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填空

1.英国圈地运动起于15世纪后期,终于(19)世纪上半期;英

国无国会统治时间为(11年)

2.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纲领性文件是(《大抗议》),1679

年,他们在下院提出(《排斥法案》),要求取消身为天主教徒的查理二世之弟(詹姆斯二世世)的王权继承权。

3. 16世纪初,(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将教会的管理权从罗

马教皇手中夺到英国国王手中,(塔列朗)提出的正统主义,很快就成为维也纳会议的指导原则之一。

4.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统治基本上包括了(经济

恐怖)与(政治恐怖)两方面。

5.(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是法国大革命中乘疾风骤雨式的

群众运动的尾声。

6.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英国被迫与法国签订(《亚眠条

约》);(奥地利)加入英俄同盟,表明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形成,1809年1月,英国联合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7.(《提尔西特合约》)的签订明显暴露出拿破仑谋取欧洲霸权

的野心,是他对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8.英国对殖民地的基本政策是(力图使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原料供

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9.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农奴制的恢复主要是由被称为(容克)

的庄园领主搞起来的。

10.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斗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第一次大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启蒙运动)。

11. 1721年,瑞典被迫签订(尼斯塔特和约),使俄国北方有了出

海口。

12.在两次俄土战争中,俄国取得了在(黑海海峡)的自由航行

权,南方的出海口问题得到了解决。

13. 1770年3月,波士顿人民在为被英军打死的人举行葬礼时进行

了大示威,英政府不得不取消(汤森税法),只保留了其中的茶税。

14.北美独立战争前夕,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有

(12)哥殖民地代表参加。

15.拉美独立战争时期玻利瓦尔是(委内瑞拉独立)斗争中的主要

领导人。

16.(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7.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美术界

主要经历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兴衰交替过程。

18.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别是(圣西门)(傅

立叶)(欧文)

19.(《德法年鉴》)上的文章和(《手稿》)表明:马克思已经

具有了科学世界观的雏形。

20. 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恩格斯主办的(《新莱茵报》)在

(科隆)创刊。

21.第三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划时代

的纲领性文件是(《共产党宣言》),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

22.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后发生的第一次革命是(1848年革命),近

代史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第一次搏斗是(六月起义)。

23. 1848年5月由各邦国代表组成的全德国民社会开幕,史称(法

兰克福议会),议会在如何实现国家统一问题上,明显分为(大德意志派)、(小德意志派)两大派。

24.(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法国改为帝

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二帝国实现了1848年革命的主要成果(普选权)。

25. 1847年6月,恩格斯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正义者同盟第一

次代表大会,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26.在意大利革命中,罗马爆发革命与1849年2月9日,建立了以

(马志尼)为首的罗马共和国。

27. 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实践,给马、恩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

经验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光辉著作,主要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8.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书中,提出了工人运动中

必须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原理。

29.标志着德意志第二次统一高潮失败的是(护宪运动失败)。

30. 1857年发生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

31. 19世纪5-6十年代,英国执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政党是(自由

党)。

32.英国自由党由(辉格党)演变而来,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

而来。

33. 1868年,(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上台,力争用公开竞争的

(考试制度)任用文官。

34.第一个新模范工会是1851年成立的(混合机器工人协会)。

35. 19世纪6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最著名的工人领袖是(威廉·

李卜克内西)和(奥古斯特·倍倍儿)。

36.(爱森纳赫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在单独一个国

家中诞生的无产阶级政党。

37. 1850年开始的巴勒斯坦(“圣地争端”)成为列强间冲突的导火

线。

38.(农奴制改革)是俄国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转折点。

39.(堪萨斯内战)是美国内战的序幕。

40.(1862年5月),林肯颁布了北部广大劳动者渴望已久的《宅

地法》。

41.独立战争以后,东部各州的居民和后来的移民源源不断地向西

移居,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42. 1850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以“保护”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为

借口,企图向土耳其扩张。

43.德川庆喜当即以“除君侧之奸”为名率军由大阪向京都进发。在

京都西南的(鸟羽)、(伏见)与西乡隆盛指挥的军队进行了激战。

44.殖产兴业政策的实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在1880年前,主要采

取“官营师范主义”和(“技术移植主义”),即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出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

45.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被誉为明治维新运动的

三大政策。

46.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于(1857年)。

47.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堂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它是按

(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48.(蒙马特尔高地)的失守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失败。

49.英国的两大政党是(自由党)和(保守党)。

5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

本主义)过渡到(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当时,英国出现银行“五巨头”。

51.法国垄断资本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金融资本异常发达)。

52. 1868年,新即位的德皇威廉二世逼迫(俾斯麦)辞去了宰相职

位。

53. 1873年,德、俄、奥匈三国订立了(三帝同盟)。

54. 1889年,(巴黎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

55. 19世纪末的德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56.在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美国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

策。

57. 1903年7——8月,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布尔什

维克党的诞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名词解释

1.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

宪法性文件。它为英国建立稳固的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基础。其根本意义在于,明确了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并且规定英国的国王都必须是新教徒。《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

2清教运动: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海外的贸易和掠夺是另一个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大陆封锁政策: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对英斗争中,企图从经济上

拖垮英国,从政治上孤立英国,以达到争夺欧洲大陆商业霸权和美洲大陆殖民地霸权而采取的一个政策。拿破仑企图以“大陆征服海洋”,对英国进行战时封锁、战略封锁、双重封锁和有实效的封锁,从而达到其称霸欧洲的野心。 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宪章运动: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行《人民宪章》的革命运动。“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运动曾三次达到高潮。三次请愿书皆迢国会否决。工人的集会、游行、总罢工和抗暴斗争相继被镇压,领袖们也横道逮捕和处刑。由于没有革命政党领导和革命理论指导,运动失败,但它教育了英国工人阶级,也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和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5 启蒙运动: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6 《独立宣言》: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它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7月4日被定为美国独立日。

7 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5年发生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8世纪中叶农奴制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方式的封建农奴制剥削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1773年9月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率80名哥萨克在雅伊克沙一带起义。起义分为三个阶段。起义曾经席卷了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及外乌拉尔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普加乔夫也被处死,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

圣西门

8 巴黎六月起义:1848年6月,巴黎无产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工人阶级日益加深的革命要求,通过了禁止集会请愿的法令,只准许书面请愿.在对外政策上,支持俄国和奥地利镇压波兰民族革命运动。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法国六月革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册。马克思称它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宪法

9 宪法纠纷:普鲁士在1849年及1859年曾两次企图在自己的领导下实现德国的统一,但是都由于奥地利的阻挠而归于失败。普鲁士的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要想统一德国,非使用武力不可,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达到这个目的。1860年起,普鲁士政府锐意推行军事改革,以便为用武力统一德国作准备。但是这个军事改革却引起了一场所谓"宪法纠纷"。由于这份军事改革法案是由当时最反动容克阶级代表,陆军部长房龙提出,所以议员们担心军事改革会增强容克的反动力量,会阻挠普鲁士政治的进一步民主化。议会不但拒绝拨款,而且还要求实行责任内阁制。这就开始了"宪法纠纷"。 "宪法纠纷"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以国王为首的地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前者不满足于宪法所赋予它的微不足道的政治地位,他们要求更多的统治权。

10 铁血政策:是指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全德工人联合会

11 克里木战争: 1853—1856年以克里木半岛为主战场的一次国际战争,其实质是沙俄与英、法在近东争霸。俄国战败,战争动摇了俄国的欧洲霸权地位,建立了法国拥有欧陆优势的新格局。

12 约翰·布朗起义: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爆发的影响最大的反黑奴制的武装起义。领导人是当时美国反对黑人奴隶制运动的领袖,坚定的废奴主义者,白人约翰·布朗。1859年10月16日,布朗带领其3个儿子,13个白人和5个黑人,袭击了弗吉尼亚境内的哈泼斯渡口,目的是占领渡口附近的军火库,推动那里的黑人奴隶举行起义。17日凌晨,奴隶主调来大批军队把布朗团团围住。经过两昼夜的激战,起义者有9个人牺牲,6个人突围,布朗等7人被俘并被全部绞死。这次起义激励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的斗争。

13 宅地法: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5月20日林肯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还允许私人廉价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共土地。该法的颁布,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西移,促

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在鼓舞农民参加仅对南方奴隶主的战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4 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巴黎公社的社员们为捍卫胜利的果实,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激战,最终全部社员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15 俾斯麦的“文化斗争”:俾斯麦为推行自己的政策,必须打击中央党,摧毁天主教的政治影响。于是,俾斯麦以清除天主教对教义的操纵为名,发起一场打击中央党的所谓“文化斗争”,实行政教分离、教会与教义分离。反对他的天主教教士和小邦贵族不是进监狱就是被迫离开德国,流亡海外。俾斯麦的“文化斗争”实际上是打击统一前的旧势力,防止割据势力复活的政治斗争。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

列举

1.法国大革命四个阶段:一,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二,吉伦特

派的统治。三,雅各宾派专政。四,热月党人的统治。

2.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及导火线:英:开始标

志,1640年被迫召开长期国会。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法:标志,攻占巴士底狱。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3.拿破仑法典的组成:《法国民法典》、《刑法典》、《商业

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

4.列举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一,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

说。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三,法国历史学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撰写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

1848东欧民族运动的组成部分:

5.列举19世纪中期英国大规模殖民扩张的表现:1854——

1856,克里木战争。1856——1860,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7,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1857——1859,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政治舞台上上最著名的三位政治人物:

6.列举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一,1864年对丹麦

战争。二,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三,1870年对法战争。

7.俄国1861年改革:一,农奴人身得到解放。农民可以自由处

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有权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名义签订契约等。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二,农民同时分到一块耕种份地以及宅旁园地。农民

赎得永久使用权,缴租和服役数量和改革前一样。

8.林肯政府的革命民主措施:1862年5月,林肯颁布《宅地

法》。1862年7月,林肯签署《没收法案》。1863年1月1日,林肯发表《解放宣言》。1863年3月,国会通过了《征兵法》。

9.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的特点:英,殖民帝国主义。法,高利贷帝国主义。德国,容克帝国主义。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日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简答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意义:内容:一,改革军事,加强

国防,夺取出海口。二,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三,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四,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五,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六,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意义:增加了俄国军事实力,刷新了俄国政治、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能,推动了俄国向近代化道路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简评美国1787年宪法:(1)立法权归于国会内容:①国会实行两院制;②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③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④国会拥有宣战权;⑤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2)行政权归于总统。(3)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4)“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意义:①是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③建立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利于国家的巩固;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又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④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⑤使美国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稳定。局限性:没有废除奴隶制度,没有真正上解决人权问题,黑人和宗族歧视问题明显,妇女地位低下。明确的财产性区分标准。

英国1832年国会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848德意志革命的意义

简述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一,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况,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2,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格局;3,统一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果是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为什么说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三部分的内容: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二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主要表现为:①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②19世纪50-70年代,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2、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

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显然,上述同学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简单的理解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所以出现了上述错误,实际

上,本题的结构图应该是:

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提高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

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自由资本主义兴起

↓ ↓

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亚非拉开始成为附庸 ↓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答案】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资产阶级战胜

封建势力和征服世界的物质力量极大增强。

2、两种途径: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等。

②殖民扩张,如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等。

3、历史影响:①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德、意、日、俄

等更多国家步入资本主义时代,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③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封建经济瓦解,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工联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

主张把斗争限于经济范围,唯一目标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善工人的物质利益,争取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做一天正直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反对暴力手段 没有在很大程度上破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工联主义是英国资产阶级收买政策和自由主义政策的产物。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愿意拿出一小部分超额利润来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在工人阶级内部培植资产阶级代理

人。它在工人运动中传播自由主义思想,散布社会改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这是工联主义在英国流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1)由于普

法战争失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支付巨额赔款,法国实力

削弱。(2)法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设备陈旧,资本家不愿意花钱购买新设备。(3)当时法国大量中小企业存在,影响资本和生产的集中。(4)法国大量资本输入国外,影响在国内的投资。

4.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历史教训和意义: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有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和封建贵族的联合,还有外

敌普鲁士势力的干涉。A、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

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B、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

民的支持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决策屡屡失误

等。 巴黎公社寡不敌众(联合绞杀)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主

义还处于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

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历史教训:打碎资产阶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对旧国家机器进行改造,即改变旧国家机器的阶级性质,将

它从资产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改造成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国家

机构。

意义:一, 巴黎公社虽然只斗争了72天,但它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

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二,体现了以往工人

运动的全部特点,具有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三大特点,是以

前工人运动的总结,又是由创新精神的革命运动。三,具有重要

的创新精神,就是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巴黎公社在社会运动史

和马克思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幕藩体制衰落的表现:一,日本的资本主义因素首先萌生在农村

乡镇,从而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大批农民破产,产生新兴

的“豪农豪商”,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发展工商

业。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特权商人和高利贷商人,“两

替商”出现。三,广大下级武士陷入困境,投身其他行业,统治

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

逐渐建立起联盟关系。四,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加强了。五,

西南大名和幕府矛盾加深,西南各藩进行天保改革,实力大增。

六,兰学的流传,兰学家提出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民主平

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和富国强兵等主张,舆论准备。七,西方

资本主义的入侵,加深了原有社会矛盾。激发爱国热情。

4. 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

论述

论述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军事: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思想:“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2.目的根本: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时间 18614.性质封建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1)(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3)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6.评价(1)进步性

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2)局限性 (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掠

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影响: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2、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3、政治近代化

4、军事近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政治统治方面: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幕府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外交方面: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签定不平等条约,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冲击幕府统治。

4、统治集团分化: 幕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分析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的原因,评价路易·波拿巴政权:原因:当时法国政局不稳定;经济难以发展;人心不安宁,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都盼望稳定。 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主要是得到了农民的支持。法国农民在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期,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由于不直接涉及农民的利益,农民的各种观念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因此,决定他们手中选票投向的因素,除了那些因小土地观念而引申的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外,再就是对传统社会的忠诚以及对社会权威的服从精神。总之,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是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有着某种必然性

评价政权:路易·波拿巴虽然当选为总统,但统治极不稳定。他通过组织“秩序党”内阁、解散制宪会议、主宰立法议会,排挤小资产阶级共和派;又通过1851年政变、解散立法议会、镇压反对派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个人独裁。

在政变之后,路易·波拿巴又于1852年初制定了新宪法,总统独揽大权,同年11月,路易·波拿巴通过公民投票,恢复帝制。12月2日,在政变周年纪念日,隆重宣布帝国成立,即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波拿巴称拿破仑三世。同拿破仑一样,路易·波拿巴也成了法国人的皇帝。对内,一方面实行军事独裁,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通过强化军队、

警察和官僚机构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极力为大资产阶级提供发财致富的机会,资本家通过操纵公债、从政府借贷、包办各大城市的建设工程等,获得了空前的财富。另外,拿破仑三世不断进行侵略扩张,使法国获得大片殖民地。

帝国覆灭的原因:一是阶级矛盾的激化;二是对外战争的失败。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定的原因和对今后英国的影响,

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2分)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2分)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分)

前提条件:

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1.对生产力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对资产阶级的影响: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产阶级专政建筑在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和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的基础上,使资本主义方式扩展至世界各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2〕。

3.对阶级阶构的影响:使得使用机器生产和现代大工业(工厂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普遍建立起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3〕。

4.对全球交通和市场的影响: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商品交流,大规模从事交通运输建设,为了扩大海外殖民掠夺和市场,致力于远洋运输网的开拓,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

5.对亚非拉国家的这影响: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同时,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改变了他们的历史命运,将其卷入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之中〔5〕。

论普式资本主义道路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1,国家制度。普鲁士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德意志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

2,经济。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案,接受和应用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邦之间经济交流密切,统一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3,内外政策。其对内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普鲁士和容克的特权,照顾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外交政策远交近攻,武力统一。4,民族结构单一,人民统一愿望强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两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美国经济超过英国的必然性。

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缓慢发展

必然性:

美国,

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开发,为美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大的国内市场;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不仅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内战后的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等。

英国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的纺织业等旧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陈旧,资本家为获得更大利润,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更新国内设备和采用新技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也就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

工业革命对世界近代化的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

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即以法治取代人治。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第1课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一些宏观理论与概念 一、研究中的两大范式 1、“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2、“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二、革命史范式的时间线索 三、革命史范式的主要问题 1、社会性质: 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任务 社会矛盾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 阶级(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封建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反侵略反封建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5、历史主题: 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也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四、基本线索 1、屈辱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五、晚清民国纪年 1、晚清年号:乾隆 1736——1796 嘉庆1797——1820 ?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 ?同治1862——1874 光绪 1875——1908 ?宣统1909——1911 2、中华民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1913) 北洋军阀政府(1913-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 ?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 ?例如:民国8年就是8+1911=1919年,五四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古代史板块) ◆古代中国宏观结构 ◆古代西方世界宏观结构 (一)雅典:民主制(直接民主) (二)罗马:罗马法(法治原则) (三)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产生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考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线索】 一、早期政治制度(先秦): 夏——王位世袭制 内容 商——内服外服制 周——分封制是核心,宗法制是分封准则,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 特点 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权 力尚未高度集中 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终身制;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斗争;明朝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朝解决 3.演变的特点: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 4.演变的历程及主要内容 小农经济(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 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文化(三、四) 古代:适合小农经济(封闭、分散) 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5.影响:明代中叶前积极为主明中后期消极为主 积极:①政治上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融合;②促进农耕经济发展,③促进文化的交流消极:①政治专制主义强化易出现失误、暴政、腐败②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必修二第一单元) 【高考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5)商鞅变法(6)孝文帝改革 【知识线索】 生产力:生产工具:铁犁牛耕(曲辕犁),水利工程:都江堰 农业公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 (主体)生产关系所有制 经营方式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 土地出现 三大内容 、冶铁业(注意冶铁燃料变化)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植棉传到内地,明 中叶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制陶、制瓷业(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景德镇“瓷都”、元 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和斗彩、清粉彩珐琅彩(补充)官营:产品不入市场,明前期占主导 私营:商品生产,流入市场,明中后期占主导 家庭手工业:二者的补充,一直存在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政府政策、商品、货币、商人、商帮、城市(职能的转变,商业以唐宋为转折点,唐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时间空间受官府直接严格控制, (补充)坊市分开;宋开始经济功能为主,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商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等因素。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 ;专制制度、重农抑商、 主义萌芽的发展,加剧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强化农耕经济。 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中西易位。

2021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今天就把考研复习方法和参考用书给到大家。 英语我很早就买了辅导书,一直在背单词,用的《一本单词》,但是单词是背了忘,忘了背,这个过程一定要坚持。 从六月份开始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我先做的英语一,做最近10 年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做太多,做完还要认真分析答案解析,将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多看多背(如果到了九月份还没做完,就先把真题做完,不必详细分析答案解析)。九月份就要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做这个必须要认认真真,不要着急。在这期间你也可以搭配看一些课程的讲解,比如蛋核英语的课程,这样你可能学得比较轻松。你也关注木糖英语和蛋核英语的公众号去学习,利用吃饭坐车上卫生间的时间看看就可以了。 另外,关于作文,我先是把英语二真题的英语作文抄下来,之后自己把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分析总结,自己编写出作文模板,这样你只需在考试前背诵几个模板就好。 大家在复习考研政治时,尤其是复习初期,更应该注重对知识点框架的梳理和主观题的复习。使用李凡老师《政治新时器》系列时,能够夯实好基础,掌握好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以下是答主观题的技巧: 首先,开门见山,明确考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细读题目和材料,找出隐藏在材料背后的考点所在。有时候,一个材料包含很多考点,甚至多是跨章节、跨学科的。这就需要考虑周全,建议先在心里在或草稿纸上罗列一下,把思维打开,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也不要局限在某一框架之内,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其次,联系题目,阐释考点。 考点不能光列出来就完了,还要适当地展开一下,进行分析,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有对应的分值。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可以不必过长,两三句即可,但一定要有。 再次,段落清晰,整洁有序。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附)

民族关系 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 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交事业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精编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 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招生33人,其中拟招收直博生3人,本校硕博连读生16人。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应试生复试权重为30%。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系所名称历史学系 招生总数33 系所说明其中拟招收直博生3人,本校硕博连读生16人。应试生复试权重为30%。 招生专业:世界史(060300) 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备注 06.美国史(含美国外交史)①英语②世界近现代史③美国史 三、导师介绍 北京大学在招生目录中并没有提供导师名单。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京大学考博英语复习指导 北京大学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考博资料获取、辅导课程可咨询叩叩:893.241.226)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2018年-2019年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专业解析]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世界史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1:1.4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50字左右)每年将近有200—300人参加考试,历年分数线分别为14年:345;15年:345;16年:380,考研竞争比较激烈,保研率达到50%到70%。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50字左右)注重最新历史研究成果,重基础,题目比较灵活,近几年比较重在理论,亚非拉史比重上升 [复习计划] 考研一定要讲究方法,必须有策略,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本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对指定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将依据考试大纲,对各个章节的主要考点分别予以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本人备考经验,为考生进一步提炼每章节考研的重点、难点、必考点,让考生全面熟悉知识点。 第二阶段,讲解近年考研真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让考生能抓住出题风格,同时了解常考内容、重点内容,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点巩固。 第三阶段,对新闻评论进行讲解,对传播学小论文进行分析,以及新闻热点问题等进行总结,从最后五十分中和其他考生拉开差距。 第四阶段,复习串讲所有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能灵活运用,同时讲解答题技巧。 [参考书目] 世界史六卷本,新全球史,世界文明史,20世纪世界史,史学概论 2018年考研全程规划 一、全程规划 (一)基础阶段(2017.3-6) 1.这个时期大家平时的课程挺多的。帮帮在这里要叮嘱大家:当下课程学习是更重要的啊,对于复习考研,我们则在不上课的时候打个坚实的基础吧!(跨专业考研的童鞋,请忽略这一点,但千万不要挂科呀!) 2.此阶段要做到对各科基础知识有整体印象,全面细致的了解知识点。 3.这个时期做模拟题都是无意义的,不如打好基础,再好好研究真题。还没决定学校和专业的童鞋,一定要在此阶段尽快定下来。 (二)强化阶段(2017.7-8) 1.此阶段要清晰地了解各科的一级重要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并根据重点、难点进行攻克。 2.难得有大段的时间可以专心复习,一定要制定全面复习计划,把握好每一天。 (三)提升阶段(2017.9-10) 1.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调整专业课复习计划。 2.认真回顾暑期强化笔记,启动习题练习。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框架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开始时间:1839年6月3日 地点:广州虎门 领导者:林则徐 经过:将收缴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 意义: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虎 门 销 烟 过 程 开始:1840年6月英舰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重大事件: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结束:1842年英军抵达南京江面。 时间:1842年 地点:南京 双方:中国、英国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2.赔款2100万元(赔款);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共商)。原 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结 果 : 中 英 《 南 京 条 约 》 直 接 原 因 : 影响: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1949年)。 附:1.世界近代史开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 时间:1840~1842年

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上册第3课 收复新疆 时间:1860年 地点:北京圆明园 军队:英法联军 经过:掠夺了大量珍宝,为掩人耳目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史实: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割地区域:中国东北和西北 割地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列强 的罪行 火 烧 圆明 园 大 片领土 俄国侵占我 第 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年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 时间:1851年 地点:广西金田(金田起义) 领导者:洪秀全 国号:太平天国 发展: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1.1860年,在浙江青浦,打伤华尔(太平军将领李秀成) 2.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左宗棠收 复新疆 背景 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 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 3.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经过 1.1876年~1878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2.19世纪80年代,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结果: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考点

世界近代史 第一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文艺复兴 (1)概况: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以宣扬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神权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作用: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人物及活动: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①成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权利法案》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注,国外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②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国外:推动了欧洲资本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①《独立宣言》的内容:痛斥英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人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的权利;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②意义:对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对以后欧洲和拉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3)法国大革命(1789-1794) ①《人权宣言》内容: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 4.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