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以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以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以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1024736.html,

以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作者:潘兆明

来源:《教师·下》2016年第07期

摘要:在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的丰富已成为当代人幸福感的体现形式之一。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以下简称“延陵镇”)通过一系列措施继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不仅强化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使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特色文化;社区教育;社会和谐;居民幸福感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动力支持和有效载体。在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文化权益的获得、文化生活的丰富已成为当代人幸福感的体现形式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积极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丹阳市“四城建设”(创新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的推进,依托延陵镇特色文化,着力倡导“时时参与社区文化,个个享受社区文化”的理念,深入做好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如今已形成“管理规范化、阵地现代化、形式多样化、文化特色化”的格局。

一、管理规范化,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分管副镇长任组长,宣传科、文体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工会、团委、妇联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所辖13个行政村分别设立了文化工作办公室,委派了文化工作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整个社区文化工作的统一领导。

(2)人才支撑。人才队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延陵镇一直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培育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各具文化专长的社区成员积极性,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指导,促进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3)经费落实。延陵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60余万元,用于打造特色文化镇。

二、阵地现代化,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平台

阵地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社区文化工作得以推进的基础。2008年镇政府投

资600余万元新建了一座融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的文化教育体育活动中心,中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广场占地3500平方米,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季子文化陈列室、舞蹈

关于民众幸福感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 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xxxxxxxxxxxxxx 姓名:郎以墨 指导老师:XXX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5分)调研报告分工(5分)成绩 注:(个人调研不填此表) “社会调研”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2013年02月26日

民众幸福感现状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抗战年代,人们因战火而流离失所,在当时只求能饱肚子、求得生存,幸福感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词语。而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国家GDP也翻了好几番,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贸易市场得以拓展,贸易业更加的国际化、自由化,我国的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整个国家的综合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在人民生活安康、工作稳定、财富有余的同时,更大程度的追求个人利益、权利等,如房子、车子、住宅、官职等。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在经济泡沫泛滥的浪潮中疲于奔命,在得失之间权衡着生命的价值。于是,幸福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整个社会都开始将人内心对于外界的感受,作为评价一座城市或一个社会的标准。 一个国家人民过得怎样,取决于大多数人对自身幸福感的认知情况。人们只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并得到良好的引导,满足感与幸福感才会来的快一些。如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快乐,有些一辈子在追求幸福的人,也有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时候。为了让广大民众理解幸福感,知道如何正确的获得幸福感,希望做一次有关幸福感现状调,把调查的原因结果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也为我在步入社会之前了解大部分人的价值人生观做准备。 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目的,我想进行一次针对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 1、随机采访与问卷设计 幸福感的产生是来源于多方面的,是多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他们对幸福感的认知也会有差别。 这次调查我特意设计了随机采访部分,具体操作是在武汉市汉口火车站和江汉路步行街一带随机挑选15名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进行采访,问其是否幸福,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做简要的记录。 问卷部分我在不记名的情况把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信息情况,问卷选择部分,简答题。其中基本信息情况会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问卷选择部分对社会经济、治安、环境、生活节奏、交通、医疗、教育、房价、收入等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有相关选择;简答题主要是三个有关幸福的问题让他们能具体说说幸福的话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大学生、城镇居民、上班族、

中国人幸福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人幸福指数报告发布公务员排名第一 2010-04-01 08:57:36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江苏卫视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本报等13家媒体发布了历时三个多月调查的《2009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来自全国城镇、农村的15801份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男人比女人幸福,70、80后“房奴”们的幸福感并不少;职业排名中公务员和房地产从业者幸福感位居前两位。 拐点收入太高反而不幸福 “以往幸福感调查都是城市之间比较,这是首次将农民工群体纳入范围。”相关调查人员介绍,本次调查覆盖了22个省、5大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四川的成都、凉山、绵阳也在其中。城市居民7859人,农村居民7942人,大部分在25岁到54岁之间。幸福指数涉及身心、经济、工作、家庭、婚恋、性爱、交际、娱乐、社会幸福感等九大部分。 如今,“钱”让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人要幸福,还有重要的三项是身体健康、家庭温馨和婚姻美满。 不过,家庭月收入12001-15000元则是人幸福拐点。当月收入超过15000元时,幸福感不升反降。调查人员分析说,这是因为拐点之上的人群在交际、娱乐、工作等方面幸福指数会大打折扣。 区域华北地区幸福感最强 在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更幸福。不同的是,农村居民更羡慕大城市的生活,城市居民则认为中等城市的生活更幸福。

照理说南方环境较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幸福感应相应较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南方人没有从怡人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北方人却能在严酷的气候和稍欠优越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其中,华北地区幸福感最强。 性别28岁女人处幸福巅峰 男人和女人哪个更幸福?答案是,不论男女,认为女人比男人幸福的人总是占大多数。41岁的男人、28岁的女人处于幸福的巅峰点。 不同婚姻状况的男女,幸福感也有差异。结了婚的男人们最幸福,而离婚女性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离婚男性。离婚女性被访者在经济、娱乐和交际等方面的幸福感体验并不低于普通女性,甚至得分略高。而在婚姻幸福感中,80后婚姻幸福感最高;60后最低。 职业公务员的幸福感最高 从不同职业来看,公务员的职业优势给他们的家庭、婚姻生活带来诸多好处,公务员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幸福感体验尤其显著。 排在幸福榜第二位的,是中国的房地产从业者,在中国的“政策市”里,房地产业者还有大把的“幸福时光”。 “在外打工还不如在家乡做点小生意。”在农村,自己开公司办企业的农民企业家们最幸福。调查者发现,农民兄弟更愿意在家附近找份比较固定的工作,而不是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这大概也是沿海地区“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住房房奴们幸福感并不低 针对住房问题,单位建房的群体由于在住房上支出较少,幸福感最高。租房族似乎是最不幸福的,比单位集体宿舍居住者的幸福感还要低。 有趣的是,有房贷的中国人反而更幸福,调查分析发现,房奴多为70、80后,这些群体本身的幸福感就高于其他代际,因为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目标,对未来充满憧憬。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 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文化)(精)

高等职业教育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建设项目组 二〇一四年一月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1、《社区文化》课程现行教学过程及课程专门技能训练情况及效果 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面向市、区(县)、街(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必备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社会工作理论及方法、社区工作事务及程序等理论专门知识,初步具备社区事务受理、社区人群服务和社区物业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并熟练掌握社区活动和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的相关技能,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高等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门人才。 目前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成长小组》、《社会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专业基础社会实践》等,专业课程主要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公文写作》、《社会工作理论》、《农村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策划》、《实习工作坊》等,这些课程当中并没有《社区文化》。而《社区文化》课程旨在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综合工作素养,构建先进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工作伦理观和健康的职业操守,应该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区文化》课程亟待解决零的突破问题。 2、《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调研的目的意义 课程的开设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需求和 职业标准为依据,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为使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为了找准《社区文化》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的目标,了解该课程的工作任务,为课程标准制定提供依据,并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也是论证该课程如何去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设置符合实际

居民幸福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居民幸福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居民幸福感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她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能够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

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而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经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经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经过自己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 7月15日---- 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经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 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幸福感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幸福感? 上月,国内一家著名网站的调查显示,中国70%的民众觉得幸福。但这个数字随即遭遇不少的质疑,认为缺乏依据。对民众来说,幸福是个很主观的概念,来自他们的心理体验,是他们对生活满意度的切身感受。所以,民众才是“幸福指数”高低的最终裁判。而根据现状来看,“70%的民众觉得幸福”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众所周知,构成幸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物质、精神、情感。这三个方面依时代、环境不同都有个最低标准,比如恩格尔系数、最低工资规定等等。对于“幸福指数”,民众应该有发言权、选择权、决定权,以及问责权,从这个角度说,这些权利可以保障“幸福指数”的目标不至于偏离我们的现实需求。 人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幸福”成为坊间的流行语,“幸福指数”也正在步GDP后尘,被一些地方政府当作宣传政绩和领导能力的一项新指标。重庆、广西、河北、黑龙江等省市提出了高歌猛进的“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均表示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之一,广东省也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幸福广东”。 然而,不少地方尽管将“幸福□□”作为工作内容,却仍将GDP增长作为政绩考核内容。他们虽然将“GDP翻番”作为“十二五”期的发展目标,但一般不提居民收入翻番或增长多少。因此,不少人质疑,GDP翻一番,房价翻一番……为什么不提出工资翻一番?说白了,民富才是真正的富,民不富,“GDP翻番”有何用。 许多民众期盼,希望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民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群体有不少。比如农民工,一年辛苦到头,挣的钱却很少,社会收入极度的不平衡。从社会整体看,收入方面出现较大的不平衡、不均衡。企业高管拿得很多,普通员工很少,以致于很多青年80后90后买不起房,整天租房子,结不起婚。 美国学者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一书中,有一个比较: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曲线图,你会发现,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人均寿命、住房面积、汽车人均拥有量、每年旅行次数、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导言 对于幸福,马克思是这样认为的:幸福是主观的客观的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和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不管在物质缺乏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一直把幸福看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追求幸福。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近年来,随这经济的不段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起精神方面的追求,“幸福感”一词被频繁提及。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 在幸福感被不断提起的时候,台州市的市民们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的?带着好奇,我趁着国庆长假的空闲,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国庆期间 调查地点:浙江省台州市 调查对象:学生、自由职业者、上班族、公务员、农民。 调查方法: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共发出20份调查问卷,回收20份,有效份数为20 份。在最后将数据统一进行对比,最后从中得出结论。因为调查方式是采用随机调查,抽取的人群分布在不同阶层,所以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 问卷设计:问卷主要从基本情况(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与收入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与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幸福感评价六个方面着手,调查居民当前主观幸福状况。

二、调查内容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台州市黄岩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在为目前幸福感打分中,打分为60~70(幸福感一般)的被采访者占30%。有近30%的被采访者选择了分数为70~80(比较幸福)的打分,有25%的被采访者选择了60分以下(很不幸福)。有15%的被采访者为自己的幸福状况打了80~100(非常幸福)之间的高分。 台州市居民幸福状况打分 1、经济收入和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正相关: 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但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在8000以上占15%(有3个人),而这三个中有两个的幸福状况打分在60~70之间,而另一个甚至低至60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5000之间的有9人(占45%),而5000~8000之间的有2人(占10%),这11人中幸福打分为70~80之间的有4个人,感到还可以的有5个人,而很不幸福的则有2个人。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正相关,幸福感受到了社会因素、个人情感、所处环境等的综合影响。 2、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幸福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在这次的调查中,关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有5个。其中在工作、学习环境中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有9个(占45%),一般的有5个(占25%),十分融洽的有4个(占20%)。其中感到十分融洽的有2个觉得很幸福,2个就觉得比较幸福。人际关系一般的有3个觉得不幸福,2个觉的一般,另一个觉得比较幸福。有8个人(占40%)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较满意,而这之中有3个感到比较幸福,1个感到十分幸福。在使自己不幸的因素中,55%的受访者觉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活动地点:深圳市文华社区,西坑社区,文锦海渡关,北斗片区,锦联片区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协助楼长选举来调查社区文化生活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仅仅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社区协助社区社工出海报、资料宣传、访谈、服务孤老等等,同时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如下:本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调查年龄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 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文化是指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网络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外国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个方面比较复杂。调查显示: 1)社区普遍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2)社区居民普遍在意社区所举行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旦有空或者符合兴趣 便会参与。 3)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关注社区文化活动,只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时间上,50 岁以上的人群占有优势,而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普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由多种文化共同构建,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娱乐文化、 校园文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40%的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娱乐文化建设工作,23%的 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家庭文化或广场文化建设工作。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节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5级学生暑假社会实 践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会计学 姓名:许泳博 学号:02150125 班级:39 完成日期:2016年9月19日

摘要:大多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是以希望自己和家人朋友能生活的幸福为基础的。每个人对能使自己感到幸福的条件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迅速发展,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生活幸福感受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并不是经济持续发展就可以真正满足居民对幸福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居民在某些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居民生活的幸福状况,了解造成幸福感较低的因素,经过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对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有所助益,使社会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幸福。 关键词:幸福感社会保障主观感情精神文明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对象 普通社会居民 2.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网络调查

3.调查时间 2016年9月1日—9月10日 4.调查结果 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今社会情况下,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一般或是比较幸福的人数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而感到非常幸福和不幸福的人都是较少数的。对家庭状况以及工作或是学习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得到的结果和对幸福程度调查的结果是类似的。在对幸福生活影响元素的选择中,家庭、事业、健康、财富以及主观性格是被选择几率较大的几项。通过对社会方面影响幸福程度的调查中,我发现发展中的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得不够令人满意,而严峻的社会生存现状在社保不完善的情况下凸显出对居民生活幸福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主要是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工作问题和生存环境。 以下是部分问题的结果: 1.您觉得您现在幸福吗? 非常幸福·······················································3% 比较幸福·······················································48% 一般···························································35% 比较不幸福·····················································7% 不幸福·························································7% 2.您对您的家庭生活: 非常满意·······················································7% 比较满意·······················································57%

2021年度中国幸福报告(1)

2021年度中国幸福报告 China happiness report 2021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1年度中国幸福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7日,《20xx年度中国幸福报告》、《20xx年度中国健康报告》发布。“杭州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所以,我们选择在杭州发布这个全国性的榜单。”昊达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xxx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说,这两个榜单关 切的是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幸福,关心的是哪些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更健康、更幸福。 20xx年,生活榜研发团队在全国32个城市随机抽取1万人为样本,就健康、幸福和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数据采集、调研、分析。通过两大榜单,你会清晰看到自己的健康与幸福真相,会了解到哪些因素在影响着自己的健康与幸福。 随着个人月收入的增高,居民幸福感先升后降 《20xx年度中国幸福报告》显示,居民幸福感最高的三 个地区是海南省、江苏省、天津市;最低的三个地区是湖北省、青海省、江西省。

低学历群体比高学历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有房群体比 没房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有伴侣群体比没伴侣群体更容易获得幸福。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生活满意度、幸福明 显高于男性,感受到的压力明显低于男性。 是不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幸福呢?“我们的调查结果不是 说钱越多越幸福,但是也不能说钱越少越幸福,这中间有个平衡点。”费勇说,并非收入越高,个人幸福指数越高。随着个人月收入的增高,居民幸福感先升高后降低。月收入1.2万元-1.5万元的人,幸福感是最高的。 而对幸福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是:乐观程度、健康状况、休闲满意度、是否有伴侣、医疗服务满意度,并没有和钱挂钩。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健康指数先升后降 “我觉得健康代表了人类在身体层面最高的一个追求, 就是所有人都希望身体健康。”费勇说,但健康到底是跟什么因素有关? 《20xx年度中国健康报告》显示,对健康影响最大的五 个因素是:幸福感、乐观程度、年龄、锻炼频率、休闲满意度。

我心中的幸福社区

从‘合’到‘和’ ------我心中的幸福社区 现今,许多城市管理者提出建立幸福社区的概念:例如广州的‘守望相助,共建幸福社区。’鄂尔多斯的‘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加快建设幸福社区。’而在我心目中,打造幸福社区应以‘合’为贵,最终达到打造以和为贵的社区邻里文化的目的。我这里的‘合’主要指的是‘融合’。 在现今信息技术迅猛发胀的时代,数字信息逐步渗透到现实,然当年轻人愈发依赖数字电子足不出户的便捷时,老一代却觉得年轻人没有担当,不愿意参与群体活动。这在社区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为社区活动的参与人(非工作需要或与高校联合的志愿者活动)只要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抱怨年轻人不肯为社区管理服务,没有集体意识,每次都早不到人;而年轻人则认为社区活动往往效率低,耗时间量大,他们无暇抽空参加。而且他们平时有大半时间贡献给了工作,在参加社区活动时某些时候难以融入大妈大爷们的‘唠嗑’圈子…… 所以我觉得通过动员、组织社会居民的力量,建立起一个融合两方的交流平台,从而加深双方的理解,促进年轻人的参与度,减少矛盾,提高幸福感,使双方从‘合’到‘和’,从而达到这是建立幸福社区的目的。 我这里所说的促进双方交流的平台,是一个侧重于情感护理站联络组。它主要在于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主线向居民传播关注社区的理念和提供社区的各种活动信息。 所谓线上是指通过微社区或社区论坛等APP形式向不愿意出门参加社区活动或工作非常忙碌而无暇参加社区活动的的年轻人所开通的电子讨论平台,是他们能快速便捷地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一些情况或向大家寻求感情帮助,使平时少有交集的大家能迅速熟悉起来。 而线下主要为登记互助形式。居委会准备向各家各户发一张表,愿意提供帮助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可填写。然后对提供帮助的志愿者进行登记,记录服务的时间、成效。他们若有需求,可优先获得帮助。小区居民中的各种专业人士,比如律师、教师、医生;各种专长,比如弹琴、外语、厨艺,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向有需求的其他居民提供帮助。小区居民也有各种困难,比如老人、小孩需要临时性的照看等。 当然要做到‘合’与‘和需要将线上线下模式相交:前期居委会加大从网络和现实加大对线上线下模式的宣传,是双方互相了解;中期,在实践过程中,促使双方交流,,并公布志愿者名单,对服务时间长与服务优秀者进行表彰,鼓励他们继续参与。后期,居委会可以逐渐将管理权外移到线上线下居民手中,逐渐脱去联络者身份,而作为观察者存在,必要时为双方提供一定的援助。以此逐渐增加年青一代的参与度与中老年一代的理解情况,除去社区活动参与所存在的沟壑,促使两代人的融合,也促使社区的和睦,从而建立起一个由‘合’到‘和’的幸福社区。

上海西路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交流材料

上海西路街道办事处2012年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交流材料 自2010年开始,我街道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街道的社区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低,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 (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小区建设中专门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配套建设的场所极少,社区居民对此反映强烈。 (三)经费紧缺、设备不足,活动难以开展。经费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没有经费购置活动用的设备、器材,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 (四)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社区文化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靠一些爱好文艺的热心居民,大多情况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在维持。社区文化管理队伍和服

务队伍人才匮乏,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应加强以下几点:(一)要坚持贴近社区实际、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结合,从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等方面充实社区文化内容,以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进行社区文化传播,想社区居民之所想,应社区居民之所需,解社区居民之所盼,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保持社区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二)加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以社区面积和居民人口为基数,按比例增设文体活动场地和文体活动用房,配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厅等室内外活动场所。 (三)多方面筹措经费,确保社区文化活动持续发展。社区文化属公益性事业,完全依赖政府单方投资也不行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经费短缺问题。 1、财政给予适当投入。无论在设施建设、设备补助,还是在每年的活动经费上给予适当的投入,并充分利用机关、社团、企业、学校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开放,既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动场

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1024736.html, 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董秦男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2期 关键词:Ordered Logit;居民幸福感;边际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起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在经济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党和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幸福。2012年11月,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代表了中国领导层对国民幸福的关注与重视。 早期的幸福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随着幸福经济学的兴起,幸福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所关注。尽管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或收入增长仍是经济研究的核心命题,但它们可能并不是目标本身,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实现人们“幸福”的手段,“幸福”才是人们最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经济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的幸福感表现并不同步。据调查,从1990年开始到2005年,中国人的生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出现回升,整体上形成一条U形曲线。据世界价值观调查(简称WVS)结果显示:1990~2007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幸福感由1990年的7.29下降到2001年的6.63;2007年回升到了6.76,但仍远远低于1990年的水准。由此可见,幸福作为一种反映人们生活满意状况的指标,要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非单调的变化趋势。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显示,在156个受调查的国家中,2016年中国幸福感排名83位,2017年排名79位;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民幸福感在逐渐提升,但这一表现却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匹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深层次原因。 近年来,随着幸福经济学的兴起,国内许多学者利用面板和截面等微观数据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文献使用OLS回归或有序离散变量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如鲁元平和张克中(2010)利用WVS的中国部分,运用有序离散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和亲贫式支出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国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以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构成的亲贫式支出对国民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样运用WVS中国部分数据,温晓亮等(2011)发现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等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刘宏等(2013)利用2009年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数据(简称CHNS2009),使用Ordered Probit計量模型研究了永久性收入和房产财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相比于当期收入,永

居民幸福感论文(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革 ——有关居民幸福感的调研 【摘要】: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幸福感不同。影响幸福感的原因有很多,在经济高速发达,人们压力倍增的今天,怎样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将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关键词】:幸福感原因解决方法 在经过长达30年的风雨历程以后,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这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世界,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1.4%,不幸福的占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4%,不幸福的26.6%。 一、中国目前幸福感情况。 1、地域上,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于农村。城市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81.4%,不幸福的占19.6%;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4%,不幸福的26.6%。 2、性别上,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这与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从结果看,女性未婚和已婚者的幸福感高于男性,但女性离异、丧偶者的幸福感低于男性。 3、学历水平上,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高,16.7%的感到非常幸福,60.6%的人感到比较幸福;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低,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3%,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为55.5%。 4、年龄段上,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高的是61-70岁组,最低的为31-40岁组和41-50岁组。此外,30岁以下的青年人倾向于回答不幸福的比例最高,而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 5、区域上,照理说南方环境较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幸福感应相应较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南方人没有从怡人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北方人却能在严酷的气候和稍欠优越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其中,华北地区幸福感强。

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万盛社区与玉屏街道西大社区之对比 摘要:通过对成都温江区万盛社区以及福清西大社区的调查,针对社区文化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大的认点是,社区文化组建暗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日益寡淡,社区应积极承担起联系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社区文化凝聚力认同感 在这个寒假,就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我进行了关于社区文化的调查工作。在上个学期社会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对学校周边的社区——万盛社区进行了调查,并且正对社区文化这一模块专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于是,在寒假期间我也萌生起这么一个念头,对自己所属的社区——西大社区,更具体的说——社区文化进行调查,在系列的了解之后,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更为宏观的说,认识不同地域之间的社区文化差异,亦是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更希望自己能够在表面的比较之下能够体会更多文化内涵深处的不同。 在调查过程中,我运用了在社会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主要采取了访谈法与观察法。并在—这一段期间在西大社区范围内,对社区内的文化范畴以及对社区居民进行询问,展开了自己的调查工作。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我了解到万盛社区与西大社区的官方资料。 万盛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个村改社区,原属于柳林乡政府,后划归柳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有11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常住人口680户,居民1767人,共产党员48名。 万盛社区内设有办公活动中心,其中包括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站、信访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警务站等。社区工作人员7人,居民小组长11名。 西大社区办公地址:上巷11号。总面积方千米;总人口3451人。辖区东至河头巷;西至凤凰路;南至龙江;北至西大路。 (此资源来源于:不过现在的人口恐怕是不可同日而语,应该增加蛮多了) 在社会学课上,我们学知: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的内核。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增进交往、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我们小组成员围绕社区文化这一主题,对万盛社区,进行了相关考察,就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的具体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培养与宣传”。于是当下,我也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咨询与调查。 调查内容分析: 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主要负责整合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开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社区管理中的重要机构,应当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文化设施,同时做好

小区社区文化建设方案

小区社区文化建设方案 小区社区文化建设方案 为深入发展海滨街道的社区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海滨街 道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决定大力加强海滨街道的社区文化 建设,结合社区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市区有关社区建设的精神,充分发挥现有公共 文化体育设施的作用,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社区文化建设,坚持 以人为本,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与社区建设发展相互促进的社区文化教育新局面,为不断提 高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街道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要达到每万人≥500平方米,各社区要建有1个文化室,按功能设置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 动室、展览室、辅导培训室、舞蹈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 等场室。 (二)街道必须建有1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各 社区户外必须建有户外文化活动阵地,设有1个集文化、体育、 娱乐、休闲功能的小广场(或小公园)和1个文化宣传橱窗。

(三)各个社区要组建两支社区文化活动队伍。一是如剧、曲艺、音乐、舞蹈、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棋类、球类、读书、集邮、插花等文艺团队、文体协会、读书小组、兴趣小组组成的 业余文化骨干队伍不少于4个;二是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从当地 居民中选聘一些热爱文化、热爱公益事业的艺术家和离退休同志 作为社区文化指导员。每个社区的文化指导员不少于5个。 (四)要完善8项有关社区文化活动的台帐资料。 三、目前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现状 (一)室内文化活动现状。 街道总人口26788人,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按省测评标准面积每万人≥500平方米计算,需室内文化活动场所1339.4平方米,现有街道文化站、金宇社区、 沙湾社区和南桥社区活动场所共计1400平方米,达到了面积 要求,其余3个社区都没有专用活动场所。应配备的电视、录放 像机、照相机、电脑等等基本设备器材都没有,图书室藏书数量少,残旧书占多数,远远达不到藏书标准。 沙湾社区居委会今年通过改建,室内活动场所达到870平方米,按文化室的功能设置基本上可以达到,但由于没有资金投入,现各种场室设备没有配置,所有硬件设备器材都没有,只有场所 无开展活动;南桥社区活动场所面积有300平方米,硬件设备器材 也没有,无开展活动。 (二)户外文化活动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