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的属性

法的属性

法的属性
法的属性

法的属性

古今中外关于法的定义很多,主要包括:

自然法学派关于法的定义

理性说:认为法乃人类理性的体现

正义论:即法是正义、公正、道德的体现

契约论:认为法实质上是人们契约的产物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对于法的定义

命令说:认为法是国家主权者所颁布的命令

规范说:认为法是由不同层次的能确定某些行为合法或非法的规范构成

规则说:认为法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社会学法学家关于法的定义

预测说:认为法是可以预测某种行为后果的工具

判决说:认为法是对某个过去行为的判决

社会控制说:认为法是一种进行社会控制的形式

自古以来,法的概念的本身就是一个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法与道德有没有本质上必然的联系。主要有两种基本立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在定义法的概念时,没有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律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即实然法和应然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法律实证主义定义法的要素包括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如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其基本主张是习惯也是法。(美

国大法官霍姆斯曾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张判决可以比得上整个历史)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的发的概念,如分析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哈特、凯尔森。其基本主张是恶法亦法(法律是强者的命令)非实证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与道德是相互连接的。其定义法的要素有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以内容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定义要素时,以传统的自然法理论为代表,基本主张是恶法非法。(法律是铭刻在人民心中的正义法则;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格老秀斯)以三要素同时作为法的定义的要素的,超越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第三条道路,如阿列克西、埃里希。

进入西方法理学的语境时,我们发现“法律是什么”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学说,它甚至是一条贯穿于二十世纪西方法理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法”字中文古体字是个“灋”。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解释:“灋”的左偏旁是三点水,“平之若水”,含有公平的意思;“灋”的右偏旁是一个“廌”(zhi),一个“去”。“廌”又名“解廌”,是一种形态象牛的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功能。传说古代县长在审案时就用“廌”裁决。因为廌有用其独角“触不直者”的特性,谁有罪它就要用角去触谁,被触者即为“有罪”。“灋”字含“正直”、“公平”、“惩恶”三层意思。

法律是追求正义的。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但法不等同于正义。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在代表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也常常领略到这种正义的观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应当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正义。正义原则恰恰体现在国家应当以至善为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基础,由这种正义衍生出法律,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是以人的等价性为依据,使相互利益等同。法律正义论认为,法律是建立在正义基础之上的,由正义延伸出法律。正义的原则寓于实体法之中。自由正义导致了自然法的形成,而这成为国家制定实在法的依据。(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最大代表是英国哲学家边沁及法学家奥斯丁。他们认为,法律是一种命令。意在指法律表达制定者的意志,这种意志表现为意愿明示而且必须为他人所接受,否则制定者将给与暴力式的制裁。边沁说“可以将法律界定为一国主权者设想或采用的一系列意志宣告,其涉及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在一定情形下服从的行为。这些人是或者应该是受制于主权者的权力”因此,对于法律来说,最为合适的词语是强制命令。奥斯丁认为:“就法律一词最为普遍最为可理解的使用方式而言,可以将其视为握有控制他人的权力的人为其目的而制定的规则”。从本体论来看,分析法学主张了自上而下的命令、义务、制裁式的法律观念。这种观念的模式建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法律制定说,法律意志说,法律制裁说和主权服从说。

法的概念与特征、本质试题

第二章法的概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属于(A )。 A.广义的法律 B.狭义的法律 C.难以确定 D.狭义的法规 2.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C)。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B.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 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C )。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A )。 A.规范性的属性 B.连续性的属性 C.概括性的属性 D.效率性的属性 6.法的规范性是指(AB C)。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7.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 D)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A.经济 B.政治 C.道德 D.国家 8.法的更为深层次的本质是( B)。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9.“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的含义是指(C)。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 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10.法调整的对象是( A)。 A.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意志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 11.“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是( AB )。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不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 D.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2.法的形式特征包括( ABCD )。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一、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奠基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就有什么样性质的法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归根结底都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现阶段我国法律的性质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并同资本主义法律在性质上根本不同,首先在于初级阶段的法律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它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 (一)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马克思关于法律本质的基本观点,是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和运用唯物史观进行阶级分析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二)法律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法律所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律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既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么统治阶级制订法律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自己的社会 关系和社会秩序,从而顺利的实现统治,巩固统治。 "阶级性"是法律的本质属性,法学带有阶级性,法学政治化,给中国法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 第一、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认清剥削阶级法的本质,推动人们反抗旧的制度,摧毁旧的法学体系,建立全新的法学体系。 第二、法学具有阶级性,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镇压反革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增强了人民的法制意识、法律意识。 因而,阶级性在一定时期内对我国法学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曾使中国法学在1949年-1957年间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为中国能成功消灭剥削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奠定了基础。然而,过分的强调阶级性,也对我国法学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它严重阻碍了中国法学的发展。 二、法律的特征: 我们把法律的一般特征归纳为四个基本方面,即: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一)、凋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控对象 法律不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调整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在法律上,行为是极为重要的。马克思说过:"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找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Ⅲ这就是说法律一般不以主体作为区分标准,而是以行为作为区分标准。法律是针对行为而设立的,因而它首先对行为起作用,首先调整人的行为。对于法律来说,不通过行为控制就无法调整和控制社会关系。这是法律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之一。比如道德规范是通过思想控制来调整和控制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是通过组织控制或舆论控制来完成社会调整的。概而言之,法律是以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规范。

法的本质

[摘要]法的本质理论发展历史悠久,学说各异。本文认为法的本质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特定社会集团利益和需要的反映。法的本质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法的本质,阶级性,经济性 法的本质一直是法学界讨论不休的问题,这是因为法的本质理论在法学研究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法学大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同的法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之作出了论述,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学说,本文试着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论的思想着手,即法的本质只能从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中去探求。认为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法的本质不只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而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特定社会集团利益和需要的反映。法对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特定社会集团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对特定社会集团利益和需要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权威性调节;这种调节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必须在考究法的本质的阶级性同时重视其经济性,使法的阶级性服从于法的科学性。 一,法的本质的传统理论观点 要正确定义法,从而正确定义法的本质,就应该了解法是什么东西。这就要谈及法的起源问题。那么,法是怎么来的?它什么时候产生呢?唯物主义认为,法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不变,它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走向消亡。传统法理学认为,法是与国家同生同灭的,它本质上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事物。马恩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是: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认为法是统治阶级(即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或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表现为法律的形式。法只能体现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即统治阶级成员意志中的相互一致的那部分,而排斥任何个别集团、个别人的与共同意志相违背的意志。统治阶级只有把自己的共同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经过国家的正式立法程序并赋予国家强制力),才能成为法,获得人人必须承认和遵守的一般形式。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律形式化,相对于一定统治阶级和社会存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讲,是第二性的,它们是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二、对法的本质传统理论的质疑 我们认为法不只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也不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否则既难以解释交通法规、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技术性法律规范的法律性质,也无法解释现已不存在被统治阶级、从而也不存在统治阶级的我国社会为何还需要法。国家的制定和认可并不是法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根据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的有关论述,法或法律是先于国家而产生的。而且国家的强制性也不是法的标志,否则无法理解国际法为什么具有法律性质的问题。国家主权范围也不是法作用的特征,否则无法解释许多西方国家曾经只单纯地采取属人主义的法律保护原则这一现象,也难以解释当今世界各国法的域外效力现象。那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论从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中去探求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在阶级对立社会里法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但他们却从未把法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统治阶级意志。法的本质不只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而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特定社会集团利益和需要的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论述都明显地包含有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伸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核心和灵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法都是由不同物质生活条件(生

法的属性

法的属性 古今中外关于法的定义很多,主要包括: 自然法学派关于法的定义 理性说:认为法乃人类理性的体现 正义论:即法是正义、公正、道德的体现 契约论:认为法实质上是人们契约的产物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对于法的定义 命令说:认为法是国家主权者所颁布的命令 规范说:认为法是由不同层次的能确定某些行为合法或非法的规范构成 规则说:认为法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社会学法学家关于法的定义 预测说:认为法是可以预测某种行为后果的工具 判决说:认为法是对某个过去行为的判决 社会控制说:认为法是一种进行社会控制的形式 自古以来,法的概念的本身就是一个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法与道德有没有本质上必然的联系。主要有两种基本立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在定义法的概念时,没有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律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即实然法和应然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法律实证主义定义法的要素包括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的法的概念,如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其基本主张是习惯也是法。(美

国大法官霍姆斯曾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张判决可以比得上整个历史)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的发的概念,如分析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有奥斯丁、哈特、凯尔森。其基本主张是恶法亦法(法律是强者的命令)非实证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与道德是相互连接的。其定义法的要素有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以内容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定义要素时,以传统的自然法理论为代表,基本主张是恶法非法。(法律是铭刻在人民心中的正义法则;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格老秀斯)以三要素同时作为法的定义的要素的,超越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第三条道路,如阿列克西、埃里希。 进入西方法理学的语境时,我们发现“法律是什么”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学说,它甚至是一条贯穿于二十世纪西方法理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法”字中文古体字是个“灋”。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解释:“灋”的左偏旁是三点水,“平之若水”,含有公平的意思;“灋”的右偏旁是一个“廌”(zhi),一个“去”。“廌”又名“解廌”,是一种形态象牛的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功能。传说古代县长在审案时就用“廌”裁决。因为廌有用其独角“触不直者”的特性,谁有罪它就要用角去触谁,被触者即为“有罪”。“灋”字含“正直”、“公平”、“惩恶”三层意思。 法律是追求正义的。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但法不等同于正义。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在代表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2017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的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灵魂 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必然要求 D.“三者统一”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答案:C 解析:C选项正确的说法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ABD说法均正确。 2.下列理论或者观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是哪一项?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论

C.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的思想 D.党的领导与法律权威的思想 答案: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众的法治思想。A、C选项属于毛泽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法治思想,D选项属于列宁的法治思想,均不当选。B选项,属于邓小平理论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践基础的说法,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B.建立在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认知 C.建立在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借鉴基础上 D.建立在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包括:(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议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2)社会主 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3)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准确认

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试题

第二章法的现象与本质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指南:法的本质是法的概念内容之一,是与法的现象相对的范畴,指的是法这一事物的内在联系,是法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学习本章的意义,在于了解法的本质的基本内容,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与阶级、与物质生活条件相互关系的认识。 一、填空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法的实质,揭示了阶级社会法的本质和特点。 2、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的,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任性。 3、法是被奉为的统治阶级意志。 4、法所反映的阶级意志,归根到底是由这一阶级的决定的。 二、判断题 1、在阶级社会中,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阶级性。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是神学的法律思想。 3、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凡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都要表现为法律。 4、内容决定形式,相同阶级本质的法律,其形式在同一条件下都是相同的。 5、法律制定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变成为国家意志的基本方式。 6、凡是国家意志就是法。 7、法是被奉为法律的国家意志,有强烈的阶级性,所以与正义无关。 三、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本质是〔〕。 A、理性 B、人性 C、正义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对法律的本质作出这一论述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法是统治阶级的〔〕。 A、整体意志 B、个别意志的总和 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 D、领导下的全社会意志 4、法在统治阶级内部〔〕。 A、不起作用 B、起重要作用 C、起次要作用 D、可要可不要 5、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 A、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重要形式 B、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唯一形式 C、社会公众意志的表现形式 D、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意志的表现形式 6、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所以〔〕。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就是法 C、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文件都是法 D、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是法 7、我国1954年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此条款主要反映了〔〕。 A、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C、法律是中间阶级意志的反映 D、法律也反映统治阶级的同盟者的意志 8、理解法应当从〔〕。 A、法的自身出发 B、法的意志、法的概念出发 C、法的形式出发 D、经济关系出发 9、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地理环境

吉大《法理学》 复习题答案

吉大《法理学》10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B )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 下列各项,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变化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法可以积极保护和促进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D、法能促进和保护经济基础,因而具有进步性 3.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该学派主张()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象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4.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5.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A. 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消灭私有制 C.消灭剥削阶级 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 6.法理学是法学的() A.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具体理论 D.方法论 7.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的观点去分析社会现象的法学方法是() A.阶级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比较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8.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具有自身的特性,但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法律的特性?( ) A.法律的规范性 B.法律的概括性 C.法律的阶级意志性 D.法律的效率性 9.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 A.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 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10.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法理学 随堂练习 答案

法理学 第一章导论 1. 法与原始习惯的相同点是( ) A、都有相同的经济基础 B、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 C、都在相同的范围内起作用 D、都有保证实施的相同方式 参考答案:B 2. 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达的形式,可将法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自然法和实在法 参考答案:A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的本质的是() A、统治阶级意志性 B、物质性约性 C、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 D、国家强制性 参考答案:D 4. 法的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 B、物质生活关系 C、宗教关系 D、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B 5. 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A、法的全球化 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参考答案:B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权利能力即法律人格 B、权利能力包含了义务能力 C、享有权利能力的人必然享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可以分离 参考答案:C 7.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 ) A、权利和义务 B、主体、客体和内容 C、主体和客体 D、主体、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B 8.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任何不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行为 B、不合法的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 C、有一些行为虽不合法但也不构成违法 D、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一般也是不合法的行为 参考答案:C 9. 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的条件不包括() A、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 B、正当防卫免责 C、人道主义免责 D、时效免责 参考答案:B 10. 下列有关法与经济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法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 D、法只能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D 11. 法可以自发形成。()参考答案:× 12.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参考答案:× 13. 大多数近现代法学家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参考答案:√ 14. 法的实施的全过程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介入。()参考答案:× 15. 法律汇编可以由官方进行,也可以由民间进行。()参考答案:√ 16. 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参考答案:√ 17. 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非法”。()参考答案:√ 18. 法律汇编会改变所汇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参考答案:× 19. 人权是天赋的,是理性的产物。()参考答案:× 20. 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也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参考答案:√ 第二章法的起源 1. 古汉语中“法”一词不包括的含义有()。 A、公平 B、正义 C、惩罚 D、权利 参考答案:C 2. 明显表明了法与其它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等的差别。 A、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D、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参考答案:D 3.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其()所决定。 A、经济条件 B、历史传统 C、物质生活条件 D、政治条件 参考答案:C 4. 法所代表的共同意志是()。 A、自发形式的 B、阶级、阶层 C、集团的意志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B 5.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物质生活条件 B、政治、宗教、习俗 C、经济基础 D、个别领导意志 参考答案:A 6.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方面()。 A、评价功能与教育功能 B、预测功能与强制功能 C、教育功能与强制功能 D、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事务 参考答案:D 7.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A、维护整个社会关系B、维护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秩序C、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D、维护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参考答案:C 8. 对任何社会的法律来说,是由()保证其执行的,即对违法犯罪者以国家名义加以制裁都是必要的。 A、国家 B、国家的强制力 C、统治阶级 D、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参考答案:B 9. 阶级对立的社会的法,除了维护阶级统治这一核心作用外,还具有()的作用。 A、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B、维护被统治阶级 C、维护强制力 D、保证国家强制力实施 参考答案:A 10.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这两方面的法律之间存着明显的区别,这两种法律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其保护的直接对象是不同的,其中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的对象是()。 A、整个社会 B、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阶级统治以外的事物 D、阶级统治 参考答案:C 11. 法的本质属性中包括()。 A、阶级性 B、规范性 C、人民性 D、强制性 参考答案:ABD 12. 广义的法律包括()。 A、根本法的宪法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

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法律人的基本素质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基础素质),二是(法律素质或法律职业素质)。 2 马克思法学思想的最初出发点是(康德法学)。 3 法的本质的两个层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 法律概念的三大功能:(表达功能)、(认识功能)、(提高法律合理化程度的功能)。 5 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划分为(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6 (归责)是指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认定、归结和执行法律责任的活动。 7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 8 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者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说,是指法律人寻求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 9 在文明的社会中,(法律)是消除无序状态或预防无序状态的首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手段。 10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二名词解释: 1 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是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一般来说,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发挥着整体性的导向功能。第二层次是各种法学方法,它构成了法学方法体系的主干部分,在研究各种法律问题时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2 法律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例如,就我国现在的法律而论,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为了加以区别起见,学者们有时把广义的法律称为法,狭义的法律称作法律。但在很多场合下,仍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把所有的法统称为法律。 3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和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4法律继承 法律继承就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原有法)对新法律制度(现行法)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5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者(或称法律人)认识、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

论法的基本特征

论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的基本特征的界定 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法区别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主要标志之所在。从哲学上讲,一个事物的特征是指该事物区别于其他近似事物的征象。由于法是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而存在的。因此,所谓法的特征就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惯规范等的显着特点。法律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法的本质属性在现象上的体现。1法的特征是本身固有的、确定的东西,人们无法任意加以编造或抹煞,也无法主观性的予以增加或减少,我们只能科学的加以认识和分析。法的特征有基本特征和派生特征的区分。法的基本特征是指法的带有根本性的、原初的特征;法的派生特征是指从的基本特征中派生的又是常见的特征。2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法的特征的属性的区分也不一样,在法的特征中,对于哪些是法的基本特征、哪些是法的派生特征的问题,也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答案。很有可能在一些学者看来是基本特征的东西,在另一些学者看来就是派生特征。因此,我们在谈论法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必须清楚这里对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基本上是一种有选择的描述,并不是对所有法的基本特征的一个概括。 二、传统法理学对法的基本特征问题的界定 在传统法理学的研究内容上,法的基本特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研究法理学的人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到这个问题,在当前比较权威的基本法理学教科书中,对于法的基本特征问题也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在张文显主编的《法理学》中,把法的一般特征归纳为是个基本方面: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法律通过对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法律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即调整社会利益资源在各社会主体间的分配。也就是说,法律是以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规范。之所以说法律具有规范性是因为法律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规范,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被反复适用。另外,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则为主,这不仅表现在法律归责在量方面占主导地位,而且法律的其他要素也主要是为法律规则服务的,或者需要转化为归责才能发挥效力。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法律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必须以国家名义来制定和颁布,而且法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国家创制法律主要有三种主要方式:制定、认可和解释。制定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现有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解释是特定国家机关对某种法律原则和规则的确认。由于法律是角制定或认可的,所以它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一个国家内,法律应该发挥着统一的效力。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权利、义务是法的最基本的两个概念,法律也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权利义务是人们法律地位的体现。不管一个社会的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权利义务总是法律条文的最基本的内容。不管是禁止性的法律条文,还是授权性的法律条文,其内容都是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和再分配。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那么法律在许多方面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法律之所以对人们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主要是人们意识到违反了法律一定会收到法律的制裁,而且这种制裁是最严厉的制裁,轻则遭受财物上的损失,重则被剥削自由,在极端的情况下,法律甚至还会剥夺人的生命。因此,法律的强制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违反法律的行为得不到任何制裁,法律的保障社会安定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了。因此,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根本特征。3 1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2参见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3参见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以下

法的定义

?一、?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 ?西?方关于法的定义,?一般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定义有: (?一)意志说:将法律的创制归结为神或公众,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是神意说。古代的法律基本上都有这种倾向,如《汉穆拉?比法典》与中国古代的解廌都向?人们表达了神的意志的理论等,法是公众意志的体现就是公意说,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二)规则说:认为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这种理论主要由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所提出的。他们认为法律是?一种规则,是国家创制的规则。如哈特说,法律是主要规则和将要规则的结合。商鞅说,“法者,国之权衡也”。奇普曼说,法律是法院为了确定合法权利和义务?而定下的规则。规则说注重法律的实在性、规定性。 (三)?工具说:法是控制社会的?一种?工具,如庞德1942年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四)法官造法说:主要为英美法系国家学者所持的观点,他们的法官通过判例来创制法律。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法与法律的本质属性。 ?二、?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法的定义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的物质社会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特点是:?一是体现了国家意志的属性,?二反映了法与物质?生活的因果关系,三法的主要内容是权利义务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与现象是?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总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法的本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是意志的体现与反映 法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产物,是?人的意志的结果,?而?非神的意志,或其它物种的意志的结果。不论反映、体现的意志(主体)是?一个?人的或?一个集团的、阶层的、阶级的,还是全体?人民的,也不论其内容如何,形式如何,法律总是?人类意志的产物,与?人类意志息息相关。因此法律带有很强的意志性?色彩。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意志是?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混沌合?一,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因素,?而以?非理性为主。法律作为?人的?行为及其产物与意志同样不可分离,密切相关,是意志的反映、体现。当然,意志本?身不是法,只有经过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一般化、统?一化以后,把?非理性的东?西或以?非理性为主的东?西转变为理性的东?西,具体体现为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才是法律。也就是说,意志这种以?非理性为主的东?西经过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经过理性化以后,上升为理性,才是法律。理性和理性化是法律的?生命和基础。2、法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与反映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的表现。法律是统治阶级的?一般意志、整体意志、普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公意”、“合?力意志”,?而不是统治者个?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统治者的任性和随意。这种阶级意志是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系统化、?一般化?而成为法律的。法律正是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系统化、?一般化,把个别性的东?西转变为普遍性的东?西,把局部性的东?西转变为整体性的东?西,把集团性的东?西转变为社会共同性的东?西。经过这种升华了的意志,就真正变成社会的规范规则。 ?二、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 一、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一个国家的法的阶级意志属性,同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法也必然是包括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及其他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二、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 反映在社会主义法中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各种民主渠道,集中人民群众中的正确意见形成的;是在正确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 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意义 首先,保证了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其次,是改进国家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首先,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是由工人阶级和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所决定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一、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 法的社会本质和法的阶级本质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也就是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当家作主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法。二、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社会主义法既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同时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整器。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调整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国家干预的重要社会关系的调整器。社会主义法是用规范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违反这种规定的法律制裁的方法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 三、社会主义法执行者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 社会主义法执行着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是其社会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阶级统治都是既执行着阶级统治职能,又执行着社会公共职能。随着劳动人民国家政权的日益巩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在发挥其阶级统治职能的同时,日益广泛地执行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社会主义法的社会公共职能比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在这方面的职能有很大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 一、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 任何法都具有国家强制性,任何法都需要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国家强制性是任何法都必然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法也不例外。但是,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与剥削阶级法的强制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二、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

法的特征与本质

法的特征与本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法的特征与本质 第一节法的概述 一、“法”的词义 “法”首先是指一种实在的社会现象,其次是指描述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的概念或名称。 (一)汉语中“法”与“法律”的词义 汉语中“法”一词的含义甚为广泛,根据《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它大体有三层含义: 1.“法”与“刑”是通用的。古代的刑含戮、罚罪之意,还有规范的意义。 2.法者,平之如水,含有“公平”之义。 3.法含有“明断曲直”之义。 一方面,汉语中的“法”在哲理意义上与“理”通用,指“道理”、“天理”;另一方面,汉语中的“法”又在典章制度意义上使用,与“律”、“法律”、“法制”等相通用。 (二)西语中“法”与“法律”的含义 在大部分西语中,“法”主要是在哲理意义上使用的。学者们为了区别的方便,分别在“法”一词之前加上“客观”和“主观”定语,这便有了“客观法”(法律规则)与“主观法”(法律权利)的称谓。西语中真正在国法意义上使用的“法”(法律)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法律规则,即实在法。 二、当代中国“法”与“法律”的使用 在当代中国,法与法律有时通用;有时则将法作为比法律更广泛的概念。如以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为例,从狭义层面理解法律,即认为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从广义层面理解法,即法是指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第二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一)从其存在形态看,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从其存在形态看,法首先是一种规范。所谓规范,是指人们行为的标准或规则。法律不是一般的规范,而是一种社会规范。其特点在于它所调整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法律作为社会规范,不同于思维规范、语言规范,也不同于技术规范,而是像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一样,具有规范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表现在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包括三种:人们可以怎样行为、人们不得怎样行为、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

法的概念与特征、本质试题

、不定项选择题 A. 广义的法律 B .狭义的法律 C.难以确定 D .狭义的法规 2.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C )o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B .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 D .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C )o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 .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 .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 )o A.统治阶级的意志 B .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 .历史传统 第二章法的概念 1.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属于( A )。 5. 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 法具有 (A )。 A.规范性的属性 B C.概括性的属性 D 6.法的规范性是指(ABC )。 ?连续性的属性 .效率性的属性 A. 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 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 C. 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D. 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全体社会的共冋意志 D .执政党的意志 9.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C )o A. 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 B. 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 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10.法调整的对象是(A )o A.行为关系 B .思想社会关系 C. 意志关系 D .各种社会资源 11.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 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马克思 这句话的含义是(AB )o A. 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 法不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 D. 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2.法的形式特征包括(ABCD )o 8.法的更为深层次的本质是(B )

法理学题库

法理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 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 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3、 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D ) A.法律关系主体 E.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 属地原则是指(A ) A 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E 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 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 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 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 ) A .《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 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 ) A . —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 “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 ) A .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 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 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 ) 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D )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 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B )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单项选择题 1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2 ?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3 ?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4 .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法理学》试题及答 案 )A ?社会对象 B ?法律书籍 C ?法律条文 D .法律现象 )A .萨利克法典 )A .商品的交换 )A .法律的调整对象 B .唐律 C .教会法大全 D .法国民法典 B .国家的形成 C .阶级的出现 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 .法律调整的方法 C .法律的制定主体 D .法律的效力 A .罗马法 B .日耳曼法 C .印度法 D .中国法 6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 .法律 B .政策 C .习惯 D .命令 7 .法律规范属于( )。A .技术规范 B .社会规范 C .道德规范 D .团体规范 &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 .行政法规 B .地方性法规 C .单行条例 D .行政规章 9 .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 )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 类。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o A .任意解释 B .立法解释 C .司法解释 D .行政解释 _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 法律事实分为( )。A . 法律后果 B .法律动机 C .法律行为 D .法律事件 2. 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 A .法的实现 B .法的创制 C .法学研究 D .法律现实 3. 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oA. 契约 B .判决书 .裁疋书 D .决定书 4.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法律规范的制定 B 法律继承 C 法律移植 D 法律规范的认可 5.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o A . 假定 B .处理 C .制定 D .制裁 、 单项选择题。 1、 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D ) A 、 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 法律意识中的最咼层次是(A 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 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A .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 .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 .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 .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5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 ) 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D ) A .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C 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 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