,但是巨额的损失并没有阻止平安集团向银行业扩张的脚步。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银行业在平安集团的发展空间大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银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我国经济长期平稳高速增长,为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将2009年和2010年中国平安的年度报表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09年银行净利润占比仅为7.4%,而2010年将深发展作为其联营企业后,银行业务净利润增幅1.67倍,占比约为16%。 (二)平滑投资收益波动的需要 平安集团三大主营业务中,保险和投资对于资本市场的表现要求较高,而银行业则比较稳定。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资本市场疲软,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严重亏损,而证券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投资收益亦大幅下滑,幅度高达60%以上,唯有银行业表现相对良好,净利润仅下降了6%。通过加大对银行业的投资,分散经营风险,平滑投资收益,利于平安集团整体业绩的稳健增长。 (三)混业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主流。面对已混业经营的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开发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金融业务。2008年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中也意味着混业经营也将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平安集团以保险为核心,保险是其主营业务,银保合作能够增加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规模,扩大保险资金收入,但目前在我国的银保合作中,保险公司一般处于弱势地位,通过收购银行,保险公司可以提高银保业务的利润水平,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并且深发展的营业网点近300家,基本覆盖了华东、华北、西南、华南地区,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也是平安保险业务的强势区域,区域交集为协同效应提供更大的可能和更高的效率。 所以在2009年新桥持有的深发展股票限售期已经到期,新桥有意退出,深发展又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平安并购深发展具有可行性。 三、并购过程 此次并购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在得到保监会、银监会、商务部反垄断局的批复后,平安受让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同时平安向新桥定向增发2.99亿股平安H股作为对价。此时通过收购新桥持有的16.76%的深发展股份再加上该交易前平安已持有的4.68%的股份,平安共持有深发展21.44%的股份。 170 Times Finan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