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农民逐渐从农村涌向城市,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农民的社会保障不公平现象却与其做出的贡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使得农民工始终游离于社会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在我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不公平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研究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给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公平性

目录

引言 (1)

1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概述 (1)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内涵 (1)

1.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1)

2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存问题 (2)

2.1 参保难且保障水平低 (2)

2.2 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难 (2)

2.3 参保率低与退保率高并存 (3)

2.4 农民工社会保障关系转移难 (3)

3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原因分析 (4)

3.1 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4)

3.2 企业对农民工参保缺乏重视 (4)

3.3 公众对农民工所面对的社保问题缺乏关注 (5)

3.4 农民工经济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维权意识 (5)

4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5)

4.1 明确政府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责任 (5)

4.2 完善农民工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6)

4.3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 (7)

4.4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当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7)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引言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够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而且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繁荣期,因此,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民工作为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中坚力量,数量众多,他们的社会保障更应当受到我们的重视。

截至2012年底,我国总共有2.1亿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群体参与城市建设、创造财富,成为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却一直难以得到重视,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利,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工作热情,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虽然国家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作出了指示,但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不公平性问题在短时间能仍然难以解决,要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1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概述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内涵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即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而农民工社会保障即专门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而制定的保障制度。

农民工社会保障是由国家主导的、共担分险的社会制度。它是社会发展的缓冲器,是社会稳定的均衡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计划。社会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1.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使农民工群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正视的不和谐因素。鉴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地位,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事关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加大对社会社会保障的投入,对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社会保障作用是社会保障功能的外在效果。社会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保证社会安定,减少社会动荡。为了保持社会的安定,每个国家都采取各种措施,其中社会社会保障这种措施被普遍采用。建立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劳动者摆脱或减轻经济上的困难,消除职工退休、失业等后顾之忧,安定民心,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2)协调各方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存问题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参保率低且参保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像城镇职工一样平等的享受养老待遇;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筹资比较困难,在参保人数极少的情况下,退保的人数却很多;而且社会保障关系不能跨地区转移,极大的损害了农民工的切实利益。

2.1 参保难且保障水平低

从总体来看,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困难和障碍较多,且从参保农民工的情况来看,他们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总体是比较低的。相对于城市居民和城镇职工来说,农民工属于外来人口,在我国现行的制度和体制条件下,农民工要想像城市居民和城镇职工一样参加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小,虽然基本涵盖了所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但像进城农民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却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农民工属于高流动性群体,就业极其不稳定,经常变换工作地点,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层次较低的现实条件下,要顺利解决这一人群的参保问题,难度很大。此外,已参保农民工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总体比较低,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农民工工资收入低,缴费水平也比较低。通常情况下,养老保险费是以工人工资为基准缴纳相应额度的,目前我国的用工待遇,普遍存在农民工工资比城市工人工资低许多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农民工无力缴纳更多的保险费,保障水平总体低于城镇职工。

2.2 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难

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缴费筹资困难是最突出的问题。农民工大多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些想参加的,也因工资微薄而无力缴费;而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农民工的利益却在其次,因此对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大都持消极态度;再加上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不明确,使农民工养老保险筹资变得更加困难。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当丰富。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农村人口流动政策逐渐放宽,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以亿计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我国商品能够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价格优势而畅行世界,使中国成为地地道道的“世界工厂”。但是,这个“世界工厂”的称号是以农民工的微薄工资收入为代价换来的,既有违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有些人把中国靠为农民工支付低工资发家的企业叫“血汗工厂”也实为不过。据《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显示,农民工工资标准普遍很低,且标准调整慢,甚至有些地区数十年工资不变。2004 年,就全国来看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大概在 780 元左右,竟然不足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 60%,而实际劳动时间却要长 50%,每小时劳动工资仅相当于城镇职工的 1/4。如果

与国外工资水平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拿从事制造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工人相比,我国农民工的工资远没有达到后者的 1/10 甚至 1/2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6年-2009 年间年均实际增长达到了 11.4%,据最新统计显示,2010 年仍然达到了 10.3%的增长率,但是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2009),农民工的工资增长速度却远远落后于 GDP 的增长。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从事行业大多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对体力需求较大的行业。据 2009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外出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 76.5%,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比例达到 56.4%。因此,农民工打工大多靠出卖体力获得收入,挣钱的艰辛使他们对于支出表现的就比较谨慎,在收入本身不高而又对支出无法预期的情况下,他们宁肯把钱用于急需的家庭消费。

2.3 参保率低与退保率高并存

在所有的社会保险项目中,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据相关统计,我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 2008 年末为 2416 万人,2009 年末为 2647 万人,而这两年我国农民工的人数分别为 14041 万人,14533 万人,则农民工的参保比例分别为 17.2%和 18.2%,只比 2004 年 15%的参保率分别高约 2.2-3.2 个百分点。从 2009 年的监测调查来看,不同地区雇主和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差距较大。

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大致相同,而东部地区较高;如果从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来看,不同行业的农民工社会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也较大(如表 4-2),尤其是风险很高的建筑行业工人,雇主和单位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仅为 1.8%,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如此之低的参保比例,多年却一直低位徘徊,几乎没有增长。与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同时存在的问题是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率高。虽然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了,但就是这些少数有幸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也在参加养老保险不久便主动或被动选择了退保,先参加再退保已经成为一种较普遍的情况。

2.4 农民工社会保障关系转移难

我国到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不高,有的地方甚至连省级统筹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保障地区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社会保障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经济问题。由于养老保险金的收缴与划支是按属地进行的,这样就和地方财政的收支挂上钩了,在社会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不高的情况下,从主观上讲,每一个地方的社保机构首先考虑的都会是怎样提高本地区养老金的收缴率和怎样防止本地区养老金的外流。从客观上讲,对于养老金压力较小或有结余的发达地区,如果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制度设计不好,还会加重这些地方的养老负担,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不公平现象。

各地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在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目前,许多地方对于组织调动的人员,都接受其转移的保险关系,而这不适用于无组织流动人员;对于自我流动人员,转入地不认可其社会保障关系的视同缴费年限,其原参保地的视同缴费年限也难以转移;还有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门槛,如征收养老保险超龄费,这种附加条件的做法不但凸显了不公平,还大大增加了社会保障关系转移人员的负担。此外,按照部分省市的规定,将社会保障关系和户籍挂钩,造成就业地与户籍所在地的社会保障关系无法正常连接,导致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关系分成若干段。

3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原因分析

3.1 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城乡二元制是农民工等农民工产生的根源体制,也是制约着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根本原因。而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就是城乡二元制的产物,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民户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提供人口统计资料。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户籍制度所产生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下,城市无论在医疗资源的获得还是医疗费用的分担上都得到国家的倾斜。农民工等群体是介于农村常住居民和城市人口的边缘群体,离开农场到城市打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农民工,却成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盲点。尤其是近些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城乡之间、农民工与市民之间二元割裂的状态。正是这种二元体制剥夺了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体制的权力,也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另一方面,我国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缺失,实际操作上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且执行难等问题。由于劳动执法体系不健全,执法监察力量严重不足,造成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比皆是。除了法律制度的缺失,执法队伍建设滞后也是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重要原因,极少数执法人员宗旨观念淡化,为人民服务意识差,有的甚至依仗手中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成为执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3.2 企业对农民工参保缺乏重视

企业作为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产生大多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企业对农民工社会责任缺失,使企业处于一种低社会责任状态,侵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农民工有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然而部分企业对农民工参保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认为为农民工参保会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甚至有部分企业在不同程度地上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忽视农民工权益。事实上为农民工参保从长远上来看是为企业降低风险,特别是工作危险强度大的企业,为农民工参保是企业与农民工双方达到双赢的方法。

对于农民工、用工单位和地方政府三者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短视心理和行为。首先,在农民工自己看来,是否参加社会保障,对他们影响不大。一方面,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制度不太了解,对于届时能否享受到社保待遇没有信心,缴纳所谓的社会保障金,会减少自己的即期收入,加上农民工社会保障难以跨地区转移,他们宁肯留着钱带回家或自己花。另一方面,对进城打工农民这类农民工来讲,只要能有活干,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等权益要求不高,恰中用人单位的意,这样更容易找到工作。其次,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成本,主观上会逃避为农民工缴纳养老金。另外,这些企业所从事的大多为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比较低,那么就会因为担心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不愿承担过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3.3 公众对农民工所面对的社保问题缺乏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已经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变,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我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其宣传舆论的作用,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本领,营造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方面,有不可推却的职责。新闻媒体是整个社会了解和认识农民工的主要渠道,我国的多数媒体主要的目标受众是以城镇居民为主,尽管目前的媒体反映农民工的新闻报道在数量上也不少,但能真正反映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和传达广大农民工心声的却不多。农民工在公众的这种“失语”现象,使农民工缺乏平等的媒介空间,并导致集体排斥下的农民工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

3.4 农民工经济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维权意识

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因而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农民工大量涌入城镇的最重要的原因。尽管能在城镇取得相对较高的工资,但是与城镇的消费水平相比却仍然是低水平,而且农民工由于没有较高学历以及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一些体力活等底层工作,工资水平很低。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工资增长缓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整整十年,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资却上涨十分缓慢,城市职工的工资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由于物价同时上涨,且上涨幅度远比农民工工资上涨幅度大,导致农民工的工资甚至是不升反降。这种现象的存在破坏着整个社会互惠互利氛围的形成,破坏着各个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社会分配应该最有利于在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群,但是农民工的工资不升反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公正的缺失。

往往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偏低。这就使农民工处于一个很不利的地位: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因此,农民工的劳动条件一般比较差,劳动报酬也相对比较少。由于缺乏高等文化教育,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都不强。即使有少数人知道自己的权益所在,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而主动放弃法律的保护。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不懂甚至不愿去维权,这导致用人单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剥削农民工。

4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明确政府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责任

农民工社会保障属于公共管理范畴,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的公共政策,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应当把立法先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前提,形成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法律体系。我国在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政府包揽过多、责任无限放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任,更多地承担制度设计、管理监督、经济调节以及平台搭建等职责,把本该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任务交还给市场和商业运作,同时要加强指导、监督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政府要正视农民工群体,要认识到农民工群体对城镇发展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根据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将农民工群体视作与城镇居民保障同样重要的社会问题。改变以往仅仅以经济效益为政绩考核指标,将农民工的保护列入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中。由过去只重视城镇居民的保障转变为同时兼顾城镇居民和农民工群体的保障问题,转变成公平地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和居民的服务型政府。

长期以来城镇居民都对农民工群体有着一定的歧视观念,认为农民工群体是二等公民,对城镇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在用人单位,往往农民工是最底层的廉价劳动力,有部分用人单位以低廉的工资,要农民工群体干高强度的工作,甚至为了节省营运成本而无视为农民工群体参保。社会应该改变对农民工的观念,认识到农民工群体为城镇带来的正面影响,关注农民工群体的保障问题,加大对公众和用人单位的宣传,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共同创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4.2 完善农民工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社会社会保障制度从萌芽到产生一直到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不仅有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内在驱动力,还要有国际大环境变化的外在推动力。从发展过程来看,应当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保障策略,通过扩大保障范围、增加保障项目、细化保障措施等办法,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老得快”是当前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最基本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社会财富迅速聚集,为社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但我们还必须看到,“人口众多”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再加上城乡、地区、行业等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使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很难发挥。特别是我国社会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制度配套上还是在承受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而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现象比较突出。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功能发挥的角度,认真研究设计社会保障的范围、项目和标准,既能实现对农民工的基本保障,又不会使政府和企业负担过重,还要实现社会保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优化制度设计,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社会保障。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差距,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要弥补原来的缺陷,考虑全体人民(包括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和缴费能力,考虑到与合作医疗体制的衔接。

以劳动关系为基础建立社会保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因而,要建立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关系就必须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保障《劳动法》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的实施,做到有法必依。

4.3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完善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已是当务之急。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为社会保障提供法制化管理的保证。法制化管理可以对农村务工人员参保、医疗服务和基金监督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政府应从立法上解决农村务工人员基本社会保障。把农村务工人员纳入法定参保人群,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各自责任,使他们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以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明确劳动部门的责任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权,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肩负劳动法规政策的检查监督职能,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应及时查处纠正,予以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要针对劳动执法上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的严峻现实,要从依法治国的政治高度,切实加大对劳动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劳动执法队伍建设。再次是要加大社会保障监督管理力度,为农民工负起相应的政府责任。政府要坚持公平公正为原则处理农民工所遇到的不公平现象,积极履行政府职责。

4.4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当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各自经济长期增长做出贡献。我国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具有雏形,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障承受能力都非常有限,决定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如果能够较好地发挥基金在社会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必须对社会社会保障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较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的作用,把目前社会保险基金这部分“死钱”变“活”,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确实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从我国实际和基本国情出发,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满足人民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社会保障之路。

结论

综上所述,政府要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建设,解决城乡二元化所产生的户籍制度给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带来的影响;社会要给予农民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媒体应该发挥好其沟通政府、社会和农民工三者的角色,要更加注重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农民工群体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摆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劣势。

由于时间有限,本课题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观点难免有所偏颇,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公平性问题可以通过在相关保障问题的研究中找出共性加以研究。如何才能为这些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农民工建立起相对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詹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15

[2] 苏谋东,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 黄艳萍,我国农民工公众形象和保障[D],广西大学,2015

[4] 吕峰,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 唐爽,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

[6] 刑花,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社保管理,2015

[7] 崔秀荣,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机制探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

[8] 郑丽萍,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与有利条件[J],2013

[9] 戴艳丽,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

[10]张莉,加强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1] 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12] 郑功成,推进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4

[13] 王梦奎,中国社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14] 张树苗、张思圆. 都市边缘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15] 吕学静.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与思考[J]. 学习论坛, 2014

[16] 郑丽萍.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与有利条件[J]. 闽江学院学报, 2014

[17]袁春英,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性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

[18]杨复兴,论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创新的基本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3

[19]李应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J],宁夏社会科学,2013

[20]朱清,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

[21]金浩,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西北人口,2014

[22]崔庆武,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农业科学,2015

[23]丁少群,城市化冲击农村养老制度[J],中国国情国力,2014

[24]李宏,21实际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

[25]陈德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2015

[26]黄丽,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经济管理,2014

[27]刘洪波,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5

[28]丁士军,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

[29]Andson michiel,research on old-age security[J],economic management,2015

[30]Hill bruce, problems of old-age security[J],economic management,20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