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_刘春腊

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_刘春腊

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_刘春腊
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_刘春腊

第33卷第12期2011年12月2011,33(12):2376-2385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12Dec.,

2011文章编号:1007-7588(2011)12-2376-10

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

刘春腊1,徐美2,刘沛林1,穆松林3

(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421008;

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茶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茶产业是融合一产、二产与三产的综合性特色产业,体现了农业、文化与旅游的综合功能,具有地域性、经济性、文化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等特色。当前,中国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具有国际性地位,并涌现了一批重点产茶县、特色产茶县、百强企业和百佳茶馆,但还存在产业发展较乱、较散等问题,茶产业培育与振兴是实现中国茶经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可从实施大茶业发展战略、茶旅一体化发展、塑造茶产业品牌等方面采取措施,使我国茶产业朝着特色化、园区化、科技化、一体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茶;茶产业;中国

1引言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最早进行茶叶商品化生产的国家,茶业的发展不仅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更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茶产业是中国的传统型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茶产业振兴是中国茶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1]。当前,中国茶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服务、协调和管理我国茶叶行业发展,以便采取相关措施来培育茶产业[2],1),亟需对茶产业培育和振兴路径进行科学分析。

2对茶产业的认识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包括与茶产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流通、管理等相关的企业、管理者、生产者个体等经济活动主体的集合[3,4]。它是连接一、二、三产业的最活跃要素,既是农业产业范畴,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范畴,涉及到茶叶精深加工、茶工艺品生产、茶产品包装、茶产品流通、茶馆经营、茶旅游服务等诸多领域。2.1茶产业特性

(1)地域性。茶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好茶产自水、土、气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域,茶区建设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进行优化布局,茶产业的培育也需要考虑饮茶习惯、地方风俗等。

(2)经济性。茶产业经济既不属于宏观经济所指的国民经济,也不属于微观经济所指的企业经济活动或居民消费行为,而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3)文化性。茶产业的内涵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充实,外延也不断扩展,已由初期的农产品发展为一种生态文化、休闲体验文化和健康养生文化。

(4)多元性。茶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对茶的需要而划分的,包括从事茶产品和劳务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如茶工作者(茶农、茶工人、茶商)、茶组织(茶场、茶企业)等。

(5)综合性。茶产业既表现为横向的分别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贸易厂商的数量及规模;也表现为纵向的茶叶原料生产、加工和贸易等环节之间的整合程度;还表现为外部竞争上的产业政策准

收稿日期:2011-08-13;修订日期:2011-10-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8BAJ08B18)。

作者简介:刘春腊,男,湖南衡阳人,硕士,主要从事山区与乡村发展研究。

2011年12月刘春腊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

入、技术和资本壁垒等[4]。

2.2茶产业结构

根据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5],结合中国茶业发展现状,参考近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6-8],茶产业结构可归纳为茶种植结构、茶产品结构、茶组织结构和茶管理结构四个方面。

(1)种植结构。茶种植结构是指茶叶种植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它既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影响了茶的品种结构。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将不同茶品种进行合理种植和搭配,以实现区域间茶产业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2)产品结构。茶产品结构是指茶企业(园区)生产的各类茶产品的种类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按生产工艺,包括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按销售渠道,包括内销茶、外销茶和边销茶。

(3)组织结构。产业组织是茶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种茶农户和家庭小茶场主要是出售鲜叶(或自制自销,或兼营小茶厂制茶上市);民营茶场一般都设有茶厂出售茶叶;中小型茶叶公司在茶区设厂收购农户鲜叶加工销售;精制茶厂收购毛茶加工拼配以出售给茶叶进出口公司或自营出口;茶叶进出口公司收购精制成品拼配出口;产区、销区茶叶公司通过茶厂或市场采购茶叶进行经营茶叶批发、零售;茶叶店、茶叶超市、茶叶专柜进行茶业的销售;国外茶叶企业租茶园加工茶叶[6]。

(4)管理结构。国内现已形成了政府、学会等多层级的茶管理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对茶业发展进行政策和战略的指导;农/林业院校和研究机构致力于茶业发展的技术研究,并为茶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社团组织是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民间经济团体,是我国茶叶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机构1)。

2.3茶产业的功能

(1)农业功能。茶是农业产业的范畴,具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基本功能。首先,茶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茶叶的种植、生产直接受当地水土条件、光热组合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其二,茶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与人们的饮食生活密切相关;其三,茶叶是一种农产品,具有一般性的农产品生命周期,茶叶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产业环节也遵循农产品的基本流通规律;第四,茶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且其气味清中带辣,具有涵养水土、杀菌消毒、调节空气等生态环境功能[9]。

(2)文化功能。首先,茶是地域文化,具有地域的象征和标识功能,比如云南普洱茶、杭州龙井茶、黄山毛峰茶、婺源茗眉茶、台湾乌龙茶等等。其二,茶是饮食文化,唐·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茶蜜…皆纳贡之”;清·顾炎武《日知录》记载“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如今,茶饮、茶食、茶品、茶点等更是社会饮食的组成部分,具有交友、会客、养心等多种功能。其三,茶是乡村文化,茶文化的形成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茶已渗透到乡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以茶歌、茶诗、茶词、茶画等为载体,通过乡村性地方戏剧、民间曲艺、传统手艺、传说传奇、茶礼仪式、民族茶事等民俗风情加以体现。其四,茶是健康养生文化,茶具有食用、医疗等多种功能,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陶弘景《杂录》记载“茗荼轻身换骨”,《食忌》中称赞“苦荼,久食羽化”,品饮茶汤更是“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现代医学也表明,茶中所含的成份将近500多种,具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助于预防和抗癌等多种健康养生之功能2)。

(3)旅游功能。茶是旅游产业范畴,具有独特的旅游功能。茶茗、茶具、茶诗、茶画、茶歌、茶馆、茶文化极具“特、奇、异、古”等旅游特色,可满足游客“求新、求特、求奇、求异、求知”等旅游需求,创意旅游空间极大。同时,传统名茶的产地也是自然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如黄山毛峰产自具有“奇峰、劲松、温泉、云海”的黄山,碧螺春产自“雪浪横空千顷白”的太湖之滨,武夷岩茶产自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普洱茶也因“茶马古道”胜迹而出名,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等名茶的原产地也均属于国家级重点名胜之列[9]。茶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茶的生产与制作、茶俗、茶器、茶文物和各种茶文化遗迹等都是茶旅游资源,可以茶为主题、以茶园(场)为特色、以旅游活动为主体,开展以茶为主题的综合旅游,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10]。

2377

第33卷第12期资源科学

3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3.1茶产业发展总体形势较好

其一,2008年我国茶叶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茶消费结构日趋合理,且呈现出往品牌企业集中的趋势[2],1)。从总体情况来看,茶叶平均价格上升;从各茶类价格分析,红茶、白茶、绿茶、花茶、乌龙茶价格均上升,普洱茶价格下降。据中国海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茶叶内销量

91.06万t(比上年增长8%),出口量29.7万t(比上年略有增加),出口金额6.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茶市场较活跃(表1)。

其二,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和各省茶叶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近126万t(比上年增长7.9%),茶叶生产总体形势看好(表2)。

其三,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全国14个茶省128个县的调查结果显示[2],1),中国涉茶人口近1860万,茶农近1149万,有近20%的农业人口从事茶叶的生产与加工,其中涉茶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省份有8个,茶农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省份有6个(表3)。

3.2茶产业空间布局区域集中

中国茶叶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大茶区(图1),具有很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运用赫芬代尔系数和锡尔系数[11]来计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和甘肃等19个省份的茶产业空间集聚系数,可大致了解中国茶产业的空间组织特征。

(1)赫芬代尔系数。各省份茶产业产量(种植面积)比重的平方和,S i为第i个省份茶产业占所有省份茶产业的比重,H值越大,茶产业越集聚(H=1

茶类

内销量

同比上年

出口量(万t)

同比上年(%)

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上年(%)红茶

-

有上升趋势

4.0

+33.09

0.6

+44.38

绿茶

-

略有增长

22.3

基本持平

4.9

+12.90

花茶

-

减少

0.7

+12.63

0.3

+3.05

乌龙茶

-

高于上年

2.2

+2.73

0.6

+10.30

普洱茶

-

有所下降

0.4

-29.19

0.4

-14.65

边销茶

-

基本持平

-

-

-

-

茶类

茶叶产量(万t)同比上年(%)红茶

6.97

+31.1

绿茶

92.66

+6.0

花茶

9.00

略下降

乌龙茶

14.40

+11.2

普洱茶

5.28

-46.7

边销茶

7.00

持平

标准

涉茶人口>100万茶农人口>20%

基本情况

安徽省(371.04万)、福建省(221.40万)、云南省(208.28万)、湖南省(175.76万)、浙江省(157.43万)、湖北省(131.90万)、河南省(117.70万)、贵州省(107.42万)

云南省(61.25%)、福建省(42.96%)、湖北省(34.52%)、广西省(30.04%)、四川省(28.98%)、安徽省(22.67%)

表12008年中国茶叶市场总体形势概况

Table1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 market in2008

表22008年中国茶叶生产总体形势概况

Table2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 production in2008

注:①普洱茶产量为云南普洱茶产量,其产量受政府总量调控作用影响;②花茶产量为全国茉莉花茶加工量,受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影响;③边销茶主要产区四川受地震的一定影响。

表32008年中国涉茶人口大省及茶农人口大省

Table3Tea-related populous provinces and tea-farmer populous provinces of China in2008 2378

2011年12月

刘春腊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

表示绝对集中)。

H =∑i

S 2i

(1)

(2)锡尔系数。x i 表示i 省茶产业产量(种植面积),x 为茶产业的总产量(种植面积),J 为总省份数。T 越小,说明越分散(T=0表示绝对分散)。

T =∑i =1

J

(x i x )(ln x

i x -ln 1J )(2)

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表4),可以发现,对19个茶叶省份而言:

(1)从产量来看,赫芬代尔系数和锡尔系数均逐渐变小(变化幅度不大),这说明茶产业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分散,各地的茶叶产量的差距正在缩小;

(2)从种植面积上看,赫芬代尔系数和锡尔系

数均逐渐变大(变化幅度不大),茶产业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集中,茶叶种植有集中的趋势(园区化、基地化,等)。

茶产业的发展与茶区的分布密切相关。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茶园面积近172万hm 2,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分布范围较广1),东起台湾省东部海岸(122°E ),西至西藏自治区易贡(95°E ),南起海南岛榆林(18°N ),北到山东省荣城县(37°N ),东西跨经度27°,南北跨纬度19°(图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显示,目前我国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和甘肃等19个省份有茶叶统计数据。另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调查,我国目前有

一批茶业典范,堪称中国重点产茶县、特色产茶县、百强企业、百佳茶馆(表5)。

年度

赫芬代尔系数A 锡尔系数A 赫芬代尔系数B 锡尔系数B

2005年0.5560.093

0.4002006年0.5550.094

0.4042007年0.5420.094

0.4042008年0.5400.0950.406

2009年0.5370.097

0.409表42005年-2009年中国茶产业的空间集聚系数

Table 4Spatial concentration factor of Chinese

tea industry from 2005to 2009

注:赫芬代尔系数A 和锡尔系数A 的数值均是基于产量的计算;赫芬代尔系数B 和锡尔系数B 的数值均是基于种植面积的计算.

称号

重点产茶县(117个)特色产茶县(10个)百强企业百佳茶馆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14个省

四川省蒲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松阳县、浙江省建德市、福建省武夷山市、河南省浉河区、贵州省湄潭县、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五峰县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和甘肃等19个省份均有,2008年销售额0.5042~14.5532亿元

北京(15家)、福建(4家)、广东(5家)、广西(3家)、贵州(4家)、河北(8家)、河南(2家)、黑龙江(1家)、湖北(1家)、湖南(6家)、吉林(3家)、江苏(1家)、江西(1家)、辽宁(4家)、宁夏(1家)、山东(6家)、山西(1家)、陕西(5家)、上海(16家)、天津(1家)、新疆(1家)、云南(2家)、浙江(8家)、重庆(1家)

表52009年中国茶产业发展典范的基本情况

Table 5Basic information of Chinese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tern in 2009

图1中国四大茶区的空间分布示意

Fig.1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four largest tea areas

2379

第33卷第12期资源科学

3.3茶产业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当前,世界有近60个国家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茶消费的习惯,全球茶消费者约有20多亿人,年消耗的茶叶达到300万t以上,且仍呈增长趋势,世界茶产业十分活跃。而中国作为世界茶的鼻祖,其茶产业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六大茶类中种植区域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种植人数最多、茶品种最全的国家,其茶叶的栽种、加工和饮茶习惯影响到全世界。

(2)中国是世界茶叶出口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绿茶、乌龙茶等特种茶出口量最高的国家,主要出口市场分布在摩洛哥、日本、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约占出口量的60%),茶叶出口约占总产量的1/3左右[1]。

(3)在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茶叶出口量等方面,中国在世界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表6)。

3.4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近年在云南、贵州、浙江、四川等地的实地考察,参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09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材料[2]和近年来已有的关于我国茶业问题的研究成果[1,12-18],可以发现,中国茶产业整体运营情况较好,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部分地区仍较薄弱,存在茶园种植集约化程度低、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等发展瓶颈,同时还面临着茶汤萃取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挑战,不利于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需提升(表7)。

(1)茶叶生产方面,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劳动效率较为低下,2008年我国平均亩产

49kg,人均产茶57kg,远低于世界其他产茶国的水平。但与此同时,由于茶叶生产本身的季节性,加之目前茶园的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等的手工化操作,出现劳动力紧张,导致采摘不及时,茶叶弃采现象较为严重。

(2)茶产品加工方面,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调查,我国重点产茶县中,90%以上都存在着小型茶叶加工厂过多、分布不合理、设施老化、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感观品质较差、卫生指标不合格等问题。

(3)茶叶销售方面,“一茶多销”现象较为突出,为了争夺市场,同一企业同一品牌有不同的销售价格;同一品牌不同企业对同一客户的销售价格也不同,上下出入多者可达上百元,这种无序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茶生产者和茶品牌的受损,不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年度

种植面积(万hm2)占世界比例(%)茶叶产量(万t)占世界比例(%)茶叶出口量(万t)占世界比例(%)2000

89.80

32

70.37

24

24.20

14

2001

90.57

32

72.15

24

26.60

15

2002

81.31

29

76.57

25

26.50

15

2003

89.83

31

80.04

25

27.00

15

2004

126.23

44

83.50

25

28.02

16

2005

135.21

46

93.50

27

28.66

-

2006

143.13

-

102.81

-

28.66

-

2007

161.33

-

116.55

-

28.94

-

2008

160.00

-

124.00

-

29.70

-

项目

平均亩产茶叶量

人均产茶量

问题型茶产品加工厂

人均茶产品年消费量平均出口价格基本数据

约49kg

约57kg

约占90%

约400g

约2美元/kg

基本分析

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世界其他产茶国

劳动效率较为低下,远低于世界其他产茶国

90%以上都存在着小型茶叶加工厂过多、设施老化、加工工艺不规范、感观品质较

差、卫生指标不合格等问题

茶产品第一,茶产业链有待延伸

约为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一半,综合深加工相对落后

表62000年-2008年中国茶业概况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Table6Overview of Chinese tea industry and its status in the world between2000and2008

注:据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2005年-2007年,中国茶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表7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Table7Main problem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China 2380

2011年12月

刘春腊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

(4)茶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对管理不重视、管理水平低等现象,管理人员大多缺乏管理专业的专门教育和培训,茶园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茶园老化现象严重、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差、茶园病虫害防治不利、茶园种植面积盲目扩大等现象严重。

(5)茶基地建设方面,缺乏科学的空间组织和产业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尤其是新品种的地域选择、水肥运筹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6)综合深加工相对落后,2009年中国大陆茶园面积约186.67hm 2

,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茶的平均出口价格约为2美元/kg ,约为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一半1)

(7)茶产业链亟待延伸,中国的茶大多仅用于茶叶、茶饮料,但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茶产业链已延伸到化妆品、除臭剂、面食、茶染服装等领域。因此,尽管日本茶叶年产量不足中国的1/10,但茶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中国的4倍。

4中国茶产业培育的方向

4.1茶产业的功能定位

产业培育的基本前提是对产业发展的区域性

功能进行合理定位,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区域,茶产业的功能是不同的,可作为不同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乃至村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支柱产业或潜导产业(表8)。4.2茶产业培育的方向

茶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茶产业是区域产业中的一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基础产业或是关联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域经济、县域经济、市域经济甚至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

状,本文认为,要有效培育中国茶产业,必须根据茶地域的经济基础和茶业的发展现状及潜力,朝着特色化、园区化、科技化、一体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以充分发挥出茶业的生产性、生态性、生活性和文化性特点(图2)。4.2.1特色化

随着茶市场的逐渐开拓,茶经济日

益繁荣,茶业的利润也日益凸显。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存在盲目扩大茶叶面积的倾向(茶树品种的选择也是盲目的),未考虑到茶市场的真正需求,这不利于茶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茶业发展必须根据所在茶区的水、土、气、肥等自然环境条件,并结合茶目标市场的区域条件和文化特色,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进行布局,走“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特色化路子,实现茶产业在大区域茶市场上的“错位发展”,以打造品牌,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茶业多样性、有序性和高效性的“共赢”。

4.2.2园区化茶产业培育不应仅仅是按照农业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进行种植、生产和管理,而要按照“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建设新型园区,

基本定位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

适合区域重点茶省(市、县、镇、村)一般茶省(市、县、镇、村)茶省

(市、县、镇、村)特色茶省(市、县、镇、村)

经济功能

在经济发展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居于支配地位,具有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度、高生产率上升率和高产业创新能力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和起点,与主导产业在产品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延长产业链条

在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但在当前不具备发展优势、产品输出率低、不能发挥区际分工作用的产业

当前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有限,但代表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表8茶产业的功能定位

Table 8Function position of tea industry

图2中国茶产业培育的方向与目标

Fig.2Direction and objectives of cultivating Chinese tea industry

2381

第33卷第12期资源科学

实现由生产基地往园区化发展的整体提升:(1)建设茶产业园区,从茶叶栽培、施肥、采摘、加工等方面进行园区一体化运作。

(2)以园区为主体,按照产业培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茶产业环节相互衔接,实现茶产业链条的园区化培育。

(3)加大科技投入,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建设高品位的茶产业园区。4.2.3科技化以科技创新夯实茶产业发展的动力,并按照茶产品的地域特殊性,以大茶区为主体,实现科技化发展:

(1)对茶科技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茶人才队伍,培育茶产业的科技人才资源。

(2)加大茶科技重大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力度,集结优秀的专业人才,对茶业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力争取得自主创新的突破。

(3)在茶叶生产、管理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茶工作者致力于茶生产技术、茶加工技术、茶管理技术的科技攻关。

4.2.4一体化茶业是链接农业、文化与旅游的载体,茶产业发展要以茶为载体,以创意为手段,实现农业、文化和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1)挖掘茶文化,依托文化,在茶园区、茶产品、茶品牌等方面实现创意。

(2)以茶为主题、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动力、以旅游为内容、以一体化为目标、以产业化为导向、形成经济链,实现茶旅一体化发展。

(3)对茶业本身,要在茶品种、茶产品、茶园区、茶科技、茶人才等方面实现统筹兼顾,实现软、硬资源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4.2.5品牌化构建茶地域形象建设与茶品牌培育的协调发展机制:

(1)立足本土文化,挖掘本土元素,按照茶资源的个性,通过科学研究和合理创意,塑造茶特色形象,培育茶产业品牌,提升茶业的附加价值。

(2)选择合适地点,举办茶专题论坛,以论坛的形式,更好地衔接茶地域形象与茶品牌培育的机制。

(3)一旦树立茶地域形象与茶叶品牌,必须持之以恒,增强品牌的市场持续竞争力,赢得公众广5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的路径选择5.1实施大茶业发展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

根据经济地理学的产业发展理论[5],结合中国茶业发展的实践,本文认为,可以茶为核心,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按照集约化、生态化、规范化、特色化、网络化等原则[19],对茶的种植、生产、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娱乐、体验、销售进行园区化建设管理,实施大茶业发展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

(1)拓展园区的多元功能。园区发展要依托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市场资源和政策等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拓其多功能性,使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

(2)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完善多利益群体参与模式,建立起“茶叶园区发展指导委员会+协会促进+项目企业化运作+经营服务市场化”的组织运作模式。

(3)引入多种经营组织模式。包括:“公司+农户”、“园区+企业”、“园区+企业+农户”、“园区+企业+协会”等,各地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自身的特色经营之路。

(4)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同类相关产业密集,在市场信息、技术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形成高度紧密的合作网络,使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园区内顺畅流动、创新和增值。

(5)注重结构的生态经济化。以产业联系为纽带,打破行政地域限制,以一定地区范围为其规划发展的空间,建立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子系统,用生态价值链、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理念指导茶产业园区化的生态建设实践。

(6)建立特色化园区结构。立足区位条件,根据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相应的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体现特色,因地制宜的建设茶生产园区、茶种植园区、茶加工园区、茶旅游园区以及复合型园区等。

5.2茶旅一体化发展,培育茶经济

茶旅一体化是指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是茶资源、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新模式(图3)[10]。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前景是培育茶经济。

(1)茶生态经济。充分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等,利用有益微生物开发新型茶饮

2382

2011年12月刘春腊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

源利用率,发展茶生态经济,满足生态消费需求。

(2)茶文化经济。将茶艺、茶礼、茶道等文化元素进行整合,通过茶楼文化、茶艺展示、茶文、茶歌、茶诗、茶会等进行综合发展,以茶文化提升茶经济,发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功能,打造成兼具艺术性、文化性和生活性的新经济。

(3)茶旅游经济。以茶为主题、以茶园(场)为特色、以茶农为主体、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促进茶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

(4)茶特色经济。依托独特的茶叶资源和生产技术,对所拥有的茶叶品牌和茶生产规模进行提升,结合市场需求,依靠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茶特色经济。

5.3重视创新与创意,塑造茶产业品牌

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实现茶业自主创新与科学创意的耦合,抓住典型,塑造茶产业品牌(表9)。5.4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

通过对中国近年来的各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的比较,可以判断,中国茶产业发展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茶区面积+茶叶产量+茶市场现状+经济实力”的四位一体的分析视角,运用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20],结合经济地理学的分区思想,可在空间上将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空间局势分为“核心区域、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和辐射区域”等4种类型(图

4)。

(1)核心区域。是指茶种植面积8万hm2以上,茶叶年产量在6万t以上,且经济实力强的省区。包括云南、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安徽、湖南7个省份,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的重点是创建更多优秀品牌,将茶叶与农业、工业、旅游业实施一体化发展,发挥中国茶产业的核心引领作用。

(2)重点区域。是指茶种植面积1万hm2以上,茶叶年产量在1万t以上,且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

措施

创新与创意融合(1~8)

品牌多元化建设(9~13)基本思路

1)规划方面,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实现“茶基地建设规划+休闲茶园规划+茶旅游区建设规划”的有机结合2)产业方面,合理定位产业功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基础产业还是关联产业),明确茶业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3)生产方面,注重茶园区建设“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网络化+生态化+科技化+人文化+特色化”的有机结合3)产品方面,以茶产品为载体,实现“茶文化创意+茶科技创新”的结合,提高产品加工的附加价值

4)品牌方面,明确茶文化、茶旅游、茶地域、茶产业协调发展的品牌培育方向

5)功能方面,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功能过渡到“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创意)”的四结合,由茶基地建设过渡到茶旅一体化发展

6)节庆方面,举办中国茶文化创意、茶产业培育、茶经济发展、茶旅一体化等多种节庆和论坛

7)文化方面,走“传统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乡村文化+现代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将茶饮文化提升为健康养生文化

8)形象创新,从整体形象、产品形象、地域形象、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

9)特色茶业县,当地历史、人文、地域等与茶密切相关,突出茶的地域品牌

10)重点产茶县,掌握各地茶叶的种植、生产情况,探索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科学规律,提升茶业的产业竞争力11)百强企业,代表我国茶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为今后的行业推介、信用等级评定、品牌商标评选提供现实依据,突出其对茶产业的贡献

12)茶文化品牌,注重中国茶产业城乡文化建设,打造茶产业文化省、市、县、镇、村

表9茶业创新、创意与品牌塑造的基本思路

Table9Basic ideas of tea's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brand building

图3茶旅一体化发展及茶经济培育

Fig.3Developing of tea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cultivating of tea economic

2383

第33卷第12期资源科学

包括陕西、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河南、重庆、江苏和山东等9个省(市),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建立高档次的茶叶园区。

(3)一般区域。是指茶种植面积少于1万hm2,茶叶年产量在1万t以下的省区,茶经济实力一般(但均具有一定的全国意义),包括甘肃、海南、西藏等3省(自治区区),需要进行整体提升。关键在于提升茶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

(4)辐射区域。除了上述19个省(市、自治区)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也拥有较活跃的茶经济、茶产业,比如茶馆、茶楼、茶庄、茶博会、茶公司、茶叶市场等,可归为茶产业的辐射区域,需要积极挖掘茶产业的市场。

致谢: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义丰研究员的指导,特此致谢!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江帆.茶叶经济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庆.2009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R].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09.

[3]孔玉屏.我国茶产业增长特点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4]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5]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詹罗九.茶产业组织创新泛论[J].茶业通报,2007,29(1):39-40.

[7]胡启涛.茶产业基本经济特征及其组织结构调整的动力和目标

探析[J].茶业通报,2006,28(4):150-153.

[8]胡启涛.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

报,2007,23(3):514-517.

[9]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

2007,(3):31-32.

[10]张义丰,刘春腊,谭杰,等.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

析[J].资源科学,2010,32(1):79-87.

[11]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

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13.

[12]申素熙,梁月荣.茶产业在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J].茶

叶,2009,35(1):11-13.

[13]梅峰.国际茶市现状与中国茶产业发展[J].中国茶叶加工,2009,

(1):3-6.

[14]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

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23-28.

[15]李文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及一体化[J].中国茶叶,2009,(8):

32-33.

[16]田浩,王国书,杨军.中国西部茶海茶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

[J].茶叶,2009,35(3):162-165.

[17]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关于赴台湾交流考察茶产业的情况报告

[J].茶世界,2009,(9):29-34.

[18]姚丹.提升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9,11

(3):74-76.

[19]孙大斌.产业园区化问题初探[D].广州:暨南大学,2004.

[20]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

图4中国茶产业空间结构的四大类型区划分示意Fig.4Four spatial regional types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tea industry in China 2384

2385 2011年12月刘春腊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

Path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China

LIU Chunla1,XU Mei2,LIU Peilin1,MU Songlin3

(1.Department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421008,China;

2.School of Resources&Environment,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3.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Tea is the product of geography.China is the origin country of tea,and is also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of commercial tea production.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can not only help develop agriculture,improve rural economy,and increase farmers’income,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economy,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ea industry is a comprehensive industry which integrates the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and tertiary industry,having a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agriculture,culture and tourism and possessing regional,economic,cultural,diverse,and integra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tea industry structure consists of tea planting structure,tea product structure,tea organization structure,and tea management structure.Tea industry is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with unique advantages.Revitalization of tea industry is an internal demand for achiev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ea economy in China.China’s tea industry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well.Four major tea areas have been formed,i.e.,Southwest China tea district,North Yangtze River tea district,South Yangtze River tea district,and South China tea district.China’s tea industry has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production,processing,sales, management,building of tea base,and extens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be resolved.For economies at provincial,city,county,town and village scales,tea industry can be organized and promoted as the leading industry,related industry,pillar industry or potential leading industry accordingly.In the future,tea industry could be developed towards the directions of characterized products,productions in tea gardens,high technology,integrated tea industries,and famous tea brands.Some measures can be taken,such as implementing large-scale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building core competitive capacities,developing tea and tourism together,establishing tea economy,strengthening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developing famous tea industry brands,and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Tea;Tea industry;China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书 一、企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全球对茶叶认知度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2009年我国出口茶叶30.29万吨,金额达到7.05亿美元,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02%和3.3%。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0.7千克,潜在的国内市场规模使茶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省内市场看,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崛起,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如果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达2.8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广州、上海等地年人均消费茶叶1千克的水平,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5.8万吨以上。可以预见今后10年我省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二个春天。 2、企业现状

现有可开采茶园1000余亩,新开发茶园400余亩, 二、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1)基地建设:对于新发展茶园,要“建一片,成一片”。对于已建成的幼龄茶园,科学肥水管理,三年过渡到投产园。对于已开采茶园,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变投产园为丰产园。 (2)生产加工:充分利用鲜叶资源,加大干茶产出量,增加茶叶毛收入。合理安排采制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净利润。 (3)产品定价:通过实施产品组合战略,即将产品划分为利润产品、竞争产品、销量产品,获得组合竞争优势,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竞争应对。通过逐渐导入和完善新产品开发战略,实现销售一代、开发一代的战略体系。通过完善产品专门化管理,确保各产品的市场成功和利益最大化。 (4)营销攻关:体现在以品牌促渠道,以品牌拓渠道。可采用连锁经营、合作经营及代理三维立体渠道,不断加大市场培育与开发力度,以实现销售的跨越式增长。 (5)组织架构:以现有组织架构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制定科学明确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实现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高效协作。 (6)市场定位:增设部门,随时收集潜在市场信息,为下一步业务拓展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7)物流配送:初步建成物流配送基地,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物流园区雏形,使其具备发展为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基本条件。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2018“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体育改革、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体育健康服务水平,最终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呈现融合发展趋势。 ?体育文化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等发展迅速,不断完善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体育旅游发展: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 旅游业将向高品质和全域化发展,逐渐涌现多个体育小镇、综合体育公园、休闲旅游场所等体育旅游目的地及高端体育赛事游等体育旅游产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关于广东

广州概貌 广州是一线城市,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 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 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是粤港澳大湾 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 纽城市。 广州具有优秀的体育基础及深厚的旅游文化基础。广 州自2010年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以来,体育产业发展 形势良好,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加快发展,竞赛表 演业、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为主的体育 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规模扩大。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中国茶叶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 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

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一元茶叶是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更香茶叶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茶产业是我市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按照《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结合汉中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汉中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汉中茶区属全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北茶区,主产绿茶。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产茶县的大力推动下,我市茶产业按照“扩基地、打品牌、强管理、提效益”的发展思路和“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清洁化”的要求,在基地规模、加工水平、品牌建设、产业化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全市茶叶产区分布在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城固、镇巴、略阳、洋县8个县112个乡镇894个行政村;茶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4个,5—10万亩的县2个,1—2万亩的镇24个,2万亩以上的镇10个;在南郑、西乡、宁强等县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1000亩以上,年出圃良种茶苗上亿株。 截止201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79.01万亩,其中采摘园面积47.2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从2005年的不到0.4%提高到2012年的27.7%;茶叶总产量达2.33万吨,第一、二产业总产值达

到27.6亿元。全市共建设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0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5个;茶叶加工企业800个,茶叶经营企业653个,年产值1000—2000万元的企业22个,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个,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个,省级9个;年加工能力500吨清洁化生产线企业1个,200吨以上的清洁化生产线企业15个,清洁化生产线总数达到25条。 (二)主要成效 1.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2006年,省质监局将《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作为陕西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汉中仙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监总局发布了质量技术标准;市质监局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茶》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中仙毫茶加工技术规程》。同时,每年有计划地就标准内容开展技术培训。各类茶叶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茶叶标准化生产。 2.品牌整合成效明显。2005年,市政府将20多个茶叶品牌统一整合为“汉中仙毫”,对外营销推广,并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荣获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和“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3.08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二十强。2013年4月,在享有“世界商业之窗”的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获得茶叶类唯一金奖。汉中仙毫已经成为汉中绿色产业的杰出代表,也是宣传汉中的一张响亮名片。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697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

中国制造业创新突围三大路径

中国制造业创新突围三大路径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不仅要植根于技术的逻辑,更要遵循人文的逻辑和商业的逻辑,积极打造“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全创新链,惟其如此,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快,也走得更远。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成为制造强国尚需时日。 众所周知,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占据着制造业的制高点,“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身处第三梯队的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突围和升级,也要依靠“创新”。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问题也有着高度的关注,并明确指出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

善”。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中,“创新”都占据着头等重要的地位――“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创新”是中国制造之难,也是中国制造之痛,更是中国制造的希望之光、突破之道。 三种制造业“创新路径” 提起创新,人们很容易想起技术创新,最早、最深刻、最频繁地映入我们眼帘的也是技术创新,比如最近很火的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确,技术创新在制造业的创新体系中可以说起着根本作用,没有技术创新,其他的创新方式都失去了物质基础。《中国制造2025》也主要聚焦于解决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问题。但真正要推动制造业实现创新突破,仅靠技术创新还不够,还需要多种创新方式共同起作用,形成一个“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制造业创新链,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突破。 实际上,创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就指出,创新有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

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茶产业园规划草案V

中国茶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建议书 (规划草案) 北京华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3) 一、导论 (5) 二、指导思想 (7) 三、目的意义 (8) 四、遵循原则 (8) 五、建设目标 (9) 六、规划内容 (9) (一)基本名称 (9) (二)规划面积 (10) (三)项目投资 (10) (四)销售规模 (10) (五)运营模式 (11) (六)规划分工 (12)

1、晟宝龙国际投资集团公司 (12) 2、北京督茶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12) 3、福建晟宝龙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4)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采茶和饮茶的国家。几千年来,茶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以茶为生的茶农,还是以茶养生的百姓,都对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源远流长,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北京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立足促进首都

产业升级和文化繁荣,着力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创意发展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和体验中心。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会展、体育休闲、都市型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涵。 丰台区委、区政府也提出要结合区“十二五”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产业引导,支持自主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氛围,构建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的现状,结合丰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延伸产业价值链,构建专业化、集群化、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我们以文创企业的身份参与到丰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来,结合社会资源、广泛组织力量,发起“中国茶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应该说茶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既有交叉又有融合,以“中国茶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主体,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运营,整合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茶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项目选址丰台更是丰台区打造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域、占领文化高地、推进文化强区的战略举措。 囿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项目建议也仅是草案阶段,个中难免存在不足,仅作为进一步征集和开展论证的一个基础,欢迎区领导以及关注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展开讨论或给予批评指正。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 告

编号:FS-DY-24416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XX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

叶称号。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XX 年新植茶园352亩,XX年新植1400亩,XX年新植2350亩,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 研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

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归纳

中国茶叶的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

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国家对茶产业政策支持与规划

国家对茶产业政策支持与规划 1、对茶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连续9年聚焦“三农”问题2004年-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9年将“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茶和茶产业,提出支持优势产区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产品设施化生产,并进一步提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收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农业”。 2、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发布《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该规划在明确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对我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良种茶园比例小、标准化程度和生产率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即以市场为导向,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名牌,努力加快产业化进程。建立包括西南红茶及特种茶区域在内的四大茶叶重点区域,在区域内加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产业化示范区、茶叶加工设施改造、茶叶科技支撑体系、茶叶市场体系等建设。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1275685.html,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作者:唐劲松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观,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公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享受,国家也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繁荣期。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对推动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文章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1-0235-02 新时代,体育产业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其他的产业相比,体育产业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我国除了需要采取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建设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区别,结合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手段为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1 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产业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产业领域规模实现了较大的拓宽。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不难发现,体育产业中的产品质量实现了较大的改观,同时该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实际的产业效益有了较快的提升。 1995年6月,我国结合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结合 该纲要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将会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质要求,积极地构建符合经济发展的体制,保证体育产业的结构合理,以结构的完善与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合为依据,积极地构建规范的体育产业体系。另外,该纲要规定了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实现各大产业之间的共同发展,体育产业之中的企业和相关的组织必须采取市场化手段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1.1 以本地市场为主体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渐渐清晰 市场经济理论明确强调市场能够实现流通、生产、消费、分配之间的紧密互动,同时作为这四大环节的中心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以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为切入点和核心,因此在生产实践运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

2021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xx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为抓好我镇xx年茶叶产业发展,更好、更快地造福人民群众,以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抓点连线扩面”的思路,重点突出示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高效茶园。 二、建设目标 继续抓好xx年13000亩茶园面积的管护工作,xx年新植茶园5000亩,具体规划为:茶场新植2100亩,村新植100亩,村1300亩,村新植1000亩,村新植500亩。 三、茶苗采购 (一)采购品种 选择适制性强,丰产性高,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土壤和气候的无性系良种。 (二)采购数量 本次采购数量共计2500万株。(5000亩x5000株/亩) (三)采购时间 在10月底前完成茶叶的采购,质量标准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1767-xx规定的一年生茶树改了品种合格苗标准。 四、进度安排 新植茶园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0月30日前搞好政策宣传、茶苗选购和相应的技术培训,将栽植计划落实到地块到农户。 第二阶段:茶树栽植 11月30日前,按照规划面积进行茶叶栽植,拌好地,施好肥,盖好膜,保证茶树成活率,按规划面积完成栽植任务。 第三阶段:茶园管护 12月10日前,搞好新植茶园的管理,剪枝、灌水、覆盖。 未分配新植任务的村,在12月10日前,必须搞好旧茶园的管理,除草、补植、理沟、修枝。 五、保证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xx年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镇上为每村派业务骨干3名,负责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栽植计划、茶苗调运,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协调解决新植茶园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做到目标到村责任到人。 (二)加强技术指导 镇上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工作小组,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到户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茶叶栽植的工作人员和群众进行实地演练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栽茶人员的技术能力。在茶叶栽植正式开始时镇技术工作组要到现场进行指导,保证各村茶叶栽植技术指导到位。

江西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江西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近年来,通过标准茶园创建及推广茶叶生态栽培、清洁化加工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近3年来,农业部对江西省茶叶抽检合格率都达到100%,位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现有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77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企业和产品分别达到43家和169个,茶产业已成为江西省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产品数最多的产业。其中婺源、修水、浮梁3县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出口基地县。目前江西绿茶生物保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江西绿茶品质排在全国前列。自2008年以来,江西省坚持“以区域整合为基础、以省级整合为目标、以企业运作为主体、以政府扶持为推动”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持续推进“江西绿茶”品牌整合,通过近3年来的努力,“茶韵千年,绿动天下”的江西绿茶品牌宣传不断深入人心,不断拓展印象,不断产生品牌效应。另外“,浮梁茶”“、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遂川狗牯脑茶”等区域品牌建设取得新发展,2012年浮梁茶获“华东十大名牌”称号,“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市场评估价值达到2.03亿元。2012年全省茶叶专业交易市场、茶青交易市场总数达13个,比2007年增加了5个。2009年江西建立了一流的茶叶专业市场———南昌茶叶交易市场,市场总面

积达3万多m2,目前入驻茶叶企业达到110余家,已成为江西茶叶在省内的市场营销旗舰和精品名茶展销平台。另外,南昌龙鼎城、修水江南国际茶城等茶叶市场建设方兴未艾。自2007年起江西每年都举办江西绿茶博览会,并统一组织江西绿茶企业参加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境内外茶叶展示展销等活动。2010年,江西省茶企仅香港茶展签订茶叶销售订单和协议总量达4800余t,总金额超过9000万人民币。目前,江西茶叶已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婺源有机绿茶每年出口欧盟市场量,就占整个欧盟有机绿茶市场的70%。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招商引资等形式,至2012年,江西省工商注册茶叶企业达到479家,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34家,实现茶叶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茶叶出口创汇达3900万美元;有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8个,参与茶农突破23万户;全省茶饮料、茶多酚、茶色素等茶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茶产品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婺源聚芳永茶业公司引进了全自动清洁化茶饮料和原料茶加工生产线,可年产精制茶4000t和饮料茶3000t,2010年该公司已成为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统一等大型茶饮料企业原料茶的主要供应商。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15版)》全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

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__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__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

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