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课本总复习学案

文言文课本总复习学案

文言文课本总复习学案
文言文课本总复习学案

宜昌七中2015届高三语文学案 1

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班级姓名

必修1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实词: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失其所与( )

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

之(1)公从之(2)是寡人之过也

(3)何厌之有(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而(1)朝济而夕设版焉(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其(1)共其乏困(2)吾其还也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句式: 何厌之有()

重点句子翻译: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

《荆轲刺秦王》(《》)

一、实词:

进兵北略.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诚.能得樊将军首()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愿.足下更.虑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顾.计不知所出耳()樊於期乃前.曰()函.封之()乃为.装遣

荆轲()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既祖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持千金之资币.物()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以次

..进()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发.图()卒.起不意()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被.八创.()

二、虚词:

乃.请荆卿曰()顷之.未发()

三、句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子()

四、重点句子翻译: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金、邑万家。

译文:

然则

..之职除矣。译文:

..将军仇报,而将军见陵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译文: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文:

《鸿门宴》()

重点实词:

旦日飨士卒()好美姬()妇女无所幸()故幸来告良()素善留侯张良()不如因善遇之()距关,毋内诸侯()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君安与项伯有故()秦时与臣游()籍吏民封府库()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令将军与臣有卻()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拔剑切而啖之()杀人如不能举( \ )沛公起如厕()会其怒,不敢献()沛公则置车骑()相去四十里()度我至军中()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虚词:

为,wéi动词(1)使子婴为相(2)为此计者(3)约为婚姻(4)为之奈何?(5)窃为大王不取也(6)我为鱼肉(7)wèi为击破沛公军

以(1)具告以事(2)料大王士率足以当项王乎?(3)籍何以至此(4)请以剑舞(5)侧其盾以撞

因不如因善遇之

双音节词:

(1)旦日飨士卒()(2)沛公奉卮酒为寿()(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约为婚姻()(5)与之同命()(6)沛公参乘()(7)秋毫不敢有所近()(8)若属皆且为所虏()(9)再拜献大王足下()(10)竖子不足与谋()

地理方位名词:

公居山东时河北(南):

活用:

(1)欲王.关中()(2)毋内.诸候() (3)吾得兄.事之() (4)范增数目.项王() (5)以身翼.蔽沛公()(6)头发上.指() (7)道.芷阳间.行()

句式:

(1)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将军战河北(3)沛公安在(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重点译句: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孔雀东南飞》

实词:

妾不堪驱使( ) 徒留无所施( ) 何意致不厚( ) 吾意久怀忿( ) 恐不

任我意( ) 何意致不厚( ) 遣去慎莫留( ) 奉事循公姥( ) 供养卒大恩( ) 新妇起严妆()严霜结庭兰()逆以煎我怀( ) 不图子自归( ) 阿母大悲摧( ) 寒风摧树木()始适还家门( ) 适得府君书( ) 处分适兄意()赍钱三百万( ) 谢家来贵门( ) 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 )

双音节词:

结发同枕席()共事二三年()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不久当归

还()好自相扶将()举手长劳劳()处分适兄意

()寂寂人定初()叶叶相交通()伶俜萦苦辛

()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逼迫兼弟兄()

特殊句式: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相”的用法:

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见”的用法:

《兰亭集序》()

实词: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一

觞一咏()列坐其次()悟言一室之内()虽取舍万殊()

曾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若合一契()

齐彭殇为妄作()其致一也()

双音节词:

(1)所以:所以游目聘怀(2)俯仰:俯仰一世

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重点译句: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赤壁赋》(作者:)

实词:

举酒属客( ) 纵一苇之所如( ) 击空明兮溯流光( ) 倚歌而和之( \ ) 苏子愀然( ) 正襟危坐( ) 山川相缪( ) 方其破荆州( ) 酾酒临江( ) 举匏樽以相属( ) 知不可乎骤得(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双音节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舳舻千里()

寄蜉蝣于天地()泣孤舟之嫠妇()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

特殊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而今安在哉()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重点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译文:

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

《游褒禅山记》()

实词:

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问其深()有怠而欲出者()火

且尽()方是时()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而无物以相之()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

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虚词:

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由山以上五六里()(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4)火尚足以明也()(5)夫夷以

近()(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其(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其孰能讥之乎?()

双音节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褒之庐冢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词类活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重点译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故非有志不能至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必修3文言文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

实词:

河内凶( ) 弃甲曳兵而走( ) 直不百步耳( ) 谷不可胜食也( ) 不违农时\无失其时\勿夺其时(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谨庠序之教( )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非我也,岁也( )

虚词:

以(1)请以战喻(2)以五十步笑百步

(3)斧斤以时入山林(4)申之以孝悌之义

活用: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王无罪.岁(3)填然鼓.之

重点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

实词: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輮使之然也( ) 不复挺者( ) 其曲中规( ) 金就砺则利(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吾尝跂而望矣( ) 而闻者彰( ) 而绝江河( ) 而致千里( )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驽马十驾( ) 用心一也( ) 金石可镂()用心躁也()

虚词:

而(1)而青于蓝(2)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知明而行无过矣(4)终日而思矣

(5)锲而不舍(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重点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重点实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务耕织(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 因遗策( ) 因

利乘便(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以致天下之士( ) 杜赫之属\乐毅之徒\赵

奢之伦( ) 制其兵( ) 制其弊( ) 制六合( ) 叩关而攻秦( ) 秦人

开关延敌( ) 延及孝文王(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追亡逐北( ) 奋六世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 委命下

吏( ) 于是废先王之道( ) 氓隶之人( ) 蹑足行伍之间( ) 倔起阡陌之中( )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一夫

作难而七庙隳( )

重点虚词:

以(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2)以为桂林、象郡()(3)尝以十倍之地()活用:

(1)席.卷…包.举…囊.括()(2)外连衡而斗.诸候()(3)南.取汉中()(4)吞二周而亡.诸候()(5)却.匈奴七百余里()(6)以弱.天下之民()(7)以愚.黔首()(8)天下云.集响.应()

(9)序八州而朝.同列()(10)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句式:为天下笑者,何也()

重点译句:

1、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师说》()

实词: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孰能无惑()则耻师焉,惑矣()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圣人无常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虚词:

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而(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而耻学于师(3)人非生而知之者

于(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其皆出于此乎?(3)师不必贤于弟子(4)不拘于时(5)而耻学于师

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双音节词: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之学者必有师()句读之不知()

活用:

不耻.相师()小.学而大.遗()

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重点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欤!

必修4文言文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窃计.欲亡走

..燕()相

如止.臣曰()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赵王()束.君归赵()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可予不.?()曲.在赵()臣请完.璧归.赵()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传以示美人

..王

..()请指示

....及左右

()相如因.持璧却.立()怒发上.冲冠()秦贪,负.其强()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礼节甚倨.()大王必欲急.臣()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引.赵使者蔺相如()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不如因.而厚遇.之()卒廷

..

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于是相如前进

..缶

()左右皆靡.()位在廉颇之右.()宣言

..曰()不欲与廉颇争列.()相如引.车避匿()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鄙贱

..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4、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译文: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

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文: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苏武传》(作者:出处:《》)

1、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武父子亡功德()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前以降及物故()

2、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皆为陛下所成就()我丈人行也

()欲因此降武()独有女弟二人()且陛下春秋高()武等实在()稍迁至栘中厩监()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此必及我

()会论虞常()以货物与常()卧起操持

()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诚甘乐之()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野()(3)反欲斗两主()(4)单于愈益欲降之()(5)何久自苦如此()(6)王必欲降武()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2)羝乳乃得归()(3)杖汉节牧羊()(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一词多义

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

②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

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

④食(1)绝不饮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廪食不至()(4)给其衣食()

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女为见

()(4)子卿商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6、重点译句:

①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译文:

③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译文:

④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

《张衡传》(作者:出处:《》)

一、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古义:今义: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义:今义: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今义:

4.寻其方面

古义:今义:

5.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今义:

6.常从容淡静

古义:今义:

7.连辟公府不就

古义:今义:

8.其牙机巧制

古义:今义:

9.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今义:

10.振声激扬

古义:今义:

11.中有都柱

古义:今义:

二、通假字

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收禽()

4.形似酒尊()

三、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时天下承平日久()衡少善属文()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妙尽璇机之正()皆共目之()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

四、一词多义

观:①观太学()②大王见臣列观()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⑤启窗而观()

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②蒙故业,因遗策()③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乃: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②遂乃研核阴阳()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⑥今其志乃反不能及()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制:①其牙机巧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②衡少善属文()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举酒属客()

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⑤不如因善遇之()⑥善刀而藏之()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译:)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译:)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译:)

(4)状语后置

①果地震陇西(译:)②讽议左右(译:)③游于三辅(译:)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②讽议左右(省略)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

六、翻译

1.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译文:

2.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译文:

3.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文:

4.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译文:

必修5文言文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实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恨晨光之熹微()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善万物之得时()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虚词:

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2)木欣欣以向荣(3)问征夫以前路(4)登东皋以舒啸(5)乐琴书以消忧(6)请息交以绝游

固定结构:

载欣载奔载……载:

重点译句: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作者:)

实词:

控蛮荆而引瓯越( ) 宇文新州之懿范( ) 家君作宰( ) 时维九月( ) 序属三秋( ) 俨骖騑于上路( ) 声断衡阳之浦( ) 遥襟甫畅( ) 四美具( ) 穷睇眄于中天( ) 识盈虚之有数( )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怀帝阍而不见( ) 命途多舛( ) 穷且益坚(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 等终军之弱冠( ) 叨陪鲤对( \ )

《逍遥游》(作者:)

重点词语: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而后乃今培风()抢榆枋而止()而控于地而已矣()适莽苍者()之二虫又何知()小年不及大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绝云气()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而御六气之辩()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

重点句子: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

2、故夫知效一宫,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陈情表》(作者:)

实词: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躬亲抚养()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而刘夙婴疾病()逮奉圣朝()察臣孝廉()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责臣逋慢()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犹蒙矜育()不矜名节()过蒙拔擢()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实所共鉴()听臣微志()

虚词:

以(1)臣以险衅()(2)臣具以表闻()

(3)猥以微贱()

双音节词:

九岁不行()至于成立()晚有儿息()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之辛苦()

特殊句式:

慈父见背

重点句子:

1、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译文: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梳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作者:)

此山当是其.一也()嵌.岩窦.穴()()杰然特

...

起.()()罗络

..其上()()秋深潦.缩()

得尽.所历妙()与江山相发挥

..()亦占一山之胜.()实不然.也()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俄.复开霁()

合处如引.绳()州治.德化县()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岸

土赤而壁.立()实以四日半溯流

..行七百里云()

翻译:

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译文:

2、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译文:

《庖丁解牛》

一、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庖丁解牛》等。

二、成语积累

①游刃有余:②目无全牛:

③踌躇满志:④切中肯綮:

⑤庖丁解牛:

三、文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膝之所踦()新发于硎()奏刀騞()然批大卻()导大窾()中()音肯綮()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砉然向然()②技盖至此乎()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④善刀而藏之()

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或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其固然()②彼节者有间()③族庖月更刀()

④以无厚入有间()()⑤虽然,每至于族()()

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乃中《经首》之会 B.臣之所好者道也

C.始臣之解牛之时 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视为止,行为迟

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善刀而藏之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良疱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用作动词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德:恩德,名词

E.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没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译文:

《项羽之死》

一、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其体例分为、、、、。

总共130篇。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即“究天人之际,

”。鲁迅誉之为“”。

2、《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描写了、东城快战、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垓.()下之围乌骓.()歌数阕.()美人和.()之

麾.()下壮士田父.()自度.()不得脱刈.()旗

望风披靡.()瞋.()目所当.()无敌被十余创.()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或虚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虞兮虞兮奈.若何.()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期.山东为三处()

5、汉军皆披靡

..数里()

..()6、辟易

7、汉军至,无以

..渡()8、籍独.不愧于心乎()

四、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父绐.曰“左”欺骗

B.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

C.为诸君溃.围崩溃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

..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部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面

C.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称王

D.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亲身(参加)

3、下列选项前后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衡少善属.文

C.汉骑.追者数千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谢项王

D.持短兵.接战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4.下列选项前后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平明,汉军乃.觉之乃.陷大泽中

B.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故汉追及之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五、.翻译下列句子

(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阿房宫赋》()

实词: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 \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廊腰缦回()杳不知其所之也( \ )缦立远视( \ )不霁何虹()妃嫔媵嫱()尽态极妍()弃掷逦迤()奈何取之尽锱铢()函谷举()

活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铛、石、块、砾:)族.秦者秦也()

句式:秦人不暇自哀()

重点句子: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方山子传》()

重点词汇:

闾里之侠皆宗.之()折节

..当世()庵.

..读书()驰骋

居蔬.食()余既耸然异.之()见方山子从.两骑()犹见.于

眉间()使从事

..于其间()岁.得帛千匹()方山子怒.马独出()

亦足以富乐

..()阳.狂垢污()傥.见之欤()

重点语句: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

(2)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译文: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大铁椎传》()

实词虚词:

工.技击()人以.其雄健()故尝与过.宋将军()貌甚寝.()

饮食拱揖不暂去

..豪()

...()言讫.不见()吾始闻汝名,以为

语类.楚声()但.观之,慎弗声.()

顷之.()众贼环.而进()

重点句子翻译

(1)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译文:

(2)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译文:

(3)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译文:

《六国论》()

实词: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不能独完()思阙先祖父()子孙视之亦不甚惜()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理固宜然()以地事秦()终继五国迁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能守其土()斯用兵之效也()始速祸焉()后秦击赵者再()洎牧以谗诛()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虚词:

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举以予人()(4)以有尺寸地()(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古今异义词: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思阙先祖父()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词类活用:义不赂秦()李牧连却之()日削月割()特殊句式: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苟以天下之大()

重点译句: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伶官传序》()

实词: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与吾约为兄弟()吾遗恨也 (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何其衰也

( ) 抑本其成败之迹(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岂独怜人也哉( )

虚词:以:(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2)而皆背晋以归梁()(3)而告以成功()

其(1)与其所以失之者()(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双音节词: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及仇雠已灭()

词类活用:一夫夜呼()函梁君臣之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特殊句式:盛以锦囊()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重点译句: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祭十二郎文》(作者:)

实词:

衔哀致诚( \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不省所怙()中年兄殁南方()零丁孤苦()鳏()寡()独()汝来省吾()请归取其孥()丞相薨()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而汝抱无涯之戚也()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 )比得软脚病()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 )其又何尤()长吾女与汝女()

虚词:

以(1)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汝殁以六月二日()(3)如不能守以终丧()(4)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

而(1)而视茫茫()(2)将成家而致汝()(3)死而有知()(4)往往而剧()

(5)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其(1)其后四年()(2)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3)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4)其能久存乎?()

双音节词:

吾佐戎徐州()故舍汝而旅食京师()其几何离()

固定结构:

惟兄嫂是依()

重点句子:

1、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文:

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耶?

译文:

3、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译文:

4、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译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重点实词:

而节叶具.焉()执笔熟.视()少.纵则逝矣()

平居.自视了然

..()而读书者与.之()

初不自贵.重()以书遗.余曰()袜材当萃.于子矣()

月落庭空影许.长()发.函得诗()与可没.于陈州()

予在湖州曝.书画()

重点虚词: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投诸.地而骂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吾将以为

..袜()

特殊句式: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庖丁,解牛者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重点语句:

1、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文: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文:

3、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

《种树郭橐驼传》()

实词:不知始何名()病偻()有类橐驼者()或移徙()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本欲舒()其莳也若子()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见长人者()勖尔植()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故病且怠()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 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贻诸弟砥石命》) 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 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3分) 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 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4分)(方苞《孙征君传》) 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 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李东阳《移树说》) 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 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存在问题:忽视句式,表意不通畅。 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智囊全集》节选) 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两人率军和匈奴)战了一天,士兵牺牲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自到卫青大营。省略、且、归各1分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畅。 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梅圣俞诗集>序》) 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我已经痛哭着为他写好墓志铭,就向他家索求(遗稿)。关键字:铭之、因、索的意思。 存在问题:忽视虚词,脱离语境。 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金石录后序》)铅椠(qiàn):书写用具,这里指校勘。 考生翻译:守着两郡,竭尽其俸禄用来校勘。 更正修改:(明诚)又接连担任了两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俸禄,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守、竭、以)。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 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

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对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边练边悟 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处用意译。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解析“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 解析“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说 (一)考点及解说 2003年《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的文言文”,是指基本词汇是常见词汇、基本文言句式是常见句式的纪传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一一其阅读语段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科学地选择、全面地设计的。那种认为阅读文段及试题越难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2003年《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8个,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信息。

文言文翻译学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标准: 3. ___________ (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翻译采分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翻译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一、察看考题,明确考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4年湖南高考题)(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二、尝试翻译,归纳方法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翻译: 2岂孰能讥之乎 翻译: 翻译方法一: 【练习二】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翻译: 5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翻译: 翻译方法二: 【练习三】 6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翻译: 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 翻译方法三:_____ 【练习四】 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 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翻译: 翻译方法四:_____ 【练习五】 12. 沛公军霸上。 翻译: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 1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翻译: 翻译方法五:_____ 【练习六】 15.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翻译: 1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翻译: 17通五经,贯六艺 翻译: 翻译方法六:____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 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 处。(4分) (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 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 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附文言文翻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已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毅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 题组一专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 答案:D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答案:C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答案:C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高考文言文翻译 满分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满分学案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江苏,高考文言文字词,翻译详解

三、(06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相貌非常魁伟】,广颡【sǎng额头宽阔】而丰颐【两腮饱满】,又美髯,论事慷慨【情绪激昂】,自方【比拟,比作】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生气地叹息】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jué)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逮捕并关押在狱中】,槐察其枉【察访出他有冤情】,以白【禀告,报告】守,守曰:“为反者解说【开脱说情】,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案子,案件。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枉【冤枉,冤情】,而挤【逼】诸【之于】死地以傅【依附→附和】于【介词,引出宾语】法,顾【顾念,考虑→顾及,维护】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顾及(维护)法律难道说就不管众多的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皆可杀乎?”不听【太守不听从他的意见】。顷之,守以忧【父母的丧事】去,槐摄【代理】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开脱,解救】之,生无由【道路,途径】矣。”乃为【写或替(之)】翻其辞【供词】,明【说明】其不反,书上,卒脱【脱离,解脱】桷(于)狱【牢狱】。绍定二年秋,权【暂时代理】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叛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

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大声喧闹】。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从,使……跟从,带领。骑马带领几个人赶到放火的地方】,且【并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强取→侵吞】吾岁请【一年的军饷】,吾属【我们】将责【要求】之偿,不为乱也【不是发动叛乱】。”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嘉熙)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流亡的民众】渡江而来归【归附,投靠】者十余万,议者【议事的人】皆谓:“方军兴【正当兴兵作战之时】,郡国急【急需】储粟,不暇【来不及,顾不上】食【sì给吃→供给,供应】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发放】吾粟振【通“赈”,救济】之,胡【何,为什么】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察看】其【那里的】赋,则吏侵甚【(发现)官吏侵吞赋税的情况很严重】,下教【下达指示】曰:“吾莅【来到】州,而【如果】吏犹【还,仍然】为盗【做侵占赋税的事】不自悔【悔过自新】,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在军中示众】,军中肃然【恭敬的样子】。帝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纠正】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逢迎取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土木工程再度兴起】,民罢【通“疲”】于征发,非所以【用来……的方法】事天【事奉上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则”就,“其”助词,无义】计【计划,设法】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总是】称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 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无道人之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①。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②。隐心而后动③,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⑥。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⑦。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⑧。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选自东汉?崔瑗⑨《文选》) 【注释】 ①施:给予,加惠。②纪纲:法度。③隐心:审度内心。④臧:善,好。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ài):昏暗;日月无光。⑦老氏:指老子。《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这是诫逞强的话。⑧详:通“祥”,吉利。⑨崔瑗(77-142),字子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练习】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个成语:( )。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组词: ①臧( )藏( ) ②谤( )傍( ) ③缁( )锱( ) ④暧( )暖( ) ⑤涅( )捏( ) 3.下列加点词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 )。 a.名不符实 b.不名一文 c.莫名其妙 d.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选编:审核: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②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方法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三、翻译原则 1、信: 2、达: 3、雅: 小结: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四、翻译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意译: 小结: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二)注意采分点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古今异义 5、注意特殊句式 6、注意古代文化常识 7、注意偏义同义复词现象 五、翻译技巧 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 参考注释、解析、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是原来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黄初,魏文帝年号中年间,以父任因为父亲的职务召随军被召为随军。始当初为还是白衣平民百姓时时候,年十七八他十七八岁,在邺下在邺城一带名为清白有清白的名声,识别人物品评辨别当 时的人物,海内天下的人翕x ī 然一致的样子,即一致称颂,莫没有人不注意不在意他。后后来随军任随军在许昌在许昌,声称声誉日渐渐地,一天天地隆隆盛起来。其父不愿其然不愿意他这样,遂令就命令闭门人把门关上,敕使命令他断客断绝与客人往来。初,明帝明帝,曹睿在东宫还是太子,丰在文学中是文学侍从。及等到即明帝当了尊位皇上,得得到吴吴国降人投降者,问问他说:“江东指吴国闻听说中国中原名士有名之士为是谁谁呀??”降人投降者云说:“闻有李安国者听说过有个叫李安国的。”是时那个

伟为当了二千石俸禄两千石的官,(因为)荒荒废政务于酒嗜酒,乱使……治理混乱新平、扶风二郡新平、扶风二郡而但是丰不没有召把他召回来,众人大家以为认为恃宠(李丰是在)凭着(皇上的)宠幸(而胡作非为)。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在曹爽、司马懿父子两派之间态度暧昧,无有适莫没有表现出亲疏厚薄,故所以于时在当时有谤书曰有批评他的文字说:“曹爽之势热如汤像开水一样热,太傅父子(司马懿父子)冷如浆像浆水一样冰冷,李丰兄弟如游光李丰兄弟几个像鬼怪游光。”其意其中的意思以为认为丰虽虽然外对外,表面上示表现出清净无欲无求,而但是内内心图事图谋奸事,有似于游光有像鬼怪游光的地方也。及等到宣王司马师奏上奏诛爽已把曹爽杀了之事,(司马师)住车停下车(于)阙下在宫门,与丰相闻让李丰知道曹爽被杀之事,丰怖害怕,遽马上气索呼吸紧张,足脚委地软在地上不能起站起。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 【考点分析】 【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内容来看,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考查有如下特点: 1.选材、文体的稳定性。命题者近几年一直坚持从“正史”著作中选文,并且一直选取古代人物传记。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的《宋史·朱昭传》,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明史·花云传》,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何灌传》,2011年辽宁卷的《旧唐书·宋庆礼传》,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萧燧传》。这些阅读文本选材范围的界定和文体的稳定性,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也为考生的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 2.传主类型的忠义性。文言传记中的传主均为各朝的忠臣、良将,他们都忠君报国、舍生取义,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考点、题型、分值的固定化。文言文阅读考查一直是4道题目,即实词含义判断、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意要点、文言翻译(2个语句)。题型一直是3个客观选择题+1个主观翻译题。分值为19分,其中文言翻译10分。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考试大纲》可知,新课标全国卷2013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仍将延续近年来的命题特色,但也可能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作出一些调整,如选材的范围(这方面应重点关注“正史”选文中的人物传记,也应适当涉猎一下非“史”选文中的人物传记)或将进一步扩大,文体选择(平时可适当关注

一下政论文、游记文、序文等)也许趋向灵活等。 【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金钥匙 文言文阅读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否则可能到考试时感到不足以应对。学习阅读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的,即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做好以下三点: 一、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学习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 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开始,而后逐渐延伸到课外文言文(包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千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视为翻译。 另外,在实词与虚词两者间,大量的、难于掌握的是实词。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考试大纲》又明确指出“理常见文言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应该说虚词比实词好掌握。但文言虚词同现代汉语的虚词相比,要比文言实词同现代汉语的实词相比的差距大。文言虚词中,几乎没有一个词是古今完全相同的,而且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还颇高。所以在下工夫学习实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虚词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 1.文言虚词也存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淆的问题。如文言文中的“所以”连用,常常是“所”和“以”两个单词,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同解。还有“于是”、“至于”,也常常是介词“于”和代词“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其意义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和介词“至于”。 2.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更多,情况更复杂,甚至在同一语段中使用同一虚词,词性也相同,含义却各异。如《察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段话中,用了四个“其”,第三人称代词,如果笼统地译为“他”就会指代不明,因为它们指 代对象不同,第一个指代“抱婴儿的人”(前文有交代),第二个指代“婴儿”,第三个指代“婴儿”,第四个指代“婴儿的父亲”。 3.注意文言中的兼词。所谓兼词,是指古汉语的合音兼义词。从语音上讲,是由两个(或三个)字音合成的一个音节;从词义上讲,是指一个词包含有两个词的意义。如“盍”、“焉”、“诸”、“叵”等有时“兼义”,要分别讲时为“何不”、“于其间(于之)”、“之于(或‘之乎’)”、“不可”。 4.同一个意义,可以用多个语词表达。如第二人称代“你”,在文言文中就用“女”、“汝”、“若”、“而”、“尔”等多个词来表示。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翻译学案26

学案26 翻译 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 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 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三、要做到文从字顺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 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